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学前教育的合作与衔接
学前教育机构与社区合作的方式与意义
![学前教育机构与社区合作的方式与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a1b42bb8b8f67c1cfad6b8aa.png)
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社区的合作I学前教育机构与社区合作的方式与意义第八章学习单元五学前教育机构与社区合作的方式学前教育机构与社区合作的意义主要内容幼儿园是社区中重要的教育机构,它与社区的发展息息相关,与社区合作是其良好发展的必然要求。
幼儿园与社区要利用各自的优势,密切联系并合作,其合作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类请进来的方式——社区为学前教育机构服务走出去的方式——学前教育机构为社区服务学前教育机构与社区合作的方式一(一)请进来的方式——社区为学前教育机构服务幼儿园根据自身教育的需要利用社区资源,利用社区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各类娱乐文化设施和人力资源,尤其是社区的服务资源。
社区服务与社区人员和家长共同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把“社区引入幼儿园”,让社区成为幼儿进行实景化探索、学习的重要场所。
学前教育机构与社区合作的方式一社区人力资源进幼儿园:邀请社区工作人员展示自己的工作特性。
例如:请消防员展示灭火技艺;清洁工人讲环保;园艺工人教授养花的技术等。
社区物质资源进幼儿园:幼儿园可在社区寻找和利用教育所需物质环境,丰富幼儿的社会知识和自然知识。
社区精神文明进幼儿园:利用社区开展活动和日常发生的事情对幼儿进行教育活动。
例如:社区树新风活动、募捐活动、帮助孤寡老人活动等。
学前教育机构与社区合作的方式一(二)走出去的方式——学前教育机构为社区服务幼儿园与社区携手,共同为社区提供便民教育和服务。
幼儿园要充分利用社区的基础设施,让幼儿认识自己生活的社区,获得相应的知识经验。
学前教育机构与社区合作的方式一1、提高居民社区素质2、改善社区风貌学前教育机构与社区合作的意义二。
《学前教育学》第八章
![《学前教育学》第八章](https://img.taocdn.com/s3/m/6244faf9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b9.png)
幼儿园课程目标
幼儿园课程的目标是促进幼儿在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其 自主性、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幼儿园教学原则和方法
教学原则
幼儿园教学应遵循活动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 原则、巩固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活动性原则是指教 学中要注重幼儿的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直观性原则指 教学中要运用形象、具体、直观的教学手段,循序渐进 原则要求教学要有计划性和系统性,巩固性原则指教学 中要帮助幼儿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因材施教原则要求 针对幼儿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
友谊。
促进师幼互动
02
游戏中教师的参与和引导,有助于增进师幼之间的互动和情感
联系。
社会角色扮演
03
游戏中的角色扮演有助于儿童了解社会角色和规则,培养社会
责任感和道德意识。
THANK YOU.
关注幼儿个体差异
幼儿园环境创设应该关注幼儿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年龄 段、不同性格、不同兴趣爱好的幼儿,提供不同的环境 和材料,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
04
幼儿园课程与教学
幼儿园课程概述
幼儿园课程定义
幼儿园课程是指在幼儿园中,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而设计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的教育活动。
幼儿园课程特点
教学方法
幼儿园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包括观察法、演示法、示范法 、情境法、游戏法、讨论法等。观察法是通过观察幼儿 的表现和反应来了解其特点和需求,演示法是通过展示 实物、图片等教具进行说明或示范,示范法是通过教师 的演示或幼儿的模仿来进行教学,情境法是通过创设情 境来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知识,游戏法是通过游戏的形 式来进行教学,讨论法是通过讨论和交流来引导幼儿思 考和表达。
学前比较教育,讲义 第八章
![学前比较教育,讲义 第八章](https://img.taocdn.com/s3/m/8e6c9a3e195f312b3069a55c.png)
第八章学前教育课程比较第一节学前教育课程比较学前教育课程是实现学前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学前儿童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课程是一个由课程管理、目标、内容、实施等多个要素构成的相互联系、循环往复的动态系统,是教育思想、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实践的桥梁,教育实践常以课程为轴心展开,教育改革也常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进行。
一、学前教育课程管理的比较与发展趋势学前教育课程管理是指在一定的法规和政策的背景下,各级政府或学前教育机构对学前教育课程的建设和实践过程进行的规范、引导和帮助,其根本目的是提升课程的成效,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同时促进教育者自身的发展。
一般而言,学前教育课程管理的状况主要体现在课程管理机构、有无国家课程及课程管理类型等方面。
(一)教育部门的管理主体地位日益凸显从各国学前教育课程管理机构来看,无论是采用中央集权管理模式的国家、采用地方分权管理模式的国家,还是采取中央与地方合作管理模式的国家,学前教育课程的管理均体现出教育部门的管理主体地位日益凸显的发展趋势。
此外,很多由两个以上部门共同管理学前教育的国家,参与管理的部门一般为教育部门、社会事务部门或者健康体育部门,但教育部门则起着对学前教育主要管理的作用。
(二)积极颁布国家学前教育课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世界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各国都纷纷致力于在国家学前教育课程、地方学前教育课程及幼教机构的学前教育课程之间寻找适合本国国情的立足点。
各国普遍关注了国家学前教育课程的引导、规范作用,积极颁布了国家学前教育课程。
如美国是典型的地方分权国家,没有全国统一的学前教育课程,各个州都建立了自己独立的课程体系。
英国政府于2000年9月颁布了面向3-5岁幼儿的《基础阶段课程指南》,以统一的课程标准,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缺乏全国统一学前教育服务质量标准的问题。
