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第五章:物体的运动

合集下载

苏科物理九年级中考一轮复习年第五章物体的运动校本练习,按照中考说明知识点梳理

苏科物理九年级中考一轮复习年第五章物体的运动校本练习,按照中考说明知识点梳理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复习★★知识点★★ 20.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中考要求◆:①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和长度例:一般同学身高_____;旗杆的高度约________;教室的长度为________;一张纸的厚度约________;乒乓球的直径大约是40_______;一支新铅笔的长度是0.175_______;1光年=____________米;人的心脏正常跳动10次的时间大约为9.98_______;小明跑100m 所用的时间约为15 ;【变式】(2006年盐城)16.填写物理量的单位:(1)小明同学的身高为160 ,质量为50 ;(2)一块砖平放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00 ;(3)空气的密度为1.29 .【变式】(2007年盐城)7、下面是小刚对人体有关物理量的估测,其中合理的是( )A 手指甲的宽度约为1.2×10-3mB 人体质量约为50kgC 正常体温的平均值约为39℃D 人10次脉搏的时间约是20S【链接中考】(09盐城)6.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 .人体正常体温约为39℃B .两个鸡蛋的质量约为100gC .人的拇指宽度约为10cmD .初中生跑100m 约需8s【链接中考】(10盐城)2.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 .初中生的体重约为50NB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20m/sC .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D .正常人10次脉搏的时间约为1min【链接中考】(2011·广东湛江)1.下列数据中,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 .人的正常体温为39℃B .初中生掷实心球的距离约为30mC .小红上学时步行的速度约是1.1m /sD .一位初中生体重约为20N◆中考要求◆:②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1)会认:认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会放:刻度尺的位置要放正,_________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上的_____________要紧靠被测物体.(3)会看:视线要与尺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会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__________________的下一位.(5)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5.在实验室,常用____________来测量时间.6.在测量时要进行估读,估计值有时偏大,有时偏小,这样就会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减小这种误差.误差和错误不同,误差是不可__________的.例:如图所示,甲图刻度尺所测物体的长度应为_________cm ;乙图刻度尺所测物体的长度应为________cm ,数据中的准确值是________,估计值是________.如果温度升高时,物体膨胀得比尺明显,则测量结果将_________(偏大/偏小/不变)【变式】某同学测量长度的方法如图1—2所示。

九年级物理物体运动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物体运动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物体运动知识点物体运动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研究领域之一,我们周围的一切都与物体运动息息相关。

这篇文章将介绍九年级物理中关于物体运动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包括运动的描述、速度与加速度、力的作用等。

一、物体的运动描述物体的运动可以通过几个方面来描述,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位移指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所经过的路程,可以是沿直线方向或曲线方向。

速度指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可以分为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加速度指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可以是正值、负值或零值。

二、速度与加速度速度的大小与运动的距离和时间有关,它是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可以通过速度-时间图像来描述物体的变速运动。

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可以通过速度-时间图像的斜率来表示。

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是恒定的,可以采用简单的公式来计算。

三、力的作用力是引起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是物体相互作用的表现。

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测力计来测量,单位是牛顿。

力的作用可以使物体改变速度,即产生加速度。

力有方向,可以是同向的、反向的或垂直的。

受力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规律。

四、牛顿的运动定律牛顿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这是我们研究物体运动的基础。

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指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或合力为零,则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第二定律是力的作用定律,指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第三定律是作用-反作用定律,指任何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被作用物体必然以相等大小、反向作用在第一个物体上。

五、重力与运动地球对物体的引力称为重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遇到的力。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在自由下落运动中,物体只受到重力的作用,不受其他力的干扰。

根据牛顿的第二定律,加速度与重力成正比,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

六、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的合成是将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力的合成定理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物理初中教材第五章教学解析

物理初中教材第五章教学解析

物理初中教材第五章教学解析第五章教学解析第一节运动的三要素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位置和状态发生变化的过程。

要全面理解运动,首先需要了解运动的三要素,即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1. 位移位移是指物体从起始位置到终点位置的位置变化。

