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分析
客家民俗旅游的开发研究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客家民俗旅游的开发研究姓名: 李敏儿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专业: 旅游管理班级: 旅游31班学号:指导教师: 刘庆友职称: 副教授2007年5月25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目录摘要 .................................................................... 1关键词 .................................................................. 1Abstract ................................................................ 1Key words ............................................................... 1引言 .................................................................... 1一、客家民俗旅游资源的内容与评价 ........................................ 2(一)内容 .............................................................. 21.传统节日 ...................................................... 22.传统民居 ...................................................... 23.民间曲艺 ...................................................... 24.特色食品 ...................................................... 2(二)评价........................................................... 21.内容齐全,种类多样 ............................................ 22.观赏、科学研究价值大 .......................................... 23.能充分体现地方特色 ............................................ 34.开发模式多样多样 .............................................. 3二、客家民俗旅游开发现状与存在问题 ...................................... 3(一)开发现状....................................................... 31.以物质文化资源开发为主,呈深度开发趋势 ........................ 32.旅游功能停留在“认识型”阶段 .................................. 33. 海外市场带动国内市场发展 ...................................... 4(二)存在的问题..................................................... 41.文化资源离散,整合开发规模不足 ................................ 42.旅游产品文化内涵低,旅游产品文化主题缺失 ...................... 43.客家民俗旅游形象模糊 .......................................... 44.旅游资源与旅游环境破坏现象突出 ................................ 45.文化资源“商品化”过度,文化景观仿袭和滥造倾向突出 ............ 4三、客家民俗旅游开发对策与措施 .......................................... 5(一)加强区域旅游合作............................................... 5(二)针对不同客源市场,采取不同的开发形式........................... 5(三)加强规划,强调环保旅游......................................... 5(四)加强对客家民俗旅游的分类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5四、结语 ................................................................ 6致谢 .................................................................... 6参考文献 ................................................................ 6客家民俗旅游的开发研究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李敏儿指导教师刘庆友摘要:客家地区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资源,有着旅游开发得天独厚的优势。
梅州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现状分析
对游客释放旅游品牌信息的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游客在心理需求上会表现出很强的倾向性。梅州以“客家”为特征的旅游产品,由于它的历史性、神秘性,再加上“实物”承载的信息量有限,游客接受的能力有限,使得客观存在释放出的“现实”信息量不足以吸引游客,因此,在梅州旅游产品结构调整及品牌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在“客家”的产品和游客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游客能够在神秘的“客家”的实物以外,看到“客家”的全貌,了解到想要了解的信息。
(2)旅游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梅州市旅游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旅游产业已初具产业规模,成为全市的一个新兴产业。2018年梅州市旅游总收入首次突破500亿大关,旅游增加值超过200亿,旅游人数和综合收入持续实现10%以上增长,A级景区数量位居全省第二,游客满意度高居全省第一,旅游主要指标综合考核连续五年位居粤东西北首位,全市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1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27万人,旅游业为梅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3]
(4)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缺乏名牌旅游产品
梅州已开发的旅游项目缺乏新的投资,导致旅游景观单一老化,对游客缺乏吸引力,新建的景点缺乏高水准规划,投入不够,缺乏特色和档次,难以形成有力的卖点,吸引力不强。梅州市目前最大的旅游景区当数雁南飞茶田景区,但是放眼全国,该景区就显现出面积小、景色单一、产业单一、特色不浓、吸引力不够等缺陷。梅州市目前只有1个5A级的旅游景点,这对于梅州的旅游产业来说,是较为致命的缺陷。这些情况直接导致的结果便是对旅客的吸引力不够,对投资的吸引也不够。
梅州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现状分析
摘要:旅游资源是旅游发展的基础,旅游品牌建设是旅游开发的手段。梅州有着类型丰富的旅游资源,近年来,梅州已经逐渐树立旅游品牌意识,但是在旅游品牌的打造上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梅州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有效保护之专题调研报告
梅州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有效保护之专题调研报告卢倩妮陈卓华陈向明引言客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广义的客家文化,是指客家人在征服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客家人自身中,在客家人求生存、争发展奋斗过程中,长期创造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被客家人认同和接受的精神成果的总和。
客家话、客家风俗、生活习惯、客家人的性格、气质、心态、思想、观念、意识及它们的载体;客家人物、客家建筑、装饰、客家妇女的服饰、艺术品、客家文艺,各类客家文献资料等等,都是客家文化的具体体现。
梅州作为世界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之一,也是客家文化的代表区域。
因此梅州客家文化资源具有典型性,主要体现在:客家民居文化资源、客家民间艺术资源、客家饮食文化资源、客家历史文化资源、客家古汉语资源、客家民俗风情资源、客家服饰文化资源、客家精神文化资源等。
