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力学 传递过程原理第三章
流体力学第三章课件
第三章 流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程
的函数。 流体质点的其它物理量也都是 a,b,c,t 的函数。例如流体 质点( 质点(a,b,c)的温度可表为 )的温度可表为T(a,b,c,t) 二、欧拉法(空间点法,流场法) 欧拉法(空间点法,流场法) 欧拉法只着眼于流体经过流场( 欧拉法只着眼于流体经过流场(即充满运动流体质点 的空间)中各空间点时的运动情况, 的空间)中各空间点时的运动情况,而不过问这些运动情 况是由哪些质点表现出来的,也不管那些质点的来龙去脉, 况是由哪些质点表现出来的,也不管那些质点的来龙去脉, 然后通过综合流场中所有被研究空间点上各质点的运动要 即表征流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如速度、加速度、压强、 素(即表征流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如速度、加速度、压强、 密度等)及其变化规律,来获得整个流场的运动特征。 密度等)及其变化规律,来获得整个流场的运动特征。 在固定空间点看到的是不同流体质点的运动变化, 在固定空间点看到的是不同流体质点的运动变化,无 法像拉格朗日方法那样直接记录同一质点的时间历程。 法像拉格朗日方法那样直接记录同一质点的时间历程。
ρ = ρ ( x, y , z , t , )
T = T ( x, y , z , t ) 加速度应该是速度的全导数。注意上速度表达式中x 加速度应该是速度的全导数。注意上速度表达式中 ,y,z 是流体质点在t时刻的运动坐标 时刻的运动坐标, 是流体质点在 时刻的运动坐标,对同一质点来说它们不是独 立变量,而是时间变量t的函数 因此, 的函数。 立变量,而是时间变量 的函数。因此,根据复合函数求导法 则,并考虑到 dx dy dz =u x , =u y , =u z dt dt dt
一个速度场 8
第三章 流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程
一个布满了某种物理量的空间称为场。除速度场之外, 一个布满了某种物理量的空间称为场。除速度场之外, 还有压强场。在高速流动时, 还有压强场。在高速流动时,气流的密度和温度也随流动有 变化,那就还有一个密度场和温度场。 变化,那就还有一个密度场和温度场。这都包括在流场的概 念之内。 念之内。 p = p ( x, y, z , t ),
流体力学第3章
2019/10/24
6
第二节 流体平衡方程式
一、流体平衡微分方程式
在静止流体中任取一边长为 dx,dy和dz的微元平行六面体
的流体微团,现在来分析作用在这流体微团上外力的平衡条 件。作用在微元平行六面体的表面力只有静压强。设微元平 行六面体中心点处的静压强为p,则作用在六个平面中心点 上的静压强可按泰勒(G.I.Taylor)级数展开,在垂直于X轴 的左、右两个平面中心点上的静压强分别为:
方程几何意义:表示在重力作用下静止流体中各点的静水头 都相等。
在实际工程中,常需计算有自由液面的静止液体中任意一点 的静压强。
2019/10/24
21
静止液体中任一点压强
2019/10/24
22
如图所示,在一密闭容器中盛有密度为ρ的液体,若自由液面上的压
强为p0、位置坐标为z0,则在液体中位置坐标为z的任意一点A的压强p可
绝对压强
真空 绝对压强
绝对压强、计示压强和真空之间的关系
2019/10/24
28
当流体的绝对压强低于当地大气压强时,就说该流体处于真
空状态。例如水泵和风机的吸入管中,凝汽器、锅炉炉膛以
及烟囱的底部等处的绝对压强都低于当地大气压强,这些地
方的计示压强都是负值,称为真空或负压强,用符号pv表示,
则
pv pa p
的总压力分别为:
Hale Waihona Puke p 1 p dxdydz 2 x
和
p 1 p dx dydz 2 x
同理,可得到垂直于y轴的下、上两个微元面上的总压力分别
为:
p
1 2
p y
dy dxdz
流体力学第三章总结.ppt
§3-1 描述流体运动的方法
• 拉格朗日方法与欧拉方法 • 流动的分类 • 流线和流管 • 系统与控制体
拉格朗日法与欧拉法
拉格朗日法
欧拉法
基本思想:跟踪各质点的 基本思想:通过综合流场
运动历程, 综合所有质点 中各空间点各瞬时的质点
的运动情况获得整个流体 运动变化规律,获得整个
的运动规律
流场的运动特性
• 均匀管流的动量方程:
QV2 V1 F
理想流体沿流线法向的压强和速度分布
当流线曲率半径很大,近似为平行直线时:
z1
p1
g
z2
p2
g
当流线为平行直线,且忽略重 力影响时,沿流线法向压强梯 度为零。平直管内流体在管截 面上压强相等。
§3-4 伯努利方程
z1
p1
g
1
1
u
2
h
u
2g
'
1
h
4.34m
/
s
z1
油沿管线流动,A断面流速为2m/s,不计损失, 求开口C管中的液面高度 。
1.2 p1 V12 p2 V22
ρg 2g g 2g
p1
p2
g
V2
2 V12 2g
1.2
p1 p2 1.2g hC g
4070N
Fbolt F 4070N
思考题
• 流线与迹线的区别是什么?二者何时重合? • 欧拉法与拉格朗日法的观察点各自是什么? • 圆管层流的流速与压强分布特征是什么? • 定常流动的特点是什么?
