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硬膜外血肿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硬膜外血肿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硬膜外血肿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血肿围术期正确护理措施,为提高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配合;研究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性护理措施,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死亡率等,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结果两组硬膜外血肿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且经治疗后无死亡病例,均痊愈出院,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5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59%,两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及时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正确围术期护理是保障硬膜外血肿患者预后及生命安全的关键因素,有效降低其致残率及致死率【关键词】硬膜外血肿围术期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9-0334-02硬膜外血肿是临床常见的颅脑损伤疾病,主要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其致病原因包括交通事故伤、高处坠落伤、重物砸伤等高能量损伤[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交通等产业不断发展,硬膜外血肿发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已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

本文将对我院自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前来就诊的38例硬膜外血肿患者给予临床研究,从而探讨硬膜外血肿围术期正确护理措施,为提高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时期我院住院治疗的38例硬膜外血肿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其中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18至65岁,平均年龄(43.29±3.41)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1例、高处坠落伤9例、重物砸伤6例、其他伤2例。

按照抽签方式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9例)与对照组(1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临床可比性(P>0.05)。

1.2 方法1.2.1 治疗方法两组硬膜外血肿患者根据其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外科手术治疗,即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慢性硬膜外血肿患者采用颅骨钻孔血肿抽吸术。

硬膜外血肿护理常规

硬膜外血肿护理常规

硬膜外血肿病人护理常规概念:硬膜外血肿是位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的血肿,好发于幕上半球凸面,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30%,其中大部分属于急性血肿,次为亚急性,慢性较少。

【观察要点】1、观察意识变化,有无中间清醒期或意识好转期。

2、观察颅内高压症状、肢体活动的变化。

【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1)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

(2)病人出现头痛剧烈,躁动不安等时,通知医生,遵医嘱按时使用脱水剂。

同时做好术前各项准备工作,如禁食、备血、备皮等。

2.安全护理:对躁动不安,去脑强直病人,注意防止意外损伤。

3.心理护理:消除对手术的顾虑和恐惧,树立对手术治疗的信心。

4.手术前晚保持良好的睡眠,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适当镇静剂。

5.手术前若病人发生异常情况,如女性病人月经来潮,体温异常(超过37.5 0)及时与医师联系。

6.手术区皮肤准备范围:开颅手术:术晨剃去全部的头发,洗净头部后予无痛碘消毒并戴上一次性消毒帽。

术后护理1、病情观察(1)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情况,异常时及时汇报医生。

(2)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情况,保持伤口处敷料干燥。

2、饮食护理:神志清醒、无吞咽困难、呛咳等症状,术后第一天可进流质饮食,饮食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为宜,第三天后予半流质,术后一周予以普食。

3、引流管护理:保持头部负压引流管通畅,每班记录引流量、颜色及性状。

翻身及搬动时予以夹闭,防止脱落倒流逆行感染,一般引流管在术后24〜48小时拔除。

4、昏迷者按昏迷护理常规。

【健康教育】1、术后一个月不宜洗头,可用温水毛巾擦拭,避免用手抓伤口,预防感染发生。

2、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为主,戒烟、酒(如鱼、鸡蛋、瘦肉、水果、蔬菜类)。

3、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

4、颅骨缺损者外出时戴帽,以防意外,出院后3〜6 个月来院行颅骨缺损修补。

硬膜外血肿病人的护理

硬膜外血肿病人的护理

硬膜外血肿病人的护理硬膜外血肿:是出血积聚于硬膜外腔内,此类血肿以急性者最多,约占85%,亚急性血肿约占12%,慢性血肿约占3%。

急性患者意识多发生障碍,甚至昏迷,如血肿量大,可发生脑疝。

1 临床表现(1)意识障碍:由于伴发的脑损伤较轻,伤后原发性昏迷时间较短,出现中间清醒期或中间好转期较多,伤后持续昏迷者少。

(2)颅内压增高症状:在继发性昏迷前常有躁动不安,亚急性或慢性血肿病人的眼底检查为视乳头水肿。

(3)局灶症状:血肿位于运动区和其邻近部位较多,故中枢性面瘫、轻偏瘫、运动性失语等常见,位于矢状窦旁血肿可出现下肢单瘫,颅后窝硬膜外血肿可出现眼球震颤和共济失调。

