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知识管理学科领域的一些考察与思考
知识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知识管理的实践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85b1b46d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96.png)
知识管理的实践与思考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提高我们的知识水平和工作效率,成为了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知识管理正是为解决这个问题而生的。
知识管理是指通过整合、利用组织内部的信息和知识,改进和提高组织的知识水平,以促进组织内部的学习和创新能力,从而增强组织的竞争力。
知识管理的实践包括知识获取、知识共享、知识保护、知识传承等各个方面。
知识获取是指组织内部对各种知识的收集和整合。
在知识获取方面,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渠道,比如阅读专业书籍、参加专业培训、参加学术会议等。
此外,也可以通过捕捉员工的经验和思想,来收集组织内部的知识。
这些经验和思想可以通过口述、写作、录音等方式得到记录,然后整合在组织内部的数据库中,为组织内部的学习和创新提供参考。
知识共享是指组织内部的知识资源得到充分协同和共享。
在知识共享方面,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比如内部邮件、社交软件、博客、网站等,来帮助员工之间进行知识的交流和共享。
此外,也可以通过制定内部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来鼓励员工之间进行知识分享,提高组织内部的整体水平。
知识保护是指对组织内部的知识资源进行保护和管理。
在知识保护方面,我们要注意防止组织内部的知识资源遭到盗窃、泄露、误用等不良行为。
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技术手段,比如加密、权限控制、审查等,在组织内部各个环节进行保护和管理。
知识传承是指组织内部的知识资源得到传承并延续。
在知识传承方面,我们应该将已有的知识资源通过制定标准化的规范或设立各种培训机制和体系,传承给组织内部的新员工。
此外,还可以通过制定知识库、专业数据库等方式,让组织内部的员工轻松获取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
以上是知识管理的一些实践方向,但知识管理不仅仅是一套实践手段,更是一种思考方式。
在知识管理中,我们要思考的问题包括:组织内部的知识岛等问题,如何融汇知识岛内的知识,确保知识的高效利用;知识背后的人和过程问题,如何在知识管理中体现人和过程的核心价值;利用知识来创造商业价值等问题等。
知识管理实践与思考
![知识管理实践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dbebf280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5f.png)
知识管理实践与思考知识管理是企业在信息化时代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适应持续变化、将人力资源转变为业务优势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理念和方法。
知识管理不仅涉及到如何获取、保存、利用和分享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知识,还包括如何促进知识的创新和价值的提升。
知识管理在企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知识管理的实践与思考进行深入探讨。
一、知识管理的实践1. 知识的获取企业要想进行知识管理,首先要进行知识的获取。
获取知识有多种方式,主要包括从内部和外部获取两个方面。
从内部来说,企业可以通过对员工的工作经验和知识进行提炼和总结,形成一些好的经验案例,并以此对其他员工进行培训和教育。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和客户服务等方面获取知识。
从外部来说,企业可以通过招聘优秀人才、建立技术创新联盟、参加产业展会等渠道获取外部的知识。
2. 知识的保存企业获取到的知识需要进行保存,以便后续利用。
将知识进行有效的保存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知识库,包括知识的分类、编号、管理人员等信息。
同时,企业还需要制定一些保密政策,对重要的知识进行加密和保护,防止被盗取或泄露。
知识的保存需要企业制定一系列规范和制度,以确保知识得到有效的保存。
3. 知识的利用和分享企业获取和保存知识后,还需要进行知识的利用和分享。
知识的利用和分享包括内部的员工培训、知识驱动的产品和服务创新等。
在进行知识利用和分享时,企业需要建立一个开放的环境,鼓励员工进行知识分享,同时还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知识共享平台,为员工提供便利和支持。
4. 知识的创新和价值提升知识的创新和价值提升是企业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
在知识管理的实践中,企业需要进行知识创新,推动业务和技术的创新,并将知识转化为业务价值。
此外,企业还需要考虑计量和评估知识管理的效果,以保证知识管理的持续发展和壮大。
二、知识管理的思考知识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何更好地进行知识管理,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
0107006关于知识管理学科领域的一些考察与思考知识管理的意义
![0107006关于知识管理学科领域的一些考察与思考知识管理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721fbb3708a1284ac95043bd.png)
《0107006关于知识管理学科领域的一些考察与思考|知识管理的意义》摘要:g Klg g ”, r rl B l, vr rl, llg rk 提出如图所示框架数据库/数据仓库讨论数据库 ( B) 知识仓库通讯与传输层 (消息机制群件, /等) 逻辑与智能层(g滤器数据挖掘工作流系统等) 用户接口层(浏览器)图知识管理系统技术体系结构这框架是非常粗线条框架并不能涵盖“知识管理系统”所有研究方向且这框架身并不够系统化,以知识基础组织管理变革知识学习型组织基知识企业信息技术有效利用、知识合理组织与利用等…… 对知识管理方法、技术人员知识与知识程图3 对知识管理系统种理这里以知识基础企业管理变革核心观念从企业适应性与学习能力出发看待企业增强企业竞争力,可以将知识程粗略地分知识创造、知识组织/存储、知识传输/共享以及知识运用四基环节这样知识管理(对知识进行管理)对象可由下图示知识组织存储知识创造知识知识运用知识传输共享 ...关知识管理学科领域些考察与思考摘要知识管理当前引起了学界与商界广泛关从开展研究基视角看知识管理研究可以分基计算机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研究与管理与社会科学学科背景研究;从关对象看则致包括针对知识管理与针对知识相关程管理从上述这几角对知识管理学科领域部分工作作简单回顾并对这学科领域下步发展进行初步思考提出应用系统工程思想和方法研究知识管理关键词知识管理知识系统工程引言知识管理这新兴学科领域近年引起了人们广泛关专门研究机构不断出现相关学术著作成倍地增长许多主要管理类及信息技术类学术刊物都幅增加了相关论专门“知识管理”学术期刊也开始出现外国际上也出现了与知识管理密切相关众多献不领域不学者从多角对知识管理进行了探这些研究着眼各不相对知识管理实质理也有较差异这些研究不致性是由知识管理领域尚处初步探讨阶段也其所涵盖领域广泛性和不完全明确性从不角进行多样探讨对学科发展早期是必然也是有益;然而当前人们对知识管理学科涵、围等问题认识停留这歧义性与争议性阶段另方面却也阻碍了这学科领域规及进步发展近二三年人们对知识管理学科性质与研究容等方面进行了不少讨论例如[3]然而就知识管理学科现状而言更进步讨论仍是必要尝试对知识管理这研究领域些工作进行些简单回顾并就这领域相关问题提出作者初步思考特别地作者希望强调应从系统工程思想出发研究知识管理知识管理几相关研究视角知识管理是涉及面较宽研究领域不学者往往从不角理知识管理例如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专常常从信息技术信息管理(r lg r g, )角考察知识管理着眼使用技术手段助人们获取创造、存储组织、传播及应用知识;许多组织与管理领域学者从通对知识有效利用增进企业竞争力这角研究知识管理;另外些学者主要把知识产(Klg )看作企业核心甚至是企业关键从而提出要对这些知识产或“知识”(lll l, )进行有效管理;等等这些研究从研究方法看体可分侧重计算机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手段研究与侧重从人、社会与济管理等角进行研究从研究对象看也致包含了两种类型——部分工作倾向把知识看作相对稳定实体知识管理则更多涉及这些知识容管理、维护与应用;另类研究更多地强调知识动态特性因而知识管理更多涉及对与知识相关程(知识创造、共享、传播与应用等程)管理人们关知识管理研究由致可(不严格地)进行如下分类(表)表“知识管理”研究种分类着重知识“容”(实体)着重知识相关“程” 从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角引擎、数据挖掘技术等群体支持系统、工作流系统等从人、社会与济管理角“知识”管理基知识组织理论等学习型组织、“五代管理”、“知识创造企业”等依据这框架对知识管理学科发展作简单回顾值得指出是这分类并不严格也不是十分完整事实上当前知识管理发展趋势是这些不研究视角与观正日益整合;而这种整合也正是试图强调关“知识”管理若干工作“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研究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开始八十年代初期日学者伊丹(rk )980年前研究了“不可见产”(vbl )对企业价值他工作可能是关无形产(gbl )或知识管理早系统性工作然而由他著作是用日出版其工作国际学术界直没有产生很影响[5]知识管理另早期工作是瑞学者vb(现位澳利亚悉尼qr 管理学院教授)关知识产评估等方面工作vb八十年代期研究了生产知识产品企业( K )管理问题进而系统研究了企业知识及其计量问题他把企业知识分顾客(r l)人(vl l)与结构(rrl l)并据提出核算知识“不可见平衡表”( vbl Bl )开创了知识会计研究与实践(他他己公司进行了实践)工作他990年出版《知识管理》 K vb Kklg(知识管理) Lrk kl, 990 可能是国际上系统讨论知识管理早学术专著vb 997年用英出版著作[6]对他知识管理领域主要工作进行了归纳r是关“知识”管理另位很有影响作者作《财富》(r)杂志专栏作者r 99年《财富》上撰强调企业智力能(Brr)重要性;几年他对知识管理问题进行了许多论述 [7]与“知识管理”密切相关另方面是关“基组织”(Rrb V rgz)理论探讨[89]基组织理论认“企业是异质(rg)、分布式(rb)有价值通常是无形(gbl)有候是不可言传()”[9]与传统与“交易成”(r )基础组织理论相比较基组织理论更重视通这些无形所体现企业竞争优势进而有人开始提出“基知识组织”(例如Gr[0])认知识是企业重要、“不可模仿”是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基础与理论探讨相对应人们对知识产管理进行了许多实践尝试例如受vb工作影响L v瑞k保险公司进行知识管理研究与实践k公司年财报告增加了六知识产报告附件加拿国际商业银行( rl Bk r)br g 致力研究客户(r l)寻通人力、结构与客户融合获取企业长期利益Gr r化学公司工作是知识产管理另著名案例八十年代期开始r 化学公司建立“知识产构想”(lll v)通对知识产(这里主要是公司专利、商标等)管理增进公司价值关知识“程”管理若干工作另类研究着重探讨对与知识相关程管理通对知识相关程管理提升企业价值形成或增强企业竞争力这方面工作与八九十年代管理学界“管理变革”思潮密切相关与知识管理密切相关项工作是人们关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探讨关组织学习论述早出现965年[]但这概念逐渐引起人们关很程上应归功rgr等人工作rgr[]把组织学习区分单循环学习(glL Lrg)与双循环学习(blL Lrg)其双循环学习是所谓“学学”(Lrg lr)主要涉及组织新知识形成、保存与应用程学习型组织概念由麻省理工学院r g[3]系统阐述g借助系统动力学思想和方法考察组织提出组织通五项修炼构建学习型组织——我把握(rl r)、改善心智模型(l l)、团队学习( Lrg)、建立共构想(r V)以及系统思考( kg)g工作学界产生了很影响引发了90年代关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研究热潮g等人关学习型组织探讨通常被视98090年代管理学界关管理变革思潮部分其他产生广泛影响工作包括r与[]、vr与r[5]等关企业业程重组rl[6]等关企业核心竞争力及v 与l[7]等关虚拟企业探讨等等这些工作共观念出发当前技术条件与业环境下传统基劳动分工与严格等级制管理模式受到了质疑人们开始寻更灵活、更具适应性管理模式这些探讨企业觉不觉地被视能够变动环境生存与进化有机体而不是被视台功能单固定机器;企业适应性、学习能力以及知识创造、组织与运用日益引起重视其他许多学者探讨也都包含了相似思想如Bll“工业化社会” [8]与rkr“主义社会”[9]组织都是以知识心组织l等人倡导“世纪组织”也正是强调企业组织结构络化、依赖团队学习与各类知识支持增强企业适应能力外许多学者关“分形结构公司”(rl )[0]及组织与“智能企业”(llg rr)[3]等概念与理论框架探讨进步深化了人们对企业知识程管理许多方面认识适应性与组织现象、组织学习与企业智能形成等等美国学者vg对上述许多工作进行了综合思考其《五代管理》修订版[]他分析传统基劳动分工与多层控制管理模式基础上提出“五代管理”应从严格等级制向动态知识(Klg rkg)从管理命令与控制模式向团队协调模式从职位权威向知识权威进而通动态团队与虚拟企业实现组织价值与上述工作密切相关另项产生广泛影响研究是日学者野与竹关“创造知识企业”(Klgrg rgz)[5]研究他们工作基l对知识划分——知识按可传递性分会性知识( Klg)与言传性知识(xl Klg)[6]野与竹认日企业成功关键其知识共享与创新能力尤其是其会性知识共享、创新与运用进而他们提出企业会性知识与言传性知识相化程模型——指是社会化(lz)即通共享验产生新会性知识程;指是外化(xrlz)即把会性知识表达出成言传性知识程;指是组合(b)即言传性知识组合形成更复杂更系统言传性知识体系程;指是化(rlz)即把言传性知识变会性知识成企业人与团体实际能力程野与竹用下面图形表示这程(图)这模型描述了组织会性言传性知识化与创造螺旋模型图螺旋线表示程知识增长程野等人更近期工作[7]他们把“场”(日语称“B”)概念引入程模型指出组织知识传递与创新这些基程是相应社会与化“场”完成;进而他们综合知识构想(Klg V)、知识产(Klg )、场与程进步讨论了企业知识创新程会性知识会性知识言传性知识会性知识社会化外化言传性知识会性知识化组合言传性知识言传性知识图程模型野等人工作学界产生了很影响近年关知识程管理受到了学界重视人们尤其关会性知识对企业作用以及会性知识与言传性知识传递、化、创新与应用等程例如[9-30]上述关与知识相关程管理这些工作提供了知识管理研究另重要视角或维它们涉及对知识与知识程管理也涉及知识管理另值得研究课题“基知识管理”即对应传统管理模式、以知识心新管理模式3 关基计算机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知识管理研究与实践计算机信息技术是人们关知识管理研究与实践另重要方面这方面工作着重建设“知识管理系统”(Klg g )知识管理提供计算机工具支持“知识管理系统”建设成近年计算机与人工智能领域人们关热信息技术应用营管理领域历史上般性趋势是从数据管理到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如说五六十年代电子数据处理系统()或事处理系统()着重数据管理六七十年代狭义管理信息系统()着重结构化信息处理那么从七十年代人们提出策支持系统以人们开始逐步探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组织各类知识与知识程探讨这趋势近十几年尤明显从技术角看计算机技术近期发展促使人们应用这些技术成改善企业知识存储与知识程例如络技术与分布式计算模式发展尤其是rr发展对计算机支持知识管理产生了巨影响;方面络极地提高了信息可获得性也引发了从信息加工、获取有用知识;另方面络提供了分布式知识共享和协创新技术基础设施;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尤其是g技术发展计算机辅助知识加工提供了良技术条件[3];信息技术其他许多进展例如群件以及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等“知识管理系统”提供了进步技术支持;随着电子商发展人们开始探讨信息系统、电子商与知识管理体化[3]根据我们前面对知识管理研究对象“实体”与“程”分类从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角对知识管理进行研究与实践致也可以分对知识“实体”支持与对知识相关程支持两类近年些“知识管理”软件往往对这两方面都提供了定支持目前无论学界还是商界宣称“知识管理”软件数量很多功用各不相很难从得出“知识管理系统”清晰轮廓国外些学者开始探讨知识管理计算机技术体系结构例如美国rl学lv r lv, “Klg g Klg g ”, r rl B l, vr rl, llg rk 提出如图所示框架数据库/数据仓库讨论数据库 ( B) 知识仓库通讯与传输层 (消息机制群件, /等) 逻辑与智能层(g滤器数据挖掘工作流系统等) 用户接口层(浏览器)图知识管理系统技术体系结构这框架是非常粗线条框架并不能涵盖“知识管理系统”所有研究方向且这框架身并不够系统化然而这尝试(及其他些相关尝试)是有参考价值利人们从宏观角理“知识管理系统”具体研究与实践3 关知识管理思考通上述对关知识管理部分工作回顾可以认相关研究目前体尚处较分散状况但总体趋势是各不领域相关研究相影响逐步形成统知识管理学科领域由知识管理复杂性与跨学科性我们认应建立“知识系统工程”学科领域用系统工程思想和方法对知识管理进行综合研究[33]把上述不领域相关研究从系统角加以整合知识系统工程把知识管理作系统进行研究可以称“知识管理系统”“知识管理系统”可以分宏观(国、地区知识管理系统)和微观(企业或其他社会机构知识管理系统)两层次[33]只讨论微观知识管理系统从企业角看知识管理系统是相关人员运用各种方法与工具(管理方法、信息技术工具等)对企业知识与知识程进行管理以促进企业知识创新、存储、共享与有效利用提高企业创造与利用知识能力增进企业价值与竞争力;知识管理系统是动态系统相应地所管理企业“知识系统”呈现动态进化程关知识管理些不观可以这知识管理系统概念基础上加以统对“知识”管理与基知识进行管理;对知识容管理与对知识程管理;知识管理信息技术观与管理学与社会科学观对前述各项研究事实上隐含着对知识管理两类不看法部分工作着重对知识身(及围绕着知识各类技术-社会程)进行管理另部分工作则更强调把知识看作企业竞争力核心着重主张利用知识实现企业更营管理模式我们认知识管理应该是对知识管理基础上改进企业管理对知识管理这理可由图3示以知识基础组织管理变革知识学习型组织基知识企业信息技术有效利用、知识合理组织与利用等…… 对知识管理方法、技术人员知识与知识程图3 对知识管理系统种理这里以知识基础企业管理变革核心观念从企业适应性与学习能力出发看待企业增强企业竞争力这企业管理新模式应是建立对企业知识产与知识相关程实行有效管理基础上对知识管理正如前面回顾所分类应包含知识容(知识或知识产)管理与知识程管理两方面;而这两者应是彼密切关——知识程以企业知识基础知识也通知识程得以更新与扩充可以将知识程粗略地分知识创造、知识组织/存储、知识传输/共享以及知识运用四基环节这样知识管理(对知识进行管理)对象可由下图示知识组织存储知识创造知识知识运用知识传输共享图知识与知识程当前关知识管理主要工作,多是从信息技术和或人、社会与济管理等不角围绕知识以及知识程这些基环节进行目前从信息技术角进行研究与从管理、社会科学角进行研究彼系尚很不充分这两者应进步结合起从人机结合综合集成角进步研究知识管理结束语尝试对近年知识管理领域部分工作作简单回顾;基础上初步探讨了从系统工程角研究知识管理问题提出企业知识系统工程初步研究框架根据作者对这学科领域考察方面知识管理正引起日益广泛关然而另方面相关许多研究尚有待进步充实从不角进行不研究更有必要进步相结合系统工程思想和方法对知识管理学科领域进步发展应是有价值值得人们进步探讨参考献 