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设问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设问艺术
过 两 点 可 画多 少个 圆? 圆 心 的位 置有 什 么 规律 ?为什
么?
这些 问题一一解决后 ,教师不失时机地进一步 问:
过 不 在 同一 直 线 上 三 点 A、 B 、 c画 圆 , 这 样 的 圆要 经 过 A、
“ 老师会不解二次方程求 出两根和 与两根积 ,你们行吗?”完 全是试探商量 的 口吻 ,却引起了学生的好 奇 ,大有跃跃欲试之 势 。这样 的设 问具有振动学生心 弦的作用 ,激发学生 的思维 。
课程 研 究
中学数学课 堂教学 中的设 问艺术
张建 勇
( 重 庆 市 万 州 区走 马初 级 中 学 重 庆 4 0 4 0 2 6)
摘
要 :教 育心理 学认 为:“ 思维总是从提 出问题 开始的。 ”在课堂教 学中,一个好 的问题往往 能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
开发 学生的智 力,发展 学生的个性特征 ,在 学生脑 海里 留下深刻的印象 ,合理而巧妙 的发 问是一 个数 学教 师必须具备
地。
就这样教师提 问, 学生动脑 、 动手 , 把 自己作为 “ 研究者 ” , 步步深入 ,将 已有的知识 、思维方法迁移到新知识 中去 ,学得
轻 松 ,记 得 也 牢 。 四 、 以 问 点拨 ,触 类 旁通
例如 :在 复习三角形全 等时 ,教师可设计下列几种证题思
路 加 以提 问 :
三 、 以 问 过 渡 , 突破 难 点
、
以 问 引趣 , 激 发 思维
在讲授新知识之前 , 教师可提问本课所用到的旧知识作 为
过渡, 以I I ; t  ̄ I 新, 以 旧促 新 , 促使学生积极参加教学双边活动 ,
兴趣激发灵感 ,兴趣是发现的先导 。数学课不可避免地存
浅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设问和引导
浅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设问和引导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设问和引导的重要意义现在的数学课堂注重的是启发探究,通过课堂中有效的设问和引导,建立起师生双方情感的交流和信息的反馈,调节课堂中教与学的活动,成为落实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因此,教师的设问、引导要以激发、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为根本,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
(一)设问和引导能够激发、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就其基本属性和主要特点而言,是学生的一种特殊的认识与实践。
其特殊性的主要表现是:学生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课本知识(间接经验)进行认识与实践活动的。
实践证明:课堂教学如果不能引起和组织学生本身积极地活动,那么他们就不可能在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方面取得效果。
课本知识对学生而言,潜在许多需要加以解释、发现规律性、解决课题的问题。
这些问题与学生知识、能力原有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学过程之所以会发生、发展的潜在动力。
但是,当这些问题还不能被学生自己发现或意识的时候,也不能构成教学的动力。
这些潜在的有意义的问题真正变成为教学动力的契机,便是依靠教师的有效地设问。
设问引起学生的思维,但学生被设问所唤起的意识内容与思考,仍然潜在存在各种差别与意见分歧,并激化它,借以进一步激励学生进行紧张的思考,去辨别是非、评价优劣;有时则仅仅点拨一下思考的方向或者思考的策略,为学生的思维定向;有时是接二连三的层层设问,为学生的思考铺设层次,逐步引到问题的核心。
象这样,组织学生本身积极、深入而且有效的认识活动,主要依靠教师的引导。
在引导的基础之上,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得基本知识的领悟和技能技巧的形成;并且能够深刻的理解数学中基本概念的实质,更灵活的运用所学到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二)设问和引导能够使学生逐步学会发现问题和思考的方法。
我们都知道:学数学要多思考。
学生学习数学的困难往往在于不知从何处思考起,也就是不会发现问题。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设问技巧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设问技巧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设问技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本文将从设问技巧的理论基础、设问技巧的分类和实际应用三个方面展开讨论,希望对高中地理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设问技巧的理论基础设问是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巧妙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思维。
设问技巧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他们在课堂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设问技巧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认知心理学理论。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认知活动,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取决于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
通过巧妙的问题设置,可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
2. 基于问题的学习理论。
基于问题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面对问题时,会出现认知紧张,从而促进知识的积极转化和应用。
在地理教学中,通过设计合理的问题,可以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和知识应用。
3. 课程标准要求。
当前,我国高中地理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建立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
