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碱及其性质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碱及其性质》(第一课时)——常见的碱

《碱及其性质》(第一课时)——常见的碱

《碱及其性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第二节碱及其性质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常见的酸及其性质之后再来学习的。

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生动、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设计有趣的探究实验,让学生初步了解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方法,获得探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亲身体验,享受到探究物质的乐趣,体会到研究身边的化学物质对提高人类的生活和质量、促进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本节教学内容包含常见的碱的性质和用途,主要探究常见的碱——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和用途。

本节内容中的重、难点:掌握碱的物理性质和腐蚀性。

二、学情分析学生学习了常见的酸——盐酸和硫酸的性质和用途后,具备了探究酸的化学性质的基础和能力,为学习常见的碱奠定了学习物质性质的基础和方法。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固体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色态、溶解性、吸水性、腐蚀性;(2)记住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俗名;(3)掌握制备氢氧化钙的原理;(4)了解固体干燥剂。

2、过程和方法(1)通过阅读课本,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现象等方式认识几种重要的碱;(2)通过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性质的对比,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学习物质的性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知道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部分,它本身就起源于人类生产活动,树立“学好化学,更要用好化学”的意识。

四、教学理念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用生活中的现象、材料来创设问题情境,整堂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来开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再利用结论来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相关用途。

由此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规律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提问]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酸的有关知识,而我们的胃酸其实就是大家熟悉的盐酸,当胃酸过多时,盐酸刺激胃部肌肉就会出现胃痛,我们常常用一些碱性物质来进行治疗,例如:复方氢氧化铝片。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些有关碱的知识,认识常见的碱。

九年级《碱及其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碱及其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2.实践作业:
a.自行设计一个小实验,验证碱的酸中和反应,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进行分析。
b.调查生活中常见的碱制品,了解它们的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制作一份调查报告。
3.拓展作业:
a.阅读相关化学资料,了解碱在工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如碱在造纸、纺织、清洁剂生产等行业中的应用。
b.搜索与碱相关的环保知识,了解碱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如碱吸收酸性气体等。
2.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增强学以致用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环境,树立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设想二:运用实验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碱的性质,提高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策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碱与酸、盐的反应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碱的性质。
3.设想三:结合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教学策略:在实验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碱的性质和应用的理解,以及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书面作业:
a.完成课后习题第1-5题,重点加强对碱的定义、性质、化学式的记忆和理解。
b.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碱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小短文,字数不限,要求条理清晰,表达准确。
c.分析实验中观察到的碱与酸、盐的反应现象,并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8.设想八:定期进行教学反思,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策略: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化学《碱及其性质》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化学《碱及其性质》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化学《碱及其性质》优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掌握何为碱及其性质;b.了解常见碱的种类和性质。

2.技能目标:a.能够根据物质的性质分辨其性质是酸还是碱;b.能够描述酸和碱形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过程。

3.态度目标:a.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b.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何为碱及其性质,了解常见碱的种类和性质。

2.教学难点:理解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及其相互作用。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10分钟)a.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酸及其性质知识,简要总结并与同学分享;b.教师展示几种常见的酸性物质,要求学生根据物质的性质分辨酸和碱。

2.学习(30分钟)a.教师引入碱及其性质的概念和特点;b.学生自主阅读教科书相关章节,了解碱的性质和种类;c.学生完成书本上相关的练习题。

3.实验(30分钟)a.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项简单的实验,以观察碱的性质;b.学生分组完成实验,实验内容为:取几种常见的碱性物质,如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等,分别使用酸碱指示剂检验其性质;c.学生记录实验现象,总结碱的性质。

4.拓展(15分钟)a.教师讲解碱和酸形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过程;b.学生自主阅读教科书相关章节,了解酸和碱反应形成盐和水的化学公式及反应机制;c.学生讨论并总结酸和碱反应的特点和应用。

5.总结(10分钟)a.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总结碱的性质和种类;b.教师点评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

四、教学辅助措施1.可使用教学PPT展示碱及其性质的相关图表和实验过程。

2.准备实验所需的实验试剂和器材。

五、教学评价1.合作学习评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分工合作,相互配合。

2.实验评价:学生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结论,对比碱和酸的性质。

3.综合评价:学生完成课堂练习题和自主阅读内容,检测对碱及其性质的理解程度。

《碱及其性质》word 公开课获奖教案 (5)