2 硬膜外血肿的护理评估(1)评估病人的意识状态:有无意识障碍由浅变深。

硬膜外血肿具有典型的昏迷—清醒—昏迷的过程(中间清醒期)。

(2)评估有无瞳孔的改变:当血肿不断增大引起小脑幕切迹受压及大脑后动脉及脑组织压迫动眼神经,将出现患侧瞳孔散大。

(3)评估病人有无颅内压增高的症状:是否出现剧烈头痛、反复呕吐、烦躁不安,有无血压升高、脉压增大、脉搏及呼吸缓慢等血肿形成占位效应时导致的颅内压增高。

(4)评估病人有无脑疝的诱发因素存在;如呼吸迟梗阻、尿潴留、便秘、剧烈咳嗽、癫痫发作等可诱发脑疝形成。

3 硬膜外血肿的护理问题(1)意识障碍:与脑损伤,颅内压增高有关。

(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意识障碍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呕吐,长期不能进食有关。

(4)焦虑/恐惧:与脑损伤的诊断和担心治疗效果有关。

(5)潜在并发症:颅内压增高。

脑疝,癫痫,感染,压疮,废用综合症。

护理目标:(1)病人意识逐渐恢复。

能够进行语言沟通。

(2)呼吸道保持通畅无缺氧症状。

(3)营养状态能够维持,达到体液平衡。

(4)情绪稳定,配合治疗。

(5)并发症及时发现和处理。

4 硬膜外血肿护理措施4.1术前准备(1)卧床休息,床头抬高15~20度。

(2)严密观察意识、瞳孔、体温、血压、心率、呼吸、肢体活动情况。

【实用】-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护理常规

【实用】-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护理常规

硬膜外血肿清除术麻醉方式:1、全身麻醉2、患者病情危重时可选用局部浸润麻醉。

物品准备:1、手术器械开颅基础器械包1个、干持物钳1套。

2、敷料基础敷料包1个,大腹包1个、手术衣4~6件。

3、一次性物品骨蜡、切口、止血纱布、明胶海绵、面片、小纱布、缝针、丝线若干。

4、药品常用生理盐水、平衡液、双氧水、止血用生物胶。

5、仪器双极电凝器1套、开颅电钻1套、中心吸引1套。

手术体位:1、仰卧位使用于额顶部血肿2、侧卧位适用于顶颞及枕后部血肿。

手术步骤:1.皮肤消毒常规1%聚吡咯酮碘皮肤消毒,铺无菌巾,贴无菌切口膜2.头皮切口和止血2.1在切口两侧铺以干纱布块,沿切口线分段切开皮肤及帽状腱膜层,整个皮瓣可分为3~4段完成。

