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应给予重视的几个观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教学中应给予重视的几个观点

―“人教A版”教材教学与研究的体会与思考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进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一线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对新教材内容编写及其体系设置的认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两年多来,笔者致力于新教材的教学与研究之中,深有体会;新教材更注重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从教材的编写上不难发现,编者更希望数学教学成为再创造、再发现的教学,数学教师应致力于教学观念的转变,积极推进讨论式教学和探究式的教学,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循序惭进的教学体系,强调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注重新旧知识的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教材通过阅读材料,帮助教师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既感悟到生活中的数学,又使德育教育渗透于无形之中。

这些特点,彰显着新教材的个性,然而如何运用好新教材,使其为新课程和数学的教育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引起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思考和讨论,历经两年多的新教材教学与研究,笔者认为,以下的几个观点应给予高度关注:

(一)“研”应先于“教”,“教”中时时“研”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是课堂教学的促进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评价者,教师应是终身学习者,更应该是行动的研究者。在这些角色的定位中,笔者认为“教师是行动的研究者”应位列之首。这是因为,一个新课程下的教师,是具备了新课程理念的现代教师,而现代教师不应只是被研究的对象,自己应该就是研究者,因为惟有教师最能了解自己的教学问题,也惟有教师经由研究自己以及同事的教学实际,才能促进专业的成长,落实课程改革与教学创新。

[案例]两种教学思路,迥然不同的两种效果。

受到数学必修(1)教学的启发,进入到数学(4)“三角函数”一章的教学前,笔者向本组的10名教师发起了“教研型集体备课”的倡议,由于诸多原因,仅有四名年轻教师积极响应,于是“教研课”与“传统课”开始了正面的比对,五人小组经过反复讨论,确定了如下专题进行研究:

1:新旧教材的内容编写及体系设置的差异。

研究结论:

(1)形式上:

(2)内容上:①新教材引入了计算器计算

②任意角三角函数一节弱化了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强调了坐标运算。

③新教材弱化同角关系式结构,强调运用与推导。

④诱导公式加入了正切公式,位置与顺序做了调整。

⑤新教材将两角和差的正余弦公式放在“三角函数图与性质”之后

⑥新教材将“

)

sin(ϕ

ω+

=x

A

y的图象”一节放于正切函数图象之后

⑦新教材删去了“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的内容

⑧新教材增加了“三角函数模型的应用”的内容。

⑨旧教材中只有“弧度制的由来”,“同频率正弦电流相加,频率不变”两个阅读材料。新教

材有“三角学与天文学”、“信息技术应用”、“利用正切线画函数

x

y tan

=图象”,阅读与思

考“振幅、周期、频率、相位”,探究与发现“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研究正弦函数,

余弦函数的性质”,探究与发现“函数

)

sin(ϕ

ω+

=x

A

y及函数)

cos(ϕ

ω+

=x

A

y的周期

等。

⑩例习题中出现了许多高考习题,以及方法与思维较为灵活的综合习题等。

2:这些差异体现了哪些新课程的理念?(弄清编排的目的与意义)

3:内容的调整降低了难度,如何在教学中既注重基础知识又加强能力的培养?(依据教材的特点,大家展开了积极的研究与讨论,最终确定开展问题教学法,教学中注重分层教学,辅助以多媒体教学手段,编写了分层作业,其中有基础作业,能力作业,探究报告作业等)4:你在教学中将如何开展自主学习,如何培养创新思维。(此专题可在教学中进行,以小结报告形式汇报)

四个专题的设置,使每位教师投身于研究之中,并关注每节课堂里实施的效果。共同组织听课、评课,及时对教法进行调整,两章内容下来,大家对新课程的内容要求了然于心,驾驭课堂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学习也变得轻松积极,探究问题的热情高涨,而“传统课”的教师仍旧老调老式的开展教学,没有更深的研究教材及其学生,反面埋怨教材编写太乱,删去了有用的,增加了没用的知识,几次测试下来,两种教法的结果差距在12分左右,老教师们这才发现“研究”的价值,变种“研”先于“教”,“教”中时时“研”的观念得到了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进行的研究工作,更多的是“行动研究”,而不是“理论研究”,当然,研究的内容必须是准确的、有价值的,研究与教学是不可分离的,“研”先于“教”,关系于教的方向,教中时时“研”更多左右着教的质量。

(二)“教”是为了“不教”

数学学习的实质就是把客观的数学知识结构内化为个体的认知结构,是内在的过程和内化的结果,面对于“教”的理解通常包括两层含义:传道、授业、解惑;启发、诱导、点拔。教数学就是传授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学习策略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什么?如何教?是每个人都在关注的问题,但人们却忽视了教的本质,笔者以为那就是“不教”,这其实是一个“授之以渔,还是授之以鱼”的问题。

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教师要把提高课堂效果与质量作为追求的目标,教必不可少,教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不教,同类的问题,几遍的教,考试时学生仍旧不会,这已不是学生学习的问题,而是教师的教学问题,教的目的,旨在使其融会贯通,当忘记所教的知识后,其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方法还在学生的记忆之中。两年多新教材的教学,笔者更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探究”与“思考”调运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所教的学生自学能力好,解题能力强。

[案例]一题五解,妙在其中。

在学习了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后,笔者留给了学生一道作业,收交后从中整理出了五种不同的解法,开了一节“体会”课。

题目:过点

)1,2(P,作直线l,与x轴、y轴正半轴分别交于A,B两点,O为原点,求ABC

∆面积的最小值及此时的直线方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