位移可以是直线的,也可以是曲线的,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

位移的大小可以通过计算起点位置和终点位置的距离来确定。

2. 速度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位移大小。

速度可以用公式v = Δs / Δt 来计算,其中 v 表示速度,Δs 表示位移,Δt 表示时间间隔。

速度的单位可以是米每秒(m/s)。

3. 加速度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改变的快慢程度。

加速度可以用公式a = Δv / Δt 来计算,其中 a 表示加速度,Δv 表示速度的变化量,Δt 表示时间间隔。

加速度的单位可以是米每秒平方(m/s²)。

第二节运动图像的绘制方法为了更清晰地了解物体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变化规律,可以通过绘制运动图像来展示。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绘制方法。

1. 直线运动图像直线运动图像是指物体在直线轨迹上运动时位置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直线运动图像可以通过绘制位置-时间图像来表示。

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置,通过连接各个位置点可以得到直线运动图像。

2. 匀速直线运动图像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轨迹上以恒定的速度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是线性的,即直线运动图像是一条直线。

3. 加速直线运动图像加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轨迹上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呈线性关系。

在加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是曲线的,即直线运动图像是一条曲线。

第三节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它阐述了物体的运动状态会保持不变的趋势。

具体来说,牛顿第一定律表明:物体会保持静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除非有外力作用于它。

这意味着物体会保持其运动状态,直到有力量改变它的状态。

例如,如果一个物体静止,就需要外力来使其运动;如果一个物体正在匀速直线运动,就需要外力来改变其速度或使其停下来。

九年级物理五六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五六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五六单元知识点九年级物理五六单元主要包括“机械的基本概念和法则”和“浮力和压力”的学习内容。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这两个单元的知识点。

一、机械的基本概念和法则1. 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运动状态可分为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和非匀速直线运动三种。

静止是指物体在一个位置上不发生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距离相等;非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距离不相等。

2.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它规定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除非有外力作用。

3.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给出了力的概念与物体的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公式为F=ma,其中F表示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物体所受的力。

4.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规定了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的特性。

它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换句话说,对于任何一对物体,其中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一定大小的力,而另一个物体会以同样大小的力对第一个物体施加反向的力。

二、浮力和压力1. 浮力的定义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开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2. 压力的定义压力是指单位面积上施加的力的大小。

压力的计算公式为P=F/A,其中P表示压力,F表示力,A表示受力面积。

压力的单位是帕斯卡(Pa)。

3. 压力的传递压力是可以传递的,当一个物体受到外力的作用时,它会将这个力传递给接触的其他物体。

根据压力的传递原理,我们可以理解一些常见的现象,如液压系统和气压系统的工作原理。

4. 压强的计算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大小。

计算压强时,需要考虑受力面积的大小。

例如,当一个物体受到的力相同时,面积越小,压强就越大。

通过学习九年级物理五六单元的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以及液体和气体中的浮力和压力。

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重点归纳总结(完整版)

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重点归纳总结(完整版)

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重点归纳总结(完整版)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中考物理五大板块知识点汇总

中考物理五大板块知识点汇总

中考物理五大板块知识点汇总中考物理主要包括五大板块的知识点,分别为力学、光学、热学、电学和声学。

下面将对每个板块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汇总。

一、力学1.物体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

2.牛顿三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力的作用导致物体加速度产生变化)、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作用在不同物体之间)。

3.重力:重力的大小和方向、自由落体的特点、竖直上抛运动。

4.动能和势能:动能的计算、势能的计算、机械能的转化。

5.力和运动:力的合成与分解、摩擦力和斜面运动。

6.能量守恒定律:能量转化的过程和规律、能量损失与能量转化效率。

7.物体的平衡:静力平衡和动力平衡、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式。

二、光学1.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波长和频率的关系。

2.光的成像:凸透镜成像、凹透镜成像、光学仪器的应用。

3.光的色散:白光经过三棱镜的折射和色散、原色与复色的关系。

4.光的反射:像的位置、放大率、像的性质、像的特点。

5.光的折射:透镜成像的特点、透镜成像的规律、透镜成像的应用。

三、热学1.温度与热量:温度的测量、热平衡和热传递、热量的计算。

2.热传递:导热、对流、辐射。

3.热膨胀:热胀冷缩的规律、热胀冷缩的应用。

4.物质的状态变化:冰的熔化、水的沸腾、固体的汽化。

5.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的变化和传递、功的计算、功的转化。

四、电学1.电荷和电流:带电物体的性质、电流的方向、伏安特性。

2.电路中的元件:电池、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电灯、开关的作用。

3.简单直流电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电阻的概念和计算。

4.静电场:电场的产生和性质、静电场中电荷的运动规律。

5.磁场:磁力线的性质、电流在磁场中的受力、电磁感应。

6.电磁感应:安培定律、电磁感应现象、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五、声学2.声音的特性:音高、音量、音质的区分和计算。

