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实验报告格式概论
概论课实践教学报告书(3篇)
第1篇一、前言概论课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了解所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平台。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本课程在教学中注重实践教学环节。
以下是本次概论课实践教学的报告书。
二、实践教学目的1. 帮助学生掌握所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实践的精神。
三、实践教学内容1. 实践教学项目(1)参观企业:组织学生参观相关企业,了解企业生产流程、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等。
(2)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实验操作:进行专业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实验技能。
(4)课程设计:结合课程内容,设计实践项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实践教学时间本次实践教学共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1)参观企业:2天(2)案例分析:2天(3)实验操作:3天(4)课程设计:3天四、实践教学过程1. 规划与准备(1)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要求,制定详细的实践教学计划。
(2)安排实践教学地点:联系企业、实验室等实践教学场所,确保实践教学顺利进行。
(3)组织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便于实践过程中的协作与交流。
2. 实践教学实施(1)参观企业:组织学生参观企业,了解企业基本情况,学习企业优秀文化和管理经验。
(2)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实验操作:在专业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实验技能。
(4)课程设计: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实践项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总结与评价(1)实践教学总结:对实践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分析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学生评价:组织学生对实践教学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实践教学的满意度和收获。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为学生提供反馈和建议。
课程设计报告书正文标准格式
课 程 设 计 报 告 书 专 用 纸1 引言(或绪论)(可作为正文第1章标题,用小3号黑体,加粗,并留出上下间距为:段前0.5行,段后0.5行)×××××××××(小4号宋体,20磅行距)××××××××××××××××××××××××××××××…………1.1 ××××××(作为正文2级标题,用4号黑体,加粗)×××××××××(小4号宋体,20磅行距)×××××××××××××××××××××××××××××××…………1.1.1 ××××(作为正文3级标题,用小4号黑体,不加粗)×××××××××(小4号宋体,20磅行距)×××××××××××××××××××××××××××…………2 ×××××××(作为正文第2章标题,用小3号黑体,加粗,并留出上下间距为:段前0.5行,段后0.5行)×××××××××(小4号宋体,20磅行距)×××××××××××××××××××××××××××××××××××…………×××××××××××××××××××………… ………… 注:1.正文中表格与插图的字体一律用5号宋体;2.正文各页的格式请以此页为标准复制。
课程设计报告撰写格式
课程设计报告撰写格式课程设计报告撰写格式一、电子课程设计报告的格式安排1. 摘要2. 目录3. 前言/引言4.正文5. 结论6. 参考文献7. 附录二、摘要1. 要求: 完整、准确、简练。
2. 包含内容:(1) 所进行设计或研究工作的主旨、缘起、目的等。
即:为什么要进行这一工作?(2) 设计工作的主要内容、过程,采用的方法及取得的成果。
即:做了什么工作?(3) 结论及其价值或意义3. 关键字(Key Words): 一般3~5个,最能代表报告内容特征,或在报告起关键作用,最能说明问题的词组。
4. 注意:(1) 摘要应用第三人称书写;(2) 不得引用他人的著作;(3) 摘要应排除本学科已成常识的内容;(4)同义词不要并列为关键字。
三、前言(序言、绪论、引言、导言)前言主要说明为什么要从事本设计工作(课题意义),本课题相关技术的现状与特点,拟采用的方案或路线。
可以有以下的一些内容:1. 本课题的背景、目的、意义。
2. 本课题的技术指标或设计要求、研究方案、技术路线与特点。
注意:(1) 不要与摘要雷同;(2) 学科中的常识内容、科普内容不必赘述。
四、正文正文是整个论文的核心部分,应包括所进行设计或研究的整体内容。
主要包括:1. 设计要求:(基本要求,提高要求)2. 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3. 电路设计;(包括方案比较,设计计算等内容)4. 实验、调试及测试结果与分析。
五、结论结论是对整个设计工作的总结,不只是前面实验结果部分已作出的研究结果的简单重复,应概括出整个设计工作的结论性意见或认识。
要求:措词严谨、逻辑严密、文字准确。
此外结论部分有时可以包括作者提出的建议、下一步工作的设想及改进意见等注意:(1) 不要以第一人称(我)来书写;(2) 不要对在设计过程中的常识性错误进行讨论。
六、参考文献本部分列出撰写论文过程中所参考的文章、书本及其它文献。
1. 书写格式:序号→主要作者→文献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月→卷号(期号)→页码2. 举例:[1] 梁宗善. 电子技术基础与课程设计.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4.[2] A.P.Goutzoulis and D.R.Pape, Design and Fabrication of Acousto-optic devi ces, Marcel Dekker, New York, 1994 (按时间顺序)3. 注意:(1) 作者或责任者不明时,注明“佚名”。
课程设计实践报告范本