K vb Klg g 米歇尔·沃尔德罗著,陈玲译复杂诞生秩序与混沌边缘科学生活新知三店997 5 llv Vlrv lll l vr gbl rr rk Vl l, 00038 6 K vb rgzl l gg rg KlgB BrrKlr, 997 7 r lll l l rgz bl, 997 8 B Br r Rr v vg rl g, 99, 7() 990 9 K r, K rl RrB r r Klg Vr r rgz , 996, 7(5) 7750 0 R Gr r Klg B r r rg g rl, 7, r, 996 09 寇纪淞彭赓李敏强信息技术与组织学习见王众托主编信息化与管理变革连理工学出版社0003033 rgr bl L Lrg rgz rvr B Rv, 977 3 g l r r Lrg rgz, bl, 990 r, Rgrg rr rr ll, 993 5 vr, r r grg r lg B r Rg l g Rv, 990, r, 07 6 rl, G l r rr rvr B Rv, 990 7 v, l Vrl rr rr ll, 99 8 Bll g rl Vr l rg B Bk, 973 9 rkr l Brr&, 993 0 rk, r rl Rvl rr lr rgrVrlg, 99 B Q llg rr rg r r r r, 99 G , Brr R llg rgz BrrKlr, 993 3 r llg vg rgzg r lx Brr, 995 vg Gr g rg rg Vrl rrg, g, Klg rkg (rv ) Brr, 996 5 k, k Klg rg rg r v xr vr r, 995 6 l Rlg Kg l, 966 7 k, R K , B Lr l Klg r Lg Rg lg, 000, 33() 53 8 rl l & B l g klg r klg, gr r lg, b rl rl r g, 00, ()30 9 K Kk klg rr r r rl rg & l g, 000, 6, 7 30 rl & Klg g r rg k v r g rl, 999, 33(3) 8 3 r, l Br klg g rg klg grg llg , 00, b, 36 3 B rkr & V Br Rg blg rl r lg K rl Klg g, 997, (), 8 33 王众托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知识系统工程见王众托主编信息化与管理变革连理工学出版社000966 brv r Klg g X xg ( grg, l vr lg, 603) br r rr gvrl r vl klg g Rr v r rgl l rg rr bkgr b (klg rr vr klgrl r) b vrv, rg grg r r vl l, rr, klg grg gg Kr Klg g Klg grg。
知识管理中的困惑与思考
![知识管理中的困惑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2c51647f31b765ce05081443.png)
对知识管理的一点新探索
![对知识管理的一点新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c5ead87f011ca300a6c390f5.png)
内容摘要:1、对知识的理解1、对知识的理解在这里,笔者想引用的是另外一个学者从个人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上所作的划分,同样是把知识划分为四类,即为知道自己知道的知识、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知识、不知道自己知道的知识、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知识。
它同样也可以概括地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但这里的显性知识是指能够为自己所了解的知识,包括对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内容两个方面的了解。
相对应的隐性知识就是对自己所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内容不了解的那部分知识。
这种分法可以说是与实践联系地更为紧密,且更为通俗易懂,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2、知识管理的涵义因个人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目前国内外学者和专家对知识管理存在多种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他们的认识可谓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2.1 国外的几种看法经济学博士yogeshmathotra给它定义为:知识管理是企业面对日益增长的非连续性的环境变化时,针对组织的适应性、组织的生存和竞争力等重要方面的一种迎合性措施。
本质上,它嵌含了组织的发展过程,并寻求将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对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以及人的发明创造能力这两方面而进行有机的结合。
美国俄亥俄州大学图书馆馆长李华伟博士认为:知识管理是把有关及有用的知识经过确定,组织,合并,综合和创造性使用的过程。
美德尔福集团创始人之一卡尔弗拉保罗认为: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它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的新途径。
美国生产力与质量研究中心把它定义为: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而对知识的识别、获取和充分发挥其作用的过程。
2.2我国的几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知识管理是系统地能动地发掘、优化、控制公司所积累的知识并使之增值的活动与过程。
另一种观点认为:知识管理是一种致力于将组织的智力资产———记录型信息和员工脑中的智慧转化为更大的生产力、竞争力与新价值的信息管理策略与理论。
而邱均平教授认为:知识管理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去理解。
谈谈对知识管理这门课的认识,是否有帮助以及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谈谈对知识管理这门课的认识,是否有帮助以及改进的意见和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0d810291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81.png)
谈谈对知识管理这门课的认识,是否有帮助以及改进的意见和建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知识管理这门课程变得越来越重要。
知识管理是一种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和利益的过程。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知识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想谈谈对知识管理这门课的认识,并且对它是否有帮助以及如何改进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对于知识管理这门课,我认为它很实用。
在现代化的社会,知识是一个非常宝贵的资产。
它决定了企业或个人的竞争力,而知识管理正是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和利用这些知识。
在这门课上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如知识的定义、知识的分类、知识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
我认为这些知识对我的职业发展会产生非常大的帮助。
在未来,我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我的工作中,提高我的工作效率和表现。
此外,知识管理课程还涉及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和业务流程管理等方面,这些都是非常实用的知识。
其次,我认为在知识管理这门课上,我们应该更注重实践性。
知道理论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应用理论并解决问题。
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注重实践性的学习,并且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学习知识管理的思想和理论时,我们可以结合企业实际的情况,进行案例分析,探讨企业如何更好地管理和利用自己的知识资产。
最后,我认为如果想要在知识管理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我们需要有一个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更好的教学方式。