3.声的反射和折射: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声音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九年级物理第五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第五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第五单元知识点本文将介绍九年级物理第五单元的相关知识点,包括力和压强、物质的微观结构、静电现象与电路以及光的反射与折射等内容。

一、力和压强1. 力的概念:力是使物体发生运动、改变形状或改变物体的速度的原因。

2. 力的计量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多个力可以通过合成得到一个合力,也可以通过分解得到多个分力。

4. 压强的概念:压强是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

5. 压强的计算:压强等于垂直于受力面积的力的大小除以该面积。

二、物质的微观结构1. 物质的三态:物质存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2. 分子与原子:物质由分子或原子组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构成分子的最小粒子。

3. 分子热运动:分子具有热运动,热运动的加强导致物质的温度升高。

三、静电现象与电路1. 电荷与电场:电荷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电场是由电荷形成的电力场。

2. 静电充电:物体通过摩擦、触摸和感应等方式可以获得静电荷。

3. 静电排斥和引力:同性电荷互相排斥,异性电荷互相吸引。

4. 电路与电流:电路是电流的通路,电流是电荷在电路中的流动。

5. 串联与并联:电路中的电阻、电容和电感可以串联或并联连接,串联时总电阻增加,并联时总电阻减小。

四、光的反射与折射1. 光的传播速度: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是光速,约为每秒3×10^8米。

2. 光的直线传播:在均匀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

3. 光的反射:光线遇到介质的边界时发生反射,根据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4. 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根据折射定律,入射角与折射角满足一定关系。

5. 光的色散:光在经过介质时由于不同频率的光具有不同的折射率,导致光的色散现象。

综上所述,九年级物理第五单元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力和压强、物质的微观结构、静电现象与电路、光的反射与折射等。

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理世界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和规律。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一轮复习: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5.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一轮复习: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5.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一轮复习: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5.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知识点:1、长度的单位、2、测量长度的工具、3、时间的单位和测量的工具、 4、测量误差。

知识点1:长度的单位1.测量就是将待测的量与一个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

这个公认的标准就称为 。

在SI 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

2.完成单位换算:(1)0.36km= m= mm ;(2)20nm= mm= dm ;(3)500cm= m;(4) 23.1km= m; (5) 0.05nm= µm; (6) 1.5mm= nm 。

知识点2:测量长度的工具3.常用测量长度的工具是 ;百米赛跑中测量运动员成绩常用的工具是 。

4.要正确使用刻度尺,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测量前,要观察尺的 、 和 ;②测量时,刻度尺要与被测长度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且要估读到 ;④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 。

5.一名粗心学生的测量记录中忘了写单位,请你替他补上:窗户的高度是1.5 ;圆珠笔杆的直径是8.0 ;一支新铅笔的长度是0.175 。

6.某同学用一把较厚的米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将米尺如图5-1所示放置,其错误是:(1) ;(2) ;(3) 。

7.观察你文具盒中的刻度尺,它的分度值是 ,测量范围是 。

图中甲图物体的长度为 cm 。

8.某同学测量一本书的厚度,测出100张纸的厚度是7.5mm ,则这本书每张纸的厚度为μm,他采用的是图5-2图5-1 0 1 2 3 4的测量方法。

9.你想用何种方法测量图5-2所示的椭圆的周长?试一试,并把测量方法写出来。

知识点3:时间的单位和测量的工具10、在SI制中,时间的单位是。

试列举生活中三种常见测量时间的工具:、、。

11.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45min= s= h;(2)1.5h= min。

12.读出图5-3中的测量结果。

图中手表所指示的时间为 h min。

13.下列过程经历时间最接近1s的是: ( )A.人眼睛迅速一眨B.人心脏跳动一次C.人正常呼吸一次D人打一个哈欠14.一块橡皮从桌面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大约为: ( )A.0.5s B.1s C.1.5s D.5s知识点4:测量误差15.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减小误差的常用方法是。

九年级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力和压力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和形状。

2. 力的计量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3. 力的合成:当多个力共同作用于一个物体时,可以通过力的合成求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4. 压力:压力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的大小,计算公式为力除以面积。

