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心理学考研统计心理学简答专项强
心理统计学考研历年真题及答案
心理统计学考研历年真题及答案心理统计学是心理学专业考研中的重要科目之一,对于考生理解和分析心理研究中的数据起着关键作用。
以下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心理统计学考研的历年真题及答案,希望能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1、一组数据中每个数据与该组数据平均数之差的平方和的平均数称为()A 方差B 标准差C 均方D 误差答案:A解析:方差是每个数据与该组数据平均数之差的平方和的平均数。
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均方常用于方差分析;误差则是观测值与真值之差。
2、从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容量为 10 的样本,计算得到样本均值为 80,样本标准差为 10。
则总体均值的 95%置信区间为()A (7508,8492)B (7608,8392)C (7708,8292)D (7808,8192)答案:C解析:首先计算标准误为10/√10 ≈ 316。
然后根据 95%置信区间的计算公式:样本均值 ± 196×标准误,即 80 ± 196×316 = 80 ± 6192,得到(73808,86192),四舍五入后为(7708,8292)。
3、已知某样本的平均数为 50,标准差为 10,Z 分数为 2 的观测值为()A 70B 60C 40D 30答案:A解析:Z 分数=(观测值平均数)/标准差,设观测值为 x,则2 =(x 50)/ 10,解得 x = 70。
二、简答题1、简述正态分布的特征。
答:正态分布具有以下特征:(1)正态曲线在横轴上方,呈钟形,曲线两端无限接近横轴但不相交。
(2)正态曲线以均数为中心,左右对称。
(3)正态分布的两个参数为均数μ和标准差σ。
μ决定了曲线的位置,μ越大,曲线越向右移动;σ决定了曲线的形状,σ越大,曲线越“矮胖”,σ越小,曲线越“瘦高”。
(4)曲线下的面积有一定的规律,如在μ ± σ范围内的面积约为6827%,μ ± 196σ范围内的面积约为 95%,μ ± 258σ范围内的面积约为99%。
心理学考研统计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考研统计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项不是描述变量集中趋势的统计量?A. 平均数B. 中位数C. 众数D. 方差答案:D2. 在心理学研究中,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A. -1 到 1B. 0 到 1C. 1 到 10D. -∞ 到+∞答案:A3. 一个正态分布的特点是:A. 均值等于中位数B. 均值等于众数C. 均值、中位数、众数都相等D. 以上都是答案:D4. 标准差和方差之间的关系是:A. 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B. 方差是标准差的平方C. 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D. 方差是标准差的平方根答案:B5. 在进行t检验时,如果t值显著大于0,那么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B. 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C. 样本均值大于总体均值D. 样本均值小于总体均值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标准正态分布的特点。
答案:标准正态分布是一个均值为0,标准差为1的正态分布。
它具有对称性,以均值为中心,数据分布呈现钟形曲线。
在标准正态分布中,大约68%的数据落在-1到1个标准差之间,95%的数据落在-2到2个标准差之间,99.7%的数据落在-3到3个标准差之间。
2. 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有何不同?答案:描述统计关注的是对数据集进行汇总和描述,以便更好地理解数据的特征。
它包括计算均值、中位数、众数、方差等描述性统计量。
推断统计则是从样本数据出发,对总体进行推断和预测。
它包括估计总体参数、进行假设检验等,旨在根据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特征。
三、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 某心理学实验中,研究者测量了10名参与者在特定任务上的反应时间(单位:秒),数据如下:2.3, 2.5, 2.7, 3.1, 3.3, 3.5, 3.7, 3.9, 4.1, 4.3。
请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标准差。
答案:- 平均数:(2.3 + 2.5 + 2.7 + 3.1 + 3.3 + 3.5 + 3.7 + 3.9 + 4.1 + 4.3) / 10 = 3.2秒- 中位数:数据排序后为2.3, 2.5, 2.7, 3.1, 3.3, 3.5, 3.7, 3.9, 4.1, 4.3,中位数为3.5秒。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部分试题及答案
2011年心理学考研真题答案及详细解析简答题1、时间知觉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我们知觉到客观事物和事件的连续性和顺序性,就是时间知觉。
包括四种形式:对时间的分辨、对时间的确认、对持续时间的估量、对时间的预测。
(4分)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1)感觉通道的性质:在判断时间的精确性方面,听觉最好,触觉次之,视觉较差。
(2分)(2)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越多,性质越复杂,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短,而事件的数量少,性质简单,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长。
在回忆往事时,情况相反。
(2分)(3)人的兴趣和情绪: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觉得时间过的快,出现对时间的估计不足。
相反,对厌恶的事情,会觉得时间过的慢,出现时间的高估。
在期待某种事物时,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相反,对不愿出现的事物,会觉得时间过的快。
(2分)点评:迷信押题还是“被押题”这个题目一直是大家备考中忽略的问题,很多机构有所谓的重点押题,结果很多大纲中的重点就被忽略掉了,勤思老师曾经提问过心理学考研必胜习题库中的同类题目,但是很多同学都掌握的不好,大家的理由还都一致,说是老师是这不是重点,所以不要看。
最后勤思老师对2012年的同学说一下,重点一定要按照大纲来看,不要听信别人的押题。
2、两个学生参加考试:一个得到100分,另一个不及格。
考100分的说是自己学习刻苦,不及格的说自己没有数学细胞。
用维纳的归因理论分析两个学生将来学习的行为及其原因。
考100分的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与自己的努力,这是内部-不稳定-可以控制的因素,他会继续努力学习,将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将失败归因于自己没有数学细胞,这是内部-稳定-不可控制的因素,他讲会自暴自弃,不会为数学努力,成绩也不会有提高。
