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中政治 1.3.《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7d1a00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ec.png)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教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教案【课程标准】内容目标: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认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提示与建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时代的产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理论。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基本特征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2、能力目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培养学生鉴别理论是非的能力,进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解决生活实践中的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科学探索精神和革命批判精神。
通过学习,增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积极性。
【重点难点】1、重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2、难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三个统一)【教学方法】(1)结合典型事件,说明哲学思想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2)运用对比方法,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哲学的区别,理解其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的基本特征。
(3)联系历史事实,理顺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与发展的基本线索,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条件,把握其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教学过程】导入: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对社会发展起巨大作用。
在中国近代史上,指导中国革命的真正的哲学是什么?学生: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老师: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于19世纪,它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19世纪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准备好了条件。
老师:第一个条件是阶级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什么?学生: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老师: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
特别是欧洲出现了三大工人运动。
高中政治 1.3.2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精品教案 新人教必修4
![高中政治 1.3.2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精品教案 新人教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4b11acc0524de518964b7deb.png)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理解:(1)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2)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分析:(1)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述哲学思想与社会变革的关系(2)运用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2、能力目标(1)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透过社会现象把握本质规律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哲学与时代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发展及基本特征等内容的学习,深刻理解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自觉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增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积极性二、【重点、难点】:1、哲学与时代的关系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三、【整体感知】: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从总体上把握哲学思想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条件、基本特征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从而为后边具体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方法点津】:(1)结合典型事件,说明哲学思想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2)运用对比方法,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哲学的区别,理解其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的基本特征。
(3)联系历史事实,理顺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与发展的基本线索,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条件,把握其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五、【课文导语】: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盼伟大变革,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往哲学和科学发展的思想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如何产生的?它有哪些基本特征?它在中国的发展形成了哪些重大理论成果?了解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自觉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增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积极性。
高中政治1.3.2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1.3.2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36992d53852458fb770b566f.png)
二
三
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 接理论来源。因此,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 哲学。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为什么? 提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 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但并不是黑格尔辩证 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机械相加。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工人 运动的丰富经验和自然科学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批判地吸取了黑格 尔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创立了 一种崭新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一
二
三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意义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是人 类认识史上一次最为壮丽的日出,是人类认识发展结出的丰美硕果。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解放斗 争的必然产物,是近代以来科学和哲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思 想智慧的结晶。自从有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劳 动群众就有了自己的精神武器,哲学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 代。
一
二
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
马克思 主义哲 学产生 的条件 阶级基础 自然科学 前提 直接理论 来源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 论这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 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 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一
基本特征
重要原因
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坚持从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 实际出发认识周围的世界,第一次在科学的基 主义与辩证法的有 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机统一 它的唯物主义是辩证的唯物主义 ,它的辩证法 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 它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社会历史领域,实现 辩证的自然观与历 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史观的有机统一
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e908d88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ba.png)
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了解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掌握知识点和基本概念。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理解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形成自己对生活与哲学的思考。