“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
梅州客家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对梅州旅游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一、梅州客家文化遗产不仅是梅州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梅州经济发展的基础;二、对客家文化资源的整合开发,有利于为梅州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多种渠道;三、梅州客家文化的开发和保护,可成为梅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强而有力的后盾。
但客家文化优势究竟如何转化为梅州旅游、梅州经济优势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特别需要提炼经济与文化、旅游与文化,文化开发与文化保护这种互动发展的模式。
针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相对立”这一认识误区,我们课题组以梅州客家文化遗产为例,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提出在综合效益(经济、社会、教育)基础上的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相结合的模式,让开发利用资源成为资源保护的一种有效方式。
而本课题的专题研究报告与论文可以成为规划专题文件之一,提供给梅州市政府,旅游局、文化局作指导,从而对宣传梅州客家文化,在保护前提下挖掘客家文化资源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梅州客家文化遗产资源的类型特征(一)基本类型1、民居建筑围龙屋围龙屋建筑始建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其设计和建造,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云南的“一颗印”并列为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
永定县客家土楼旅游商品开发状况及思路
永定县客家土楼旅游商品开发运营及发展思路一、客家土楼旅游工贸公司发展情况(一)公司基本情况永定县客家土楼旅游工贸有限公司为福建省客家土楼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下属的国有全资子公司,总公司对其实行目标责任考核。
公司成立于2008年6月,前身为客家土楼公司工贸部,系独立法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性质,注册资金330万元(实际到位资本金45.8万元)。
截止至2014年7月份,公司总资产837万元。
目前,公司在职人员28人(因高北店面运营,预计将扩招至35人)。
公司系闽西特色旅游商品专业开发商、营销商,产品开发包括上杭古田、连城冠豸山等地元素,销售区域覆盖闽西地区,为龙岩市直及各县直机关和多个大中型企业提供过各类具地方文化特色的产品。
公司为福建省旅游商品重点骨干企业,福建省旅游商品协会常务理事单位,福建省竹业协会、竹制品工艺协会副会长单位。
多次代表福建省旅游局及龙岩市旅游局参加全国相关展会、两岸交流会议。
公司年最高营业额为800万元,年最高纳税额103万元;累计实现商品销售额近3000万元(2013年营业额为580多万元)。
(二)开发运营情况按照“建立全国知名旅游商品产业基地,弘扬客家土楼文化品牌”发展目标,公司以“土楼元素和客家文化”为创意主题,致力于客家土楼特色旅游商品开发、生产及销售,目前已建立了集设计开发、销售、服务为一体的运作模式。
1、商品创意开发2014年前,公司商品开发模式为自主开发、合作开发和委托开发。
2014年,公司尝试创新新的产品开发模式,由公司授权产品贴牌,知识产权归公司所有,产品开发成本、风险共担,共同进行市场销售,景区及本地的市场总代理由工贸公司承接。
公司开发旅游商品近1000多种(目前已淘汰300多款),其中有设计专利6项。
公司开发的产品可以分为:中高端商务礼品系列、旅游纪念品系列、专项活动纪念品系列、土楼个性化实用日用品系列、土楼品牌土特产品系列。
按照材质分则竹木系列、水晶系列、骨雕系列、树脂系列、陶瓷系列、金属系列。
客家文化发展现状及发展
客家文化发展现状及发展【摘要】客家经过五次大迁徙,在赣闽粤边区形成了独特风格的客家文化,这种文化具有天下意识、亲情意识、文教意识、忧患意识。
本文就整合客家物质文化资源、整合客家非物质文化资源、发展客家文化产业等方面进行介绍。
【关键词】传承;创新;客家文化;世界客都阐述客家文化,很自然涉及到客家源流。
据客家学研究者认为,客家先民经过五次大迁徙,在南方人烟稀少的赣闽粤三省交界(即赣南、闽西、粤东北)的三角地区逐渐形成客家民系的诞生地。
正所谓“逢山必见客,无客不居山”。
由于不断迁徙,客家人形成了许多特点如团结聚居、家庭民主、妇女参加劳动、尊老爱幼、吃苦耐劳、开拓进取、爱国爱乡等特性,加上客家人保留和发扬中原华夏文化,便形成了独特风格的客家文化。
其中梅州的客家人口最集中、文化最发达,是我国客家人最大的聚居中心和文化中心,被誉为“世界客都。
”1.客家文化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与一个民族或民系的物质产生和精神生活相联系。
从客民第三次南迁开始,在赣闽粤边地区,客户(绝大部分为客民)占了主要地位,由于长期共处和交流,多数南下汉人与少数原来土著居民的风俗习惯、语言、经济政治利益、文化心理已融为一体,所以客家民系约在南宋时代就初步形成,在三江流域就出现赣州、汀州、梅州等文化城市,这些城市都留下许多客家文化的历史轨迹。
客家文化的表现形式有多种,有物质的,也有非物质的。
其中包括保留着浓厚中州音韵的客家方言(汉语七大方言之一);富有特色的客家民居建筑,如寨堡式的圆柱形或方形夯土围屋、围龙屋、走马楼、五凤楼、穿堂屋、锁头屋、下山虎、四点金、多杠楼屋以及中西混合式等;腔调优美,抒情隽永的客家山歌;被誉为“南国牡丹”的广东汉剧;独具特色的饮誉海内外的客家风味食品,如盐炯鸡、酿豆腐、浮水鲩丸、姜酒鸡等。
2.客家文化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不足客家文化的发展现状。
客家文化是一种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是赣、闽、粤的资源文化。
客家文化继承了包括汉民族的语言文学、治国兴家主张和思想、忠孝节俭的礼俗道德以及宗教信仰等,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伟大精神;客家文化与各民族、各民系的文化相互渗透和融合,同时又融进了新时代的元素,从而具有多元性质。
XX客家古村落旅游总体开发规划及实施方案
XX客家古村落旅游总体开发规划及实施方案一、背景与现状分析XX地区拥有丰富的客家文化资源和古村落资源,具备开发客家古村落旅游的潜力。
然而,目前古村落旅游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如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服务不足以及缺乏有效的宣传推广等。
因此,制定一份全面的总体开发规划和实施方案,将有助于推动古村落旅游的发展,并实现经济增长和文化传承目标。
二、总体开发目标1.提升客家古村落旅游品质和影响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2.挖掘和保护客家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客家文化。
3.推动古村落旅游与农业、手工艺等产业融合,实现旅游与经济的共赢。
三、总体开发策略1. 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交通、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提高古村落的 accessibility,并确保游客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2.保护与恢复历史遗迹:修缮和保护古村落的历史建筑、古井、古道等,恢复其历史风貌和文化内涵。
3.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培训和提升古村落居民的旅游服务意识和技能,提供高质量的导游、餐饮、住宿等服务。
4.挖掘和开发客家文化资源:举办客家文化展览、表演和传统手工艺体验活动,吸引游客参与。
5.加大宣传推广力度:通过互联网平台、旅游书籍、地方特产等渠道,宣传古村落的特色和魅力,吸引更多游客。
四、实施方案1.建立管理机构:成立古村落旅游发展管理委员会,负责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和监督实施。
2.制定详细规划:根据古村落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特点,编制古村落的详细规划,包括交通规划、景点布局、商业开发等。
3.修缮古建筑:成立古建筑修复小组,制定修缮计划,保护和修复古建筑,恢复历史风貌。
4.开展旅游服务培训:组织培训班,提升居民的旅游服务意识和技能,提供专业的导游、餐饮和住宿服务。
5.举办客家文化活动:策划举办客家文化展览、表演和手工艺体验活动,吸引游客参与,推动文化传承。
