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五味五行与五脏六腑
黄帝内经:五脏、五行、五情、五色、五味、五季养生论
黄帝内经:五脏、五行、五情、五色、五味、五季养生论文章来源网络黄帝内经脏腑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五行对应表五色与四性是祖国中医药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的颜色分别对不同的脏腑器官有所补益,均衡摄取才是真正治病、防病、保健、养生。
中医认为五行对应养体内的器官,木为肝,火为心,土为脾,水为肾,就保健治疗而言,五色《即青(绿)、赤、黄、白、黑》的药材及食物分别对应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因此对人体的五脏有不同的滋补作用。
青色对应五行为木,入肝能增强脏腑之气。
肝为解毒的器官所以青色食物有清肝解毒的作用。
赤色对应五行为火,入心能增强心脏之气,提高人体组织中细胞的活性,可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预防流感及各种病毒的入侵,有清血、补血、通血的功效。
黄色对应五行为土,入脾,能增强脾脏之气,促进和调节新陈代谢,提高脾脏功能的抗病能力。
白色对应五行为金,入肺,可增强肺腑之气,提高肺腑器官抗病毒能力,止咳化痰,治虚劳咳血。
黑色对应五行为水,入肾,能增强肾脏之气,治阳痿遗精,腰腺酸病,补亏损及久病不复者。
可保健、养颜、抗衰、防癌,对生殖排尿系统大有好处。
一、五行1、五行学说来源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是指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五种物质的运动。
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2、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
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
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五情、五液与五行的关系
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五情与五行的关系五行:金、水、木、火、土(顺位生,意即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隔位克,意即金克木,水克火,木克土,火克金,土克水,…)五色:白、黑、绿、红、黄(向上对应五行,下同)五味:辛、咸、酸、苦、甘五脏:肺、肾、肝、心、脾五官:鼻、耳、目、皮肤、口五色(注):以豆为例,绿豆具有清热解毒之功,入肝经为木性;红豆有补血、利尿、促进心脏活动的功效,入心经为火性;黄豆益气补脾,入脾经为土性;白豆含有较多的钙质,入肺经属金性;黑豆治消胀,下气,性寒,入肾经属水性。
再如:一个五行缺木的人,应多吃绿色的食物,多穿戴绿色的衣服饰品,甚至多些接近绿色的东西。
五味与五脏(注):《黄帝内经》中有记载:食物的酸味与肝相应,有增强肝脏的功能;苦味与心相应,可增强心的功能;甘味与脾相应,可增强脾的功能;辛味与肺相应,可增强肺的功能;咸味与肾相应,可增强肾的功能。
但是,在选择食物时,必须五味调和,这样才有利于健康;若五味过偏,会引起疾病的发生。
如:酸味太过容易造成肝气太旺而克制脾胃功能(木克土);苦味太过又很容易造成心火太旺而克制肺气(火克金);甘味太过很容易造成脾胃过旺而克制肾气(土克水);辛味太过容易造成肺气过盛而克制肝气(金克木);咸味过多很容易造成肾气过盛而克制心气(水克火)。
五脏与五官(注):人的五官与五脏也有直接联系:肝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
肝有病者,眼中必有病象,如眼黄,眼涩,畏光,流泪;脾有病者,必口中乏味,食而不化,唇干裂;肺有病者,会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流鼻血,不辨香臭;心有病者,舌尖红,或舌头转动不灵,吐字不清;肾有病者,耳中蝉鸣,或痒,或背,或聋。
凡五官之病,中医不仅治五官,更兼治五脏。
附:各类食物与五脏滋补关系五行五味(一年四季中什么脏腑最旺,就要少吃跟它同样属性的东西。
)1、酸生肝:(收敛固涩)酸味食物有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肝脏的作用,常吃不仅可以助消化,杀灭胃肠道内的病菌,还有防感冒、降血压、软化血管之功效。
中医五行对应五脏、五味五色、五音、五官、……(完整版)
中医五行对应五脏、五味五色、五音、五官、……(完整版)
1、五行: 木火土金水
2、五脏: 肝心脾肺肾
3、五色: 青赤黄白黑
4、五味: 酸苦甘辛咸
5、五官: 目舌口鼻耳
6、五音: 角徵宫商羽
7、五华: 爪面唇毛发
8、五体: 筋脉肉皮骨
9、五液: 泪汗涎涕唾
10、五畜:鸡羊牛马猪
11、五嗅:臊焦香腥腐
12、五谷:麦黍粟稻菽