二、教学内容1.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2.明、清哲学的主要特点及其思想内容3.工业革命及其对哲学的影响三、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了解哲学史上的变革2.帮助学生掌握明清哲学的主要特点及其思想内容3.分析工业革命对哲学的影响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讲解课文中的知识点和基本概念。
2.讨论: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探究哲学史上的变革、明清哲学的主要特点及其思想内容、工业革命对哲学的影响。
3.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介绍学习本节课内容的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对学习此课的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上课(40分钟)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1.变革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变革”二字的含义,以及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意味着什么。
2.明清哲学的主要特点及其思想内容:讲解明清时期中国哲学的主要特点,如“经世济民”、“实学厚德”等,并介绍这些思想内容的来源和内涵。
3.工业革命及其对哲学的影响:分析工业革命对哲学的影响,如启蒙运动、自由主义思潮等。
讨论环节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探究哲学史上的变革、明清哲学的主要特点及其思想内容、工业革命对哲学的影响。
2.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看法、感受和反思。
3.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批评。
案例分析1.教师介绍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并提供一个案例,如“小康生活”与“幸福生活”的区别及哲学思考。
2.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结合案例进行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3.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批评。
六、教学评价1.测验:随堂进行测验,测试学生对本堂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政治:1.3.2《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
![政治:1.3.2《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https://img.taocdn.com/s3/m/70b80b68f78a6529647d53a3.png)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之二《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哲学。
◇分析:运用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2、能力目标:(1)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透过社会现象把握本质规律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哲学与时代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发展及基本特征等内容的学习,深刻理解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自觉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增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积极性。
二、【重点、难点】: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三、【整体感知】: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从总体上把握哲学思想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条件、基本特征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从而为后边具体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知识链接】:中共中央发动全国上下开展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历时一年左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心愿,体现了当今世界和中国关于发展的时代精神,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讨论]:在新世纪,我们为什么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贯彻落实?五、【学习过程】(一)阅读教材P18--20第一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完成下列问题。
1、课堂探究:(1)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会产生于19世纪中叶?(2)为什么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至今仍然没有过时?2、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自主探究)(二)阅读教材P20—P21第二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完成下列问题。
1、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对于这个问题,从“是什么”和“为什么”两个方面来把握。
高中政治必修4教学设计14:3.2 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优质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4教学设计14:3.2 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01061ed15abe23492f4d4d.png)
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即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三个统一,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解、运用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分析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认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根据19世纪中叶的社会历史背景,分析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能力目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产生的重大理论成果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发展的眼光观察问题的能力,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着坚实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基础,它是人类思想发展的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进而激发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要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科学探索精神和革命批判精神;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学生要在实践中活学活用马克思主义,培养与时俱进的品格。
『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教学难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哲学与时代的关系中,我们明确了: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哲学对社会的巨大作用,我们要找到一个时代的真正哲学,才能让哲学真正发挥它的功效。
那么,现在我们找到了这个时代的真正哲学了吗?在我们中国,经过几代人的探索和实践,我们终于找到了对中国近现代社会起促进作用的真正哲学,它就是——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讲授新课: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三大客观条件)课堂探究P18探究提示:探究活动是为了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厚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第一单元第3课第2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第一单元第3课第2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d41ddb2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3d.png)
3.视频资料:播放关于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的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哲学史的发展脉络,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简要介绍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包括古希腊哲学、启蒙运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等。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感。
4.塑造学生积极向上、追思想政治课程学习方面已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和应用上仍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进行本章节教学时,教师需关注以下学情:
1.学生对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了解有限,需要通过生动案例和深入讲解,帮助他们构建哲学史的发展脉络。
5.阅读推荐:《共产党宣言》。要求学生在课后阅读这部经典著作,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并撰写一篇读后感,字数在500字左右。
6.观看一部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的纪录片或电影,如《马克思的故事》、《社会主义往事》等,并撰写一篇观后感,字数在800字左右。
1.作业提交时间:请在下节课上课前提交作业,以便教师及时批改和反馈。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使其能够从哲学角度审视社会现象。
(二)教学设想
为了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我设想以下教学策略:
1.多元化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手段,如视频、图片等,生动展示哲学史上的重要事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哲学史的发展脉络,构建知识体系。
