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概论艺术鉴赏

合集下载

艺术学概论简答题--艺术鉴赏和艺术批评的关系

艺术学概论简答题--艺术鉴赏和艺术批评的关系

艺术学概论简答题--艺术鉴赏和艺术批评的关系一、艺术鉴赏(也就是艺术接受)与艺术批评的关系艺术欣赏与艺术批评的含义是对立的:欣赏是对艺术作品的赞许、肯定和接纳;批评是对艺术作品的排斥、拒绝和否定。

欣赏的对象是优秀的艺术作品;批评的对象是拙劣的艺术作品。

艺术接受的含义:它不仅仅是对艺术作品的赞许、肯定和接纳,而且包括对艺术作品的排斥、否定和拒绝。

接受的对象不仅是优秀的艺术作品,而且包括平庸的甚至拙劣的艺术作品。

接受泛指对艺术作品的赞许、接纳、占有、消化、拒绝、排斥、摈弃。

可以说,艺术接受不仅包括艺术欣赏,而且包括艺术批评。

当艺术家创作了艺术作品之后,接受者就会对艺术作品作出赞许或排斥的反应。

一般的接受者所作出的反应是自发的、不系统的、没有理论化的,艺术批评家把接受者的反应加以概括、总结、系统化和理论化,并诉诸于文字,这便是严格意义上的艺术批评。

二、艺术批评的性质艺术批评从两个方面对艺术作品作出评判:一是对艺术作品内容的阐释;二是对艺术作品价值的评判。

(一)艺术批评是对艺术作品内容的阐释人们往往以为艺术作品的内容是客观的,任何人都可以一目了然作出与众人一致的阐释。

实际不是这样的。

从客观上来说,艺术作品内容的表现是隐蔽的;从主观上来说,接受者都戴着自己的有色眼镜去观看艺术作品。

因此,艺术批评家对艺术作品内容的阐释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无限的阐释过程。

艺术批评的首要任务应当是对艺术作品的内容作出正确的、全面的阐释,首先,艺术作品的内容具有多义性,批评家很难阐释它的一切方面;其次,艺术作品的内容具有朦胧性,批评家很难用准确的语言去表述它;最后,批评家对艺术作品内容的感受具有局限性。

在这一点上,批评家与接受者是一样的。

这就是说,任何批评家,像普通读者一样,不可能对艺术作品的内容通过一次感受就全面地、正确地把握它,而是要像牛一样把作品的内容不断地在胃中反刍。

由此可见,对艺术作品内容的正确的、全面的阐释是一个无限的过程,批评家可以接近它,但不能一劳永逸地完成它。

艺术学概论之 第十二章 艺术鉴赏

艺术学概论之   第十二章  艺术鉴赏

(三)艺术鉴赏中的心理现象
• 1.艺术鉴赏中的多样性与一致性 • 2.艺术鉴赏中的保守性与变异性
艺术鉴赏中的多样性
• 艺术包括:文学、戏剧、电影、音乐、舞蹈、美 术。 • 每一个艺术门类中,有许多不同的体裁和样式。 如文学包括着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小说等, 以及许多不同层次的作品,如文学作品又可以分 为儿童文学、青格和不同题材的作品。 • 鉴赏主体总是要根据自己的年龄、文化、职业、 环境、兴趣、爱好等多种因素来进行选择。这种 选择包括艺术门类的选择,艺术体裁的选择,艺 术题材的选择,以及艺术层次和风格的选择。
• 从哲学——美学的意义上讲,艺术鉴赏的 审美升华,实际上就是鉴赏主体通过审美 再创造活动,在鉴赏对象中直观自身,实 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从而引起审美 愉悦,产生美感。
艺术鉴赏是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
• 第一,艺术家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必须 通过鉴赏主体的审美再创造活动,才能发 挥它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 • 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在欣赏过程中才能产 生并表现出来,只有通过接受主体的再创 造,才能什艺术作品活动现实的艺术生命 力。
• 第二,鉴赏主体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并不 是被动、消极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进 行着审美再创造。 • 这是因为任何艺术作品,都有许多不确定 性与空白,需要鉴赏者通过想象、联想等 多种心理功能去丰富和补充。
艺术鉴赏
• • • • 一、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 二、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 三、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 四、艺术鉴赏与艺术批评
一、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
• 艺术生产的全部过程包括艺术创作、艺术 作品和艺术鉴赏这三个部分或三个环节, 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系统。 • 艺术鉴赏是指读者、观众、听众评介艺术 作品展开的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审美再创 造活动。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复习笔记和自测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十二章 艺术鉴赏)【圣才出品】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复习笔记和自测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十二章 艺术鉴赏)【圣才出品】

