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同步课件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
2.距今1万年前后,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革命。这场“革 命”是( )
A.采集渔猎 B.打制石器 C.人工取火 D.农业耕作
答案 D
解析 约1万年前,我国进入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是指以打磨结合 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新石器时代人们已经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 业,故选D项。
答案
解析
A.嫡长子继承
B.兄终弟及
C.大宗与小宗对立 D.神权与王权结合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可知, 宗法制嫡长子继承的特点,故选A项。
答案
解析
15.记载商代历史的《尚书·酒诰》指出:“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 亚、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罔敢湎于酒。”此处的“内服”( )
答案
解析 炎黄传说属于后世对华夏始祖的集体记忆,故选C项。传说不能 确证,因此不能直接表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故排除A项;传说也有一定的 史料价值,故排除B项;《史记》的记载也不一定可信,还要与出土材料相 互印证,故排除D项。
解析
8.传说禹治理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治水成功,深得众望。舜 年老后,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传给了禹。这一传说反映的是( )
解析
10.某历史论文中先后呈现了如下材料:“芒芒禹迹,画(划)为九
州”(《左传》襄公四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左传》昭公六年);
“鲧作城郭”(《世本·作篇》)。据此推断,所引材料有可能是为了说明
()
A.阶级产生
B.王的出现
C.早期国家诞生 D.世袭制确立
答案 C
答案
解析 九州的划分属于地方区划,是为了方便管理,禹刑和城郭,分别 起到社会管理和防御作用,而国家具有社会管理的职能,故上述现象都体现 了早期国家的诞生,故选C项。
3.下图为原始村落复原图,此图能反映出农耕时代特征的是( )
A.过分开垦,造成农业危机 B.定居生活,形成农耕聚落 C.刀耕火种,形成青铜文化 D.种植植物,兼有饲养家畜 答案 B
答案
解析 根据图片,图中有房屋,过着聚居生活,故选B项。材料看不出 开垦情况,故排除A项;材料所示为石器时代的生活,看不出青铜文化,故 排除C项;材料看不出饲养家畜等,故排除D项。
答案
解析 在陶器上绘制图案,能体现审美意识,故选C项。材料看不出河 姆渡人生计的来源,且河姆渡文化是农耕文明,故排除A项;“主要产业” 说法错误,故排除B项;这只是一则孤证,不能证实牲畜驯化始于中国的南 方,故排除D项。
解析
6.目前发现的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遗址,时间较早者,聚落内除了 某个大型房舍外,鲜少其他类型的建筑遗址。但是,时间愈晚的遗址,除了 该类大型房舍外,在大型房舍四周分散着数量不等的小型建筑;而且越到后 来,这种小型建筑的数量越多。关于这一变化,以下说明最为适当的是 ()
有的以排行为姓,如孟、叔、季等;有的以技艺为姓,如陶、甄、屠等。据
此推理,宋、郑、吴、秦等都是( )
A.以氏族为姓
B.以国名为姓
C.以居住地为姓 D.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
答案 B 解析 宋、郑、吴、秦属于先秦的封国名,故B项正确。
答案
解析
20.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西周灭亡。这一年处于( ) A.公元前7世纪前期 B.公元前7世纪后期 C.公元前8世纪前期 D.公元前8世纪后期
等级秩序,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家国一体,故C项错误;D项是材
料现象的体现,不是目的,故错误。
答案
解析
18.经过克殷之战和周公东征,周人消灭了许多地方势力,得以“制五
等之封,凡千百七十三国”。周初广建诸侯国( )
A.扩大了王畿区域 B.推动了文化交流
C.削弱了周王权威 D.解决了内部矛盾
答案 B 解析 王畿是指周天子直接统治的区域,周初分封的是王畿以外的广大地
答案 C 解析 一个世纪为100年,由年代换为世纪,百位上加,注意公元前小 数为后期,大数为前期。公元前771年为公元前8世纪前期,故选C项。
答案
解析
