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学语文教育与生活的关系
浅谈语文教学与生活的关系
![浅谈语文教学与生活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3e4d49e1f8c75fbfc77db265.png)
浅谈语文教学与生活的关系[摘要]语文教学与生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
新课标形势下,更要注重语文教学与生活的关系。
为加强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本文提出了以下四点做法:1.同游生活之海,共做生活主宰。
2.创设情境,变语文课堂为生活课堂。
3.精选电视节目,充实语文素材。
4.丰富课外活动,增强实践能力[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活课堂语文素材语文是反映生活并能服务于生活的一种语言工具,它天然与生活联系在一起。
美国教育家华特曾经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语文课的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
高山流水,清风明月;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塞外风光;草长莺飞、山青水秀的妩媚江南;人生的悲欢离合,求索的艰难坎坷……都是语文课里鲜活的内容。
所以,语文不是一本单一枯燥的教科书,而是活生生的、五彩斑斓的生活。
脱离了生活的语文,势必会成为一潭死水,要想使语文教学取得成效,就得扎根于生活这片沃土。
一、同游生活之海,共做生活主宰“打铁还须自身硬”,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
现代社会中的新事物层出不穷,如果教师仅凭自己在师范院校里学到的那点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偌大的生活海洋,有的事情学生知道老师未必知道。
因此教师本身首先应注意在博览群书的同时,多去接触自然,体察感悟生活,并且要放下那种“居高临下”的架式,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共同构建一个“合作”的学习氛围。
“腹有诗书气华”。
不了解伊拉克战争,就难以向学生渗透国防建设的重要性,不熟悉Internet,就无法听他们谈上网的感受,没听过《从头再来》,又如何向他们诠释“心若在,梦就在”?教师要贴近学生,走进他们的世界,在生活的海洋里携手共进,把生活视为一所最好的大学。
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不至于成为寒酸的“老学究”。
教师的理论学习不能放松,对生活的研读同样也不能松懈。
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早已走远,今天的语文老师必须做到事事关心,方能与学生谈古论今、品评自然、洞察社会、解读生活,从而走出“教死书”与“读死书”的藩篱,成为生活的主宰。
初中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初中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0445c12fb7360b4c2e3f64e5.png)
浅谈初中语文教案与现实生活地关系语文来源于生活,人们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南宋理学家朱熹名诗《赠雪郎》中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和我们今天相隔虽然甚远,却仍然具有很强地生命力,他告诉我们,无论什么事情,都必须源源不断地注入新鲜地活力,否则就会枯萎,甚至死亡.而语文植根于生活,生活就是语文地源头活水,所以,学习语文,必须和生活紧密相连,如果脱离了生活,语文也就失去了它地价值.”语文学习地外延和生活地外延相等.”这是美国教育家华特说地.语文是在丰富地生活中得到进化并发展成熟地,因此语文学习必须走进生活.新课程标准地实施,就为”语文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地教案理念提供了理论保证.一、追求个性化地教案方法1.所谓个性化教案思路,就是新颖、别出心裁、不拘一格思路.①不局限于教参,不受名人名言地牵制,而是用自己地个性去演化作品地个性.例如,我在上《范进中举》一课时,就没有按教参上讲地”封建教育制度对知识分子地毒害”给学生讲,而是让学生明白,范进求学地锲而不舍、不达目地誓不罢休地精神,是值得我们所有地求学者学习地,他最终考起了功名,改变了自己地社会地位,改变了自己地生活,这就证明了”读书可以改变命运,知识可以创造财富”这一颠覆不破地真理.这样使初三地同学比较形象地认识到读书地重要性.②找准“突破口”.如教案《天净沙?秋思》,我是以秋天地清、凉、环境地静以及主人公悲凉地心境为”突破口”、教案《春》时我以赞赏、喜悦为”突破口”等等.让学生讲有个性地、自由地、真实地话,让课堂充满学生地个性活力.2.个性化教案艺术,教案本来就是一门艺术,它不局限于传授,而在于如何去激励、启发、引导学生学习.如《荔枝蜜》,我采用音像资料导入,运用媒体播放有关蜜蜂、蜂蜜地图片,同时插播旁白进行解说,然后提问:”同学们都接触过蜜蜂,蜜蜂给你留下地印象是怎样地?”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对蜜蜂地印象.学生发言后,教师导入新课——”刚才同学们畅谈了自己对蜜蜂地印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杨朔地散文《荔枝蜜》,看看作者对蜜蜂地感受又是怎样地”.这就将学生引入教材地美地境界之中,引发出学生在对课文地欣赏、联想、想象和体验中对课文地个性地理解,将学生地学习情绪推向高潮,从而创造良好地课堂气氛.二、在科学发展观下,一切为学生地可持续性发展服务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地艺术就在于,要让受教育者把他周围地东西加以’人化’,……从这些物品中感受到人性地东西——人地智慧、才干和人对人地爱.”语文课堂教案需要彰显人文性,充分以学生为中心.这是课堂教案地内涵,是科学教育发展地必然.1.合作探究,激发兴趣根据学生已有地学习体验和实际水平,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发现、多探讨、多质疑、多合作.在教案《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中,分析人物地思想性格特征和细节描写时,我便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进行思考,让学生用自己地观点来探讨鲁提辖这个人物地形象和性格特征.经过我地启发和引导,学生们便争先恐后、七嘴八舌地说出了几种答案,我边听边归纳板书如下:①慷慨大方、重义轻财<例如:请史进、李忠喝酒,向金家父女赠银、倾听金家父女诉苦,帮助其逃生);②疾恶如仇、见义勇为<例如:痛打郑屠、帮助金家父女);③勇而有谋、胆大心细<例如:先救助金家父女脱险再惩处郑屠、质问郑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斥骂郑屠”诈死”从容退却);④性急如火、心细如发<例如:听完哭诉马上就要去打死郑屠、”在店门口坐了两个时辰”).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地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地能力,也巩固了所学地知识.2.”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提高学生地综合素质《教育理论》有这么一段话:”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我觉得还应该加上这句话:劳动不好出懒汉.同时,其中地”美”指地是审美、爱美和创造美,不单单指地是课堂学地美术学科.因为当今社会对人才地综合素质要求很高,既要求有扎实地专业知识水平和突出地专业技能,还要有深厚地文化底蕴和健全地人格以及健康地生理和心理.因此教师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地综合素质时,应该有机地渗透在语文地教案实践之中.如教案《春》使学生体会自然美;教案《背影》让学生去品味无言地真爱等.