第十二章艺术鉴赏12.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庖丁解牛)】【通关提要(提纲挈领)】本章为重点章节,主要论述了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艺术鉴赏中的注意、感知、联想、想象、情感、理解等审美心理,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以及艺术批评。

本章内容较多,学习时,要着重掌握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及过程,了解艺术鉴赏与艺术批评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章历年是考查重点,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和审美过程常作为简答题、论述题来重点考查,另外也会考查一些重要概念,学习时要注意全面掌握、融会贯通。

【考点难点归纳(厚积薄发)】考点一: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艺术鉴赏是指读者、观众、听众凭借艺术作品而展开的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

1.艺术鉴赏的重要意义(1)接受美学①概述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联邦德国兴起,主张在研究文学和文学史时,必须侧重研究读者的接受过程。

接受美学具有同过去一切文艺理论不同的全新的理论特征,形成一种对艺术系统(作家——作品——读者)全过程展开研究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代表人物是姚斯和伊塞尔。

②背景a.从哲学来看,西方近现代哲学的侧重点逐渐由重视客体的研究转向重视主体的研究。

b.从科学来看,20世纪心理学迅速发展,使审美心理的研究得到深入发展。

c.现象学美学和解释学美学为接受美学的发展提供基础。

③方法和思路a.确定读者的中心地位。

认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具有中心地位,一部作品的意义包括作品本身和读者的赋予两个方面。

b.强调审美经验的中心地位。

姚斯从艺术创作、艺术接受和艺术交流三个维度阐释审美经验的内在结构,将接受方式分为垂直接受(历史发展角度)与水平接受(同代人对文学作品的接受状况)等。

c.提出重写文学史。

文学史应该是作家、作品和读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史,是读者接受作品与作品在读者中产生影响的历史,是文学被读者接受的历史。

④重要概念及意义(见表12-1)表12-1 重要概念及意义(2)艺术鉴赏活动与鉴赏力培养(见表12-2)表12-2 艺术鉴赏活动与鉴赏力培养2.艺术鉴赏中的心理现象(1)艺术鉴赏中的多样性与一致性(见表12-3)表12-3 艺术鉴赏中的多样性与一致性(2)艺术鉴赏中的保守性与变异性(见表12-4)表12-4 艺术鉴赏中的保守性与变异性考点二: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1.注意、感知和联想(1)注意(见表12-5)表12-5 注意(2)感知(见表12-6)表12-6 感知(3)联想(见表12-7)表12-7 联想2.想象、情感和理解(1)想象(见表12-8)。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考研参考100题3.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考研参考100题3.

1.艺术批评同艺术鉴赏有何联系和不同?两者的联系在于:艺术批评与艺术鉴赏都属于广义的艺术接受。

艺术鉴赏构成着艺术批评的基础,艺术批评是对艺术鉴赏审美感受的条理化和提炼、升华。

任何脱离了艺术鉴赏的艺术批评,都必然是空洞的。

两者的不同在于:(1 艺术批评是一种科学认识活动,艺术鉴赏则是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

(2 艺术批评主要是调动理性,对艺术现象进行严密的分析、研究、推理、思考,艺术鉴赏则主要是依靠直觉、感知、体验、想象、情感等审美心理要素,丰富艺术作品的形象体系,拓展艺术作品的审美意蕴。

(3 艺术批评要求客观,排除个人芝恶,艺术鉴赏则允许接受者的主观偏爱。

(4 艺术批评的目的是做出科学的评判,艺术鉴赏的目的则是生成审美效应,获得审美感受。

(5 此外,艺术批评的对象比较广泛,以艺术作品为主,同时还包括其他艺术现象,如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实践、接受者的艺术鉴赏实践、艺术流派、艺术思潮,艺术运动等。

艺术鉴赏的对象则比较单一,就是各个门类的艺术作品。

2.艺术与政治的关系?在上层建筑各种因素中政治对艺术的影响最为广泛也最为直接,它往往关系到艺术的广衰成败。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政治在艺术与经济之间是最重要的中介。

艺术要接受政治的制约和影响,同时也可以对政治施加影响,二者是相互联系和统一的关系。

政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和引导艺术的方向,可以保障艺术得到更快、更健康的发展。

艺术也可以通过自身显现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倾向,对政治施加影响。

3.建筑艺术的基本特征?建筑艺术除了实用性同审美性相统一这个主要特征外,一般还具有三大特征:(1造型的形式美追求。

建筑的美主要从造型上体现出来,这是许多艺术共通的设计原则。

建筑的造型本身要求高度符合形式美的规律,如运用对称、平衡、合适的比例,质感、色彩、形状讲究多样统一,注意整体和局部、个体和群体、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及环境的协调等。