合理设置问题,可以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
以上理论基础为设问技巧的运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也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设问技巧的具体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二、设问技巧的分类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设问技巧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导引性问题。
导引性问题主要用于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预习和思考,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
这类问题通常简单易懂,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 提炼性问题。
提炼性问题主要用于引导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总结和提炼,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深度理解。
这类问题通常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碰撞,提高他们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以上分类为教师在教学中设问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帮助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问题,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初中政治课堂的设问艺术简述
初中政治课堂的设问艺术简述在初中政治课堂中,设问艺术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它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探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政治知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在政治课堂上,老师如何运用设问艺术,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设问的作用、设问的类型以及设问的技巧三个方面进行具体介绍。
一、设问的作用设问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设问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比于传统的直接讲解和传授知识,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设问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课堂设问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和内涵,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主动探究,同时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欲望。
设问能够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在课堂设问中,学生需要不断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进行论证和推理,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设问是政治课堂上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手段。
二、设问的类型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设问的类型主要包括知识性问题、启发性问题和引导性问题。
知识性问题是指对政治知识的相关内容进行直接提问,要求学生掌握政治知识点,并能够正确把握政治概念、原理、规律和事实。
例如:“什么是宪法?宪法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我国实行的政治体制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这类问题旨在检验学生对政治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情况。
启发性问题是指在教学中通过提出一些比较开放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探索政治知识的内涵和意义。
这类问题不仅考验学生对政治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和判断能力。
例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你认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如何发挥作用?”,这类问题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
引导性问题是指在教学中通过提出一些具体的案例和问题,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政治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问题设计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问题设计摘要: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要重新审视课堂提问,合理设计课堂问题,使提问成为促进课堂交流、优化教学进程、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中要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难易适度的问题、力争能引发学生思维发散的问题。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设计提问,不仅有助于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而且对于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启迪学生的思维,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梯度;问题情境;调控策略;反思新课程实施一年来,据我本人深入课堂调研统计:高中学生对一般化学教师的提问,有将近一半的同学不能做出积极反应,本人结合教学实际分析了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