(5分)因为维纳认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是人们在解释成功或失败的四种主要原因,并将这四种主要原因分为控制点、稳定性和可控性三个维度。
每个维度对动机有重要影响。
心理统计学考研题库及答案
心理统计学考研题库及答案心理统计学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到数据的收集、处理、分析和解释,以支持心理学理论和实证研究。
以下是一套心理统计学考研题库及答案,供同学们复习和参考。
一、选择题1. 在心理统计学中,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常用指标是:A. 方差B. 标准差C. 平均数D. 中位数答案:C2. 以下哪个不是心理统计学中的假设检验类型?A. 单样本t检验B. 配对样本t检验C. 方差分析D. 相关分析答案:D3. 以下哪个是描述数据分布形态的统计量?A. 均值B. 方差C. 偏度D. 标准差答案:C二、简答题1. 简述正态分布的特点。
答案:正态分布是一种连续概率分布,其特点是:- 呈钟形曲线,对称分布。
- 均值、中位数和众数相等。
- 大部分数据集中在均值附近,数据的分布遵循3σ规则。
2. 解释什么是效应量,并说明其在心理统计学中的重要性。
答案:效应量是衡量实验处理效应大小的一个指标,它反映了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
效应量在心理统计学中非常重要,因为它提供了实验结果的解释力度,帮助研究者判断实验结果的实用性和推广性。
三、计算题1. 给定一组数据:3, 5, 7, 9, 11,计算其平均数和标准差。
答案:- 平均数:(3 + 5 + 7 + 9 + 11) / 5 = 35 / 5 = 7- 标准差:首先计算每个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然后求和,除以数据个数,最后取平方根。
\( \sqrt{\frac{(3-7)^2 + (5-7)^2 + (7-7)^2 + (9-7)^2 +(11-7)^2}{5}} = \sqrt{\frac{16 + 4 + 0 + 4 + 16}{5}} =\sqrt{\frac{40}{5}} = 2 \)四、论述题1. 论述在心理统计分析中,样本大小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答案:样本大小对心理统计分析有重要影响。
较大的样本可以提高统计检验的统计功效,减少抽样误差,使得研究结果更加稳定和可靠。
2011年心理学考研专项强化名词解释及答案
13.等响曲线:响度不仅和声压(声音的物理强度)有关,而且和音频有关。例如,对两个频率为1000赫和100赫的声音,声压级虽然都是40分贝,但响度感觉却大不相同,1000赫声音要比100赫的声音响得多。等响曲线就是把响度水平相同的各种频率的纯音的声压级连成的曲线。图中每条曲线上各种频率的声音的响度感觉是相等的,所以称为等响曲线。可以用调整法来制作等响曲线,先选定一定强度的1000赫纯音作为标准刺激,用各个不同频率的声音为比较刺激,由听者调节比较纯音的强度,直至和标准纯音响度感觉相等。
(4)此法在统计结果时必须求出各个刺激变量引起某种反应(有、无或大、小)的次数,并根据出现次数来定阈限。
2011年心理学考研专项强化名词解释及答案(2)
1.人差方程式:1823年,贝塞尔与另一位天文学家阿格兰德共同观察七颗星时,发现二人反应时的差别是恒定的,以公式表示为:B-A=1.233(秒)。其中,B是贝塞尔的反应时,A是阿格兰德的反应时。这个等式即是著名的人差方程式,它反映了两个观察者之间的个体差异。
2.自然错觉:指人在特定条件下对自然界里客观事物和现象产生的某种有固定倾向的受到歪曲的知觉。比如很典型的月亮错觉,指月亮在水平线上时,比月亮到正顶上时看起来显得大些。
3.内隐记忆:内隐记忆的根本特征是被试并非有意识地知道自己拥有这种记忆,但它可以在对特定任务的操作中自然地表现出来,并且这种任务的操作不依赖于被试对先前经验的有意识恢复。内隐记忆的提出离不开20世纪60年代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生理学的两个新兴研究领域——启动效应的研究和遗忘症的研究。有关内隐记忆的理论解释中较为著名的是多重记忆系统说和适当迁移加工理论。
2011年考研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1年考研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单项选择题1.认为心理发展只有量的连续累积、不存在阶段性的理论是( )A.心理社会发展理论B.发生认识论C.心理性欲发展理论D.社会学习理论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发展心理学中毕生发展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在人格发展中,逐渐形成的自我在个人及其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起着主导和整合的作用。
每个人在生长过程中,都普遍体验着生物的、生理的、社会的和事件的发展顺序,按一定的成熟程度分阶段地向前发展,并分为八个阶段。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主要是用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来研究人类认知的发展阶段,将儿童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理论把力比多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以上各个理论都将发展过程分阶段,但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的是社会环境的影响,个体从中观察模仿,使某些行为不断地受到强化,并不存在阶段性。
故本题选D。
2.在个体发展过程中,衰退最早的心理机能是( )A.感觉和知觉B.记忆C.想象D.思维正确答案:A解析:当个体逐渐老化以后,生理器官不可避免也会随着衰退,而感知觉是受生理机能制约最大的,因此,感知觉会最早衰退。
故本题选A。
3.某儿童认为周围世界绕着他转,月亮跟着他走;他只知道自己有个哥哥,但不知道自己就是哥哥的弟弟。
该儿童心理发展所处的阶段是( ) A.具体运算阶段B.前运算阶段C.后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正确答案:B解析: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将儿童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sensorimotor stage,0~2岁):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主要是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的。
他们这时还不能对主体与客体做出分化,因而“显示出一种根本的自身中心化”。
(2)前运算阶段(preoperational stage,2~7岁):儿童能够利用表征,而不仅仅是动作,来思考客体和事件,但这时的思维受自我中心主义的限制。
考研心理学简答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2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简答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2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简述反应时的影响因素。