各种建筑部件符合形式美的规律的组成,往往给人以类似于音乐的韵律感和节奏感,所以有人把建筑称之为“凝固的音乐”。

艺术学概论名词解释

艺术学概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它的成果构成了人类光辉灿烂的艺术文化宝库。

艺术美:一方面艺术是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另一方面艺术有凝聚着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

艺术形象:是反映生活的特殊方式。

1、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2、艺术形象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3、艺术形象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

艺术典型:所谓艺术典型,就是艺术家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具有栩栩如生的鲜明个性并体现出普遍意义的典型形象。

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就是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艺术教育承担着开启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

道德:所谓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善与恶、是与非、正义与非正义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包括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到的活动等内容。

实用艺术:所谓实用艺术,是指实用与审美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主要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等。

建筑:是指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通称,是人类用物质材料修建或构筑的居住和活动的场所。

园林:所谓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工艺美术:又可称为实用艺术,一般是指在创造和外观上具有审美价值,与人类的日常生活相关的一类美术品的总称现代设计:也被称为工业设计或工业美术,是从传统的工艺美术事业中发展起来的。

环境设计:是指人类对于各种自然环境因素和人工环境因素加以改造和组织,对物质环境进行空间设计,使之符合人的行为需要和审美需要。

视觉设计:是指人们为了传递信息或使用标记所进行的视觉形象设计。

形式美:主要是指各种形式因素的有规律的组合,从而形成了某些共同的特征和法则,它包括色彩、线条、形体等因素,也包括对称均衡、多样统一等形式法则。

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的艺术。

大学生艺术概论论文赏析八篇

大学生艺术概论论文赏析八篇

关键词: 《艺术概论》课程开设教材选用教学模式课外学习《艺术概论》是一门对艺术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及基本问题进行专门性研究的学科。

具体而言,是指对有关艺术的本质特征、作用、发生和发展规律、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创作、艺术风格与流派、艺术欣赏、艺术批评与社会各系统的关系进行专门研究和探索的学科,它属于艺术学的范畴。

所谓艺术学是指有系统性地研究关于艺术的各种问题的学科,主要包括:艺术概论、艺术史、艺术批评三大方面。

《艺术概论》既是一门具有系统综合性和开放性的艺术基础理论课,又是准备踏入神圣的艺术殿堂的人和广大的高等艺术院校的学生的一门共同的艺术基础理论必修课。

一、高度重视课程开设随着1999年全国大规模高校扩招,许多高等艺术院校也不断扩大招生名额。

积极发展高校层次的艺术教育,这无疑是件好事,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由于艺术类考生文化课考试录取分数相对较低,盲目扩招往往也会带来入学门槛低、生源质量差等问题。

这些生源的主要特点是:文化素质偏低,生活阅历简单,自控能力较差,但可塑性极强。

这一现状在全国同类艺术院校中相当普遍。

在长期从事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充分体会到这一点,深感提高高等艺术院校学生的艺术文化素养迫在眉睫。

《艺术概论》课正是这样一门课程。

作为艺术院校专业必修的艺术理论基础课程,其开设的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对于基础艺术理论理解、辨析的水平,提升其文化艺术修养。

它要求学生起码了解一般中外艺术作品典型范例,并具有用艺术理论的概念分析和思辨的能力,这对学生来说,除了具有一定的艺术鉴赏的经历之外,尤其需要相应层次的文化知识。

然而,大学生有艺术鉴赏经历的很少,更没有接触过艺术理论,只有凭直觉去观赏和讨论艺术作品和艺术现象的优劣。

因此,对他们来说,提高艺术素质的直接体现就在于艺术理论水平的进步。

二、慎重选用课程教材有关艺术学的书有许许多多,其中在艺术教育中较有影响力的是《艺术学概论》和《艺术概论》。

《艺术学概论》是由北京大学艺术系彭吉象教授在20世纪90年代初编著的。

艺术学概论知识点梳理

艺术学概论知识点梳理

第十二章艺术鉴赏第一节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艺术鉴赏:读者,观众,听众凭借艺术作品而展开的一种积极的,。

(鉴赏本身即是一种审美再创造)一.艺术鉴赏的意义发展: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德国接受美学理论出现接受美学:代表人物接受过程(对全过程的研究)观点:作品的意义=作品本身+读者赋予艺术作品属性:是审美客体,鉴赏对象。

作品中艺术形象是主体进行审美再创造的客观依据。

审美再创造:鉴赏主体(读者,观众,听众)主动进行审美创造活动(创造活动凭借艺术作品展开)②接受美学的重要内容:姚斯的“期待视野”和伊赛尔的“空白”概念期待视野:读者潜在的审美期待空白部分,是本文向读者暗示或者提示的东西)接受美学的传播:德国瑙曼:接受美学任务:研究艺术消费苏联:梅拉赫:首次提出艺术接受的概念美国:费希形成“读者反应批评学派”:意义或理解是阅读的最终结果。