我们可以在课程中添加一些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探讨具体的管理问题,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我们可以提供一些在线资源,如虚拟实验室、多媒体教学等,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更直观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总的来说,知识管理这门课程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它不仅能够提升我们的知识水平,更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职业发展。
如果我们注重实践性的学习,并且改进教学资源和方式,相信我们在知识管理方面会走得更远。
知识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知识管理的思考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e7597dee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b0.png)
知识管理的思考与实践知识管理是一种对知识的有效获取、共享和应用的过程。
它包含了组织对知识进行收集、存储和交流的各个方面。
在今天的信息爆炸时代,知识管理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利用知识资产,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竞争力。
知识管理的理论基础知识管理需要在具有理论支持的情况下进行实践。
其中,对知识本身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
知识无处不在,它包含了各种信息、经验、技能和智慧,而这些都是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所获得的宝贵财富。
在知识管理的实践中,需要对知识进行分类和整合。
知识可以分为显示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种。
显示知识是容易捕捉和传递的,例如书籍、报告和数据等。
而隐性知识则更加难以获取,它通常是以个人和团体意识形态、文化和决策方式的形式存在的。
知识管理的核心流程知识管理的核心流程包括知识的收集、整合、存储、传播和应用五个方面。
收集是指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并收集有价值的知识;整合是将不同来源的知识加以整合,以便在之后的应用过程中更好地互相配合;存储是将各类知识资产进行归档处理,建立一个良好的知识库;传播是将收集到的知识与团队进行分享,以便利用共享知识提高工作效率;应用则是将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以提高生产效率和提高竞争力。
知识管理的实践知识管理的实践需要全员参与,它需要一套完整、可行的工作流程,配合各种工具、设备和平台,以便更好地管理知识。
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介绍一些企业实践知识管理的案例。
1.建立企业文化意识一个拥有良好企业文化意识的团队往往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应该鼓励各类讲座、专业知识培训和工作经验分享等形式,以便员工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
2.制定知识管理制度知识管理制度应包含团队协作和知识分享机制,例如在团队内部进行技术分享、定期组织知识竞赛等形式。
另外,知识管理还应与员工绩效考核进行紧密结合,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保持团队的创新活力。
3.建设知识管理平台知识管理平台是团队之间传递知识的桥梁,它需要具备良好的易用性和分享性。
知识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知识管理的实践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5e1c6f20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72.png)
知识管理的实践与思考一、引言以知识为核心的知识管理,是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对知识进行收集、存储、分析、共享、应用和创新的一项特殊管理活动。
知识的价值在于它能够为组织提供新的想法、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提高行业竞争力和创造价值。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
本文将从知识管理与组织效益、知识管理与知识创新、知识管理与知识共享等方面进行阐述,从而探讨知识管理实践的一些思考。
二、知识管理与组织效益知识管理可以有效地增加组织的效益。
对于企业而言,知识管理与企业竞争力密不可分,比如通过知识的共享和创新,企业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品牌价值。
与此同时,知识管理还可以加快组织内部的决策过程。
企业在面临复杂商业环境时,需要迅速地作出反应,此时,知识管理可以快速收集、分析和汇总相关信息,并对数据进行处理,更快更准确地提供决策支持。
三、知识管理与知识创新知识创新是知识管理的核心之一。
知识创新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个企业如果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依靠创新来实现。
知识管理可以为企业提供知识资源,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潜力,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以实现更好、更快的创新。
知识管理可以融入企业的文化,通过内部的知识分享、协同学习和多元化的团队合作等方式,推动知识的共享和创新。
四、知识管理与知识共享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知识共享是一种有效地分享和利用知识的方式,可以提高知识的有效性和价值。
知识共享还可以增强组织的文化内涵,推动组织的发展并帮助员工培养更优秀的能力。
知识管理通过协同学习和工作改善来促进知识的共享和应用,实现知识互通。
知识管理可以通过知识管理平台、知识门户和知识库建设等方式,为员工提供一个有效地分享和利用知识的平台。
五、知识管理面临的挑战尽管知识管理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但是知识管理仍然面临挑战。
第一、企业在知识管理中面临的人员流动问题。
知识管理的反思与改进检讨书
![知识管理的反思与改进检讨书](https://img.taocdn.com/s3/m/ef67c1d4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0e.png)
知识管理的反思与改进检讨书尊敬的领导:首先,我要对我们团队在知识管理方面的工作进行一次反思与改进的检讨。
知识管理是现代组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知识的获取、传递、应用和创新等方面。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团队在知识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首先,我们在知识获取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我们团队的成员具备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但是我们没有有效地进行知识的共享和交流。
在工作中,我们往往只注重自己的任务,忽视了与团队其他成员的沟通和交流。
这导致了知识的孤立和封闭,限制了我们团队整体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团队内部的知识共享和交流,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知识学习和分享的氛围。
其次,我们在知识传递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知识传递是知识管理的核心环节,它涉及到知识的传递者、接受者和传递方式等多个因素。
在我们团队中,我们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递者,忽视了知识的接受者。
我们没有充分考虑到不同成员的学习能力和接受方式,导致了知识传递的效果不佳。
因此,我们需要在知识传递过程中,更加注重接受者的需求和能力,采用多种方式和方法,提高知识传递的效果。
另外,我们在知识应用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知识的应用是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它涉及到知识的转化和创新。
在我们团队中,我们往往只注重知识的获取和传递,忽视了知识的应用和创新。
