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知识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概念
CPA会计学习笔记:-第14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二〕关联方之间交换资产与商业实质的关系:在确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时,企业应当关注交易各方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关联方关系的存在可能导致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
二、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贷:投资性房地产
2.借:交易性金融资产
银行存款〔补价〕
贷:其他业务收入
B公司的处理:
借:投资性房地产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
银行存款〔补价〕
投资收益
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的一般会计分录1.如果换出的是无形资产 借:换入的非货币性资产[换出无形资产公允价值+支付的补价〔或-收到的补价〕〔-换入存货或固定资产对应的进项税〕] 银行存款〔收到的补价〕 累计摊销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贷:无形资产〔账面余额〕 银行存款〔支付的补价〕 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营业外收入〔换出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换出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相关税费〕 2.如果换出的是固定资产 ①借:固定资产清理〔账面价值〕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②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③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银行存款〔清理费〕 ④借:换入的非货币性资产[换出固定资产公允价值+支付的补价〔或-收到的补价〕〔-换入存货或固定资产对应的进项税〕]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银行存款〔收到的补价〕 贷:固定资产清理〔换出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特定固定资产处置时应匹配的销项税〕 银行存款〔支付的补价〕 ⑤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营业外收入〔换出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换出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相关税费〕3.如果换出的是存货 ①借:换入的非货币性资产[换出存货的公允价值+增值税+支付的补价〔或-收到的补价〕-换入存货或固定资产对应的进项税] 银行存款〔收到的补价〕 贷: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银行存款〔支付的补价〕 ②借: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业务成本〕 存货跌价准备 贷:库存商品 ③借:营业税金与附加 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第十六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中级财务会计》ppt

16
(一)不涉及补价
例:2015年5月1日,甲公司以一台生产经用设备交换乙公司生 产的一批钢材,甲公司换入的钢材作为原材料用于生产,乙公 司换入的设备继续用于生产钢材。甲公司设备的账面原价为1 500 000元,在交换日的累计折旧为525 000元,公允价值为 1 404 000元。此外,甲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清理费1 500元。 乙公司钢材的账面价值为1 200 000元,在交换日的市场价格为 1 404 000元,计税价格等于市场价格。设两项资产交换具有商 业实质。甲公司、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税率为17% 假设甲公司和乙公司在整个交易过程中没有发生除增值税以外 的其他税费,甲公司和乙公司均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
2024/10/14
21
例:甲公司以其拥有的一幢自用写字楼与乙公司持有的 对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交换。在交换日,该幢写字楼的 账面原价为6 000 000元,已提折旧1200 000元,在交 换日的公允价值为6 750 000元;乙公司持有的对丙公司 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为4 500 000元,在交换日的公允 价值为6 000 000元,乙公司支付750 000元给甲公司。 乙公司换入写字楼后用于经营出租目的,并拟采用成本 计量模式。甲公司换入对丙公司投资仍然作为长期股权 投资,并采用成本法核算。假设不考虑相关税费。
• 只有当换出资产和换入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或其现值两者 之间的差额较大时,才能表明交易的发生使企业经济状况发 生了明显改变,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因而具有商业实质。
2024/10/14
9
商业实质的判断条件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具有商业实质: (1)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 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项目 账面价值 公允价值 销项税额 搬运费 支付补价
A企业—产品 200万元
B企业—车床 210=250-25-15
225万元
210万元
38.25万元 0.6万元
15万元
判断:
1、是否符合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补价比例=15÷225 = 6.67%,低于25%。
是 否是固定的,或可确定的。
(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
认定原则: 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或占换出资 产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或者, 收到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或占换入资 产公允价值和收到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
低于25%的,视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适用本准则;
■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换出资产账面价 值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换出资产为长期股权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换 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举例1:
A公司以一辆小汽车换取B公司一辆小型中巴,A公司小汽车的账面