正确答案:(1)外部因素:刺激强度;刺激的时间特性和空间特性;所刺激的感觉器官。
(2)机体因素:机体的适应水平;被试的准备状态;额外动机;被试的年龄;练习;个体差异;速度一准确性的权衡。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实验心理学中反应时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个体的反应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可从任务类型、任务要求、刺激变量和机体变量四个方面进行归类。
当然也可以将任务类型和任务要求纳入到刺激变量中。
2.请完成下表方差分析结果,并说明实验设计的类型以及被试的人数和分组情况。
正确答案:(1)本实验为3×3被试间设计。
(2)dfT=N一1,dfA=a 一1,dfB=b—1,dfA×B= (a一1)(b—1),df组内=ab—1,df组内=N一ab。
dfT=62,所以被试总人数63人,将63名被试随机分配到9个实验处理中,每组7人。
3.心理学数据的分布经常会出现偏态分布。
在偏态分布中,平均数、中数和众数三者有怎样的关系?正确答案:偏态分布有两种形态,即正偏态分布和负偏态分布。
在正偏态分布中,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平均数>中数>众数;在负偏态分布中,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平均数<中数<众数。
4.结合相关理论简述人格与文化的交互作用。
正确答案: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独特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人格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和功能性的特点。
遗传和环境因素影响着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而环境因素中的文化也独特地制约了人格的发展,人格是文化的产物。
作为文化产物的人格,与文化存在着同源性和契合性。
文化通过不同途径影响人格结构的形成和发展。
文化是人的生存环境,它塑造了个体的人格,这一过程是动态的,包括为人们提一个完整的价值观、意义体系和有效的行为规范,影响人们对身份和角色的认同,塑造人们的心理、态度和气质。
统计心理学考研试题及答案
统计心理学考研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在统计心理学中,以下哪项不是描述数据分布特征的指标?A. 均值B. 中位数C. 众数D. 方差答案:D2. 以下哪个统计量用于衡量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A. 标准差B. 相关系数C. 回归系数D. 信度答案:B3. 在进行假设检验时,如果原假设为H0: μ = 50,备择假设为 HA: μ ≠ 50,那么这个检验是什么类型的检验?A. 单尾检验B. 双尾检验C. 左尾检验D. 右尾检验答案:B4. 下列哪个选项是统计心理学中常用的非参数检验方法?A. t检验B. 方差分析C. 卡方检验D. 曼-惠特尼U检验答案:D5. 在统计心理学中,如果一个样本的方差未知,通常使用哪种类型的t检验?A. 独立样本t检验B. 配对样本t检验C. 单样本t检验D. 以上都是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中心极限定理的含义及其在统计心理学中的应用。
答案:中心极限定理指出,大量独立同分布的随机变量之和,在样本量足够大时,其分布接近正态分布,与原始数据的分布无关。
在统计心理学中,即使原始数据不是正态分布,通过中心极限定理,我们仍然可以使用基于正态分布的统计方法来进行假设检验,如t检验和z 检验。
2. 解释什么是效应量,并说明它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答案:效应量是衡量研究中干预或处理效果大小的统计量,它提供了除了统计显著性之外的实际意义。
在心理学研究中,效应量有助于评估结果的实际重要性,指导样本大小的确定,以及跨研究的比较。
三、计算题(共50分)1. 某心理学研究中,研究者想要了解两组被试在某个心理测试上的表现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以下是两组被试的测试成绩(分数):对照组:20, 25, 30, 35, 40实验组:15, 18, 22, 27, 33请计算两组数据的均值、标准差,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判断两组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答案:对照组均值:(20+25+30+35+40)/5 = 30对照组标准差:sqrt(((20-30)^2+(25-30)^2+(30-30)^2+(35-30)^2+(40-30)^2)/5) = 7.58实验组均值:(15+18+22+27+33)/5 = 23实验组标准差:sqrt(((15-23)^2+(18-23)^2+(22-23)^2+(27-23)^2+(33-23)^2)/5) = 6.67t检验公式:t = (M1 - M2) / sqrt((SD1^2/n1) + (SD2^2/n2))t值 = (30 - 23) / sqrt((7.58^2/5) + (6.67^2/5)) = 3.87自由度:df = n1 + n2 - 2 = 5 + 5 - 2 = 8查阅t分布表,当自由度为8时,双尾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为0.05时的临界值大约是2.306。
考研心理学简答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2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简答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2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简述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正确答案:(1)生物遗传因素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随人格特质的不同而异。
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气质上,遗传因素的作用较重要,而在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紧密的特质上,后天环境的作用可能更重要。
人格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2)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的方向发展,这种相似性具有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
社会文化对人格的塑造造就了不同文化的民族有其固有的民族性格。
(3)自然物理因素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等这些物理因素都会影响到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4)家庭环境因素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的人格特征具有不同的影响。
