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四单元环境管理与全球行动第三节公众参与学案鲁教版选修6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 4.3 公众参与学案 鲁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 4.3 公众参与学案 鲁教版选修6

4.3 公众参与 学案(鲁教版选修6)学习目标 了解公众参与的含义;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增强环境意识,树立环境保护观念,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公众参与的含义1.含义:环境保护中,任何公民都有依据一定①____________,参与②____________的权利和义务。

2.公民的环境权(1)狭义:公民在良好环境中③____________的权利。

(2)广义:包括知情权、④______________和参与管理权。

二、公众参与中应有的态度和责任1.态度(1)必须具备正确的⑤________观念,即保护和改善环境的⑥____________。

(2)要有爱护环境、⑦______________的基本意识。

2.责任(1)要创造利于⑧______________的舆论氛围。

(2)要倡导利于环境保护的⑨____________活动。

(3)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工作和⑩__________,提倡适度消费。

(4)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让○11______________的生活方式从理念到○12________深入日常生活。

三、公众参与中应有的行为准则1.实行家庭绿色消费:在满足○13____________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使资源和○14________________的使用量降低到最少,在产品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和○15__________最少,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从而保护环境。

2.参与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在○16__________、学校课程、学校环境、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方面,都符合○17______________要求的学校活动。

3.协助创建绿色社区(1)绿色社区的概念:具备了一定符合○18____________的硬件设施,建立了较完善的环保管理体系和○19______________机制的社区。

(2)绿色社区的内容⎩⎪⎨⎪⎧ 设施:○20 、社区绿化、垃圾分类、污 水处理、○21 和新能源等参与者:环保志愿者队伍及一定比例的○22 活动安排:○23 的环保活动基础达标练考查点1 公众参与的含义1.为使《中国21世纪议程》内容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最具广泛意义的是( ) A.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B.提倡广泛的公众参与C.保持社会经济稳定、高速发展D.政府制订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2.中央要求在全社会开展环境警示教育,其教育的最主要目的是( )A.在全社会树立环保意识B.使人们了解我国目前及世界的环境状况C.要在全社会树立环境保护的忧患意识,增强危机感和责任感,呼吁公众参与D.了解《京都议定书》考查点2 公众参与中应有的态度和责任3.下列实例中,体现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是( )A.提倡高消费,拉动经济增长B.购买无氟冰箱、无磷洗衣粉等环保产品C.提倡使用一次性用品,提高卫生水平D.鼓励市民购买小汽车考查点3 公众参与中应有的行为准则随着人们生态价值观的改变及对自己生活环境质量的关注,“绿色”作为一个概念成为一个时尚的名词。

高中地理 4.3《公众参与》 鲁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 4.3《公众参与》 鲁教版选修6

的认同、支持和参与
C任何公都只有参与环境保护的义务
D公民的检举控告权是由《宪法》规定的
A 3、公众参与中的“公众”包括( )
①所有公民②社会团体③国家机关④国际机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公众参与中应有的态度和责任
1、公众的环境意识: 环境意识是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所必
2、需采的取思有想和利心于里环条件境。保护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一些需要我们从我们身边做起的事情(见下表)
知识窗:世界著名环保社团
绿色和平
(greenpeace )
绿色和平(Greenpeace)是一个国际性非政府组织,以环保工作为主, 总部位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绿色和平于1971年成立于加拿大,创始 人为工程师戴维.麦格塔格,捐款的人数已经累积到280万。在全球41 个国家设有办事处。它开始时以使用非暴力方式阻止大气和地下核试 以及公海捕鲸著称,后来转为关注其它的环境问题,包括水底拖网捕 鱼、全球变暖和基因工程。 绿色和平组织宣称:他们的使命是:“保 护地球、环境及其各种生物的安全及持续性发展,并以行动作出积极 的改变。”不论在科研或科技发明方面,绿色和平都提倡有利于环境 保护的解决办法。对于有违以上原则的行为,绿色和平都会尽力阻止。 其宗旨是促进实现一个更为绿色,和平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世界自然基金会
(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
世界自然基金会(简称WWF,过去叫做World Wildlife Fund Intenational——世界野生生物 基金会,现在更名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 是在全球享有盛誉的、最大的独立性非政府环境 保护机构之一,在全世界拥有将近500万支持者和 一个在90多个国家活跃着的网络。1980年,WWF正 式来到中国,1996年在北京设立了办事处,此后 陆续建立了七个项目办公室;发展至今,共拥有 70多名员工,开展了包括物种、森林、淡水、能 源与气候变化、环境教育和野生物贸易等多方面 的工作。WWF的使命是遏止地球自然环境的恶化, 创造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未来。为此WWF致 力于:

地理:4.3《公众参与》课件(鲁教版选修6)