每切开一段,即用头皮夹夹住内、外缘以达到止血的目的。

大的出血点可以电凝止血。

2.2钝性或锐性分离皮肤-腱膜瓣与其下的疏松组织层。

2.3止血满意后,将皮肤-腱膜瓣翻向颅底侧,并在其下垫以纱布团,使皮肤-腱膜内的血管不致因屈曲过度而闭塞,然后以盐水纱布覆盖其上。

用双2-0丝线或皮肤固定勾将皮瓣翻起固定,充分显露术野3.骨瓣成型3.1切开头皮和肌肉后,按骨瓣形状弧形切开骨膜,以骨膜剥离器分开骨膜及颞肌。

3.2设计骨孔,通常一个骨瓣共钻孔5~6个,空间距离6~7cm。

3.3将电钻与颅骨表面垂直钻透颅骨。

钻孔完成后,以小刮匙或脑膜剥离器刮尽孔内边缘残留的内板碎片,将线锯导板插入相邻的两个骨孔之间,用线锯将骨瓣各边一一锯开。

3.4若用气动或电动钻时,可换上铣刀进行切割。

3.5最后,沿颅骨锯开线插入骨膜剥离器至骨瓣下方,翻起骨瓣将骨窗下缘附着的肌肉稍向下推开以咬骨钳将骨折线两侧骨瓣修齐,并用骨蜡涂塞止血。

3.6取下的骨瓣可放入双氧水中浸泡4.清除血肿4.1用一窄脑压板或神经玻璃子由颅顶部向颅底侧逐渐清除血块,出血点电凝止血或用明胶海绵压迫止血。

4.2将骨窗周围硬脑膜用6*17圆针3-0丝线悬吊于附近的骨膜或帽状腱膜上,放猴子硬脑膜剥离形成新的血肿。

开颅血肿清除术手术配合护理常规

开颅血肿清除术手术配合护理常规

开颅血肿清除术手术配合护理常规
【适应证】急性硬膜下血肿、急性硬膜外血肿、颅内血肿
【麻醉与体位】全麻 + 气管插管。

体位:平卧位、侧卧位、侧俯卧位等。

【物品准备】
(1) 基本器械:脑外科包。

(2) 特殊器械:双极电凝,颅钻一套,头架。

(3) 敷料:手术衣,夹治,大洞巾。

(4) 一次性物品:11、23号刀片,8x20▲,9x24●,7x17●,0号可吸收肠线1-2根,头皮夹,骨蜡,止血纱布,明胶海绵,50ml注射器两副,大贴膜,大纱布,脑棉,灯柄,吸引器,负压球,导尿包, 电刀,棉球,眼科敷贴,输血器输液器,三通数个,留置针两三套。

,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脑内硬膜外脑外血肿护理常规完整

脑内硬膜外脑外血肿护理常规完整

脑内硬膜外脑外血肿护理常规完整
1.密切观察病情:护士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意识状态、呼吸、脉搏、血压等。

如果病人有任何病情恶化的迹象,应立即报告医生。

2.病人休息:脑内硬膜外脑外血肿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病人需要充分
休息来提高恢复的机会。

护士应为病人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并避
免病人过度劳累。

3.医嘱药物:根据医生的嘱咐,护士需要按时给病人服用药物。

常用
的药物包括解热药、抗炎药、抗血栓药等。

护士需要监测病人的用药反应
并记录。

4.监测头部伤口:脑内硬膜外脑外血肿的治疗通常需要进行开颅手术。

护士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头部伤口,注意有无出血、肿胀或感染等情况。

护士还需要记录伤口的状态并及时处理。

5.预防并处理并发症:脑内硬膜外脑外血肿可能会出现并发症,如感染、脑积水、脑水肿等。

护士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并及时采取
措施预防或处理并发症。

6.定期康复评估:脑内硬膜外脑外血肿患者可能会有一定的神经功能
障碍,如肢体活动障碍、感觉异常等。

护士需要定期评估患者的康复情况,包括肌力、感觉、平衡能力等,并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

以上是对脑内硬膜外脑外血肿护理常规完整的介绍,护士在护理过程
中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并及时记录和报告医生。

护士还应多方面关心患
者的身心健康,并提供必要的康复与心理支持。

硬膜外引流的护理常规

硬膜外引流的护理常规

硬膜外引流的护理常规
一、患者头枕无菌治疗巾每日更换。

二、保持引流管通畅,患者翻身时避免引流管牵拉、脱出、扭曲
受压,若发生引流不畅及时告知医师,切勿自行挤压引流管。

三、搬动患者时先夹闭引流管,待患者安置稳定后再打开引流管,
防止逆行感染。

四、注意引流处伤口是否干燥,引流系统的密闭性,若有渗血、
渗液,及时通知医师。

五、观察引流液性状、颜色、量等并做好记录,短时间内引出大
量鲜血立即通知医师。

六、引流袋悬挂应低于脑平面20cm。

七、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等变化。

八、患者出现精神症状时应适当约束,以防自行拔管。

九、指导患者保持伤口敷料清洁,不可抓挠伤口。

十、指导患者不能随意移动引流袋位置。

十一、硬膜外引流术后1~2天予以拔除。

伤口以缝线浅缝合1~2针,七日后愈合拆线,密切观察伤口处渗出情况,皮下是否
有血肿、气肿,及时通知医师。

脑内硬膜外脑外血肿护理常规完整

脑内硬膜外脑外血肿护理常规完整

脑内硬膜外脑外血肿护理常规完整前言脑内硬膜外脑外血肿是一种严重的颅内疾病,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档介绍了脑内硬膜外脑外血肿的护理常规,以确保患者获得安全、有效的治疗和照护。

