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生的核心素养

合集下载

中学生六大核心素养与高考作文1500字

中学生六大核心素养与高考作文1500字

中学生六大核心素养与高考作文1500字中学生六大核心素养与高考作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知识传授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情感能力。

这些核心素养不仅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很大的影响,也对学生的高考成绩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思维能力是中学生的一项重要素养。

拥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高考作文中,良好的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问题,阐述观点,展开论证。

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通过深入思考,将个人的观点与概念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见解和观点,从而使作文更具说服力和深度。

其次,学习能力是中学生的基本素养。

学习能力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关键。

拥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和掌握学科知识。

在高考作文中,学习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题目要求,快速捕捉到重点,合理组织和展开论述,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篇高质量的作文。

再次,沟通能力是中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

沟通能力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基础。

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和互动。

在高考作文中,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在于学生要通过文字来与阅卷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

良好的沟通能力可以使学生的观点和思想更加清晰明了,使作文更具逻辑性和条理性。

此外,创新能力也是中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变化,创新能力成为了从容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的重要能力。

拥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提出新颖的观点和见解。

在高考作文中,创新能力可以使学生的作文更加独特和有创意,为阅卷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

创新能力强的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新颖的观点和见解,使作文更加出彩。

再次,合作能力是中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

论述中学语文核心素养

论述中学语文核心素养

论述中学语文核心素养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也越来越成为人
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中学语文核心素养即是指中学生在语文学科方
面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包括语言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文化素养、批判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五个方面。

在语言能力方面,中学生需要具备正确的语音、语言和语文基
础知识,能够进行正确的听、说、读、写的活动,以及基本的中国
经典诗词文化知识。

在语言运用能力方面,中学生应具备正确的语
法和表达能力,这是一项日常的、必要的技能。

文化素养也是中学
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

中学生需要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现代
文化,特别是对于中华文化,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研究和了解。


判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也是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必要方面。

中学
生应该具备分析和评价文本的能力,以及能够在生活中实践从语文
中获得的能力。

因此,中学教育应该重视构建中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教育,同时
注重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

只有通过全面深入地学习,才能够
更好地掌握语言技能,提高语文素养,从而参与到现代社会中去。

中学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

中学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

中学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中学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知识与学习、思维与创新、品德与情感、身心与健康。

一、知识与学习知识与学习是中学核心素养的基础,它包括了学生对各学科知识的掌握和学习方法的培养。

中学生应该通过学习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建立起坚实的学科基础。

同时,他们还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如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等。

只有通过系统性的学习和积极的思考,中学生才能够获得广泛的知识储备。

二、思维与创新思维与创新是中学核心素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维度。

中学生应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指中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要能够进行客观的分析和判断,不盲从和从众。

创新性思维是指中学生要具备创新和创造的能力,要能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新领域,提出独特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品德与情感品德与情感是中学核心素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中学生应该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他们应该具备诚实守信、友善互助、团结合作等良好的品德品质。

同时,中学生还应该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如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等。

只有通过培养良好的品德和积极的情感态度,中学生才能够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创造力的人才。

四、身心与健康身心与健康是中学核心素养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维度。

中学生应该注重身体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定时作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

同时,中学生还应该关注心理健康,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会管理情绪,处理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只有身心健康的中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中学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包括知识与学习、思维与创新、品德与情感、身心与健康。

中学生应该全面发展这四个维度,才能够成为具备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只有通过全面培养和提高,中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和竞争。

中学生核心素养

中学生核心素养

中学生核心素养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

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5.责任担当。

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三大指标

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三大指标

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三大指标嘿,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那些事儿。

听起来有点严肃对吧?别担心,我会把它说得轻松一点,大家听得懂就好!1. 学习能力1.1 知识的积累首先,我们得说说学习能力。

这可是中学生发展的关键呢。

咱们的学校生活离不开知识的积累,像海绵吸水一样,一点一滴地吸收。

课本上的知识固然重要,但有时候,老师讲的那些精彩的故事,或者书本之外的奇妙发现,也同样值得我们关注。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知识不光在课堂上,也在咱们的生活里等着我们去探索。