《碱及其性质》word 公开课获奖教案 (5)

精品 "正版〞资料系列 ,由本公司独创 .旨在将 "人教版〞、〞苏教版 "、〞北师大版 "、〞华师大版 "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1年8月 ,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 .包含本课对应内容 ,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正确选择 .碱及其性质 (第1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让学生记住它们的主要物理性质 .知道俗称及保存方法 .2.通过探究实验 ,让学生认识它们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3.知道氢氧化钙的制法 ,会写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4.开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获取信息的能力 .重点: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 .【复习达标】1.翻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会看到有什么现象 ? ,原因是什么 ?表达浓盐酸什么性质 ?2. 浓硫酸在化学上可做枯燥剂 ,因为浓硫酸具有性 .3.浓硫酸还有强烈的腐蚀性 ,如果不慎占到皮肤或衣服上 ,应该怎样处理 ?通性有哪些 ?能写出化学方程式的 ,每个性质写一个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⑴⑵⑶⑷教学流程感悟、体会、修改一、常见的碱(一)碱的概念【问题思考】1.你从碱的化学式中 ,找出碱的组成中有的共同元素是什么 ?2.物质溶于水 ,以分子或离子的形成存在于水中 ,那么碱以什么形式存在于水中呢 ?碱的概念 ?(二 )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自学探究】完成课本P33活动天地2 -31.观察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固体 ,完成实验 ,将结果填在课本中的表格中 .2.展示探究成果 ,订正自己的结果 ,提出小组疑问 .3.根据课件标准语言表述 .【问题思考】1.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会出现什么现象 ?表达了氢氧化钠固体的什么性质 ? . 氢氧化钠固体可做 .氢氧化钠可应如何保存 ?2.氢氧化钠固体的俗称是什么 ?表达了氢氧化钠的什么性质 ?3.氢氧化钠如果不慎占到皮肤或衣服上 ,应该怎样处理 ?4.Ca(OH)2固体的水溶液俗称什么 ?我们用来检验什么气体 ?5.Ca(OH)2固体如何制得的 ? 写出该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6.是否所有的碱都溶于水 ?【课堂检测】1.以下物质中 ,属于碱的是 ( )A .纯碱 B.生石灰 C.熟石灰 D .石灰水2. 以下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对应的是 ( )A .氢氧化钠、生石灰、Ca(OH)2 B.石灰水、熟石灰、Ca(OH)2C .碳酸钠、火碱、Na2CO3D .氢氧化钠、苛性钠、NaOH3. 为了防止小包装食品受潮 ,在一些食品包装中放入的枯燥剂是 ( )A .生石灰 B.氢氧化钠 C .食盐 D .熟石灰4.我们熟悉的以下物质中 ,溶于水不会放出大量热的是 ( )A.生石灰 B.氢氧化钠固体 C.浓硫酸 D.氢氧化钙5. 以下化学反响属于复分解反响的是 ( )A . Na2CO3 + 2HCl = = = 2NaCl +H2O +CO2↑B . CaO + H2O = = = Ca(OH)2C . Mg + 2HC l = = = MgCl2 +H2↑D . 2H2O = = = 2H2 ↑ + O2↑6. 能用浓硫酸枯燥也能用氢氧化钠枯燥的气体是 ( )A . CO2 B.O2 C.HCl D. NH3碱不溶于水 ,并且是蓝色的 ( )A .Ca(OH)2 B.NaOH C .Cu(OH)2 D.Fe(OH)3本课教学反思英语教案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 .写作是综合性较强的语言运用形式 , 它与其它技能在语言学习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因此 , 写作教案具有重要地位 .然而 , 当前的写作教案存在 " 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 , 教师和学生都把写作的重点放在习作的评价和语法错误的订正上 ,无视了语言的输入 .这个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比较贴近生活 ,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 在教授知识的同时 ,应注意将本单元情感目标融入其中 ,即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同时要珍惜生活的点点滴滴 .在教授语法时 ,应注重通过例句的讲解让语法概念深入人心 ,因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概念相当于一个简单的定语从句 ,一个清晰的脉络能为后续学习打下根底 .此教案设计为一个课时 ,主要将安妮的处境以及她的精神做一个简要概括 ,下一个课时那么对语法知识进行讲解 .在此教案过程中 ,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 ,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再者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教案效果 ,才能防止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 .在教案中任然存在的问题是 ,学生在 "说〞英语这个环节还有待提高 ,大局部学生都不愿意开口朗读课文 ,所以复述课文便尚有难度 ,对于这一局部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有待研究 .。

