人教版《城市化》一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城市化教案第一课时

城市化教案第一课时
(1)推力因素:①农村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②农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③农村受自然灾害影响大。
(2)拉力因素:①城市就业机会多;②城市社会福利保障制度高;③文化设施齐全;④城市交通便捷。
4.城市化的意义(学生读书归纳)
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化不仅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还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它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世界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
城市化作为一种全球性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工业革命以后。
教材图表P33图2。19城市化进程示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该图的纵坐标是城市人口比重,横坐标是时间,图中的呈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表示世界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城市化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加速阶段、后期阶段,每个阶段具有不同特征,不同国家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
3.城市化的动力机制(读图思考归纳)
P31读图思考
图2。17城乡人口迁移的驱动力示意
城市化的一个很重要标志就是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转变为城市人口的过程。从人口迁移来看,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不外乎推力和拉力。推力是指那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拉力是指那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由于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在不同地区和同一地区的不同时期,推力和拉力的具体内容可能很不相同,其相互作用的结果也不一样。
3.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4.城市化的意义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教学后记
从图中可以看出主要的推力来自农村,如农村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农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农村受自然灾害影响大等。主要的拉力因素来自城市,如城市就业机会多、城市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城市交通便捷等。

“城市化”教学设计(人教版)

“城市化”教学设计(人教版)

“城市化”教学设计(人教版)作者:丁波来源:《地理教育》2011年第03期一、教材分析本节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什么是城市化;第二部分讲述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第三部分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其中重点内容是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难点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或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和表现。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理解城市化的含义及主要标志;理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差异;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区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地区差异性,培养学生应用比较法分析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数据、图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阅读城市化的阶段图,掌握基本读图技巧,并能够运用图像分析城市化处于不同阶段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我国城市化进程和特点的热情;探究家乡城市化的特点并预测家乡的发展动态。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城市化的含义及三个主要标志;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性;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难点: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分析法讲解城市化的含义及三个主要标志;运用讲练结合法,将课本图像、地图册、投影图片与本课活动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世界城市化的进程;运用比较法,让学生区别和理解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性;采用社会调查法明确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教学用具投影仪;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城乡人口迁移的驱动力示意图,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示意图,课堂练习等投影片。

六、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上一节“城市的空间结构”把城市作为一个面,深入剖析城市的内部结构;本节将城市作为一个点来了解城市的发展过程。

展示“民工潮”和“春运”等有关图片,提问:这些图片反映了目前规模庞大的人口流动,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学生回答略)教师讲解: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城市由乡村演变而来。

高中地理_城市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城市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城市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了解城市化的动力、意义2.结合实例和图表资料,分析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比较不同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城市化的主要表现2.分析城市化的阶段、特点及地区差异难点:1.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的区别及逆城市化的原因2.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教学方法】五步三查(分五步,并进行三查)第一步:自学。

依据学案个人自学,找出疑惑;(课前自习时间完成)第一查:学习进度及疑惑;第二步:互学。

互助合作,解决疑难;第三步:展示。

展示成果;第二查:暴露出的问题;第四步:共学。

师生互动,全班共学,解决暴露的问题;第五步:整理。

总结整理。

第三查:检查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1.引导据所学知识、课本图2.18及案例4的三、四自然段归纳总结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完成学案表格。

(要求:先独立思考,填写学案,后组内合作交流,时间-5分钟) 2.小组代表展示答案,教师对其归纳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最后总结3.要求学生查漏补缺,整理答案 限时记忆分钟)2.组内代表积极展示3.对重点知识进行整理4.限时记忆 课堂练习 要求学生用3分钟的时间完成学案1.2题据所学知识完成学案1.2题 巩固所学知识,便于老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课堂小结 通过板书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体系。

跟着老师的思路,回顾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梳理知识脉络,让学生学有所得,标注重点,使学生有的放矢。

