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环流和等压线详解
自然地理 第三讲 热力环流与等压面
第三讲热力环流与等压面判读一、知识框图二、基础考点梳理考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两个来源(1)大气最根本的能量来源:A太阳辐射。
(2)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B地面辐射。
2.两大过程(1)地面的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2)大气的增温: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3.两大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表现形式:a选择性吸收、散射和b反射。
②削弱强度:对流层大气基本上不能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了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
具体图解如下:【特别提醒】大气逆辐射并非只在晚上存在,白天也存在,并且白天辐射比晚上更强。
大气逆辐射最强时为大气温度最高时,即午后两小时左右,并不是在夜晚。
[深度思考]1.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
(1)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2.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温室气体(CO2、CH4、O3)等→排放增多→吸收地面辐射增多→气温升高→全球变暖(2)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题组递进]2.(2018·北京文综,5)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大气中()。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B.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解析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大气吸收太阳紫外线的能力下降;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导致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下降,会使吸收的地面辐射减少;可吸入颗粒物增多,会导致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会使地面吸收减少;出现雾霾,会导致大气逆辐射在夜间增加。
考点一热力环流形成与等压面判读
第2课时大气运动考点一热力环流形成与等压面判读一、热力环流1.一个过程2.两个方向3.三个关系(1)温差关系:(如上图中甲、乙两地所示)。
(2)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如上图中M、N处风向所示)。
(3)等压面的凹凸关系:①受热地(乙地):低空下凹、高空上凸。
②冷却地(甲地):低空上凸、高空下凹。
特别提醒要注意一些规律适用的前提。
如“越接近地面气压越高”,这个规律一定要注意是在同一地点。
“气温越高气压越低”,这个规律一定要注意是在只考虑热力因素的情况下才能成立。
二、风的形成及风向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即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
该力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
2.影响风的主要因素(1)同一水平面上,气流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
若只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对风向的影响,则风向与等压线垂直;若只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对风向的影响,则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若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及地转偏向力对风向的影响,则风向应该是斜穿等压线,且从高压吹向低压。
(2)近地面的风运动过程中往往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而高空的风一般只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3)风向与摩擦力的方向总相反;地转偏向力的方向总与风向、摩擦力的方向垂直;地转偏向力与摩擦力的合力方向总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相反。
(4)高空和近地面没有明确规定的高度,但是一般以1 500米为参考数值。
(2017·连云港五校联考)读“北半球某地的气压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判断甲、乙、丙、丁四地气压的大小关系;并在图中用箭头标出环流模式。
(2)甲、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地,其对应的天气状况常为________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____地。
(3)图中甲、乙两地之间的风向是________;假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________地。
2021届高考地理教学案:第四讲 第12课时 热力环流与等压面含解析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创新教学案:第四讲第12课时热力环流与等压面含解析第12课时热力环流与等压面1.热力环流的形成(1)热力环流的成因:错误!地面冷热不均。
(2)图中曲线为错误!等压面。
(3)等压面向上弯曲,形成错误!高压;等压面向错误!下弯曲,形成低压。
(4)填图,在图中直线上添加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
(提示:顺时针画箭头。
)2.典型的热力环流(1)海陆风海陆风的形成原因是错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在图中补画热力环流箭头.(提示:夜晚为顺时针,白天为逆时针。
)(2)城市风与郊区相比,城市气温较错误!高,降水较错误!多。
城市风的形成与城市错误!热岛效应有关,在图中补画热力环流箭头.(提示:城市为上升气流,郊区为下沉气流.)(3)山谷风受山谷风的影响,谷地夜晚降水较错误!多。
在图中补画热力环流箭头.(提示:白天空气沿山坡爬升,夜晚空气沿山坡下沉。
)考点错误!热力环流研究发现,我国河西走廊西部某绿洲,昼夜气温均比周围戈壁荒漠低,夏季甚至低30 ℃。
蒸发量和沿海湿润地区相当,比荒漠戈壁少一半。
夏季,绿洲与绿洲沙漠过渡带之间形成小的热力环流——绿洲环流。
据此完成(1)~(3)题。
(1)绿洲温度低是因为()A.云层削弱了太阳辐射B.地表蒸发和植物蒸腾C.林木削弱了太阳辐射D.地面反射和植物反射(2)绿洲环流大气运动的特点是()A.绿洲气流白天上升,夜晚下沉B.过渡带气流白天上升,夜晚下沉C.绿洲气流全天上升,过渡带全天下沉D.绿洲气流全天下沉,过渡带全天上升(3)绿洲蒸发量较小的原因是()①过渡带气流阻碍沙漠干热空气的影响②绿洲垂直方向气流抑制了空气上下交换③气候干旱,地表水缺乏④温度低,空气容纳水汽少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1)绿洲蒸发量和沿海湿润地区相当,比荒漠戈壁错误!少一半.(2)绿洲的昼夜气温均比周围戈壁荒漠错误!低。
(1)绿洲地表蒸发和植物蒸腾量错误!小,地表储水错误!多,导致绿洲升温慢,温度低。
20141012 文 大气运动(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等压线图与天气)(1)
有选择性 波长越短, 散射越强
大气保温效应原理:
大气强烈吸收地面辐射,把地面辐 射的大部分能量截留在大气中
大气逆辐射又把热量归还给地面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以下问题: 1、深秋至第二年早春季节,霜冻为什么 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晴朗的夜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 弱,地面散热、降温快,当地面温度 降至0°C以下时即产生霜冻
如何在实际的等压线图上作出实际风向?