我们没有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资源,也没有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创新和应用。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注重知识的应用和创新,提高团队整体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我们团队在知识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我们需要加强团队内部的知识共享和交流,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知识学习和分享的氛围;我们需要在知识传递过程中,更加注重接受者的需求和能力,提高知识传递的效果;我们需要更加注重知识的应用和创新,提高团队整体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积极采取措施,改进我们的知识管理工作。
我们将加强团队内部的沟通和交流,建立起一个开放的学习和分享平台;我们将注重知识的传递效果,根据不同成员的需求和能力,采用多种方式和方法进行知识传递;我们将鼓励团队成员进行知识的应用和创新,提高团队整体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知识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知识管理的实践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2577a65e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1a.png)
知识管理的实践与思考知识管理是指团队或组织利用先进的技术或工具,对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共享和利用的过程。
在当今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中,知识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识管理从理论规划到实际操作,并不是一件易事,要求企业在管理中进行全面、有效的变革,下面我将就知识管理的实践与思考作一番讨论。
一、知识管理的基本原则知识管理的核心是将知识变成企业的资产,使其能够产生长期的价值,进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知识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整合、共享、利用。
整合是指将岗位间、部门间的知识进行梳理、整合,形成有序的、易于管理的系统;共享是指让不同的员工之间可以自由交流和分享各自的知识和经验;利用是指将现有的知识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最终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竞争力。
二、知识管理的实际操作1、知识共享平台企业可以在公司内部建立知识共享平台,建立一个供所有员工自由交流和分享知识的庞大网络。
这个平台可包含许多不同的功能,如社区、博客、论坛、内部邮件,甚至是视频教程等。
这样,员工就可以分享自己的想法、经验、观点,以及了解其他同事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2、奖励培训知识管理的实践必须涉及到奖励培训活动。
企业可为员工制定多种有奖学习计划,以激励专业知识的学习。
当员工学习并掌握新的知识或技能时,企业可提供相应的奖励或员工好处。
这种培训制度激励员工不断提高自身技能,相应地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3、评估知识的价值知识管理实践必须有一个清晰的知识价值评估系统。
这是一个应对知识管理最基本的需求。
知识管理实践是建立在收集、整合、共享、应用知识的基础上的。
因此,企业必须能够评估各种知识类型的价值以确保正确地向员工和客户打造有竞争力的企业。
三、知识管理的思考1、创造组织学习型组织学习型是一种对企业进行长期思考的复杂过程,也是成功的知识管理实践的重要前提。
组织学习型促进企业持续不断地学习、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
要创造组织学习型,企业必须采取一种由上至下的学习文化,以鼓励员工个人潜力的释放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这就是知识管理实践的核心。
知识管理的新思路和实践
![知识管理的新思路和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b9b3bb3d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89.png)
知识管理的新思路和实践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知识管理成为企业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然而,传统的知识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和企业内部复杂的知识形态。
因此,新思路和实践变得至关重要。
一、从知识积累到知识创新传统的知识管理主要集中在知识的积累、存储和分享。
这一方式是以过去的成功经验和优秀的解决方案为基础,但同时也面临挑战。
首先,市场需求和技术变革的速度越来越快,企业不断需要探索和创新。
其次,团队和企业内部的知识传承和管理不仅仅是传统的技术积累和编目,更应该关注每个人种植创新的种子,促进多元化的创造性思维。
因此,知识管理需要从知识的积累到知识的创新转型。
企业应该不断强调创新,鼓励员工探索新的思想和方案,不仅仅是依赖历史数据和现有模型,更应该从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的角度出发,拓展新的想法来完成任务。
从而,促进团队员工的全面发展,积极创造新的市场。
据此,企业团队应该进行多元化创新的思考,探索更为创新的知识管理方式。
二、从知识共享到知识协同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核心所在。
在现代企业内部,团队拥有大量的知识,有效共享和利用这些知识可以促进企业内部的创新和进步。
然而,传统的知识共享方式过于单向,往往是由管理层向员工“传导”,员工之间的交流和协作比较少。
进一步导致,常见的知识孤岛问题:井水不犯河水,员工之间缺少有效交流。
因此,知识管理也需要从知识共享转向知识协同。
知识协同强调的是从员工角度出发进行知识共享和利用。
员工应该意识到各自的知识可以共同促进任务的完成,相互帮助和鼓励。
这种方式将带动员工思考和学习的积累,使员工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合作精神得以进一步提高。
企业团队可以通过创造互联网平台,共享知识,形成协作网络,组建知识协作团队,从而促进知识协同方式的实践。
三、从过程管理到结果导向企业的知识管理往往更为注重知识的管理和积累的过程,往往忽略了对成果的管理。
主打的监控方式是管理预算致留下过程的盲点、岔路点和浪费点。
谈谈对知识管理这门课的认识,是否有帮助以及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谈谈对知识管理这门课的认识,是否有帮助以及改进的意见和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91141f80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e0.png)
谈谈对知识管理这门课的认识,是否有帮助以及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知识管理是一门关于如何有效组织、获取、应用和共享知识的学科。
通过学习知识管理课程,我对以下几个方面有了更深入的理解:1.知识的重要性:知识是现代社会的核心竞争力,它能够提升个人和组织的创新能力、决策能力和竞争力。
知识管理让我认识到知识对于个人和组织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管理和利用知识资源。
2.知识管理的方法:知识管理包括知识的创建、获取、组织、存储、共享和应用等过程。
课程中介绍了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工具,帮助我更好地应对日常的知识管理需求,例如知识图谱、协同工具和专家系统等。
3.知识管理的挑战:在知识管理过程中,会面临信息过载、知识壁垒、知识流失等挑战。
通过学习知识管理课程,我学会了如何制定合适的知识管理策略,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并提高知识管理的效果。
知识管理课程对我个人和职业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提升个人学习能力:知识管理课程培养了我的信息识别、筛选和整理能力,让我更加高效地学习和应用知识。
•改善工作效率:通过学习知识管理的工具和技巧,我能够更好地组织和共享团队内部的知识资源,提升团队的工作效率。
•增强创新能力:知识管理课程注重知识的创造和创新,培养了我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团队合作:知识管理强调知识的共享和协同,通过课程中的案例分析和讨论,我学会了如何促进团队内部的合作和知识共享。
尽管知识管理课程有着很多优势,但我仍然希望提出一些建议来进一步改进:1.实践性训练:希望增加更多的实践案例和项目,以便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场景中。
2.深入研究:建议增加对于知识管理领域的前沿研究和案例分析,使学生对于行业发展趋势有更深入的了解。
3.跨学科融合:知识管理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希望能够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合作,拓宽知识管理的视野和应用范围。
总体而言,知识管理课程对于个人和组织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知识管理能力,也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知识管理的实践与探讨