t
F=ma
最新流体力学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
流体力学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作者xxxx------------------------------------------日期xxxx一元流体动力学基础1.直径为150mm 的给水管道,输水量为h kN /7.980,试求断面平均流速.解:由流量公式vA Q ρ= 注意:()vA Q s kg h kN ρ=⇒→//A Qv ρ=得:s m v /57.1=2.断面为300mm ×400mm 的矩形风道,风量为2700m 3/h ,求平均流速.如风道出口处断面收缩为150mm ×400mm ,求该断面的平均流速解:由流量公式vA Q = 得:A Q v =由连续性方程知2211A v A v = 得:s m v /5.122=3.水从水箱流经直径d 1=10cm ,d2=5cm,d 3=2。
5cm 的管道流入大气中。
当出口流速10m / 时,求(1)容积流量及质量流量;(2)1d 及2d 管段的流速 解:(1)由s m A v Q /0049.0333==质量流量s kg Q /9.4=ρ (2)由连续性方程:33223311,A v A v A v A v ==得:s m v s m v /5.2,/625.021==4。
设计输水量为h kg /294210的给水管道,流速限制在9.0∽s m /4.1之间.试确定管道直径,根据所选直径求流速。
直径应是mm 50的倍数。
解:vA Q ρ= 将9.0=v ∽s m /4.1代入得343.0=d ∽m 275.0 ∵直径是mm 50的倍数,所以取m d 3.0= 代入vA Q ρ= 得m v 18.1=5。
圆形风道,流量是10000m 3/h,,流速不超过20 m/s.试设计直径,根据所定直径求流速。
直径规定为50 mm 的倍数。
解:vA Q = 将s m v /20≤代入得:mm d 5.420≥ 取mm d 450= 代入vA Q = 得:s m v /5.17=6。
流体力学 第三章
(1)有压流动 总流的全部边界受固体边界的约束, 即流体充满流道,如压力水管中的流动。
(2)无压流动 总流边界的一部分受固体边界约束,另 一部分与气体接触,形成自由液面,如明渠中的流动。
图 3-1 流体的出流
一、定常流动和非定常流动
这种运动流体中任一点的流体质点的流动参数(压强和 速度等)均不随时间变化,而只随空间点位置不同而变化的 流动,称为定常流动。
现将阀门A关小,则流入水箱的水量小于从阀门B流出的 水量,水箱中的水位就逐渐下降,于是水箱和管道任一点流 体质点的压强和速度都逐渐减小,水流的形状也逐渐向下弯 曲。
(2)如果流体是定常的,则流出的流体质量必然等于流 入的流体质量。
二、微元流束和总流的连续性方程 在工程上和自然界中,流体流动多数都是在某些周界
所限定的空间内沿某一方向流动,即一维流动的问题。 所谓一维流动是指流动参数仅在一个方向上有显著的
变化,而在其它两个方向上的变化非常微小,可忽略不计。 例如在管道中流动的流体就符合这个条件。在流场中取一 微元流束如图所示。
图 3-6 流场中的微元流束
假定流体的运动是连续、定 常的,则微元流管的形状不随时 间改变。根据流管的特性,流体 质点不能穿过流管表面,因此在 单位时间内通过微元流管的任一 过流断面的流体质量都应相等, 即
ρ1v1dA1=ρ2v2dA2=常数 dA1 、dA2—分别为1、2两个过 图 3-6 流场中的微元流束 流断面的面积,m2;
§ 3-1描述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
连续介质模型的引入,使我们可以把流体看作为由无 数个流体质点所组成的连续介质,并且无间隙地充满它所 占据的空间。