方法:先做理想风向(这种风向由水平气压梯度力决定) 再做实际风向(斜穿等压线: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 向左偏)
A
B
北半球
创新P53
创新P52 典例剖析
2、每年秋冬季节,我国北方的农民常用 燃烧秸杆制造人造烟幕的办法,使地里 的蔬菜免受冻害,其原理是什么?
人造烟幕会增加大气中的CO2 和尘埃,从而增强大气逆辐射,对 地面产生较强的保温作用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多。 充分 利用太阳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是工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问题: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增多,是如何加强大气
纬度间的温度差异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相应的概念
PA>P三点 A.B.C B>P C 气压比较
C B A
气 压: 单位面积上空气柱的重量
等压面: 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
等压面
B
A
C
假设:近地面的A、B、C三点受热均匀
(百帕)
1000 风向 1005 1010
(北半球)
地面摩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与风向永远相反
热力环流
空 气 越 稀 薄 密 度 减 小 气 压 降 低
山顶:海拔高,空气较 稀薄,气压较低。
山麓:海拔低,空气较 浓稠,气压较高。
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气压越低。热胀冷缩来自空 气 膨 胀 上 升
空 气 收 缩 下 沉
地 面 受热 冷却
热力环流的概念
•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 为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低气压
B'
高气压 A'
低气压 C'
高气压 B 冷却
低气压
高气压 C 冷却
A 受热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热力环流形成原因
地面冷 热不均
大气的 垂直运动
同一水平面 气压差异
大气的水平 运动:风
1.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2.根本原因:热力作用 3.气压差。
热力环流
教学目标
• 热力环流的概念
•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 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
气压、等压面、等压线
气压: 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即等于单位 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的重量。 符号是Pa。 等压面: 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组成的面。压面是 指空间气压值相等的点组成的面。是指空间气 压值相等的点组成的面。 等压线: 相等在地图上,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值相等 的各点连成的线。线是指等压线是指空间气压值
热力环流的应用
• • • •
海陆风 山谷风 季风 城市风
The End!