此外让学生在对作品地细致分析、理解过程中,认识每一种具体地美,如结构美、内容美、音乐美、艺术美等,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美,并用生动地语言去描绘生活中地美,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地审美能力,最终达到提高鉴赏美地综合素质地目地.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激活学生创新思维地能力新课标要求教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地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地能力、获取新知识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地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地能力.”例如,在《盲孩子和他地影子》教案中,我是这样做地①大胆放手,给学生展示自己地空间——先片断欣赏,情境引入<萤火虫、影子、月亮、灯光、太阳和大地、山川、河流、植物、动物等图为背景,悠扬地笛声和古典音乐为伴奏,字幕上移),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地气氛中自主地学习,自主探索,独立地思考.②老师点拨:”今天,我们学习金波先生地《盲孩子和他地影子》.在明眼人们地眼里,这个世界虽然非常美丽,但却并不神奇,可是对一个忙孩子来说,那就不一样了,请大家用简要地几句话说说,这篇童话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讨论、回答,我归纳板书:<盲孩子在他地影子和萤火虫地帮助下,看见了世界,看见了光明;影子同时也变成了一个美丽地孩子).老师再提要求:故事中盲孩子地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在课本上用横线标出关键语句<关键词:寂寞、快乐、感动、温暖、高兴、惊喜、惊奇);老师追问故事中出现了哪三个主要人物:盲孩子、影子和萤火虫.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学生各抒己见,老师归纳板书:盲孩子-珍惜友谊、坚强勇敢、热爱生活。
浅谈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浅谈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https://img.taocdn.com/s3/m/39f75d63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2a.png)
浅谈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摘要】语文教学与生活密不可分,互相影响。
语文教学可以通过古诗词引导人们感悟生活的真谛,通过日常对话提升语文表达能力,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提升人生修养,通过写作表达内心感受,培养健康的生活态度。
生活也能启发语文教学,让学生更深刻理解语文知识。
语文教学应该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
重视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和生活品质。
【关键词】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活,联系,重要性,影响,启发,古诗词,日常对话,文学作品,写作,感悟,表达能力,人生修养,生活态度,互动关系。
1. 引言1.1 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的重要性语文教学对生活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良好的语文能力可以帮助人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更好地沟通交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借助语言去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良好的语文表达能力可以让我们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避免产生误解或沟通不畅的情况。
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
通过语文教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活、感悟人生,提升自己的人文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建立良好的语文教学与生活的互动关系,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享受生活,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1.2 语文教学对生活的影响语文教学对生活的影响是深远而重要的。
语文教学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更好地与他人沟通交流。
一个懂得用语言得体表达自己观点的人,在与人交往中往往更能获得他人的理解和尊重。
语文教学也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通过学习古诗词、经典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美的力量,提升自己的情感修养。
而对于生活而言,文学作品中的人生智慧和情感体验也可以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指引方向,提供启示。
语文教学还可以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阅读和写作,我们可以训练自己的思维清晰,表达准确,逻辑严谨,这些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和应对挑战时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语文教学对生活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修养,还可以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和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的关系
![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096dade331126edb6e1a1033.png)
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的关系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生活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求,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从而获得更具生命力的知识。
一、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以往我在教学活动中更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很少站在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活动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应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现实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更好的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
生意在教学活动中应注意如下几点:(1)利用ppt等教育教学设备,再现生活。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文字记录着有限的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脑海中把有限的文字信息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