第三章 液压流体力学基础
e2
当Ae A2时h ( 1 ) 1 则 v e 1
2 e
2g cv 2p
2( p1 p2 )
流经小孔的流量:
2 p q ve Ae v2 .cc A0 CcCv A0
2 p Cd A0
薄壁孔(l/d0<=0.5)和短孔(0.5>l/d0<=4)的流量计算式 均用此式,但Cc、Cv的大小不同。 式中流量系数Cd=Cc.Cv, Cc 为截面收缩系数, Cc = Ae / A0 Cv 为速度系数; Cd由经验公式或实验确 定。A0为过流断面面积,小孔前后的压差p=p1-p2
第三章 液压流体力学基础
本章重点掌握: 1、压力及其对固体璧面的作用力; 2、液体动力学的基本概念(通流截面、流量、 流速);
3、流体动力学的三大方程(连续性方程、伯努 利方程、动量方程)的应用; 4、压力损失的定义及计算;
5、小孔及缝隙的流量计算
§3-1
静止液体的力学特性
一、压力及其特性
液体在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内法线方向的法 向力称液体的压力。
q 1 A1 2 A2 constant
液体在密封容腔中连续流动时,流过所有断 面的流量都相等; 平均流速与过流断面成反比。
例:
1
d1
4
2
D
4
2
q
1
D
V
d
(D d )
2
2
4
2
d2
4
2
d1 V1 q1
d2 V2 q2
q q
1
2
三、伯努利方程(液体的能量守恒方程)
传输原理流体3
边界条件:r=0,rz=0
P0 P r 1 rz g L 2
根据牛顿粘性定律 dv z rz=- dr
P0 P dvz r 1 代入后得- ( g ) dr L 2
1 P0 P 1 dv z ( g )rdr 2 L 1 P0 P 1 vz ( g )r 2 C 4 L
(3)平均速度 (分布于yz面上)
(3-27)
1 vx 2 R
0
2
R
0
R2 1 vx rdrd ( p0 p1 ) vx ,max (3-28) 8L 2
(4)体积流量
R 4 Q R 2 v x ( p0 p1 ) 8L
(3-29)
R 4 Q R 2 v x ( p0 p1 ) 8L
液膜厚度,宽W。 取厚x,长L,宽W的 微元
稳定流动量平衡方程: 输入动量率-输出动量率+外力=0 (1) 对流动量率 (通量×面积) 输入:
v Wx z 0
2 z
输出:
v Wx z L
2 z
(2) 粘性动量率 输入:
xz LW
x x
输出: xz
LW
x x x
dA
流量:单位时间通过流管某一截面的流体体积或 质量称为体积流量或质量流量。
体积流量
Q vdA
A
有效截面(曲面)
有效截面上的流体平均流速
vQ
A
二、动量通量与动量率
动量传输方式: 对流传输, 粘性传输
沿流体流动方向
P.38
流速大的流层 流速小的流层
动量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传输的动量。 动量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面积所传输的动量。 动量率=动量通量×传输面的面积
第三章 管流和边界层-工程流体力学
•
早在19世纪初,水力学家发现:由于液体具 有粘性,在不同的条件下,液体的断面流速分布 不同,液流的能量损失的规律也不相同。
图2 不同条件下的圆管流速分布图
1883年,英国科学家雷诺(Osborne Reynolds)做了著名 的雷诺实验,试图找到流动中由于粘性存在而产生的能量损 失规律。 ——雷诺实验(Reynolds experiment )
圆管流——临界雷诺数
层流
湍流
例题一
已知:水=1.7910-6m2/s, 油 =30 10-6m2/s, 若它们以 V=0.5m/s的流速在直径为 d=100mm的圆管中流动, 试确定 它们的流动状态.