2.案例教学法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和思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本节课内容,撰写一篇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重要性”的短文,字数在800字左右。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能够体现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
政治:1.3.2《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政治:1.3.2《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51634880680203d8ce2f2488.png)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A、阶级基础 B、自然科学基础 C、理论来源
1、产生的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三 大 运 动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震撼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标志着无产阶级已 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这时,无产阶级迫切 需要一个能够正确反映社会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利益的科学理 论来指导。
7.下列对邓小平理论认识正确的是 A.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B.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独立自主和群众路线 D.邓小平理论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8.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的特征是 A.阶级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①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从而结束 了旧哲学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的状态;它的 唯物主义是辨证的唯物主义,它的辨证法是唯物主义 的辨证法. 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 的有机统一,从而结束了唯心主义在历史观中占 统治地位的局面。 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辨证的自然观 与辨证的历史观的统一,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彻底严 密完整的科学体系.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主要自然科学基础是 ①生物进化论 ②信息科学和控制论 ③细胞学说 ④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是 A.工人运动的深入开展 B.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C.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D.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矛盾的尖锐化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惟有 D项符合题目“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的规定性。
3、产生的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
黑格尔 (辩证法的 合理内核)
辩证唯物主 义和历史唯 物主义
费尔巴哈 (唯物主义的 基本内核)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第1单元第3课第2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第1单元第3课第2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a3e08b30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74.png)
解答:
启蒙运动是18世纪欧洲的一场思想运动,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包括理性主义、个人自由、平等和民主等。
- 学生参与度不均:在课堂讨论和活动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激发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3. 改进措施
- 优化教学评价:引入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采用口头报告、小论文等多种评价方式,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 激发学生参与:通过设计更具挑战性和趣味性的课堂活动,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特别是对参与度较低的学生进行个别关注和引导。
4. 教学组织与管理
- 教学内容的优化: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效果,对教学内容进行适时调整,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 教学进度的控制:合理规划教学进度,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消化和理解新知识,避免教学进度过快导致的学生学习负担过重。
5. 教学方法与策略
- 教学方法的改进: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尝试采用更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导向学习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 教学策略的调整: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提高教学效果。
6. 教学评价与反馈
- 多元化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口头报告、小论文、课堂讨论等,以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 及时的反馈与指导: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果。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如启蒙运动对现代社会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等,结合实例解释。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哲学与现代科技的关系”,角色扮演“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对话”,实验“辩证法的实际应用”等活动。
高中政治 1.3.2《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1.3.2《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eb566475960590c69fc37641.png)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①内容:它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
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_建__设__什__么_,样的党 怎样__建__设__党__的问题,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②本质:立__党__为__公__,_执__政__为__民_。 (4)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_发__展_____的重
(3)理论来源:直接理论来源是德__国__古__典__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 _辩__证__法___和费尔巴哈的_唯__物__主__义_。
(4)马克思主义哲学总结了_工__人__运__动_的丰富经验和_自__然__科__学_的最 新成果,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_合__理__内__核_和费尔巴哈唯物 主义的_基__本__内__核_,创立了辩__证__唯__物__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 新知识·预习探索 学习目标
1.识记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 果。 2.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3.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重要指导方针。
4.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认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确马克
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_小__平__理__论_、三“_个__代__表___” 重要思想以及科_学__发__展__观_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2)邓小平理论: ①内容: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 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_设___社__会__主、义如何巩__固__和__发__展的社一会系主列基义 本问题。 ②主题:什么是社__会__主__义__,怎样建设社__会__主__义__。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898210c6529647d2628521f.png)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设计学科:政治学段:高中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年级:高二课题:必修4第一单元第3课第2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教学设计作者:XXX《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第三课第2框临高中学政治组:XX XXXX年XX月一、课程标准要求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过程;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大基本特征;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二、设计思想本课依据新课标精神,创造性地使用教学资源,主要按照“情景导入—情景分析—情景回归”三个环节进行教学。
每个环节采取“情景——问题”的模式,也就是创设出与教材理论相关的事实情景,提出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合理的知识结构。