该课程指南对学前教育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方面均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为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八章幼小衔接和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的配合
![第八章幼小衔接和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的配合](https://img.taocdn.com/s3/m/9e6e61c9b14e852458fb57dc.png)
社区化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必然。
三、幼儿园和社区的合作
(一)幼儿园教育需要社区配合 1、合作背景; 2、社区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 社区环境具有教育性; 社区资源对幼儿园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社区文化对幼儿园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儿童活动中心、远距离教育计划、家长学习。
二、我国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含义:社区内为儿童或全体居民设置的教
育设施和教育活动,是多层次、多内容、多种类的
社会教育。
(一)城市社区教育
我国城市的行政区划:市--区--街---道--居委会。
城市社区学前教育的特点:
1、人群集中便于管理;2、共同的生活意识是群众
4、加强家、园、学校、社区力量的相互配
合;
5、避免幼儿园教育出现小学化倾向。
第八章
学前教育社区化发展和幼小衔接
一、学前社区教育的发展
社区教育起源于1844年的丹麦;真正发展实在二战
后的美国;英国社区教育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发展
起来的。共同特点是:地域性、开放性、实用性、
综合性、双向性、非正规性。
小知识:美国1965年执行“提前开端”计划。
澳大利亚社区服务方式转折期。
(二)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幼小衔接既有利于儿童入学前后的学习
和发展,也为小学生在中高年级及以后的
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更为顺利实
施九年义务教育,解决学生中出现的厌学、
辍学等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提供
保障。
(三)幼小衔接现状
1、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异
(完整word版)自考00398学前教育原理(各章要点)
![(完整word版)自考00398学前教育原理(各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1dd6c41e81c758f5f61f67fd.png)
第一章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古代的学前教育第二节近代的学前教育第三节现代的学前教育第四节当代中国的学前教育第二章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第一节学前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第二节学前教育与政治的关系第三节学前教育与文化的关系第四节学前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第五节学前教育与人口的关系第三章掌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第一节儿童与儿童发展第二节儿童发展的影响因素第三节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第四章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教育第一节学前教育的目标第二节学前儿童体育第四节学前儿童德育第五节学前儿童美育第五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与社区学前教育第一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第二节社区学前教育第六章幼儿园教育第一节幼儿园的性质与任务第二节幼儿园教育目标与原则第三节幼儿园教育内容第四节幼儿园教育组织与实施第五节幼儿园教育评价第七章幼儿园教师,第一节幼儿园教师的角色第二节幼儿园教师劳动的特点第三节幼儿园教师的职责、权利和义务第四节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与专业发展第八章学前教育的合作与衔接第一节学前教育的合作对于儿童的入学年龄及学前教育的起始年龄的界定关系到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
学前教育学与学前教育有何区别,学前教育学是怎样产生并发展的,研究学前教育有哪..。
学前”,顾名思义,即入小学之前,当儿童入学时其身心发展水平就已经能够达到进入小学的需要。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对于儿童身心发展的研究不断深入,各国对于儿童接受划地对出生至6、7岁的儿童施加教育影响的活3,学等,学前教育学则是教育学其中的一个分支学科。
黄人颂认为的科学。
对儿童的教育从初生后就开始,从初生到三岁前这一阶段为婴儿教育,婴儿教育和三至六岁前的幼儿教育是相互连接、”想是零散的、片段的,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
此阶段,国外的一些哲学家、思想家开始关注学前儿童教育。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他的著作《理想国》中第一次提出了学前社会教育的主张,标志着学前公共教育思想的诞生。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政治学》中提出应重视胎儿的保健、优生、忧育.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著有《雄辩术原理》一书,他提出未来雄辩家的培养和教育应从婴儿期开始.在我国,学前教育思想同样散见于古代的一些著作中。
(幼儿学前教育)第八章 幼小衔接
![(幼儿学前教育)第八章 幼小衔接](https://img.taocdn.com/s3/m/b552a52784254b35effd3456.png)
第八章幼小衔接妈妈,我要回家金秋九月,各小学迎来了入学上课的一年级新生。
当学校和老师们做好各种预备,欢乐的迎接新生时,一些娃娃却如何也欢乐不起来,有的甚至哭着闹着要回家。
“妈妈,我不同意去学校,你跟我一起去吧〞一大早,在某小学门前,一名小学生紧搂着妈妈的腿不肯丢。
妈妈送他到了教室门口,小男孩依旧不同意松手,坚持让妈妈跟自己一起进教室上课。
在另一个教室里,第一节课还没有上完,一名小小姐忽然放声大哭起来:“我想妈妈了,我要回家〞小小姐边哭边往教室外跑,等老师追上想把她带回来时,她干脆哭得坐到了地上。
“这是新生对新环境不适应的一种表现。
〞采访中,该小学副校长说,类似新生入学时出现的各种不适应每年都有,学校为了让这些小孩适应新环境,还需要配备专门的老师,把不同意进班、课上到一半要回家的小孩“看起来〞,“让他们和老师先熟悉后,慢慢再进行教育。