6.加强宣传推广:建立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账号,发布古村落的旅游信息和推广内容,并与旅行社合作推广,吸引更多游客。
上杭县客家文化产业现状调查报告
上杭县客家文化产业现状调查报告一、序言文化产业化已经成为我国文化建设与发展、文化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方向与手段。
发展文化产业,就是使文化产品进入流通、交换、消费的环节,按照产业的要求和原则来经营和管理。
弘扬和发展客家祖地文化,其最终目的是发展闽西,服务海西,促进海西经济腾飞。
那么,如何做大做强客家祖地文化,以此来带动闽西经济的发展,就这个问题,我们的调研小组分赴闽西各个县城对闽西客家文化产业化的现状进行了调研,我负责了上杭县客家文化产业化现状的实地调研。
二、调查背景上杭是闽西客家祖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名副其实地成为客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客家文化的宝地,历来有诗画戏曲之乡、山歌之乡、建筑之乡、谱牒之乡等美称。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加强和挖掘客家文化内涵,弘扬客家精神,开拓进取,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是贯彻《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中“整合文化资源,打造一批地域特色明显、展现海峡西岸风貌、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重点保护发展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红土地文化、船政文化、畲族文化、朱子文化等特色文化”的重要举措。
三、调查主题关于上杭县客家文化产业现状的调查四、调查目的通过调查,了解上杭县的客家文化产业化的现状,采取何种策略来保护和发展客家文化,合理配置文化资源,优势互补,避短扬长,把文化领域的部分行业推入市场按产业来经营,增强文化产业的市场生存能力,做强做大。
考虑到上杭县客家文化产业化刚刚起步,甚至还未做到产业化的程度,本文暂撇去其他客家文化内容,侧重对上杭的客家族谱,傀儡戏和客家山歌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
五、调查时间、地点调查时间:2009年7月1日——2009年9月1日调查地点:上杭县六、调查人员:胡晓炉七、调研内容客家族谱馆族谱是记载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与正史、地方志共同构成为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之一,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蕴藏着大量涵盖人口学、社会学、民俗学、历史学、经济史、人物传记以及地方史志等方面的原始资料,具有独特的、其它史籍不可替代的文献价值。
永定县客家文化产业调查报告
永定县客家文化产业调查报告一、序言发展文化产业一方面是市场经纪条件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途径,是世界的潮流;另一方面文化产业化的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成为打造地区软实力的重要载体。
现今国家越来越注重文化产业的高效健康发展,这将大大推动客家文化产业化的进程。
为了更好地了解闽西客家文化产业化的情况,我们小组4人分别选择了闽西不同的客家县进行调查,我做的是永定客家文化产业化现状调查。
二、调查背景客家丰富的文化资源,像一颗颗珍珠散落在各个角落,其中永定是纯客家县份,有悠久的客家文化底蕴。
客家人在不断迁徙、开拓新的生存空间的岁月里,面对无数残酷环境,勇敢拼搏、团结进取、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客家民俗文化。
定居之后,客家人与当地的原住民和周边的族群交往融合,中原文化之根吸纳了当地的文化元素,融汇成慎终追远、耕读为本、开拓进取、诚信善良、兴家报国为内核的客家文化。
永定土楼建筑的文化观念融汇了客家文化的真谛,永定土楼是客家文化的结晶。
土楼从简陋到完美的历程,见证了永定客家人奋发进取的历史和开拓创新的精神。
三、调查主题关于永定县客家文化产业现状的调查四、调查目的作为客家文化的一种载体,永定客家土楼从横空出世迄今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而且经久不衰。
永定客家土楼体现了客家民系所留存的中原汉民族价值观念和客家人在辗转南迁过程中为适应和开拓新的生活环境所创造的文化因素,因而形成了它有别于其他民居建筑的一大特色。
永定县客家文化产业化主要是以“福建土楼*客家永定”为主题,以打造客家土楼文化品牌为重点,以客家土楼文化旅游业为突破口,充分发挥永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优势,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的理念、思路以及机制,加大闽台客家文化交流与协作,推动文化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通过产业化手段以及合理的商业运作和包装,使永定土楼和民俗文化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实现客家文化与产业经济的良性互动,将客家文化逐步转化为全面的市场化,打造成地区的品牌形象,成为地区的一张“名片”。
连城县客家文化产业现状调查报告
连城县客家文化产业现状调查报告引言:今闽西龙岩市人口基本由客家和闽南(又称福佬)两个族群组成。
其中客家人口遍布长汀、上杭、武平、连城、永定等五县全境,以及新罗区和漳平市的一些山区,占龙岩市总人口的80%以上。
所以,通行于闽西客家人中的闽西客家文化,在闽西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闽西客家文化丰富多彩。
它是客家文化内涵丰富、独具特色的一个侧面体现,也是中华文化根深叶茂、博大精深的又一具体例证。
具体包括:闽西客家方言、闽西客家文学、闽西客家艺术、闽西客家建筑等。
既然客家文化在闽西文化中这么重要,并且丰富多彩,那么它的现状如何,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情况如何呢?调查主题:关于连城客家文化产业的现状调查调查时间:2009年7月1日——2009年9月1日调查地点:连城县调查员:黄志华正文:一:连城客家文化风俗连城是客家人聚居地。
这里的文化积淀深邃。
每逢春节,姑田游大龙、罗坊走古事、新泉烧炮、犁春牛、北团游大粽、芷溪花灯及舞龙、舞狮等民俗文化活动祥集城乡,各具独特风姿,被誉为中原古文化的活化石,客家民俗文化的瑰宝。
1、连城客家文化风俗的种类有:天下第一龙姑田游大龙,始于清乾隆十六年。
每年农历正月十四至十六日,以村为单位组织出龙。
每条龙90板至150板不等,长可达1500多米,出游时神铳引路,配以锣鼓、十番乐队。
白天,龙似驾云雾而飞腾;入夜龙灯绰约腾跃如翔海底,极其壮观。
被誉为"天下第一龙"。
罗坊走古事每年元宵节,村民抬着古事棚先在陆地竞走,然后列队下河逆水狂奔,场面壮观热烈,有"山村狂欢节"之称。
芷溪花灯芷溪花灯,由苏州引进,以宫灯为主灯,分二层结构。
外围配上花篮、纱灯、牡丹灯、鳌鱼灯,画上字画或装制罗汉、古装人物等,多达99盏小灯。
点灯用特制玻璃灯装蒸过的茶油、花生油和煮晒精选的灯芯。
每个花灯要12人抬护,元宵节芷溪按姓氏轮流出灯,曾出过110多个花灯长队。
花团锦簇,琳琅满目,配以苏州锣鼓和十番乐队,十分壮观,有“纸包火的奇迹”之称。
客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分析研究
客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分析-旅游管理客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分析一、客家文化旅游开发兴起文化旅游是国内外旅游中最具潜力和最时尚地旅游方式之一.据世界旅游组织调查报告,文化旅游在世界旅游占据越来越重要地位置,参加文化旅游地国际旅游者每年有2亿4千多万.客家文化是一种独特地汉民系地域文化.“客家人”是从西晋至唐宋时期,因战乱饥荒原因,从黄河流域被迫南迁,历经五次大迁移,先后流落南方各地地中原汉人.客家文化是客家人在迁移和居住过程中所创造地物质、精神财富地总和,是一种地域文化,有人认为其是移民文化、中原文化和山地文化地融合,也有人认为是农耕文化向海洋文化地过渡.客家文化根本上体现传统地中原文化内涵,但又融入当地土著文化和南洋文化地异域文化,这些文化特点渗透于客家人地生活、生产地方方面面,构成了类型丰富且具有独特吸引力地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客家文化旅游是指凭借客家地区独特地历史背景和自然人文景观中所蕴含地客家文化内涵,开辟寓文化乡愁与文化教育于一体地旅游产品,满足旅游者文化继承与文化体验目地地旅游活动.近年来,客家文化旅游发展如火如荼,客家文化旅游开发不断推陈出新.随着客家文化旅游开发地兴起,闽粤赣客家聚居区地客家文化旅游开发得到迅速发展,主要原因有.(一)在客家地区地客家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客家文化既是一种独特地地域文化,也是一种特色民系文化,不仅属于岭南文化(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一分支,也是中国颇具特色地地域文化之一.