原价25万元,已提折旧6万元,公允价值为16万元,B公司小型中巴 账面原价30万元,已提折旧5万元,公允价值为20万元,A公司支付 了4万元现金,不考虑相关税费(经分析,该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的,应当按照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 例,对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进行分配,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
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者虽具有商业实质,但换入资产 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应当按照换入各项资产的原账面价值占 换入资产原账面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进行分配, 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
中级会计实务第七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中级会计实务第七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知识点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概念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
其中:1货币性资产: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
(钱、短期债权、持有至到期的债权投资)2.非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
包括存货(如原材料、库存商品等)、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
【特别提示】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仅包括企业之间主要以非货币性资产形式进行的互惠转让,即企业取得一项非货币性资产,必须以付出自己拥有的非货币性资产作为代价。
(注:以非货币性资产发放股利、政府无偿提供非货币性资产给企业、合并或债务重组取得的非货币性资产、以发行股票形式取得的非货币性资产,均不属于本章范围)②预付账款属于非货币性资产。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交易对象主要是非货币性资产。
在涉及少量补价的情况下,以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低于25%作为参考。
b.支付补价方:支付的补价<25%支付的补价T⅛出奥产公允价值知识点三、确认和计量原则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情况下,换入资产的成本都有两种计量基础。
一、公允价值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下列2个条件的,应当以:(1)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2)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其中:2个条件①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②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的计量。
(至少一个即可)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视换出资产的类别不同而有所区别:(资产处置损益)(1)换出资产为存货的,应当视同销售处理,按照公允价值确认销售收入,同时结转销售成本,相当于按照公允价值确认的收入和按账面价值结转的成本之间的差额,也即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和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在利润表中作为营业利润的构成部分予以列示。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经常会涉及到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例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
这些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报表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需要按照相关的会计准则进行规范处理。
本文将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进行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会计规定。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定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企业之间或者企业内部进行的,以非货币性资产(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为支付手段的交易。
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交易双方通常会以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交换,因此需要对交易涉及的资产进行准确的估值和确认。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原则1. 公允价值确定原则: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应当以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交换的价值。
公允价值是指在正常市场条件下,买方愿意支付的价格或者卖方愿意接受的价格。
企业在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应当充分考虑资产的公允价值,确保交易价格合理。
2. 交换差价处理原则: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如果交换双方的资产价值不相等,就会产生交换差价。
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交换差价应当作为资产交换的价值进行确认,并计入资产的账面价值。
交换差价的处理方式取决于交易双方资产的公允价值差异,可能会导致资产账面价值的调整。
3. 交易成本处理原则: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除了资产的公允价值外,还需要考虑交易的相关成本,如评估费用、律师费用等。
这些交易成本应当根据实际发生情况进行确认,并计入资产的账面价值或者在交易发生时进行费用支出。
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方法1. 资产置换交易:在资产置换交易中,企业通过交换一项或多项非货币性资产来获取其他非货币性资产。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当按照资产的公允价值确定交易的价值,并根据交换差价的情况进行资产账面价值的调整。
2. 资产部分置换交易:在资产部分置换交易中,企业可能会以非货币性资产和货币的组合方式进行交换。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将非货币性资产和货币的价值分别确认,并按照各自的公允价值确定交易的总价值。
中财学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均相同,两者进行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吗?
