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0届中考数学一轮复习第三章函数及其图象第1节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函数的概念试题79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函数及其图象
第一节 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函数的概念 1指引方向
1.探索简单实例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 2.结合实例,了解函数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法,能举出函数的实例. 3.能结合图象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
4.能确定简单实际问题中函数白变量的取值范围,并会求出函数值. 5.能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简单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 6.结合对函数关系的分析,能对变量的变化情况进行初步讨论, 考点梳理
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内容:
(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平的数轴称为横轴(或x 轴),竖直的数轴称为纵轴(或y 轴).两条数轴把平面分成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称作四个象限
(2)点的坐标:在平面内,任意一个点都可以用一组有序实数对来表示,如A (a ,b ).(a ,b )即为点A 的坐标,其中a 是点A 的 横 坐标,B 是点A 的 纵坐标. (3)点的坐标特征【设点P (a ,b )】: ①各象限点的特征:
第一象限(+,+) ; 第二象限(—,+) ; 第三象限(一,一) ; 第四象限(+,一). ②特殊点的特征:
若点P 在x 轴上,则b =0 ; 若点P 在y 轴上,则a =0 ;
若点P 在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则a =b ; 若点P 在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则a +b =0. ③对称点的特征:
点P (a ,b )关于x 轴的对称点P ’(a ,一b ) 点P (a ,b )关于y 轴的对称点P ’(一a ,b )
点P (a ,b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P ’(一a ,一b ) . (4)点的坐标延伸【设点P (a ,b )、点M (c ,d )】: ①点P 到戈轴的距离为a ,到y 轴的距离为b .到原点的距离为22b a +. ②1)将点P 沿水平方向平移m (m >0)个单位后坐标变化情况为: 点P 沿水平向右方向平移m (m >0)个单位后坐标为(a +m ,b ); 点P 沿水平向左方向平移m (m >0)个单位后坐标为(a -m ,b ); 2)将点P 沿竖直方向平移n (n >0)个单位后坐标变化情况为: 点P 沿竖直方向向上平移n (n >0)个单位后坐标为(a ,b +n ); 点P 沿竖直方向向下平移n (n >0)个单位后坐标为(a ,b —n ). ③若直线PM 平行x 轴,则b =d ;若直线PM 平行y 轴,则a =c ; ④点P 到点M 的距离:PM =22)()(d b c a -+- ⑤线段PM 的中点坐标:(
2
2d
b c a ++,
)
2.函数的有关知识:
(1)常量与变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数值发生 变化 的
量叫做变量.
(2)函数的定义:一般的,在某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 、y ,对于x 的每一个取值,
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那么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 (3)函数的表示方法:①解析式法;② 图象法;③列表法.
(4)函数解析式(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数学式子叫做解析式)与变自量的取值范围:
考点一 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的坐标特征 【例1】(2016枣庄)已知点P (a +1,2
a
-+1)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在第四象限,则a 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 C )
解题点拨:首先根据题意判断出P 点在第二象限,再根据第二象限内点的坐标符号),(+-,
得到不等式0<1+a ,0>12
+-a
,解出a 的范围即可。本题也可以先求出P 的对称点坐标,再列不等式0>1--a ,0<12
-a
解出.
考点二 几何背景下的坐标变化
【例2】(2016安顺)如图,将PQR ∆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则顶点P 平移后的坐标是 ( A )
A .(-2,-4)
B .(-2,4)
C .(2,-3)
D .(-1,-3)
解题点拨:由题意可知,平面内任意一点(x ,y )平移后的对应坐标是(2+x ,3-y ),照此规律计算可知顶点P (-4,-1)平移后的坐标是(-2,-4)。
考点三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例3】(1)函数12+=x y 中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x 为一切实数 。
(1)函数121+=
x y 中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21
-≠x 。 (3)函数12+=
x y 中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2
1
-≥x 。
(4)函数1
2+=
x x
y 中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0≥x 。 (5)函数1
2+=
x x y 中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21
->x 。
(6)函数121++=
x x y 中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2
1
-≥x 且0≠x 。 解题点拨:分别抓住分式、二次根式定义确定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解题即可。
考点四 函数图象的简单应用
【例4】(2016咸宁)已知菱形OABC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位置如图所示,顶点A(5,0),OB =54,点P 是对角线OB 上的一个动点,D(O ,1),当CP+DP 最短时,点P 的坐标为( D )
A .(0,0)
B .(1,
21) C .(56,53) D .(710,7
5) 解题点拨:关于最短路线问题:在直线L 上的同侧有两个点A 、B ,在直线L 上有到A 、B 的距离之和最短的点存在,可以通过轴对称来确定,即作出其中一点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对称点与另一点的连线与直线L 的交点就是所要找的点(注:本题C ,D 位于OB 的同侧)。点C 关于OB 的对称点是点A .连接AD .交OB 于点P ,P 即为所求的使CP+DP 最短的点。连接CP ,解答即可。
解:如图,连接AD ,交OB 于点P ,P 即为所求的使CP+DP 最短的点;连接CP 、AC ,AC 交OB 于点E ,过E 怍EF ⊥OA ,垂足为F 。 ∵ 点C 关于OB 的对称点是点A , ∴ CP=AP ,
∴ AD 即为CP+DP 最短;
∵ 四边形OABC 是菱形,OB=54, ∴ 522
1
==
OB OE ,OB AC ⊥,又∵A(5,0), ∴ 在R △AEO 中,5)52(52
2
2
2
=-=-=OE OA AE ; 易知Rt △OEF ∽Rt △OAE ∴
AE
EF
OA OE =
,∴25552=⨯=⋅=OA AE OE EF , ∴ 42)52(2
2
2
2
=-=-=EF OE OF 。 ∴ E 点坐标为E(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