[等级提升] 一、选择题 1.下图是陕西临潼姜寨遗址的平面图,由此可以直接推测出古姜寨人 已开始( )
A.采集渔猎 B.驯养牲畜 C.栽培谷物 D.聚族定居
井田制是土地制度,故D项错误。
答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解析
17.西周时期,从宗法上讲,一庙无二主,各级宗族成员,都要以各级
“宗子”为中心,表示“尊祖”和“敬宗”。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宣扬君权神授的思想 B.维护贵族等级秩序 C.构建家国一体的政局 D.强化尊祖敬宗观念
答案 B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宗族关系,不是君权来源,故A项错误;材料“都 要以各级‘宗子’为中心,表示‘尊祖’和‘敬宗’”说明是为了维护贵族
A.内外服制度 B.分封制
C.宗法制
D.井田制
答案 B
解析 内外服制度是商朝的政治制度,故A项错误;西周通过分封制,
扩大了疆域,所以有学者提出西周的分封制实属“武装殖民”,故B项正
确;西周实行宗法制的目的在于保持各级贵族的政治特权、爵位和财产权不
致分散或受到削弱,同时也有利于维系统治阶级内部的秩序,故C项错误;
者,说明生产资料从公有到私有的变化,从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到阶级社会的
变化,故选A项。
答案
解析
4.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战国楚竹书《容成氏》载:尧的前任是有虞迵。
据此,可以佐证( )
A.尧舜禹的存在
B.夏朝历史的可信
C.战国时已有尧的传说 D.尧舜禹传说源于中国南方
答案 C
解析 这是一则战国时期的史料,其中出现尧的相关记载,说明当时已 有尧的传说,故选C项。材料中的史料只涉及尧,不能用于佐证舜禹和夏朝 历史的存在,排除A、B、D三项。
A.原始社会解体 B.私有财产制萌芽 C.族长权威萎缩 D.财产公有制强化
答案 B
答案
解析 新石器时代晚期也属于原始社会,故A项错误;“小型建筑的数 量越多”表明个体小家庭越来越多,财产公有制弱化,私有制萌芽,故B项 正确,D项错误;“小型建筑的数量越多”表明族长权威不断扩张,故C项 错误。
解析
7.关于炎帝、黄帝传说的史料价值,说法准确的是( ) A.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可靠证据 B.在传播中经过加工虚构已无价值 C.反映了早期先民创世的集体记忆 D.与《史记》记载相互印证因此可信 答案 C
答案 D
解析 从大房屋和小房屋,小房屋围绕大房屋,可得出聚族定居,故选 D项。
答案
解析
2.下图是在浙江河姆渡发现的用于捻麻纱的木、陶锭盘,制作时间约 为公元前5000年。这类文物可以用来证明我国古代( )
A.纺织技术的起源 B.制瓷技艺的高超 C.原始农业的滥觞 D.商品交易的活跃 答案 A
答案
解析 材料中展示的是新石器时期河姆渡文化的纺织生产工具,可以用 来证明我国纺织技术的起源,故A项正确。图中的陶锭盘体现的是制陶技 术,不是制瓷技术,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原始手工业的生产状况而非 原始农业,故C项错误;材料能够反映原始手工业的生产状况而不能展现商 业交易状况,故D项错误。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学业达标] 1.北京周口店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北 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这反映出( ) A.北京人的体态特征 B.北京人进入新石器时代 C.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 D.北京人能够直立行走 答案 C
答案
解析 根据材料“灰烬、烧石和烧骨”可知,这是使用火的痕迹,故选 C项。材料看不出体态特征,故排除A项;北京人是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 故排除B项;材料看不出直立行走,故排除D项。
解析
4.生产工具是人类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下列生产工具中,代表 西周时期社会发展最高水平的是( )
答案 D 解析 中国古代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商朝和西周 时已出现少量青铜农具,故选D项。
答案
解析
5. 如图为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约6000年前的陶器,对此解释比较恰当的是 ()
A.河姆渡人以畜牧业为主要生计 B.河姆渡人以制陶作为主要产业 C.时人可能产生初步的审美意识 D.证实牲畜驯化始于中国的南方 答案 C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内外服制度