结束播放视频《生态城市》,同时提出未来的城市应是人与自然相协调的生态城市,学生作为未来城市的建设者,城市会因他们而变得更加美好展望城市,向往城市,激发学习的斗志,争取早日进入心中理想的城市学习、工作、生活让学生感受生态城市,城市与自然相协调,激励学生作为城市未来的建设者,让城市因他们而更加美好,首尾呼应,同时使本节课的情感得到升华 【课前预习案】一、什么是城市化1.概念:2.城市化的动力(1)推力因素指________________,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拉力因素指________________,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城市化水平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

城市化教学设计

城市化教学设计

第三节《城市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章共分三节,第一节从城市的外部轮廓到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遵循的是从内到外的逻辑顺序;第二节又从多个城市的角度,遵循由局部到整体的原则,比较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本节内容则是在前两节的基础上,从静态到动态研究城市的发展变化过程,即城市化。

主要介绍城市化的内涵及其进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进而提出解决措施。

本节课为城市化的第一课时,主要研究城市化的内涵及其进程,为下节课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提出解决措施提供理论基础。

学情分析:本节主要面对的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是城市中的一员,所以对城市并不陌生。

他们每个人都会对城市的发展、变化有所认识,只是不能运用地理学科的专业术语去描述、解释城市化现象。

本节课要做的就是指导学生从地理学科的角度、运用地理专业术语去描述、理解城市化过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了解推动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3.解释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目标:1.读图分析讨论法。

2.案例教学法。

3.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学生能用全面的、辨证的、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城市化过程中积极的一面及出现的问题。

2.通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盛与衰的对比分析,学生认识到发展中国家有待于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从中找到一条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道路。

教学重点:1.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及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2.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教学方法:资料分析、案例探究与问题式讨论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简述深圳的发展变化,接着简述本地县城的发展变化。

(情景创设)投影上海市的人口和城市规模变化图,从上海市近几年城市面积的不断扩大,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由此可以看出,上海这个城市的人口和面积在不断的增加。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单元3《城市化》教学设计(共1课时)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单元3《城市化》教学设计(共1课时)
4.阅读一篇关于城市化的学术论文或新闻报道,提炼其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点评,字数不少于300字。
5.观看一部与城市化相关的纪录片,如《城市扩张》、《地球脉动》等,撰写一篇观后感,字数不少于500字。
6.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探讨其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应用,如城市规划、交通管理、环境保护等。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小项目,简要阐述项目背景、目标、实施步骤及预期效果。
3.城市化进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城市化基本概念、类型及其发展过程,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所学知识。针对教学难点,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通过讨论、分析,共同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深入理解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化案例,如我国大城市病、乡村城市化等,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原因及解决措施。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城市化的内涵和影响。
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以身边的例子导入城市化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通过案例分析、问题探究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3.适时组织小组活动,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
1.教师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题包括以下内容:
a.城市化的基本概念、类型及其发展过程。
b.我国城市化的特点、阶段及存在的问题。
c.城市化进程中影响因素的分析。
d.国家相关城市化政策及应对措施。
2.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讲解和解答。
(五)总结归纳(500字)

(精品)城市化教学设计

(精品)城市化教学设计

(精品)城市化教学设计《城市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主要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分为三大主要内容,一是城市化的定义、主要标志和城市化水平的表示方式;二是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三是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知识结构3.地位与作用本节课与本章前两节的内容联系密切,城市化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不断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城市化也是城市等级服务功能不断提升的过程。

同时本节课与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也有着联系,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是城市化的一方面的表现。

二、学生情况分析1.认知基础本节课需要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感知并联系必修一地理环境要素、水循环、气候等知识内容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师在上课时要结合有关的图文资料进行引导。

2.能力基础本节课对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学生已经接触和一定程度上学习了地理的读图分析方法,作为本节课的难点之一,教师在上课时要对学生进行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城市化的表示方法世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各个阶段的特点不同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对地理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污染问题生态城市建设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适当的读图分析的学法指导。

3.情感倾向学生为高一年级的学生,景观图片对其的吸引力比较大,本节课通过展示相关的景观图片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城市化的变化过程;教学案例分析结合乡土地理内容,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学生学习兴趣大。