初中化学碱类及性质教案

初中化学碱类及性质教案

初中化学碱类及性质教案
主题:碱类及性质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碱类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碱类的常见性质;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内容:
1. 碱类的定义和分类;
2. 碱的性质(碱的酸碱指示剂、碱的电离性、碱的润湿性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碱类的定义和特点;
2. 碱的性质中的酸碱指示剂的使用。

四、教学方法:
1. 课堂讲授;
2. 实验展示;
3. 讨论交流。

五、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展示碱性溶液蓝色石蕊试液的变化,引出碱类的概念。

2. 理论学习:讲解碱类的定义和分类,介绍碱的性质,如润湿性、电离性等。

3. 实验演示:进行一些实验,如用酚酞指示剂测试碱性溶液,让学生观察碱液的特点。

4. 讨论交流:让学生自主讨论碱类的应用场景和相关问题,促进学生对碱类的理解和掌握。

5. 总结回顾:对碱类的定义和性质进行总结,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总结碱类的性质,并结合生活实例进行解释。

七、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实践,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九年级化学下册《碱及其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碱及其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5.培养学生尊重事实、敢于质疑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化学学习方面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掌握了基本的化学概念、定律和实验技能。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碱的性质及其应用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碱的深层次性质和实际应用仍存在模糊认识。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1.对碱的概念理解不透彻,容易与酸、盐等其他物质混淆;
(2)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结合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总结碱的性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
(1)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碱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促进学生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实验现象与结论: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5)实验反思:评价实验过程,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实验技能。
4.拓展阅读:查阅资料,了解碱在环保、医药等方面的应用,撰写一篇短文,分享你的发现。
5.小组合作,制作一份关于碱的性质与应用的手抄报,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审美观念。
6.思考题:讨论碱的性质与酸的性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尝试用化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7.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提前了解碱金属元素的性质,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如遇到问题,请主动与同学、老师交流,共同解决。期待大家在下一次课堂上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碱的定义及其分类;
(2)碱的化学性质及其反应规律;
(3)碱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现实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碱及其性质》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碱及其性质》教学设计
初四年级化学科教案
教学内容
《碱及其性质》
课型
自主学习课
上课时间
课标要求
1、知道常见碱的见的碱溶液,知道碱具有通性的原因。




知识与技能
1、记住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主要物理性质,认识到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2、知道碱的化学性质,并能正确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从微观角度解释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2、能从微观角度解释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教学难点
碱的化学性质(通性)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学法指导
这节课的的知识是在已有的酸的化学性质的基础之上,对比着认识碱的化学性质,通过不断的设疑,推测,小组实验探究,交流分析,证明猜想,最终归纳获得碱的化学性质。
教学准备
实验仪器、课件、实验班准备好电脑
教学过程
流程
生学---学习内容及学习方式
师导--组织点拨、方法指导及媒体应用
前置测评
课件出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铁锈+盐酸5、铁锈+硫酸
2、铁+盐酸6、铁+硫酸
3、碳酸钙+盐酸7、碳酸钙+硫酸
4、氢氧化钠+盐酸8、氢氧化钠+硫酸
每组的3号,到黑板上展示,其余同学在积累本上写,每组1号批改。巩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理解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的定义,为碱及其性质的学习做好全面的铺垫。
3、碱的化学性质,结合实验,分析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
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达标测评
【检测题目】
同步训练第25页例1、2
【评价办法】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订正答案后,根据正确率进行评价得分。

碱及其性质教学设计

碱及其性质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节碱及其性质【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碱,记住常见碱的名称、俗称、化学式。

2、通过观察,记住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了解生石灰的一些性质。

3、通过探究,知道工业制取熟石灰的方法,能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4、通过探究小结碱的化学性质【设计思想】我们在生活中很少接触独立的碱类物质,所以学生对碱的了解其实很少。