一、学生不能做出积极反应的原因1.学生学习化学缺乏兴趣,不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处于消极等待状态。
2.教师提问缺乏艺术,有的问题缺乏启发性,有的问题太抽象、太大或者缺乏坡度,致使学生思维跟不上。
3.教师对学生认知水平和可能的思维障碍估计不足,不能很好地结合化学学科特点,缺乏必要的问题情境创设,未能激发学生作深层次的思考。
4.提问形式单一,不能灵活应变,没有针对课堂气氛以及学生的回答和反应追问下去或没有及时改变提问方式等。
二、精心设计好教学问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改变以上状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精心设计好教学问题。
设计问题往往比回答问题更重要,是提问顺利进行的前提。
为保证课堂提问的有效进行,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选择和设计恰当数量的问题。
这些提问既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又要难易适中。
1.要明确目的,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所提问题要围绕教学目标,切合学生实际,紧扣教材训练要点。
在问题设计时,教师不仅要考虑提什么样的问题,还要考虑为什么提这样的问题,使每一个问题既为活跃学生的思维服务,又成为完成本课教学任务的一个组成部分。
2.领会新课标,设置梯度控制难度。
所提问题要难易适度。
既不能过于浅白,没有思考的余地,又不能太艰深,让人难以琢磨,无从下手。
课堂教学教师设问的艺术
谈课堂教学教师设问的艺术唐代诗人韩愈《师说》的第一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对于教师这一职业所具有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要求解释的简单而深刻。
而“解惑”本身正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心灵的对话,思维的碰撞,智慧的启迪。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是问号。
”可见,问“是深入的阶梯,是长进的桥梁,是触发的引信,是觉悟的契机。
”新课程提倡课堂教学重在引导,而引导之法重在善问。
一个好的设问能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活动由已知导向未知,达到释疑解惑的目的,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飞跃。
“教师的责任应该是使学生无疑而有疑,有疑而思解,解疑而心悦。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进行艺术性的设问呢?一、正问启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在学习历史这门学科时,习惯的定势就是去背一些时间和历史事件,让他们感觉枯燥无味。
因此为了提升学习兴趣,在每节课之前,教师应精心设计导语。
这就要求教师依据教学的重点、难点,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它往往在教材的关键处、转折处和引申处等提出关键性问题,要有一定的分量,也要难易适度,有利于师生间的共鸣。
同时,也要指给学生正确的思考方法,从正确的立场分析问题。
二、反问启发这是教师从问题相反的角度或其他角度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本质的认识和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适时运用反问启发,可使学生豁然开朗,柳岸花明。
所谓反问启发,即用旁敲侧击的手法,从问题的侧面或反面来多角度发问,以转弯抹角地进行点拨,促使学生消除思维障碍,从而达到教学本旨。
三、探究启发探索研究教材中潜藏的信息,独辟蹊径,从新的角度达到“柳暗花明”的效果。
这就是让学生对未发生的事情进行大胆的探索,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这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源泉和根基,也是历史课永恒的课题和精髓之所在。
笔者把有些复杂的历史场面提出许多假设(当然,历史是没有假设的,只是为了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设问
【 教法研 究 】
历观察 、 验 、 测 、 实 猜 推理 、 交流 、 反思 等 思维 的基 本过
+ 一+ 一+ “+ n+ ”+ * 十 一 + 一+ -+ ”+ - 一+ 一+ 一 十 一+ 一+ + 一+ 一+ + “+ ” + ”+
际 ,就是 为 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 。因此 , 英 语 教学 中文化教学就 不能简单理 解为跨 越汉 文化和英 文化 , 而是学习者在面对汉文化之外 的文化现 象时分 析 理 解文化 差异 、 消除可能出现的误会偏见 的能力 。 三、 提升高中英语教学 中文化渗透 的有效途径 理解 汉语 和英语 的文化差异 , 在高 中英语教学 中加 强 文化渗透 , 养学生 的跨 文化交际能力并不是一朝一 培 夕可 以达到 的事。我们可 以从 以下 几方 面来提 升高 中 英 语 教 学 中 的文 化 渗 透 , 养 学 生 的 跨 文 化 意 识 。 培 ( ) 一 利用各种英语 资源 , 使学 生获得对英语文化 的
关键 词 : 学 ; 堂教 学 ; 维 ; 力 ; 问 数 课 思 能 设
数学课程标 准指 出 :数 学课程 的基本 出发点 是促 进 学 生 全 面 、 续 、 谐 地 发 展 。它 不 仅 要 考 虑 数 学 自 持 和 身 的特点 , 更应遵 循学生学 习数学 的心理规 律 , 让学 生
拍摄背景 , 让学生在娱乐 的同时学到欣赏影 片的文化 内 涵及影片 中经典句子的表达 。
课堂教学环节中探究问题的设置
课堂教学环节中探究问题的设置江油中学:夏燕地理教材对教学内容的陈述往往是或繁或简或零散的,如何将知识有效的传递给学生,并能在学生的大脑中进行“深加工“,产生”附加值“呢?最好的方式就是呈现问题,让问题成为牵引知识的线索,承载主干的缩影,深化思维的渠道,沟通互动的桥梁。
那么,应该如何来设置教学问题呢?一、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问题设置主要有以下误区:1、把简单问题探究过程复杂化或者问题本身过于简单不必设问,为问而问.2、问题表达不清,指向不明,设问过于宽泛或细微.3、问题彼此孤立,呈现顺序混乱,不注重因果逻辑的关联.4、问题无层次感,重难点没得到体现.5、设问形式单一无趣.“能力立意“是当今高考的主旋律,为提升学生的学科能力,改变被动、机械的接受知识的局面,在地里教学中,我们老师可以围绕教学目标把教材内容设置为几个具体的问题,指导学生借助教材、资料、地图册等进行自学探究和讨论展示,从而达到对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二、问题的设置须遵循以下原则:1、“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