〞①分析:上述情景,在每年小学新生入学时是一个常见景象。
幼儿园与小学尽管同属根底教育,但两个教育阶段却有着明显的不同特点:学前儿童是以游戏为要紧活动形式,在相当宽松的环境中,在成人的爱护、养育下自由成长;而小学阶段的儿童那么以正规的课业学习为要紧活动,并在严格的学习与作息制度下,过着以学习为要紧任务的生活。
这一变化,对儿童来说无疑是他们生活历程中的重要转折。
学前儿童能否顺利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直截了当阻碍儿童入学后的适应和今后的健康成长。
案例中的儿童因不适应小学环境而“闹人〞一幕,暴露了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出现了问题。
毫无疑问,学前儿童到了学龄前的末期,应当做好入小学的预备,幼儿园应担负起这一任务。
因此,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必须了解幼小衔接的意义,认识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差异,掌握幼小衔接的方法①李勇.小学新生入学几多欢喜几多愁[N].三峡都市报,2009-09-03〔20〕.有改编,题目是作者加的.与策略。
本章将围绕这些内容展开讨论。
学习目标了解:幼小衔接的含义及意义。
吉首大学2022年专升本学前教育学专业基础课(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课程考核大纲考试大纲
![吉首大学2022年专升本学前教育学专业基础课(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课程考核大纲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6be760b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fe.png)
学前教育学专业基础课(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课程考核大纲《学前教育学》部分考核大纲一、课程编号二、课程类别:学前教育专业专升本专业基础课程三、编写说明1、本考核大纲参考牟映雪的教材《学前教育学》进行编写。
2、本大纲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专升本考试。
四、课程考核的要求与知识点第一章学前教育的演进与发展1、识记:(1)各社会形态下的教育特征;(2)学前教育的价值。
2、理解:政治、经济、文化、人口、家庭、妇女等社会因素与学前教育的关系。
3、掌握:21世纪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第二章学前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识记:(1)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夸美纽斯、洛克、卢梭、福禄贝尔、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2)中国社会转型时代的中国学前教育理论体系;(3)现代典型的学前教育方案。
2、理解:福禄贝尔、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及对我国当前学前教育的借鉴意义。
3、运用:结合中国教育实际,总结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综合学前教育方案。
第三章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1、识记:近代以来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以及中国主要的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2、理解:(1)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主要特点;(2)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问题。
3、运用:能够借鉴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主要特点,分析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问题,树立以法治教的意识。
第四章幼儿与教师1、识记:(1)幼儿的特性;(2)儿童观的类型;(3)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4)幼儿教师的多元化角色;(5)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
2、理解:师幼互动的内涵、特征及模式。
3、掌握:当前我国学前教育者应该树立的儿童观。
第五章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1、识记:(1)我国幼儿教育目标的内涵、特点;(2)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内容。
2、理解:(1)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2)幼儿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的关系。
3、掌握:(1)幼儿体、智、德、美四育的内容及特点;(2)“四育”的工作原则。
自考00398学前教育原理(各章要点)
![自考00398学前教育原理(各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6ee6fbe0f61fb7360b4c6532.png)
第一章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古代的学前教育第二节近代的学前教育第三节现代的学前教育第四节当代中国的学前教育第二章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第一节学前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第二节学前教育与政治的关系第三节学前教育与文化的关系第四节学前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第五节学前教育与人口的关系第三章掌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第一节儿童与儿童发展第二节儿童发展的影响因素第三节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第四章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教育第一节学前教育的目标第二节学前儿童体育第四节学前儿童德育第五节学前儿童美育第五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与社区学前教育第一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第二节社区学前教育第六章幼儿园教育第一节幼儿园的性质与任务第二节幼儿园教育目标与原则第三节幼儿园教育内容第四节幼儿园教育组织与实施第五节幼儿园教育评价第七章幼儿园教师,第一节幼儿园教师的角色第二节幼儿园教师劳动的特点第三节幼儿园教师的职责、权利和义务第四节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与专业发展第八章学前教育的合作与衔接第一节学前教育的合作对于儿童的入学年龄及学前教育的起始年龄的界定关系到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