护理常规1. 临床评估首先,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临床评估,包括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意识状态、血压、心率、呼吸情况等。

这有助于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护理需求。

2. 低头位脑内硬膜外脑外血肿患者常需要采取低头位,以减少颅内压力。

护理人员应确保患者保持正确的低头位,避免过度低头导致褥疮等并发症。

3. 引流管理脑外血肿患者需要进行引流处理,以减少颅内血肿的增加。

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引流管的通畅情况,及时清除引流管及其周围的积液,确保引流畅通。

4. 头部抬高除了低头位外,患者的头部应保持抬高,以促进脑外血肿的吸收。

护理人员应在床头垫高一定高度的枕头,使患者头部保持适当抬高的角度。

5. 体位转换脑内硬膜外脑外血肿患者需定时进行体位转换,以避免长时间处于固定的体位造成肌肉萎缩、压疮等并发症。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定期进行体位转换。

6. 监测生命体征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情况等,一旦发现异常变化,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并及时告知医生。

7. 康复护理脑内硬膜外脑外血肿患者康复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积极参与康复护理工作,包括进行功能锻炼、康复训练、心理支持等,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结束语脑内硬膜外脑外血肿的护理工作需要全面、细致的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本文档介绍了脑内硬膜外脑外血肿的护理常规,供护理人员参考和借鉴。

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嘱进行个体化的护理服务。

硬膜下血肿手术如何护理配合

硬膜下血肿手术如何护理配合

硬膜下血肿手术如何护理配合硬膜下血肿是指发生在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的血肿块,属于常见的颅内血肿块之一。

根据血肿的形成时间和不同情况,主要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血肿三种类型,患者多会表现出头痛、呕吐、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升高的情况。

患者的患病年龄不同,也会相应表现出不同症状:如青年患者颅内由于受到血肿压迫,可能会出现脑静脉回流障碍,容易出现脑水肿,引发颅高压;老年患者则比较容易出现神经和精神症状等。

如果出现血肿,那么最重要的就是要消除血肿和摘除囊壁,帮助脑组织缓解受压实现复位,所以治疗宜早不宜晚,目前手术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

手术风险比较大,故手术中的护理配合内容非常重要。

一、硬膜下血肿概述?硬膜下血肿主要分为急性血肿、亚急性血肿和慢性血肿,发病类型不同,其病理原因和症状也会有所不同。

急性硬膜下血肿指的是在3天内发生的硬膜下血肿,常见的病因为脑挫伤直接引起的皮层动脉分支或静脉断裂,属于严重的脑挫伤并发症。

此类血肿主要发生在大脑凸面,而且出血量通常较;亚急性血肿主要是指在受伤后3天--3周内发生的硬膜下血肿,其出血部位主要在皮质撕裂的小血管处,出血速度较缓慢;慢性硬膜下血肿则于受伤后的3周以上发生,其出血量较小,出血速度较为缓慢,但是会逐渐表现出扩散的情况。

二、硬膜下血肿手术护理配合1术前护理配合术前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术前交接和术前手术物品准备,其中术前交接内容主要是手术护士要充分和患者做好术前沟通,最主要的是要告知患者目前的各项生命体征情况,必须要将患者的意识情况和急诊处理工作落实到位;术前物品准备工作主要包括,需要准备好常规的开颅手术器械,钻颅血肿引流器械,电动颅钻等。

麻醉医师则需要准备好麻醉剂、麻醉所需所有物品等。

2术中配合术中配合工作则主要包括巡回配合和器械护士的配合内容。

其中巡回配合内容主要包括呼吸道清洁工作,呼吸道阻塞可能会引起脑水肿加重,颅内压水平升高的情况,故当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需要及时清洁其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有助于保持其呼吸道顺畅,或者也可以给予患者面罩吸氧。

硬膜外血肿护理常规

硬膜外血肿护理常规

硬膜外血肿护理常规一、定义硬膜外血肿(extradural heatmas,s EDH)是位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的血肿,好发于幕上半球凸面。