1.2 思考的深度但光会背书是不够的,我们还得学会思考。

比如,当你读完一本书,不光是记住了书里发生的故事,还要想想书中人物的选择,背后的意义是什么。

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慢慢培养出独立思考的能力。

就像古人说的:“三思而后行”,多动脑筋、多想想问题,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2. 社会能力2.1 人际交往接下来,咱们聊聊社会能力。

社会能力就是咱们和别人打交道的能力。

这不光是和朋友聊聊天,更是学会如何处理各种关系,解决各种小矛盾。

举个例子,如果你和同学发生了争执,能够冷静地沟通,找到解决办法,那真的是太棒了。

因为,生活中谁都难免会遇到点小摩擦,学会怎么处理这些问题,才是长大的一部分。

2.2 合作精神还有合作精神。

这可是中学生必备的好品德。

想象一下,当你们班要完成一个大项目,如果每个人都只顾自己,那可真是“各自为政”。

合作的时候,大家可以一起分担任务,相互帮助,发挥团队的力量。

这种精神,不仅仅是在学校有用,等到将来步入社会,能够顺利融入团队,合作无间,那可真是“如鱼得水”。

3. 个人发展3.1 自我管理最后,咱们得聊聊个人发展。

自我管理这一点,可是非常重要的哦。

中学生时期,是我们开始慢慢变得成熟的阶段。

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制定学习计划,这些都是我们要掌握的技能。

比如,制定一个每天的作息时间表,既能确保学习,也能保证休息,做到有条不紊。

这样才能让我们在学习上游刃有余,生活上也更加从容。

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1. 简介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中学生在学业、身心健康、社交能力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能力和素养。

中学阶段是学生个性和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于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从学业、身心健康和社交能力三个方面展开讨论,提供一些有效的培养方法和策略。

2. 学业发展核心素养2.1 主动学习能力中学生应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包括自我规划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的能力、主动寻求学习资源和帮助的能力等。

2.1.1 自我规划学习时间•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表。

•学会合理分配学习任务的时间,避免拖延和集中抱佛脚。

•鼓励使用时间管理工具来帮助自己规划学习时间,如番茄工作法等。

2.1.2 自我规划学习内容•设定学习目标,明确自己每个学期或学年要达到的学习成果。

•学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

•学会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认识自己的学习优势和不足。

2.2 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中学生应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他们对学习内容的深入思考和分析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1 培养批判性思维•鼓励中学生对学习内容提出疑问,激发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引导中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学会分析问题的各个因素和影响因素。

•培养中学生对信息的分辨能力,学会辨别信息的真伪和价值。

2.2.2 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引导中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学会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策略。

•鼓励中学生主动参与实际问题的解决,并借助跨学科知识进行综合分析。

•提供适当的问题解决案例,让中学生学习和借鉴其中的解决方法和思路。

3. 身心健康发展核心素养3.1 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行为中学生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行为,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3.1.1 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确保每天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保持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

•合理安排课外活动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中学生核心素养

中学生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

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5.责任担当。

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

6.实践创新。

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

中学生核心素养

中学生核心素养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commercial use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

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5.责任担当。

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中学生六大核心素养

中学生六大核心素养

9月13日上午,北师大举行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

这项历时三年权威出炉得研究成果,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得内涵、表现、落实途径等做了详细阐释。

据透露,这份核心素养可就是事关今后得课标修订、课程建设、学生评价等众多事项哦。

这两年教育得流行语排行榜,“核心素养”榜上有名。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也被很多人替换成“有了六大素养,走遍天下都不怕”。

那六大素养都有哪些呢?我们一起去瞧瞧吧~六大核心素养敲定,瞧瞧到底就是哪些?总体框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与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得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得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文化就是人存在得根与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得知识与技能,掌握与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得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得人。

1、人文底蕴。

主要就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与技能等方面所形成得基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与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

主要就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与技能等方面所形成得价值标准、思维方式与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自主性就是人作为主体得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得学习与生活,认识与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得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得人。