学前教育学与学前教育有何区别,学前教育学是怎样产生并发展的,研究学前教育有哪些具体的方法、有但什么是学前教育?目前国内外不同的学者尚未取得共识。
学前”,顾名思义,即入小学之前,当儿童入学时其身心发展水平就已经能够达到进入小学的需要。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对于儿童身心发展的研究不断深入,各国对于儿童接受划地对出生至6、7岁的儿童施加教育影响的活动。
它的教育对象包括婴儿”在15世纪以前,学前教育学尚未独立,相关思想主要散见于许多教育家、思想家的各种著作之中,这些思想是零散的、片段的,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
此阶段,国外的一些哲学家、思想家开始关注学前儿童教育。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他的著作《理想国》中第一次提出了学前社会教育的主张,标志着学前公共教育思想的诞生。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政治学》中提出应重视胎儿的保健、优生、忧育。
《学前教育学》学习指南
![《学前教育学》学习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1bddaf31f01dc281e53af061.png)
《学前教育学》学习指南一、学习目标通过《学前教育学》课程的学习,基本掌握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规范,了解学前教育工作者必备的素质要求等,主要从观念层面为他们进一步从事专业学习和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一)形成专业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并逐步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涵养学前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意识,了解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职责;激发对学前教育工作的兴趣与热情。
(二)掌握专业知识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要素、类型、特点、原则、发展历史;知晓学前教育学的基本线索;理解学前教育与儿童、社会的一般关系,儿童观的内涵、基本观点;理解幼儿园教师的含义、角色素质结构与要求;理解我国学前教育目标与内容的基本观点;掌握幼儿园环境的概念、作用与创设方法;了解幼儿园生活活动、游戏与教学的基本观点;了解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小学衔接的意义与方法。
(三)初步培养基本的专业技能初步了解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初步熟悉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方法;初步了解家园合作、幼小衔接、利用社区资源的方法。
(四)为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做好学前教育理论的准备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课程之一为《保教知识与能力》,考核主要内容为本课程所学习的主题,学习者通过本课程学习要为考试做好准备。
二、学习内容本科课程学习内容整合为8章,即:第一章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第二章学前教育与儿童第三章学前教育与社会第四章幼儿园教师第五章幼儿园教育的目的与内容第六章幼儿园生活活动、教学和游戏的组织第七章幼儿园环境第八章学前教育的合作各章学习的具体内容如下:三、学习要求本课程各学习领域的具体要求:四、学习方法(一)学习准备本课程学习需有的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卫生学(或学前儿童保育学)、学前教育史的同步或先期学习为基础,需要有一定的实践现场的经验或体验。
(二)多种学习方法结合1.课堂听讲和自学相结合、小组讨论和个别练习等多种方法。
《学前教育原理》课程考核说明
![《学前教育原理》课程考核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089981734afe04a1b171de70.png)
《学前教育原理》课程考核说明一、有关说明1. 考核对象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
2. 启用时间从2011年春季开始使用。
3. 考核目标通过考核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学前教育专业的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运用学前教育学中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学前教育问题。
4. 考核依据本课程考核说明是依据《学前教育原理》课程教学大纲制定的。
本课程考核说明是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
5. 考核方式及计分方法本课程考核分为两种方式,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
形成性考核占综合成绩的30%,终结性考试占综合成绩的70%,综合成绩达到60分以上(及格),方可获得本课程相应学分。
二、考核方式与要求(一)形成性考核1. 考核目的加强对学生平时自主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监督,重在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进行指导和检测,引导学生按照教学要求和学习计划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与地方电大教师共同实现教学过程的引导、指导和管理。
2.考核手段形成性考核采用纸质形成性考核册。
3.考核形式形成性考核为四次计分习题练习。
4. 形成性考核各形式所占比重及计分方法本课程《形考册》是根据教学进度的顺序和本课程的内容编排的。
学前教育原理课程目前使用教材《学前教育原理》(中央电大出版社2010年12月第1版),该教材共10章,其中第9章学前教育的政策与法规不作为本课程的考核要求,因此本课程形考册的练习也不涉及第9章的内容,只涉及其他9章的内容,根据这9章的内容,设计4次习题练习。
学生通过完成这4次较大题量的习题练习,既可以巩固与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效;也可以培养自己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1次练习满分100分,折合为形成性考核成绩9分,第2次练习满分100分,折合为形成性考核成绩11分,第3次练习满分100分,折合为形成性考核成绩6分,第4次练习满分100分,折合为形成性考核成绩4分,4次练习满分400分,共折合为形成性考核成绩30分。
自考00398学前教育原理 考点汇总