13、五果:李杏枣桃栗
14、五菜:韭薤葵葱藿
15、五方:东南中西北
16、五化:生长化收藏
17、五气:风暑湿燥寒
18、五神:魂神意魄志
19、五季:春夏长夏秋冬
20、五情:怒喜思悲恐
21、五数:三二零四一
22、五数:八七五九六
23、五元:元性元神元气元情元精
24、五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
25、五变:握忧咳哕栗
26、五腧:井荥输经合
27、五动:行站卧坐动
28、五星:木星火星土星金星水星
29、五性:曲直炎上稼穑从革润下
30、五灵:青龙朱雀麒麟白虎玄武
31、五虫:毛羽倮介鳞
32、五长:麟凤人龟龙
33、五实:核络肉壳濡
34、五声:呼笑歌哭呻
35、五指:食指中指拇指无名小指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数:三二零四一
五数:八七五九六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天二生火,地七成之;
天三生木,地八成之;
天四生金,地九成之;
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五行对应表
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五行对应表五色与四性是祖国中医药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的颜色分别对不同的脏腑器官有所补益,均衡摄取才是真正治病、防病、保健、养生。
中医认为五行对应养体内的器官,木为肝,火为心,土为脾,水为肾,就保健治疗而言,五色《即青(绿)、赤、黄、白、黑》的药材及食物分别对应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因此对人体的五脏有不同的滋补作用。
青色对应五行为木,入肝能增强脏腑之气。
肝为解毒的器官所以青色食物有清肝解毒的作用。
赤色对应五行为火,入心能增强心脏之气,提高人体组织中细胞的活性,可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预防流感及各种病毒的入侵,有清血、补血、通血的功效。
黄色对应五行为土,入脾,能增强脾脏之气,促进和调节新陈代谢,提高脾脏功能的抗病能力。
白色对应五行为金,入肺,可增强肺腑之气,提高肺腑器官抗病毒能力,止咳化痰,治虚劳咳血。
黑色对应五行为水,入肾,能增强肾脏之气,治阳痿遗精,腰腺酸病,补亏损及久病不复者。
可保健、养颜、抗衰、防癌,对生殖排尿系统大有好处。
一、五行1、五行学说来源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是指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五种物质的运动。
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2、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
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黄帝内经脏腑五色
黄帝内经脏腑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五行对应表五色与四性是祖国中医药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的颜色分别对不同的脏腑器官有所补益,均衡摄取才是真正治病、防病、保健、养生。
中医认为五行对应养体内的器官,木为肝,火为心,土为脾,水为肾,就保健治疗而言,五色《即青(绿)、赤、黄、白、黑》的药材及食物分别对应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因此对人体的五脏有不同的滋补作用。
青色对应五行为木,入肝能增强脏腑之气。
肝为解毒的器官所以青色食物有清肝解毒的作用。
赤色对应五行为火,入心能增强心脏之气,提高人体组织中细胞的活性,可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预防流感及各种病毒的入侵,有清血、补血、通血的功效。
黄色对应五行为土,入脾,能增强脾脏之气,促进和调节新陈代谢,提高脾脏功能的抗病能力。
白色对应五行为金,入肺,可增强肺腑之气,提高肺腑器官抗病毒能力,止咳化痰,治虚劳咳血。
黑色对应五行为水,入肾,能增强肾脏之气,治阳痿遗精,腰腺酸病,补亏损及久病不复者。
可保健、养颜、抗衰、防癌,对生殖排尿系统大有好处。
一、五行1、五行学说来源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是指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五种物质的运动。
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2、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