在权威型教养方式、放纵型教养方式和民主型教养方式中,一般认为,民主型教养方式对孩子的人格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5)学校教育因素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发展具有指导定向的作用。
学校是同龄群体汇聚的场所,同伴群体对学生人格具有巨大的影响。
班集体是学校的基本团体组织,班集体的特点、要求、舆论和评价对于学生人格的发展具有“弃恶扬善”的作用。
(6)童年早期经历人格发展受到童年经验的影响,幸福的童年有利于儿童发展健康的人格,不幸的童年也会使儿童形成不良的人格特点。
早期经验对人格的影响不是绝对的,不能单独对人格起作用,它与其他因素共同决定着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7)自我调控因素人格的自我调控系统是人格发展的内部因素,自我调控系统是对人格各个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与和谐。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普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中人格成因的理解与掌握。
谈到个体的发展,一般都会涉及遗传、环境和教育等几个方面。
本题可从四个方面进行思考,第一个方面就是生物遗传因素。
第二个方面是宏观环境因素,包括社会文化因素和自然物理因素。
考研心理学简答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简答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根据感觉相互作用的现象,说明为什么重感冒患者往往会感到食而无味。
正确答案:(1)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对其他感觉器官的感受性造成影响,使其感受性提高或降低,这种现象称为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2)味道不完全取决于味觉,也受嗅觉的影响。
味觉和嗅觉紧密联系在一起相互作用。
味觉受到食物气味的影响,当感冒时,我们不能感觉到食物的气味,就会食而无味。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普通心理学中感觉相互作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把感觉相互作用的含义表述出来。
接着分析重感冒者食而无味这个现象,不仅涉及味觉,还涉及其他的感觉,比如嗅觉。
味道不完全取决于味觉,也受嗅觉等的影响。
2.下表是从某人格测验研究报告中摘录的一些数据,试结合表中提供的信息解释影响信度系数的因素。
正确答案:(1)不同类型的信度估计因误差来源不同,信度系数不同。
如样本1中分半法和KR-20计算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不同,样本2中内部一致性信度与重测信度不同。
(2)测试样本不同,信度系数不同。
如异质样本(样本2)会高估信度,同质样本(样本1)会低估信度;测试样本性别不同,信度系数不同。
(3)重测信度受间隔时间影响。
如间隔2个月要比间隔1个月的重测信度低。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测量中信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在论述信度影响因素时,主要内容应该包括被试的自身特性和行为反应、主试的指导语、施测环境的条件设置、测量工具自身的特性、测验时间的选择以及最后对测验评分的方法。
回答题目时需要结合表中信度类型和数据进行分析。
3.什么是概念转变?根据波斯纳(G.J.P0sner)的观点,影响概念转变的基本条件有哪些?正确答案:(1)概念转变的含义概念转变是学习者原有的某种知识经验由于受到与此不一致的新经验的影响而发生的重大改变。
(2)原有概念发生转变需要满足的基本条件学习者对原有概念产生不满;学习者意识到新概念的可理解性;学习者意识到新概念的合理性;学习者意识到新概念的有效性。
考研心理学简答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简答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简述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基本内容。
正确答案:(1)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学习不是从外界吸收知识的过程,而是学习者建构知识的过程,每个学习者都在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理解。
(2)学习的社会互动性。
学习是通过对某种社会文化的参与而内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的工具的过程,这一过程常常需要通过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
(3)学习的情境性。
知识是不可能脱离活动情境而抽象地存在的,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知识存在于具体的、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动之中。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掌握情况。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思想来源于皮亚杰的建构主义认识论思想、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以及现实中的教育困境。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认识论强调学习的建构性。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强调学习的社会互动性。
现实中的教育困境反映了学习的去情境化会导致学生学到的是惰性的知识,因此强调学习的情境。
2.简述短时记忆的含义与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1)短时记忆的含义短时记忆是指人对信息的短暂保持和容量有限的记忆,作为三级记忆系统的中间阶段,短时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
(2)短时记忆的特点①保持时间: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2分钟。
②存储容量:大约为7±2个单位。
③编码方式:短时记忆的编码可以分为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
④短时记忆的存储和遗忘特点: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只有通过复述才能转入长时记忆,精细复述的效果要好于机械复述。
如果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得不到复述,将会迅速遗忘。
⑤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特点:斯滕伯格的研究表明短时记忆中项目的提取是完全系列扫描。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短时记忆的理解与掌握。
短时记忆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在论述短时记忆的主要特点时,主要内容应该包括短时记忆的保持时间、存储容量、编码方式、存储和遗忘特点、信息提取方式等。