课程设计实践报告范本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第三章“代数与方程”的核心概念和基本技能。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理解代数式的概念、掌握代数式的运算规则,以及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进行代数式的运算,能够独立解决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是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以及积极面对和解决问题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三章“代数与方程”的内容。
首先,学生会学习代数式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包括加减乘除以及指数运算。
然后,学生会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包括解的定义、解的求法以及解的判断。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我们会使用讲授法,系统地讲解代数式的概念和运算规则,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其次,我们会使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此外,我们还会使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代数与方程的知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丰富的教学资源。
教材将是主要的教学资源,我们将使用《数学课本》作为主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此外,我们还会提供参考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和参考。
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我们还会使用多媒体资料,如教学视频和动画,来辅助教学。
最后,为了让学生能够进行实践操作,我们将准备实验设备,如计算器和数学工具,供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验和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小测验和期末考试。
平时表现将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进行评估。
作业将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和质量进行评估。
小测验将定期进行,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期末考试将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全面考核,将包括代数式的运算、方程的解法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将根据学生的作息时间和兴趣爱好进行合理规划。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的格式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的格式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课程内容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课程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科学素养,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通过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课程目标,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例如,针对不同章节的内容,可以设定具体的学习成果,如掌握某个概念的定义、能够运用某种方法进行实验设计等。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选择和教学内容,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指出教材的章节和列举内容。
例如,可以将教学内容分为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两个部分,每个部分再细分若干个小节,每个小节都有具体的学习内容和要求。
教学内容的安排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同时结合实验和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例如,对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可以采用讲授法和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对于实验技能的培养,可以采用实验法和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验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教学资源应该能够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例如,可以选用权威的教材和参考书,提供丰富的多媒体资料,如视频、图片、动画等,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示教学内容;同时,要配备实验设备,让学生能够进行实验操作,增强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课程设计报告格式要求1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报告撰写格式与要求(试行)一、实验报告格式要求1、有实验教学手册,按手册要求填写,若无则采用统一实验报告封面。
2、报告一律用钢笔书写或打印,打印要求用A4纸;页边距要求如下:页边距上下各为2.5厘米,左右边距各为2.5厘米;行间距取固定值(设置值为20磅);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3、统一采用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单位与符号,要求文字书写工整,不得潦草;作图规范,不得随手勾画。
4、实验报告中的实验原始记录,须经实验指导教师签字或登记。
二、实习报告、课程设计报告格式要求1、采用统一的封面。