11
(一)商业实质的判断
2.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 且其差额与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 从市场参与者角度,两项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时间、 风险和金额基本相同或类似,但从资产对企业的作 用或价值角度,两者的“企业特定价值”不同 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应反映税后现金流量,折现率的 选择要考虑企业自身对资产特定风险的评价 实务中,不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通常具有商业实 质,着重应当关注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之间的交换
16
4、账务处理
换出资产为存货的,应当视同销售处理,根据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按公允价值 确认商品销售收入,同时结转商品销售成本。 收入-成本=销售利润
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 和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 或营业外支出。 换出资产为长期股权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的,公允价值和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 入投资收益。
沿用上例资料,假定两辆车的公允 价值均不能可靠计量
A公司按照两者账面价值的差额支付了6万元的现 金(不考虑相关税费) A公司 借:固定资产清理 19 累计折旧 11 贷:固定资产——小汽车 30 借:固定资产——小型中巴 25
(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换入资产的入帐成本19+6)
贷:固定资产清理 现金
5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概述
(二)定
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或占换出资 产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或者 收到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或占换入资 产公允价值和收到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
低于25%,视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适用非货币性资 产交换准则 高于25%(含25%),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 收入》等相关准则。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通过实物或非货币形式进行的资产交换。
在经济活动中,除了货币交易外,人们还可以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来交换物品、服务和权益。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一种非常常见且重要的经济行为,它有助于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可以表现为各种形式,例如物物交换、物服务交换、物权益交换等。
物物交换是指人们通过互相交换物品来满足各自的需求,例如我有一台电视机,需要一辆自行车,而你正好有一辆自行车,需要一台电视机,我们就可以通过物物交换来满足各自的需求。
物服务交换是指人们通过互相交换服务来满足各自的需求,例如我会修理自行车,而你会修理电视机,我们可以互相交换修理服务来满足各自的需求。
物权益交换是指人们通过互相交换权益来满足各自的需求,例如我有一块土地的使用权,需要一台电视机,而你正好有一台电视机,需要一个土地的使用权,我们可以通过物权益交换来满足各自的需求。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实施方式多种多样。
在农村地区,人们可以通过集市、农贸市场等场所进行物物交换;在城市地区,人们可以通过在线平台、二手市场等途径进行物物交换。
物服务交换可以通过互助组织、社区服务中心等渠道实现;物权益交换可以通过土地使用权交易所、知识产权交易所等机构进行。
通过这些不同的实施方式,人们可以方便地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需求的满足。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人们可以将自己闲置的物品、服务或权益交换成自己需要的物品、服务或权益,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其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可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人们可以找到满足自己需求的物品、服务或权益,提高生活质量。
最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人们可以建立起互惠互利的关系,增加社会的凝聚力和合作性,推动社会经济的繁荣和进步。
注会会计学习笔记——第十八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会计相关知识学习笔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第十八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第一节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概念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相关概念(一)非货币性资产的概念资产按未来经济受利益流入(表现形式是货币金额)是否固定或可确定,分为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
非货币性资产是相对于货币性资产而言的。
货币性资产,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收取固定或可确定金额的货币资金的权利,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等。
非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如存货(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库存商品等)、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生产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长期股权投资等。
非货币性资产有别于货币性资产的最基本特征是其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即货币金额)是不固定的或不可确定的。
如果资产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即货币金额)是固定的或可确定的,则该资产是货币性资产;反之,如果资产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即货币金额)是不固定的或不确定的,则该资产是非货币性资产。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概念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企业主要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
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
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定义可以看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如下特征:第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交易对象主要是非货币性资产。
企业用货币性资产(如现金、银行存款)来交换非货币性资产(如存货、固定资产等)的交易最为普遍;但是在有些情况下,企业为了满足各自生产经营的需要,同时减少货币性资产的流入和流出,而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易。
第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交换的行为。
交换,通常是指一个企业和另一个企业之间的互惠转让,通过转让,企业以让渡其他资产或劳务或者承担其他义务而取得资产或劳务(或偿还负债)。
非互惠的非货币性资产转让不属于本章所述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如企业捐赠非货币性资产等。