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中医五行与五脏,五色,五窍,五味,五志的关系
中医五行与五脏,五色,五窍,五味,五志的关系
五行与五脏,五色
一,肝主木——肝不好的脸色发青,造血功能弱(春季养肝正当时)
二,心主火——心脏不好的脸色发红,血液循环弱
三,脾主土——脾胃不好的脸色发黄,消化系统弱
四,肺主金——肺不好的脸色发白,呼吸功能弱
五,肾主水——肾不好的脸色发黑,肾功能弱。
五行与五窍
一:肾开窍于耳,耳鸣,耳闭,耳朵发炎,都与肾虚有关。
二:肝开窍于目,眼睛发干,发涩,发雾,与肝脏有关;
三:心开窍于舌,舌头发麻。
起泡,溃烂与心脏有关;
四:脾开窍唇,口发干,唇发干,都是脾胃不和;
五:肺开窍与鼻,嗅觉差,与肺脏有关;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朝百脉,肠道通则百脉顺。
五行与五志
一:肾功能弱的人,恐惧,胆小,害怕,肾虚;
二:肝功能弱的人,易怒,怒伤肝,脾气大,火气大;
三:心功能弱的人,喜,容易激动,喜伤心,乐极生悲;
四:脾功能弱的人,爱思,思伤脾胃,吃不得,睡不得,睡不得,吃不得,恶性循环;
五:肺功能弱的人,悲忧,多愁善感。
五行与五味
一:肾功能弱的人,喜咸【肾病的人少吃盐】
二:肝功能弱的人,喜酸; 三:心功能弱的人,喜苦; 四:脾功能弱的人,喜甜; 五:肺功能弱的人,喜辛辣。
五德养五脏
仁,五行属木,五脏为肝
守仁=不怒,疏肝养心
义,五行属金,五脏为肺
守义=不恼,润肺养肾
礼,五行属火,五脏为心
守礼=不恨,清心养脾
智,五行属水,五脏为肾
守智=不烦,固肾养肝
信,五行属土,五脏为脾
守信=不怨,补脾养肺。
五行中的五色、五味与人体的五脏六腑相对应,如何对应
五行中的五色、五味与人体的五脏六腑相对应,如何对应中医理论认为,五行中的五色、五味与人体五脏六腑相对应“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 “五味之于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
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肺主气,心主血脉,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饮食因重视这些宜忌原则,合理利用五味,促进人体健康,避免因过分偏嗜而产生疾病食补的原则要根据食物的特性、食物对人体的不同作用来指导食补养生膳的制作特性食物具有补虚和泻实两大特性补性食物一般具有补气养血、助阳、滋阴、生津等功效泻性食物一般具有解表、解毒、清热、散风、泻火、祛痰、燥湿、祛风湿、行气、活血、化淤、凉血等功效根据人的体质情况对症施补养生膳的制作一要做到五味调和,浓淡适宜二要注意各种食物味道对人体在生理上、病理上的不同作用,合理搭配五味调和不当或搭配不合理会导致疾病的发生食补的设计在设计食补养生膳时,根据个人的体质、症状、健康情况的需要可食补加药补在选择药材上,必须用已认定为“药食兼用”的药品,以发挥药材的疗效,并保证对人体无毒害作用常采用煎煮法和蒸气加热法提取汤液方法由食补的特点决定食补食品在口味上,应以保持食物的原本鲜味为主常用的烹调方法有:炖、焖、蒸、烧、炒、汆、煨、制粥,也可制成保健饮品制作者应根据所处地域、气候、不同人群的症状,因需施好:1一般:0不好:0原创:1非原创:0光头就好回答采纳率:5.2%2009-06-29 10:06满意答案好评率:100%金--肺木--肝水--肾火--心脏土--脾胃白色青色黑色红色黄色辣酸咸苦甜回答人的补充2009-06-29 12:431:心脏属火,位于胸腔的左上方。
对应色红色,心脏不好的人:喜食苦味。
2:肝属木,位于胸腔的右上方。
对应色青色,肝不好的人:喜欢吃酸。
3:脾胃属性土,位于腹腔左后上方。
对应色黄色,脾胃不好的人喜欢甜食。
4:肺属性金,位于胸腔两侧。
对应色白色,喜欢辣食。
五行、五色、五味、五季和五脏的关系
五行、五色、五味、五季和五脏的关系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是指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五种物质的运动。
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
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即相互克制和相互约束。
五行的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生相克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生,事物就无法发生和生长;而没有克,事物无所约束,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协调关系。
只有保持相生相克的动态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发生与发展。
一、五行与五脏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
这是中医学系统论的一部分。