3、学会学习。

主要就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得综合表现。

初中道法核心素养

初中道法核心素养

初中道法核心素养
高尚的道德观和良好的人格是中学生修养中最重要的素养:
1.责任意识:要端正态度认真对待学习,心存责任感,认真履行学习义务,树立良好形象,完成好老师和家长交给的任务。

2.表现自信:要增强自信心,学会正确的判断和表现,并且学会表现自我,通过提高自信心来做事情。

3.勤奋刻苦:要把自己所能做的事情做好,即使没有别人的帮助也要勤奋刻苦,克服难关,达到自己的目标。

4.对社会负责:要善待他人,了解社会习俗,有能力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帮助社会成长与发展,不仅仅局限于自己的学习。

5.言传身教:要做一个言传身教,努力和他人建立良好关系,学会通过自身行为传播友善、尊重、帮助和理解,传播正能量。

6.学会宽容:要学会宽容,学会推动学习、生活的正确方向,学会接受和理解他人的想法,以善意接受对方的批评和建议。

以上六点是我们在中学修养中必须要学的。

只有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
和良好的人格,才能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从而在以后的人生中道路才能更顺畅、朝向幸福。

中学生的核心素养

中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于中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来源,也是确保课程改革万变不离其宗的“DNA”。

核心素养将为中学教育带来六大变化,包括,育人导向更加注重学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养的培养;课堂教学更加关注课程建设综合化、主体化发展趋势;实践活动;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课业负担将会进一步减轻课业负担,课后作业形式及总量发生较大变化;学校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未来将更加注重增加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适应性。

据了解,参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制订的专家阵容强大。

“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项目始于2013年5月,受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委托,由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牵头组织。

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华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共同承担。

林崇德教授日前出席高中学生发展指导高峰论坛表示,项目组共组织了48场访谈,涉及575位专家,提出了12个指标。

其中一级指标有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修养。

二级指标中社会参与里面有道德品质、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自主发展里有身心健康、自我管理、学会学习、问题解决与创新,文化修养里面有语言素养、数学素养、科学技术与信息素养,审美与人文素养等。

不过,最新出炉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透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研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根本出发点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强调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信息时代的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信息时代的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信息时代的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信息时代,中学生的发展核心素养应该开拓性思维,适应性学习,积极情感态度,自主感知能力,沟通协作能力,以及信息素养。

首先,开拓性思维是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拥有开阔的视野和思维范围很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中学生可以通过探究未知的领域和学科,在思考和解决问题中锻炼开阔的思维。

例如,中学生可以研究与自己专业领域无关的知识,并且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学科研究中,以此来丰富自己的思维。

其次,适应性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核心素养之一。

适应性学习不同于传统学习,它是一种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的学习方式,以适应社会和学科的变化。

在信息时代,知识和技能不断发展更新,中学生需要有适应性学习能力来应对各种情况。

考试不再是衡量学生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中学生要善于从自己的学习中发现问题,并且不断尝试新方法。

另外,积极情感态度也是发展核心素养的一部分。

情感态度决定了学习的成败。

所以,在学习中保持积极的态度非常重要。

中学生需要坚定自己的信念,相信自己的学习能力,并且保持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同时,中学生还需要学会自我管理,直面挫折,不断增强自己的成功体验。

自主感知能力也是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必要条件。

它是指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并能够带领自己完成学习任务。

在学习中,中学生需要通过自我评估和以偏概全的思考来总结经验,进而更广泛地认识学习目标。

我们还应该在学习中,不断控制自己的情感,以主动控制自己的思维和情感。

沟通协作能力也是发展核心素养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中学生应该懂得沟通、交流和协作,在团队工作中做到有效地合作。

在学习中,中学生需要学会互相借鉴,共同学习,并且相互支持。

在信息时代,团队精神非常重要,中学生需要学会尊重他人的思想和意见,并且在合作中表现出诚信和勇气。

最后,发展信息素养也是中学生的核心素养之一。

学生需要掌握有效地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中学生核心素养

中学生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

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5.责任担当。

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

6.实践创新。

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

中学生六大核心素养与高考作文

中学生六大核心素养与高考作文

中学生六大核心素养与高考作文“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涉及课程标准的修订、课程建设和未来的学生评价等诸多问题。