2011年心理学考研专项强化论述题及答案
2011年心理学考研专项强化论述题及答案(6)1.请举例说明问题解决中的功能固着研究答:问题解决是最为普遍的一种思维形式,这一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功能固着现象。
所谓功能固着就是指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只看到某种事物的典型功能,而看不到该事物其他方面作用的现象。
功能固着研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选择典型问题,以及如何应用典型问题进行具体的实验研究。
下面邓克的研究为例。
邓克的盒子问题是功能固着研究中的一个典型问题。
问题的情景是:在桌上放一些大头针、一些火柴、一根蜡烛以及三个火柴盒大小用纸板做的盒子,要求被试把蜡烛安置到门上。
此问题的正确解决方案是用大头针将盒子钉在门上,然后把蜡烛底部融化后粘在盒子上。
实验中邓克为了引起被试不同水平的功能固着,设计了三种实验处理条件:(1)控制条件,三个盒子是空的,它和大头针、火柴以及蜡烛等实验材料一起摆放在桌子上;(2)功能固着条件,三个盒子里分别装有大头针、火柴和蜡烛;(3)中性物条件,三个盒子里分别装有与实验无关的钮扣等其他与问题解决无关的物品。
其中,条件(2)和条件(3)强化了盒子作为容器的功能,即能加强被试本身的功能固着。
实验采用被试间设计,每个被试只接受一种实验处理。
每个条件下有7名被试。
实验结果表明,在控制条件下,盒子没有被作为容器呈现给被试,因此盒子作为容器的功能被弱化了,而在条件(2)和条件(3)中,盒子里面都装了东西,因此被试会固着于盒子作为容器的这一功能,从而未能成功地解决问题。
后来亚当森置疑邓克的实验,认为他未将速度-准确性权衡考虑在内,控制条件中,解决问题的人数多,可能并非是因为功能固着的倾向较弱,而仅仅是由于他们解决问题花了更多的时间,而功能固着条件和中性条件下,解决问题的人数少,仅仅可能是由于被试没有耐心解决问题,或者给予被试的时间过少。
所以他在邓克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实验。
实验涉及三个问题:盒子问题、回形针问题和螺丝锥问题。
自变量有两个水平,即功能固着条件下有经验的被试和控制条件下的无经验的的被试。
考研心理学简答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简答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简述平均数的显著性检验和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的区别和联系。
正确答案:(1)平均数的显著性检验是对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之间的差异进行的显著性检验。
若检验的结果差异显著,表明样本平均数的总平均(即μ1)与总体平均数μ0,有差异,或者说样本平均数μ1与总体平均数μ0的差异已不能认为完全是抽样误差了,μ1可以认为来自另一个总体。
这时,对于这个样本平均数μ1简称为“显著”。
(2)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就是对两个样本平均数之间差异的检验。
这种检验的目的在于由样本平均数之间的差异来检验各自代表的两个总体之间的差异(μ1一μ2)。
这时需要考虑的条件更复杂些,不但要考虑总体分布还要考虑总体方差,还需要注意两个总体方差是否一致、两个样本是否相关以及两个样本容量是否相同等一系列条件。
(3)平均数的显著性检验和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都属于假设检验中的参数检验。
2.简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正确答案:社会学习又称观察学习,也可称为榜样学习、模仿学习、替代学习,是指人们通过观察他人(榜样)的行为及结果,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
观察学习的四个阶段: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
班杜拉认为,强化可以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①直接强化是通过外界因素对学习者的行为直接进行干预。
②替代强化是通过对榜样进行强化来增强或提高学习者某种特定行为出现的概率。
③自我强化是指行为达到自己的设定标准时,以自己能支配的报酬来增强或维持自己的行为过程。
班杜拉特别重视社会学习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他重点研究了社会学习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性别角色的获得及亲社会行为发展的作用。
班杜拉认为:(1)攻击性行为的习得是一种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的结果。
(2)儿童在很小的时候会模仿两种性别的行为,通过成人对其符合角色性别行为的强化,以及儿童观察其他人行为方式及其所受强化的情况,逐步获得合适的性别角色。
考研心理学单项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3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单项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3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1.要把标准差转化为方差,研究者要完成的工作是()A.计算标准差的平方根B.用样本n除以标准差C.用1/Z除以标准差D.计算标准差的平方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统计中差异量数的计算。
标准差是方差的开平方根,所以要将标准差转化为方差,只需要对标准差进行平方就可以了。
故本题选D。
2.根据艾里克森的理论,儿童逐渐从异性同伴中找到替代自己异性父母的对象,使恋父或恋母情结得到解决的原因是A.个体成熟B.在游戏中获得自我教育C.父母和其他成人的教育D.大众媒体的影响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发展心理学理论中的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知识和发展阶段的掌握情况。
艾里克森提出“人的八个阶段”以及各阶段发展任务,其中的第三阶段为学前期或游戏期,从3岁到6岁左右。
在本阶段,艾里克森认为男女儿童虽然对自己的异性父母产生了罗曼蒂克的爱慕之情,但能从现实关系中逐渐认识到这种情绪的不现实性,遂产生对同性的自居作用,逐渐从异性同伴中找到代替自己异性父母的对象,使俄狄浦斯情结在发展中获得最终的解决。
在这一阶段中,游戏执行着自我的功能,在解决各种矛盾中体现出自我治疗和自我教育的作用。
下表是一次大规模考试中一道单项选择题的数据统计表。
表中样本总人数为2320人,分成五组,每组464人。
该选择题满分2分,正确答案为D。
3.如果正确回答该题的考生其测验总分的平均值为7 5分,错误回答该题的考生其总分的平均值为65分,所有考生测验总分的方差为100,那么该题的区分度为A.0.1B.0.5C.0.86D.1正确答案:B4.下列哪一种技术不适用于以正常健康的人为被试研究心理活动的脑机制?( )A.单细胞电活动记录B.脑诱发电位记录C.功能磁共振成像D.脑磁记录正确答案:A解析:人是多细胞生物,因此单细胞电活动记录不适用于以人为被试进行的研究。
5.测验中被试团体的同质性越高,则其信度和效度的变化为( )。
2011年心理学考研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2011年心理学考研年心理学考研真真题一、单项选择题,第1—65小题。