![自考00398学前教育原理 考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747aef10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30.png)
uuu重点章节为第三、四、六、七章;次重点为第一、二、五章,一般重点为第八章。
u课程重难点uu答题注意事项uuuu答题注意事项本章内容概念绪论本章节重点、难点对象概念发展历程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意义考点1: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的概念u广义——狭义——u例题【正确答案】:A考点2: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ØØØØØ朱熹考点2: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ØØØ考点2: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ØØØØØØ考点2: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ØØ例题【正确答案】:D例题【正确答案】:A考点3: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u①②③④⑤u①②③例题【正确答案】:C本章节的知识框架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本章节重点、难点考点1:教育的起源(一)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不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而是一种生物现象,在人和某些高等动物中存在。
利托尔格(法),沛西.能(英)。
是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关于教育起源的学说。
考点1:教育的起源观点:代表人物:评价:考点1:教育的起源观点:代表人物:评价:考点1:教育的起源人类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例题【正确答案】:C例题【正确答案】:B考点2:古代学前教育的发展1、原始社会的儿童公育Ø2、奴隶社会的学前家庭教育Ø学校教育产生,对象:婴儿+胎教Ø方式:家庭中进行,聘家庭教师考点2:古代学前教育的发展3、封建社会的学前家庭教育Ø我国Ø欧洲带有宗教性和等级性例题【正确答案】:C例题【正确答案】:A考点3:古代的学前教育思想颜之推(家庭教育思想家)Ø最早、最完整的柏拉图(西方学期教育的奠基人)Ø亚里士多德:昆体良:预成论:例题【正确答案】:D考点4:近代西方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世界上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创办人——欧文(英国)ØØ世界上最早的幼儿园创办人——福禄贝尔(德国)Ø考点4:近代西方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产生英国法国:母育学校中国:Ø蒙养院Ø癸卯学制:Ø湖北幼稚园:考点5:近代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1、夸美纽斯ØØ2、洛克考点5:近代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ØØ提出“自然教育理论”:Ø提出自然后果法考点5:近代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4、裴斯泰洛齐ØØ提倡爱的教育,5、福禄贝尔ØØØ恩物例题【参考答案】考点6:现代学前教育的发展考点7:现代学前教育思想1、杜威(美)Ø教育即生长Ø2、蒙台梭利(意)考点7:现代学前教育思想3、陶行知——推动平民化学前教育Ø艺友制师范教育Ø创办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Ø4、陈鹤琴ØØ推广“活教育”称为“五指活动”考点7:现代学前教育思想5、现代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Ø精神分析学派。
学前教育的衔接与合作
![学前教育的衔接与合作](https://img.taocdn.com/s3/m/a5ebe287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9b.png)
学前教育的衔接与合作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学前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前教育的衔接与合作,不仅关系到孩子能否顺利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方式,更对其未来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学前教育的衔接,主要包括幼儿园与小学两个阶段之间的过渡。
这个过程并非简单的时间推移,而是涉及到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课程设置、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的协调与转变。
对于孩子们来说,从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生活过渡到以学习为主的小学生活,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如果衔接不当,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学习兴趣下降、适应困难、心理压力增大等问题。
在教育理念方面,幼儿园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强调在游戏中学习,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
而小学则更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学方式相对较为正式和规范。
因此,在衔接过程中,需要逐步引导孩子从以玩为主的学习方式向以学为主的方式转变,让他们在心理上做好准备。
教学方法的衔接也至关重要。
幼儿园的教学通常采用直观、形象、生动的方式,通过故事、游戏、手工等活动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
而小学的教学则更多地运用讲解、示范、练习等方法,对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为了实现顺利过渡,幼儿园可以在大班阶段适当增加一些类似于小学课堂的教学环节,如简短的讲解、小组讨论、简单的作业等,让孩子提前适应小学的教学方式。
课程设置是学前教育衔接的重要内容之一。
幼儿园的课程内容丰富多样,包括语言、艺术、科学、健康、社会等多个领域,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
小学的课程则更加系统和学科化,如语文、数学、英语等。
在衔接过程中,要合理调整课程内容和难度,避免出现知识断层或重复教学的情况。
例如,可以在幼儿园大班阶段适当增加一些简单的拼音、数字书写和计算等内容,为小学的学习打下基础。
评价体系的衔接同样不容忽视。