中级财务会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 3.相关税费的处理
▪ (1)与换出资产有关的相关税费与出售资 产相关税费的会计处理相同,如换出固定 资产支付的清理费用、换出不动产应交的 营业税计入营业外收支,换出投资性房地 产应交的营业税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等。
▪ (2)与换入资产有关的相关税费与购入资 产相关税费的会计处理相同,如换入资产 的运费和保险费计入换入资产的成本等。
注意——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涉及的交易与事项有(1)非货币性资产 非互惠转让;(2)企业合并、债务重组中和发行股票取得的非货币性 资产
▪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
➢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 产(补价)。通常以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 例低于25%作为参考
支付的货币性资产 换入资产公(或 允换 价出 值资产公 支 允付 价的 值货币)性 25%资 或者
贷:主营业务收入——钢材
1 404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38 680
借:主营业务成本——钢材
1 200 000
贷:库存商品——钢材
1 200 000
▪ 【例:涉及补价】甲公司经协商以其拥有的一幢自用写字楼与乙公司 持有的对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交换。在交换日,该幢写字楼的账面原 价为6 000 000元,已提折旧1 200 000元,未计提减值准备,在交换 日的公允价值为6 750 000元,税务机关核定甲公司因交换写字楼需 要缴纳营业税337 500元;乙公司持有的对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账面 价值为4 500 000元,没有计提减值准备,在交换日的公允价值为6 000 000元,乙公司支付750 000元给甲公司。乙公司换入写字楼后 用于经营出租目的,并拟采用成本计量模式。甲公司换入对丙公司投 资仍然作为长期股权投资,并采用成本法核算。甲公司转让写字楼的 营业税尚未支付,假定除营业税外,该项交易过程中不涉及其他相关 税费。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12)

2、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 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 值相比是重大的。
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应当按照资产在持续 使用过程和最终处置时所产生的预计税后未来现金 流量,根据企业自身而不是市场参与者对资产特定 风险的评价,选择恰当的折现率对其进展折现后的 金额加以确定。
但如果有确凿证据说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 的——应当以换入资产公允价值为根底确定换入资产的本钱。
〔二〕换入资产按账面价值计量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或换入资 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应以 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 资产的本钱,不确认损益。收到或支付的补价作为 确定换入资产本钱的调整因素。
第二节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确实认和计量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计量原那么 〔一〕换入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应 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 本钱,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 期损益:
1.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2.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 计量。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12)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第一节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概念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 资产进展的交换。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 货币性资产〔即补价〕。
中级财务会计第八章 非货币性交换PPT课件

下列资产中,属于非货币性资产的有( )。
A.存货
B.固定资产
C.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D.准备持有至到期 的债券投资
2
【答案】ABC 【解析】货币性资产,指持有的货币资金及将
以固定或可确定金额的货币收取的资产,包括 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以及 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
3
①换出资产为存货的,应当作为销售处理,按 其公允价值确认收入,同时结转相应的成本。
②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换出资 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营业外 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③换出资产为长期股权投资的,换出资产公允 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11
(1)增值税的销项税额应直接计入换入资产 成本;
借:固定资产清理 1 612 500
贷:营业外收入
1 612 500
18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19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
7
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如果换入资产的未来 现金流量在风险、金额、时间方面与换出资产 显著不同,即使换入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不 能可靠计量,也应将该交易认定为具有商业实 质。( )
8
√
9
公允价值能否可靠计量的判断 属于以下三种情形之一的,公允价值视为能够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38 680
借:主营业务成本——钢材
中级财务会计学 第十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4、以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为基础计量处理示例
例:A公司以一辆小汽车换取B公司一辆小型中巴,A公 司小汽车的账面价值为19万元,B公司小型中巴账面 价值为25万元,假定两辆车的公允价值均不能可靠计 量,A公司按照两者账面价值的差额支付了6万元的现 金(不考虑相关税费)
A公司 借:固定资产——小型中巴 贷:固定资产——小汽车 现金 借:固定资产——小汽车 现金 贷:固定资产——小型中巴 25(19+6) 19 6 19(25-6) 6 25
B公司
(四) 以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为基础的计量与处理
1、适用情形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虽具有 商业实质但换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均不能可靠计量 的情况。
2、计量
——以换出资产账面价值计量换入资产的成本,无 论是否支付补价,均不确认损益 ——损益是否确认与是否收到补价无关
3、处理(略)
(三)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1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和交换损 益的确定
具有商业实质性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且换 入或换出资产至少两者之一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 计量的,允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计量换入资 产的成本(以出计入) 不发生补价时:
按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相关税费计量换入资产的价值 支付补价方:按换出资产公允价值+补价+相关税费 收到补价方:换出资产公允价值-补价+相关税费
发生补价 时:
2、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 会计处理
换出资产为存货的,应当视同销售处理,按存活 的公允价值确认商品销售收入,同时结转商品销 售成本。 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和 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 业外支出。 换出资产为长期股权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 公允价值和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 收益。
财务基础--第五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第五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第一节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概念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概念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一种非经常性的特殊交易行为,是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
这里的非货币性资产是相对于货币性资产而言的。
所谓货币性资产,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性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所谓非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该类资产在将来将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不固定或不可确定。
例如,企业持有固定资产的主要目的是用于生产经营,通过折旧方式将其磨损价值转移到产品成本中,然后通过产品销售获利,固定资产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即货币金额,是不固定的或不可确定的,因此,固定资产属于非货币性资产。
非货币性资产包括存货(如原材料、库存商品等)、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下简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规范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概念中可以看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交易对象主要是非货币性资产,一般不涉及货币性资产,或只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即补价。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规定,认定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的交换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通常以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是否低于25%作为参考比例。
也就是说,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或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或者收到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或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和收到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低于25%的,视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高于25%(含25%)的,视为货币性资产交换,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等相关准则的规定。
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不涉及的交易和事项(一)与所有者或所有者以外方面的非货币性资产非互惠转让所谓非互惠转让是指企业将其拥有的非货币性资产无代价地转让给其所有者或其他企业,或由其所有者或其他企业将非货币性资产无代价地转让给企业。
第二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第七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第一节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这种状况,即甲企业需要乙企业拥有的某项设备,而乙企业恰好需要甲企业生产的产品作为原材料,双方可能通过互相交换上述设备和原材料达成交易,这就是一种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行为。
通过这种交换,企业一方面满足了各自生产经营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货币性资产的流出。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概念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一种非经常性的特殊交易行为,是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
这里的非货币性资产是相对于货币性资产而言的。
所谓货币性资产,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所谓非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该类资产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不固定或不可确定,包括存货(如原材料、库存商品等)、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
这里所说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仅包括企业之间主要以非货币性资产形式进行的互惠转让,即企业取得一项非货币性资产,必须以付出自己拥有的非货币性资产作为代价。
企业与所有者或所有者以外方面的非货币性资产非互惠转让,如以非货币性资产作为股利发放给股东,或政府无偿提供非货币性资产给企业等,或在企业合并、债务重组中取得的非货币性资产,或企业以发行股票形式取得的非货币性资产等,均不属于本章所讲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范围.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概念可以看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交易对象主要是非货币性资产,交易中一般不涉及货币性资产,或只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即补价。
一般认为,如果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低于25%,则认定所涉及的补价为“少量",该交换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如果该比例等于或高于25%,则视为货币性资产交换.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条件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或者:第二节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和计量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无外乎几种形式,即一项资产换入一项资产、一项资产换入多项资产、多项资产换入一项资产和多项资产换入多项资产。
高级财务会计第8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44页PPT.pptx

公允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注:这时,补价构成收到资产中的一部分) ②确认交换损益。
17
(二)公允价值基础下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举例: 例1:(不涉及补价的情况举例)