因此在本节的教学中,通过听化学版《青花瓷》引入新课,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从而让学生们在不断的实验探索中学会识别碱,并且对碱有基本的认识。

引导学生将知识从已知到未知、从熟悉到陌生、从生活到化学、再从化学到社会进行迁移,结合一切可能的实验坚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使学生在探究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逐渐形成化学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希望通过长期的训练,形成学生的化学素养。

【教学过程】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置意图课前导入课前3分钟,播放化学版的《青花瓷》导入本节课的内容聚精会神地听,有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学于乐。

创设情景引出本节的教学内容。

老师板书课题:第二节碱及其性质老师指出氢氧化钠、氢氧化钙、还有氢氧化钾都是常见的碱,进入新课学习。

老师板书课题:一、常见的碱学生兴趣浓厚,观看大屏幕,积极思考,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观察、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记忆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名称、化学式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设置疑问,引入课题,能很快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碱及其性质》化学教案

《碱及其性质》化学教案

《碱及其性质》化学教案《碱及其性质》化学教案一、教学目的1.记住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主要的物理性质,能认识到氢氧化钠的腐蚀性、吸水性。

2.通过实验探究碱的性质,学会根据性质考虑其用处的科学方法。

3.通过探究碱的性质的有关实验,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

难点根据实验归纳碱的性质。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老师播放虎门销烟纪录片,并提出问题,林那么徐用的是什么物质来硝烟的呢?你又看到了什么现象呢?学生答复林那么徐用到了生石灰,整个石灰池烟雾滚滚,不断沸腾。

老师引导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石灰池里又发生了哪些反响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第二节《碱及其性质》的学习。

环节二:新课教学活动天地2-3各取适量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分别放置在两个烧杯中,观察其颜色状态。

学生答复氢氧化钠为白色固体,氢氧化钙为白色粉末状固体。

活动天地2-3露置在空气一段时间后,再观察它们的颜色和状态的变化。

学生答复氢氧化钠逐渐开场溶解,氢氧化钙无明显变化。

老师总结氢氧化钠之所以暴露在空气中会溶解,是由于它很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发生潮解。

根据这个性质,同学们说一说存放氢氧化钠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学生回容许该存放在枯燥地方并密封保存。

学生实验向两只小烧杯中分别参加少量水,振荡,观察它们的溶解情况。

用手触摸烧杯外壁。

学生答复氢氧化钠根本全部溶解,烧杯外壁有些烫手;氢氧化钙有一局部溶解,溶液呈混浊状态,烧杯外壁温度也明显升高。

老师演示把一根头发丝放入试管中,向试管里参加上述实验中得到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煮沸2-3min,观察头发丝的变化。

学生答复头发丝被腐蚀了,已经不完好,像被烧过一样。

老师总结没错,氢氧化钠也像浓硫酸一样,有强腐蚀性,因此也被叫做火碱、烧碱、苛性钠等,对皮肤和衣服有一定的腐蚀性。

老师提问既然氢氧化钠有强腐蚀性,那我们在使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学生答复一定要非常小心,不能与皮肤、衣物直接接触。

2.2碱及其性质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

2.2碱及其性质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
板书设计
1.设计原则
-重点突出:将碱的核心概念和性质用大字或特殊字体标注,使其一目了然。
-结构清晰:使用清晰的线条和图示来表示碱的化学反应过程,便于学生理解。
-简洁明了:避免冗长的文字,用简短的词语或句子表达复杂的概念。
-艺术性和趣味性:通过颜色、图形、符号等元素,使板书更具吸引力。
2.板书内容
-碱的定义和分类:
1.拓展内容:
-阅读材料:推荐学生阅读与碱相关的科普文章、学术论文或教材外的阅读材料,以加深对碱的了解。
-视频资源:鼓励学生观看与碱的性质、应用和实验操作相关的教学视频或科普视频,以提高对碱的理解和兴趣。
2.拓展要求: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主学习,通过阅读材料和观看视频资源,深入理解碱的性质、反应和应用。
针对以上学情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此外,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纪律,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碱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碱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碱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碱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碱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碱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碱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如碱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际应用案例等,以便进一步探索和理解。