2、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手写或打印,手写一律用钢笔书写,统一采用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单位与符号,要求文字书写工整,不得潦草;作图规范,不得随手勾画。
打印要求用A4纸;页边距要求如下:页边距上下各为2.5厘米,左右边距各为2.5厘米;行间距取固定值(设置值为20磅);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三、报告内容要求1、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操作过程、原始数据、实验结果分析、实验心得等方面内容。
2、实习报告内容包括:实习题目、实习任务与要求、实习具体实施情况(附上图表、原始数据等)、实习个人总结等内容。
3、课程设计报告或说明书内容包括:课程设计任务与要求、总体方案、方案设计与分析、所需仪器设备与元器件、设计实现与调试、收获体会、参考资料等方面内容。
四、课内实践课报告撰写要求1、大型作业类的按课程设计要求撰写;2、带实习性质的按实习要求撰写;23、其余的按实验要求撰写。
五、其它各专业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报告内容要求。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教务处2009-8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名称通信类综合课程设计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成绩年月日4题目(4号黑体)(此处为具体题目)摘要(小4号黑体)××××××××××××××××(小4号宋体,1.5倍行距)×××××××××××××××××××××××××××××××××××××××××××××××××××××××××××××××××××××××××××××××××××××××××××××××××××××××××××××××××××××××××××××××××××××××××××××××××××××××××××××××××××××××××××××××××××××××××××××××××××。
课程设计报告书格式
课程设计报告书格式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课程内容中的核心概念,如XXX(根据具体学科内容填写),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进行问题分析。
2.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XXX(学科知识点)的发展历程,总结其重要性和影响。
3. 学生能够准确阐述XXX(具体知识点)的基本原理,并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现象。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升沟通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提出创新性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3. 学生通过课堂实践活动,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实践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学科知识的热爱和兴趣,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2. 学生通过学习,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沟通习惯。
3. 学生能够认识到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学科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XX年级,具有一定的学科基础,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善于合作,但独立思考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兴趣,关注个体差异,提高教学针对性,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同时,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知识点讲解:- 章节一:XXX(具体知识点1)- 章节二:XXX(具体知识点2)- 章节三:XXX(具体知识点3)2. 实践活动:- 活动一:XXX(与知识点1相关的实践活动)- 活动二:XXX(与知识点2相关的实践活动)- 活动三:XXX(与知识点3相关的实践活动)3. 案例分析:- 案例一:XXX(与知识点1相关的案例)- 案例二:XXX(与知识点2相关的案例)- 案例三:XXX(与知识点3相关的案例)4. 小组讨论与分享:- 讨论主题一:XXX(与知识点1相关)- 讨论主题二:XXX(与知识点2相关)- 讨论主题三:XXX(与知识点3相关)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学习章节一,开展实践活动一,进行案例分析与讨论;第二周:学习章节二,开展实践活动二,进行案例分析与讨论;第三周:学习章节三,开展实践活动三,进行案例分析与讨论;第四周:总结复习,小组分享学习成果,进行课程评估。
概论实验报告
概论实验报告概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对研究者的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
本文将从实验的基本概念、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等方面,对实验报告进行概论。
一、实验的基本概念实验是科学研究中一种重要的方法,通过对事物进行人为干预和控制,观察和测量其反应和变化,以验证或推翻某种假设或理论。
实验具有可重复性和可验证性的特点,能够提供客观、准确的数据和结论。
二、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实验报告的核心部分,合理的实验设计能够保证实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在实验设计中,需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假设和变量,并制定实验方案。
同时,还需要考虑实验的样本选择、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置、实验条件的控制等因素,以确保实验的可比性和结果的可信度。