每小题2分,共13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
1、除嗅觉外,感觉信息传入大脑皮层最后一个中转站是()A丘脑B下丘脑C海马D桥脑2、初级视觉区、初级听觉区、躯体感觉区、言语运动区,在大脑皮层的部位依次是()A顶叶、额叶、颞叶、枕叶,B顶叶、枕叶、颞叶、额叶C枕叶、额叶、顶叶、颞叶D枕叶、颞叶、顶叶、额叶3、根据听觉位置理论,耳蜗对高频声波反应的敏感区域位于()A顶部B中部C背部D底部4、“甜蜜的嗓音”、“温暖的色彩”,这种感觉现象是()A适应B对比C后像D联觉5、故地重游往往令人触景生情,回忆起许多在其他情况下不太容易想起来的事情。
能解释此现象的是()A层次网络模型B逆行性遗忘C编码特异性原理D激活扩散模型6、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为了取得最好的记忆效果,个体对初次识记的无意义材料进行复习的时间应在识记后()A1小时内B2-12小时C13-24小时D24小时后7、小明在游戏中把凳子当马骑。
这种活动反应的想象功能是()A再造B补充C替代D预见8、天空出现朝霞,就会下雨;天空出现晚霞,就会放晴。
人们由此得出“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结论。
这主要体现的思维特征是()A间接性B抽象性C概括性D理解性9、可以独立表达比较完整语义的语言结构单位是()A音位B语素C词D句子10、按照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在描述唤醒水平与绩效水平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说明()A任务难度B任务参与C被试年龄D被试性别11.针对同一事件或现象,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
如在极度缺水的情况下,对于半杯水,甲觉得“还有半杯水,很高兴”;乙觉得“只在半杯水了,真痛苦”。
这一现象反映的情绪特征是()A.主观性B.感染性C.情境性D.两极性12.在情绪研究中,研究者长期以来争论的主要问题是()A.情绪的产生是否与生理活动有关B.情绪是否具有动机功能C.情绪和认知是否相互独立D.基本面部表情是否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13.某儿童智力测验的原始分数为130,其所属年龄组的平均分为100,标准差为15,他的智商是()A.100B.115C.130D.14514.高尔顿研究了遗传因素对智力发展的影响,其研究方法是()A.家谱分析B.动物实验C.心理测验D.社会实践调查15.小张喜欢做新颖和有价值的事情,而且经常能够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观点。
2011心理学考研统计测量习题
( C)题目难度
(D)测验效度
解答:W 系数,用来计算评分者信度,即多个评价者对同一个对象评价的一致性,选 A。 5.预研究10名被试实验前后的反应时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已知其分布为非正态,最恰当的 统计方法是( (A)符号检验 ) 。 (B)秩和检验 ( C)t 检验 (D)χ2检验
解答:相关样本,非正态,用非参数检验中的符号 /符号等级/弗莱德曼,选 A。 6.下列四个直线相关系数中哪个表示最强的相关程度 (A)-0.77 (B)+0.09 (C)+0.64 (D)+0.1
统计测量练习题 02 1.下面( )测验没有采用了离差智商。 (B)韦氏测验 (D)陆军甲、乙测验
(A)斯 -比测验 60年修订版 (C)中国比内测验
解答:A 斯比量表从 60版开始使用离差智商,均值 100 ,标准差16; B 韦氏使用离差智商, 均值100 ,标准差 15;C 比内用智龄,中国比内用离差; D 陆军测验是团体测验,用于 1917 年~1919 年间,通过实证效度评定。所以选 D。 2.大多数心理学家都认为智力可定义为所有的以下几项,但除了 (A)问题解决 (B)感觉敏锐性 (C)熟练的推理 ( D)学习知识的能力 解答:关于智力含义的理论很多,但都承认智力是心理特性,而 B 项则是生理水平的,所 以不对。 3.下面关于智力发展的影响因素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智力只受遗传的影响 ( B)智力只受环境的影响 (C)智力受遗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 (D)智力的上限越高,环境的作用就会越大 解答:C 4.爱德华个人偏好测验是由理论推演法编制的人个问卷,其理论依据是() (A)卡特尔的特质论 ( B)艾森克的特质论 (C)莫里的需要理论 (D)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解答:卡特尔有 16PF ;艾森克有 EPQ(人格三维度) ;爱德华的 EPPS 以莫瑞的15种需要为 基础;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础的是投射试验。选 C。 5.下列这些测验,哪一种客观性最低? (A)智力测验 (B)人格问卷 (C)投射测验 (D )神经心理测验
2011心理学考研统计测量简答
统计测量练习题101.讨论假设检验中可能犯的错误:a)什么是I类错误?为什么会发生?答:在研究中,如果H0实际正确,但研究结果拒绝了H0,则此时犯的错误就是I类错误。
也就是说I类错误是错误的拒绝了虚无假设。
通常如果研究中设定的α水平过高就容易产生I类错误。
b)什么是II类错误?它是如何发生的?答:在研究中,如果H0实际错误,但研究结果接受了H0,则此时犯的错误就是II类错误,也就是说II类错误是错误的接受了虚无假设。
2.SAT测验分数遵从μ=500,σ=100的正态分布。
一位老师办辅导班提高SAT分数。
随机抽取了16个学生参加它的辅导班,这16个学生的平均分数是X=554。
这个辅导班对提高SAT分数有效果吗?a)此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各是什么?各属于什么量表?答:自变量是学生是否参加辅导班,属命名变量;因变量是学生的SAT测验分数,属等距量表。
b)以Alpha=.05为检验标准,进行假设检验答:本题要求知道辅导班对提高SAT是否有效,因此进行单尾假设;虚无假设:H0:辅导班对提高SAT成绩无效,即X<=μ备择假设:H0:辅导班对提高SAT成绩有效,即X>μ已知μ=500,σ=100;由于我们考察的是n=16的样本的平均值的性质,因此其总体是n=16的样本均值分布,其标准误σx=100/sqr16=25X-m=554-500=2.16-->0.0154σx25p=0.0154<.05故可以推翻虚无假设,认为辅导班对提高SAT成绩有显著效果。
c)如果以Alpha=.01为检验标准,结论有变化吗?答:检验过程不变,将p=0.0154与.01比较p>.01,不能在.01水平上推翻虚无假设。
结论为辅导班对提高SAT成绩没有显著效果。
3.一位研究者用Alpha=.01的标准作了单尾的假设检验。
在假设检验中,H0被拒绝。
他的同事用同样的数据分析,但用的是Alpha=.05的标准作双尾的考验,结果H0没有被拒绝。
2011年考研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1年考研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4. 综合题单项选择题1.ABA实验设计属于( )A.被试内设计B.被试间设计C.混合设计D.对照组设计正确答案:A解析:被试内设计:每个或每组被试接受所有自变量水平的实验处理的真实验设计。
被试间设计:要求每个被试或每组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的实验设计。
ABA中的A和B分别指代不同的自变量或自变量水平。
故本题选A。