三、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地位本课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导”和“百舸争流的思想”两课内容的提炼和升华,进一步明确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要求学生知道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三大基本特征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带有绪论的性质,起着引领和导入的作用,为本书第二、三、四单元的教学做铺垫。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识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大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理解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运用19世纪中叶的社会历史背景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2)能力目标:通过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历程和基本特征,培养学生鉴别理论是非的能力,学会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培养学生用发展和开放的眼光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着坚实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前提和理论来源,它是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激发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革命批判精神。
高中政治 1.3.2《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1.3.2《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1fbedf42ddccda38376bafc5.png)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第二课时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二框题《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能力目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基本特征的学习,培养学生鉴别理论是非的能力,进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解决生活实践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科学探索精神和革命批判精神。
【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教学难点】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教学准备】搜集相关历史资料;多媒体放映【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旧课:回顾上一框内容,主要是有两大方面,一是哲学与时代的关系,一是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在哲学与时代的关系中,我们明确了: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在学习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时,我们明确了两个具体内容,第一、哲学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观念、解放人们的思想。
即哲学可以更新观念,解放思想,第二、哲学能预示和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指引人们追求更美好的未来,即哲学可以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
导入新课:学习这些内容让我们了解到,哲学对社会的巨大作用,特别是我们要找到一个时代的真正哲学,那样,才能让哲学真正发挥它的功效。
那么,现在我们找到了这个时代的真正哲学了吗?在我们中国,经过几代人的探索和实践,我们终于找到了对中国近现代社会起促进作用的真正哲学,它就是--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二、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板书)探究活动--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8页虚线材料,并回答材料中我们非常有必要掌握的两个问题:展示问题:①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会产生于19世纪中叶?②为什么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至今仍然没有过时?生(回答):略师(小结):首先来看第一个问题:①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会产生于19世纪中叶?同学们的答案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来阐述: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三大基础(板书)(1)阶级基础(板书)19世纪,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如: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daf5bef121dd36a32d82fa.png)
《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即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三个统一,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理解(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着深刻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对时代问题的科学解答,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由于当今时代仍然没有超越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察问题的视域,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没有过时。
(2)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在实践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了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基本特征的学习,培养学生鉴别理论是非的能力,进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解决生活实践中的问题。
2.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产生的三大理论成果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发展的眼光观察问题的能力,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着坚实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基础,它是人类思想发展的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进而激发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要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科学探索精神和革命批判精神。
政治必修4人教版:精品教案导学案(含教案预习案探究案课后练习及答案)3.2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政治必修4人教版:精品教案导学案(含教案预习案探究案课后练习及答案)3.2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https://img.taocdn.com/s3/m/e46ba448168884868762d6a1.png)
【教学设计】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第二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一、教材分析《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3课第2框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2.能力目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基本特征的学习,培养学生鉴别理论是非的能力,进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解决生活实践中的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科学探索精神和革命批判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难点: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四、学情分析这一框题的内容比较枯燥,在教学中主要以引导为主,通过学生的回答来概括课本的知识点,在重难点部分着重细讲,巩固和加强知识点。
五、教学方法1.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课前预习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全班分为四组,教室内教学。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学习这些内容让我们了解到,哲学对社会的巨大作用,特别是我们要找到一个时代的真正哲学,那样,才能让哲学真正发挥它的功效。
那么,现在我们找到了这个时代的真正哲学了吗?在我们中国,经过几代人的探索和实践,我们终于找到了对中国近现代社会起促进作用的真正哲学,它就是--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明确学习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中政治 1.3.2《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精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教学内容】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二框题《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能力目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基本特征的学习,培养学生鉴别理论是非的能力,进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解决生活实践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科学探索精神和革命批判精神。
【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教学难点】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教学准备】搜集相关历史资料;多媒体放映【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旧课:回顾上一框内容,主要是有两大方面,一是哲学与时代的关系,一是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在哲学与时代的关系中,我们明确了: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在学习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时,我们明确了两个具体内容,第一、哲学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观念、解放人们的思想。
即哲学可以更新观念,解放思想,第二、哲学能预示和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指引人们追求更美好的未来,即哲学可以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