2、重视图表信息的利用,立足于提高学生阅读、提取信息及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
3、考虑学生认知水平及“最近发展区”,联系生活实际。
4、“留有空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展开。
三、问题设置的一般方法1、核心问题与分支问题、延伸问题的提出一般来说,一节课,我们应该主要解决好一个突出的的教学问题,这个问题应是依据教学目标,体现知识能力的核心,它的提出、解决及反思几乎贯穿整节课,这个问题就是核心问题。
为认知理解它,围绕它而分解的问题就是分支问题,围绕它生长的问题就是应用延伸问题。
课堂设问这几类问题应该明确。
例如在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时教学中,依据课表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核心问题就是“大气的受热过程”,分支问题如“什么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为什么大气对太阳辐射来说几乎是透明的?”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吗?“等等,只有逐步解决好分支问题,才能更好的解决核心问题。
设问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设问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设问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寒假教师培训心得在教委组织的这次培训中,自己认真聆听了四位教师的讲座,受益匪浅。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时可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有意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答复,将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对所设置的问题的提问,不但能有效催促学生的学习,还能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理解和应用程度,增加师生的亲和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一、设问的类型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和所设置问题的难易、目的、是否要求答复等,设问一般可分为:①设问师答:这类设问一般是所设置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或为了不影响课堂教学进度,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后,老师自己答复出来;②设问生答:这类设问所设置的内容一般较为简单,通过简单的思考学生就能答复出来,或是为了有意提高局部差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有意设置较为简单的问题让学生答复,也可以是为了检验当堂教学效果而设置的问题;③设问不答:这类设问一般是绝大的数学生都能答复出来,或是本节课刚涉及的内容,或是为了加强本节中的某些重点内容,引起学生注意而设置的问题,并不一定需要师生答复;④设问思考:这类设问所设置的问题较难,或是本节知识内容的推广延伸,或是为了下一节课作出的铺垫,或是留作课后学生的作业,或是为了有意扩大学生的思维视野,留作课后同学们思考、讨论、预习等,不需要当堂完成答复的设问。
总之,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出不同的问题。
二、设问提出的时间的选定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在一节课中可以随时提出设问,但设问要自然灵活,也可以根据教学中出现的一些特殊情况,随机设问,在一节课开始复习引入时,可以设问,如在讲双曲线一节时,可以设问:“前几节我们学习了椭圆的意义、方程、图形和性质,那么在椭圆定义中,将‘和’字变为‘差’字,会出现什么情形呢?这也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和解决的问题。
课堂设问启疑的方法
课堂设问启疑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教学方法,其中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就特别推崇提问教学策略,指出疑问是思维的开端,也是学习的开始。
不管是哪一科的课程教学,都需要将课堂设问和问题启发作为一项至关重要的教学环节,给予学生学习和思考当中的帮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问题讨论,表达个性化的观点与看法。
小学语文课堂同样如此,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认识到课堂设问起疑的重要价值,科学设计课堂问题,通过巧妙提问来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
一、加强教师启发指导,做好适当点拨学生的想象和思考并非是漫无目的和毫无方向的妄想,需要有教师的耐心开导以及科学化引领,疑问则是学生进行有效想象的助推器与催化剂。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认识到课堂教学要努力提高学生的自主性,适当地放手,使得学生可以独立思考和探究。
但是不少教师却忽视了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方面都比较缺乏,在很多情况下,对于高难度问题的独立思考,不仅无法增强他们的独立性,反而会让学生产生消极、退缩和恐惧的学习情绪。
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当的启发指导和思维点拨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高效语文课堂的必备条件。
但是教师对学生的启发点拨以及有效释放并非是无条件的,也并非是要时时刻刻都要进行干预的,而是应该在学生思维出现盲目性以及无目性时加强点播示范。
比方说,在学生提出的问题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时,教师就可以启发学生用恰当的方法和技巧去思考和判断,找到正确的思考与思维运动方向。