因此,它又被称为课程改革的“钥匙”,新课程标准的“源头”,高考评估的“风向标”。

这六种素质甚至可以说是2022高考作文中必须考查的六个“要旨”。

1、人文细节什么是人文底蕴?一般来说,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包括人文景观、人文科学、人文精神三个方面。

而底蕴则包含着三层含义:文明的积累、蕴涵的才识、深刻的含义。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人文传承”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理解和运用人文知识和技能中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而言,它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的基点。

1.人文积淀重点:在国内外任何时候都有人文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成果的积累;能够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的认知方法和实践方法。

“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指向很明确,有意识地去做就可以了。

“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中的“认识”是指了解和掌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实践”是指用实际行动改造世界和社会。

这两点需要我们拿出自己的智慧,并做到长期坚持训练自己。

2.人文情怀重点: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和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关心人们的生存、发展和幸福。

情怀是指充满着某种感情的心境,而感情是指对人或对事物关切、喜爱的心情。

我们培养起了对人文领域的一切人或事物关切、喜爱的心情,拥有人文情怀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3.审美情趣重点:艺术知识、技能和方法的积累;能够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和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造性表达的兴趣和意识,能够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

审美是体味品评人、事物或艺术品的美;情趣,则是指人的性情和志趣、情调和趣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来源,也是确保课程改革万变不离其宗的“DNA”。

核心素养将为中学教育带来六大变化,包括,育人导向更加注重学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养的培养;课堂教学更加关注课程建设综合化、主体化发展趋势;实践活动;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课业负担将会进一步减轻课业负担,课后作业形式及总量发生较大变化;学校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未来将更加注重增加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适应性。

据了解,参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制订的专家阵容强大。

“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项目始于2013年5月,受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委托,由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牵头组织。

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华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共同承担。

林崇德教授日前出席高中学生发展指导高峰论坛表示,项目组共组织了48场访谈,涉及575位专家,提出了12个指标。

其中一级指标有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修养。

二级指标中社会参与里面有道德品质、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自主发展里有身心健康、自我管理、学会学习、问题解决与创新,文化修养里面有语言素养、数学素养、科学技术与信息素养,审美与人文素养等。

不过,最新出炉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透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各省市教育学会、相关分支机构:受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委托,中国教育学会就《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面向各省市学会和相关分支机构征求意见,现将征求意见稿下发给你们,建议各单位通过调研或召开不同类别的座谈会等方式,征求各级各类教育工作者以及学生、家长等社会各界的意见(分支机构可在理事(委员)和专家范围内征求意见),并于2016年3月20日前将汇总整理后的意见发至学会相关管理部门邮箱:caiwei@(分支机构管理服务中心);liuhui@(会员服务中心),亦可将意见文字稿和电子稿在工作会期间交学会秘书处相关部门。

因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关键因素,故,本次意见征求意义重大,请各单位给予重视,认真组织,如实汇总反馈各类意见建议。

另,该文件未正式下发,仅限征求意见使用,请勿大范围宣传,感谢各单位的支持与配合。

中国教育学会2016年2月22日附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研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根本出发点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强调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一、社会责任。

主要是个体处理与他人(家庭)、集体、社会、自然关系等方面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

1.诚信友善。

重点是自尊自律,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等。

2.合作担当。

重点是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对自我和他人负责;履行公民义务,行使公民权利,维护社会公正等。

3.法治信仰。

重点是尊崇法治,敬畏法律;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依法律己、依法行事、依法维权;崇尚自由平等,坚持公平正义等。

4.生态意识。

重点是热爱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行动等。

二、国家认同。

主要表现为个体对国家政治制度、核心价值理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的理解、认同和遵从。

5.国家意识。

重点是了解国情历史,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热爱祖国,认同国民身份,对祖国有强烈的归属感;自觉捍卫国家尊严和利益等。