二、症状、体征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表现与血肿的部位、增长速度和并发的硬膜下损伤有关。

(一)意识障碍:病人意识状态的改变取决于原发脑损伤的程度、血肿形成速度和颅内其他损伤的存在。

典型性表现是伤后昏迷,有一“中间清醒期”,随即又昏迷。

(二)神经系统症状:早期较少出现神经系统体征,仅在血肿压迫脑功能区时,才表现出相应症状。

如血肿持续增大,引起脑疝时,则可表现出患侧瞳孔散大、对侧肢体瘫痪等典型征象。

(三)颅内压增高及脑疝表现:随着血肿的体积增大,病人常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出现库欣反应。

如颅内压持续增高,则引起脑疝,造成严重后果。

三、护理问题(一)颅内调适能力降低与颅内血肿有关。

(二)急性疼痛与颅内压增高有关。

(三)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意识障碍有关。

(四)皮肤切口与手术创伤有关。

(五)自理缺陷与意识障碍和肢体功能障碍及长期卧床有关。

(六)焦虑、恐惧与担心手术效果和预后有关。

(七)有误吸的危险与意识障碍有关。

(八)有出血的危险与手术创伤有关。

(九)有跌倒的危险与意识障碍和肢体功能障碍有关。

(十)有受伤的危险(管路滑脱) 与留置引流管有关。

四.护理措施(一)休息/体位1、保持病房安静,减少人员探视,病房通风良好。

2、手术后取平卧位或头高足低卧位(一般抬高15-30°)。

3、有意识不清、走路不稳、视物不清、失明、定向障碍,精神症状、幻觉、复视及癫痫病史者,应用床挡、约束带固定,防止坠床。

(二)饮食1、术后暂禁饮食。

2、可进食后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和富含维生素、纤维素,丰富易消化的食物。

(三)病情观察颅内血肿病人多数可因血肿逐渐形成、增大而导致颅内压进行性增高,在护理中,应严密观察意识、瞳孔、肢体活动及生命体征变化等神经系统症状体征。

一且发现颅内压增高迹象,立即采取降颅内压等措施,同时做好术前准备。

硬膜下血肿的护理

硬膜下血肿的护理

硬膜外血肿的护理常规硬膜外血肿与颅骨损伤有密切关系,是因为骨折或颅骨的短暂变形撕破位于骨沟内的硬脑膜动脉或静脉窦引起出血,或骨折的板障出血。

血液积聚于颅骨与硬脑膜之间,在硬脑膜与颅骨分离过程中,可又撕破一些小血管,使血肿更加增大。

由于颅盖部的硬脑膜与颅骨附着较松,易于分离,颅底部硬脑膜与颅骨附着较紧,所以硬脑膜外血肿一般多见于颅盖部。

引起颅内压增高与脑疝所需的出血量,可因出血速度、代偿机能、原发性脑损伤的轻重等而异,一般成人幕上达20ml以上,幕下达10ml时,即可能引起,绝大多数周急性型。

出血来源以脑膜中动脉最常见,其主干或前支的出血速度快,可在6—12小时或更短时间内出现症状;少数由静脉窦或板障出血形成的血肿出现症状可较迟,可表现为亚急性或慢性型。

直肿最常发生于颞区,多数为单个血肿,少数可为多个,位于一侧或两侧大脑半球,或位于小脑幕上下。

硬膜外血肿临床表现以意识障碍、瞳孔改变、颅内压增高等。

(一)术前护理(1) 严密观察意识、瞳孔、体温、血压、心率、呼吸、肢体活动情况。

观察如有昏迷—清醒—再昏迷,做好记录,及时报告医生。

(2) 严密观察有无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或烦躁不安等颅内压增高和脑疝的征象。

(3) 体温在38度以上给予物理降温。

(4) 昏迷病人给予鼻饲。

(5) 卧床休息,床头抬高(15°~30°)。

(6) 三天未排便者,给予缓泻剂,不可用大量液体灌肠。

(二)术后护理(1)按神经外科护理常规。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血压、意识、瞳孔等,观察72h,注意脑疝的发生。