地理:4.3《公众参与》课件(鲁教版选修6)

节约资源 不随地吐痰、随地乱扔及乱倒废弃物,节约用电、 减少污染 用水、用纸,慎用清洁剂,禁止露天烧烤,做“公
交族”、“自行车英雄”,用电子贺卡取代纸制贺 卡
绿色消费 认购“环保标志”产品,用无氟制品、无磷洗衣粉、 环保选购 环保电池,选绿色包装,购买绿色食品。
重复使用 少用一次性用品,少用塑料袋,自配餐盒,少用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IFAW)创立于1969年, 是全球最大的 动物福利组织之一。其的宗旨是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减少对动 物的商业剥削和野生动物贸易,保护动物栖息地及救助陷于 危机和苦难中的动物来提高野生动物与伴侣动物的福利,并 积极推行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动物福利和保护政策。
自然之友
知识窗:
环保烈士索南达杰
在青藏线上的昆仑山口的一侧,矗立着一座高约 二十米的杰桑·索南达杰烈士纪念碑。此碑是由民 间出资建造的,碑旁对联上刻有“功盖昆仑”等 字样。 索南达杰是青海玉树州治多县的县委副书记,曾十 多次进入可可西里无人区,足迹遍布可可西里这座 野生动物生活的天堂,与偷猎者作不懈的斗争。 1994年元月,在一次押送18名偷猎者的途中,偷猎团伙看到执法者 人少就乘机反 扑。他们抢夺了被缴获的武器,并同时向索南达杰开 火,英雄倒在血泊中,身边是截获的两卡车2000余张藏羚羊皮。索 南达杰 临牺牲都保持着半蹲举枪射击的姿势。那一年,索南达杰刚 好40 岁,正当人生的盛年。
大自然保护协会
大自然保护协会The Nature Conservancy (TNC) 是从事生态环境保护的国际 民间组织,成立于1951年,总部设在美国华盛顿。协会的使命是:通过保护 代表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动物、植物和自然群落赖以生存的陆地和水域,来实现 对这些动物、植物和自然群落的保护。 由于坚持采取合作而非对抗性的策略,以及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来指导保护行 动,经过50余年的不懈努力,协会已跻身美国十大慈善机构行列,位居全球 生态环境保护非营利民间组织前茅。目前仅美国本土而言,协会拥有1600多 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1400万英亩,遍布50个州。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四单元环境管理与全球行动第一节环境管理学案鲁教版选修6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四单元环境管理与全球行动第一节环境管理学案鲁教版选修6

第一节环境管理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说出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举例说明我国环境管理主要原则和制度的现实意义。

体会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

一、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手段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1)概念:通过行政、法律、经济、教育和科学技术等手段,组织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按照一定的环境目标和规划而开展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社会活动。

(2)目的:既要发展经济,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

(3)类型①按环境管理的范围划分:资源环境管理、区域环境管理和部门环境管理等。

②按管理的职能和性质划分:环境计划管理、环境质量管理和环境技术管理等。

2.环境管理的手段(1)行政手段:指通过行政程序直接管理环境。

(2)法律手段:指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管理环境。

如我国宪法规定:在中国,凡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从而对公众的健康、安全、生命以及公私财产等造成的危害均为公害。

(3)经济手段:指运用税收、征收有偿使用费以及奖励、罚款等经济手段间接管理环境。

二、我国的环境管理1.基本国策:环境保护。

2.主要原则(1)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

(2)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

(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

3.环境管理制度:“三同时”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排污收费制度、限期治理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等。

一、判断题1.环境管理的目的只是发展经济。

( )2.环境管理按照管理的范围可分为环境计划管理、环境质量管理、环境技术管理。

( ) 3.运用税收、奖励、罚款等经济手段直接管理环境,有利于环境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 )4.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 )5.“三同时”制度是我国出台最早、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项环保基本法律制度。

( )答案:1.× 2.× 3.× 4.√ 5.√二、选择题6.能有效遏止环境的恶化,起到事半功倍效果的环境管理手段有( )A.经济手段、技术手段B.法律手段、宣传教育手段C.法律手段、行政手段D.宣传教育手段、技术手段答案:C7.政府部门依法关停污染企业的做法,属于环境管理范围的( )A.区域环境管理B.资源环境管理C.部门环境管理D.环境技术管理答案:C8.有关环境管理对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个人影响环境的行为是生产全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B.对企业的管理内容是严格限制企业和事业单位污染物的不合理排放,审查区域发展和政策的环境影响评价C.政府具有双重身份D.环境管理的对象只包括个人和企业答案:C9.环境管理的根本目的是( )A.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B.综合治理环境污染C.禁止对生态环境利用D.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答案:D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手段【合作探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画川高级中学高中地理 4.3公众参与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画川高级中学高中地理 4.3公众参与