![知识管理的实践与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4d133e26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e6.png)
知识管理的实践与探讨知识管理是一种跨学科的领域,被广泛认为是当今许多组织中重要的管理问题之一。
它涉及到知识的获取、分享、存储和利用,以帮助组织更好地理解和管理知识资源。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知识管理的实践和一些相关问题。
一、知识管理的实践知识管理是一种管理实践,其目的是帮助组织更好地理解和管理知识资源。
知识管理的实践包括知识创造、知识获取、知识分享、知识应用和知识保留。
下面将介绍这些实践的具体内容。
1. 知识创造知识创造是指组织成员通过交流和协作创建新的知识。
这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包括组织会议、团队建设、研讨会等。
在知识创造的过程中,重要的是鼓励创新和探索,并确保所创建的知识能够被有效地存储和分享。
2. 知识获取知识获取是指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和知识。
这可以包括内部和外部资源的搜索,如课程、文档、期刊、数据库和专家网络等。
在知识获取的过程中,重要的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并将其整合到组织的知识库中。
3. 知识分享知识分享是指将知识和信息交流给其他员工。
这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包括培训、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文化、社交网络和社区等。
在知识分享的过程中,重要的是鼓励参与和贡献,并确保将知识储存在适当的位置,使其可以随时被需求者查询。
4. 知识应用知识应用是指将知识应用于组织的不同方面,以增加组织的效率和创造力。
这可以包括产品创新、业务流程优化和人力资源管理等。
在知识应用过程中,重要的是确保知识能够应用到实际情况中,并监测和评估其效果。
5. 知识保留知识保留是指将重要的知识和信息储存在知识库中,并确保其能够随时被查询和使用。
这可以包括编写文档、建立数据库和知识图谱等。
在知识保留过程中,重要的是确保文档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并将其存储在适当的位置,使其可以随时被查询。
二、知识管理的挑战虽然知识管理的实践可以帮助组织更好地管理知识和信息,但实践中也存在一些挑战。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挑战。
1. 文化差异知识管理需要建立学习型组织文化,但由于文化差异,这可能会遭到阻碍。
关于知识管理学科领域的一些考察与思考
![关于知识管理学科领域的一些考察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d1ff17fa770bf78a652954d9.png)
更多内容请登陆:
461
精灵创富网与您一同打造属于自己的被动财富流
如 Bell“后工业化社会”[18]与 Drucker“后资本主义社会”[19]中的组织都是以知识为中心的 组织,Nolan 等人倡导的“21 世纪的组织”也正是强调企业组织结构的网络化、依赖团队的 学习与各类知识的支持增强企业的适应能力。 此外, 许多学者关于 “分形结构的公司” (Fractal Company)[20]及自组织与“智能企业” (Intelligent Corporation)[21-23]等概念与理论框架的探 讨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于企业中知识过程管理的许多方面的认识:适应性与自组织现象、 组 织学习与企业智能的形成,等等。 美国学者 Savage 对上述的许多工作进行了综合思考,在其《第五代管理》一书的修订 版
2 知识管理的几个关研究视角
知识管理是一个涉及面较宽的研究领域,不同学者往往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知识管理, 例 如: � 计 算 机 与 通 信 技 术 专 家 常 常 从 信 息 技 术 / 信 息 管 理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T/IM )的角度考察知识管理,着眼于使用技术手段帮助 人们获取/创造、存储/组织、传播及应用知识; � � 许多组织与管理领域的学者从通过对知识的有效利用来增进企业的竞争力这一角 度研究知识管理; 另外一些学者主要把知识资产(Knowledge Assets)看作企业的核心资源,甚至是 企业最关键的资源, 从而提出要对这些知识资产或 “知识资本” (Intellectual Capital,
459
更多内容请登陆:
精灵创富网与您一同打造属于自己的被动财富流
IC)进行有效的管理;等等。 这些研究, 从研究方法看, 大体可分为侧重于计算机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手段的研 究与侧重于从人文、社会与经济管理等角度进行的研究。从研究的对象看,也大致包含了两 种类型——部分工作倾向于把知识看作相对稳定的实体, 知识的管理则更多的涉及这些知识 内容的管理、维护与应用;另一类研究更多地强调知识的动态特性,因而知识管理更多涉及 对与知识相关的过程(知识的创造、共享、传播与应用等过程)的管理。人们关于知识管理 的研究由此大致可(不严格地)进行如下分类(表 1) :
知识管理课程学习总结8篇
![知识管理课程学习总结8篇](https://img.taocdn.com/s3/m/7a62928c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b0.png)
知识管理课程学习总结8篇篇1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学习知识管理课程,我深刻认识到,知识管理不仅仅是关于如何存储、检索和利用知识,更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
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整合和利用知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
一、知识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在学习过程中,我首先掌握了知识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知识管理强调的是知识的获取、存储、共享和应用,通过有效的知识管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同时,我也了解到,知识管理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应用,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理念,需要全员参与和共同努力。
二、知识获取与存储在知识获取方面,我学会了如何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取所需的知识,包括书籍、文章、网络资源等。
同时,我也了解了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库,将获取的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和存储,以便在需要时能够快速找到。
此外,我还学习了如何利用一些工具和技术来辅助知识的管理和检索。
三、知识共享与应用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关键环节。
通过学习,我意识到,只有当知识被广泛共享时,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
因此,我学会了如何将自己的知识分享给其他人,同时也从他人那里汲取知识。
此外,我也了解了如何利用知识进行创新和应用,提高工作效率和成果。
四、知识管理的实践应用在学习过程中,我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还通过实践应用来加深理解和掌握。
例如,我尝试着建立自己的知识库,将学习、工作过程中的有用知识进行整理和存储。
同时,我也积极参与团队内的知识分享活动,将自己的经验、技巧传授给其他人。
此外,我还尝试着利用知识管理工具和技术来辅助工作和学习,提高效率和成果。
五、总结与展望通过学习知识管理课程,我收获颇丰。
我不仅掌握了知识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还学会了如何获取、存储、共享和应用知识。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知识管理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加强知识管理方面的学习和实践应用,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知识管理与个人成长的思考
![知识管理与个人成长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2ab44677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48.png)
知识管理与个人成长的思考在现代社会中,知识已经成为人们追求个人成长的关键要素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人们可以轻松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
然而,如何有效地管理、应用和分享这些知识,成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知识管理与个人成长的思考,探讨如何将知识管理应用于个人成长的过程中。