热力环流
h H
地面
等压线 在同一平面上, 等压线:在同一平面上,由气压值相同
的点连成的线 的点连成的线。
等压面: 等压面:在空间内由气压值相同的线
连成的面。 连成的面。
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全球气压带、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最简单的大气运动方式) 最简单的大气运动方式)
气压梯度
气压梯度力
风
风在前进过程中都受到了哪些力的作用
(hPa)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
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只改变风向, 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hPa) 1000 1005 1010
摩擦力
1015
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风向
高压、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而言的。 高压、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而言的。 同一水平面而言的 但不同高度上的高压数值不一定比低压数值 大。
同一垂直面上: 气压总是由高到低(从地面到高空 从地面到高空) 同一垂直面上: 气压总是由高到低 从地面到高空
气压变化规律
同一水平面上: 温度高,气压低 温度低 气压高 气压低;温度低 同一水平面上: 温度高 气压低 温度低,气压高 近地面低气压,高空必定是高气压 近地面低气压 高空必定是高气压 近地面高气压,高空必定是低气压 近地面高气压 高空必定是低气压 垂直方向: 热上升; 垂直方向: 热上升;冷下沉
摩擦力方向: 摩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 减小风速 影响风向
影响风向的因素
高空:水平气压梯度力、 高空: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近地面: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热力环流
(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低压 高压 低压
高压
地面
低压
高压
B冷 冷
A热 热
C冷 冷
地区间的__________,首先引起空气垂直运动, 地区间的 冷热不均 ,首先引起空气垂直运动,垂 直运动又导致了同一水平面上的____________。 直运动又导致了同一水平面上的 气压差异 。最 后形成了空气的水平运动。 后形成了空气的水平运动。
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 全球气压带、 分布和移动 (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等压线;指的是同一水平面 等压线 指的是同一水平面气压相等的点连成的 指的是同一水平面气压相等的点连成的 线
1010
1000
等压面;气压相等点组成的面,一般只垂直方向上 等压面 气压相等点组成的面,一般只垂直方向上 气压相等点组成的面 垂直方向
预备知识: 预备知识: 1、气压:单位面积上空气柱的重量 、气压: 同一地,高度越高,气压越低 同一地,高度越高,气压越低; 同一地,高度越低,气压越高。 同一地,高度越低,气压越高 2、空气垂直运动的方向:只和受热多少 、空气垂直运动的方向: 垂直运动的方向 有关,受热多,空气上升;受热少, 有关,受热多,空气上升;受热少,空气 下沉。 下沉。 3、地面均匀受热时,等压面平行于地面 、地面均匀受热时,
A
1 2
4
3
上图为实际大气中的风向图: 上图为实际大气中的风向图: (1)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是 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是: (1)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是: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1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3____________4________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2)箭头 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__ 箭头1 ______, (2)箭头1与等压线的关系是垂直 , ______ 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高压指向低压
高中地理热力环流及其常见形式
高中地理热力环流及其常见形式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近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
如下图所示:2.热力环流的形成——一个关键、两种运动、三个不同“一个关键”(冷热不均是热力环流形成的关键)(1)同一性质下垫面,考虑纬度差异。
(2)不同性质下垫面,考虑热容量差异。
“两种运动”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引起→大气水平运动。
“三个不同”(1)空气升降不同:热上升、冷下沉——近地面热空气上升,近地面冷空气下沉。
(2)同面气压不同:热低压、冷高压——近地面冷的地方形成高压,近地面热的地方形成低压。
(3)空间气压不同:近地面和高空气压性质相反——近地面为高压,其高空为低压;近地面为低压,其高空为高压。
3.常见的三种热力环流形式(1)城市风由于城市人们的生产、生活释放出大量人为热,使城市气温升高,空气上升,与郊区下沉气流形成城市热力环流,下沉气流又从近地面把郊区污染物带入城市中心,严重污染了城市环境。
因此,为了减轻城市污染,如何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及如何布局郊区工业及卫星城市,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一般将绿化带布局于气流下沉处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于下沉距离之外。
(2)海陆风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增温快,气温比海上高,空气膨胀上升,高空气压比原来气压升高,空气由大陆流入海洋;近地面陆地形成低气压,而海洋上因气温低,形成高气压,使下层空气由海洋流入大陆,形成海风。
夜间与白天大气的热力作用相反而形成陆风。
(3)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上升,形成谷风(如图a)。