三、实验过程实验过程是实验报告中的重要内容,它记录了实验的具体步骤和操作。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详细描述实验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操作步骤的具体细节,以及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同时,还需要注意实验的安全性和操作规范,确保实验过程的可重复性和数据的可靠性。
四、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是实验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实验的效果和实验假设的验证程度。
在实验结果中,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通过图表、表格等形式进行展示。
同时,还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讨论,分析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的一致性或差异性,并提出可能的原因和改进方案。
五、实验报告的撰写实验报告的撰写是对实验工作的总结和评估,需要遵循一定的结构和格式。
在撰写实验报告时,需要明确报告的标题、作者和单位,并按照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讨论、结论和参考文献等部分进行组织。
同时,还需要注意报告的语言准确性和逻辑性,以及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客观描述和分析。
六、实验报告的意义和应用实验报告不仅是对实验工作的总结和评估,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
通过实验报告的撰写和交流,可以促进科学研究的交流和合作,推动学术进步和科技创新。
同时,实验报告还可以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为学术界和工业界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持。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模板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模板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课程相关的基本概念,如XX(具体概念),并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
2.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XX学科领域的核心知识,如XX(具体领域)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
3. 学生通过对课程内容的学习,能够概述XX(学科主题)的发展历程及其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设计并实施XX(实验/调查/项目)。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会交流、分享、讨论,提高问题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利用多媒体工具和资源,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形成自己的学习报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XX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增强主动学习的动力。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XX学科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敢于质疑、勇于探索。
课程性质:结合学生年级特点,注重基础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生特点: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喜欢探索和发现,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教学要求: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均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以此为基础,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知识点的学习:- 教材第X章:基本概念与原理- 教材第X章:XX学科领域的发展历程- 教材第X章:XX学科在现代社会的应用2. 技能训练:- XX实验/调查/项目的策划与实施- 小组合作与交流分享- 多媒体工具和资源的运用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 认识XX学科的社会价值- 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学习动机与兴趣的激发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介绍本章节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课时:学习基本概念与原理,通过案例分析加深理解。
课程设计报告格式
课程设计报告格式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具体训练和考察过程。
接下来搜集了课程设计报告格式,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一、题目。
要求明确、鲜明、简练、醒目。
一般不用副标题,字数不宜过长。
二、摘要。
要求准确、精练、简朴地概括全文内容。
三、引言(或前言、问题的提出)。
引言不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因此要简明扼要。
内容包括:1、提出研究的问题;2、介绍研究的背景;3、指出研究的目的;4、阐明研究的假设;5、说明研究的意义。
四、研究方法。
不同的课题,有不同的研究方法。
这是研究报告的重要部分,以实验研究法为例,其内容应包括:1、研究的对象及其取样;2、仪器设备的应用;3、相关因素和无关因素的控制;4、操作程序与方法;5、操作性概念的界定;6、研究结果的统计方法。
五、研究结果及其分析。
这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要求现实与材料要统一、科学性与通俗性相结合、分析讨论要实事求是,切忌主观臆断。