例如,在教学《游园不值》时,当教师提问学生:假如你就是探出墙的一枝红杏,在园子当中你看到了什么?很多学生脱离了古诗的诗意进行随意的回答和想象,不能够根据古诗内容给出全面而又合理的解答。
对此,教师需要把握学生学情,并对学生进行启发,把学生的思想调回到要学习的满园春色上,让学生更加精准有效地把握整首古诗的意境和内涵,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科学设计课堂问题,发展学生智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浅谈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设问技巧
浅谈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设问技巧新课程改革风起云涌,一浪高过一浪。
改革的目的由培养单一知识型人才,变为培养具有创新、探索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
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设计出好的问题是创设民主、和谐课堂气氛的关键。
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一下我的几点体会,以供同仁共勉。
一、教学设问要达到师生情感在教学中的交流情感能够激发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走进教学,产生积极的“自我接纳”,使教学双边活动成为深深吸引的联合活动;同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他们的创造性素质。
科学的设问是培养课堂教学师生良好情感的有效方法,让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向困难进军的动员令,指引学生冒着任何艰难险阻勇敢地向知识的峰巅进发,他们不会有疲惫之苦,却会有产生收获的喜悦。
但是,在课堂设问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要注意设问的基础性,其次是设问问题的参与率。
为此教师可采取分组讨论,产生各组的讨论结果;小组表演,学生点评;此两种方法适用于难度较大的问题,或是答案不是唯一的问题,或是问题答案涉及概念较多。
学生点将、上台板演,学生改错;此类方法适用于知识单一、简单的问题。
这样在对学生充满信任、大家参与、相互竞争的热烈氛围中传授着知识。
二、教学设问要注意环节性与逻辑性设问问题不能过于简单,流于形式,不能为提问题而提出问题,要对后面的知识学习具有启发性与探索性;要注意把握问题的深度、层次关系、适时性。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互动,要借鉴学生的直接经验、生活经验、社会实践经验和原有的知识经验,提出适合学生的一定深度的设问。
设问问题的层次关系是指以顺应学生思维生理活动为前提,以知识的难易为基础,问题紧紧相扣,层层深入;问题的适时性是指设问问题要随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深度的变化而变化;若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化、形式化,即便班上所有学生齐声回答,但是对于学生的思维活动并没有真正起到一个推进作用,也违背了师生互动的真正目的。
三、教学设问的趣味性与知识性相结合枯燥的知识加上和谐的音符就像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带来生命的希望。
围绕课堂提问如何层层设问和追问分享经验
围绕课堂提问如何层层设问和追问分享经验
提出正确提问是促进教学讨论和学生思想成长的重要一步,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开启更深入更有创意的思考,也有助于扩大课堂讨论范围,增强学习体验,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下面我就就分享一些设计提问和追问的经验,希望大家能从中受益:
一.在提问时,应该以“你认为”、“你怎么看”、“为什么”等句式来设计,可以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加强讨论,帮助学生思路更加清晰,让他们更深入地学习和交流。
二.在追问时除了可以采用反问“那么你认为怎样”,举个例子“比如说”等方式,更重要的是应当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提供分步的相关问题进行提问,让学生能在每一步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督促学生要真正深入体会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三.不仅能用提问营造良好讨论氛围,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调动他
们的思维向某一方向发展,进而发现更多的问题。
所以,在提问时,应适当要求学生解决某些问题,并结合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朝目标方向努力,进而激发并持续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以上就是我分享的围绕课堂提问如何层层设问和追问的经验,我相信只要大家正确运用,就一定能促进课堂讨论,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课程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在教学中如何进行设问
姓名:高士华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区石东路小学邮编:010020在教学中如何进行设问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信息输出和反馈的主要途径之一。
好的提问,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怎样进行设问呢?1.把握良好的设问时机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启发提问要掌握时机的主张。
在什么情况下提问最好呢?孔子认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启发性提问就是抓住提问的契机,在学生欲言不能的环节上,因势利导,让学生在“山穷水尽”之时有“豁然开朗”之感,其目的在于积极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讲了圆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之后,紧接着需要指导学生应用圆面积公式进行计算,这时要强调求圆面积必须知道半径这个关键条件,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1)让学生利用教具讲述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2)用卡片出示2C 、π2C 、r π2、2r π等公式进行辨认,并说明公式中每个字母的意义,这时学生认为已掌握了求圆面积的知识,于是产生“无疑之感”。