单位是帕斯卡(Pa)。

第二章:机械运动1. 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轨迹运动称为直线运动,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2. 弹力:当物体被压缩或拉伸时,弹性形变产生弹力,回复力的大小与形变量成正比。

3. 摩擦力:物体之间的接触阻力称为摩擦力,包括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4. 动能和势能:物体具有运动能力称为动能,物体由于位置关系而具有的能力称为势能。

5. 机械功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功是力对物体的作用与物体位移的乘积,机械能守恒定律指出,在不受外力的干扰下,机械能(动能和势能之和)保持不变。

第三章:力学1.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

2. 加速度公式:加速度等于物体速度变化量除以时间。

3. 平抛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的速度恒定且垂直向上抛出的运动。

4. 自由落体:物体仅受重力作用下落的运动。

5.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受力平衡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6.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所受合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7.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物体施加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都会得到同等大小但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第四章:浮力与密度1. 浮力: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浮力。

2. 阿基米德原理: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等于其排斥液体的体积乘以液体的密度和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3. 密度: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计算公式为物体质量除以物体体积。

第五章:工作和能量1. 功:力在物体上所做的功,计算公式为力乘以位移和力的夹角的余弦值。

物理九年级每章知识点

物理九年级每章知识点

物理九年级每章知识点第一章:运动本章主要介绍了运动的概念、运动的描述方法和运动的基本规律。

包括:1. 运动的概念: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 运动的描述方法:使用位置-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像和加速度-时间图像等图像来描述运动。

运动的物理量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3. 运动的基本规律: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和抛体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在抛体运动中,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作用。

第二章:力和运动本章主要介绍了力的概念、力的效果和力的作用规律。

包括:1. 力的概念:力是改变物体状态或形状的原因。

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用矢量表示。

2. 力的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形状或者使物体发生形变。

3. 力的作用规律:包括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物体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牛顿第二定律给出了物体受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说明了力与反力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三章:压力本章主要介绍了压力的概念、压力的计算和压强的概念。

包括:1. 压力的概念:压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

压力大小与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有关。

2. 压力的计算:压力等于作用在物体上力的大小除以受力面积。

压力的单位是帕斯卡(Pa)。

3. 压强的概念: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压强大小与压力和作用面积的关系有关。

第四章:浮力和密度本章主要介绍了浮力的概念、浮力的产生条件和浮力的作用规律,以及物体的密度。

包括:1. 浮力的概念: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所处介质的密度、物体体积和重力加速度有关。

2. 浮力的产生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液体对物体产生的压强大于物体自身的重力。

物体部分浸没在液体中,浮力大小等于液体对物体所受压强的大小乘以物体浸没的体积。

九年级物理第五单元重要知识点归纳(整理打印版)

九年级物理第五单元重要知识点归纳(整理打印版)

九年级物理第五单元重要知识点归纳(整
理打印版)
九年级物理第五单元重要知识点归纳
1. 力和压力
- 力的概念:是使物体发生形变、状态变化或速度变化的原因。

- 力的计量单位:牛顿(N)。

- 压力的概念: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

- 压力的计量单位:帕斯卡(Pa)。

2. 牛顿三定律
-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
匀速直线运动。

- 第二定律(力和加速度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
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 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任何作用力都会有一
个等大、相反方向的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3. 单位和换算
- 物理量的单位:如长度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等。

- 单位换算:如从千米换算到米,要乘以1000。

4. 力的合成和分解
- 力的合成:当两个或多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时,合成力是一个能够代替这些力同时产生的效果的力。

- 力的分解:将一个力分解为与给定方向相互垂直的两个力的过程。

5. 弹性力
- 弹性力的概念:物体发生形变时,由于恢复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力。

- 弹簧常数:描述了弹簧弹性的性质,具体数值与弹簧刚度有关。

以上是九年级物理第五单元的重要知识点归纳。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考物理复习:物体的运动

中考物理复习:物体的运动

班级姓名日期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

会使用恰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知识框架】【中考题】1.小明身高175cm、质量65kg。

针对他的身体条件,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他的体积约为65dm3B.他的正常步幅约为2m(步幅:走路时,两脚尖之间的距离)C.他的“1拃”约为40cm(拃:念zhǎ,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D.他的“1庹”约为3m(庹:念tuǒ,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2.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教室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B.9年级课本书的质量约为3kgC.教室日光灯通过的电流约为10AD.人的步行速度约为10m/s3.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明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明“坐好,别动!”。