(新)鲁教版化学下册《第二节 碱及其性质》公开课(教案)word版

(新)鲁教版化学下册《第二节 碱及其性质》公开课(教案)word版

第二节碱及其性质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记住它们的主要物理性质;通过实验,能认识到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2.通过实验探究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掌握它们的化学性质,同时增进对学探究的理解,开展学探究能力。

3.通过比拟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学习概括、分类、归纳等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1.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2.具体的实验探究过程和概括、分类、归纳等思维方法的培养。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来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是否发生反响。

教法:讲授、有演示、讨论、实验等[投影图片]欣赏“柿子〞的系列图片:提问:品尝一个未成熟的柿子时,会有什么感觉?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具有相同感觉的物质?[导入新课]化学家研究了这些物质,发现它们都含有一类组成和性质相似的化合物,称之为碱。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节碱及其性质[板书课题]第二节碱及其性质〔1〕[微观探源]组织学生类比酸电离时都有相同的阳离子氢离子,投影分析常见的碱的含义。

[归纳总结]揭示碱的定义,明确碱溶液中有且只有一种阴离子—OH-,所以才表现出了相似的味道和感觉上的体验。

[板书定义]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

[自然过渡]碱的种类很多,而实验室及生产中常用到的两种碱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吧。

合作探究:一、常见的碱【活动天地7-3】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实验探究]投影探究要求,进行实验指导,组织填写实验记录。

[探究升级]要求各小组根据探究现象,讨论交流以下问题:1.氢氧化钠固体曝露在空气中具有强烈的什么性?利用此性质可用化钙〔填“不能〞或“能〞〕与碳酸钠反响,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

[板书小结] 碱溶液能与某些盐溶液反响。

[合作探究3]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探究,要求同组同学合作,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方案〔小组分工合作〕[交流共享]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实验的现象,讨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的相关性质:1.两个实验说明了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填“能〞或“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响。

九年级化学下册《碱的化学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碱的化学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3.重难点三:碱的制备方法。学生对碱的制备过程可能感到陌生,难以理解各种制备方法的原理。
设想:结合化学史和科学家的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讲解和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不同碱的制备方法,如氧化法、还原法等,并引导学生掌握其原理。
(二)教学设想
1.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实验、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碱的化学性质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我将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本后的习题:请同学们完成本章节的课后习题,特别是涉及到碱的定义、化学性质及实验操作的题目,以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
2.实验报告:根据课堂上的酸碱滴定实验,每位同学撰写一份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实验结果及结论等。通过实验报告的撰写,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验分析能力。
九年级化学下册《碱的化学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碱的定义,掌握常见的碱及其化学式,如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钾(KOH)等。
2.学习并掌握碱的化学性质,如与酸的中和反应、与盐的反应、与氧化物的反应等。
3.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如酚酞、石蕊等)进行酸碱滴定实验,并能正确判断滴定终点。
设想:通过生动的实物演示和实验操作,结合生活实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碱的性质。例如,使用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中和反应的过程。
2.重难点二:酸碱滴定实验的操作和判断滴定终点。这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难点,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设想:分步骤进行实验操作的演示和指导,强调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同时,开展小组合作实验,让学生在互相学习中提高实验技能,通过多次实践,熟练掌握滴定的操作方法和判断滴定终点的能力。

碱及其性质教学设计鲁教

碱及其性质教学设计鲁教

碱及其性质教学设计导语:碱是化学中非常重要和常见的物质之一,它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碱及其性质,并掌握一些实验技巧和实验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份碱及其性质教学设计案例,旨在引发学生对碱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实验探索能力和科学思维。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碱的定义和分类;b. 掌握常见碱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c. 理解碱与酸的中和反应原理;d. 了解碱的应用和意义。

2. 能力目标:a. 发展实验设计和探究的兴趣和能力;b. 培养观察、分析和总结的科学思维方法;c. 提高实验操作和安全意识。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b.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c.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心。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1. 理论讲解:a. 碱的定义和分类;b. 常见碱的性质及应用;c. 碱与酸的中和反应原理。

2. 实验探究:a. 实验一:观察碱的溶解性质:将几种常见的碱溶解到水中,观察溶液的变化;b. 实验二:观察碱的气味性质:用纸条蘸取几种碱的溶液,闻气味;c. 实验三:观察中和反应:以适量的酸和碱进行中和反应,观察反应过程。