其内容:1、用不同形式表达研究结果(如图、表);2、描述统计的显著性水平差异;3、分析结果。
六、讨论(或小结)。
这也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
其内容:1、本课题研究方法的科学性;2、本课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3、本研究成果的价值;4、本课题目前研究的局限性;5、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七、结论。
这是研究报告的精髓部分。
文字要简练、措词、慎重、严谨、逻辑性强。
主要内容:1、研究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2、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是否实现了原来的假设;3、指出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八、参考文献。
九、附录。
如调查表、测量结果表等。
一、标题可使用比正文大1—2号的字型与变化了的字体(黑体)来排列,上空2—3行,下空1—2行。
二、署名接标题下一行,一般写上“××单位课题组”,在右上角打上一个“﹡”,然后在首页文末划一横线下面加注,也注上“﹡”号相呼应。
课程设计报告标准格式
课程设计报告标准格式1、设计报告的组成课程设计报告的构成包括:(1)前置部分:封面、目录页;(2)主体部分:引言(设计目的、任务与要求等)、正文、结论、参考文献;(3)附录部分:设计图件、照片等。
2、编写格式2.1前置部分2.1.1封面由设计题目、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设计时间等部分组成。
2.1.2目录由报告的章、节、附录等的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采用缩进格式。
2.2主体部分2.2.1引言(设计目的、任务与要求等)简要说明设计题目的目的、意义、内容、主要任务等。
2.2.2正文正文是设计说明书的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
可以包括实验与观测方法和结果、仪器设备、计算方法、编程原理、数据处理、设计说明与依据、加工整理和图表、形成的论点和导出的结论等。
正文内容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语言流畅、结构严谨,符合各学科、专业的有关要求。
2.2.3结论结论应当准确、完整、明确精练;也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设想、尚待解决问题等。
2.2.4参考文献3、版式说明纸张大小:纸的尺寸为标准A4打印纸。
报告装订顺序:封面、目录、主体部分、附录、封底。
3.1封面、目录格式见文后所附样本。
3.2标题报告正文按章、条、款分级.在不同级的章、条、款、项阿拉伯数字编号之间用点“.”(半角实心下圆点)相隔,最末级编号之后不加点。
此分级编号法只分至第三级。
再分可用(1)、(2)……;①、②……等。
目录、参考文献、附录等标题作为第一级标题排版。
3.3插图插图包括图解、示意图、构造图、曲线图、框图、流程图、布置图、地图、照片、图版等。
插图注明项有图号、图题、图例。
图号编码用章序号。
如“图2.1”表示第2章第1图。
图号与图题文字置一字空格置于图的正下方,须全文统一。
图中标注符号文字字号不大于图题的字号。
3.4表表的一般格式是数据依序竖排,内容和项目由左至右横读,通版排版,左右不封口。
表号也用章序号编码,如:表2.1是第2章中的第1表。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的内容及其文本格式要求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报告(5号黑体字)成绩评语(4号楷体)教师:年月日学院班级:软件学院学生学号:学生姓名:马丽娜同作者:实验日期:2实验内容:打字练习与word的使用 (3)了解Excel与PowerPoint的功能以及使用 (5)计算机拆装机实验 (7)3实验题目:打字练习与word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规范打字指法和姿势,提高打字速度;2、知道了解word文档的基本使用方法和基本功能;3、掌握word文档各种元素的使用和键入;4、学会word文档中各种元素的格式化;5、熟练掌握word文档中图、文、表的混排。
二、实验环境1.软件环境Microsoft Office Word2.硬件环境学校机房 G530三、实验内容及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先进行课程教育,对整个训练过程有一个清晰完整的了解和认识,学会进行版面设计、图文编辑、分栏编辑以及表格制作等理论知识。
然后进行实训,首先进行打字测速,对自己的真实情况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然后是word 的使用练习,参考示例文件中内容修改“2009实践教学中心简介_word编辑”中需要改动的部分,对该word文件进行排版,并设置页眉页脚。
完成之后验收,进行评分。
实验原理:利用Microsoft Office Word中的基本操作来完成实验。
四、实验结果及其分析实验结果:在第一次接触word文档的实践中,我通过先前的课程学习和自己的摸索终于完成了本次上机实训。
在克服各种问题的过程中,我对word文档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学习了许多,也丰富了许多。
分析:在上机之前应该对所要训练的内容有一个完整的认识,然后再通过4动手操作完成实验。
因此首先要了解word文档的各种基本功能,然后再应用于程序。
最后要做到熟练应用,掌握技巧。
五、心得体会与建议心得体会:在本次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对自己的打字速度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会针对自己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训练,以达到提高打字速度的目的。
-课程设计报告格式及内容提纲
一课程设计报告格式1、设计报告的组成课程设计报告的构成包括:(1)前置部分:封面、摘要、目录页;(2)主体部分:引言(设计目的、任务与要求等)、正文、结论、参考文献;(3)附录部分:设计硬件原理图、软件源程序等。
2、编写格式2.1前置部分2.1.1封面由设计题目、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设计时间等部分组成。
2.1.2 摘要摘要部分说明:“摘要”是摘要部分的标题,不可省略。
摘要文字要简练、明确。
内容要包括课程设计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摘要正文后,列出3-5个关键词。
关键词与摘要之间空一行。