2.内隐联想测验使用的因变量指标是( )A.反应类型B.反应时C.正确率D.信心评价正确答案:B解析:内隐联想测验是格林沃尔德1998年提出的。
以反应时为指标,通过计算机化的分类任务测量两类词(概念词和属性词)之间的自动化联系的紧密程度,继而对个体的内隐态度等内隐社会认知进行测量。
故本题选B。
3.下列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中,最容易产生动作误差的是( )A.平均差误法B.最小变化法C.恒定刺激法D.信号检测法正确答案:A解析:平均差误法的典型实验程序是:实验者规定某一刺激为标准刺激,然后要求被试调节另一个比较刺激,使后者在感觉上与标准刺激相等。
因此,平均差误法要求被试操纵仪器会导致动作误差。
故本题选A。
4.内隐学习最早的研究范式是( )A.人工语法范式B.序列学习范式C.复杂系统范式D.样例学习范式正确答案:A解析:内隐学习是指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某种知识,学习了某种规则。
学习效果可以通过测试表现出来,但在意识层面无法觉知,不能外显地表现出来。
Reber首次设计并使用人工语法来研究内隐学习。
故本题选A。
5.即使一个刺激被有意忽视,注意仍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自动分配到该刺激并影响其此后的加工。
研究这种现象的实验范式是( )A.搜索范式B.双侧任务范式C.负启动范式D.整体一局部范式正确答案:C解析:Tripper将负启动作为分心物抑制的研究方法,当在启动显示中作为分心物的刺激,其内部表征与抑制相联系,而在随后的探测显示中将此分心物的刺激作为目标时,被试对目标的反应时比在控制条件下要长。
考研心理学单项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1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单项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1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1.适用于描述某种心理属性在时间上变化趋势的统计分析图是()A.茎叶图B.箱形图C.散点图D.线形图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统计中统计图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线形图多用于连续性资料,凡欲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或描述某种现象在时间上的发展趋势,或一种现象随另一种现象变化的情形,线形图是较好的方法。
故本题选D。
2.某次测验的标准误为2,被试甲在此测验中得分为80,则其真实水平99%的置信区间为A.[74.24,85.76]B.[74.84,85.16]C.[76.64,83.36]D.[76.04,83.96]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推断统计中区间估计的了解和应用能力。
推断统计的结论没有100%的准确,只能以一定的概率,即“小概率事件发生与否”作判断,而判断的准确性需要用一个区间来表示。
该考生的成绩是80,其真实水平99%的置信区间是(80-2.58×2。
80+2.58×2),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
3.根据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构成个体独特性的那些重要特质属于A.首要特质B.中心特质C.根源特质D.共同特质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学导论中人格理论的了解与掌握。
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把人格特质区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共同特质是在同一文化形态下的群体所共有的特质,它们是在共同生活方式下形成的,并普遍地存在于每个人身上。
个人特质是代表某特定个体所具有的特质,并表现出个人独具的人格倾向。
个人特质又为三个部分: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
首要特质代表人格中最典型、最概括、最具独特性的人格特质,在人格结构中处于支配地位,渗透并影响着人的整个行为倾向与表现。
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的特质,每个人大约有5~10个。
次要特质是个体的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会表现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心理学考研统计心理学简答专项强化习题及答案简答题1.简述条图、直方图、圆形图(饼图)、线图以及散点图的用途答:这几种图是统计学中最常用的图形,条图和直方图都用于表示变量各取值结果的次数或相对次数,即次数分布图。
不同的是前者用于离散或分类变量,后者用于连续变量(分组后)。
圆形图用于表示离散变量的相对次数,即频率,整个圆面积为1,各扇形块表示各类别的频率。
线图用于表示连续变量在某个分类变量各水平上的均值,如各年级的考试成绩均分,常用于组间比较中。
散点图用于两连续变量的相关分析,可将两变量成对数据的值作为横、纵坐标标于图上,根据散点的形状可以大致判断两变量是否存在相关以及相关的程度。
2.简述正态分布的主要应用答:正态分布的应用主要牵涉到通过查标准正态分布表进行Z分数和概率之间的转换。
其主要应用可以分为已知录取率求解分数线问题及其反问题,即已知原始分数或根据特定界限求解录取率或考生人数。
分数线问题主要是根据录取率确定合适的查表概率(中央概率),查得Z分数并转换为原始分数;后者则主要是通过将原始分数或界限标准化,查表得到概率然后求解录取率或考生人数。
此外,这种关系在测量中等级分数或难度的等距化、测验分数的标准化等程序中也有应用。
3.简述T检验和方差分析法在进行组间比较上的区别和联系答:T检验和方差分析法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是推断统计的主要方法,都可以用于检验组间差异,即通过比较自变量(性质变量)的各水平在因变量上的差异对自变量的效应进行判断。
它们的区别是:T检验主要是基于T分布理论,只能用于检验两组之间的差异,即其分析的自变量只能有两个水平;而方差分析则主要用于多组比较。
另一方面,T检验还可以对单个总体参数的显著性进行检验,而方差分析法作为一般线性模型,可以同时处理多个自变量在多个因变量上的效应检验问题。
4.简述Z分数的应用答:Z分数的应用主要有:①表示各原始数据在数据组中的相对位置;②对于正态数据,可表示该数据以下或以上数据的比例,具体说可以求解诸如分数线问题或人数比例问题;③表示标准化测验的分数;④用于异常值的取舍。
5.简述卡方配合度检验和卡方独立性检验的区别答:卡方配合度检验主要用于检验单个名义型变量多个分类上的实计数和某个理论次数分布(如均匀分布)之间的差异显著性,因此可以将之理解成多组之间次数比较的方法;卡方独立性检验主要用于检验两个名义型变量各项分类上的次数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关联,是考察名义型变量间相关性的方法。