一、知识管理的概念与重要性知识管理是一种系统性的、全面的知识资源开发与利用活动,旨在帮助个体或组织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更好地获取、组织、应用和创造知识。
知识管理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首先,知识是力量的源泉,能够为个人提供更多的竞争优势。
其次,知识的利用和创新能够带动个人的成长和组织的发展。
最后,知识的分享和传承有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二、知识管理对个人成长的影响1. 知识管理提高学习效率在日常学习中,我们经常遇到大量的信息和知识碎片。
通过有效的知识管理,我们可以更好地整合和组织这些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可以使用笔记软件或者知识管理工具将关键的学习内容记录下来,形成自己的知识库,方便日后查阅和回顾。
2. 知识管理促进个人创新知识管理不仅仅是对已有知识的管理,更是对知识的创造和创新的管理。
通过对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和交流,个人可以不断地开拓新的思路和见解,从而促进个人的创新和进步。
例如,在团队协作中,通过分享和交流知识,可以激发更多的创造力和灵感,推动整个团队的创新能力。
3. 知识管理提供跨界学习的机会知识管理可以帮助个人跨越不同领域的知识壁垒,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知识范围。
通过与不同领域的人进行交流和合作,可以获取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从而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例如,可以参加行业内的研讨会或者与专家进行交流,借助他们的经验和观点,来拓宽自己的知识和视野。
4. 知识管理培养个人的学习习惯知识管理需要个人具备一定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通过自主学习和积极探索,个人可以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面对问题时,可以主动寻求解决方案,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知识管理的思考 ·
![对知识管理的思考 ·](https://img.taocdn.com/s3/m/f7d1bfbdf121dd36a32d82f2.png)
对知识管理的思考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全球化以空前未有的速度推进。
这一切都改变着社会、经济和文化,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充分估量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
在知识社会,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性远胜过原料与厂房。
美国微软公司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淘汰自己的产品”。
1997年3月3日美国《财富》杂志定期评出美国最受推崇的企业,创新精神正是其评选标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这样的背景下,知识管理的目标和任务就必然体现为提高组织的应变和创新能力。
知识管理的重要意义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它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
长时期忽视知识管理,产生了三方面不良后果:大量无形知识资产白白流失。
尤其是国有企业的知识产权,通过人员流动跳槽而白白流失;大量资源投人到互不联系的知识研究领域,这也是大量“科技成果”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许多知识研究没有系统性,没有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本身没有可应用性,根本无法转化。
这是我国知识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之一;知识管理与人才管理脱节,忽视人才与知识的关系。
具体表现为经济运行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不能充分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在宏观上人才短缺的情况下又存在大量人才积压,没有很好发挥作用。
上述三方面问题在国有企业尤其严重。
因此,加强知识管理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尤其重要。
我们必须借鉴国外经验,切实重视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的目标是创新知识管理、创新行为都不单纯是一种技术过程,人文因素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创新总要依靠人的创造性和想像力。
对于政府而言,要为创造良好的新环境发挥重要作用。
企业要在竞争中获胜,则必须不断改变自己的战略策略以适应迅速变化的外部环境。
这一切都离不开知识管理,因为其实质就在于充分发挥人文因素的积极作用。
知识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所不可缺少的要素和重要资源。
知识管理学科领域的一些考察与思考
![知识管理学科领域的一些考察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2bfbf2e8ee06eff9aff80719.png)
知识管理学科领域的一些考察与思考夏昊翔*(大连理工大学系统工程研讨所,大连116023)摘要知识管理应前惹起了学界与商界的普遍关注。
从展开研讨的基本视角看,知识管理的研讨可以分为基于计算机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的研讨与源于管理与社会迷信的学科背景的研讨;从关注的对象看,那么大致包括针对知识资源的管理与针对知识相关进程的管理。
本文从上述这几个角度对知识管理学科范围的局部任务作一复杂回忆,并对这一学科范围的下一步开展停止初步的思索,提出运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研讨知识管理。
关键词知识管理知识系统工程1引言知识管理这一新兴的学科范围近年来惹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专门的研讨机构不时出现,相关的学术著作成倍地增长,许屡主要的管理类及信息技术类学术刊物都大幅度添加了相关的论文,专门的〝知识管理〞学术期刊也末尾出现,此外,在国际互联网上也出现了与知识管理亲密相关的众多文献。
来自不同范围的不同窗者从多个角度对知识管理停止了探求,这些研讨的着眼点各不相反,对知识管理的实质的了解也有较大差异。
这些研讨的不分歧性是由于知识管理范围的尚处于初步讨论阶段,同时也在于其所涵盖的范围的普遍性和不完全明白性。
从不同的角度停止多样的讨论关于在学科开展的早期是肯定也是有益的;但是,领先人们关于知识管理的学科外延、范围等效果的看法停留于这一歧义性与争议性的阶段在另一方面却也阻碍了这一学科范围的规范及进一步开展。
在最近二三年中人们对知识管理的学科性质与研讨内容等方面停止了不少讨论,例如[1-3],但是,就知识管理的学科现状而言,更进一步的讨论仍是必要的。
本文尝试对知识管理这一研讨范围的一些任务停止一些复杂的回忆,并就这一范围的相关效果提出作者的一点初步思索。
特别地,本文作者希望强调应从系统工程的思想动身研讨知识管理。
2 知识管理的几个相关研讨视角知识管理是一个触及面较宽的研讨范围,不同窗者往往从不同的角度了解知识管理,例如:*夏昊翔,1972年出生,男,博士,博士后,讲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编知识管理学科领域的一些考察与思考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关于知识管理学科领域的一些考察与思考夏昊翔*(大连理工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大连 116023)摘要知识管理当前引起了学界与商界的广泛关注。
从开展研究的基本视角看,知识管理的研究可以分为基于计算机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的研究与源于管理与社会科学的学科背景的研究;从关注的对象看,则大致包括针对知识资源的管理与针对知识相关过程的管理。
本文从上述这几个角度对知识管理学科领域的部分工作作一简单回顾,并对这一学科领域的下一步发展进行初步的思考,提出应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研究知识管理。
关键词知识管理知识系统工程1引言知识管理这一新兴的学科领域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专门的研究机构不断出现,相关的学术着作成倍地增长,许多主要的管理类及信息技术类学术刊物都大幅度增加了相关的论文,专门的“知识管理”学术期刊也开始出现,此外,在国际互联网上也出现了与知识管理密切相关的众多文献。
来自不同领域的不同学者从多个角度对知识管理进行了探索,这些研究的着眼点各不相同,对知识管理的实质的理解也有较大差异。
这些研究的不一致性是由于知识管理领域的尚处于初步探讨阶段,同时也在于其所涵盖的领域的广泛性和不完全明确性。
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的探讨对于在学科发展的早期是必然也是有益的;然而,当前人们对于知识管理的学科内涵、范围等问题的认识停留于这一歧义性与争议性的阶段在另一方面却也阻碍了这一学科领域的规范及进一步发展。