[资料]甲公司以账面价值为9000元、公允价值为 10000元的A产品,交换乙公司账面价值为11000元,公允价值
为10000元的B产品;甲公司支付运费300元,乙公司支付运费 200元。甲、乙两公司均未对存货计提跌价准备,增值税率均为 17%,甲、乙两公司换入的产品均作为材料入账。
第八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参见《新准则
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
第一节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概述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概念
我国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
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
行的交换。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即补 价)。
货币性资产: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 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 应收账款、 应收票据、准备持有到期的债券投资等。
8
2.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 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
这种情况是指换入资产对换入企业的特定价值(即预计未 来现金流量现值)与换出资产对该企业的特定价值存在明显 差异。
第十八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第十八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概念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企业主要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
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
在理解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概念时,应注意三个问题:(1)区分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①货币性资产,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收取固定或可确定金额的货币资金的权利,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
预付账款因收回的不是货币资金,不属于货币性资产。
货币性资产的特点是未来现金流量是固定的或可确定的,风险小、报酬低。
②非货币性资产,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包括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以及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
非货币性资产的特点是未来现金流量是不固定的,风险大、报酬高。
(2)关于涉及的补价在非货币性交换中,补价应小于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 25%。
即:补价所占比重=补价/整个资产交换金额<25%整个资产交换金额,在收到补价的企业为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支付补价的企业为支付的补价加上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
【例1】甲企业的一项长期股权投资公允价值为100 万元,乙企业的无形资产公允价值为 80 万元,相互交换时,乙企业应补付甲企业20 万元,则:收到补价的企业补价所占比重=补价/交易总量=20/100=20%<25%支付补价的企业补价所占比重=补价/交易总量=20/(80+20)=20%<25%计算结果表明,此笔业务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3)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适用范围并非所有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都适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下列各项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①企业以存货换取客户的非货币性资产的,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 14 号——收入》。
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涉及企业合并的,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0 号——企业合并》《企业会计准则第2 号——长期股权投资》和《企业会计准则第 33 号——合并财务报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选项A,企业以存货换取其他企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换出存货的企业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选项C,银行承兑汇票属于货币性资产;选项D,交换的资产均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但涉及到的补价比例超过25%。
【真题·多选题】甲公司为房地产开发企业,下列各项具有商业实质的资产交换交易中,甲公司应当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的有()。
(2018年改编)
A.甲公司以其持有的乙公司5%股权换取丙公司的一块土地
B.甲公司以其持有的一项专利权换取戊公司的十台机器设备
C.甲公司以其一套用于经营出租的公寓换取丁公司10万股股票(具有重大影响)
D.甲公司以其一栋已开发完成的商品房换取巳公司的一块土地
【答案】BC
【解析】选项A,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选项D,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准则。
【真题·多选题】2017年度,甲公司发生的有关交易或事项如下:(1)以库存原材料偿付所欠乙公司账款的70%,其余应付账款以银行存款支付;(2)对以子公司(丙公司)的股权投资换取对丁公司40%股权并收到补价,收到的补价占换出丙公司股权公允价值的15%;(3)融资租入一台设备,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用于支付设备租赁费;(4)向戊公司发行自身普通股,取得戊公司对乙公司60%的股权。
上述交易或事项均发生于非关联方之间。
下列各项关于甲公司发生的上述交易或事项中,不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有()。
(2018年)
A.签发银行承兑汇票支付设备租赁费
B.以丙公司股权换取丁公司股权并收到补价
C.以库存原材料和银行存款偿付所欠乙公司款项
D.发行自身普通股取得乙公司60%股权
【答案】ACD
【解析】选项A,银行承兑汇票属于货币资金,不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选项B,交易资产均为非货币性资产,且补价比例小于25%,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选项C,以非货币性资产偿还负债,不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选项D,自身普通股不属于企业资产,不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真题·单选题】2×17年,甲公司发生的有关交易或事项如下:(1)购入商品应付乙公司账款2 000万元,以库存商品偿付该欠款的20%,其余以银行存款支付;(2)以持有的公允价值为2 500万元的对子公司(丙公司)投资换取公允价值为2 400万元的丁公司25%股权,补价100万元以现金收取并存入银行;(3)以分期收款结算方式销售大型设备,款项分3年收回;(4)甲公司向戊公司发行自身普通股,取得戊公司对已公司80%股权。
上述交易均发生于非关联方之间。
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各项关于甲公司2×17年发生的上述交易或事项中,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是()。
(2017年)
A.分期收款销售大型设备
B.以甲公司普通股取得已公司80%股权
C.以库存商品和银行存款偿付乙公司款项
D.以丙公司股权换取丁公司股权并收到部分现金补价
【答案】D