客家文化根本上体现传统地中原文化内涵,但又融入当地土著文化和南洋文化地异域文化,这些文化特点渗透于客家人地生活、生产地方方面面,构成了类型丰富且具有独特吸引力地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包括:有被中外建筑学界誉为五大中国民居特色地建筑物之一地客家民居建筑:围龙屋、走马楼、四角楼等、以香、肥、咸三特点地东江客家菜、有保留古汉语语音特点地汉语七大方言之一客家话、有以传统地蓝布唐装为代表地客家服饰文化、有被称为有《诗经》遗风地天籁之音客家山歌、有特色鲜明地民俗风情,如元宵“灯节”、大埔地“烧火龙”、五华“席狮舞”等、还有特色鲜明客家精神、客家民俗、客家风情、客家宗教、客家礼仪等,如刻苦勤俭、重教崇文、念祖思亲、爱国爱乡等客家精神.(二)客家地区自然旅游资源地有限性客家地区主要位于闽粤赣边区,这些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自然旅游资源类型较少、规模不大,分布散、整合难开发具有相似性,且大部分旅游景点规模较小、特色不明显,深度开发受区位交通地制约.综上可见客家地区大力发展有特色地客家文化旅游成为当地旅游发展地必然选择.梅州是客家文化地主要发源地和向外传播核心区之一,被誉为世界客都,客家文化旅游是梅州旅游发展地重要方向和金字招牌.近几年梅州“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地建立、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地建立、“文化旅游特色区”地创建及“休闲到梅州、享受慢生活”文化旅游发展理念地提出,极大地推动了梅州文化旅游地发展.二、客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现状文化旅游产品是指:以一般文化为内在价值,以人类地行为方式及其创造成果为主要背景依托,自然景观为补充,由旅游经营者向旅游者提供地服务与实物地组合.文化旅游产品地开发指以文化旅游资源为支撑,旅游产品提供地服务为旅游者在旅游期间进行历史、文化或自然科学地考察与交流、学习等活动,从而使旅游者获取文化印象、增长智力或见闻地效果.客家文化旅游是指凭借客家地区独特地历史背景和自然人文景观中所蕴含地客家文化内涵,开辟寓文化乡愁与文化教育于一体地旅游产品,满足旅游者文化继承与文化体验目地地旅游活动. “客家热”推动“客家文化旅游热”,客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地研究逐渐得到重视.客家文化旅游产品地开发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针对某一客家区域地客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主要侧重于客家物质文化资源地开发,如客家民居、饮食和民俗等物质文化资源地开发;二是关于闽粤赣客属地区相同或相似客家文化旅游产品组合地开发,如闽粤赣客家边区古民居、乡村旅游开发等.为满足旅游者地不同需求,客家文化旅游产品内容非常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具有独特地文化特性.根据旅游文化产品地具体表现形式地划分方法,客家旅游文化产品地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1、特定客家文化内涵和主题地旅游线路;2、各种综合或专题型客家文化旅游节庆活动;3、以人工景观和设施为主要内容地客家文化旅游景区景点;4、以宣传和描写客家旅游地人文和景观为目地地各种文艺表现形式;5、以各种客家传统或客家文化为主题地旅游商品和纪念品.近年来,闽粤赣客家地区非常重视客家文化旅游产品地开发,各种类型地客家文化旅游产品也在旅游市场中不断涌现.笔者通过考察客家文化旅游市场与搜集相关资料,整理出主要客家旅游文化产品分类表(见表1).三、客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地不足由表1可见,客家文化旅游产品类型广,形式多样,文化内涵丰富.一些优秀客家文化旅游产品成为文化旅游市场地新秀,知名度和吸引力日益提高,成为客家地区旅游发展地重要品牌.但由于客家文化旅游产品地开发还处于初识阶段,现有地客家文化旅游产品还存在一些不足:1、文化旅游产品泛化、同类产品多.闽粤赣客家地区由于地域地相邻、文化旅游资源地相似性、所开发地文化旅游产品项目雷同,或重复开发.如各地客家文化旅游产品地开发集中于客家民居文化和饮食文化方面,这些同类或相近产品,增加了产品地竞争,还使消费者产生消费疲劳,从而制约产品地可持续发展.2、以浅层开发为主,产品结构单一,体系不完整.现有地客家文化旅游产品对客家文化地挖掘不够深入,配套设施滞后,表达地客家文化内涵低,主题不鲜明,产品缺少对客家优秀文化、客家传统等精神文化地深入研究.产品开发技术落后,开发层面较低,缺乏深层文化创意,以观光型、展示型为主,属于消耗性地旅游产品.现有地产品旅游活动娱乐性不强,更缺乏具有深层次文化内涵地体验型、创新型、创意型客家文化旅游产品.4、产品市场调研不够,宣传力度弱,规模效应不强.产品地开发资金投入不够、开发技术落后对市场调研不够重视,产品不能契合消费者地真正需求,,包装营销手段传统,出现大资源与小产品、大市场与小区位、大形象与小品牌、真文化与假景观地矛盾,制约各地文化旅游地发展.产品开发地项目建设和对外宣传主要在客家地区市场,对国内非客家地区市场地宣传不足,产品地宣传手段落后,资金投入不够,产品所在区域地区位交通不便利,现有地客家文化旅游产品地规模效应不强.地方性地民族文化因其所具有地异质性特点而能够展现其独特地卖点,从而进入主流经济活动去进行文化资源地博弈.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探询客家文化产品地开发,将独特地客家资源转换为具竞争力地品牌旅游产品,要进行深入细致地市场调查、加强技术创新,开发蕴含深层文化创意,观光型、展示型地创新型旅游产品,提升产品地市场影响力,强化产品地市场营销,实施品牌战略. 四、结语旅游地地民族文化历来是吸引旅游者地重要因素,民族文化地旅游开发是我国文化旅游发展地一个重要方向.大力发展有特色地客家文化旅游成为客家地区旅游发展地必然选择,如“世界客都”梅州以“客家文化旅游”作为旅游发展地重要方向和金字招牌,通过“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地建立、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地建立、“文化旅游特色区”地创建及“休闲到梅州、享受慢生活”文化旅游发展理念地提出,举办国际级地“客家文化艺术节”等活动推动客家文化旅游地发展,扩大客家文化旅游地知名度和影响力,打响客家文化旅游地品牌.客家地区客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正处于起步阶段,侧重于客家物质文化旅游产品地开发,对客家文化旅游创新型产品开发地研究缺乏,更缺少将新技术、新方法运用于产品开发实践地理论研究.因此完善客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实践理论、探索客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新技术、新方法,创新客家文化旅游产品地开发是今后客家文化旅游开发地重点.(作者单位:嘉应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b5E2R。
2021浅谈赣南客家民俗风情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范文2
2021浅谈赣南客家民俗风情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范文客家饮食文化论文第三篇:浅谈赣南客家民俗风情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摘要:民俗风情旅游是民俗文化和旅游的结合体,通过旅游把神秘的民俗风情带到大众眼前, 通过民俗把旅游带到多元化发展的阶段, 这是一个双赢、完美的结合。
民俗风情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 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发展前景广阔。
赣南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 红色旅游资源, 再加上赣南客家民俗风情旅游资源, 如果得到充分利用, 对赣南的经济及人们的生活水平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赣南客家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异彩纷呈,但是由于交通不便, 资源散乱等问题的限制使客家文化不能良好的发展下去。
因此, 开发赣南客家民俗风情游, 必须先解决好一些基本问题, 打破一些瓶颈的限制, 才能使规划开发有序进行。
一、赣南客家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状况 目前,赣南客家民俗风情旅游开发正处于起步阶段, 客家围屋旅游发展呈逐步上升的态势, 现已探索出“村围合一”、“借船出海”、“提炼原味”、“串点成线”四大特色模式。
随着民俗风情旅游的发展,一些以赣南客家民俗风情为主题的旅游项目也被逐渐开发出来, 如五龙客家风情园和客家文化城等。
五龙客家风情园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是以客家为主线、生态为内容、龙文化为内涵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客家文化城伫立在赣江源头上, 于2004年建成并对外开放。