关键词词间用分号间隔,末尾不加标点,3-5个。
2.1.3目录由报告的章、节、附录等的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采用缩进格式。
2.2主体部分2.2.1绪论(引言)从绪论开始,是正文的起始页,页码从1开始编排。
引言包含的内容:说明报告的主题和选题的范围,设计题目的背景等;说明本课程设计所要解决的问题。
2.2.2正文正文是设计说明书的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
可分为几章,包括系统的总体设计和各部分详细设计。
实验与观测方法和结果、仪器设备、计算方法、编程原理、数据处理、设计说明与依据、加工整理和图表、形成的论点和导出的结论等。
正文内容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语言流畅、结构严谨,符合各学科、专业的有关要求。
2.2.3结论结论应当准确、完整、明确精练;也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设想、尚待解决问题等。
2.2.4参考文献在论文中若引用、参考了别人的观点、理论、算法、公式等,都要用引文献的方式出现,如Hu[1]在1962年提出了不变矩。
参考文献采用顺序号编号体系,文中所引文献都要在文末的“参考文献”部分列出,且序号要一一对应。
常见的文献有以下几种:(1)著作(书)类:[序号]编著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年度(2)期刊(会议)论文类:[序号]作者,论文名称,期刊名称,卷(期):起止页码,年度(3)学位论文类:[序号]作者,学位论文名称,发表地:学位授予单位,年度(4)网络资料类:[序号]作者,论文名称,网址,年度页面页眉设置、字体、字号、打印格式同论文主体部分。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模板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模板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实验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术语,如细胞学说、遗传定律、进化论等。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如细胞结构的观察、遗传实验的设计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生物学对于人类和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对生物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遗传与进化等方面。
具体安排如下:1.生物学的基本概念:介绍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特点,如细胞学说、生物分类学等。
2.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讲解细胞结构与功能、植物与动物的器官系统、生态系统等。
3.遗传与进化:阐述遗传定律、生物进化的证据和机制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运用如下:1.讲授法:用于讲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术语,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2.讨论法:学生针对生物学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生物学案例,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4.实验法:进行生物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生物学教材,如《生物学基础》等。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如《生物学大辞典》等。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生物学知识。
4.实验设备:准备生物学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设备,如显微镜、染色剂等,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方面。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含全部)
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报告学院:软件学院专业:软件工程班级:1217班学号:******xxxx ******xxxx201200xxxx 201200xxxx 姓名:xxxx 、xxxxxxxx 、xxxx指导教师:***时间:2014年6月目录一. 交通咨询系统1.问题描述2.设计需求及分析3.设计功能的实现3.1 算法思想描述3.2概要设计3.3详细设计4.实例测试及运行结果5.实现提示二.停车场管理系统1. 问题描述2. 设计需求及分析3. 设计功能的实现4. 实例测试及运行结果5. 实现提示三.学生管理系统1. 问题描述2. 设计需求及分析3. 设计功能的实现4. 实例测试及运行结果5. 实现提示1.交通咨询系统专业:软件工程班级:软件12xx 姓名:xxx 学号:201200xxxx 完成日期:2014.6.261.问题描述设计一个交通咨询系统,能让旅客咨询从任一个城市定点到另一个城市定点之间的最短路径或最低花费或最少时间等问题。
对于不同的咨询要求、可输入城市间的路程或所需时间或所需花费。
设计要求:1. 建立交通网络网的存储结构。
2. 总体设计要画流程图。
3. 提供程序测试方案。
4. 界面友好。
2.设计需求及分析根据要求,需要在系统中建立无向图。
系统应该有高度灵活性,可以由用户根据当前交通网络图输入初始数据,并且可以更改。
系统根据用户的输入建立无向图的结构,并通过狄克斯特拉算法和弗洛伊德算法实现要求,并提供两种功能供用户选择。
3.设计功能的实现3.1 算法思想描述首先总体的思想步骤是:(图1-1)狄克斯特拉算法的具体流程图如下:(图1-2)弗洛伊德算法的具体流程图如下:(图1-3)3.2概要设计系统应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建立交通网络图的存储结构;二是解决单源最短路径问题;最后再实现两个城市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问题。
1、建立图的存储结构:无向图首先定义交通图的存储结构。
邻接矩阵是表示图形中顶点之间相邻关系的矩阵。
课程设计(综合实验)报告格式