答案:水的流动雷诺数:27933 油的流动雷诺数: 1667 空气的流动雷诺数: ???
水力光滑和水力粗糙管
•
• 水力光滑壁面(管)(hydraulic smooth wall):
r
p1 p 2 2l
r
此式表示圆管中沿管截面上的剪应力分布。
• 剪应力分布与流动截面的几何形状有关,与流体
种类、层流或湍流无关,即对层流和湍流皆适用。
(2) 剪应力分布
r , r , ; r 0, 0;
r R时 , p1 p 2 2l R
,
其值最大。
• 答:上临界雷诺数不稳定,而下临界雷诺
数较稳定,只与水流的过水断面形状有关。
3.当管流的直径由小变大时,其下 临界雷诺数如何变化?
• 答:不变,临界雷诺数只取决于水流边界
形状,即水流的过水断面形状。
3.2 管流的水头损失
• 能头损失(水头损失) • 沿程水头损失(hλ)
达西(Darcy)公式 • 局部水头损失(hξ) • 总能量损失(hf=hλ+hξ)
流体力学第三章讲义
Chapter 3 流体运动的基本方程组本章任务:建立控制流动的基本方程组,确定边界条件。
§3.1系统和控制体系统(sys )指给定流体质点组成的流体团,相当于质点或刚体力学中的研究对象——物体;系统在流动过程中可以不断改变自己的位置和形状,但维持其连续性,始终由固定的那些流体质点组成。
系统与外界可以有力的相互作用,可以有动量和能量交换,但是没有物质交换。
控制体(CV )指流动空间内的一个给定空间区域(子空间),其边界面称为控制面(CS )。
控制体一旦选定,其大小、形状和位置都是确定的,有流体不断出入。
物质体元即流体微团。
物质面元可以看成由连续分布的流体质点(看成是没有体积的几何点)构成的面元,物质面元在流动过程中可以变形,但始终由这些流体质点组成。
物质线元可以看成连续分布的流体质点(看成是没有体积的几何点)构成的线元,或者说是连续分布的流体质点的连线线元,物质线元在流动过程中可以变形,但始终由这些流体质点组成。
时间线就是物质线。
(三者如同面团、薄饼和面条) §3.2雷诺输运定理设(),f r t 代表流动的某物理量场(可以是密度场、温度场、动量密度分量场、能量密度场等),t 时刻某流体团(即系统)占据空间τ,取该空间为控制体。
t 时刻该流体团的总f 为()(),I t f r t d ττ=⎰。
(3-1)此I 也是t 时刻控制体内的总f 。
设t t δ+时刻(0t δ→)该系统运动到如图所示位置,占据空间τ',此时系统的总f 为()(),I t t f r t t d τδδτ'+=+⎰。
(3-2)该系统总f 的随体导数()()()0lim t I t t I t DI t Dt tδδδ→+-=。
(3-3)将空间II τ分为与空间I τ重合的部分2τ和其余部分1τ,空间I τ去除2τ后剩余部分记为3τ,于是13ττττ'=+-,(3-4)进而()()()()13I t t I t t I t t I t t τττδδδδ+=+++-+,(3-5)可得()()()()()130lim t I t t I t t I t t I t DI t Dt tττττδδδδδ→+++-+-=()()()()31000lim lim lim t t t I t t I t t I t t I t t t tττττδδδδδδδδδ→→→+++-=+-, (3-6)其中第一项()()()0limt I t t I t I t t t ττδδδ→+-∂=∂。
第三章 层流体系的传递过程
uz
1 dP r 2 2 dr du z r2 (r rmax ) r 2 dz
1 dP r 2 r12 r 2 uz rmax ln 2 dz 2 r1 1 dP r 2 r2 2 r 2 uz rmax ln 2 dz 2 r2
2
P0 PL 2 0 uz r r c 4 0 L 0
r r0
3.2 非稳态层流
例4.9 非稳态无限大平板上的流体, 当平板突然以速度u0向x方向运动时,
, 为常数,x方向不存在压强梯度
和重力作用,且流动呈层流。 求:平板上液体的速度分布?