注意有无偏瘫、失语、癫痫等。

(3)保持引流管周围敷料干燥,注意引流装置妥善固定,防止脱落。

保持引流管通畅如有外渗或切口处皮下肿胀,及时通知医师。

注意引流液颜色及量的变化。

(4)保持呼吸道通畅,准备好吸痰用具,随时准备做好气管切开的配合与护理。

(5)气管切开的病人,按气管切开常规护理。

(6)躁动患者应加保护性约束。

硬膜外血肿清除术

硬膜外血肿清除术
5.抗生素大多数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因此在手术中必须严 格遵守 无菌操作原则,避免发生颅内感染 。
讨论
将病人由推车搬到手术台上时,应由2~3人平平的抬起,抱好头部, 防止扭曲,注意维持呼吸道畅通。
根据颅脑损伤和血肿部位以及手术的进路采取适当的卧位,额进路者 取仰卧;颞进路者取仰卧头偏位;枕进路者取侧卧位。仰卧位时在颈 下垫一软垫注意保护颈椎,侧卧位时应在腋窝下垫软垫注意保护腋神 经。
化;②无新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出现或原 有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无进行性加重;③ 无进行性加重的颅内压增高症;④CT扫描 显示:除颞叶外,大脑凸面血肿量<30ML, 无明显占位效应;⑤颅腔容积压力反应良 好。
治疗原则
2、手术治疗 适应症:①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颅
内血肿;②CT扫描提示明显脑受压的颅内 血肿;③幕上血肿>30ML,颞区血肿> 20ML,幕下血肿>10ML;④患者意识障 碍进行性加重或出现昏迷。
孔,递小刮匙刮出孔内板碎片,也可用电
动颅骨钻和铣刀(动力系统)。递线锯导
引条和线锯锯开颅骨。递骨膜分离器插入
骨瓣下,向上翻起骨瓣。递骨蜡或脑棉片
或双极电凝止血。骨瓣用盐水纱布包裹。
手术步骤及配合

4.清除血肿,彻底止血:递神经剥离
子或脑压板,轻轻将血肿从硬脑膜游离下
来,可也以用吸引器吸除,遇活动性出血,
手术用物准备
洗手护士:
器械包:颅脑包、器械包、
布类包:台布、五件手术衣、大洞巾、器械中 单、
其 他:吸引器、双极电凝、电刀、骨蜡、 明胶海绵、引流管、1.4.7#丝线、50ml注 射器、头皮夹、脑棉片、必要时备止血纱布。
手术用物准备
巡回护士:根据体位备头架或头圈、两 组静脉通道(必要时麻醉师深静脉置管)、 眼贴膜、双耳塞棉球、调节好室温、正确黏 贴负极板。

硬膜外血肿护理查房 ppt课件

硬膜外血肿护理查房 ppt课件
评估方法
预后评估主要包括对患者病情状况、康复进展和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估。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量 表进行评价,以了解患者的康复效果。
随访安排
在硬膜外血肿康复过程中,定期随访是非常重要的。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康复进展情况,制定个性化的 随访计划,以便及时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术后护理
监测病情变化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 、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功能,
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疼痛护理
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遵医嘱 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缓解术 后疼痛。
生活护理
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的照护 ,如进食、洗漱、排便等,满 足其基本生活需求。
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其 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促进术
05
CHAPTER
硬膜外血肿典型病例分享
病例一:青少年硬膜外血肿的护理
总结词:及时诊断、科学护理、心理支 持
注意事项: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及时进 行心理疏导。
护理要点: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遵医嘱 治疗,提供心理支持,加强生活护理。
详细描述
患者为15岁青少年,因外伤导致硬膜外 血肿。
病例二:老年硬膜外血肿的护理
预防措施
避免头部外伤,避免过度用力咳嗽、打喷嚏等增加颅内压的 动作。
脑神经损伤
护理措施
观察患者有无偏瘫、失语、视力障碍等症状,及时进行康复训练和理疗。
预防措施
尽早治疗硬膜外血肿,减少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和损伤。
癫痫发作
护理措施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避免舌咬伤, 及时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
预防措施
及时发现并治疗硬膜外血肿,避免血 肿对脑组织的刺激和损伤。
硬膜外血肿护理查房 PPT 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硬膜外血肿清除术
麻醉方式:
1、全身麻醉
2、患者病情危重时可选用局部浸润麻醉。