课程设计报告( 2014-- 2015年度第二学期 )名称:过程参数检测及仪表A 题目:标准节流装置的计算和设计院系:自动化系班级:测控1201班学号:201202030104学生姓名:池浩湉指导教师:田沛老师设计周数:一周成绩:日期:2015年6 月目录一、目的与要求 (3)二、正文 (3)2.1标准节流装置的计算 (3)2.1.1 问题引出 (3)2.1.2 计算步骤 (3)2.1.2.1辅助计算 (3)2.1.2.2迭代计算流量q (3)m2.1.2.3计算结果 (4)2.2标准节流装置的设计 (4)2.2.2 问题引出 (4)2.2.2 设计任务书 (5)2.2.3 设计步骤 (5)2.2.3.1准备计算 (5)2.2.3.2选取标准节流件和差压计 (5)2.2.3.3计算常用流量下的差压值 (6)2.2.3.4计算β值和C值 (6)2.2.3.5计算d20 (7)2.2.3.6确定最小直管段长度l0、l1、l2 (7)2.2.3.7计算压力损失并进行核算 (8)2.2.3.8计算基本误差 (8)三、课程设计总结 (8)四、参考文献 (8)一、目的与要求本课程设计为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专业《过程参数检测及仪表》专业课的综合实践环节。
通过本课程设计,加深过程参数检测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仪表的基本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
通过本门课程设计,了解流量测量的基本原理,流量仪表的基本结构,掌握节流式流量计的设计方法和一般设计步骤。
二、正文2.1标准节流装置的计算2.1.1 问题引出已知条件:流体为水,工作压力0.58p MPa =,工作温度o 30C t =,管道20100D mm =,材料为20号钢新无缝钢管;节流件为角接取压标准孔板,材料为1Cr18Ni9Ti ;2050.38d mm =;差压4510p Pa ∆=⨯,求给定差压值下的水流量m q 。
2.1.2 计算步骤 2.1.2.1辅助计算(1)求工作状态下所需参数根据被测介质工作压力为0.58p MPa =,o 30C t =,查表得密度3995.636kg/m ρ=,被测介质动力粘度6828.0110Pa s η-=⨯⋅,管道的线膨胀系数6o 11.1610/C D λ-=⨯,节流件的线膨胀系数6o 16.6010/C d λ-=⨯。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格式(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报告总结、合同协议、申报材料、规章制度、计划方案、条据书信、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report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application material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schemes, doctrine letters, emergency plan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text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格式(通用6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
《地球概论》实验报告格式
《地球概论》实验报告格式
地球概论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地球的自转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地球的自转速度,加深对地球自转运动的理解。
实验材料:
1.一个地球仪
2.一个时间计时器
实验步骤:
1.在实验室桌上放置一个地球仪,并确保它能够自由旋转。
2.启动时间计时器,并准备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时间。
3.轻轻旋转地球仪,使其开始自转。
4.观察地球仪自转的时间并记录下来。
实验原理:
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以地轴为中心,在自转轨道上运动的现象。
地球的自转周期为24小时,即一天。
通过实验证明地球自转的目的是观察地球仪旋转的时间。
一旦地球仪开始旋转,我们可以使用时间计时器测量地球仪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并将其与地球自转周期进行比较。
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证明,地球仪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约为24小时,与地球的
自转周期相匹配。
这表明地球仪的旋转可作为地球自转的模型。
实验分析与讨论:
地球的自转速度决定了一天的长度,即24小时。
在实验中观察到地
球仪旋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接近于地球的自转周期,说明地球的自转速度
相对稳定。
地球的自转对于生命在地球上的存在和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
地球自转所形成的昼夜交替,使得地球各个地区有不同的温度和气候条件,为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结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观察并测量到了地球仪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并得出结论地球的自转周期约为24小时。
实验结果证实了地球的自转现象,并加深了我们对地球自转运动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课题题目:纤维缠绕式复合管道实验
学生姓名:别体武
学号:1213221316
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
班级: 复材11201
专业:复合材料与工程
教师:刘欣
组员:全班同学
2015年11月16日至2015年12 月4 日
一课题设计目的
1 .了解纤维缠绕工艺的基本特点,熟悉缠绕规律;
2. 观察纤维在轴对称模具上的分布状态,结合网格理论的强度分
析,加深对纤维缠绕件结构特点的认识;
3.通过对压力容器、定长管非测地线稳定缠绕的操作实践,基本掌握四轴微机控制纤维缠绕机的线性设置与调试方法。
二课题背景
管道是现代工业中流体(气体或液体)输送的重要材料,传统的管道有钢管、混凝土管和铸铁管,但由于其易锈蚀、质量大,已不能满足现代工业的需要,又由于玻璃钢的诸多优势,使得玻璃钢管道(简称GRP管)应运而生。
原材料的选择与工艺过程对其性能有着主要的影响。
1.原材料的选择
管道的原材料包括:基体材料(树脂体系)、增强材料(玻璃纤维)、辅助材料(引发剂、促进剂等)。
(1)基体材料选择
树脂是玻璃钢管道的基体材料,其作用是传递载荷,并使载荷