三、课程标准及解读课程标准: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解读:本条课标要求课堂授课要通过有关资料的理解分析进而获得知识内容的学习,这里的资料包括了相关城市的数据统计资料和图文资料,要求教师在授课时不能通过直接讲授法讲解知识,而是要采用读图分析分法,让学生通过探究分析的方式获得知识,对学生的理解分析总结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城市化的定义、主要标志和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指标;掌握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和特点;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观看珠江新城10年景观大变化感受广州的城市化过程,理解城市化定义;读广州建成区面积、城乡人口比例、三大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的数据变化,探讨理解城市化的主要标志;读世界城市化水平进程图知道世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这一事实;读英国和中国城市化水平曲线图,理解英国和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差异;读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并结合英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理解城市化进程和各个阶段的特点;读世界城市化水平进程图并结合英国、中国城市化发展案例,分析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差异;读广州城市污染案例,理解城市化对城市环境质量的的影响;读《广州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解生态城市的内容;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城市问题的学习,培养学生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提高学生环保意识;五、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和城市化水平的表示方法;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和各个阶段的特点;不同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教学难点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和各个阶段的特点;3.学习突破通过结合中国、英国和广州的城市发展案例,让教学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知识点内容。

《城市化》(人教版)教学设计

《城市化》(人教版)教学设计

为家乡的
【教学资源】
1、学情分析:
就本校学生而言, 因为现在从化的农村人口正不断迁移到城市中去,
对于农村迁移到城
市的原因他们一定很容易掌握。 但因为他们的表述能力较差, 所以要说明城市化的过程与特
点是最大的难点。 而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也是他们难于理解的,
因为从化的城市化
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是不明显的, 他们难以感受得到。 而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却是学生易
规模和 、
规模不断扩大使中心区 和。 1950 年伦敦发生 。
( 2) 20 世纪 70 年代后,伦敦城市人口有所下降,大量人口迁往卫星城,这种现象被
称为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3)从图中观察,伦敦在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2. 阅读以下的材料,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的问题:
广州某水泥厂创建于 1929 年 9 月,一直作为国有骨干企业和广州市的纳税大户, 产量 由解放初期的年产水泥 6 万吨发展到 1999 年的年产 100 万吨,成为广东省大型建材生产 企业之一。 然而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 该水泥厂却成为周边地区 30 万居民投诉的主要对 象。自 1996 年起,该水泥厂被环保部门列为广州市为数不多的“污染大户”之一。经过各 方面的努力,该水泥厂定于 2004 年底进行搬迁。
( 1)请你运用城市化的知识,解释为什么在人口密集的居民区会建有对环境有严重污 染的水泥厂?
( 2)水泥厂对邻近居民主要造成的影响是什么?
第6页 共7页
住房组、就业组、人口组交流各自的调查结果。
目前的信息来源渠道
学生虽然分组调查某一方面的环境问题, 但因为环境问题往往不是
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城市化》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

《城市化》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

《城市化》教学设计教学模式介绍主题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是指从问题出发,紧紧抓住问题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处,引导学生进入探究式学习程序,创造性地、有效地解决问题,并且用引发出新的开发性、发散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结果。

探究式教学的课程环节:一、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究欲望二、开放课堂,发掘自主探究潜能。

三、适时点拨,诱导探究的方向四、达成目标,形成能力设计思路说明课堂的开始,由我们身边的城市导入城市具有不同等级,那么城市的等级是如何划分的呢?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如何呢?由此导入城市主题并明确本节要探讨的问题。

课堂教学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协作学习以及活动探究,小组交流观点,组间质疑,教师及时给出各种案例,适时点拨引导,使学生讨论问题层层递进逐步深入。

各小组派代表总结讨论生成的主要观点,教师对于学生的各组给予评价,对于正确的方面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于错误的问题及时纠正并给予鼓励。

课堂最后教师呈现形成性评价试题,检验目标是否达成。

教材分析在前两节从静态的角度分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与服务功能的特征之后,本节教材主要是从时间这个维度探讨了城市的一个发展历程及今后的趋势,为此集中探究了城市化的概念、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三个问题。