总结:接受美学的提出代表文艺研究的重心从艺术家,艺术作品转上。

加强对审美主体的研究。

艺术鉴赏主要体现:①能发挥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

②鉴赏主体积极主动的进行审美再创造。

(伊赛尔的“空白理论”)艺术鉴赏也是主体力量在审美活动中的自我肯定和自我实现。

,二.艺术鉴赏力的提高与培养1.鉴赏优秀作品的实践2.熟悉和掌握艺术的基本知识和规律。

3.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

4.相应的生活经验和生活阅历。

5.美育与艺术教育第十二章典型(再现,写实,人物形象)与意境(表现,抒情,内心世界)再现的艺术:小说,戏剧,电影,电视剧,侧重塑造典型抒情诗,山水画,音乐,建筑,书法,侧重创造意境,指艺术作品中塑造的成功的人物形象(核心)的某些规律,又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特征,既能表现一定时代人们1.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充满的有生气的人。

别林斯基:创作本身的显著标志之一:典型性(典型人物应当具有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②安格尔《泉》,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米勒《拾穗者》罗丹《思想者》齐白石《虾》徐悲鸿《马》2.①艺术典型是普遍性与特殊性(个性与共性)的有机统一(阿Q精神胜利法)②必然性和偶然性的有机统一。

艺术学概论复习资料

艺术学概论复习资料

艺术学概论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宗教艺术:是指在宗教影响或控制下,为宗教活动或宗教宣传服务的艺术。

2、语言艺术:是指人们常说的文学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各种体裁。

3、艺术形象:是指艺术反应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

4、艺术鉴赏:是指读者、观众、听众凭借艺术作品而展开的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

5、形象思维:是指人类能动地认识和反映世界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艺术创作的主要思维方式。

6、艺术风格:艺术家的创作在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

7、艺术流派:是指在中外艺术发展的一定历史时期里,有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所形成的艺术派别。

8、艺术思潮: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艺术领域所发生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

9、艺术语言:是指任何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手段,运用独特的物质媒介来进行艺术创作,从而使得这门艺术具有自己独特的美学特性和艺术特征。

10、艺术意蕴:是指深藏在艺术作品中内在的含义或意味,常常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和朦胧性,体现为一种哲理、诗情或神韵,经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欣赏者反复领会、细心感悟,用全部心灵去探究和领悟。

11、典型:又称典型人物、典型性格或典型形象,是指艺术作品中塑造得成功的人物形象。

12、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传统的一个重要范畴。

就是艺术中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是艺术中主客观因素的有机统一。

注意:(1)基本含义“意境”是艺术辨证法的基本范畴之一,也是美学中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意境是属于主观范畴的“意”与属于客观范畴的“境”二者结合的一种艺术境界。

这一艺术辨证法范畴内容极为丰富,“意”是情与理的统一,“境”是形与神的统一。

在两个统一过程中,情理、形神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就形成了“意境”。

2024年江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试《艺术概论与欣赏》科目考试说明

2024年江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试《艺术概论与欣赏》科目考试说明

2024年江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试《艺术概论与欣赏》科目考试说明1.考试内容与要求本科目是五育并举中美育的基础,考试体现以美育人、塑造健全人格的宗旨要义,主要考查考生鉴赏批评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具体内容与要求如下:一、艺术观念(一)艺术观念演变1.掌握中国艺术观念演变。