第四单元环境管理与全球行动第三节公众参与一、课标要求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二、自主学习(一)旧知回顾1、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有哪些?(二)新课学习知识点一公众参与的含义【A类】1、定义:2、公众参与的作用:3、广大青少年是的重要推动力量。

【B类】阅读课本知识窗,了解公民享有的环境权利有哪些?【C类】完成课本P92的课前问题知识点二公众参与中应有的态度和责任【A类】1、公众的环境意识:环境意识是。

2、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自觉抵制,提倡,不仅可以,而且也是每一个关爱环境的公民道德行为的体现。

知识点三公众参与中应有的行为准则【A类】1、家庭绿色消费模式这种新型消费模式在满足的同时,使的使用量最少,产品的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从而。

2、积极参与创造绿色学校绿色学校是3、协助创建绿色社区“公众参与”最基本的组织就是,绿色社区是指【B类】1、为什么要倡导“家庭绿色消费模式”?我们该如何以实际行动倡导绿色消费模式?2、完成课本P96活动题三、诊断训练今天,“绿色”作为一个概念成为一个很时尚的名词。

“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绿色消费”是当今热门话题。

据此回答1~2题:1.下列对“绿色消费”的理解错误的是()A.日常消费中,尽量不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B.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C.少用普通电池,多用蓄电池D.尽量购买、使用带有绿色的物品2.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①使用低毒农药防治病虫害②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③在面粉等食品中添加“吊白块”④利用农作物病虫的天敌防止病虫害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3.近年来国际上民间环境保护组织的主要优势在于()①拥有专业的知识、技术及调查能力②拥有更加单纯的社会责任感和充沛的创造力③引起了更广泛的基层团体的参与和支持④走在为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服务的前沿A.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四、反馈练习一、选择题1、公众参与是指()A、公众依法参与保护环境的权利和义务B、公众的环境权C、社区号召回收废旧电池D、公民在良好的环境中生活和生产的权利2、公众参与中的“公众”包括()①所有公民②社会团体③国家机关④国际机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广义的公民环境权主要包括()①优美环境享受权②知情权③安静权④检举控告权⑤参与管理权⑥采光权A、①③⑥B、②④⑤C、①②③D、④⑤⑥4、为使《中国1世纪议程》内容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最具广泛意义的是()A、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B、提倡广泛的公众参与C、保护社会经济稳定、高速发展D、政府制订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5、生态可持续发展要从观念走向实践的必要条件是 ( )A、实行环境标志认证B、工厂实行清洁生产C、公众认识、接受和积极参与D、决策者的观念转变和行为改变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轿车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据此回答6—7题。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环境管理与全球行动 第三节 公众参与学案 鲁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环境管理与全球行动 第三节 公众参与学案 鲁教版选修6

第三节公众参与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增强环境意识,树立环境保护观念,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公众参与中应有的态度和责任1.公众参与的含义(1)含义:指环境保护中,任何公民都有依据一定法律程序,参与保护环境的权利和义务。

(2)意义:人类的进步是建立在广大民众参与基础上的,保护环境也必须依靠公众及社会团体特别是青少年最大限度的认同、支持和参与。

(3)公民的环境权①狭义:指公民在良好环境中生活和生产的权利。

②广义:包括知情权、检举控告权和参与管理权。

2.公众参与中应有的态度和责任(1)态度(环境意识):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所必需的思想和心理条件。

①必须具备正确的环境观念,即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目的和动机。

②要有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基本意识。

(2)责任①加强环境意识的宣传和教育,创造一种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舆论氛围。

②倡导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社会公益活动。

③尽可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提倡适度消费。

④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让环境保护的生活方式从理念到行动深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二、公众参与中应有的行为准则1.实行家庭绿色消费(1)在满足人类基本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使资源和有毒原材料的使用量降低到最少。

(2)在产品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最少,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从而保护环境。

2.参与创建绿色学校活动绿色学校:指在学校管理、学校课程、学校环境、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方面,都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学校。

3.协助创建绿色社区(1)绿色社区:指具备了一定符合环保要求的硬件设施,建立了较完善的环保管理体系和公众参与机制的社区。

(2)绿色社区的内容①设施:绿色建筑、社区绿化、垃圾分类、污水处理、节水节能和新能源等。

②参与者:环保志愿者队伍及一定比例的绿色家庭。

③活动安排:开展持续性的环保活动等。

一、判断题1.公众参与就是个人的参与。

( )2.任何公民都有依据一定法律程序,参与保护环境的权利和义务。

高中地理 第4单元 环境管理与全球行动 第3节 公众参与学案 鲁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 第4单元 环境管理与全球行动 第3节 公众参与学案 鲁教版选修6