物品准备:
1、手术器械开颅基础器械包1个、干持物钳1套。

2、敷料基础敷料包1个,大腹包1个、手术衣4~6件。

3、一次性物品骨蜡、切口、止血纱布、明胶海绵、面片、小纱布、缝针、丝线若干。

4、药品常用生理盐水、平衡液、双氧水、止血用生物胶。

5、仪器双极电凝器1套、开颅电钻1套、中心吸引1套。

手术体位:
1、仰卧位使用于额顶部血肿
2、侧卧位适用于顶颞及枕后部血肿。

手术步骤:
1.皮肤消毒
常规1%聚吡咯酮碘皮肤消毒,铺无菌巾,贴无菌切口膜
2.头皮切口和止血
2.1在切口两侧铺以干纱布块,沿切口线分段切开皮肤及帽状腱膜层,整个皮瓣可分为3~4段完成。

每切开一段,即用头皮夹夹住内、外缘以达到止血的目的。

大的出血点可以电凝止血。

2.2钝性或锐性分离皮肤-腱膜瓣与其下的疏松组织层。

2.3止血满意后,将皮肤-腱膜瓣翻向颅底侧,并在其下垫以纱布团,使皮肤-腱膜内的血管不致因屈曲过度而闭塞,然后以盐水纱布覆盖其上。

用双2-0丝线或皮肤固定勾将皮瓣翻起固定,充分显露术野
3.骨瓣成型
3.1切开头皮和肌肉后,按骨瓣形状弧形切开骨膜,以骨膜剥离器分开骨膜及颞肌。

3.2设计骨孔,通常一个骨瓣共钻孔5~6个,空间距离6~7cm。

3.3将电钻与颅骨表面垂直钻透颅骨。

钻孔完成后,以小刮匙或脑膜剥离器刮尽孔内边缘残留的内板碎片,将线锯导板插入相邻的两个骨孔之间,用线锯将骨瓣各边一一锯开。

3.4若用气动或电动钻时,可换上铣刀进行切割。

3.5最后,沿颅骨锯开线插入骨膜剥离器至骨瓣下方,翻起骨瓣将骨窗下缘附着的肌肉稍向下推开以咬骨钳将骨折线两侧骨瓣修齐,并用骨蜡涂塞止血。

3.6取下的骨瓣可放入双氧水中浸泡
4.清除血肿
4.1用一窄脑压板或神经玻璃子由颅顶部向颅底侧逐渐清除血块,出血点电凝止血或用明胶海绵压迫止血。

4.2将骨窗周围硬脑膜用6*17圆针3-0丝线悬吊于附近的骨膜或帽状腱膜上,放猴子硬脑膜剥离形成新的血肿。

4.3如因脑膜从颅骨内面分离而有渗血时,可在颅骨与硬脑膜之间垫一明胶海绵,6*17圆针3-0丝线再次悬吊,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伤口,也可用双氧水小纱布压迫片刻做止血用
5.探察
彻底止血后,用11号刀片在硬脑膜表面切开0.5cm做探察,检查颅内无异常,6*17圆针3-0丝线缝合硬脑膜
6.放置引流
6.1于切口旁2cm处做一小切口,用9*25三角针2-0丝线在切口处缝两针。

一针固定引流管,另一针为预留线拔出引流管后缝合皮肤用。

6.2将剪有测孔的硅胶引流管从切口处穿过头皮和骨孔进入硬脑膜外间隙
7.关颅
7.1清点用物准备关颅。

7.2若闹压过高,可将骨瓣丢弃直接缝合皮肤,若脑压不高,将骨瓣复位,8*20圆针2-0丝线缝合帽状腱膜,9*25三角针2-0丝线缝合皮肤。

7.3双氧水或1%聚吡咯酮碘消毒皮肤,小纱布覆盖切口,绷带包扎伤口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无菌原则,若为开放性的颅部损伤要做彻底的清创后再进行开
颅手术。

皮肤消毒时范围要广泛。

2、注意棉片使用后的清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