2.掌握马克思主义艺术观念。

(二)艺术的特性1.掌握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

3.掌握艺术的审美特性。

二、艺术的功能(一)艺术功能的理论1.掌握西方代表性的艺术功能理论。

2.掌握东方代表性的艺术功能理论。

(二)艺术的主要功能1.掌握审美认识功能。

3.掌握审美教育功能。

4.掌握审美娱乐功能。

5.了解审美体验功能。

三、艺术创作(一)艺术创作主体1.掌握艺术创作主体的社会角色。

2.掌握艺术创作主体的人文修养。

3.了解艺术创作主体的心理机制。

(二)艺术创作方式的特点1.了解艺术创作与艺术制作的联系及区别。

2.掌握个体创作与集体创作的联系及区别。

3.掌握一度创作与二度创作的联系及区别。

(三)艺术创作过程1.掌握艺术创作的动因。

4.掌握艺术创作的构思。

5.掌握艺术创作的物化。

四、艺术作品(一)艺术作品的媒介1.掌握艺术媒介的基本概念,了解艺术媒介类别以及相关特点。

2.了解艺术媒介在艺术作品上的作用。

(二)艺术作品的形式1.掌握艺术形式的特征。

3.了解艺术作品的“内外部形式“关系。

(三)艺术作品的内容1.了解艺术作品的题材与主题基本概念。

4.了解艺术作品的四个形象分支。

5.掌握典型和意境之间的关系。

6.掌握艺术作品意蕴的四个特点。

五、艺术接受(一)艺术接受的主体1.掌握艺术接受的主客观条件,了解主观条件的构成因素。

2.掌握艺术接受主体的地位和三个层面的作用,了解读者反应理论的局限性。

(二)艺术接受的特征1.掌握艺术接受的四个特征。

2.掌握艺术鉴赏次第展开的过程。

六、艺术类型(一)艺术分类的历史演变1.了解亚里士多德的艺术分类方式。

2.掌握艺术类型划分的五个原则。

艺术学概论复习资料

艺术学概论复习资料

《艺术学概论》复习资料★(填空)中外艺术史上,对于艺术本质主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再现说”)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将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为解决艺术本质问题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填空)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艺术创作、艺术作品与艺术鉴赏均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体现为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填空)★(简答)关于艺术起源的五种观点是什么?★(简答)如何理解艺术起源与人类实践活动的密切关系?(要有具体阐述。

)关于艺术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生产劳动说”等五种,每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不够全面。

因此,我们主张第6种说法,即“多元决定论”。

★(填空)★(简答)你是怎样认识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的?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

艺术的发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

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填空)艺术的社会功能有许多种,但其中最主要的是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三种。

★(填空)道德与艺术的相互关系既体现在道德影响艺术,也体现在艺术影响道德。

道德题材(家庭、婚姻、伦理等等)成为各门艺术永恒的主题。

★(填空)艺术与科学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对立。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更是对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填空)从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来看,可以将整个艺术区分为五大类别,即: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语言艺术。

★(填空)实用艺术具有实用性与审美性、表现性与形式美、民族性与时代性等美学特征。

艺术学概论——艺术鉴赏

艺术学概论——艺术鉴赏

第十二章艺术鉴赏一、本章内容概要艺术鉴赏,是指读者、观众、听众凭借艺术作品而展开的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

鉴赏的本身便是一种审美的再创造。

1.艺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接受美学首先确立了读者的中心地位,认为读者在阅读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一部作品的意义实际上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是作品本身,一是读者的赋予。

因为在艺术鉴赏活动中,一方面,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客体,是读者、观众和听众进行鉴赏活动的对象,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成为鉴赏主体进行审美再创造活动的客观依据;另一方面,在艺术鉴赏中,作为鉴赏主体的读者、观众和听众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着审美创造活动。

由于鉴赏主体的这种创造活动是凭借艺术作品而展开的,所以被称之为审美再创造。

其次,接受美学强调了审美经验的中心地位,姚斯从艺术创作、艺术接受和艺术交流三个维度全面阐释审美经验的内在结构,将接受方式分为垂直接受(历史发展角度) 与水平接受( 同时代人对文学作品的接受状况) 等。

概括起来讲,艺术鉴赏作为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艺术家创作出来的艺术品,必须通过鉴赏主体的审美再创造活动,才能真正发挥它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

接受美学认为,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在欣赏过程中才能产生并表现出来。

例如文学作品无人阅读,只是一叠印着铅字的纸张,雕塑作品无人欣赏,只是一堆无生命的石块,只有通过接受主体的再创造,才能使它们获得现实的艺术生命力。

尤其是艺术作品的审美教育、审美认知、审美娱乐等诸多功能,都不能由作者或作品来实现,只能由鉴赏主体自己通过审美再创造活动来实现。

第二,鉴赏主体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并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着审美再创造。

这是因为任何艺术作品不管表现得如何全面、生动、具体,总会有许多“不确定性”与“空白”,需要鉴赏者通过想象、联想等多种心理功能去丰富和补充。

第三,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讲,艺术鉴赏同艺术创作一样,也是人类自身主体力量在审美活动中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实现。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从以下六论去学习认识艺术学概论: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的发生和发展、艺术的门类、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六论。