在最近二三年中人们对知识管理的学科性质与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了不少讨论,例如[1-3],然而,就知识管理的学科现状而言,更进一步的讨论仍是必要的。
本文尝试对知识管理这一研究领域的一些工作进行一些简单的回顾,并就这一领域的相关问题提出作者的一点初步思考。
特别地,本文作者希望强调应从系统工程的思想出发研究知识管理。
*夏昊翔,1972年出生,男,博士,博士后,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知识管理系统、复杂适应性系统、信息系统建模与开发。
2 知识管理的几个相关研究视角知识管理是一个涉及面较宽的研究领域,不同学者往往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知识管理,例如: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专家常常从信息技术/信息管理(InformationTechnolog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T/IM)的角度考察知识管理,着眼于使用技术手段帮助人们获取/创造、存储/组织、传播及应用知识;许多组织与管理领域的学者从通过对知识的有效利用来增进企业的竞争力这一角度研究知识管理;另外一些学者主要把知识资产(Knowledge Assets)看作企业的核心资源,甚至是企业最关键的资源,从而提出要对这些知识资产或“知识资本”(Intellectual Capital, IC)进行有效的管理;等等。
这些研究,从研究方法看,大体可分为侧重于计算机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手段的研究与侧重于从人文、社会与经济管理等角度进行的研究。
从研究的对象看,也大致包含了两种类型——部分工作倾向于把知识看作相对稳定的实体,知识的管理则更多的涉及这些知识内容的管理、维护与应用;另一类研究更多地强调知识的动态特性,因而知识管理更多涉及对与知识相关的过程(知识的创造、共享、传播与应用等过程)的管理。
人们关于知识管理的研究由此大致可(不严格地)进行如下分类(表1):表1 “知识管理”研究的一种分类着重于知识“内容”(实体)着重于知识相关“过程”从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角度搜索引擎、数据挖掘技术等群体支持系统、工作流系统等从人文、社会与经济管“知识资本”管理,基学习型组织、“第五代本文依据这一框架对知识管理的学科发展作一简单回顾。
值得指出的是,这一分类并不严格也不是十分完整,事实上,当前知识管理发展的一个趋势是这些不同的研究视角与观点正日益整合;而这种整合也正是本文试图强调的。
关于“知识资本”管理的若干工作“知识资本”管理是知识管理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开始于八十年代初中期。
日本学者伊丹(Hiroyuki Itami)在1980年前后研究了“不可见资产”(Invisible Assets)对于企业的价值。
他的工作可能是关于无形资产(Intangible Assets)或知识资本管理的最早的系统性的工作,然而由于他的着作是用日文出版的,其工作在国际学术界一直没有产生很大的影响[5]。
知识资本管理的另一早期工作是瑞典学者Sveiby(现为位于澳大利亚悉尼的Macquarie 管理学院的教授)关于知识资产评估等方面的工作。
Sveiby在八十年代中期研究了生产知识产品的企业(The Know-How Company)的管理的问题,进而系统研究了企业的知识资本及其计量的问题。
他把企业的知识资本分为:顾客资本(Customer Capital),个人资本(Individual Capital)与结构资本(Structural Capital),并据此提出核算知识资本的“不可见平衡表”(The Invisible Balance Sheet),开创了知识资本会计的研究与实践(他在他自己的公司进行了实践)工作。
他1990年出版的《知识管理》1可能是国际上系统讨论知识管理的最早的学术专着。
Sveiby 在1997年用英文出版的着作[6]对他在知识管理领域的主要工作进行了归纳。
1 K. Sveiby. Kunskapsledning(知识管理). Ledarskap. Stockholm, 1990.Thomas Stewart是关于“知识资本”管理的另一位很有影响的作者。
作为《财富》(Fortune)杂志的专栏作者,Stewart 1991年在《财富》上撰文强调企业中智力能源(Brainpower)的重要性;在之后的几年中,他对知识资本的管理问题进行了许多论述[7]。
与“知识资本管理”密切相关的另一个方面是关于“基于资源的组织”(Resource-based View of Organizations)理论的探讨[8-9]。
基于资源的组织理论认为“企业的资源是异质的(Heterogeneous)、分布式的(Distributed),有价值的资源通常是无形的(Intangible),有时候是不可言传的(Tacit)”[9]。
与传统与“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为基础的组织理论相比较,基于资源的组织理论更重视通过这些无形的资源所体现的企业的竞争优势。
进而,有人开始提出“基于知识的组织”(例如Grant[10]),认为知识是企业最重要的、“不可模仿的”资源,是企业可持续的竞争优势的基础。
与理论的探讨相对应,人们对于知识资产的管理进行了许多实践尝试。
例如,受Sveiby的工作的影响,Leif Edvinsson在瑞典的Skandia保险公司进行知识管理的研究与实践,在Skandia公司的年度财务报告中增加了六个知识资产报告附件。
在加拿大国际商业银行(Canadian International Bank of Commerce),Hubert Onge 致力于研究客户资本(Customer Capital),寻求通过人力资本、结构资本与客户资本的融合来获取企业的长期利益。
Gordon Petrash在Dow化学公司的工作是知识资产管理的另一着名案例。
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Petrash 为Dow化学公司建立“知识资产构想”(intellectual asset vision),通过对知识资产(这里,主要是公司的专利、商标等)的管理增进公司的价值。
关于知识“过程”管理的若干工作另一类研究着重于探讨对与知识相关的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知识相关过程的管理提升企业价值,形成或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这方面的工作与八九十年代管理学界的“管理变革”思潮密切相关。
与知识管理密切相关的一项工作是人们关于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的探讨。
关于组织学习的论述最早出现于1965年[11],但这一概念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Argyris等人的工作。
Argyris[12]把组织学习区分为单循环学习(Single-Loop Learning)与双循环学习(Double-Loop Learning),其中,双循环学习是所谓的“学中学”(Learning to learn),主要涉及组织中新的知识的形成、保存与应用的过程。
学习型组织的概念由麻省理工学院的Peter Senge[13]系统阐述。
Senge借助于系统动力学的思想和方法考察组织,提出组织通过五项修炼构建学习型组织——自我把握(Personal Mastery)、改善心智模型(Mental Models)、团队学习(Team Learning)、建立共同构想(Shared Vision)以及系统思考(System Thinking)。
Senge的工作在学界产生了很大影响,引发了90年代关于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的研究热潮。
Senge等人关于学习型组织的探讨通常被视为1980-90年代管理学界关于管理变革的思潮的一部分。
其他的产生广泛影响的工作包括Hammer与Champy[14]、Davenport与Short[15]等关于企业业务过程重组,Prahalad[16]等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及Davidow与Malone[17]等关于虚拟企业的探讨,等等。
这些工作的一个共同的观念出发点在于: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与业务环境下,传统的基于劳动分工与严格的等级制的管理模式受到了质疑,人们开始寻求更灵活、更具适应性的管理模式。
在这些探讨中,企业自觉不自觉地被视为能够在变动的环境中生存与进化的有机体,而不是被视为一台功能单一固定的机器;企业的适应性、学习能力以及知识的创造、组织与运用日益引起重视。
其他的许多学者的探讨也都包含了相似的思想,如Bell“后工业化社会”[18]与Drucker “后资本主义社会”[19]中的组织都是以知识为中心的组织,Nolan等人倡导的“21世纪的组织”也正是强调企业组织结构的网络化、依赖团队的学习与各类知识的支持增强企业的适应能力。
此外,许多学者关于“分形结构的公司”(Fractal Company)[20]及自组织与“智能企业”(Intelligent Corporation)[21-23]等概念与理论框架的探讨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于企业中知识过程管理的许多方面的认识:适应性与自组织现象、组织学习与企业智能的形成,等等。
美国学者Savage对上述的许多工作进行了综合思考,在其《第五代管理》一书的修订版[24]中,他在分析传统的基于劳动分工与多层控制的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第五代管理”应从严格的等级制度转向动态的知识联网(Knowledge Networking),从管理的命令与控制模式转向团队之间的协调模式,从职位权威转向知识权威,进而通过动态团队与虚拟企业实现组织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