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文化育人功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辅导员培训班专题报告提纲)

史华楠

(2006年8月25日下午3:00)

这次党校、党委学工部利用暑期专门组织辅导员培训班,是一件很有眼光、意义深远的事。培训班对讲座内容进行精心策划,其中安排了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充分说明了校部领导的真知灼见。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指出:大力建设校园文化是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同年,教育部、团中央专门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4】16号)明确规定了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有之义,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校园文化重在建设和创新,需要师生的共同参与,需要硬件和软件,需要载体和队伍,尤其需要处在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第一线的班主任和辅导员的辛勤劳动。

前几年本人对校园文化有过一些兴趣和研究,曾主编过我国第一本《校园文化学》、发表了十几篇论文。这几年因研究方向和重点发生转移,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关心得不是很及时和充分。感谢学工部和党校领导给了一次让我继续学习和思考的机会。本讲座,既是我学习理解中共中央、国务院16号文件和教育部、团中央16号文件的心得体会,也是我接受任务后利用这一机会,学习思考有关校园文化问题的不成熟成果,现把它抛出来与大家作一交流。

校园文化涉及问题很多,今天主要讲三个问题:如何全面理解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育人功能;如何正确认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如何积极营造高品位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一、全面理解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育人功能

㈠关于文化的定义

要研究校园文化,首先要回答什么是文化?

“文化”一词并非陌生,文化这一概念在社会科学中应用得相当广泛,使用频率极高,然而歧义又特别大。中国是如此,国外同样如此。解答“文化”的正确定义,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级难题,学者们为之困惑了整整一个多世纪,被称为学术界的“斯芬克司之谜”。美国人类学家克罗伯和克拉克洪分析了五花八门的“文化”定义,竟发现有160种定义,他俩又给加上了一条,成了161条。对文化究竟有多少种界定,至今很难有确切的统计。

文化一词在中国很早出现,最早的“文化”概念是“文治和教化”。和我们现在所理解的“文化”概念是有所不同的。在近代,我国学者梁启超、胡适、陈独秀等都曾对“文化”下过定义。近几年来,我国潜心于文化研究的学者、专家也对文化概念发表了各自的观点。有人说,文化就是知识;有人主张,凡是区别于自然的就是文化;有人说,文化是生活方式的总和;有人指出,关系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文学、艺术、科学、哲学、道德、风尚等精神方面的内容,即是文化。《辞海》中说,文化,广义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台湾著名作家、评论家龙应台有这样形象而精辟的论述:“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就成为社会。”总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难成共识。

在西方,“文化”概念也有一定的演变过程,英语中cultur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其原义是指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教育以发展人的智力。到了1871年,英国著名文化学家爱德华·伯纳德·泰勒爵士在他所著的《原始文化》一书中第一次把文化作为一个中心概念提了出来,并将它的涵义表达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种种能力、习性在内的一种复杂的整体。”对这一概念所界定的内容,基本上为当今西方学术界接受并引用。

本人认为,通俗一点或概括起来说:文化即人类的创造,包括人所创造的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及其创造过程;文化就是串起人类社会的那根“红丝带”。

㈡关于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有时也叫学校文化。

和文化的概念一样,国内学者纷纷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侧面和不同的层次,对校园文化作了种种界定,大家各执一词,概括得不尽一致。学术界曾出现过补充说、亚文化说、体现说、综合说和活动说等观点,其实很不科学,值得商榷。

本人认为,校园文化作为一种以校园为主要空间的文化现象,是区别于社会整体文化的一种区域文化,应有广义、中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说:凡是校园内的一切文化现象、文化思潮、文化设施等均属校园文化的范畴。其中既包括学校的教学环境与设施、课堂教学、思想教育,又包括校园客观环境中主体的思想品德、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简而言之,校园文化就是由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和精神产品及其创造过程。

从狭义上,有两种理解,一是:校园文化是指师生在教学计划外开展的各种业余的文化活动;二是:仅指师生的精神文化,即师生的思想素质、道德修养、价值取向、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

倘若把校园文化仅视为学校的文艺活动和课余的文化生活,或仅视为学校的精神文化显然是过于狭窄,但如果从广义上理解,把学校的一切工作,尤其是主导文化──课堂教学也纳入校园文化的范畴,又好像显得过宽。因此,我们可以从中义的角度来界定校园文化,即校园文化是学校除校园主导文化( 课堂专业或基础知识的教学)之外的亚文化,是学校长期形成并为全体师生员工所认同的校园精神、校园制度、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制度、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

在理解大学校园文化时,应把握六个观点:

1、校园文化是在特定的社会人文环境和社会大文化背景下的产物,是大学长期办学所形成的一种内在的文化氛围;

2、校园文化是大学群体(师生员工)共同创造的,凝聚着学校的学风、教风、作风等整体素质;

3、大学校园文化的内容应包括四个层次:即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态文化、制度文化。

精神文化。包括师生员工的价值观、集体舆论、文化传统、学术风范、精神信念及校风、学风、教风、校训等。它反映学校个性和风貌,是校园价值体系的精华。是学校整体面貌、水平、特色以及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的体现,是全体师生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