所以要说中医养生就不得不说五脏之间内在的联系和相互滋生的关系。
木→ 火→土→金→水肝→ 心→脾→肺→肾如木生火,即肝木济心火,肝藏血,心主血脉,肝藏血功能正常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正常发挥。
火生土,即心火温脾土,心主血脉、主神志,脾主运化、主生血统血,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血能营脾;脾才能发挥主运化、生血、统血的功能。
土生金,即脾土助肺金,脾能益气,化生气血,转输精微以充肺,促进肺主气的功能,使之宣肃正常。
金生水,即肺金养肾水,肺主清肃,肾主藏精,肺气肃降有助于肾藏精、纳气、主水之功。
五脏五色五行五味与养生
五脏五色五行五味与养生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与五行的关系五行:金、水、木、火、土(顺位生,意即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隔位克,意即金克木,水克火,木克土,火克金,土克水,…)五色:白、黑、绿、红、黄(向上对应五行,下同)五味:辛、咸、酸、苦、甘五脏:肺、肾、肝、心、脾五官:鼻、耳、目、舌、口五色(注):以豆为例,绿豆具有清热解毒之功,入肝经为木性;红豆有补血、利尿、促进心脏活动的功效,入心经为火性;黄豆益气补脾,入脾经为土性;白豆含有较多的钙质,入肺经属金性;黑豆治消胀,下气,性寒,入肾经属水性。
再如:一个五行缺木的人,应多吃绿色的食物,多穿戴绿色的衣服饰品,甚至多些接近绿色的东西。
五味与五脏(注):《黄帝内经》中有记载:食物的酸味与肝相应,有增强肝脏的功能;苦味与心相应,可增强心的功能;甘味与脾相应,可增强脾的功能;辛味与肺相应,可增强肺的功能;咸味与肾相应,可增强肾的功能。
但是,在选择食物时,必须五味调和,这样才有利于健康;若五味过偏,会引起疾病的发生。
如:酸味太过容易造成肝气太旺而克制脾胃功能(木克土);苦味太过又很容易造成心火太旺而克制肺气(火克金);甘味太过很容易造成脾胃过旺而克制肾气(土克水);辛味太过容易造成肺气过盛而克制肝气(金克木);咸味过多很容易造成肾气过盛而克制心气(水克火)。
五脏与五官(注):人的五官与五脏也有直接联系:肝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
肝有病者,眼中必有病象,如眼黄,眼涩,畏光,流泪;脾有病者,必口中乏味,食而不化,唇干裂;肺有病者,会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流鼻血,不辨香臭;心有病者,舌尖红,或舌头转动不灵,吐字不清;肾有病者,耳中蝉鸣,或痒,或背,或聋。
凡五官之病,中医不仅治五官,更兼治五脏。
附:各类食物与五脏滋补关系1酸生肝:酸味食物有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肝脏的作用,常吃不仅可以助消化,杀灭胃肠道内的病菌,还有防感冒、降血压、软化血管之功效。
五行、五色、五味、五季和五脏的关系
五行、五色、五味、五季和五脏的关系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是指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五种物质的运动。
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
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即相互克制和相互约束。
五行的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生相克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生,事物就无法发生和生长;而没有克,事物无所约束,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协调关系。
只有保持相生相克的动态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发生与发展.一、五行与五脏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这是中医学系统论的一部分。
所以要说中医养生就不得不说五脏之间内在的联系和相互滋生的关系。
木→ 火→土→金→水肝→ 心→脾→肺→肾如木生火,即肝木济心火,肝藏血,心主血脉,肝藏血功能正常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正常发挥。
火生土,即心火温脾土,心主血脉、主神志,脾主运化、主生血统血,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血能营脾;脾才能发挥主运化、生血、统血的功能。
土生金,即脾土助肺金,脾能益气,化生气血,转输精微以充肺,促进肺主气的功能,使之宣肃正常.金生水,即肺金养肾水,肺主清肃,肾主藏精,肺气肃降有助于肾藏精、纳气、主水之功。
人体五脏各对应哪五色和五味?
人体五脏各对应哪五色和五味?