教师适时地捕捉良好的设问时机,指着圆面积的教具问:“谁能求出这圆的面积是多少?”谁也算不出来,这个看来不成问题的问题把学生“难”住了。
教师再引问:“为什么求不出呢?我应当再给你们一个什么条件呢?”此时学生才深刻地理解到:求圆面积的关键是确定r 的具体数值。
2.点明课题设问新课伊始,用几句贴切而精炼的引诱导入,采用“设问”的方式揭示课题,这不仅可以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诱发思维,强化求知欲,还可以开门见山地说明新知识的内容,促使学生去开动脑筋,探求答案。
例如,教学圆柱体积的计算时,教师出示两个圆柱体实物(一个细而长,另一个粗而短,如接力棒和茶叶桶等),问学生:“这两个圆柱体哪个体积比较大?你是根据什么进行判断?”由于学生都是通过观察得出的结论,所以极易产生分歧。
这时教师因势利导,指出只有准确地计算出它们的体积,才能做出正确的回答。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设问
语 文 课 堂教 学 的 有 效 设 问
颜 崇 国
在语 文 教 学 中 , 同一 篇 课 文 同 样 的课 堂 由 学 中 的重 点 问 题 , 师 能 轻 松 地 完 成 教 学 任 老 于 设 计 的 问 题 多 少 不 同 , 提 问 的 切 入 点 不 务 , 生 在不 知 不 觉 中 , 到 知识 , 长 能 力 , 或 学 学 增 同, 角度 不 同 , 易 度不 同 , 往 会 产 生 不 同 的 提 高 素 养 , 得 有 益 的 启 示 。如 有 一 位 教 师 在 难 往 获 教 学 效 果 。有 的老 师 由于 备 课 时 没 有 注 意 对 教学 《 中国石 拱桥》 , 时 在感知课文后 , 师设 教 问 题 的 精 心 设 计 , 堂 上 往 往 问 题 问 了 一 大 计 了如下一些问题 : 在 自主学习过程 中, 课 ① 大
课堂 教学 的深 入探讨 , 而使 课 堂教学 陷入 石拱桥 的例子 呢?这些桥有没有 一定 的顺序 反 僵 局 , 生 活 动 形 成 冷 场 。4 不 着 边 际 : 类 呢 ?能不能删去 , 学 . 这 为什 么? ……以上这个环节 能 达 到 了较 好 的 教 学 效果 , 益 于 课 堂 提 问 的 得 问题在新课程改革中曾经广 为流行 , 一些语文
堆, 却并没 有解决课堂教学 中的实际 问题 , 从 家 已经 知 道 , 国石 拱 桥 的 主 要 特 征是 历史 悠 中 而造成课堂教学高耗 、 低效 。表现如下 : 久, 形式优 美 , 构坚 固。作 者主要采用怎样 结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设问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设问摘要:如何有效的组织课堂活动,关键在于课堂提问,但是在设问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
主要是因为对某一问题提问时,要保证质量,不然会影响整体课堂的代入,并直接耽误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如果是有效的设问,那么便会直接引入主题,让学生清晰、明白的了解到课堂中问题的含义,然后毫不突兀激发课堂氛围,所以可以看出有效设问至关重要,本文结合教师课堂教学提问存在的问题,论述了课堂教学中有效设问,希望为其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1]。
关键词:初中教学;问题反馈;课堂;有效设问引言:由于数学的知识点晦涩难懂,而且这门学科在学生的心目中认知度不高,作为教师,要记住“学源于思,思源于疑”这句话,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有效设问课堂。
主动提问,可以表明学生在认真学习,而且也是一种勇气的激发,毕竟不耻下问符合新时代人才的要求。
但是教师在主动引导学生提问时,也会出现一种情况,就是学生为了敷衍教师,随便提问,根本没有用心在课堂上。
所以教师也要实时关注学生的状态,以便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技能。
1.教师课堂教学提问存在的问题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数学课堂上一般采用“填鸭式”或者“满堂灌”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是本文探讨的问题提问意识有所影响;第二是课堂比较呆板,很少有互动;第三是学生容易产生厌学心理。
设想数学这门课本来就晦涩难懂,而且学生升入初中数学的难度突然升级了一个难度,不是数学能力较好的学生,很难一时接受,这个阶段的设问便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抓住问题的点,对其进行提问,或者引导提问[2]。
设问是启发教学的一种方式,其优点是贯彻课堂的始终,并且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从而促进想象力以及思维,提升课堂的质量。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提问上达不到教学的目的,例如:教师未考虑学生年龄的特征,提出的问题不能有效发挥功效;一方面是“思维开发区”不能合理利用,很多教师喜欢提问过难的问题,学生自然不能承受;另一方面是形式主义严重,在整堂课上所问的问题,可以说是“上文不接下文”,还有问答过于频繁,会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再者便是提问表达不明确,让人琢磨不透,根本不成系统;最后是教师控制答案,主要现象是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喜欢打断,并在不了解情况的状态下,草率为学生增加意见,从而导致学生思想混淆,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
课堂提问的技巧有哪些
课堂提问的技巧有哪些1、问在重点知识回顾上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上课之初的提问,其主要功能在于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立即进入学习状态,2、问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教师在教学时,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设问,既能够复习旧知识,又能引出新知识,有利于突出知识的整体性。
同时,在过渡处提问,可使学生养成注意力集中的良好习惯,并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敏捷的思维水平。
3、问在易错处学习中有些知识或问题往往不被学生注意,就此提问引发探究,有利于学生加速加深理解相关知识。