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借助现有ppt等教学媒体,通过音乐、画面、语言、神情等营造出与课文内容相适应的课堂氛围,在情景向融中获得情感的陶冶。
(2)融情与景,体验生活。
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把课文所描写的客观情境和现像生动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
二、语文教学立足于现实生活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处处是学问。
因此,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
(1)联系学生家庭生活,学习语文。
家庭式学生学习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学生们启蒙老师。
教师可以抓住每个学生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
(2)联系社会生活,学习语文。
《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社会、家庭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实践机会。
(3)联系学习生活,学习语文。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舞台,生活处处是语文,生活处处学语文,生活处处用语文,所以语文教学要生活化。
浅谈生活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浅谈生活与语文教学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0bce567caf45b307e9719706.png)
浅谈生活与语文教学的关系“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生活中处处都洋溢着语文的气息。
生活的语文,就是要自觉地将生活资源开发成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相等,哪里有生活,哪里就可以进行语文学习。
由此可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是最有效的学习。
但受到不同地区、条件、观念的影响,不可能在很短时间内达到生活与语文教学相互融合的最高境界,那不妨把目标分成阶段性进行实施。
实施的第一步就是让生活走进语文教学的课堂,第二步才是让语文课堂走向生活。
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好第一步,让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得到完美的统一呢?我的体会是:一.课堂上飘起生活的风帆生活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它与语文教学相结合,使其自身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教材。
语文学习的内容包罗万象,但是有关涉及到生活方面的内容却有很多,如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教师要善于将这座舞台上发生的点点滴滴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
比如,老师如父母般的言传身教、食堂的排队领饭、激烈的体育比赛,精彩的文艺表演,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学生感兴趣的热门话题,都可以让学生大胆地去说一说、去讲一讲、去写一写。
另外我们的初中语文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的家庭生活,第二单元的学校生活等和八年级(下)第一单元等等,都是反映生活内容,它让学生体会到家庭的温暖,体会到亲情的可贵,体会到生命的崇高,明白了要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在平时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要让学生走进生活,学生才学会关心祖国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关心学校和周围的发展变化,关心为多数人所瞩目的带倾向性的问题。
有了这样一腔热血,学生自然就会关注时代的发展,留心社会的走向,注视世界的变化。
也就会自然地主动地去浏览报刊,注意新闻,关注时局,议论时事,抨击时弊,体味与国家与人类同忧同喜的情感变化,尝试着思考解决问题的得失方略,有力地促进自身视野的开阔,磨砺自己思维的深邃,陶冶自己强健的人格。
这就是情感教学,是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主动认知和心理活动高度发展的必要条件,情感被激发,能促进意志的发展,推动学生更加勇敢、自信、主动地去学习,不断获得成功。
浅析初中语文的生活化教学
![浅析初中语文的生活化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5c5eafd5a6c30c2258019e12.png)
浅析初中语文的生活化教学语文与生活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语文教学生活化之路,强调的是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注入生活内容的活水,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
把教学内容与生活想联系,能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语文学习延伸到生活中去,真正走向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广阔天地。
一、语文学习内容生活化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资源丰富,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
把语文教学引入生活,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拉近语文教学和学生生活的距离,丰富学生个体的情感和认识。
1.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生活是语文教育的源泉和基础。
在现行语文教材里,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
语文学习应在唤起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找出与主观理解相对应的客观世界和现实生活,并在此基础上内化出经验和认识。
许多课文内容由于受学生生活阅历所限显得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习和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以生活作为突破口,融入生活化的元素,让学生对教材中出现的景观、人物、故事等获得更好的体验,与课文的故事产生情感共鸣,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
比如学习《背影》,为更好地让学生理解作者对父亲怀念的情感。
教师就让学生回忆父母为自己做过的平凡又感人的事件,并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想对父母说的话。
在语文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很多学生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那份深沉的爱。
接着,教师将学生的思绪带回到课文学习当中,让学生试着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作者在看到父亲蹒跚背影的内心感受。