第三节公众参与(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课标解读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环境管理中公众参与的含义。

2.利用某些资料,让学生明确每个公民在公众参与中应有的行为和责任。

3.通过绿色消费、绿色校园、绿色社区的有关资料,使学生认识到在公众参与中每个公民应有的行为与准则。

4.通过学习,逐步培养学生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以当前的雾霾天气污染,需要我们大众人人参与来治理引入新课。

课标解读重点难点1.了解环境管理中公众参与的含义。

2.明确每个公民在公众参与中应有的态度和责任。

3.认识在公众参与中每个公民应有的行为和准则。

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的态度、责任与行为准则。

(重点)公众参与的含义含义:环境保护中,任何公民都有依据一定法律程序,参与保护环境的权利和义务。

2.意义:人类的进步是建立在广大民众参与基础上的,保护环境也必须依靠公众及社会团体特别是青少年最大限度的认同、支持和参与。

3.公民的环境权(1)狭义:公民在良好环境中生活和生产的权利。

(2)广义:包括知情权、检举控告权和参与管理权。

1.保护环境为什么需要广大公众的参与?【提示】人类的进步是建立在广大民众参与基础上的,保护环境必须依靠公众及社会团体特别是青少年最大限度的认同、支持和参与。

广大青少年是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公众参与中应有的态度和责任1.态度(1)必须具有正确的环境观念,即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目的和动机。

(2)要有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基本意识。

2.责任(1)要创造利于环境保护的舆论氛围。

(2)要倡导利于环境保护的社会公益劳动。

(3)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提倡适度消费。

(4)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让环境保护的生活方式从理念到行动深入日常生活。

公众参与中应有的行为准则行为准则主要内容实行家庭绿色消费使资源和有毒原材料的使用量降低到最少;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最少,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参与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在学校管理、学校课程、学校环境、学校与社区关系方面都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协助创建绿色社区加强绿色建筑、社区绿化、垃圾分类、污水处理、节水节能和新能源等设施建设;建设环保志愿者队伍和一定比例的绿色家庭;开展持续性的环保活动2.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的绿色消费模式。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环境管理与全球行动》导学案 鲁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环境管理与全球行动》导学案 鲁教版选修6

第四单元环境管理与全球行动导学案(一)环境问题产生的两个原因:一是思想观念;二是社会行为(二)内容概述:第一节: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主要手段;我国环境管理的原则和制度;环境管理是人类的一种行为、一种社会行为。

第二节:环境问题已具有了全球化的特点并在继续发展,环境管理也必然走向钱球化;对于全球性环境问题的防治、因环境问题引走的冲突和贸易争端,必须进行国际合作,共同采取行动。

第三节:公众参与的含义;公众应有的态度和责任、行为准则,以及如何采取行动。

(三)单元知识结构:基本内容我国的环境管理主要手段国际行动国际贸易中的环境保护国际合作国际环境保护行动第一节环境管理教学目标: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2、举例说明我国环境管理的主要原则和管理制度的现实意义3、理解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增强环境保护的自觉意识和法规意识教学重点: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教学方法:提纲导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回顾第三单元内容,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引出环保话题。

一、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1、什么是环境管理?其最终目的是什么?引申:环境问题所要解决的不是单纯的技术性问题,也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自然和谐一致的问题;具体说,就是要创造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新的社会行为规范和新的发展方式。

2、按环境管理的范围划分,说出三种环境管理的类型,明确其对象和目标。

(1)资源环境管理(2)区域环境管理(3)部门环境管理3、按管理职能和性质划分,说出三种环境管理的类型,明确其对象和目标。

(1)环境计划管理(2)环境质量管理(3)环境技术管理4、跟踪训练分析下列说法各属于哪一种环境管理类型?A、城市环境和水域环境管理——区域B、工业环境管理——部门C、政府部门对全国国土及经济协作区和省市自治区环境管理——区域D、可再生资源的恢复和永续利用——资源E、制定区域环境规划——区域F、交通沿线环境监测——环境质量管理G、医疗垃圾的管理——部门二、环境管理的手段1、环境管理的手段有哪些?理解日、英、美等国家环境公害的规定,明确政府是环境管理的主体。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环境管理与全球行动 第3节 公众参与课后练习 鲁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环境管理与全球行动 第3节 公众参与课后练习 鲁教版选修6

第四单元环境管理与全球行动第3节公众参与情景导入中工网2016年5月20日消息:“我们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积极投身到“美丽西宁”建设和“保护”行动中来,主动参与植绿、护绿、赏绿活动,自觉维护整洁优美的生活环境。