解: 分析: u x i, u x f (t , y ) u x方向的动量方程为 u x u x u x u z 2u x 2u x 2u x 1 P ux uy uz = 2 Xz 2 2 t x y z x y z x I .C. t 0, u x 0 2 2 u x u x ux y=0,ux u0 2 2 B.C. t0 t y y y , u x 0
2 0 c1e
2 2
c1 e
0
d c2
2
2
1
1
0
e
d
0
e d
误差函数: 2 2 erf( )= e d
0
2
erf()=1
d
0
e
2
3.3 爬流(蠕动流,Creeping flow)
面积 (r22 r12 ) 解:套管的de 4 =4 (r2 r1 ) 0.1m 2 周长 2 (r2 +r1 ) 主体流速ub Re de ub Q 0.01179m / s 2 2 (r2 r1 ) 0.1 0.01179 1000 1173 2100 0.001
流体力学教学课件chapter 3 流体运动基本原理
得
(2)由式
dx dy dt 得 ux uy
C -4 -3 -2 -1 B M (-1,-1) A y
dx dy dt x t y t
t x C 1e t 1 得: -t y C 2 e t 1
o
-1 -2 -3 -4 x
x0 x0 x C1 (1 t ) t t0 C1 1 t x 1 t (1 t ) 即: 0 0 t x x0 , y y0 t0 ( t t0 ) y C2e C2 y0e y y0e
解 设经Δt时段后,原在A、B处的质点 分别运动到A′、B′位置,那么 A A B B
1、在水位恒定的情况下: ( 1) A A 不存在时变加速度和迁移加速度。
(2)BB
不存在时变加速度,但存在迁移加速度。
2、在水位变化的情况下:
( 1 ) A A
(2)BB
存在时变加速度,但不存在迁移加速度。
a dux ux u ux u ux u ux x x y y z z t dt x du y u y u y u y u y a y ux uy uz t x y z dt a duz uz u uz u uz u uz z x x y y z z t dt
既存在时变加速度,又存理 第二节 流体流动的若干基本概念
一、流动的描述
二、欧拉法对流动的分类
三、流管、流束、过流断面和流量 四、渐变流过流断面的性质
9
10
一、流动的描述
为了更好的理解流动,可以定义一些概念来直观的 反映流场。于是有以下的:
传输原理教案 (第3章) 流体
4
第一篇 动量传输
第3章 流体的层流流动 p37
§3.1 流体流动基本概念
3.1.3 迹线和流线
(1)迹线(Pathline) :流体质点或微团运动的轨迹线。即: 某一流体质点或微团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轨迹线。简言之, 迹线是流体质点运动轨迹形成的一族曲线。
迹线方程:
或:
注意:迹线是一族曲线,强调轨迹的形状。迹线只 随质点的不同而变化,与时间无关。
§3.2 动量通量 动量率
§3.2 动量通量 动量率(p38)
动量传输的两种方式:
(1)对流传输:流场中流线上的流体沿着运动方向由某一空 间进入另一空间,把动量由某一空间进入另一空间,这种沿 流体流动方向上的动量传输形式称为动量的对流传输。 (2)粘性传输:流动得较快的流体靠粘性力,把侧边流动得 较慢的流体带动,使运动得更快,出现了流体动量由流速较 大的流层向流速较小的流层传输过程,这种动量传输形式称 为粘性动量传输。
粘性动量通量:
根据动量通量的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传输的动 量”。沿x轴方向的流体,动量通量表达式为:
Ay : 传输动量的面积,相邻不 同速流层间接触面积,
t: 接触时间。
mv x = Fx t ,是动量定律。
1. 粘性动量通量即为动量传输面上的切应力。 2. 注意动量传输的方向与速度梯度的dvx/dy方向相反。 3. τ作为切应力,平行于流动方向,作为动量通量,指向速度 梯度的相反方向。动力粘度系数η越大,传输粘性动量的能 力越大,ν越大,动量趋于一致的能力越大。