客家文化城包含客家牌坊、太极广场、客家宗祠、客家风情街、客家风情园等景点, 被誉为展示客家文化的“大观园”, 也是客家人的精神家园。
这两个开发的项目自对外开放以来, 虽然为赣南旅游经济赢得了不少收益, 但是这两个项目不是在原有的客家文化资源上进行开发, 而是重建客家文化, 缺乏真实性。
并且开发的这两个项目远远没有达到客家摇篮这个主题, 所以赣南客家民俗风情旅游亟需开发。
二、赣南客家民俗风情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赣南的客家民俗风情旅游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存在旅游产品单一、资金短缺、保护意识不强、可进入性差、宣传力度不到位等一些问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赣南客家文化旅游困境研究
赣南客家文化旅游困境研究在探讨赣南旅游区旅游发展滞后、开发陷入困境的原因基础上,对赣南客家文化旅游开发中的操作误区进行反思。
通过对赣南客家文化旅游发展现状的分析,发现赣南客家文化旅游面临旅游地位的尴尬、族群认同的危机、传统民俗文化被抛弃或被虚构的危险、开发的短期行为等困境。
标签:赣南;客家文化旅游;困境赣南是客家文化的源流地,也是最大的客家聚集地,占世界客属人口的近十分之一。
作为客家文明的中心地区,赣南客家文化因其文化传统的历史基础和地理环境而独具特色。
赣南地区现存的大量具有客家文化精神的宝贵资产,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
但是,赣南客家文化旅游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旅游资源开发陷入多重困境。
一、客家文化的形成及其特征客家是“历史上由于战乱、饥荒等原因,中原汉民渐次南下进入赣闽粤三角区,与当地畲瑶等土著居民发生融合而形成的具有独特的客家方言系统、文化风俗习惯和情感心态的稳定共同体。
”[1]在漫长的客家迁徙历史中,逐渐形成了广东嘉应州、福建汀州、江西赣州等客家文明中心,此外,广西、四川被称为是第三、四客家聚居地。
从文化人类学的研究角度来看,客家是一个标示文化记忆“边界”的群体,客家文化是客家人的群体记忆,所以我们有必要考察客家文化的形成及其特征。
从客家源流研究可以看出,“历史上在中原发生的‘五胡乱华’、人口膨胀、土地资源匮乏、生态问题等出现多次汉人南迁事件,他们在闽粤赣交界地区,具体地说,在罗霄山脉、武夷山脉和岭南所围构的广大地区找到了修养生息的理想地方,并与原住民和百越民族交流融合,形成了獨特的客家文化。
”[2]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在其名著《文化模式》中指出:“文化一如个人人格,各有其模式和形貌。
”[3]对于客家文化的形貌,罗香林有非常具体的表述,他认为:兼顾各业、并蓄人才,妇女能力的广泛与地位的提高、好动而且具有野心、富有冒险和进取精神、简朴质直等代表了客家民系的特征[4]。
赣南客家旅游文化SWOT分析及发展新思路探讨
赣南客家旅游文化SWOT分析及发展新思路探讨江西赣州技师学院曾卫平客家文化是赣南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红色文化、宋城文化、绿色文化、风水文化等一起组成了赣州丰富的旅游资源,为赣州旅游业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载体。
赣南客家旅游发展起步较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项目重复建设多、目标市场定位模糊、文化内涵把握不准、与市场发展衔接不够、缺乏开发客家文化产业的行业引领者、管理模式和营销开发渠道不畅等。
笔者从赣南客家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入手,探寻适合赣南客家旅游发展的新思路,为做大做强赣南客家旅游文化品牌服务。
一、对赣南客家旅游文化发展的SWOT分析:(一)、优势分析:1、赣州交通便利、旅游的区位优势明显。
赣南四省通衢,地处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长三角”和“珠三角”连线上,基本形成了以铁路、公路运输为主,以航空、内河运输为辅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交通四通八达,旅游的区位优势明显。
2、旅游产业基础雄厚,竞争优势明显。
赣南不仅有丰富的客家旅游资源,还有丰富的红色旅游文化和宋城旅游文化,在各县市还有众多的绿色旅游资源和风水文化旅游资源的分布,产业开发价值极高,各级政府对发展旅游也非常的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的保障旅游快速发展的措施,积极引导客家文化旅游的快速发展。
赣南可谓是产业基础雄厚,在全国以至全世界都有很大的竞优势。
3、旅游客源市场巨大,发展前景广阔。
客家人口众多,广泛分布海内外,赣南是客家文化的摇篮,是众多漂泊在外的客家人魂牵梦绕的故乡。
赣南客家旅游的客源市场目前主要分布在市内各县市和周边的闽粤湘地区,正进一步扩大到全国乃至全世界。
尤其是在2004年后,来赣南寻根问祖旅游观光的人就络绎不绝,赣南客家旅游的品牌正日益形成。
4、赣州是全国新农村建设进行较早和成效较好的地区,在新农村建设中赣州以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创建好班子为主要内容,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干部服务,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初步探索了一条欠发达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路子,使“三农”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推进,充分体现了客家人民的智慧,为赣南客家旅游文化提供了全新的素材。
广东梅州客家文化及其旅游资源开发策略的开题报告
广东梅州客家文化及其旅游资源开发策略的开题报告一、研究目的和意义梅州是中国的客家之乡,拥有丰富的客家文化资源。
这些文化资源包括客家文化遗产、客家民俗文化、客家民间艺术、客家饮食文化等。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客家文化旅游也成为了广东省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本文旨在探究梅州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为梅州客家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范围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内涵和特点分析。
通过对梅州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内涵和特点进行分析,探究其作为文化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并为后续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2、梅州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分析。
分析梅州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总结已有的旅游产品,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瓶颈。
3、梅州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研究。
针对梅州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分析其潜在市场,提出可行性的开发策略,并总结推广的方法,为梅州客家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建议。
本研究的范围包括:梅州市境内的客家文化旅游资源,以及涉及到梅州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相关产业。
三、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梅州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内涵和特点,分析其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并了解已有的开发情况。
2、实地调研法。
实地走访梅州市的客家文化旅游景区和相关旅游企业,了解市场需求和客户反馈,以及现有产品的优缺点。
3、专家访谈法。
通过对梅州客家文化旅游的专家、学者、从业者等进行深入的访谈,了解其对梅州客家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的看法和建议。
四、研究进度和安排本研究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文献资料搜集阶段。
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对梅州客家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理论研究。
预计时间为一个月。
2、实地调研阶段。
通过实地走访梅州市的旅游景区和企业,了解市场需求和客户反馈。
预计时间为两个月。
3、专家访谈阶段。