”目前西宁特钢集团职工志愿者代表邢金州代表全省职工志愿者在西宁北山植树造林宣读了“关爱大自然,保护三江源”职工志愿环保行动倡议书。

当天,青海省总工会在西宁北山植树造林区举行了“关爱大自然,保护三江源”职工志愿环保行动启动仪式,来自全省的职工志愿者代表,青海省重工机械系统、西宁特钢集团的劳模志愿者代表等50多人,在西宁北山开展植树造林、拾捡垃圾、清洁环境活动。

尝试探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为保护和改善环境做些什么?提示:宣传环保知识;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消费,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和谐共存等等。

目标导航了解:公众参与的含义和重要性掌握: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应用:举例说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具体行动一、公众参与的含义1.含义:环境保护中,任何公民都有依据一定法律程序,参与保护环境的权利和义务。

2.公民的环境权(1)狭义:公民在良好环境中生活和生产的权利。

(2)广义:包括知情权、检举控告权和参与管理权。

二、公众参与中应有的态度和责任1.态度(1)必须具有正确的环境观念,即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目的和动机。

(2)要有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基本意识。

2.责任(1)要创造利于环境保护的舆论氛围。

(2)要倡导利于环境保护的社会公益劳动。

(3)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提倡适度消费。

(4)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让环境保护的生活方式从理念到行动深入日常生活。

三、公众参与中应有的行为准则1.实行家庭绿色消费:在满足人类基本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使资源和有毒原材料的使用量降低到最少,在产品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最少,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从而保护环境。

推荐K12高中地理第四单元环境管理与全球行动第3节公众参与课后练习鲁教版选修6

推荐K12高中地理第四单元环境管理与全球行动第3节公众参与课后练习鲁教版选修6

第四单元环境管理与全球行动第3节公众参与情景导入中工网2016年5月20日消息:“我们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积极投身到“美丽西宁”建设和“保护”行动中来,主动参与植绿、护绿、赏绿活动,自觉维护整洁优美的生活环境。

”目前西宁特钢集团职工志愿者代表邢金州代表全省职工志愿者在西宁北山植树造林宣读了“关爱大自然,保护三江源”职工志愿环保行动倡议书。

当天,青海省总工会在西宁北山植树造林区举行了“关爱大自然,保护三江源”职工志愿环保行动启动仪式,来自全省的职工志愿者代表,青海省重工机械系统、西宁特钢集团的劳模志愿者代表等50多人,在西宁北山开展植树造林、拾捡垃圾、清洁环境活动。

尝试探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为保护和改善环境做些什么?提示:宣传环保知识;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消费,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和谐共存等等。

目标导航了解:公众参与的含义和重要性掌握: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应用:举例说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具体行动一、公众参与的含义1.含义:环境保护中,任何公民都有依据一定法律程序,参与保护环境的权利和义务。

2.公民的环境权(1)狭义:公民在良好环境中生活和生产的权利。

(2)广义:包括知情权、检举控告权和参与管理权。

二、公众参与中应有的态度和责任1.态度(1)必须具有正确的环境观念,即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目的和动机。