3. 实验讨论与总结:a. 分组进行实验讨论,总结实验数据;b. 结合理论知识,分析实验现象;c.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4. 拓展延伸:a. 引导学生思考碱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b. 给予学生相关实例,加深对碱的理解;c. 提倡学生关注环境保护,讨论碱对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资源与评估1. 教学资源:a. 碱及其性质的教材和参考书籍;b. 实验器材及化学试剂。

2. 学生评估:a.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和讨论结果,撰写实验报告;b. 课堂讨论:根据学生的问题和思考,评价学生的发言和参与程度;c.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的合作态度和团队合作能力;d. 课堂笔记:评估学生课堂笔记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教学设计】碱及其性质_化学_初中

【教学设计】碱及其性质_化学_初中

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1.本节在学习酸与盐的概念和酸及其性质基础上,通过比较归纳、推理等逻辑方法,让学生掌握两种重要的有代表性的碱,以总结归纳出碱的通性。

2.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偏低的实际状况,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特别是强化电化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科学教育上下功夫;精心设计和安排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作出结论,让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的同时,受到基本能力和科学态度的训练、培养,从而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体现出教师的主导功能。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NaOH和Ca(OH)2,记住它们的主要物理性质;通过实验,能认识到它们有强烈的腐蚀性。

(2)通过探究NaOH和Ca(OH)2的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了解碱的通性且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NaOH和Ca(OH)2的化学性质与变化。

(3)通过探究CO2和NaOH的反应,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2)通过比较NaOH和Ca(OH)2的化学性质,学习概况、分类、归纳等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分析,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培养创新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及合作交流意识。

(2)通过亲身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NaOH和Ca(OH)2的性质2、教学难点:碱的化学性质、NaOH与CO2反应的实验探究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创设情境一观察实验探究物性解决干燥剂在我们常吃的食品包装袋中很常见,它使我们的食品保持干燥,保留原有的风味,可谓是好处多多,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这不,干燥剂惹祸了......(设问)这是干燥剂的错吗?物质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关键在于人们的使用方法;同时我们认识事物也应该一分为二,不能仅仅看到干燥剂的方便就忽略它的危险性。

九年级化学第二节 碱及其性质优秀教案

九年级化学第二节  碱及其性质优秀教案

第二节碱及其性质教学目标1.了解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和用途。

2.了解氢氧化钠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考前须知。

3.掌握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4.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5.探究酸化学性质相似、碱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

教学重点1.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2.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探究酸化学性质相似、碱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碱〞对你来说可能不如酸那样熟悉,其实你也曾遇到过,皮蛋中含有碱,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炉具清洁剂中含有氢氧化钠,它们都属于碱。

上节课我们探究了酸的化学性质,那么碱有哪些重要的性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二、探究新知(一)NaOH的性质及用途【提问】NaOH有哪三个俗名?是否具有腐蚀性?在使用时要注意什么?请看教材第8页第一、二段。

【抽生答复】NaOH俗名叫苛性钠、火碱或烧碱。

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

【提问】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在使用时要注意什么?请阅读“使用氢氧化钠的考前须知〞。

【抽生阅读】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使用时必须十分小心,防止眼皮肤、衣服被它腐蚀。

实验时最好戴上防护眼镜。

【提问】如果不慎将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如何处理?请看教材P8第二段。

【抽生答复】如果不慎将氢氧化钠溶液活到皮肤上再涂上硼酸溶液。

【讲解】硼酸可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响。

【实验】活动天地7-3【现象与分析】【提问】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外表潮湿并逐步溶解,这一现象叫什么?请看教材8页第一段。

【抽生答复】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水分,外表潮湿并逐步溶解,这种现象叫潮解。

【提问)潮解是什么变化?【抽生答复】潮解是物理变化。

【提问】根据氢氧化钠易潮解的性质,可用氢氧化钠作什么用途?【抽生答复)可用氢氧化钠作某些气体的枯燥剂。

【讲解】氢氧化钠可以枯燥O2、CO、CH4、H2、NH3,但不能枯燥CO2、SO2【提问】NaOH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重要用途?请看教材10页常见碱的用途。