6.简述方差分析法的步骤答:方差分析法的步骤是:①和一般的假设检验一样设立零假设和研究假设;②根据实验设计的类型确定各变异源,进行相应的平方和分解,即有几个变异源就从总平方和中分解出几个平方和;③根据平方和分解得到各变异源对应的自由度,即进行总自由度的分解;④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实验设计考虑要检验什么效应,从而将其对应的平方和比上相应的自由度得到该效应的均方,其中误差均方必须计算;⑤将各待检验效应的均方比上误差的均方,构造各F统计量;⑥将计算来的各F统计量值和F检验的临界值进行比较得出统计结论,其中临界值的分子自由度和分母自由度分别是待检验效应的自由度和误差自由度;⑦(可不答)如果效应检验结果显著,可以进入事后检验,即对多水平的自变量进行多重比较考察各水平间的具体差异,如果是多因素方差分析,交互作用效应检验显著,也可以进入简单效应检验具体考察交互作用的情况。
7.简述方差和差异系数在反映数据离散程度上的区别和联系答:方差反映了数据的变异或离散程度,即数据偏离平均数的程度,方差越大表示数据离散程度越大;而差异系数则反映了该组数据以平均数为单位的离散程度。
它们的区别主要是方差一般不能直接用于两组数据间相对离散程度的比较,尤其是当两组数据的水平差异较大时。
但特殊情况下如果数据的水平相当,且是同质数据,则可以直接由方差看出两组数据相对离散程度,这时它和差异系数的功用相同。
8.简述回归分析法最小二乘法的思路答:回归分析法的目的是建立因变量的期望值和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称为回归模型,最小二乘法认为,这样的回归模型应当使模型中的期望值和实际观测数据之间的误差达到最小,最小二乘就是指所有的误差项平方和达到最小。
然后再通过求解达到该最小值时的未知参数得到函数关系式。
这就是最小二乘法的基本原理。
9.简述完全随机化设计和随机区组设计进行方差分析的区别答:两种设计方差分析的区别主要在于总平方和分解不同,不同的设计实际上对应了研究者对实验中可能对因变量产生效应的各变量的不同考虑,因此方差分析时的变异源也当然不同,所以总平方和分析出来不一样,如随机化设计只分解出组间和组内两部分,把组内当成误差,而区组设计则还要在组内部分中分解出区组变异和残差变异。
平方和分解变了,当然后面对应的自由度分解,均方的计算和F统计量的构造数量都有所不同。
10.简述假设检验中两类错误的区别和联系答:假设检验中的两类错误指α型错误和β型错误,前者又称为弃真错误,指当零假设为真时错误地拒绝了它,因此其大小等于事先设置的显著型水平,即0.05或0.01;后者又称为取伪错误,指当零假设为假时错误地接受了它。
二者性质不同,前提条件不同,这是它们的区别。
两类错误的联系是:它们都是在做假设检验的统计决策时可能犯的错误,决策者同时面临犯两种错误的风险,因此都极力想避免或者减少它们,但由于在总体间真实差异不变情况下,它们之间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不可能同时减小两种错误的发生可能,常用的办法是固定α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小β,比如通过增大样本容量来实现。
11.简述多重比较和简单效应检验的区别答:多重比较又称事后检验,是紧接着方差分析后的分析步骤,当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某变量主效应显著时,用多重比较进一步分析差异具体在该变量的什么水平上。
简单效应检验针对的是两个变量或多个变量间的交互作用,也是方差分析后的步骤,当交互作用显著时,用简单效应检验考察某变量的效应在另一个变量的不同水平上的差异情况。
12.简述卡方检验的主要用途答:卡方检验主要可以用于处理计数数据的拟合问题。
具体说,它可以检验单变量多项分类上的实计数和理论次数分布之间的差异显著性,称为配合度检验;也可以检验两个变量各项分类上的次数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关联,称为独立性检验。
卡方检验主要是处理计数数据的统计方法,由于其对数据的分布不像参数检验那样通常要求正态,因此也被认为属于非参数检验法。
13.简述平均数显著性检验和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的区别和联系答:两种检验都是基本的假设检验问题,都是基于同样的抽样分布(正态分布或T分布)进行的推断统计,而且差异显著性问题的解决是通过将问题转换为显著性检验问题。
这是二者的联系,区别是显著性检验用于解决单个未知平均数和一个已知总体均值之间的差异显著性,而差异显著性检验则是检验两个未知总体平均数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所以也可以将前者理解为单参数问题,而将后者理解为双参数问题。
此外,由于双参数问题更为复杂,其公式和不同的条件也较多,除了和单参数问题一样要考虑数据总体的分布、母总体参数是否已知之外,还要考虑两样本是否独立,两总体的方差是否相等等。
14.简述假设检验中零假设和研究假设的作用答:假设检验使用的是一种反证法的思想,研究者关心的本来是研究假设,即存在差异,但直接进行推断往往行不通,所以借用反证法思想,通过检验研究假设的对立面--零假设来创造推理的条件简介对研究假设进行推断。
零假设往往是推理的基础,通过推理拒绝或接受零假设,就可以接受或拒绝研究假设。
15.简述条图、饼图和直方图用法的区别和联系答:统计图形常可用来帮助直观地了解数据中的信息,正确使用统计图形的关键是要区分各种图形的用途。
同样是表达数据的次数分布,条图、饼图和直方图各有特点,用途也有差别:条图用于离散或分类变量各取值结果的次数或相对次数分布,直方图用于连续变量(分组后)在各分段上的次数或相对次数分布;它们都是用直条高度表示次数,但条图的横坐标没有单位,而直方图的横坐标有意义,其直条连在一起。
圆形图用于表示离散变量的相对次数,即频率,整个圆面积为1,各扇形块表示各类别的频率,因此其包含的信息比一般的条图要丰富一些。
16.简述什么是抽样分布答:抽样分布又称为基本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即样本统计量的理论分布;是利用各种样本统计量对总体参数进行推断的基础。
常见的抽样分布如正态分布、T分布、卡方分布、F分布等。
17.简述统计量和参数的区别和联系答:统计量和参数都是反应数据特征的数量,但它们分别是相对于样本和总体而言,统计量是反映样本特点的数字特征,而参数时反应总体特点的数字特征。
它们经常联系在一起,实际上推断统计就是利用样本统计量来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或者假设检验。
18.简述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区别和联系答: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联系是:它们通常都是基于两正态连续变量的假设,都是处理两变量间相互关系的统计方法,通常两种方法不同时出现在文章中;二者的区别是作为相互关系分析的方法,相关分析是通过提供一个相关系数来考察两变量间的联系程度,而回归分析则是重在建立两变量间的函数关系式,因此通常可以先考察相关系数的显著型,如果显著则可以进一步考虑建立变量间的回归方程。
此外,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又各有一些具体方法用于处理不同的情况,如相关分析还包括等级相关、质量相关和品质相关,回归分析还包括非线性回归等。
19.简述积差相关系数和等级相关系数间的区别答:两种相关分析法都是常用的相关系数计算公式,区别是:积差相关系数用于正态等距或等比数据,其对数据的要求比较高,结果也比较精确;而当无法确定数据是否服从正态,或者数据是等级数据时,使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
因此其应用范围较广,但结果精确性相对低一些。
此外,等级相关中的肯德尔W系数可用于评定多列数据的相关性。
20.简述非参数检验的主要特点答:非参数检验相对参数检验不需要严格的前提假设,特别是关于分布正态性假设,所以也称为自由分布检验;特别适用于等级/名义型资料,对这类数据参数方法无法直接检验;特别适用于小样本的探索性/预备研究;其优点是计算简便、直观,易于掌握,检验速度较快;缺点是对资料的信息利用少,方法的效能和完善性都不及参数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