【解析】选项A,分期收款销售商品,不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选项B,增发股票不属于资产,因此,以增发股票取得的股权,不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选项C,属于以资产偿还负债,没有换入资产,不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真题·多选题】甲公司为一部影视视频平台提供商。
2×16年,甲公司以其拥有的一部电影的版权与乙公司一电视剧作品的版权交换。
换出版权在甲公司的账面价值为800万元,换入版权在乙公司的账面价值为550万元。
交易中未涉及货币资金收付。
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各项关于甲公司对该交易的会计判断中,符合会计准则规定的有()。
(2017年)
A.该交易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当按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原则进行会计处理
B.因换出电影版权处于使用期间内且无市场交易价值可供借鉴,在确定其公允价值时,可参考同类作品的对外版权许可收入并作适当调整
C.无法可靠确定换入、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情况下,应按照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并考虑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D.因换入、换出资产内容、制作方法和演员团队、适应用户人群等并不相同,其带来的预期现金流量存在差异,该交易具有商业实质
【答案】ABCD
第二节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和计量
◇确认
◇计量
一、确认
企业应当分别按照下列原则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的换入资产进行确认,对换出资产终止确认。
(一)确认原则
项目确认时点
换入资产换入资产符合资产定义并满足资产确认条件时予以确认
换出资产换出资产满足资产终止确认条件时终止确认
(二)换入资产的确认时点与换出资产的终止确认时点存在不一致的会计处理
交易事项资产负债表日会计处理原则
换入资产满足资产确认条件,换出资产尚未满足终止确认条件在确认换入资产的同时将交付换出资产的义务确认为一项负债
换入资产尚未满足资产确认条件,换出资产满足终止确认条件在终止确认换出资产的同时将取得换入资产的权利确认为一项资产
二、计量
(一)商业实质的判断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1.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分布或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
2.使用换入资产所产生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与继续使用换出资产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
(二)计量
【提示】对于非货币资产交换中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均能够可靠计量的情形,企业在判断是否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时,应当考虑确定公允价值所使用的输入值层次,企业可以参考以下情况:第一层次输入值为公允价值提供了最可靠的证据,第二层次直接或间接可观察的输入值比第三层次不可观察输入值为公允价值提供更确凿的证据。
实务中,在考虑了补价因素的调整后,正常交易中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通常是一致的。
【提示】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影响的当期损益,应当分别不同情况处理:
(1)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生产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资产处置损益。
(2)换出资产为长期股权投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债务工具)的,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并将其持有期间形成的“其他综合收益(可转损益部分)”转入投资收益。
(3)换出资产为投资性房地产的,按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或换入资产公允价值确认其他业务收入,按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结转其他业务成本,二者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4)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涉及相关税费的,按照相关税收规定计算确定。
【教材例18-1】20×8年9月,A公司以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的一台设备交换B打印机公司生产的一批打印机,换入的打印机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A、B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3%。
设备的账面原价为150万元,在交换日的累计折旧为45万元,公允价值为90万元。
打印机的账面价值为110万元,在交换日的市场价格为90万元,计税价格等于市场价格。
B公司换入A公司的设备是生产打印机过程中需要使用的设备。
假设A公司此前没有为该项设备计提资产減值准备,整个交易过程中,除支付该项设备的运杂费15 000元外,没有发生其他相关税费。
假设B公司此前也没有为库存打印机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其在整个交易过程中没有发生除增值税以外的其他税费。
分析:整个资产交换过程没有涉及收付货币性资产,因此,该项交换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本例对A公司来讲,换入的打印机是经营过程中必须的资产,对B公司来讲,换入的设备是生产打印机过程中必须使用的机器,两项资产交换后对换入企业的特定价值显著不同,两项资产的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同时,两项资产的公允价值都能够可靠地计量,符合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两个条件,因此,A公司和B公司均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换入资产的成本,并确认产生的损益。
A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A公司换入资产的增值税进项税额=900 000×13%=117 000(元)
换出设备的增值税销项税额=900 000×13%=117 000(元)
借:固定资产清理 1 050 000
累计折旧 450 000
贷:固定资产——设备 1 500 000
借:固定资产清理15 000
贷:银行存款15 000
借:固定资产——打印机 9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17 000
资产处置损益 165 000
[(1 050 000-900 000)+15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 065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17 000
B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根据增值税的有关规定,企业以库存商品换入其他资产,视同销售行为发生,应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缴纳增值税。
换出打印机的增值税销项税额=900 000×13%=117 000(元)
换入设备的增值税进项税额=900 000×13%=117 000(元)
假定B公司换出存货的交易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规定的收入确认条件。
借:固定资产——设备 9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17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9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17 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1 100 000
贷:库存商品——打印机 1 1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