碱及其性质 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下册】

碱及其性质  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下册】

《碱及其性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题在知识结构上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几种常见的酸,通过活动与探究,分析总结酸的腐蚀性等性质和用途,并通过回忆总结的方式,归纳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通过对酸的学习,可以为碱的学习打下基础,完善无机物之间的关系网络。

第二部分介绍了几种常见的碱,通过活动与探究,分析总结碱的腐蚀性等性质和用途,并通过回忆总结的方式,归纳酸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第三部分在学生对酸和碱的性质有了一些认识以后介绍了如何去识别某种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并判断其酸碱性的强弱程度。

第四部分介绍了酸碱中和反应并从离子的角度分析其微观实质,同时介绍了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到化学与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创新能力与对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1.知道几种常见的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认识碱的腐蚀性以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3.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分类、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4.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行和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碱的通性。

2.常见碱的性质。

【教学难点】从离子观点了解碱的性质。

◆课前准备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生锈铁钉、氯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烧杯、水、表面皿、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同学们。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常见的酸,请你们回忆一下有哪些常见的酸?它们有什么样的物理性质?酸的通性又是什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

)【展示】展示图片“生活中常见的碱”【导入】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不同的酸具有类似的化学性质,那么与之相类似的碱是否具有相同的情况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几种碱的性质。

二、讲授新课知识点一几中常见的碱学生活动1 认识氢氧化钠【讲解】氢氧化钠是一种常见的碱,俗名叫苛性钠、火碱、烧碱。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探究一下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

《第二节 碱及其性质》教学设计(湖北省省级优课)

《第二节 碱及其性质》教学设计(湖北省省级优课)

鲁教2011课标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节碱及其性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用途。

(2)掌握碱的通性,理解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

(3)进一步认识复分解反应,会书写常见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学习概括、分类、归纳等科学思维方式。

(2)通过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设计,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质的性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碱的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提高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进一步培养科学的实验素养。

(2)知道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部分,它起源于人类生产活动,树立学好化学、更要用好化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1.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2.碱的通性。

3.实验探究过程和概括、分类、归纳等思维方法的培养。

【教学难点】1.碱的通性。

2.设计实验来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是否发生反应。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生锈铁钉、氯化铜溶液、碳酸钠溶液、二氧化碳、蒸馏水、稀盐酸、氯化铁溶液、小烧杯,试管,矿泉水瓶等。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展示目标]投影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播放微课]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主要用途。

[导入新课]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为什么有这些用途呢?我们知道性质决定用途,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用途与它们的性质密不可分,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板书课题]第二节碱及其性质(2)二、碱的化学性质[第1关大显身手][合作探究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进行实验指导,要求同组同学合作,填写实验记录。

明确学习的目标和具体的任务。

观看视频,了解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主要用途按照老师的指导,小组内合理分工、合作,进行实验的探究过程,将观察的结果填在学案上对应的表中,并与同组同学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碱及其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课标中的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属于课标中的“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的内容之一,是初中化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生动、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设计有趣的探究实验,让学生初步了解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方法,获得探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亲身体验,享受到探究物质的乐趣,体会到研究身边的化学物质对提高人类的生活和质量、促进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教材中的内容
本节课是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第二节碱及其性质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常见的酸及其性质之后再来学习的。

本节教学内容包含常见的碱的性质和用途,主要探究常见的碱——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和用途。

二、教学对象分析
1、知识技能方面:学生学习了常见的酸——盐酸和硫酸的性质和用途后,
具备了探究酸的化学性质的基础和能力,为学习常见的碱奠定了学习物
质性质的基础和方法。

2、学习方法方面:通过探究学习常见的酸的性质,具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基
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氢氧化钠的吸水性和腐蚀性,了解其用途。

(2)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和NaOH的反应。

(3)探究CO
2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用碱的有关性质解释有关生活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设计及实验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的性质
1、教学重点:NaOH和Ca(OH)
2
2、教学难点:碱的化学性质
五、教学策略
总的思路是先设置情景,通过“活动与探究”,让学生归纳总结常见碱的性
和NaOH的反应。

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质,通过小组内的讨论合作,探究CO
2
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八、板书设计
碱及其性质
一、常见的碱
二、碱的化学性质
1、碱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2、碱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3、碱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碱。

三、常见碱的主要用途
九、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