幼儿园对孩子的评价通常以鼓励和表扬为主,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孩子的发展潜力和进步。
而小学的评价则更加注重结果性评价,以考试成绩作为主要的衡量标准。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讲义第八章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讲义第八章](https://img.taocdn.com/s3/m/f92c59c6cfc789eb162dc81c.png)
第八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一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概述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产生的背景和意义(一)产生的背景为进一步贯彻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推进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颁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
一、《纲要》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制定的,是指导广大幼儿教师将《规程》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指导性文件。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对《纲要》的实施工作给予充分重视,认真抓好。
要积极利用多种宣传媒介,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纲要》,使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幼儿家长以及社会人士都能了解《纲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
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认真组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幼儿教育工作的行政人员、教研人员、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学习和理解《纲要》,以有效地依据《纲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根据儿童发展的实际需要,制订教育计划和组织教育活动,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技能。
二、贯彻实施《纲要》,要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制订本地贯彻《纲要》的实施方案。
应从具体情况出发,切忌搞“一刀切”。
各地可采取先试点的方法,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条件的幼儿园,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待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
三、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等师范院校和幼儿师范学校要认真、深入地学习《纲要》的精神,改革现行学前教育课程和师资培养方式,并主动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做好贯彻实施《纲要》的宣传和培训工作。
四、各地在实施《纲要》的过程中,要注意不断研究和解决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要注意总结积累经验,并及时反映。
1981年颁发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同时废止。
(二)意义与影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是我国几十年学前教育改革探索的基础上总结的理论和经验,是指导广大幼儿教师将《幼儿园工作规程》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指导性文件。
《学前教育原理》教学大纲
![《学前教育原理》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e71a915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dc.png)
《学前教育原理》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51010106课程名称:学前教育原理英文名称:the Principles of Preschool Education课程类型: 理实一体课总 学 时:60课时 讲课学时:42 实践学时:18学 分:3分合用对象: 学前教育专业三年制专科学生先修课程:儿童发展开课单位:儿童发展与教育教研室第一部份 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学前教育原理》着重研究学前教育领域的现象和问题,探索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是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学生必修的专业主干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基础课程。
二、课程目标1.了解学前教育的目标、主体、过程、评价等实施体系,理解学前教育的本质和价值,具有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
2.体验学前教育组织过程,具备分析学前教育现象与问题、制订学年与学期幼儿园教育计划、评价学前教育质量的初步能力。
3.热爱幼儿、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培养学前教育专业认同感。
三、总体课时安排本课程在三年制专科学前教育专业第二学期开设,单周4课时,双周2课时。
其中,理论教学42学时,课内实践教学18学时(另有全学程课外集中实践和开课学期内分散实践,不占课时)。
每章课时分配如下:课时安排内 容总课时 理论 实践 第一章 绪论 2 2 0第二章 学前教育的本质 10 8 2第三章 学前教育的价值 8 6 2第四章 学前教育的目标 6 4 2第五章 学前教育的主体 6 4 2第六章 学前教育过程 12 8 4第七章 学前教育的合作与衔接 8 4 4第八章 学前教育评价 8 6 2合计 604218四、课程考核及成绩评定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成绩由卷面笔试、实践考核和平时成绩构成,在课程成绩中所占比例分别为:平时成绩占10%、实践考核占30%,卷面笔试占60%。