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A.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B.路旁的树木C.迎面走来的行人D.从旁边超越的汽车4.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3所示,图4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第7题图甲 乙 丙 第8题图5.一列队伍长50m ,跑步速度是2.5m/s ,队伍全部通过长100m 的涵洞,需要的时间是( )A .60sB .50sC .40sD .20s6.沪宁城际铁路已经通车,南京至上海路程约为300km ,若列车运行平均速度为250km /h ,则乘坐该列车从南京到上海只需 h .列车中的乘客看到车外的树木飞驰而过,这是以 为参照物,列车在进站过程中,动能将 (变大、不变、变小)。

7.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 cm 。

8.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纸锥和小金属球来研究“空气阻力和速度的关系”.取三个相同的纸锥,每个纸锥的质量为m ,并编号为甲、乙、丙,其中在乙纸锥内固定质量为3m 的小金属球,在丙纸锥内固定质量为8m 的小金属球.让它们从不同高度分别自由落下,并以竖直砖墙为背景,当进入竖直砖墙的区域时,用照相机通过每隔相等的时间曝光一次的方法记录纸锥的运动过程,如图是其中一段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对于图中的这段运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有甲做匀速直线运动B .只有乙做匀速直线运动C .只有丙做匀速直线运动D .甲、乙、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2)对于图中的这段运动过程,甲、乙、丙三个纸锥的速度之比是 ;它们所受的空气阻力之比是 ;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9.在南京和上海之间有一趟空调特快列车T709,下表是T709的行程路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T709列车全程运行的时间是 h .(2)列车从常州到无锡运动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

初中物理第五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物理第五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物理第五章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节机械运动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机械运动是一个基础且重要的概念。

它涉及到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内容。

一、机械运动的分类机械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类型。

直线运动指物体沿直线轨道运动,曲线运动则指物体沿曲线轨道运动。

直线运动可以进一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两种。

二、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1. 位移: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位置变化。

2.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即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3. 加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即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

三、匀速直线运动的相关公式1. 平均速度公式:v = Δx/Δt,其中v为平均速度,Δx为位移,Δt为时间。

2. 平均速度恒定的条件下,位移公式:Δx = v × Δt。

3. v = dx/dt,其中dx为位移微元,dt为时间微元。

四、变速直线运动的相关公式1. 加速度公式:a = Δv/Δt,其中a为加速度,Δv为速度变化量,Δt 为时间。

2. 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关系:v = v₀ + at,其中v₀为初始速度,t 为时间,a为加速度。

3. 位移与时间的关系:Δx = v₀t + (1/2)at²。

第二节动力与能量在物理学中,动力与能量是另外一个重要的主题,它们描述了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的本质。

一、动力的概念动力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它与质量和加速度有关。

动力可以分为合力和分力两种类型。

合力是多个力合成的结果,分力是合力在不同方向上分解的结果。

二、动能动能是物体运动具有的一种能量形式。

动能可以分为动能定理和动能公式两种形式。

1. 动能定理动能定理是描述物体动能变化与受力关系的定理。

它表明,动能的变化等于合力所做的功。

动能定理的数学表达式为:△K = W,其中△K表示动能的变化,W表示合外力所做的功。

2. 动能公式动能公式是用来计算物体动能大小的公式。

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第五章:物体的运动ppt 苏科版共32页

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第五章:物体的运动ppt 苏科版共32页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第 五章:物体的运动ppt
苏科版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的速度之比是多少? 1:2
例题:关于过桥(山洞、隧道等)的问题
2、一列长 360 m的火车,匀速通过一个长 1800 m的 隧道,如果该火车的时速是 54km/h ,请问:火车完全 通过隧道需要多少时间?
3、一列长 360 m的火车,匀速通过一个长 1800 m的 隧道,如果该火车的时速是 54km/h ,请问:火车全部 在山洞内运行的时间是多少?
身体健康, 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我流浪了那么久,还不想回家。因为你不在家,我便永远没有家。 现实会告诉你,不努力就会被生活给踩死。无需找什么借口,一无所有,就是拼的理由。
学习进步!
我爱你就是要在开心时看得到你,生气时看得到你,你不能错过我的情绪起伏,你不能错过我的死,就是我想去当小偷,你也得陪我去当鸳鸯 大盗。 能说不能做,不是真智慧。 好习惯的养成,在于不受坏习惯的诱惑。 一个从来没有失败过的人,必然是一个从未尝试过什么的人。 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白发无凭吾老矣!青春不再汝知乎?年将弱冠非童子,学不成名岂丈夫?俞良弼 人总是珍惜未得到的,而遗忘了所拥有的。
(2) 速度-时间图像 (v-t图像)
v/m.s-1
20