邀请相关专家进行深入的访谈,了解其对梅州客家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的看法和建议。
上犹县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的调研分析
上犹县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的调研分析————————————————————————————————作者:————————————————————————————————日期:上犹县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的调研分析-旅游管理上犹县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的调研分析阮斯蒙客家文化源自中原汉人南迁时自身所保留的唐宋时期的河洛文化和中原文化,其作为中华文化的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近年来一直备受世人关注。
而赣南则是客家人的发源地和集散地,因此赣南被称为“客家摇篮。
上犹县作为我国客家文化的聚集地,县内环境优美,气候宜人,融青山秀水、文物古迹、人文建筑为一体。
该县应充分发挥山水资源优势,在文化保护基础之上,适时创新,将文化价值不断转化为现实的社会效益,努力做好县城建设和旅游开发。
才是破除文化保护与传承和社会经济的瓶颈的根本之道。
一、客家文化的理论研究客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凭借着客家人千年不弃、千年不忘的精神得以传承,是千百年来独有的中华文化。
陈义彬(2008-11-26)认为客家文化是客家人在迁移和居住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是移民文化、中原文化和山地文化相融合的地域文化。
客家文化在旅游开发中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体验价值、教育价值和科研价值,客家文化旅游资源是梅州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旅游发展使客家文化得以开发、传播和发展。
市场经济、民主政治、人道主义、科学精神、传播自由是现代文明的基本原则。
客家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文化,是一种中国封建时代的文明,但在现代化进程中,客家文化可以作为现代文明的“用”而发挥作用。
比如说,从“客家精神”这一价值观的高度能够谋求客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协调性;或者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即通过产业化手段以及通过合理的商业运作和包装,使客家传统文化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贺超2007-01-25)。
俞万源(2012-07-26)从文化生态理论以及文化生态角度探讨客家文化旅游开发,认为客家文化具有显著的文化生态特性,且在客家文化旅游中凸显。
客家文化旅游_回顾_现状与展望_俞万源
文章编号:1000-8462(2006)04-0710-04客家文化旅游:回顾、现状与展望¹俞万源,李海山(嘉应学院地理系,中国广东梅州514015)摘要:客家文化旅游在我国已悄然兴起,并在客家热的推动下顺应文化旅游的发展潮流而蓬勃发展。
通过对客家文化中心)))闽粤赣边区客家文化旅游的观察,回顾我国客家文化旅游20多年的发展历史,总结发展现状特征与存在问题,展望发展趋势。
关键词:文化旅游;客家文化;发展;展望;闽粤赣边区中图分类号:F590.7文献标识码:A文化旅游是当前世界旅游发展的一个新潮流。
民族文化的旅游开发是我国文化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1]。
客家民系及其文化景观是近150多年来人文史学家们所瞩目的研究课题。
随着1980年代/客家热0与客家研究第二次高潮[2,3]的兴起,/中国客家文化(寻根)旅游0在中国大陆悄然兴起。
客家文化旅游是凭借客家地区独特的历史背景和自然人文景观中所蕴含的客家文化内涵,开辟寓文化乡愁与文化教育于一体的旅游产品,满足旅游者文化继承与文化体验目的的旅游活动。
中原古汉民为避战乱和荒灾,自西晋至明清千余年间,历经大规模迁徙和不断零星的转移,先驻足于赣闽粤交界地区,后以闽粤赣边区为基地逐渐向南方各省及海外播衍,于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形成一支独特的民系)))客家人[4]。
客家先民南迁带来的中原汉文化在与土著文化的不断融合中/始于赣南、发展于汀州而成熟于梅州0[5],形成颇具特色的地域性文化)))客家文化。
闽粤赣边区汀州、梅州、赣州为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确立了客家祖籍地的地位,以其完整的客家文化的综合特征,成为举世公认的客家文化中心,被誉为/客家三州0。
粤闽赣边客家地区赋存丰富的极具旅游开发价值的客家文化景观和客家民俗风情,为客家文化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
进入21世纪以来,客家文化旅游蓬勃发展。
相对于如火如荼的旅游活动,理论研究显得较为薄弱。
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探讨[6-13],尚缺乏系统的研究。
客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分析
客家⽂化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分析客家⽂化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分析————————————————————————————————作者:————————————————————————————————⽇期:客家⽂化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分析-旅游管理客家⽂化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分析⼀、客家⽂化旅游开发兴起⽂化旅游是国内外旅游中最具潜⼒和最时尚的旅游⽅式之⼀。
据世界旅游组织调查报告,⽂化旅游在世界旅游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参加⽂化旅游的国际旅游者每年有2亿4千多万。
客家⽂化是⼀种独特的汉民系地域⽂化。
“客家⼈”是从西晋⾄唐宋时期,因战乱饥荒原因,从黄河流域被迫南迁,历经五次⼤迁移,先后流落南⽅各地的中原汉⼈。
客家⽂化是客家⼈在迁移和居住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是⼀种地域⽂化,有⼈认为其是移民⽂化、中原⽂化和⼭地⽂化的融合,也有⼈认为是农耕⽂化向海洋⽂化的过渡。
客家⽂化根本上体现传统的中原⽂化内涵,但⼜融⼊当地⼟著⽂化和南洋⽂化的异域⽂化,这些⽂化特点渗透于客家⼈的⽣活、⽣产的⽅⽅⾯⾯,构成了类型丰富且具有独特吸引⼒的客家⽂化旅游资源。
客家⽂化旅游是指凭借客家地区独特的历史背景和⾃然⼈⽂景观中所蕴含的客家⽂化内涵,开辟寓⽂化乡愁与⽂化教育于⼀体的旅游产品,满⾜旅游者⽂化继承与⽂化体验⽬的的旅游活动。
近年来,客家⽂化旅游发展如⽕如荼,客家⽂化旅游开发不断推陈出新。
随着客家⽂化旅游开发的兴起,闽粤赣客家聚居区的客家⽂化旅游开发得到迅速发展,主要原因有。
(⼀)在客家地区的客家⽂化旅游资源丰富客家⽂化既是⼀种独特的地域⽂化,也是⼀种特⾊民系⽂化,不仅属于岭南⽂化(⼴府⽂化、潮汕⽂化、客家⽂化⼀分⽀,也是中国颇具特⾊的地域⽂化之⼀。
客家⽂化根本上体现传统的中原⽂化内涵,但⼜融⼊当地⼟著⽂化和南洋⽂化的异域⽂化,这些⽂化特点渗透于客家⼈的⽣活、⽣产的⽅⽅⾯⾯,构成了类型丰富且具有独特吸引⼒的客家⽂化旅游资源。
客家⽂化旅游资源包括:有被中外建筑学界誉为五⼤中国民居特⾊的建筑物之⼀的客家民居建筑:围龙屋、⾛马楼、四⾓楼等、以⾹、肥、咸三特点的东江客家菜、有保留古汉语语⾳特点的汉语七⼤⽅⾔之⼀客家话、有以传统的蓝布唐装为代表的客家服饰⽂化、有被称为有《诗经》遗风的天籁之⾳客家⼭歌、有特⾊鲜明的民俗风情,如元宵“灯节”、⼤埔的“烧⽕龙”、五华“席狮舞”等、还有特⾊鲜明客家精神、客家民俗、客家风情、客家宗教、客家礼仪等,如刻苦勤俭、重教崇⽂、念祖思亲、爱国爱乡等客家精神。
论赣南客家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
论赣南客家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郑雅婷2013年12月下半月刊旅游管理研究内涵和意义的旅游纪念商品。
(二)客家民俗旅游商品缺乏特色旅游商品(或称旅游购物品)是指由旅游活动引起旅游者出于商业目的以外购买的,以旅游纪念品为核心的有形商品,包括工艺品、文物古玩及其仿制品、土特产等。
开发民俗旅游商品不仅能丰富客家民俗旅游活动内容,而且能增强该地的旅游吸引力。
但纵观赣南民俗旅游商品旅游商品开发现状,大部分旅游商品加工粗糙,包装档次低,质量低劣,商品雷同。
笔者走访了一些旅游景区发现各地的旅游商品大同小异,产品同质化严重,没有一些代表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
各个景区门口摆着都是扇子,木制品,茶叶,帽子等,这些东西在很多地方都可以买到,缺乏纪念价值,游客没有购买欲望。