导入新课:学习这些内容让我们了解到,哲学对社会的巨大作用,特别是我们要找到一个时代的真正哲学,那样,才能让哲学真正发挥它的功效。
那么,现在我们找到了这个时代的真正哲学了吗?在我们中国,经过几代人的探索和实践,我们终于找到了对中国近现代社会起促进作用的真正哲学,它就是--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二、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板书)探究活动--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8页虚线材料,并回答材料中我们非常有必要掌握的两个问题:展示问题:①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会产生于19世纪中叶?②为什么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至今仍然没有过时?生(回答):略师(小结):首先来看第一个问题:①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会产生于19世纪中叶?同学们的答案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来阐述: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三大基础(板书)(1)阶级基础(板书)19世纪,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如: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
这些工人运动最后都以失败告终,革命者们在总结经验时得出一个教训:没有科学理论作指导。
因此,那个时代确确实实需要一个科学的理论,而马克思主义恰恰顺应的这一需要,从而,马克思主义成为了无产阶级革命有力的思想武器,其次,19世纪的自然科学也取得了重要成就,(2)自然科学基础(板书)细胞学说(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生物进化论(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世界统一于物质)这三大发现成为了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实证。
(3)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黑格尔的辩证法)(板书)费尔巴哈在唯物主义上的成就和黑格尔在辩证法的成就,都是当时相当成熟的理论,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它们,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理论上成为了最先进的哲学。
因此,社会的进步,自然科学的发展,思维理论的成熟,都集中在19世纪,这些客观条件都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再加上马克思和恩格斯,艰苦卓绝的努力,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了!这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真正的哲学!--由此我们产生第二个问题:②为什么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至今仍然没有过时?同学们的回答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板书)(1)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板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只强调世界是(什么)物质的,但这个世界是怎么样的没有做出科学的回答。
这个回答并没有用到实际生活中,没有起到对社会,对自然的作用。
可以说是毫无实际意义。
如事例:这是一辆自行车。
自行车是物质的,但并没有说明这辆自行车有什么用?所以仅知道这是一辆自行车而不知道它有什么用,是毫无实用意义,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来需要了解的是这辆自行车有什么用,即,这个世界是怎么样的。
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局限性:只研究了世界是怎么样的,但在回答这个世界是什么时则陷入了唯心主义。
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这个世界是联系的,这个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这个世界是充满矛盾的。
但为什么会这样,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哲学对此回答则陷入了唯心主义,认为这些都是上帝(客观精神)或主观决定的。
事例:自行车是运动的,为什么会运动?因为人的驱动,人又是谁来驱动?是上帝赋予人这一能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打破了两着的局限性,在正确回答了世界是什么的基础上,也回答了世界是怎么样的,而且与人们的实践活动相结合。
(2)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板书)有些人在自然观上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但在社会历史的发展上则陷入了唯心主义。
如:有人承认水是客观存在的,水也是运动着的,但法国军队为什么能称雄欧洲?他却认为这是由拿破仑的个人意志决定的,社会运动为什么有朝代更替?有人认为这是上帝安排的。
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坚持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而且也运用唯物辩证的观点正确揭示人类社会产生发展的规律和原因。
(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和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同时清楚地看到,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实践。
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重要特点。
(3)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板书)师:通过学习历史我们了解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中,实践也让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对于它的科学性,我们应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它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它是在总结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中产生的,所以它是从实践中来的,第二方面,它是经过了充分的实践检验的,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确指导下,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并走向成功,中国也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确指导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并正确地指导中国人民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所以,它是科学的。
对于它的革命性,也应从两方面理解,其一是,它的产生就是为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成功而产生的。
如三大工人运动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科学理论作为指导,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指引革命走向成功的有力思想性武器。
其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对以往哲学的革命性的否定。
如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性地否定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等。
综述,这两大特征都是以往哲学所不能有的。
师:此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今天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又有了新的理论成果,而且这些理论成果也是被实践证明了,那么,大家所知道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哪些?生(回答):略师:我们概况下有以下四点: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板书)(1)毛泽东思想及其精髓(2)邓小平理论(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4)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回答了两个问题,①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会产生于19世纪中叶?②为什么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至今仍然没有过时?这节课的重难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所以希望同学们课后对这一内容要用心去领悟。
【板书设计】二、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1.诞生的三大基础(1)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2)自然科学基础--三大发现(3)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黑格尔的辩证法)2.基本特征(1)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2)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在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及其精髓(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课后反思】这一框题的内容比较枯燥,在教学中主要以引导为主,通过学生的回答来概括课本的知识点,在重难点部分着重细讲,巩固和加强知识点。
本堂课值得关注的是此类型的课堂,须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概括能力。
评价与反思:海南华侨中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在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马克思主义仍是指引我们行动的伟大旗帜,是推动现代化事业前进的巨大精神动力。
这堂新课内容着重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时代的需要,也正是时代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不断发展,同时与我国的实际相结合,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解决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问题,是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保证。
周立颖老师在教学中主要以引导为主,通过学生的回答来概括课本的知识点,在重难点部分着重细讲,巩固和加强知识点。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从教学需要出发,从学生需要出发,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使学生感悟道理,达到教学目标。
实用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