在教学中应通过数据的分析和图表的应用重点比较发达国家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以及原因,通过事实例子印证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从而了解我国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应该注意解决哪些问题,促使我国城市更加健康地发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城市化的含义以及衡量的重要标志2.正确认识城市化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的积极作用3.掌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4.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过程与方法】1. 通过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归纳出城市化的含义,并理解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 能够利用曲线图分析世界城市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的特点,且能够结合案例分析归纳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差异3.通过上网查阅和调查身边的农民工,了解他们进城的动力4.初步学会地理图表资料的分析方法,并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高中地理《城市化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城市化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情景线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创设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境本课设计两条线索, 一索:张鹏进城过程中的乐、烦、看、思;另一条是本课的知识线索 :感知城市化、再识城市化、深化城市化、升华城市化。

对教材内容编排顺序做了调整。

目的在于通过鲜活的情景,让学生融入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我要学”、“我爱学”的氛围中愉快 地接受新的地理知识。

让学生思考与发现成为一种快乐,而不再是强迫 或负担。

(二)教学流程环节一 身边城市 导入新课展示 2001 年和 2018 年平阴东关村和桥口村的巨变,对比照片变化:原来的农业用地变成了城市用地、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把这一过程称之为城市化。

环节二张鹏进城的快乐生活(初识城市化城市化的积极影响)2005 年,锦东新区规划建设,桥口村张鹏一家宅基地和耕地被征用。

政府给他们家70 多万元补偿款,一夜暴富的他成了“土豪”,他用补偿款在县城购房买车,过上了令人羡慕“城里人”快乐生活。

当时有这样一则报道反映了拆迁后的快乐生活。

根据报道说明进城前后的生活变化,说明城市化的具体表现。

地域的转换过程:城市建筑用地扩展,农业用地发展为城区;城市用地功能进一步分化;土地景观发生变化为建筑物等人造景观。

人口的转变过程: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结果是城市人口增多;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镇规模扩大,数量增加,密度变稠。

经济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

同进伴随着城市文明的扩散。

总结城市化带来的积极影响:生活质量改善→社会发展,经济收入提高→经济发展,价值观念改变→文明发展领会城市化本质:城市化是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

环节三张鹏进城后的烦恼(再识城市化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负面影响)张鹏用补偿款办过厂、开过店,但都因为经营不善最终关停了,很快补偿款就用完了。

生活渐渐陷入困境,找工作时发现很多类似自己情况的人,适合他们的岗位很少。

人教版高中地理城市化教案范文

人教版高中地理城市化教案范文

人教版高中地理城市化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城市化的概念、特点和过程,掌握城市化的基本原理。

2. 使学生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等方面。

3. 培养学生分析城市化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城市化的概念与特征1. 城市化的定义2. 城市化的度量指标3. 城市化的特征第二章:城市化的过程与动力1. 城市化的过程2.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第三章:城市化与地理环境1. 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2. 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第四章:城市化问题及其调控1. 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2. 城市化问题的调控措施第五章:城市化的区域差异与未来发展趋势1. 城市化的区域差异2. 城市化的未来发展趋势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化相关问题。

2.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城市化案例,了解城市化的特点和问题。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法,展示城市化的相关图像和数据,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资源1. 教科书《地理》2. 城市化相关案例资料3. 城市化图像和数据资料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城市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和合作能力。

4.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城市化的试题,测试学生对城市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模块共计15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课时分配:第一章:3课时第二章:3课时第三章:4课时第四章:3课时第五章:2课时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城市化的概念、特点和过程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问题的分析和调控措施城市化的区域差异和未来发展趋势2. 教学难点: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城市化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案城市化的区域差异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八、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城市化的图像和数据,引发学生对城市化的兴趣,引出本模块的主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城市化教案范文