夜间山坡上的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如图b)。
城市风环流的方向不随时间而变化,因为市区的气温总是高于郊区。
而海陆风环流和山谷风环流的流向则随昼夜的变化而向相反的方向变化,因为海与陆、山与谷的气压高低随昼夜改变而改变。
高中地理复习:解读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
高中地理复习:解读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热力环流【背诵要点】1.热力环流的概念、形成原因、形成过程、示意图、原理应用2.海陆风(湖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的形成原因、示意图、影响3.等压面(等温面)的判读:判断气压(气温)值大小、冷热、气流运动方向(风向)、天气状况、下垫面状况4.气压的概念、影响因素;高压和低压的概念、形成原因【基础知识】一、热力环流原理(一)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二)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三)形成过程(四)示意图【思考探究】是不是气温越高热力环流越旺盛?答案:不是。
热力环流的旺盛程度取决于地区间冷热差异。
地区间温差越大,空气垂直运动越旺盛,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热力环流越旺盛。
【特别提醒】1、一个关键“一个关键”是确定近地面两地点的冷热。
热容量大的地球表面,白天气温较低,夜晚气温较高;热容量小的地球表面,白天气温较高,夜晚气温较低。
两地温差越大,热力环流越旺盛。
2、两个气流运动方向:((先有垂直运动,后有水平运动))①垂直运动:与冷热差异有关,受热上升,冷却下沉。
②水平运动:与气压差异有关,从高压流向低压。
3、三个关系:(1) 等压面的凹凸关系:(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类型相反)受热:低空下凹、高空上凸。
变冷:低空上凸、高空下凹。
通常所说的高压、低压是相对同一水平面气压状况而言的。
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2)温压关系:热低压、冷高压(如上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
注意:关于热力环流,具有“气温越高,气压越低”的规律,切记该规律只适用于热力条件下的下垫面,受动力因素影响的大气环流或者高空不适用于该规律。
(3)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五)常见热力环流形式1、海陆风①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海洋的比热容大于陆地)②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空气较湿润。
2、山谷风①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热力环流和等压线
等压线与天气系统的关系
热力环流:由于地球表面受热不均导致空气流动形成环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等压线:表示气压分布的曲线与热力环流密切相关
天气系统:由气压、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组成的系统 关系:等压线可以反映天气系统的分布和变化是预测天气的重要依 据
05
热力环流和等压线 的应用
在气象预报中的应用
热力环流:影响大 气运动的主要因素 之一可以预测天气 变化
等压线的分类
水平等压线:表示同一水 平面上气压相等的线
垂直等压线:表示同一垂 直面上气压相等的线
斜压线:表示斜面上气压 相等的线
闭合等压线:表示气压相 等的闭合曲线
非闭合等压线:表示气压 相等的非闭合曲线
04
热力环流与等压线 的关系
等压线与温度的关系
热力环流:由于温度差异 引起的大气运动
等压线:表示气压相等的 线
热力环流的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热力环流的主要驱动力 地球自转: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影响热力环流的方向和强度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影响地表热量的吸收和释放从而影响热力环流 海洋: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热源对热力环流有重要影响 大气环流:大气环流对热力环流有重要影响如西风带、信风带等 温室气体:温室气体影响地球的辐射平衡从而影响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是地球 大气层中最重要 的环流形式之一 对全球气候产生 重要影响。
热力环流的形成 过程包括:地面 受热不均、空气 受热上升、高空 冷却下沉、地面 受热不均等。
热力环流的主要 类型包括:低纬 度环流、中纬度 环流、高纬度环 流等。
热力环流的形成机制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热力环流的主要驱动力 地面受热不均:地面受热不均导致空气温度和密度差异 空气流动:空气受热上升冷却下沉形成对流运动 气压差异:气压差异导致空气流动形成环流 地球自转:地球自转影响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海陆分布:海陆分布影响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热力环流1
C 地面高度不同 D 因纬度不同造成的地面热量差异
2.产生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 A 水平气压梯度力 B 地转偏向力
A
C 地面摩擦力
D 前三个力的合力
3.大气运动的最简单的形式是:
A 气旋和反气旋
B风
C
C 热力环流
D 大气环流
综合练习
4、图中气压状况是由热力作用引 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近地面何处是高压区?
12345、 : :.、等太AB这冷6压C地阳样:两热线空光,同地弯不气照A空一曲上B均射C气情高升对大三下况,度地空地沉是将的,气气,:会各气压又的高使地还压会压上其获是使不上近升得一其凸一地或太样近、样面阳下吗地低、会光?沉面压高热使等、运下空是压空高凹动的一面气空。有气样还的如压何吗是气何发?影水压生流为平响发什什动的?生么么吗?什变??么化变?化?
______C___ ; 何 处 是 低 压 区 ? _____A___ 。
(2)在图中画箭头完成热力环流 。(3)若该区域位于北半球,B点吹___西__北___风。
延伸·拓展
5.下图中A、B、C、D点为北半球中纬度海平面上的点。 在A、B、C、D点上精确测定水的沸点时,则A、B点为 99.95℃,C、D点为99.80℃,试回答下列问题:
3、大气运动的形式可分为哪两种?