(2)要有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基本意识。

2.责任(1)要创造利于环境保护的舆论氛围。

(2)要倡导利于环境保护的社会公益劳动。

(3)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提倡适度消费。

(4)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让环境保护的生活方式从理念到行动深入日常生活。

三、公众参与中应有的行为准则1.实行家庭绿色消费:在满足人类基本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使资源和有毒原材料的使用量降低到最少,在产品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最少,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从而保护环境。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三节《公众参与》教案鲁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三节《公众参与》教案鲁教版选修6
一、什么是公众参与
保护环境必须依靠公众及社会团体最大限度的认同、支持和参与,特别是青少年的参与。
二、公众参与中应有的态度和责任
1、公众参与环境保护,首先取决于公众的环境意识,人类在实施环境之前,必须具有正确的环境观念。
2、应坚持以生态为中心的思想,将爱护和保护环境作为每个公民日常行为的基本态度。
3、每个人都应尽可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并强化个人的责任感。
对“公众参与”内涵的讲解,可分三个层次进行:一是明确公众参与的概念,二是理解公众参与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三是认识青少年包括高中学生在公众参与中的的环境权”之后,可指出公民享受环境权的同时,还应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
要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需要增强和提高环境意识,这也是环境保护的前提条件。教学中可首先让学生明确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应自觉地规范、调整自身的行为,而观念的转变是根本。接着启发学生思考、归纳我们应具备什么样的态度、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可从教材中的图片“当一天的饲养员活动”入手,让学生例举自己参加过哪些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社会义务活动,如义务植树等;自己是否做出过有害于环境的行为等;也可补充一些相关的新闻报道或案例,如“知识窗”中的“伟大的环境保护先驱者——莱切尔·卡逊”。
活动:
在公众参与的行为准则,你认为还有哪些行为准则。
个人环保行为的检测。
导入新课:本节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观念,并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因此导入的问题旨在让学生内省自身在环境保护中应持有的态度、应担负的责任以及应采取的行动。学生的回答也许不尽全面,但这也正是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可将第一个问题转化为:想一想我们从前的哪些生活方式有些自私,从而给我们的生存环境带来不利影响?然后继续以第二个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4单元环境管理与全球行动第3节公众参与课件鲁教版选修6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4单元环境管理与全球行动第3节公众参与课件鲁教版选修6
拾宠物粪便
2.生产上:从原料开采加工、生产制造、包装运输、批发零售、消费使用、 回收废物等全过程各环节上保证产品生产符合环保标准。
3.社会参与上:(1)参与环保宣传和行动;(2)改变落后的观念、生活方式和 习惯,规范自己的行为;(3)选购带环境标志的产品。
4.个人环保行为措施:
措施
举例
不随地吐痰、随地乱扔及乱倒废弃物,节约用电、用水、用纸, 节约资源
【解析】
第(1)题,汽车尾气中往往含有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其造成的
酸雨问题被称为“空中死神”。第(2)题,学校可以放进可再生利用垃圾箱的垃
圾主要包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回收利用的玻璃、废纸、废塑料、废金属等。第(3)题,小树林的
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净化、美化环境等作用上,可以改善局部小气候。第(4)
题,结合所学内容即可回答。
(4)对于学校与社区的联系: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社区、政府、企事业 单位和民间团体在学校环境教育和管理上的合作。(5)对于教学:学校可以获得 实现“绿色学校”的课程所需要的教育思想,教材和辅导资料,强化素质教育。 (6)社会影响:学校能提高自己在本地区的声誉和形象,有利于学校自身的发展。 学校有机会获得极高的荣誉奖励,并能向当地、全国和国际宣传和交流自己的 经验。(7)经济效益:能够有效地节能、节水、节电,资源回收等措施可提高资 源利用率,减少事故隐患,明显地减少浪费,节约学校财政开支,加强学校内 部的管理。
应该拒食野生动物新制能成源的食品。 绿色家庭
2.应坚持以生态为中心的思想,将爱护和保护环境作为每个公民日常行为
个人环境道德 的基本态度。 3.每个人都应尽可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并强化个人 的责任感。
【提示】 环境道德的主要内容: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消费,环保

江苏省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鲁教版高中地理六第四单元 环境管理与全球行动教案

江苏省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鲁教版高中地理六第四单元 环境管理与全球行动教案

第四单元环境管理与全球行动本课最主要的任务是让学生认识到环境管理、国际合作、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及操作方法。

但从知识本身来看,内容抽象繁杂,因此本课主要采用阅读课本、梳理知识的方法,以独立学生为主,不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另外,可以采用案例辨析的方式,以直观现象诠释抽象问题,使繁杂的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环境保护的技能,并自觉加入到环境保护的队伍中来。

【知识构建】本课主要包含三大模块,即环境管理、全球行动和公众参与。

“环境管理”模块主要有环境管理内容、环境管理手段、我国环境管理原则、我国环境管理制度等内容.“全球行动”模块主要有国际贸易中的环境壁垒、国际合作等内容,其中“国际合作"模块在必修三“走可持续之路”单元已经有所涉及,这里可以与相关知识作有效整合和迁移.“公众参与”模块不需要强调公众参与的含义,应把重点放【教学目标】1.通过案例辨析,知道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2.记住我国环境管理的主要原则、主要制度.3.通过阅读环境壁垒案例,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4.通过阅读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案例,认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5.通过阅读“公民的环境权”、环保小调查等活动,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提升环保技能。

【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本课的重点是教育和宣传,让学生提高环境保护认识,提升环境保护技能。

如果结合考试重点,可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和“国际合作”两个模块。

具体说来,环境管理的手段主要包括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环境技术手段、环境教育和新闻媒介手段等,各种管理手段各有所为,相互补充,以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要手段。

“国际合作”模块的内容主要有:环境保护需要国际合作的原因、国际合作应遵循的原则、中国在环境保护国际合作中采取积极态度的原因、几次国际重要环境会议的重大意义几个方面,其中“国际合作应遵循的原则"是学习的重点。

2.教学难点本课知识较为抽象,也比较繁杂,学生仅靠阅读课本,不能留下深刻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公众参与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增强环境意识,树立环境保护观念,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公众参与中应有的态度和责任1.公众参与的含义(1)含义:指环境保护中,任何公民都有依据一定法律程序,参与保护环境的权利和义务。

(2)意义:人类的进步是建立在广大民众参与基础上的,保护环境也必须依靠公众及社会团体特别是青少年最大限度的认同、支持和参与。

(3)公民的环境权①狭义:指公民在良好环境中生活和生产的权利。

②广义:包括知情权、检举控告权和参与管理权。

2.公众参与中应有的态度和责任(1)态度(环境意识):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所必需的思想和心理条件。