人教版高中地理城市化教案范文

人教版高中地理城市化教案优秀范文第一章:城市化的概念与内涵1.1 城市的定义城市是什么?城市与乡村的区别1.2 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的表现城市化的衡量指标1.3 城市化的内涵人口城市化土地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社会城市化第二章:城市化的产生与发展2.1 城市化的产生城市化的历史背景城市化的驱动力2.2 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化的阶段特征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2.3 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城市化与人口红利的关系第三章:城市化的影响3.1 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土地资源利用的变化水资源的变化环境影响评价3.2 城市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化就业与失业问题城市贫困问题3.3 城市化对人口与家庭的影响人口迁移与流动人口老龄化问题家庭结构的变化第四章:城市化的规划与管理4.1 城市规划的意义与目标城市规划的概念城市规划的目标与任务4.2 城市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城市规划的编制流程城市规划的实施与管理4.3 城市化的管理与政策城市化管理的原则与方法城市化政策的选择与实施第五章:城市化的挑战与对策5.1 城市化的挑战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5.2 城市化的对策城市化对策的原则与目标城市化对策的措施与方法5.3 城市化的未来发展城市化的前景与趋势城市化的创新发展第六章:城市化与经济发展6.1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城市化与产业升级6.2 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城市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对城市化的作用6.3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城市内部经济发展的差异第七章:城市化与社会进步7.1 城市化与教育城市化对教育资源的影响城市化与教育公平7.2 城市化与医疗卫生城市化对医疗卫生服务的影响城市化与公共卫生7.3 城市化与文化发展城市化对文化的影响城市化与文化交流第八章:城市化与环境保护8.1 城市化与大气污染城市化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大气污染治理策略8.2 城市化与水资源管理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水资源管理的城市化策略8.3 城市化与生态保护城市化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生态保护的城市化策略第九章: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9.1 城乡一体化的概念与内涵城乡一体化的定义城乡一体化的目标与内容9.2 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的关系城市化对城乡一体化的影响城乡一体化对城市化的作用9.3 城乡一体化的推进策略城乡一体化的政策与措施城乡一体化的实践与案例第十章:城市化的国际比较10.1 发达国家城市化经验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启示10.2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现状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挑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对策10.3 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化全球化对城市化的影响城市化的全球化趋势第十一章:智慧城市与城市化11.1 智慧城市的概念与特征智慧城市的定义智慧城市的核心特征智慧城市的技术支持11.2 智慧城市与城市化的关系智慧城市对城市化的影响城市化对智慧城市的发展作用11.3 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智慧城市的建设策略智慧城市的案例分析第十二章:城市化与城市规划12.1 城市规划的历史与发展城市规划的起源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城市规划的趋势与挑战12.2 城市规划的目标与原则城市规划的目标城市规划的原则城市规划的实施与监管12.3 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的互动第十三章:城市化与城市治理13.1 城市治理的概念与内涵城市治理的定义城市治理的目标与内容城市治理的主体与方式13.2 城市化与城市治理的关系城市化对城市治理的影响城市治理对城市化的作用13.3 城市治理的实践与挑战城市治理的案例分析城市治理的创新发展第十四章:城市化与居住环境14.1 城市居住环境的问题城市居住环境的挑战城市居住环境的改善14.2 城市化与住房问题城市化对住房的影响住房问题的城市化策略14.3 城市化与社区发展城市化对社区的影响社区发展的城市化策略第十五章:未来城市化的展望15.1 城市化的未来趋势城市化的发展方向城市化的挑战与机遇15.2 城市化的创新发展城市化的创新模式城市化的技术驱动15.3 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化的可持续目标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路径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城市化的概念、产生与发展、影响、规划与管理、挑战与对策,以及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城乡一体化、国际比较、智慧城市、城市规划、城市治理、居住环境、未来展望等方面的内容。

《城市化》(第一课时)教学案例

《城市化》(第一课时)教学案例

《城市化》(第一课时)教学案例一、内容标准: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二、主要考点:城市化及其进程。

三、教学目标:㈠知识与技能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了解推动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2、学会运用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资料的整理、分析、归纳能力。

3、通过绘制城市人口增长图和城市人口比重变化图,分析出城市化的进程和世界城市化的特点。

培养学生的绘图、合作交流能力。

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学生能用全面的、辨证的、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城市化过程中积极的一面及出现的问题。

2、通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盛与衰的对比分析,学生认识到发展中国家有待于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从中找到一条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道路,为国家富强而学习。

四、教学重点: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五、教学难点:城市化的内涵和发达国家城市化经历的四个阶段。