大气运动的形式有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之分。其中,大 气的垂直运动表现为气流的上升或气流的下沉;大气的 水平运动即是风。
一、热力环流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引起的空气环流。
低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1000
1002
高气压
低气压
1004 高气压
1006
冷B
A
C
热力环流课件 (共29张PPT)
C2
冷却
思考:近地面热力环流特点
低
高
低
高
低
高
B
A
地面
C
冷
热
冷
(垂直方向上)
(水平方向上)
2、看图思规律:低
高
低 (高空)
高
低
高 (近地面)
冷
热
冷
气
压 ①近地面的气压 对应高空的气压
分 布 ②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与高空
规 ③ 等压面 律
3、简述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白天与夜晚分别吹什么 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由于水的比热容比陆地要大, 所以:
(1)白天陆地升温比海洋 快,海洋温度比陆地低,气 压比陆地高。
(2)夜晚陆地降温比海洋 快,海洋温度比陆地高,气 压比陆地低。
白天
冷 高压
白天吹海风
热 低压
陆地:增温快,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陆 地近地面形成热低压,高空形成高压
海洋:增温慢,海洋气温低于陆地气温,海 洋近地面形成冷高压,高空形成低压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4、等压线(面):大气中气压值相等的点所构成的线(面)
理想状态下: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同一海拔高度处,气压相等, 即等压面与海平面平行,大气处于稳定状态。
海拔/米
1500
高空
近地面
0
2、 气压: (1)概念: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 (2)特点:气压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
B A
B
A
3、高压、低压:
热力环流标准、
⑤同一水平面,空气总是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热力环流的成因:
假如地表性质均一,且温度一致
等压面
B
A
C
太阳辐射纬度分布不均
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根 本 原 因 大气的运动
演示实验
观察 烟雾在玻璃缸内是如何飘动的 问题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由实验可以 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热水碗
冰水碗
热力环流
大气水平运动
同一水平面 产生气压差异
【练习3】下列四幅等压线分布示意图中,正确的是哪幅? 〖解析〗 ①明确图形结构: 近地面与上空 ②等压面值的变化
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高、低气压一般是相对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而言的) ③气温高低与气压值的关系(规律): 同一水平面上(高度上),气温越低,气压越高 同一地点的垂直方向上,高空与地面气压变化状况相反
边学边练
读图,某地高空等压面状况:
. 高 .C
M
.D
.E低 .N
1015百帕 1000米
A
.
.B
B地冷却 (1)判断A、B受热状况 A地受热 (2)比较A、B、C、E气压高低 B>A>C>E
【练习1】读图,回答问题: 1)下列有关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间的气压差与②至③间的 气压差相等 B、①--②间的气温递减率与②至③ 的气温递减率相等 C、①、②、③观测站观测到的气压被转换成海平面气压而记录 到地面的天气预报图中 2)观察图中的数据变化,用文字叙述气温与海拔之间的关系。并 用所学大气热状况知识解释上述气温变化的原因。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散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散射作用
作用 参与作用的大 波长范围 形式 气成分 作用特点
热力环流等压线画法
热力环流等压线画法
【实用版】
目录
1.热力环流的概念
2.等压线的定义和作用
3.热力环流等压线的画法
4.实际应用和注意事项
正文
一、热力环流的概念
热力环流,又称热力环流现象,是指地球上因地表温度差异引起的空气流动现象。
在白天,地表吸收太阳辐射,使得地表温度升高,导致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区;而在夜间,地表散热,空气下沉,形成高压区。
这种因地表温度变化引起的空气流动,就是热力环流。
二、等压线的定义和作用
等压线,是指地图上连接相同气压值的点所构成的线。
等压线在地图上呈现出闭合曲线,可以用来表示某个地区的气压分布情况。
等压线在地球气象学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观察等压线的分布和变化,可以了解气压系统的演变,从而预测天气变化。
三、热力环流等压线的画法