6.政治认同。

重点是热爱中国共产党;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行动等。

7.文化自信。

重点是了解中华文明形成的历史进程;承认和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理解、欣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

三、国际理解。

主要表现为个体对国际动态、多元文化、人类共同命运等方面的认知和关切。

8.全球视野。

重点是具有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等。

9.尊重差异。

重点是了解世界不同文化;理解、尊重和包容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多元文化交流等。

四、人文底蕴。

主要是个体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表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10.人文积淀。

重点是积累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

11.人文情怀。

重点是以人为本,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

五、科学精神。

主要是个体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表现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

12.崇尚真知。

重点是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和成果;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有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等。

13.理性思维。

重点是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理性务实,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规范行为等。

14.勇于探究。

重点是有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能够提出问题、形成假设,并通过科学方法检验求证、得出结论等。

六、审美情趣。

主要是个体在艺术领域学习、体验、表达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15.感悟鉴赏。

重点是学习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懂得珍惜美好事物等。

16.创意表达。

重点是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具有生成和创造美的能力;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提升生活品质等。

七、学会学习。

主要表现为个体在学习态度、方式、方法、进程等方面的选择、评估与调控。

17.乐学善学。

重点是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自主学习,注重合作;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等。

18.勤于反思。

重点是对自己的学习状态有清楚的了解;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合理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等。

19.数字学习。

重点是具有信息意识;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趋势等。

八、身心健康。

主要是个体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积极表现。

20.珍爱生命。

重点是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

21.健全人格。

重点是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积极交往,有效互动,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22.适性发展。

重点是能正确判断与评估自我;依据自身个性和潜质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有计划、高效地分配和使用时间与精力;具有达成目标的持续行动力等。

九、实践创新。

主要是学生在勤于实践、敢于创新方面的具体表现。

23.热爱劳动。

重点是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广泛参加各种形式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具有动手操作能力等。

24.批判质疑。

重点是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敢于质疑;善于提出新观点、新方法、新设想,并进行理性分析,做出独立判断等。

25.问题解决。

重点是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能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选择制定合理解决方案;具有创客意识,能将创新理念生活化、实践化等。

林崇德:如何理解核心素养概念的内涵?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同时,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一个伴随终生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生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

1、在目标上,核心素养的概念指向的是对“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的回答由于它的范畴超越了行为主义层面的能力,涵盖态度、知识与能力等方面,因此体现了全人教育的理念,契合我国传统文化“教人成人”或“成人之学”的特色育人观,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教育质量根本标准一致,有利于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完成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教育工作根本任务。

2、在性质上,核心素养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共同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每个人在终生发展中都需要许多素养,以应对各种生活的需要,这些所有人都需要的共同素养可以分为核心素养,以及由核心素养延伸出来的其他素养,其中,最关键、最必要且居于核心地位的素养就称之为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代表了个体普遍应达到的共同必要素养,代表应该达成的最低共同要求,是每个个体都必须学会获得的不可或缺的素养。

正因如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以及世界教育发达国家都十分强调核心素养的教育价值,把以核心素养为核心的未来课程作为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议题,通过核心素养的建构来优化教育改革的质量。

3、在内容上,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素养”一词的含义比“知识”和“技能”更加宽广。

“知识”与“技能”主要涉及具体学科领域的知识,或者具有“听”“说”“读”“写”“算”等基本技能,而素养指向的则并不是某一学科知识,它既包括传统的教育领域的知识、能力,又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因此,核心素养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其所涉及的内涵并非单一维度,而是多元维度的。

核心素养不仅仅是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的综合表现。

这一超越知识和技能的内涵,可以矫正过去重知识、轻能力、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偏失,更加完善和系统地反映教育目标和素质教育理念。

4、在功能上,核心素养同时具有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素养”一词的功能超出了“职业”和“学校”的范畴,核心素养的获得可以使学生升学或更好地进行未来的工作,但是素养的功能不仅仅包括升学和就业,素养的获得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发展成为更为健全的个体,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变化,为终生学习、终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能够达到促进社会良好运行的目的。

因此,核心素养同时具有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积极意义的重要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