六、教学过程:有没有同学知道我们学校最初叫什么名字?对,城郊中学。

顾名思义,那时,我们学校不在城里。

那个时候,我们学校周围是一片农田,夏天晚自修的时候,还能“听取蛙声一片” 现在,我们学校叫什么名字了?(常州市安家中学),从这个名字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我们的校址没有改变,但却已经成为常州市的一部分了。

从我们学校放眼四周,是一片欣欣向荣的城市景象。

我们真切地感受着城市迅速向农村蔓延的过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探究的一一城市化。

(课件展课题:城市化)师:那么什么是城市化呢?(板书)一、什么是城市化师:究竟什么是城市化呢?生: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师:我们通过地图来对城市化这一现象加以理解。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2.17 “长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师:对比2000年和1985年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分布,城市发展有哪些特点?找一找哪些是新增加的城市?哪些城市升级了?生:对比2000年和1985年长三角地区的分布,我们可以发现城市的数量明显增加。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城市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城市化》教学设计
3.制作一份关于城市化知识的手抄报,内容需涵盖城市化的概念、特点、类型、衡量指标、我国城市化现状及特点等。手抄报要求设计新颖、内容丰富、条理清晰。
4.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出一套关于城市化的测试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并附上答案。
5.撰写一篇关于“我眼中的城市化”的短文,要求结合个人实际,谈谈对城市化的认识、感受以及对其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小组讨论、实地考察报告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鼓励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定期进行教学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质量。
-加强师生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果。
-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典型现象,如城市扩张、高楼林立等,引发学生对城市化现象的关注。
-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2.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碰撞,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的掌握情况,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弥补。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国家发展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人教版高中地理城市化教案范文

人教版高中地理城市化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城市化的概念、特点和过程,掌握城市化的主要标志。

2. 使学生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对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对城市化问题的认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城市化的概念、特点和过程。

2. 城市化的主要标志。

3.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 城市化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城市化的概念、特点和过程;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问题的解决途径。

2. 教学难点:城市化的过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城市化的相关问题。

2. 使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城市为例,分析城市化的过程及其影响。

3. 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城市化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化的概念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 导学:介绍城市化的概念、特点和过程,让学生掌握城市化的基本知识。

3. 探究:让学生分析城市化的主要标志,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 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城市化问题的看法,讨论城市化问题的解决途径。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城市化概念、特点和过程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城市化主要标志的了解程度。

3. 评价学生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分析能力。

4. 评价学生对城市化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认识。

七、教学资源:1. 城市化的图片和案例资料。

2. 城市化相关知识的教材和参考书。

3. 网络资源,如关于城市化的新闻报道和学术文章。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城市化的概念、特点和过程。

2. 第二课时:分析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第三课时:讨论城市化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人教版高中地理城市化教案范文

人教版高中地理城市化教案范文

人教版高中地理城市化教案优秀范文第一章:城市化的概念与内涵一、教学目标:1. 理解城市化的概念,掌握城市化的内涵。

2. 了解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分析城市化的原因。

3. 能够运用城市化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的内涵。

2. 城市化的标志: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用地的扩大、城市化的水平。

3. 城市化的原因:社会经济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政策制度因素。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化的概念和内涵。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城市化的标志和原因。

3. 利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城市化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四、教学步骤:1. 引入城市化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城市化的内涵。

2. 分析城市化的主要标志,让学生掌握城市化的基本特征。

3. 探讨城市化的原因,让学生了解城市化的推动力。

4. 运用城市化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城市化概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探讨城市化影响时的分析能力。

第二章:城市化的进程与特点一、教学目标:1. 掌握城市化的进程,了解城市化的特点。

2. 分析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探讨城市化发展的趋势。

3. 能够运用城市化的知识,分析我国城市化的发展现状。

二、教学内容:1. 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的历史发展、城市化的阶段特点。

2. 城市化的特点:城市化速度、城市化水平、城市化质量。

3. 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城市化与工业化不同步、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不协调。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时间序列法,引导学生了解城市化的进程。