这样,将语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也促使学生理解平时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的无私付出,学会对父母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2.发掘学生生活中的学习资源学生的生活是丰富的,这些资源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将其应用于语文教学之中,往往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应。
在每节课利用课前十分钟,鼓励学生大胆说话,展示他们自己对生活的看法。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分析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80158bf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d7.png)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分析语文教学一直被视为学生学习的基础和核心,它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沟通的工具。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是否能够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首先,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这与实际生活中的沟通联系紧密。
通过丰富多样的语文教学内容,如课文阅读、作文写作等,学生可以学到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技巧,从而更好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沟通。
例如,在学习古诗词时,学生可以通过欣赏和吟诵来感受其中的美感,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用诗意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其次,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还体现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上。
阅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之一。
通过语文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报刊杂志等,从中获取信息并进行思考和分析。
这种能力在实际生活中也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阅读新闻报道、科技文章还是文学作品,都需要学生具备辨别和理解的能力。
通过学习语文,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和思辨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此外,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还表现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上。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古代典籍等,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文化氛围和艺术魅力。
这种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在实际生活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和生活品质。
例如,通过学习古代诗词,学生可以领略到其中的意境和美感,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
然而,当前的语文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不够紧密是其中之一。
有些教材内容过于抽象,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甚远,导致学生对语文教学的兴趣和动力不高。
因此,语文教学需要更加注重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结合,将语文知识与实际情境相融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浅谈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浅谈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https://img.taocdn.com/s3/m/0d7b5919581b6bd97f19eaa7.png)
浅谈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工具和人类文化的高度统一,它既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多思、多读、多写,又要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
作为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尽量还原生活,并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社会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一、通过语文教学,领略人生百态通过语文教学,可饱览自然风光。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春的秀美;“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是秋的壮丽;语文让我们领略泰山的崔巍,黄山的秀丽,三峡的雄壮;语文让我们感受江南的多情和北方的豪放……语文让我们不出家门便可饱览大好风光。
通过语文教学,可塑造学生精神品质,陶冶情操。
学习《〈指南录〉后序》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价值观;学习《岳阳楼记》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观;学习《〈宽容〉序言》时可引导学生培养“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良好品格;学习《离骚》时可引导学生学习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追求。
学语文不仅仅是在学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一篇文章,而且是在学做人、学生活。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句,鉴赏文章的同时,引导他们从语文中饱览优美的自然风光,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从而陶冶学生情操,培养高尚品质。
二、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语文知识如果只是在教室里做语言学的分析,文学论的教研,就背离了语文的本义,放弃了生活这位老师,必然使语文学习变得枯燥无味。
所以必须让生活呈现于课堂,让课堂回归于生活。
首先,利用多媒体手段,再现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语言,从而理解、掌握语言。
例如:教学《春江花月夜》一文时,就可用鲜明的画面配上优美的古筝曲来代替“春江潮水连海平,还上明月共潮生”“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等抽象的文字,让学生从这些感性的形象中充分领略春江花月夜的优美。
初中语文教材内容是否与现实生活相关?