1.收集气象数据:首先需要收集气象观测数据,包括气压、温度、湿度等。
2.绘制气压等值线:根据收集到的气象数据,选取适当的气压间隔,绘制等压线。
等压线的间隔通常为 100 帕斯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标注气压值:在等压线上标注相应的气压值,一般标注在等压线的中部。
4.绘制等压线箭头:在等压线上绘制箭头,表示空气流动的方向。
箭头的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且箭头长度与气压梯度成正比。
5.标注气压梯度:在等压线附近标注气压梯度,表示单位距离内气压的变化量。
气压梯度通常用帕斯卡/100 米表示。
四、实际应用和注意事项
热力环流等压线的画法在地球气象学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通过分析等压线的分布和变化,可以了解气压系统的演变,从而预测天气变化。
热力环流等压线画法
热力环流等压线画法一、介绍热力环流等压线画法是气象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用于描述大气中的温度和气压分布。
通过绘制等温线和等压线,可以直观地展示出大气中的温度和气压分布的特征和变化规律。
本文将详细介绍热力环流等压线画法的原理、步骤和应用。
二、原理热力环流等压线画法基于气体的热力学性质和大气的运动规律。
在大气中,温度和气压是密切相关的,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等温线是连接同一温度的点的曲线,等压线是连接同一气压的点的曲线。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气温和气压满足以下关系:p=R⋅ρ⋅T其中,p为气压,R为气体常数,ρ为气体密度,T为温度。
根据这个关系,我们可以推导出等压线和等温线的性质。
三、步骤热力环流等压线画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 收集观测数据首先需要收集一定数量的气温和气压观测数据。
观测数据可以通过气象站、卫星等途径获取,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2. 绘制等温线根据观测数据,可以计算出不同温度的等压线。
绘制等温线时,需要选择一定的温度间隔,例如每隔10°C绘制一条等温线。
根据计算结果,将每条等温线上的点连接起来,形成一条曲线。
3. 绘制等压线根据观测数据,可以计算出不同气压的等温线。
绘制等压线时,需要选择一定的气压间隔,例如每隔100 hPa绘制一条等压线。
根据计算结果,将每条等压线上的点连接起来,形成一条曲线。
4. 填充色彩为了使绘制出的等温线和等压线更加直观,可以为其填充色彩。
可以选择不同的色彩表示不同的温度和气压区域,以便更好地观察大气的温度和气压分布。
四、应用热力环流等压线画法在气象学和大气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分析天气系统的形成和演变过程,预测天气变化趋势,评估天气对人类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此外,热力环流等压线画法还可以用于研究气候变化、气候模拟和气候预测等方面。
五、总结热力环流等压线画法是一种重要的气象学方法,通过绘制等温线和等压线,可以直观地展示出大气中的温度和气压分布的特征和变化规律。
热力环流等压线画法
热力环流等压线画法
热力环流等压线画法是用于描述大气环流和温度分布的一种绘图方法。
它基于维尔诺特理论,假设大气在等压面上的水平运动满足质量连续性方程和环流等压线方程。
以下是一种绘制热力环流等压线图的方法:
1. 根据所选等压面的数据,画出地图的底图,包括陆地与海洋的分布。
2. 根据气象观测资料或计算数据,确定等压面上的温度分布。
通常,等压面上的温度分布用等温线表示,即连接相同温度的点。
3. 根据维尔诺特理论,画出等压面上的等压线。
等压线是连接相同气压的点,通常是一个闭合曲线。
4. 在等压线之间,根据温度分布画出等温线。
等温线是自封闭曲线,形状和分布与温度分布有关。
5. 标上气温、气压等等重要信息,如地表高度、大气压强、冷暖气团边界等。
6. 用箭头表示风向,并在箭头上标注风速。
箭头的方向与风的方向一致,箭头的长度与风速成正比。
7. 根据气象学的知识和经验,分析图上的气温、气压、风向等信息,推断大气的运动特征和天气形势。
需要注意的是,绘制热力环流等压线图需要有相关的气象数据和绘图工具,同时也需要对气象学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根据所绘图的目的和要求,还可以选择不同的投影方式和绘图风格。
热力环流
郊区气温低
谷风
山谷风
山风
海陆风
注意:
高空的气压高低与地面相反 近地面低气压 近地面高气压 上升气流 下沉气流
阴雨天气 晴燥天气
高压、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而言的, 但不同高度上的,高压数值不一定比低压数 值大
3
等压面 1 2
2000米
4
A
B
地面
受热 冷却 把1至4点按气压由高到低排序-1、3、4、2 绘出热力环流过程箭头 A、B哪受热,哪冷却?
2.等压线向低空凹进为低压区
高高低低
• 阅读课本48页活动: • 思考 • 上海地区温度分布规律和
原因
•
画出上海城区和郊区的空 气运动方向
完成课本48页“活动——思考”
气压:在任何表面的单位面积上空气分
子运动所产生的压力。
通常用所测高度以上单位截面积的垂直大 气柱的重量表示。 大气上界 B >A 近地面气压必大于高空。
A B
地面 h H
(hPa) 1010 1020
1030
B
A
C
等压线:由气压值相同的点连成的线。
在地面受热均匀的情况下,等 压线是水平的。 如果地面受热不均,气 压和等压线又会有怎样的改 变?