答案 A
解析 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把自己的位置让于贤能的 人的政治制度。大禹治水成功,深得当时各部落拥戴。舜年老后,将部落联 盟首领的位置传给了禹。故选A项。
答案
解析
9.有学者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是传说中的夏朝都邑。以下考 古发现中,最有力的证据是( )
解析
3.公社所有制下,一般分为“公田”和“私田”,“公田”为“共有
地”,用来应付公共的支出。殷商时期“公田”和“私田”在法律上均属于
国王,农民因领有属于国王的份地,所以其剩余劳动必须耕种属于最高统治
者的“公田”。这一变化( )
A.说明了社会性质的变化 B.反映了公有制社会的延续
C.说明土地私有制遭侵犯 D.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答案 A 解析 “公田”从公社时期的“共有地”,到殷商时期属于最高统治
区,因而并不会扩大王畿区域,故A项错误;周初广建诸侯国,通过分封制将 周文化传播到受封之地,因而推动了文化交流,故B项正确;分封制是中央与
地方的关系,与周王权威无直接联系,故C项错误;分封制下,诸侯之间、诸
侯与天子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因而不可能解决内部矛盾,故D项错误。
答案
解析
19.追溯中国姓氏的起源,有的以官职为姓,如司马、司徒、司空等;
A.石制农具 B.青铜礼器 C.宫殿遗址 D.家畜遗骨 答案 C
答案
解析 石制农具只能证明当时农业的发展状况,不能说明其就是夏朝都 邑,故A项错误;青铜礼器只能证明当时冶金业的发展状况,不能说明其就 是夏朝都邑,故B项错误;宫殿遗址是传说中的夏朝都邑存在的最直接有力 的证据,故C项正确;家畜遗骨只能证明当时农业家畜饲养的状况,不能说 明其就是夏朝都邑,故D项错误。
A.“天邑商”是“四土”的共主
B.“天邑商”与“四土”是并存的部族
C.“四土”是“天邑商”的封国
D.由“天邑商”任命官员管理“四土”
答案 A
解析 “天邑商”是商王朝,而“四土”属于方国和部落,商代实行内
外服制度,“天邑商”是“四土”的共主,故选A项。“天邑商”不是部
落,而是王朝,故排除B项;当时尚未出现分封制,故排除C项;商王对外
解析
11.在殷墟贵族墓葬中发现了许多随葬的贝壳,甲骨文中也有很多带 “贝”的文字(贮、贷等)。这说明当时“贝”的用途很可能是( )
A.用于占卜 B.饰品 C.用于祭祀 D.货币
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中“带‘贝’的文字(贮、贷等)”可知,“贝”与货币及 财富有关,故D项正确。
答案
解析
12.在商代,“天邑商”与“四土”的关系是( )
服并不直接管理,故排除D项。
答案
解析
13.商朝的都城多次迁移,后来定于殷,所以也称殷朝。殷地应在今天 的( )
A.河北省 B.河南省 C.山西省 D.甘肃省
答案 B 解析 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一带发现殷墟遗址,故选B项。
答案
解析
14.《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
以嫡立。”这说明宗法制的重要特征是( )
答案
解析
5.据《史记·夏本纪》记载,夏王朝先后有十四世、十七王,其中一次 是弟之子死后王位复归于兄之子,两次是兄终弟及,其余都是父死子继。据 此,下面结论成立的是( )
A.夏朝时宗法制度已具雏形 B.夏朝完善了嫡长子继承制 C.我国封建社会自夏朝开端 D.夏朝的王位继承比较混乱
答案 A
答案
解析 由材料可知,夏朝时王位继承方式多是父死子继,说明夏朝时宗 法制已具雏形,故A项正确。材料仅体现夏朝时形成了父死子继的继承方 式,但不能体现是否为嫡长子继承制,故B项错误;我国封建社会开端于战 国时期,故C项错误;由材料可知,夏朝王位继承已有一定规则,并不混 乱,故D项错误。
A.由商王直接控制 B.分封给各级官僚 C.指各地的方国 D.指王畿镐京地区
答案 A 解析 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故选A项。当时尚未实行分封 制,故排除B项;方国属于外服,故排除C项;商代的王畿并非镐京,故排 除D项。
答案
解析
16.有学者提出西周某政治制度实属“武装殖民”。该制度是指( )
解析
6.《礼记·礼运》记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 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这一记载反映了( )
A.分封制已开始出现 B.这一时期阶级矛盾尖锐 C.社会贫富分化严重 D.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答案 D 解析 材料“天下为家”体现了“家天下”;“大人世及以为礼”体现 了世袭制成为定制。故D项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