其中,平时成绩由课程出勤、课堂表现和理论作业三部份构成,课堂出勤占2.5%(按照教务处规定,每门课程缺勤次数占总课时1/3以上即取销参预课程考核资格,在此范围内每缺勤一次扣除1分,缺勤达6次即满足取销参与课程考核资格条件),课堂表现占2.5%,理论作业占5%;实践考核分为课内集中实践考核和课外分散实践(小组研究性学习)考核两部份,各占15%;卷面笔试为闭卷形式,分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b2a475610661ed9ad51f361.png)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适用专业: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建议课时数:48课时先修相关课程:儿童发展心理学、幼儿卫生与保育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设置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它主要阐明有关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基本问题,如学前教育的含义、功能、性质、发展历史,学前教育理论的演进,儿童观与教师观,学前教育的目的、内容与基本原则,学前教育的衔接与合作等。
是学前教育专业同学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课程的前提性、基础性理论课程。
本课程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入门必修课程,遵循学前教育学科发展和学前教育实践变革的双重逻辑,课程内容既要反映学前教育学科各研究领域的基本研究成果,也要满足学前教育专业工作者以及专科毕业生在后续学习中对学前教育的基本原理、原则、方法的需求。
课程内容的编排遵从以下逻辑:从学前教育理论的一般问题,到学前教育活动各组成要素、幼儿园保教活动核心环节,再到学前教育机构同外部要素的衔接与合作。
内容共分以下8章:第一章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6课时)第二章学前教育与儿童(4课时)第三章学前教育与社会(2课时)第四章幼儿园教师(8课时)第五章幼儿园教育的目的与内容 (8课时)第六章幼儿园生活活动、教学和游戏的组织(9课时)第七章幼儿园环境(5课时)第八章学前教育的合作(6课时)二、课程目标通过《学前教育学》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规范,了解学前教育工作者必备的素质要求等,主要从观念层面为他们进一步从事专业学习和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专业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了解并逐步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培养学前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意识,了解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职责;激发对学前教育工作的兴趣与热情。
●知识目标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要素、类型、特点、原则、发展历史;知晓学前教育学的基本线索;理解学前教育与儿童、社会的一般关系,儿童观的内涵、基本观点;理解幼儿园教师的含义、角色素质结构与要求;理解我国学前教育目标与内容的基本观点;掌握幼儿园环境的概念、作用与创设方法;了解幼儿园生活活动、游戏与教学的基本观点;了解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小学衔接的意义与方法。
914学前教育学语渤海大学2023年硕士自命题大纲
![914学前教育学语渤海大学2023年硕士自命题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49c72b5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c9.png)
渤海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大纲所列项是考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仅供复习参考使用。
科目代码:914科目名称:学前教育学一、考查目标学前教育学考试是为我校招收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
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学前教育学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践中的学前教育问题的能力。
具体考查目标如下:1.准确掌握学前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2.正确掌握学前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3.能运用学前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分析、解决学前教育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总分值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各局部内容所占分值为:学前教育学基础知识占60分;学前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占60分;运用学前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分析、解决学前教育问题占30分。
)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辨析题、材料分析题等。
三、考查范围第一章学前教育学导论第一节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一、学前教育的概念二、学前教育的特点三、学前教育的种类及其各自的特点四、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五、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内容第二节学前教育理论的产生与开展一、杜威的学前教育理论二、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理论三、精神分析学派的学前教育理论四、班杜拉的学教育理论五、皮亚杰的学前教育理论六、维果茨基的学前教育理论七、开展适宜性教育实践的内涵八、瑞吉欧的学前教育模式第二章学前教育学的基础第一节早期儿童开展与学前教育一、影响儿童开展的因素二、早期儿童身心开展的特点三、学前教育的原那么第二节社会开展与学前教育一、经济开展与学前教育的影响二、政治、文化与学前教育三、科学开展与学前教育四、家庭、社区、人口与学前教育第三章学前儿童与教师学前教育第一节儿童观一、儿童观的内容与形态二、儿童观的演变三、现代儿童观的内涵四、儿童观现代化的途径第二节教师观一、幼儿园教师的角色及其演变二、现代幼儿园教师的角色三、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一)幼儿园教师专业化的内涵(二)幼儿园教师专业开展的过程与阶段(三)幼儿园教师专业开展的途径第三节师幼关系一、师幼关系的内涵及其发生条件二、优质师幼关系的特征三、优质师幼关系的培养策略第四章学前教育的目标第一节学前教育目标的定位一、学前教育目标的涵义二、学前教育目标的分类(一)应然目标与实然目标(二)内部目标与外部目标(三)学前教育机构、学前社会其他机构、家庭的学前教育目标(四)预设的目标与生成的目标三、学前教育目标的功能四、制定学前教育目标的依据五、学前