(3) 外力:微元体重力在Z轴方向上的分力 (4) 得到下降液膜的动量平衡方程
(3-10)
18
第一篇 动量传输
第3章 流体的层流流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x
u y x
uy
u y y
uz
u y z
u y
Y
1 p
三、平均流速与流动压降
压降:
Δp f p Δp 3μub 2 L x L y0
范宁摩擦因子(推导过程?):
τs 12 μ 12 f 2 ρub / 2 y0 ρub Re
(2 y0 ) ρub Re = μ
第三章 动量传递变化方程的解
3.1 两平壁间的稳态层流
3.2 圆管与套管环隙间的稳态层流
1 p 2 2 ux ( y y0 ) 2 μ x
抛物线形
当 y 0 时速度最大 1 p 2 umax y0 2 μ x
y 2 ux umax [1 ( ) ] y0
三、平均流速与流动压降
在流动方向上,取单位宽度的流通截面 A 2 y0 1, 则通过该截面的体积流率为 y0
二、套管环隙中的轴向稳态层流
套管环隙中层流的变化方程与圆管相同,即
1 d duz r r dr dr 1 dpd 常数 μ dz
B.C. 为 (I)
r r1 , uz 0
du z , 0 dr
(II) r r2 , uz 0
(III) r rmax , u z umax
一、圆管中的轴向稳态层流
二、套管环隙中的轴向稳态层流
三、旋转黏度计的测量原理
一、圆管中的轴向稳态层流
流体在圆管中的流动问题许多工程科学中遇到。 设:不可压缩流体在 水平圆管中作稳态层流 流动,所考察的部位远 离管道进、出口,流动 为沿轴向的一维流动。 r
z
一、圆管中的轴向稳态层流
柱坐标连续性方程的简化
(b)对 y 积分得
p( x, y) ρgy k ( x)
对x 微分得
p dk ( x) f ( x) x dx
因
ux / x 0
ux / z 0
ux 仅是 y 的函数
d 2ux 1 p 常数 2 dy μ x
二、变化方程的求解
边界条件(B.C.): (1) y y0 , ux 0; (2) y y0 , dux dy 0 速度分布为
动量传递变化方程的分析
变化方程组的求解目的—获得速度与压力分布
ux ux ( x, y, z, θ ) u y u y ( x, y, z, θ ) uz uz ( x, y, z, θ ) p p( x, y, z, θ )
动量传递变化方程组的特点:
动量传递系数 CD (或 f )等。
第三章 动量传递变化方程的解
本章讨论重点流体作简单层流流动时,动量传递 变化方程的典型求解。主要包括: 1.两平壁间的稳态层流; 2.圆管与套管环隙间的稳态层流; 3.无限大平板在黏性流体中的突然运动; 4.极慢黏性流动(爬流); 5.势函数与理想流体的流动。
动量传递变化方程的分析
动量传递变化方程组:
1 (ruθ ) 0 r r r
三、旋转黏度计的测量原理
uz uz uθ uz uz ur uz θ r r θ z 1 uz 1 p 1 2u z 2u z Xz ν (r ) 2 2 2 ρ z r θ z r r r
r 2 uz umax [1 ( ) ] ri
r 2 umax ub uz dA 2 umax 1 dA A A πri A 2 ri
一、圆管中的轴向稳态层流
压力降
Δp f dpd 8 μub 2 L dz ri
一、圆管中的轴向稳态层流
pd 0 r
z 分量:
uz uz uθ uz uz ur uz ' θ r r θ z 1 uz 1 pd 1 2u z 2u z ν (r ) 2 2 2 ρ z r θ z r r r
第三章 动量传递变化方程的解
3.1 两平壁间的稳态层流
一、变化方程的简化 二、变化方程的求解 三、平均流速与流动压降
一、变化方程的简化
物理模型:流体在两 平壁间作平行稳态层流 流动,例如板式热交换 器、各种平板式膜分离 装置等。 z 设ρ=常数;稳态;远离流道进、出口;流体仅沿 x方 向流动: u y uz 0
y
(
uy
2
x
2
uy
2
y
2
uy
2
z
2
)
2 2 2 uz uz uz uz uz uz uz 1 p ux uy uz Z ( 2 2 2 ) x y z z x y z
变量数:ux,uy,uz,p;方程数:4
pd 0 θ