只有找准学生出现失误的“关节”点,透彻分析、解疑纠错,才能防止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
找出学生在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规律上存有的问题,在思维方式、方法上存有的缺陷,才能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严密性、批判性。
4、问在疑难处当学生学习上处于“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教师应擅长点拨诱导,多层设问,化整为零,就能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对于一些繁难复杂的问题,教师必须循循善诱,由近及远,由易及难,顺藤摸瓜,逐步抓住问题的实质。
要做到这点就要在提问中化整为零,多层设问,在解决一个个小问题的基础上深入到问题的中心、实质。
5、问在关键点每节课都有它的重难点,设计课堂提问抓住了重难点,主要训练内容也就抓住了,只有把这些重难点逐一突破,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才算完成。
6、问在反馈处讲授新课之后巩固的提问,如“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是反馈教学的一种途径。
临近下课前的几分钟,利用提问实行小结,能够达到检查本节课教学效果的目的,形成知识的系统性;能够发现教学中存有的问题,检查学生使用知识的水平,思想受到教育的水准;能够做好课与课之间学习内容的衔接,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7、问要学会等很多教师在提问过后缺乏等待的技巧,或是因为担心学生思考的时间过长影响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而直接把答案说出来,这样提问不但起不到引导学生认知的作用,还会使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失去兴趣,起到逆反作用。
所以,提问后教师应该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切实经历学习的过程,在思考过程中发现,探究,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语文课堂教学设问方式有哪些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设问的方式有哪些在语文课改试验中,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式的教学现象已逐渐少了,遗憾的是,取而代之的是那种典型的“满堂问”式的教学,教师提问多是针对学生的记忆,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作者是谁?“朝花夕拾”是什么意思?学生只需死记硬背,调动记忆就能回答。
表面看热热闹闹,似乎启发得法,实际上学生仍是被动地做出反应,没有发挥自己的思维,这仍是传统的“教师中心论”教学模式。
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只是教师思维方式的迁移,缺乏发现性、创造性、发散性。
因此,认真设计好教学问题,是训练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现课改的重要途径。
一、求异式设问“求异”,即分析解决问题时,不拘于一般的原理和方法,不满足已知的结论,而运用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去发现新的东西。
求异思维是通过客服人们头脑中某些僵化的思维框架,按照某一新的方向来思索问题的过程,客观事物本身具有两面性,既有一般的常规属性,也有反常的特殊属性。
比如,笑本身是欢愉的表现,但也有反常,“落第举子笑是哭”;哭本身是痛苦的表现,但也有特殊的情况,“出嫁闺女哭是笑”。
人们认识问题的角度方法各不相同,面对同一题材,各自的感受和认识也有差异,“各以其情而得”(王夫子),“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王国维),讲得就是这个道理。
“一千个读者,就由一千个哈姆雷特”也是这个意思。
因此,面对春景,有人高歌“春色满园关不住”,有人低吟“流水落花春去也”;面对秋景,有人看到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明丽,有人却悲叹“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课堂求异式的设问能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自主学习,读出自我。
在《专题狼》的教学中,我就设计了这样的问题:狼历来在人们心中是贪婪、凶残、狡猾的,面对狼,人们总是惧怕、厌恶、憎恨。
通过学习你对狼有不同看法吗?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有的人认为狼凶残,狼吃小羊,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狈为奸,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不开猎枪,打不着狼等成语、谚语都有力地说明了对狼应该斩尽杀绝。
“设问”:为英语课堂注入“活水”
“设问”:为英语课堂注入“活水”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式的改变,教师越来越关注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学生的参与度。
在英语教学中,设问是一种被广泛运用的教学手段,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语言能力。
下面介绍一些如何在英语课堂中运用设问的方法。
一、鼓励学生提问首先,在英语课堂中设问的第一步就是鼓励学生提问。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提问,多给予学生一些自主决策的权力。
例如,听力练习时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听哪段对话或文章;课堂讨论时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或问题,尝试探讨答案。
二、灵活使用课堂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提问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的。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自由发挥,激发其思考和创造能力;也可以提出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同时,教师应该注意提问的语言简洁明了,避免过于复杂的问题,让学生理解困难,影响课堂效果。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设置小测验等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三、设置互动环节除了课堂提问,教师还可以设置互动环节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例如,教师可以分成小组让学生进行交流、互动,让学生在交流中彼此学习,提高语言表达和听说能力。