客观精神说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主观精神说模仿说或再现说艺术的本质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马克斯艺术生产理论艺术的本质与特征形象性艺术的特征主体性审美性情感性艺术起源于“模仿”: 最早提出者是谁艺术起源于“游戏”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艺术起源于“表现”艺术起源于“巫术”艺术的起源艺术起源于“劳动”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审美认知艺术的社会功能审美教育审美娱乐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美育与艺术教育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文化与艺术作为文化现象的艺术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哲学与艺术的相互关系艺术与哲学西方现代哲学与西方现代派艺术文化系统宗教与艺术的相互关系中的艺术艺术与宗教形形色色的宗教艺术道德与艺术的相互关系艺术与道德艺术中的道德内容艺术与科学的联系和区别艺术与科学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渗透和影响建筑艺术:什么是建筑艺术,建筑的三个基本原则,建筑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实用艺术的主要种类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实用艺术什么是实用艺术?实用性与审美性实用艺术的特点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表现性与形式美名族性与时代性造型艺术的主要种类绘画艺术:什么是绘画,绘画的分类,中国画的特点雕塑艺术摄影艺术书法艺术艺术的种类造型艺术什么是实用艺术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造型性与直观性瞬间性与永固型再现性与表现性音乐艺术表情艺术的主要种类舞蹈艺术表情艺术抒情性与表现性表情艺术的审美特征表演性与形象性节奏性与韵律美戏剧艺术综合艺术的主要种类戏曲艺术电影艺术电视艺术综合艺术综合性与独特性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情节性与主人公文学性与表演性诗歌语言艺术的主要种类散文小说语言艺术间接性与广阔性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情感性与思想性结构性与语言美艺术家是艺术生产的创造者什么是艺术1,艺术家内部有多种多样的职业和分工家?艺术家2,真正的艺术家往往具有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有哪些自身3,艺术家具有明锐的感受、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想象力的特点?4,艺术家具有卓越的创造能力和鲜明的个性,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P279-2845,艺术家必须就有专门的艺术技能,熟悉并掌握某一具体艺术种类的艺术语言和专业技巧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艺术家与社会生活艺术家与社会一方面,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因而,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就显得生活是什么关十分重要。

艺术学概论知识点

艺术学概论知识点

1、远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就认为艺术是对于自然或现实生活的“模仿”。

这是一种有关艺术起源的最古老的理论。

2、艺术反映世界的真实性主要分为“再现的真实”与“表现的真实”。

艺术鉴赏是人们在接受艺术品的过程中,通过感知、情感、想象和理解等各种心理因素的复杂作用进行艺术再创造,并获得情感共鸣的精神活动。

4、1895年,世界上第一台“活动电影机”研制成功,发明人卢米埃尔兄弟被称为“电影之父”。

5、作为美学范畴的意境,孕育于先秦至魏晋南北朝,诞生于唐代,集大成于清代的王国维。

6音乐的最基本要素是节奏和旋律。

7、中国艺术家在儒道的影响下,致力于自身与天道的融合;西方的画家则是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光环中完成自己理想的嬗变。

8、艺术创作作为人类特殊的精神生产,其逻辑起点是社会生活,生产终点是艺术作品。

9、尼采《悲剧的诞生》中讲到悲剧是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共同作用的结果。

10、“元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

11.世界电影发展史上经历的四次大变革,分别是从固定到运动,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以及90年代以来数字技术在电影中的广泛运用。

12.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三位最著名的作曲家是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

13、求真、向善、爱美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三重空间。

其中,“真”是理性认识的满足,“善”是道德伦理的纯洁,美是情感心灵的慰藉。

14、艺术起源巫术说是下列哪位的观点(B )A柏拉图B爱德华•泰勒C黑格尔D斯宾塞15、认为艺术是理念影子的影子的是下列哪位(A )A柏拉图B苏格拉底C黑格尔D斯宾塞16.艺术最根本的审美特征是: ( D )A合目的性B创造性C情感性D形象性17、下面哪部作品是梵高的名作(B )A《晚钟》B《阿尔的吊桥》C《日出》D《枫丹白露的早晨》18.下面哪部芭蕾舞剧不属于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的作品( B )。

A《天鹅湖》B《火鸟》C《睡美人》D《胡桃夹子》19.英国著名作家毛姆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的主角以(C )为原型:(A)梵高(B)毕加索(C)高更(D)达利20.以下不属于中国器乐的是( B )。

《艺术学概论》

《艺术学概论》

《艺术学概论》艺术学概论这本书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艺术总论,艺术种类,和艺术系统,艺术总论这一章又分为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的起源,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和文化系统中的艺术,中编艺术种类分为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和语言艺术,下编艺术系统分为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和艺术鉴赏。

关于艺术的本质特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或再现说。

艺术的本质是实践基础上审美主客体的统一。

艺术的特征有形象性包括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主体性,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审美性,艺术的审美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艺术的审美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关于艺术的起源有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劳动说。

艺术的社会功能包括审美认知功能,审美教育功能,审美娱乐作用。

美育的核心是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起着促进自身全面发展,防止感性与理性分裂,在艺术天地里恢复心理平衡与精神和谐的作用。

艺术教育的任务包括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

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

文化大系统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哲学对艺术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艺术家的影响,还表现在出现了一批哲理性的艺术作品,更表现在它能起到促进艺术潮流形成的作用。

在艺术与哲学的相互关系中,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便是西方现代哲学与西方现代派艺术的紧密联系。