2. 使用比较分析法,分析城市化的特点和问题。

3. 利用图表法,让学生直观了解我国城市化的发展现状。

四、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了解城市化的历史发展,掌握城市化的阶段特点。

2. 分析城市化的特点,让学生认识城市化的速度、水平和质量。

3. 探讨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让学生了解城市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城市化》教案

《城市化》教案
学生:读课本填表
迁移拓展:将图2.22、图2.23和图2.24转化下图:
⑴上图t1至t4的过程中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是:①②③
⑵此过程为。
(过渡)了解了世界城市化的进程,那发=%CA%C0%BD%E7%B3%C7%CA%D0%BB%AF%CB%AE%C6%BD%B5%C4%CC%E1%B8%DF&in=8133&cl=&lm=-1&pn=0&rn=1&di=50706758640&ln=2000&fr=&fmq=&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0&-1&di50706758640&objURLhttp%3A%2F%%2Fwzym%2F0209%2Fg10209%2Fg1dlf032.files%2Fimage005.jpg&fromURLhttp%3A%2F%%2Fwzym%2F0209%2Fg10209%2Fg1dlf032.htm&W396&H302(1800书)
师问:城市化有哪些标志?
生答: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B3%C7%CF%E7%C8%CB%BF%DA%C7%A8%D2%C6%C7%FD%B6%AF%C1%A6%CA%BE%D2%E2%CD%BC&in=16338&cl=&lm=-1&pn=0&rn=1&di=16685518200&ln=77&fr=&fmq=&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0&-1&di16685518200&objURLhttp%3A%2F%%2Fimagematerial%2Fupload%2Fdl%2F5KOCTUOGHFIOLHQG.jpg&fromURLhttp%3A%2F%%2Fimagematerial%2Fview.asp%3Fid%3D31614&W531&H284(城乡人口迁移驱动力示意图)

人教版高中地理城市化教案范文

人教版高中地理城市化教案范文

人教版高中地理城市化教案优秀范文第一章:城市化的概念与过程教学目标:1. 理解城市化的概念,掌握城市化的主要表现和特点。

2. 了解城市化的过程,理解城市化的驱动因素。

教学内容:1. 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的表现。

2. 城市化的过程:城市化的阶段、城市化的速度。

3. 城市化的驱动因素: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科技进步、政策影响。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展示城市化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城市化的思考。

2. 讲解:教师讲解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城市化的基本概念。

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城市化的过程和驱动因素,分享各自的理解和观点。

4. 总结:教师总结城市化的过程和驱动因素,强调城市化的重要性和影响。

第二章:城市化的影响教学目标:1. 理解城市化对环境、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2. 分析城市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教学内容:1. 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土地利用、水资源、空气质量、生态系统。

2. 城市化对经济的影响:经济增长、就业机会、产业结构。

3. 城市化对社会的影响:人口迁移、城市贫困、社会不平等。

4. 城市化对文化的影响:文化融合、文化保护、城市特色。

5. 城市化的机遇与挑战:经济发展的机遇、社会进步的机会、环境问题的挑战。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展示城市化对不同领域的影响,引发学生对城市化影响的思考。

2. 讲解:教师讲解城市化对环境、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具体影响,引导学生理解城市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3. 案例分析:学生分组分析具体城市化案例,探讨城市化对不同领域的影响。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城市化的机遇与挑战,分享各自的理解和观点。

5. 总结:教师总结城市化对不同领域的影响,强调城市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第三章: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教学目标:1.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 分析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探讨城市化可持续发展路径。

教学内容: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块名称:高一地理••必修2
教材版本:人教版
在生活中发现地理,在生活中运用地理
————《城市化》一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解读新课标】
新课标对这节内容的要求是: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对于上述内容,课标还提出了活动建议:收集所在城市不同时期的地图、照片,或进行走访,讨论城市的变化,交流感想。

这反映出在新课程中,主张地理知识与地理实践的结合,学习活的地理,地理基本原理和地理基本理论的学习应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体验的建构主义思想。