一、圆管中的轴向稳态层流
pd 1 uz μ r z r r r pd 0 r pd 0 θ 1 d du z 1 dpd (r ) r dr dr μ dz
B.C. (1) r 0,
pd pd (r, θ, z) pd ( z)
ρ ( ρu) + 0 θ
当流体不可压缩时,ρ=常数
Du 1 2 ρ ρf B p μ u μ( u) Dθ 3
u 0
Du ρ ρf B p μ 2 u Dθ
动量传递变化方程的分析
ux u y uz 0 x y z
2 u y 2 u y 2u y 1 p ux uy uz Y ν( 2 2 2 ) x y z θ ρ y x y z u y u y u y u y
p ρY ρg y
一、变化方程的简化
2u x p μ( 2 ) (a) x y p (b) ρY ρg y p (c) 0 z
三、旋转黏度计的测量原理
连续性方程简化
ur 0 , uz 0 1 1 uθ u z (rur ) 0 r r r θ z
uθ 0 θ
运动方程简化
2 ur ur uθ ur uθ ur ur uz θ r r θ r z 1 1 p 1 2ur 2 uθ 2ur Xr ν (rur ) 2 2 2 2 ρ r r θ z r θ r r r
二、套管环隙中的轴向稳态层流
速度分布
由B.C.Ⅰ+Ⅲ 由B.C.Ⅱ+Ⅲ
1 dp r 2 r12 r 2 uz ( rmax ln ) 2 μ dz 2 r1
1 dp r 2 r2 2 r 2 uz ( rmax ln ) 2 μ dz 2 r2
r22 - r12 联立二式 rmax = 2ln r2 r1
uz / θ 0
uz / z 0
u z u z (r )
(2) r ri , uz 0
du z 0; dr
一、圆管中的轴向稳态层流
速度分布
1 dpd 2 2 uz (ri r ) 4 μ dz
管中心最大流速 1 dpd 2 umax ri 4 μ dz 平均流速 1 1
范宁摩擦因子
2τ s 8μ 16 μ 16 f 2 ρub ρrub dub ρ Re i
二、套管环隙中的轴向稳态层流
流体在两根同心套管 环隙空间沿轴向的流动 在物料的加热或冷却时 经常遇到,如套管换热 器。 设:不可压缩流体在两管环隙间沿轴向流过。设 所考察的部位远离进、出口,求解套管环隙内的速 度分布、主体流速以及压力降的表达式。
Vs 2 ux dy 2
0 y0 y0 0
平均流速:
2 p 3 Vs y0 3 μ x
1 p 2 2 ( y y0 )dy 2 μ x
1m
3 Vs Vs 2 p y0 1 p 2 ub y0 A 2 y0 3μ x 2 y0 3 μ x
2 ub umax 3
2u x p μ( 2 ) x y
一、变化方程的简化
z 方向:
uz uz uz uz 2uz 2uz 2uz 1 p ux uy uz Z ν( 2 2 2 ) x y z θ ρ z x y z
p 0 z
y 方向:
(1)非线性偏微分方程; (2)质点上的力平衡,仅能用于规则的层流求解。
动量传递变化方程的分析
变化方程组求解的分类:
(1)对于非常简单的层流,变化方程经简化后, 其形式非常简单,可直接积分求解—解析解; (2)对于某些简单层流,可根据流动问题的物理 特征进行化简。简化后,积分求解—物理近似解; (3)对于复杂层流,可采用数值法求解;将变化 方程离散化,然后求差分解; (4)对于湍流,可先进行适当转换,再根据问题 的特点,结合实验,求半理论解。
范宁摩擦因子
f ?
三、旋转黏度计的测量原理
两垂直的同轴圆筒,内筒 的直径为a, 外筒的直径为b, 在两筒的环隙间充满不可压 缩流体。当内筒以角速度ω1 、外筒以角速度 ω2 旋转时, 将带动流体沿圆周方向绕轴 线作层流流动。若圆筒足够 长,端效应可以忽略。
ω1 a
ω2
b
ur 0 ,
uz 0
2 uθ 1 p r ρ r
三、旋转黏度计的测量原理
uθ uθ uθ uθ ur uθ uθ ur uz θ r r θ r z 2 2 1 1 1 p 1 uθ 2 ur uθ Xθ ν (ruθ ) 2 2 2 2 ρ r θ r θ z r θ r r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