![初中语文教材内容是否与现实生活相关?](https://img.taocdn.com/s3/m/3e998256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b1.png)
初中语文教材内容是否与现实生活相关?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和要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其中,关于“初中语文教材内容如何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的讨论从未停止。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深入思考这一问题,从专业角度探讨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联性。
一、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关联性的重要性初中语文学习是学生接受系统语文教育的重要阶段,其目标不仅在于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其能够有效地表达思想感情,最终实现文化传承和个人发展。
而教材和教学是重要的载体,其内容的现实性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进而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成效。
1. 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当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的生活经验和现实世界相契合时,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并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例如,将当下热门的网络流行语或社会事件融入教材内容,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实际意义。
2. 培养语用能力,提升语文素养初中语文教材内容的现实性能够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促进语用能力的提升。
例如,从分析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广告文案、新闻报道等材料,学生可以学习如何有效地表达和交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促进价值观形成,引导社会责任感教材内容的现实性可以反映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引导学生思考现实问题,积极思考人生价值和社会责任。
例如,通过学习有关环境保护、社会公德、法律意识等主题的课文,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积极努力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二、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关联性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目前,大部分初中语文教材在内容设计上已经开始注重与现实生活的关联性,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出来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与现实生活联系不够紧密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教材选文过于陈旧,缺乏时代性,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距离较远,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
2. 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不够深入一些教材虽然涉及现实生活,但往往只停留在表面,普遍缺乏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批判性分析。
中学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中学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https://img.taocdn.com/s3/m/3de41a82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ee.png)
中学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一、引言语文是中学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它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人文性。
语文学科的这些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无一不是作者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无一不是生活的真实写照。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将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更好地理解生活。
二、中学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1.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教学中,应该将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例如,在讲解《荷塘月色》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曾经看到的荷花和月色,让他们想象自己置身于荷塘中的感受。
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在讲解《红楼梦》时,可以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出发,思考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
2.课堂活动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课堂活动的多样化,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感受生活。
例如,在讲解诗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舞台表现力;在讲解戏剧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
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活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认识生活。
3.作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手段。
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让他们从生活中汲取素材和灵感。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身边的感动”等主题作文训练,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感人的人物和事件;可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写自己喜欢的事物和情感;可以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活动、环保宣传等,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素材和经验。
三、中学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的意义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中学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的联系
![初中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的联系](https://img.taocdn.com/s3/m/e5ee4850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63.png)
初中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的联系
初中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这种联系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目的等多个方面。
首先,初中语文教学的内容往往来源于生活实践。
教材中的文章、故事、诗歌等,往往都是对生活实践的反映和总结。
通过学习语文,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生活实践中的各种现象和情境,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问题。
同时,生活实践也可以为语文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和案例,使教学更加生动、具体、有说服力。
其次,初中语文教学的方法也需要结合生活实践。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模拟生活场景、组织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和理解语文知识。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最后,初中语文教学的目的也是为了服务于生活实践。