①必须具备正确的环境观念,即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目的和动机。

②要有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基本意识。

(2)责任①加强环境意识的宣传和教育,创造一种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舆论氛围。

②倡导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社会公益活动。

③尽可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提倡适度消费。

④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让环境保护的生活方式从理念到行动深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二、公众参与中应有的行为准则1.实行家庭绿色消费(1)在满足人类基本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使资源和有毒原材料的使用量降低到最少。

(2)在产品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最少,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从而保护环境。

2.参与创建绿色学校活动绿色学校:指在学校管理、学校课程、学校环境、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方面,都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学校。

3.协助创建绿色社区(1)绿色社区:指具备了一定符合环保要求的硬件设施,建立了较完善的环保管理体系和公众参与机制的社区。

(2)绿色社区的内容①设施:绿色建筑、社区绿化、垃圾分类、污水处理、节水节能和新能源等。

②参与者:环保志愿者队伍及一定比例的绿色家庭。

③活动安排:开展持续性的环保活动等。

一、判断题1.公众参与就是个人的参与。

( )2.任何公民都有依据一定法律程序,参与保护环境的权利和义务。

( )3.绿色学校是指绿化面积较大的学校。

( )4.绿色社区的参与者包括环境志愿者和绿色家庭。

( )5.公众参与中要有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基本意识。

( )答案:1.× 2.√ 3.×4.√ 5.√二、选择题6.公众参与中的“公众”包括( )①所有公民②社会团体③国家机关④国际机构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解析:选A。

公众指的是政府为之服务的主体群众,公众参与既包括以个人形式的参与,也包括以民间组织、社会团体形式的集体参与。

7.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和目的是( )A.人类尽可能少地索取自然资源B.人类与环境持续和谐共处C.人类不要向环境排放废弃物D.环境无条件地为人类提供服务解析:选B。

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和目的就是人类与环境持续和谐共处,因为公众的参与会使可持续发展观体现在人们日常的工作、生活方式中,最终实现人地和谐。

公众参与中应有的态度和责任【合作探究】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夏季,城市的大街小巷都分布着烧烤羊肉串的摊点,旺旺的木炭火把路边的绿化树都烤黄了,让人不禁联想到“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的诗句。

材料二每年世界环境日的时候,环保志愿者们都会走上街头进行环保宣传。

多数的人群仅对活动派发的礼品感兴趣,环保知识却无人问津。

很多行人将志愿者们派发的宣传单随意乱扔,充分显示了群众对环保知识的冷漠。

(1)两则材料反映的共同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木炭火烤焦绿化树带来的环境问题是什么?(3)公众参与环保的基本态度应该是什么?(4)作为一名现代中学生,我们在参与环保的活动中,应抵制哪些不良行为?提示:(1)我国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意识淡薄,环保工作任重道远(2)城市绿化树遭到严重破坏,降低了森林的环境效益,其吸烟滞尘、净化空气、减弱噪音、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的作用减弱,导致城市环境出现严重问题。

(3)爱护环境、保护环境。

(4)①随地吐痰,随意向周围环境投放废弃物;②购买一次性商品;③浪费水、电、纸张等;④践踏草坪,乱吃野味、烧烤等;⑤在风景区乱涂乱画;⑥公共场所大声喧哗;⑦乱砍滥伐林木等。

【核心归纳】公众参与中应有的环境道德下列关于公众参与的正确说法是( )A.家庭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最基本的组织B.公众参与必须具备正确的环境观念C.公众参与高消费会促进经济发展,带来经济繁荣D.公众参与就是个人的参与解析:选B。

正确理解公众参与的含义,公众参与包括一切与环境保护工作有关的单位、部门、群体和个人。

公众参与中应有的行为准则【合作探究】读教材P95图4-3-5“绿色学校模式示意”,探究下列问题。

(1)在“绿色学校”中,学校应采取哪些管理措施?(2)在“绿色学校”中,对学校课程设置有何要求?(3)“绿色学校”的学校环境有何特点?(4)“绿色学校”有何社会影响?提示:(1)管理方面采取师生共同决策等措施,促进学校管理体系和相关档案资料的建设,提高环境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

(2)学校课程方面通过环境教育等,可以获得实现“绿色学校”的课程所需要的教育思想、教材和辅导资料,强化素质教育。

(3)学校环境方面设立垃圾分类回收箱、使用可降解塑料制成的清洁用具等,可减少学校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回收再生资源、营造优美环境,使校园环境更利于师生身心健康。

有助于师生深入地认识和理解环境问题的重要性,提高师生环境意识、知识、技能、生态、责任和行为等环境素养,使其在今后的个人、家庭生活和单位中更加重视环境问题,有利于加强学校内部的管理。