平衡,基体材料的性能,如耐腐蚀、耐热性等,直接决定玻璃
钢管道的性能。
常用的树脂包括: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
酚醛树脂三大类,其中以不饱和聚酯树脂使用最为广泛。
不饱
和聚酯树脂相对密度在1.11~1.20左右,固化时体积收缩率较
大。
其性能特点有:①耐热性:大多数不饱和聚酯树脂热变形
温度在50~60℃;②力学性能:不饱和聚酯树脂具有较高的拉
伸、弯曲、压缩等强度;③耐化学腐蚀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稀
酸、稀碱性能较好。
环氧树脂的特性有:①收缩性低:和不饱
和聚酯树脂、酚醛树脂相比,在固化过程中显示出很低的收缩
性(小于2%);②力学性能:固化后环氧树脂体系具有优良
的力学性能;③化学稳定性:通常情况下固化后的环氧树脂体
系具有耐碱性、耐酸性和耐溶剂性。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选择
不饱和聚酯树脂作为基体材料。
(2)增强材料选择
作为增强材料的玻璃纤维及其织物是玻璃钢主要的承载组分
材料,对玻璃钢管道的强度和刚度有着直接的影响。
常用的缠
绕用增强材料包括:各种无捻粗纱、表面毡、针织毡、短切毡、方格布等。
(3)辅助材料
为使树脂按工艺要求固化,以及改进树脂的理化性能或固化后
制品的某些性能如阻燃抗静电、耐磨等性能通常在树脂配方中
加入某些助剂如固化剂、引发剂、促进剂、阻燃剂、脱模剂、低收缩剂等。
2. 实验方法的进展
复合管道具有优异的综合技术性能,但决不是简单地将FRP 和塑料二者性能进行迭加就能实现的,必须经过合理的结构设计、
材料设计和工艺设计才能实现。
FRP/塑料复合管道的成型工艺主要包括结构层成型所采用的玻璃纤维缠绕工艺、管接头成型所采用的常温模压工艺和界面处理工艺。
热塑性树脂的纤维缠绕可以象热固性树脂的干法缠绕一样,在芯模上干缠,然后在固化炉或热压罐中加热加压固结。
最后一种方法是缠绕时将预浸纱加热发粘,以便很好地同芯模粘接,形成“半固结”产品,然后送入固化炉或热压罐中后固结。
后固结的时间并不长,可迅速升温至成型温度,保温几分钟,待树脂完全熔化并形成一整体后,冷却即成为产品。
从缠绕到原地固结,整个过程仅需几十分钟,与热固性树脂相比短得多。
热塑性树脂及其复合材料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和相当大的应用潜力。
目前国内外对热塑性树脂的研究涉及到基础理论、合成、改性、加工工艺等各个领域。
国外已能大量生产热塑性树脂,并已在战斗机、直升机上开始使用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
同时,许多新的成型设备亦相继推出,原地固结工艺日益成熟,大大减少了制造费用。
与国外相比,我国在热塑性树脂研究上起步较晚,目前的研究仍处于实验阶段,尚无厂家能大批量生产热塑性树脂。
为了加速我国热塑性树脂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我们要大力克服原材料缺乏、无完善的热塑性树脂纤维缠绕一固结工艺设备等困难,充分认识这类基体的优缺点,并使之在航空航天上得以广泛应用。
三课题设计过程
1.造型设计
地面铺设管道是将管道的底面铺设到地表面高度的管基上,本设计采用弯管连接,应要求管道连接处不允许产生相对位移,采用承插胶结连接并外包缠。
2.性能设计
根据输送的介质及使用条件,进行基体材料、增强材料、辅助材料的选择。
管壁分内表层、结构层和外表层。
内表层选择不饱和聚酯树脂,增强材料选无碱玻璃纤维表面毡和短切毡;结构层选用不饱和聚酯树脂,增强材料选用无捻玻璃纤维粗纱;外表层选用不饱和聚酯树脂和玻璃纤维表面毡,为增强管道的抗老化性能,加入20﹪的UV9紫外线吸收剂。
3.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分为玻璃钢管应力分析、管道壁厚计算和刚度校核。
管道内径为250mm,工作压力Pw=1.2MPa,经计算管壁厚为7.5mm,经刚度校核满足使用要求。
4.工艺设计
玻璃钢管道制造方法有手糊成型法、纤维缠绕成型法、拉挤缠绕成型法等,本设计采用纤维缠绕成型,纤维缠绕制管工艺是将连续玻璃纤维,浸渍树脂胶液后,按照一定规律缠绕到芯模上,然后经固化、脱模、获得管材。
四试验过程
1.实验原料
乙醇PVB 玻璃纤维
2.实验仪器设备
纤维缠绕设备烘干机玻璃钢管道拉出设备电子天平电动
搅拌机烧杯钥匙称量纸等
3.实验内容
(1)实验流程图如下:
(2)主要步骤
1.在老师的指导下,熟悉计算机控制缠绕机的操作程序,
开启缠绕机,在“机器调整”的窗口下使小车、伸臂、丝嘴分别以较慢的速度正反向动作一次,并回到原点。
2.根据轴对称压力容器缠绕模具的基本尺寸和缠绕线性要
求设定缠绕机的材料参数、工艺参数并保存好缠绕文件。
4.工艺参数
参数项目管长管壁厚度角度
理论参数50mm 10mm 55°
实际参数9.6mm 约54°
设备参数
五结果与讨论
1.在实验开始时,必须要设置仪器设备的工艺参数,以大致确定
实验样品的大小尺寸。
但是实际上,纤维缠绕仪器设备是很难
得到我们预设数据的样品的,实际生产的样品的各项工艺参数
和理论之间存在一定误差。
2.在配制不饱和树脂基体胶黏剂时,乙醇和PVB的质量比约为
100:8。
若PVB用量较少,则配置的胶液可能粘度不够,玻璃纤
维丝不能很好的粘合在一起,容易拔出或脱粘,影响玻璃钢管
道的性能。
若PVB的用量较多,会使PVB在乙醇中的溶解时间
过长,胶液的粘度太大,流动性不好,影响玻璃纤维的浸胶过
程以及后续的相关工艺程序。
六实验结论及改进
在第一天的预实验中,理论角度设置为55°,管长设为25mm。
但是在缠绕工艺完成之后,由于玻璃纤维管的长度太短,织物的角度偏小,同时,玻璃纤维未经过浸胶这一道工艺程序就直接进行缠绕编织,使得绕成的管道的外观性能上不好。
因此,在第二天的实验中,将管长的理论参数改为50mm。
实验完成后,玻璃钢管道的表面光滑平整,在外观性能上有了很大改善。
但是由于玻璃纤维在转轴上缠绕得太过紧密,以至于玻璃钢管道很难从转轴上被拉出,因此,只能用剪刀剪开再取下成品。
取下玻璃钢管道以后,我们可以感觉到,边缘部分的管壁的厚度要比中间部分的管壁厚度稍微大一些。
这是因为仪器在进行缠绕编织时,转向时由于惯性的作用,速度要比一般速度稍微慢一些,停留时间更长一些,所以导致边缘部分的管壁厚度变大。
在以后的实验中,纤维的缠绕力度是需要改进的一个方面。
怎样改进纤维的缠绕力度,才能使玻璃钢管道紧致密实,同时又方便拔脱。
第二个需要改进的地方,就是机器的转向速度。
我们要尽可能地找出影响机器转向速度的因素,尽量解决这些问题,让编织出的玻璃钢管道壁厚更均匀。
七体会
此次实验让我认识到我们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将它应用到实践中去。
在实际操作中总会遇到诸多影响实验的因素,这
时候我们理论上计算得到的参数需要修改,这就需要我们不停地进行摸索,实验,从而得到更好的产品。
因此,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要尽可能的多做实验多动手,理论结合实践,让自己在学习理论知识之外更多一份实践经验,而并不仅仅只是纸上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