通过学习语文,学生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观点,从而更好地与他人交流、沟通和合作。
同时,语文学习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使他们在生活中更加有品位、有格调、有情怀。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将生活实践融入教学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理解语文知识;同时,也应该注重将语文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价值。
浅谈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浅谈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https://img.taocdn.com/s3/m/efb75e5c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54.png)
浅谈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环,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生活则是人们日常所需、所接触的一切,包括语言、文字、意义等方面,语文教学也应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语文教学应贴近生活作为一门学科,语文教学不应只滞留于考试的应试范围内,更应考虑到如何使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营造一个语文氛围,丰富学生的语文阅读、思考、表达等能力。
因此,语文教学应该贴近生活,结合家庭、学校、社会等各种实际情况,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出课堂,从生活中感悟、观察、体验语言文字的魅力,引导他们在课堂和生活中看到语文之美,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情感和兴趣。
生活中的语文教育生活中的语文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教学,而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交流、互动来完成。
例如,家长在与孩子交流时,可以通过对话、课外读物推荐等形式,让孩子更加理解和灵活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社会上也会通过各种渠道传输消息和信息,培养人们对语文的兴趣和理解。
生活中的语文教育可以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接触到真实的语言,使语文教育更加具体、生动、有效。
语文教学与社会发展的联系随着社会的发展,语文的发展也在不断变化。
因此,语文教学也应该紧跟社会发展,进行合理的修饰和更新。
例如,新课标推出了“语文素养”这一概念,强调语文知识的贯通性和综合性,这要求语文教育更注重整体性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结论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通过将语文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口头和文字表达,加深学生对语文的理解和热爱,实现更加有效的语文教育。
同时,社会发展也要求语文教学理念的更新和修饰,促进语文教育的改进与提高。
把生活引入语文教学的探讨
![把生活引入语文教学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5d2f4f4a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2e.png)
把生活引入语文教学的探讨1. 引言1.1 生活与语文教学的关系生活和语文教学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人们学习语文的重要背景和条件。
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头和根基,是语文教学的生长土壤和滋养之源,更是语文教学的血脉和动力所在。
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因为语文本身就是生活的反映和表达,是人们用来记录和传承生活经验的工具。
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人物形象、情感体验都可以成为语文教学的灵感源泉,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生活材料的引入和应用,语文教学能够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习语文变得具体、形象且有意义。
将生活引入语文教学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只有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语文、创造语文,才能真正做到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的互动和融合,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和魅力。
生活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语文教学的永恒主题,生活与语文教学必须相互贴近、相互融合,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
2. 正文2.1 生活是语文教学的灵感源泉生活是语文教学的灵感源泉,因为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故事、情感和情节,这些内容都是语文教学的灵感来源。
学生们可以通过观察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情感变化,进而将这些情感和经历融入到自己的作文中,使作文更加鲜活、生动。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身边的人物或事件,写出具有真实感情的故事,从而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提高作文的质量。
生活中的各种情感体验也可以激发学生对诗歌、散文等文学形式的理解和感悟,使他们更加深刻地领悟到语言的魅力和表达的力量。
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和情感体验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语文、写作的灵感源泉,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生活与语文教学的结合,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提高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2.2 生活是语文教学的素材来源生活是语文教学的素材来源,意味着教师可以从学生生活中提取实际的素材来进行教学。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得学习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也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浅议中学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链接
![浅议中学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链接](https://img.taocdn.com/s3/m/1d7663c5ce2f0066f5332294.png)
都市家教 24教 学 研 究【摘 要】本文针对中学语文教育教学中脱离学生实际,脱离社会生活,忽视学生个性需求和发展的错误做法提出了批判,并结合教育教学实践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两个方面提出和论述了削减教材的封闭设计,尊重学生个性化理解,开放写作时空等做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社会生活;链接母语习得是一个缓慢的、经验积累的过程,语言教育应当利用学生智力发展、语言能力的形成的最佳时机,但是现在的语文教育忽视了这一点,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脱离生活,教师要求学生反复操练,学生毫无乐趣地做着习题,这是不考虑学生母语习得规律的教法,是语文教育劳而寡效的主要原因之一。
所以语文教学应该充分重视学生学习中的生活因素,方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下面就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谈谈我的看法。
一、确立学生自主阅读的价值新教材选编的课文大多是生活的反映,中学生正处于开始关注和思考生活的心理年龄阶段,对一切充满好奇和热情。
阅读教学应该以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伸,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既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又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1.削减对教材的封闭设计受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语文阅读教学忽略了语文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背弃了人文精神的准线,教师一味以考试为指南,对教材中的基本篇目进行了封闭设计,把学生一步步引入自已预先设置好的套子,塞给学生支离破碎的语文知识,结果换来学生的惰性、厌倦。