这是咱们中国的传统中医理论,有一定的科学性,用在养生上常见的是五脏各自对应五行;同样对应五色和五味。
即:金对应肺部味辛属白色;肝对应木味酸属绿色;水对应肾味咸属黑色;火对应心味苦,属红色;土对应脾味辛属黄色。
咱们的老祖宗也真的让人佩服,搞出来的这些理论真的很有道理。
马礼堂先生传下来的的六字诀功夫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创编的(马礼堂先生只是传人不是发明者)如今六字诀已经传遍大江南北了。
另外说句题外话,有种大雁六合功比起六字诀效果更好每天练十几分钟那效果好及了。
黄帝内经:五行、五脏、五味、五色、五官、五情、五季、五液的关系养生论
黄帝内经:五行、五脏、五味、五色、五官、五情、五季、五液的关系养生论黄帝内经脏腑五行、五脏、五味、五色、五官、五情、五季、五液对应表五色与四性是祖国中医药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的颜色分别对不同的脏腑器官有所补益,均衡摄取才是真正治病、防病、保健、养生。
中医认为五行对应养体内的器官,木为肝,火为心,土为脾,水为肾,就保健治疗而言,五色《即青(绿)、赤、黄、白、黑》的药材及食物分别对应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因此对人体的五脏有不同的滋补作用。
青色对应五行为木,入肝能增强脏腑之气。
肝为解毒的器官所以青色食物有清肝解毒的作用。
赤色对应五行为火,入心能增强心脏之气,提高人体组织中细胞的活性,可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预防流感及各种病毒的入侵,有清血、补血、通血的功效。
黄色对应五行为土,入脾,能增强脾脏之气,促进和调节新陈代谢,提高脾脏功能的抗病能力。
白色对应五行为金,入肺,可增强肺腑之气,提高肺腑器官抗病毒能力,止咳化痰,治虚劳咳血。
黑色对应五行为水,入肾,能增强肾脏之气,治阳痿遗精,腰腺酸病,补亏损及久病不复者。
可保健、养颜、抗衰、防癌,对生殖排尿系统大有好处。
一、五行1. 五行学说来源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是指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五种物质的运动。
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2. 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
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与五行与保健食品的关系
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与五行与保健食品的关系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心主脉,【五脏于五体的关系】五脏与五官.五行 .五体.五志 .五色.五声.五味的关系。
五官:舌目口鼻耳五行:火木土金水五脏:心肝脾肺肾五体:脉筋肉皮骨五志:喜怒思忧恐五色:红青黄白黑五声:笑呼颜呻哭五味:苦酸甘辛咸五指与五脏的关系大足趾→金属→肺→大肠(相表里)秋调肺忧伤肺色为白二足趾→土属→脾→胃(:::)思伤脾色为黄三足趾→火属→心→小肠(:::)夏调心喜伤心色为红四中趾→木属→肝→胆(:::)春调肝怒伤肝色为青五足趾→水属→肾→膀胱(:::)冬调肾恐伤肾色为黑人体仿佛是一部复杂精密的仪器,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高速运转。
人体由10亿亿个细胞组成,细胞与细胞、器官与器官之间协调运作,因为,不能不说每个器官都是一个奇迹。
有耳朵听音乐,有眼睛看风景,有嗅觉闻花香,有味蕾尝佳肴……这架肉体机器最神奇的力量就是再生。
伤口破了,可以自动愈合;骨折之后,可以自动长好。
但这种再生能力会随着机体的衰老而下降,要想不断激发身体这种与生俱来的能力,主要还是要靠不同的食物提供均衡营养,以便不断地清理滋养器官来达成。
一、营养均衡是关键民以食为天,世界卫生组织营养专家公布:每人每天要吃30种以上不同食物才能达到身体需要。
日本专家强调每人每天要吃至少50种甚至80种食物。
因为饮食与健康有很大关系,所以这就是日本女性成为世界寿命冠军的原因之一。
西方营养专家将食物中的营养分为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和水七大类。
其中纤维素人体不能吸收利用,但肠道的乳酸菌需要它,同时它还能促进肠蠕动,帮助消化和排泄。
水是生命的载体,它占体重的60%以上。
而其余五种营养元素按其作用在人体内的需求比例分别是:63。
5%的碳水化合物,23%的蛋白质和12%的脂肪,其余两种仅占1。
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五行对应表
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五行对应表一、五行1、五行学说来源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是指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五种物质的运动.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2、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
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即相互克制和相互约束。
五行的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生相克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生,事物就无法发生和生长;而没有克,事物无所约束,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协调关系.只有保持相生相克的动态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发生与发展。