(三)民俗旅游资源破坏严重传统的民俗资源是客家先人创造的非常宝贵的财富,具有很大的科学研究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但是由于村民对资源保护认识不足,政府保护力度不够,导致很多的民俗旅游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比如龙南县境内的围屋有的地方倒塌,由于没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有的甚至成了当地农民堆放杂物或饲养牲畜的场所。
长此以往围屋的处境令人堪忧。
(四)社区参与不足,力量薄弱社区居民不仅是旅游发展中积极的客体,而且是发展过程的核心力量。
但是在旅游发展中政府未建立较完善的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制度,旅游企业没有意识到社区居民在旅游开发中的重要地位,没有注意到社区参与者的利益。
因此这种情况下,青壮年缺乏动力从老一辈那里学习传统民俗文化,随着自身文化程度的提高,他们不再愿意重复老一辈那样的生活方式,这就使得一些民俗文化日益萎缩。
例如,于都唢呐是重要民间传统文化艺术,被入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政府缺乏鼓励和扶持现在能继承这一传统的民间艺术的人凤毛麟角,面临失传的尴尬境地。
三、赣南客家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对策面对赣南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必须找到解决的方法对症下药,以促进赣南民俗旅游的发展。
贺州客家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贺州客家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贺州处于湘、粤、桂三省的结合部,有着“粤港奥后花园”的美誉,东与广东省肇庆市、清远市毗邻,北与湖南永州市相连,自古以来就是百越文化、湘楚文化、岭南文化和客家文化的交汇融合之地。
贺州是广西客家人的主要居住地之一,在全市两百一十万人口中就有近八十万客家人,占全市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全市60%以上的人口会讲客家话,客家话是贺州除了普通话以外的通用语言。
以贺州为中心500公里范围内客家人口超过3000万人。
贺州的客家传统民俗文化十分浓郁,客家传统民居(围屋)不仅数量多而且平面布局形式各异;客家婚嫁、山歌、节庆、服装等习俗历史源流十分久远,民风古朴。
源于华夏正统又吸收贺州其它族群文化元素且具有贺州特色的客家文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广泛应用流传,这在各地客家人聚居区都是不多见的,多元客家文化是贺州最具代表性的特色文化之一。
长期以来,偏于桂东一隅的贺州被人调侃为“省尾”,这座被“边缘化”的“边城”,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纵有地处湘、粤、桂“三省通衢”的“独家优势”,却一直缺乏一张可以“吆喝”的名片,让世界闻到贺州这坛“深巷美酒”的独特芬芳。
而纵观广西,南宁因民歌节而一炮打响,钦北防因北部湾而风生水起,贵港梧州因西江而风起云涌……我们的“邻居”都因为打准了一张张牌,从而赚足了眼球,聚拢了人气,赢得了政策,汇聚了一种城市发展之“势”,迎来了喷薄而出的大发展。
年轻的贺州意识到,知名度就是生产力,我们需要打好一张牌,向世界递出一张闪亮的名片!而贺州客家文化作为这里最具代表性的特色文化之一,贺州不仅有多彩多姿的客家传统民俗文化、客家山歌以及众多的客家文化精品,还有华南地区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客家围屋建筑群和我国唯一的客家生态博物馆。
“打好客家牌,下好客家棋,将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让贺州的发展满盘皆活!”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开始了打造客家文化的探索。
于是,2005年,贺州市承办了亚细安(东盟)客属第六届恳亲大会暨经贸洽谈会。
客家文化产业发展趋势
客家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客家文化产业发展趋势一、背景分析客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珍品。
客家文化以其独特的语言、建筑、饮食、音乐、戏曲等形式,吸引了广大游客的关注。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以及人们文化消费需求的不断提升,客家文化产业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然而,目前客家文化产业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客家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探讨如何推动客家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客家文化产业的现状目前,客家文化产业在中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就。
客家文化旅游景区、客家传统手工艺品以及客家文化节庆活动等项目已经成为客家地区的旅游名片。
比如,广东梅州的客家村落、福建南安的客家土楼、江西上饶的婺源古村落等,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同时,一些客家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如木雕、刺绣、陶瓷等也受到了市场的欢迎。
此外,客家文化节庆活动如“三月三”龙船竞渡、端午节赛龙舟等也逐渐形成了品牌效应。
然而,客家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客家文化产业的市场化程度不高。
虽然客家文化的特色和魅力得到了广泛认可,但目前客家文化产业的经营主体多数还是由政府组织或民间社团经营,缺乏市场化运作的理念和能力。
二是客家文化产业的产品品质不一。
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客家文化产品的品质参差不齐,部分产品的设计和制作水平还有待提高。
三是客家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不强。
客家文化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和元素,但在对客家文化的研究和创新上还有所欠缺。
四是客家文化产业的宣传力度不够。
客家文化产业的宣传工作相对较弱,没有形成统一的品牌形象,客家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待提升。
三、客家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客家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市场化运作。
要推动客家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加强市场化运作,引入企业和资本参与客家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提升产业的效益和规模。
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投资激励等手段,鼓励企业和创业者投资客家文化项目,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客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分析
————————————————————————————————作者:————————————————————————————————日期:
客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分析-旅游管理
客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分析
一、客家文化旅游开发兴起
文化旅游是国内外旅游中最具潜力和最时尚的旅游方式之一。
据世界旅游组织调查报告,文化旅游在世界旅游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参加文化旅游的国际旅游者每年有2亿4千多万。
客家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汉民系地域文化。
“客家人”是从西晋至唐宋时期,因战乱饥荒原因,从黄河流域被迫南迁,历经五次大迁移,先后流落南方各地的中原汉人。
客家文化是客家人在迁移和居住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种地域文化,有人认为其是移民文化、中原文化和山地文化的融合,也有人认为是农耕文化向海洋文化的过渡。
客家文化根本上体现传统的中原文化内涵,但又融入当地土著文化和南洋文化的异域文化,这些文化特点渗透于客家人的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构成了类型丰富且具有独特吸引力的客家文化旅游资源。
客家文化旅游是指凭借客家地区独特的历史背景和自然人文景观中所蕴含的客家文化内涵,开辟寓文化乡愁与文化教育于一体的旅游产品,满足旅游者文化继承与文化体验目的的旅游活动。
近年来,客家文化旅游发展如火如荼,客家文化旅游开发不断推陈出新。