(4)社会影响方面,学校能提高自己在本地区的声誉和形象,有利于学校自身的发展,学校有机会获得极高的荣誉奖励,并能向当地、全国和国际宣传和交流自己的经验。

【核心归纳】家庭绿色消费的主要内容家庭绿色消费是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典范。

图解如下:【跟踪训练】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的有利于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行动是( ) 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B.采取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C.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篮答案:A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没有掌握以下内容?重点必背1.公众参与的含义是什么?2.公众参与中应有的态度和责任是什么?3.公众参与中应有的环境道德是什么?4.什么是家庭绿色消费?5.创建“绿色学校”有哪些效益?微点拨1.绿色技术:能够促进人类长远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人与自然共存共生的科学技术。

2.绿色产品:与传统产品的根本区别在于其改善环境和社会生活品质的功能。

3.绿色消费:也称可持续消费,以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等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行为和过程。

4.绿色社区:指具备了一定的符合环保要求的硬件设施,建立了较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和公众参与机制的社区。

一、选择题实施家庭绿色消费,参与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协助创建绿色社区,关注环境安全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行为原则。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行为中体现家庭实行绿色消费的是( )A.上班经常乘出租车B.在家经常使用一次性茶杯C.购买无氟冰箱和无磷洗衣粉D.购买露天烧烤食品2.绿色学校是指 ( )A.绿色达到一定标准的学校B.环境教育达到一定标准的学校C.日常卫生搞得很好的学校D.在学校管理、学校课程、学校环境、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方面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学校解析:第1题,使用无氟冰箱可减少对臭氧层的破坏;使用无磷洗衣粉,可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第2题,绿色学校是一个综合指标。

学校的绿化、环境教育、日常卫生等都应达到一定的要求。

答案:1.C 2.D随着人们生态价值观的改变及对自己生活环境质量的关注,“绿色”作为一个名词成为一个很时尚的概念。

“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绿色消费”是当今的热门话题。

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对绿色消费的理解,错误的是 ( )A.要求人们购买、使用带有绿颜色的物品B.尽量使用对环境不造成污染的物品C.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D.尽量使用可循环利用的物品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自己有绿色消费的习惯就行,家庭其他成员有没有与自己无关B.创建“绿色学校”是学校领导和老师的事,学生不起作用C.只要能省钱,商品带不带“绿色标志”无所谓D.应积极参加社区环境保护活动解析:第3题,绿色消费是一种以适度节制消费,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为特征的消费行为和过程,不是消费带有绿颜色的物品。

第4题,不仅自己要有绿色消费习惯,而且要促使家人养成绿色消费习惯;学生要为创建绿色学校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每个人都应认购有绿色标志的商品。

答案:3.A 4.D公众参与是指环境保护中,任何公民都有依据一定法律程序,参与保护环境的权利和义务。

据此回答5~6题。

5.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程度,首先取决于 ( )A.个人的环境意识B.集体的环境意识C.公众的环境意识D.国家环保政策6.下列实例中,体现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是 ( )A.提倡高消费,拉动经济增长B.不用或尽量少用一次性商品C.提倡使用一次性用品,提高卫生水平D.鼓励市民购买小汽车解析:第5题,公众的环境意识是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所必需的思想和心理条件,因此是衡量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程度的首要因素。

第6题,不用或尽量少用一次性商品有利于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答案:5.C 6.B7.创建“绿色学校”的效益包括( )①减少学校对环境的不良影响②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社区、政府、企事业单位和民间团体在学校环境教育和管理上的合作③投资大,影响学校的进一步发展④教师、学生的参与,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A。

创建“绿色学校”有利于减少学校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社区、政府、企事业单位和民间团体在学校环境教育和管理上的合作。

“26度空调节能行动”是一个倡导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公益活动。

该活动自2004年发起,旨在呼吁人们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目前国内已有多个地区的非政府组织响应,并陆续在当地开展节能倡导行动。

据此回答8~10题。

8.环保组织倡导发起的“26度空调节能行动”的主要作用有( )①缓解夏季电力供应危机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④保护臭氧层⑤减少酸雨危害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③⑤D.①②④9.“26度空调节能行动”的重要意义是( )A.增强公民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消费B.建立节约型社会,提高经济效益C.履行国际环境保护公约,推行清洁生产D.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10.我国的民间环保组织在下列哪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①青少年普及教育②提供法律援助③表彰优秀人物④相关法律的制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第8题,空调所需能源为电能,而部分电能是由燃烧化石燃料转化而成的,倡导“26度空调节能行动”可有效地节约电能,从而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并减少酸雨的危害,同时也能有效地缓解夏季电力供应危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