二、五行与五脏中医学认为,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
这是中医学系统论的一部分.所以要说中医养生就不得不说五脏之间内在的联系和相互滋生的关系。
木→ 火→ 土→ 金→ 水肝→ 心→ 脾→ 肺→ 肾如木生火,即肝木济心火,肝藏血,心主血脉,肝藏血功能正常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正常发挥。
火生土,即心火温脾土,心主血脉、主神志,脾主运化、主生血统血,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血能营脾;脾才能发挥主运化、生血、统血的功能。
土生金,即脾土助肺金,脾能益气,化生气血,转输精微以充肺,促进肺主气的功能,使之宣肃正常.金生水,即肺金养肾水,肺主清肃,肾主藏精,肺气肃降有助于肾藏精、纳气、主水之功.水生木,即肾水滋肝木,肾藏精,肝藏血,肾精可化肝血,以助肝功能的正常发挥。
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五行对应表
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五行对应表五色与四性是祖国中医药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的颜色分别对不同的脏腑器官有所补益,均衡摄取才是真正治病、防病、保健、养生。
中医认为五行对应养体内的器官,木为肝,火为心,土为脾,水为肾,就保健治疗而言,五色《即青(绿)、赤、黄、白、黑》的药材及食物分别对应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因此对人体的五脏有不同的滋补作用。
青色对应五行为木,入肝能增强脏腑之气。
肝为解毒的器官所以青色食物有清肝解毒的作用。
赤色对应五行为火,入心能增强心脏之气,提高人体组织中细胞的活性,可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预防流感及各种病毒的入侵,有清血、补血、通血的功效。
黄色对应五行为土,入脾,能增强脾脏之气,促进和调节新陈代谢,提高脾脏功能的抗病能力。
白色对应五行为金,入肺,可增强肺腑之气,提高肺腑器官抗病毒能力,止咳化痰,治虚劳咳血。
黑色对应五行为水,入肾,能增强肾脏之气,治阳痿遗精,腰腺酸病,补亏损及久病不复者。
可保健、养颜、抗衰、防癌,对生殖排尿系统大有好处。
一、五行1、五行学说来源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是指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五种物质的运动。
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2、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
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脏六腑和五行_五劳_五味_五色的关系-经络疗法
五脏六腑和五行_五劳_五味_五色的关系-经络疗法五脏六腑和五行_五劳_五味_五色的关系五行指的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
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大肠、小肠、胃胰、胆、膀胱.三焦,五脏为人体提供营养,六腑为排毒器官。
五行之间存在着一种相生的关系,何为相生呢,也就是说一方滋养另一方,花草树木靠水来滋养,所以说水生木,木材可以燃烧,所以说木生火,火燃尽化为灰烬,归入土壤,所以火生土,土里含沙,沙里淘金,所以土生金,金属融化成为液态变成水,所以金生水,五行的相生自然界中就会风调雨顺,我们把她叫做良性循环。
有相生必然有相克,我们来看水可以灭火,所以水克火,火可以熔炼金属,所以火克金,金属打造的利器可以伐木,所以金克木,在坚硬的土壤也可长出小数苗,所以木克土,水来土囤,所以土克水,五行的相克自然界就会有不良现象发生,比如说树木的乱砍乱伐,就会造成水土流失,我们把它叫做恶性循环。
我们的祖先造就发现并认为自然界是个大宇宙,而人体是个小于宙,自然界有金木水火土,而人体有心肝脾肺肾,它们之间是相互对应的关系。
水是万物之源,肾是先天之本,肾属水,它与膀胱相表里,表里的意思就是同走一个经络,肝属木,它与胆相表里,心属火,它与小肠相表里,脾属土,它与胃胰相表里,肺属金,它与大肠相表里。
花草树木是靠水来滋养的,不难看出肾是滋养肝脏的,也就是说肾好肝脏就好,肝好心脏就好,心脏好脾胃就好,脾胃好肺就好,肺好肾更好,那人体的小宇宙就进入了良性循环,向健康方面发展,我们在来看脏腑间的相克,如果人体内任何一个脏器出现病变或机能减退,都会连及和伤害其他的脏器。
比如说肾的先天不足或出现病变,它首先会影响到心脏,心脏机能下降有会影响到肺脏,肺脏机能下降又会影响到肝脏,肝脏机能下降又会影响到又会影响到脾胃,中医讲肝犯脾胃,脾胃机能下降又会影响到肾脏,脏器之间相克一次两次,也就是说当人得了病以后,在短时间内不能治愈,就会转成慢性病,慢性病的发展就是脏腑之间相克的一个延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色五味五行与五脏六腑
中医认为五行对应人体内的器官,木为肝,火为心,土为脾,水为肾,就保健治疗而言,五色《即青(绿)、赤、黄、白、黑》的药材及食物分别对应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因此对人体的五脏有不同的滋补作用。
青色对应五行为木,入肝能增强脏腑之气。
肝为解毒的器官所以青色食物有清肝解毒的作用。
赤色对应五行为火,入心能增强心脏之气,提高人体组织中细胞的活性,可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预防流感及各种病毒的入侵,有清血、补血、通血的功效。
黄色对应五行为土,入脾,能增强脾脏之气,促进和调节新陈代谢,提高脾脏功能的抗病能力。
白色对应五行为金,入肺,可增强肺腑之气,提高肺腑器官抗病毒能力,止咳化痰,治虚劳咳血。
黑色对应五行为水,入肾,能增强肾脏之气,治阳痿遗精,腰腺酸病,补亏损及久病不复者。
可保健、养颜、抗衰、防癌,对生殖排尿系统大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