10
0
5 10 15 20 25 t/s
例题:根据图像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s/m
100


50
0
5 10 15 20 25 t/s
例题:比值问题
1、 两辆车各自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的路程之比是 2:3,当他们各自运动时间之比为 4:3 时,他们通
4.自古长江三峡雄奇险秀,滔滔江水奔腾直下.北
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在其脍炙人口的《三
峡》名篇中写道:“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
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文中所描写船的平均速度约B为( )
A.5km/h
B.50km/h
C.100km/h
D.25km/h
四、运动的相对性
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 五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二、速度
Hale Waihona Puke 物体三、直线运动

运 动
四、运动的相对性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单位及换算
1、基本关系式
1m= 10 dm= 102 cm= 103 mm =106 μm= 109nm
1h = 60min=3600s
填上适当单位
1.中学生身高16. 3 dm ;
2、速度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v ts 3.公式:
=
变形 s=vt t=s/v
4.单位:
(1)国际单位:米/秒 m/s 1m/s的物理意义: 物体在每s内通过的路程是1m。
(2)常用单位及换算
1m/s = 3.6 km/h
1
1km/h= m/s
3 .6
10m/s = 36 km/h
72 km/h= 20m/s
度m值是
1cm
(三)、误差 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2.减小误差的方法 (1)选用更精确测量工具; (2)改进测量方法;
(3)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例 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只要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有误差; B、测量时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C、选择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避免误差; 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1.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改 (运动): 变的过程
2.参照物: 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时,被选作 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例题:地球同步卫星是在地球同步轨道上运行的。以 地球为参照物,通信卫星都是静止还是运动的?
两个蜗牛的说法 怎么会不一致??
运动的相对性
运动的相对性:
同一个物体,由于所选的参照 物不同,我们可以说它是运动 的,也可以说它是静止的
请你尝试
1. 高速飞机俯冲飞行时,看到地面向他迎面 扑来,所选的参照物是 飞机 。
2.夏天的夜晚在室外乘凉时,常可看到月亮 在云中穿行,所选的参照物是 云彩 .
3.太阳东升西落, 所选的参照物是 地球 。
4、观察下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A、B两车相
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是 D
A.两车一定都向左运动 B.两车一定都向右运动 C.A车可能运动,B车向右运动 D.A车可能静止,B车向左运动
判断错误
0
1
2
3
4
5
视线与尺面垂直
3.能准确读数
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还要 注明单位。
0cm
1
2
例题、测量某物体长度,测量结果分别是:
25.0cm,25.1cm,25.12cm,25.3cm,26.4c
m, 则测量结果2中5.12cm数据是不合理的,
26.4数c 据是错误的,测量所使用刻度尺的分
2.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5 μm ;
3.新铅笔的长度约为0.175 m

4.地球的半径约为6400 km 。
170cm= μm =
km
=170×10
=170×10
4μm
-5km
(二)刻度尺的使用 1.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 (1)零刻度线; (2)量程; (3)分度值.
2.会放:零刻度线要对齐被测物体的一端, 尺的位置要放正,刻度尺要紧贴被测物体。
例题.关于速度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 度越大
D.物体在相等的路程内所用的时间越长,速 度越大
例题:
右图描述了汽车在沪宁高 速公路上行驶的情形.如果速 度不变,该汽车到达上海还需 要什么时间? 解:s=180 km v=100km/h
t = s/v
= 180km/100km/h
=1.8 h 答:汽车到达上海还需要 1.8 小时
三、直线运动
1、特点: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都不变。
匀速
直线
思:变速直线运动是什么样的运动?
用平均速度粗略表示其快慢
2、图象表示匀速直线运动 (1) 路程-时间图像 (S-t图像)
s/m
100
50
0
5 10 15 20 25 t/s
(四)、间接测量的方法 1、测多算少法
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硬币厚度,金属丝的直径
2、化曲为直法
如何测量地图上铁路的长度
3、平移法
二、 速 度
(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相同路程比时间。 2.相同时间比路程。 3. 我们采用的是相同时间比路程。
(二)速度定义
1、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