【学习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
1.学生通过影像、实地调查与教材的学习,能准确地说出城市化的定义及表现
2.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比较认识到城市化的双刃性,以
及对城市化中产生的问题有基本的解决方法
3.学生通过实地调查,掌握基本的调查步骤,及注意事项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分组对本地域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探究,体验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得出结论、拿出方案的研究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小组的合作调查,树立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并通过实地调查,对家乡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更加热爱家乡,为家乡的环境多一份责任感,为家乡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为家乡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教材内容及分析】
在前两节从静态的角度分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与服务功能的特征之后,本节教材主要是从时间这个维度探讨了城市的一个发展历程及今后的趋势,为此集中探究了城市化的概念、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三个问题。

在教学中应通过数据的分析和图表的应用重点比较发达国家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以及原因,通过事实例子印证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从而了解我国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应该注意解决哪些问题,促使我国城市更加健康地发展。

本节教学的重难点是城市化的进程以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地理课堂教学也面临着新的考验,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教学中的建构主义”等理念,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值得探究的实践问题。

本节课遵循这样的教育理念,以探究的学习方法进行一次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可以是教师情景创设下的研究也可以是实地调查下的研究性学习,可以是小组性的研究也可以是组间诘疑性的研究。

【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
一.<情境创设,设疑导学>
学生观看:
1,影像《民工潮》片断
2,课件展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
3,课件展示上海1911、1949、1990年城市用地图
并提出:
1,上海城市用地扩展图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反映了什么现象?
2,什么是城市化?
3,城市化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通过土地的扩张与民工的流动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突,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
二.<互动交流,共同探究>
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课前调查的溧阳城市用地变化,诸如“溧阳新汽车总站地区以前是什么样子”等
(学生实际调查的感性材料与教材的理论知识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


师生交流:
1.在学生的交流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地提出:土地利用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进而言之,城市化的动力因素有哪些?
2.在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发展图上标有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请问这是依据什么划分的?
教师补充:
小城市:〈20万 (市区非农人口)
中等城市:20万-50万
大城市:50万-100万
特大城市:〉100万
3.我们用什么来衡量城市化的水平呢?换句话,就是城市化的最主要的标志是什么?
教师点拨:通过影像资料以及学生的实际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城市化过程中有以下明显的变化: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用地规模扩大③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可以将这三点作为城市化的标志。

其中第③点可用来衡量城市化的水平。

(知识的适当补充有助于学生的认识深化,以及今后的社会生活。


4.所见所闻:学生交流城市化带来的变化感受,发表自己见解。

(以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城市化在生活、社会、观念等方面带来的有利变化。

)三.<信息传递,过渡承转>
教材图表点拨:图2.19 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1800-2000年)
从三条曲线来看,无论是从起步时间、城市化水平,还是从城市化速度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首先明确横纵坐标表示的内容,其次明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和全世界各用什么颜色曲线表示。

培养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四.<问题探究,实例分析>
1.市化进程可分为哪几个阶段?以及各个阶段的特点
(引导读图2.20城市化进程示意,学生自主探究。

明确每个阶段的城市化水平的起止数值,观察曲线的倾斜程度。


3.比较英、美、日、巴西、印度等国的城市化的开始时间、发展趋势各有什么不同?它们各处于城市化的哪个阶段?
(活动内容是对图2.20内容的再一次运用,利用美国,印度的城市化进程的曲线,对照图2.20,指导学生划分美国、印度的城市化随时间的发展阶段。


4.教师补充:中国的城市化。

5.提供图片:
伦敦1801、1851、1981年的城市扩展
上海1911、1949、1990年的城市扩展
要求:用目前所学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比一比:看谁讲得完整,讲得清楚,讲得透彻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又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


五.<兴趣分组,活学活用>
课后活动设计——————走进新溧阳
通过有关政府部门、学校、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搜集溧阳市的城市用地资料、不同年份的市区图、不同年份人口资料、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社会环境等资料。

在班里举行一个讨论会,讨论溧阳市的城市化水平、发展速度、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

可以用小论文等形式来展现研究学习的成果或者以建议书的形成反馈给有关部门。

(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城市的发展变化,通过可感可知的真实事例,不仅激活教材的理论,实现学科知识的拓展与延伸,还加强了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实施设计:根据学生兴趣分成小组,制定目标,分工协作,集体反馈,教师指导,展现成果。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