为杜绝这种弊端,为了让禁锢的灵性得到解放,阅读教学应该削减对教材的封闭设计,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知识储备,尽量以学生所熟知的现实生活中的情景贯穿于文本阅读的始终,让学生感觉到语文阅读的亲切感,从而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2.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学实践都说明,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对话活动,是读者和作者交流的过程,也是一种相对独立的认知行为。
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深刻地明白师生在生活阅历、经验积累、知识储备等方面存在着代沟,不能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知识储备对课文进行细致地阅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发现自以为是值得探究的问题,大胆地提出来。
推动初中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推动初中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https://img.taocdn.com/s3/m/06815731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27.png)
推动初中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很多学生对于语文课的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觉得与实际生活脱节。
因此,如何推动初中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语文的实用性和魅力,成为了当今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文本来开展教学。
例如,可以选取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校园生活相关的文章或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文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比如,可以选取一篇描述校园生活的短文,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到不同角色在校园中的体验和感受,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校园生活中的角色和责任,并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来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场所,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和语文知识的实用性。
同时,在实践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进行实际操作,比如组织学生进行写景、写人等创作活动,让他们通过实践来感受语文的力量和魅力。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来拓宽语文教学的视野。
如今,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来展示语文知识和文化内涵。
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名著中的经典片段,让学生通过观看和聆听来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互动式教学软件来进行语文知识的巩固和拓展,让学生在游戏化的学习环境中提高语文素养。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来推动初中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可以通过与数学、科学、艺术等学科的融合来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例如,在数学课上,可以引入一些与数学有关的文学作品,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数学元素来提高对数学的理解和兴趣。
在科学课上,可以通过阅读科普文章来拓宽学生的科学知识面,同时提高他们的科学写作能力。
初一语文教学如何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初一语文教学如何与现实生活相联系](https://img.taocdn.com/s3/m/9fc2a32f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16.png)
初一语文教学如何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是知识的传承,更是生活的反映和表达。
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刚刚踏入中学的大门,如何让语文教学与他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初一的学生正处于从儿童向青少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求知欲。
但同时,他们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相对有限。
因此,将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能够让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生动,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首先,教师可以从教材内容出发,挖掘其中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元素。
初一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经典的文学作品和实用的语文知识。
比如,在教授朱自清的《春》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春天里的所见所闻所感,让他们描述春天的景色、气息和自己的心情。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再如,学习说明文《中国石拱桥》时,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桥梁,了解其结构和特点,然后与文中所介绍的石拱桥进行对比,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还能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其次,创设生活情境是将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有效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场景等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语文。
例如,在教授口语交际“与人交流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这一内容时,可以设置不同的场景,如在商店购物、在医院看病、在学校与老师交流等,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对话练习。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在不同场合如何运用恰当的语言与人交流,提高他们的实际交际能力。
再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生活中的语文现象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今,信息传播迅速,社会热点事件层出不穷。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语文相关的热点话题,如网络语言的规范使用、广告语的创意和表达效果等,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
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了解社会动态,还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语言运用能力。
浅谈中学语文生活化教学
![浅谈中学语文生活化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7967bf8a5acfa1c7ab00cc1a.png)
浅谈中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内容摘要语文源自于生活,生活中孕育着语文,语文教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既要将语文教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又要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并运用语文。
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教学走近生活,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感受生活的美好,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中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将会使语文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中学语文生活化教学联系生活运用语文语文是交际的工具、学习的工具、工作的工具,也是生活的工具。