C
D
右图中,弧线为等 压线,虚线表示水平面。 读图回答:(1)A、B 两点,气压较低的是_ B __ 点,气温较高的 B 是___ 点。
请在图中画出大气的垂 直运动。 (3)图上A、B、C、D四 点当中,气压由高到低 (2)C、D两点中,气 D 排列,依次为 A>B>D>C 压较高的是___ 点。 ___ __ 。 请在图中画出大气的 水平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C,A
>
D
(2)高压和低压都是针对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而言 近地面与高空气压中心相反 (3)凸向:气压高凸向高空, 气压低凸向近地面 (4)近地面,气温高, 气压低(或气温低, 高空 高
C
·
低 热
低
·
D
高A 冷
气压高)
B
近地面
·
·
(5)天气与气压的关系
例题:(2010年高考题)下图是某日08时和20时海 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答题。
热
冷 高气压
低压
高压
低压
高压
冷
低压
热
高压 冷
3、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1)海陆风
低压 陆地
高压 海洋
高压 陆地
低压 海洋
提示:陆地和海洋的热容量(比热)不同。陆地比热小, 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海洋比热大,白天升温慢, 夜晚降温慢。
3、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2)山谷风
山顶 山谷
山顶
山谷
白天
夜晚
4、锋面气旋的判读
南半球 (1)确定锋面位置 槽部
1000 1005 1010 1015
(2)确定锋面附近风向
暖 A
甲
D
丁 丙
(3)判断冷暖空气
(4)确定锋面性质 及移动方向
C 乙 B
1020
冷
5、判断季节
七 月
5、判断季节
一 月
6、垂直方向等压线(面)的判读
(1)垂直方向上,高度越高,气压越低 气压:B
1000 A D
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
单位距离的气压差大小
1005 1010 1015
丁 丙
风力 A > B
C 1020
甲
乙
B
2、风向、风力的判读
风力
风力大小
水平气压梯度大小
994 990 A 1:5000 998 992
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
单位距离的气压差大小
998 B 1:8000 994 C
1:2000
等压线的判读
1、气压场类型的判读
2、风向、风力的判读
3、天气系统的判读 4、锋面气旋的判读
5、判断季节
6、垂直方向等压线(面)的判读
1、气压场类型的判读
高气压(反气旋) 脊(线)
高
低气压(气旋) 鞍部
高
槽(线)
低
鞍 脊
低
槽 脊 高
鞍
槽
低
2、风向、风力的判读
风向
近地面的风向: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高空中的风向: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风力
C>A>B
3、天气系统的判读
阴雨
晴朗
4、锋面气旋的判读
北半球 (1)确定锋面位置 槽部
1000 1005 1010 1015
(2)确定锋面附近风向
冷 A
甲
D
丁 丙
(3)判断冷暖空气
(4)确定锋面性质 及移动方向
C 乙 B
1020
暖
比较甲乙丙丁四地的气温和降水量
气温: 丙>乙>丁>甲
降水集中在 丁、甲两地
水平气压梯度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90度角
受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画法 右偏或左偏 小于45度角
[例题]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 N地气压高于P地。 N地风向为 ( A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2、风向、风力的判读
风力
风力大小
水平气压梯度大小
山顶 山谷 风向
增温快 升流降压 增温慢 收缩增压
降温快 收缩增压 降温慢 升流增压
谷 风
山 风
3、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3)城市风
上升气流
郊区
市区
郊区
考点三:等压线及应用 1.等压面与等压线的空间关系
等压面是指在垂直方向上气压相等的面,反映出垂直方
向上的气压差异。
等压线是指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各点连线,反映出水 平方向上的气压差异。
热力环流和等压线的判读
考纲原文:大气受热过程 考纲解读: (1)大气的受热过程。 (2)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3)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4)等压线知识及应用
考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原理
考点二: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低气压
1000m
高气压
低气压
0m
冷 高气压
低气压
地表受热不均匀
C
由08时到20时,图中 A.①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向偏北,风力逐渐减弱 B.②地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持续晴朗 C.低气压中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并增强 D.气旋中心附近暖锋移动快于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