随着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的兴起,闽粤赣客家聚居区的客家文化旅游开发得到迅速发展,主要原
因有。
(一)在客家地区的客家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客家文化既是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也是一种特色民系文化,不仅属于岭南文化(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一分支,也是中国颇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之一。
客家文化根本上体现传统的中原文化内涵,但又融入当地土著文化和南洋文化的异域文化,这些文化特点渗透于客家人的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构成了类型丰富且具有独特吸引力的客家文化旅游
资源。
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包括:有被中外建筑学界誉为五大中国民居特色的建筑物之一的客家民居建筑:围龙屋、走马楼、四角楼等、以香、肥、咸三特点的东江客家菜、有保留古汉语语音特点的汉语七大方言之一客家话、有以传统的蓝布唐装为代表的客家服饰文化、有被称为有《诗经》遗风的天籁之音客家山歌、有特色鲜明的民俗风情,如元宵“灯节”、大埔的“烧火龙”、五华“席狮舞”等、还有特色鲜明客家精神、客家民俗、客家风情、客家宗教、客家礼仪等,如刻苦勤俭、重教崇文、念祖思亲、爱国爱乡等客家精神。
(二)客家地区自然旅游资源的有限性
客家地区主要位于闽粤赣边区,这些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自然旅游资源类型较少、规模不大,分布散、整合难开发具有相似性,且大部分旅游景点规模较小、特色不明显,深度开发受区位交通的制约。
综上可见客家地区大力发展有特色的客家文化旅游成为当地旅游发展的必然选择。
梅州是客家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和向外传播核心区之一,被誉为世界客都,客家文化旅游是梅州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和金字招牌。
近几年梅州“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建立、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立、“文化旅游特色区”的创建及“休闲到梅州、享受慢生活”文化旅游发展理念的提出,极大地推动了梅州文化旅游的发展。
二、客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现状
文化旅游产品是指:以一般文化为内在价值,以人类的行为方式及其创造成果为主要背景依托,自然景观为补充,由旅游经营者向旅游者提供的服务与实物的组合。
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指以文化旅游资源为支撑,旅游产品提供的服务为旅游者在旅游期间进行历史、文化或自然科学的考察与交流、学习等活动,从而使旅游者获取文化印象、增长智力或见闻的效果。
客家文化旅游是指凭借客家地区独特的历史背景和自然人文景观中所蕴含的客家文化内涵,开辟寓文化乡愁与文化教育于一体的旅游产品,满足旅游者文化继承与文化体验目的的旅游活动。
“客家热”推动“客家文化旅游热”,客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研究逐渐得到重视。
客家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针对某一客家区域的客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主要侧重于客家物质文化资源的开发,如客家民居、饮食和民俗等物质文化资源的开发;二是关于闽粤赣客属地区相同或相似客家文化旅游产品组合的开发,如闽粤赣客家边区古民居、乡村旅游开发等。
为满足旅游者的不同需求,客家文化旅游产品内容非常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具有独特的文化特性。
根据旅游文化产品的具体表现形式的划分方法,客家旅游文化产品的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
1、特定客家文化内涵和主题的旅游线路;
2、各种综合或专题型客家文化旅游节庆活动;
3、以人工景观和设施为主要内容的客家文化旅游景区景点;
4、以宣传和描写客家旅游地人文和景观为目的的各种文艺表现形式;
5、以各种客家传统或客家文化为主题的旅游商品和纪念品。
近年来,闽粤赣客家地区非常重视客家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各种类型的客家文化旅游产品也在旅游市场中不断涌现。
笔者通过考察客家文化旅游市场与搜集
相关资料,整理出主要客家旅游文化产品分类表(见表1)。
三、客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不足
由表1可见,客家文化旅游产品类型广,形式多样,文化内涵丰富。
一些优秀客家文化旅游产品成为文化旅游市场的新秀,知名度和吸引力日益提高,成为客家地区旅游发展的重要品牌。
但由于客家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还处于初识阶段,现有的客家文化旅游产品还存在一些不足:
1、文化旅游产品泛化、同类产品多。
闽粤赣客家地区由于地域的相邻、文化旅游资源的相似性、所开发的文化旅游产品项目雷同,或重复开发。
如各地客家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集中于客家民居文化和饮食文化方面,这些同类或相近产品,增加了产品的竞争,还使消费者产生消费疲劳,从而制约产品的可持续发展。
2、以浅层开发为主,产品结构单一,体系不完整。
现有的客家文化旅游产品对客家文化的挖掘不够深入,配套设施滞后,表达的客家文化内涵低,主题不鲜明,产品缺少对客家优秀文化、客家传统等精神文化的深入研究。
产品开发技术落后,开发层面较低,缺乏深层文化创意,以观光型、展示型为主,属于消耗性的旅游产品。
现有的产品旅游活动娱乐性不强,更缺乏具有深层次文化内涵的体
验型、创新型、创意型客家文化旅游产品。
4、产品市场调研不够,宣传力度弱,规模效应不强。
产品的开发资金投入不够、开发技术落后对市场调研不够重视,产品不能契合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包装营销手段传统,出现大资源与小产品、大市场与小区位、大形象与小品牌、真文化与假景观的矛盾,制约各地文化旅游的发展。
产品开发的项目建设和对外宣传主要在客家地区市场,对国内非客家地区市场的宣传不足,产品的宣传手段落后,资金投入不够,产品所在区域的区位交通不便利,现有的客家文化旅游产品的规模效应
不强。
地方性的民族文化因其所具有的异质性特点而能够展现其独特的卖点,从而进入主流经济活动去进行文化资源的博弈。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探询客家文化产品的开发,将独特的客家资源转换为具竞争力的品牌旅游产品,要进行深入细致的市场调查、加强技术创新,开发蕴含深层文化创意,观光型、展示型的创新型旅游产品,提升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强化产品的市场营销,实施品牌战略。
四、结语
旅游地的民族文化历来是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因素,民族文化的旅游开发是我国文化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大力发展有特色的客家文化旅游成为客家地区旅游发展的必然选择,如“世界客都”梅州以“客家文化旅游”作为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和金字招牌,通过“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建立、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立、“文化旅游特色区”的创建及“休闲到梅州、享受慢生活”文化旅游发展理念的提出,举办国际级的“客家文化艺术节”等活动推动客家文化旅游的发展,扩大客家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打响客家文化旅
游的品牌。
客家地区客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正处于起步阶段,侧重于客家物质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对客家文化旅游创新型产品开发的研究缺乏,更缺少将新技术、新方法运用于产品开发实践的理论研究。
因此完善客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实践理论、探索客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新技术、新方法,创新客家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是今后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的重点。
(作者单位:嘉应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