宗教也影响艺术,艺术与道德也有紧密的联系,艺术与科学,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渗透和影响。

由于艺术分类的原则和角度不同,在近现代的艺术理论中出现了多种分类的方法,其中最主要的有一下几种,第一种是以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为依据,将艺术分为时间艺术(音乐文学),空间艺术(雕塑绘画)和视听艺术(戏剧);第二种艺术分类方法是以艺术形象的审美方式为依据,将艺术分为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试听艺术;第三种艺术分类方法是以艺术作品的内容特征为依据,将艺术分为表现艺术,和再现艺术;第四种艺术分类方法是以艺术作品的物化形式为依据,将艺术区分为动态艺术和静态艺术。

电大艺术学概论复习资料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电大艺术学概论复习资料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三一文库( )*电大考试*艺术学概论(本)复习资料考点归纳总结 一、解释概念1、主观精神说: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其理论代表人物有德国的康德、尼采等人。

2、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主性和时代感。

3、小说:是一种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在生活素材的基础上用虚构的方式来再现生活。

人物、情节、环境是它的三要素。

4、艺术形象:它是艺术反映生活的特殊形式,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5、艺术鉴赏:是指读者、观众、听众凭借艺术作品而展开的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

6、工艺美术:又可称为实用工艺,一般是指在造型和外观上具有审美价值,与人类的日常生活相关的一类美术品的总称。

7、雕塑:雕塑是立体的空间艺术和视觉艺术,它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制作出具有实体形象的艺术品。

由于制作方法主要是雕刻和塑造,故被称为雕塑。

8、书法艺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

它主要通过汉字的用笔用墨、点画结构、行次章法等造型美,来表现人的气质、品格和情操,从而达到美学的境界。

9、电影:电影是现代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是通过画面、音响、蒙太奇等电影语言,在银幕上创造出感性直观的形象,再现和表现生活的一门艺术。

10、艺术构思:是指艺术家在深入观察、思考和体验生活的基础上,加以选择、加工、提炼、组合,并融会自己的想象、情感的等,形成主客观统一、现象与本质统一、感性与理性统一的审美意象的创作过程。

11、艺术教育:在现代社会中,这个概念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和内容。

从狭义讲,它被理解为培养艺术家或专业艺术人才所进行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教育;从广义说,它作为美育的核心,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12、绘画艺术:是一门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色等艺术手段,在二度空间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的艺术。

艺术学概论名词解释

艺术学概论名词解释

“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对艺术本质的认识同样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之上。

“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鼻祖康德提出,德国哲学家尼采,更是将其推向极端。

“模仿说”或“再现说”: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提出,俄国19世纪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从他关于“美是生活”的论断出发,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

形象性。

是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

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生活的特殊形式。

哲学、社会科学总是以抽象的、概念的形式反映客观世界,艺术则是以具体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感情。

各个具体艺术门类塑造的艺术形象可以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但是,任何艺术都不能没有形象。

主体性。

是艺术的另一个基本特征。

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决定了艺术必然具有主体性的特征。

主体性作为艺术的基本特征体现在艺术生产活动的全过程,包括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

第一,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第二,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第三,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艺术教育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艺术教育承担着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

美育:美育理论体系的建立,包括“美育” (即“审美教育”) 概念,由 18 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正式提出。

席勒在《美育书简》中,首次提出了“美育”这一概念,系统阐述了他的美育思想。

席勒不限于仅仅从道德教育特殊方式的角度来看待美育,而是从自然与人、感性与理性等基本哲学命题出发,从改变近代人的存在方式,使人重新获得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实现人性的复归这一更加广阔的领域来论述美育。

艺术学概论 名词解释

艺术学概论 名词解释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1、客观精神说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一种主要看法,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主要代表人物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2、主观精神说是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一种主要看法,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生命本体的冲动”。

代表人物有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祖康德、尼采。

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3、模仿说或再现说: 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一种主要看法,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他首先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也就肯定了“模仿”现实的艺术真实性。

俄国19世纪革命**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从他关于“美是生活”的论断出发,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4、模仿说起源于“模仿”。

这是最古老的一种说法。

主要代表人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他们认为模仿是人的本能,所有的文艺都是“模仿”,不管是何种样式和种类的艺术。

5、游戏说起源于“游戏”。

这种学说的代表人是 18 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 19 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称为“席勒一斯宾塞理论”。

这种说法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6、表现说起源于“表现”认为表现情感的艺术是所谓“真正的艺术”,艺术是艺术家的主观想象和情感的表现。

代表人物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

7、巫术说此种学说的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

他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主X。

8 、生产劳动说在我国文艺理论界占据主导地位的理论,是认为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