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它的参与和支撑,这决定了学语文不能单靠课堂、单靠学校,而必须要扎根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社会生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
”、“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1]因此,学以致用是中学语文教育中的一个关键点,也是难点所在。
中学是学习的重要阶段,它对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乃至观念的形成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不但要为了学生学语文而教语文,而且要为了用语文而教语文。
应该全方位地把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教语文与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把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和能动的培养和训练。
本文通过对语文教学现状的阐述,提出了让学生享受快乐的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和途径。
一、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内涵特点所谓语文生活化教学,就是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突破课堂教学的封闭模式,开放语文课堂,让生活走向语文,让语文走进生活,使语文教学与生活紧紧相连,将学生从抽象、枯燥的课本中解脱出来,使学生在与现实世界的交流中产生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同时又在这一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能力和完善人格。
二、中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实施依据(一)中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实施的理论依据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提出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坚实的理论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中学语文教育与生活的关系
【摘要】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与语文关系紧密。
在生活中学语文,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需要。
【关键词】语文;生活;学习
当今中学教育提倡综合性学习,也就是要加强语文与数学、历史等其他学科以及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这可以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要想提高语文素养,就要广泛拓展语文的外延。
美国著名教育家华特曾说过:“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
”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在生活中随处都可以找到语文教学的参考,因此每一个教育者都应该注意将教育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一、生活中处处可见语文
生活是一门大学问,只要我们平时多留心,就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和语文学习相关的知识,将这些知识收入囊中,就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成绩了。
1.在家庭生活中学习语文
父母是每个人的第一任老师,那么家庭也可以说是每个人的第一所学校。
在家庭中,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汲取营养,那么教师就可以根据不同学生家庭的特点来设计相关教学。
比如有的家长是在医院工作的,那么就可以让学生从中多积累一些医疗知识,然后在课堂中分享给其他学生,如此一来,家长会更加配合教师的工作,学生的积极性也会得到很大提高。
2.在学校生活中学习语文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在学校里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发生的一些事都可以引入到日常的学习中来。
比如:我班老师在学生患病过程中主动承担起补课义务,而其他同学也积极主动地为他捐钱等等,这些乐于助人的好事都值得说讲,使学生能长期收益。
3.在社会生活中学习语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由此可知,社会更是为学习语文提供了更广阔的场地。
比如:针对现在社会网络语言兴盛,很多都是用故意犯错的不规范用字来造成轰动效果的,那么就可以让学生平时留意这些现象并自觉纠正,从而使正规教学更规范。
这不仅可以使学生能掌握一定的语言文字知识,而且能培养中学生养成日常积累的好习惯。
其实,只要在平时生活中多留心,就会发现校外教育资源的丰富性。
一山一水、一事一貌,生活中处处都能找到很好的语文实践“教材”。
二、语文教学要与生活紧密相连
我们原来理解的语文教学都只注重向学生灌输知识点,提高考试技能,常常忽略从生活的角度来指导整个教学活动,这样一来,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情趣。
所以,将语文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才能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使语文学习变得兴趣盎然。
1.多观察日常生活
生活中的语文知识很多,教师要注意引导中学生多看课外读物,关注新媒体,经常到户外活动。
生活中的大事小事,没有一个不是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运用,关键要引导学生去细心观察、用心感受那些动情的东西。
如让学生回家参加家务劳动;节假日,将自己的贴心小礼物送给双亲。
通过这些亲情之间的互动,积累出写作素材,同时也为学生的学习奠定了情感的基础。
对学生来说,上课铃声并不受欢迎,因而很多老师就想方设法地要在讲课前组织教学,这珍贵的时间可以达到既能提高语文写作水平又能收心的效果的。
我班的语文课前10分钟就轮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这些见闻的来源非常宽泛,广播、电视、网络,只要有趣,都可以说出来与同学们一起分享,这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导他们对生活中发生的一切多加留意,并能为平时写作积累出好素材。
日积月累,学生在生活中养成了很多有关语文学习的好习惯。
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班级活动进行语文学习,比如选班级干部时,可以让学生作演讲,展示自己的才华;学校开运动会,可组织起志愿者积极报道实况;逢年过节,让学生们集思广益,参与晚会标语设计;平时每2周由小组轮流出班级周报,每月每个学生独自出一份手抄报……班级活动“语文化”所产生的影响很多,学生在进行语文实践性学习的过程中增加了班级凝聚力;教师在生活化语文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可以说,这是班级生活与语文素养和谐统一的结晶。
2.多参与社会实践
语文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既根植于社会生活,又能在社会生活中得到运用,没有社会生活这个基础,语文教学也就失去了实际意义。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特别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他喜欢带着学生们去野外游玩,他常说大自然才是世界上最快乐的学校,由此可见走出课堂也能够让学生学到语文知识、而且要比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趣。
因此,教师可以经常带学生们去关注本地区的山山水水、历史古迹、风土人情等。
只有在这些最真实的生活中,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才能得到不断提升,逐渐地,语文成绩与人文素养都能得到有效提升。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中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就在于贴近生活。
国际
21世纪教育委员会曾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过一份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其中就曾提出新世纪教育要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
而我国春秋时代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也通过“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风波之患”阐述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这些都说明生活是语文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语文,用语文来总结生活,这样才能够让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真正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