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等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既有趣又有效的情境中学习。
四、鼓励多样化的回答在设问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样化的回答,不应该只关注正确性。
尤其是在刚开始学习英语的初级阶段,教师应该更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从错误中学习,积极探索语言的奥秘。
总之,在英语课堂中使用设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水平。
教师应该善于运用设问,尝试多种方式,创造活跃、充满兴趣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设问
清远市佛冈县第一小学钟桃芳
“问”是教学中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方法,这里面大有学问,适当的“问”往往可以成就一节成功的课。
在课堂教学中,不同的问法,就有不同的效果。
以下谈谈我认为比较有效的几种设问:
一、铺垫性设问
这种设问通常在讲课文前进行,它是为正式讲课文做铺垫的。
如出示某篇课文的题目,让学生对课题产生疑问,从而引起阅读兴趣。
例:《石榴笑了》,教师设问:“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思索了一会儿,然后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的问题:石榴为什么笑了?石榴笑了是什么样的?石榴什么时候笑呢?它笑了之后又会怎么样……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认真阅读,在课文中寻找答案。
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既让学生了解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二、提示性设问
教师先讲述课文的有关片断,让学生体验课文特定的情境,再初步体验课文的基础上设问。
有时是正面提示,例如学习课文《自己去吧》,先说一段课文中某角色的独白或对白,再问学生:“这句话是谁说的?说了以后怎么样?”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有时是反面提示,如教师有意讲错有关内容,然后让学生辩证。
“是这样吗?有什么不对?应该怎样?”此种设问有猜测、有回忆、有判断,能激发学生答问的积极性。
三、角色设问
设问一般是第三人称口吻的,而角色设问则是第一人称口吻的。
例:《小英雄王二小》,教师以王二小的身份设问:“我是王二小,有一天,我在山上放牛,敌人叫我带路,我要怎样做才能保护村里的老百姓呢?”这种提问对学生有特殊的吸引力,因为学生在听故事时很容易产生移情,以角色身份设问,会使学生更直接地产生设身处地的情感体验,从而十分容易进入故事的情境和氛围中。
这种情感体验还会使学生乐于答问,并答得真切、深刻。
再如学习课文《刘胡兰》,教师可以设问:“如果你是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威胁,你会怎样?”然后让学生进行想象,身临其境地体会刘胡兰当时的心情,感受刘胡兰伟大的革命精神,更深一层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四、分析设问
这种设问的目的是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领悟课文的主题思想。
例:《燕子妈妈笑了》,小燕子三去三回观察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第三次的时候,燕子妈妈终于笑了。
教师可设问:“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会这样?”“你是怎么知道的?”等等。
这种设问既要符合课文的特点,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和接受特点,不能在准确性和深刻性上过分要求。
五、体验设问
这种设问能够诱引学生表达对课文的体验。
例:“喜欢课文里的谁,不喜欢谁?为什么?”“为什么高兴?为什么难过?”等等。
体验设问要根据课文的内容而定,一般多用于情感色彩比较浓的课文,如童话故事《小红帽》和《丑小鸭》等等,故事角色善恶分明,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六、联系设问
这是由此及彼,即由课文内容联系到实际生活的设问,多用于行为习惯的培养。
这种设问有时是联系学生自身实际的,例:《轻轻地》,文中的小朋友因为爸爸在睡觉,所以做什么事情都是轻轻地。
教师可设问:“课文里的小朋友是这样做的,我们又应该怎样做呢?”有时是联系学生周围的生活环境的,如《希望》,文中的大烟囱冒出滚滚浓烟污染了环境,教师可设问:“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地球?”这种设问要考虑到课文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生活,是否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一定要在学生有感受、有体验的情况下运用。
七、想像设问
这种设问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设问,大多是由故事内扩散到故事外的发挥。
有时讲到课文的某些关键处暂停讲述,向学生提出想像的要求:“想一想,这会怎么样呢?”待学生猜一猜,议一议之后,再接着往下讲。
这样既能吸引学生,又能促使学生动脑。
有时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就课文的某些发散点进行改编或创编。
例:《司马光》,可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改编:“如果不是这样,结果会怎样?”“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救出水缸里的小朋友?”“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等等。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设问,都应该注意两点:一是不要千篇一律,要根据目的、内容,有针对性地、有侧重地设问;二是要调动学生答问的积极性,在趣味上下功夫,让学生乐于答问,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