代表人物俄国普列汉诺夫和恩格斯.9、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合理的“再创造”基于限定 范围内。
所谓“再创造”一方面是指鉴赏者对艺术作品本身意义的 超越,另一方面,再创造毕竟只是第二次创造,需要建立在一 定的基础上,限定在合理的范围内,否则,就只是意味“误读” 作品从而丧失艺术鉴赏活动的意义。
3、
再创造跟鉴赏主体的文化、艺 术素养有密切的关系。
鉴赏者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越高,其审美再创造的力度就越 大;反之,就越小。所以,艺术鉴赏者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 修养,才能真正获得再创造的乐趣。
2、艺术鉴赏是一 种再创造活动。
一、艺术鉴赏是一种审美的认识活动
艺术鉴赏首先是一种认识活动。这 种认识既包含有对艺术作品本身的风 格、形式和技巧等等的认识与理解, 也包含有对主题及艺术作品底蕴的认 识和理解。但艺术鉴赏不是一般的认 识活动,而是一种审美的认识活动。
没有概念、范畴 去认识和理解现 实。而是通过感 性形式去领略作 品的情感。
1、艺术鉴赏的再 创造性首先是由 艺术作品的多义 性引起的。
感性
诗无达诂
作品是多义的,对作品的感受和理 解也就不尽相同,也就让艺术鉴赏有了 再创造的空间。
1、
鉴赏主体的差异性,也是引 起艺术鉴赏再创造性的原因 之一。
不同身份地位的鉴赏者眼中对同一个作品的理解与感受可能会 大不相同。这就是鉴赏艺术作品时的个体差异性。不仅如此,即使 同一鉴赏者在此一时和彼一时,对同一部艺术作品的感受也可能很 不相同。这与鉴赏者的生活阅历和人生经验的增长,甚至不同时刻 心情的好坏都有直接的关系。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艺 术鉴赏者也同时在这里获得了再创造的自由。
艺术鉴赏与同样带有审美认识性质 的艺术批评和艺术理论研究也有区别, 其区别也同样在于理性思维所起到的作 用。
艺术批评、艺术理论 研究:反思性审美认 识活动
艺术鉴赏:非反思性 审美认识活动
二、艺术鉴赏是一种再创造活动
艺术鉴赏不是一种被动的、消极的活动,而是一种主动积 极的活动,艺术鉴赏具有再创造性。
若能实具 一段闲情,一 双慧眼,则过 目之物,尽在 画中,入耳之 声,无非诗料。
Thanks!
艺术鉴赏的一般特点与艺术鉴 赏的过程与心理特点准备阶段
音乐学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杨阳
艺术鉴赏的一般特点
定义:
艺术鉴赏是对艺术作 品进行感受、理解和评价的 活动。在艺术的接受过程中, 只有当人们对艺术作品有了
一般特点:
1、艺术鉴赏是一 种审美的认识活动;
深入地、高质量地感知、领
略、欣赏后才能进行艺术的 评判。所以,艺术鉴赏与艺 术创作一样,都是人类的审 美创造活动。
1、就心理学的角度看,注意的产生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原因。客观方面是刺 激物的特点,主观方面则是主体的经验兴趣等,这也必然参与跟艺术作品的相 会。 2、这种“注意”的心理定向将把鉴赏主体从日常生活中的意识状态带领导艺术 鉴赏的心理状态之中。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作用是把各种心理因素定向并集中与 某一特定的艺术作品,并保持长时间的稳定性从而使鉴赏者在稳定的注意中保 持各种心理活动的积极运转。
审美态度的形 成
鉴赏者心理定向与形成期待的过程,同时 也是审美态度的形成过程。审美态度是鉴赏者 在鉴赏过程中能否从艺术的角度与艺术品交流 和对话的心理基础。
“无利害”
“超功利”
瑞士心理学家、美学家 布洛用了“心理距离”这个 术语来形容审美态度,所谓 心理距离,就是在心理上对 功利目的的超越,涤荡与对 象的利害牵绊。要做到这一 点,就要求至少在面对艺术 作品时,鉴赏者能空、能静, 闲得下身,静得下心。身心 疲惫的人、为名为利所困的 人,是很难进入艺术鉴赏过 程的。
艺术鉴赏的过程与心理特点
艺术鉴赏在表面上看,似乎是一种本能 的、直觉的活动,仿佛不假思索便能完成, 但实际上却经历了鉴赏主体非常复杂的心理 活动,各种心理要素相互融汇交织在一起, 由此构成一个动态的,完整的艺术鉴赏过程。
1、定向与期待
2、审美态度的形成
定向与期待
(注意)
产生
指向性
集中性
期待是艺术鉴赏的驱动力。 期待视野不同,可以形成不同的 鉴赏角度,形成不同的理解,创 造不同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