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第二节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一、托儿所教育目标二、幼儿园教育目标三、我国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特点第五章学前儿童的全面开展教育第一节学前儿童的体育一、学前儿童体育的内涵与意义二、学前儿童身体发育的特点、目标与内容四、学前儿童体育的实施(一)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基本特点(二)学前儿童体育的指导原那么第二节学前儿童的智育一、学前儿童智育的内涵二、学前儿童智育开展的规律与特点三、多元智能理论四、学前儿童智育的内容五、学前儿童智育的培养(一)学前儿童智能培养的途径(二)学前儿童智能培养应注意的问题第三节学前儿童德育一、学前儿童德育的内涵二、学前儿童道德开展的过程与特点三、学前儿童道德教育的实施(一)学前儿童道德教育的内容(二)学前儿童道德学习的特点(三)学前儿童道德教育的原那么(四)学前儿童道德教育的方式第四节学前儿童的美育一、学前儿童美育的内涵二、学前儿童的审美心理过程三、学前儿童美感开展的特点四、学前儿童美感培养的途径五、培养学前儿童美感应注意的问题第六章学前课程第一节学前课程的含义与特一、学前课程的内涵二、学前课程的特点第二节学前课程的几种模式一、五指活动课程方案与模式(一)五指活动课程的理论基础(二)五指活动课程方案二、幼稚园行为课程方案与模式(一)行为课程的目标(二)行为课程的内容(三)行为课程的组织(四)行为课程的实施三、蒙台梭利课程模式及方案(-)蒙台梭利课程的理论基础.儿童观1.教育观(二)蒙台梭利课程方案(三)蒙台梭利课程的缺点四、海伊斯科普课程模式及方案(-)海伊斯科普课程的理论基础(二)课程目标(三)课程内容(四)课程组织(五)课程实施(六)特点五、瑞吉欧学前教育体系与课程方案(一)课程目标(二)课程内容(三)课程组织与实施第七章学前教育活动第一节学前教育活动概述一、学前教育活动的含义二、学前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三、学前教育活动的基本类型四、学前教育活动的特点第二节学前教育活动设计一、学前教育活动设计的本质特点二、学前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环节(一)活动思路(二)活动目标(三)活动准备(四)活动过程三、学前教育活动设计的原那么四、不同类型学前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规范(一)学前领域教育活动设计(二)学前主题教育活动设计(三)学前区域教育活动设计第三节学前教育活动评价一、学前教育活动评价的要素二、学前教育活动评价的原那么三、学前教育活动评价的方法第八章学前儿童游戏第一节学前儿童游戏概述一、学前儿童游戏的特征二、学前儿童游戏的分类第二节学前儿童游戏的主要理论一、经典游戏理论(-)“剩余精力说”与“松弛说”(二)”种族复演说”与“生活预备说”二、当代游戏理论(一)精神分析学派游戏理论.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本质1.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开展阶段论(二)认知开展学派的游戏理论1.认知开展学派的游戏本质.认知开展学派的游戏开展价值论2.认知开展学派的游戏开展阶段论第三节学前儿童游戏指导一、学前儿童游戏指导的原那么二、学前儿童游戏指导的策略第三节学前儿童游戏与玩具一、学前儿童游戏中玩具的种类(一)依据玩具的功能分类(二)依据玩具的应用对象分类(三)依据玩具的结构化程度分类二、幼儿园中玩具的配备与选择(-)幼儿园中玩具的配备(二)幼儿园中玩具的选择第九章幼儿园环境第一节幼儿园环境概述幼儿园环境的分类与维度第二节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的原那么二、室内学习环境的创设(一)对活动室进行规划(二)选择材料(三)存储材料三、墙面环境第三节幼儿园心理环境的营造一、心理环境的内涵二、心理环境的重要性三、幼儿园心理环境的主要内容第八章学前教育衔接第一节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合作与衔接一、家庭教育的特点二、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与衔接.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3.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衔接第二节幼儿园与社区的教育合作一、社区教育的含义二、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意义三、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方式第三节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一、幼儿园与小学差异二、幼小衔接的原那么与方法(-)幼小衔接的原那么(二)幼小衔接的方法主要参考书目(所列参考书目)。
学前教育学幼小衔接习题
![学前教育学幼小衔接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0524ddf7a76e58fafbb003c0.png)
学前教育学第八章习题一、单项选择1. 幼小衔接教育的实质问题是()A.主体的适应性问题B. 幼儿园小学化问题C. 小学幼儿园化问题D. 幼儿的读、写、算问题2. 在幼小衔接过程中,智育的核心是()A. 非智力因素B. 掌握技能C. 人际交往D. 思维能力3. 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教师要培养幼儿主动与同伴、老师交往,友好相处,这属于()方面的适应能力。
A. 主动性B. 人际交往C. 独立性D. 规则意识4. 在幼儿入学后,有的新生在老师询问作业时,很轻松地说,“我不喜欢做”“昨天,爸爸带我去姥姥家了,所以我没写。
”这种现象要求在幼小衔接工作中要()A. 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准备B. 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C. 培养幼儿的主动性D. 培养幼儿的独立性5. 研究表明,幼小衔接工作取得成功的有效保证是()A. 家庭的配合B. 幼儿园和小学的沟通C. 幼儿教师的素质D. 社区的帮助6. 家长在参与幼儿园与小学衔接工作时,要避免()A. 适当减少对孩子的生活料理B. 提高对孩子的学习要求C. 教授一些小学的读、写、算知识D. 对孩子的读、写、算方面的准备二、名词解释1、幼小衔接2、家园合作三、判断题1、幼儿园教育就是为幼儿入学作准备。
()2. 幼小衔接的过渡期是大班第二学期和小学一年级的第一期。
因此,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应由大班老师在大班第二学期着手进行。
()3. 读写困难和数学困难是幼儿进入小学后面临的主要困难。
因此,为幼儿进行入学准备主要是在这两方面进行。
()4. 作好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在于使幼儿能够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5. 幼小衔接工作关系着幼儿终身的成长和发展。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家庭与托幼机构合作
• (一)家庭与托幼机构合作的主要内容 • 1.帮助家长提高科学育儿的水平,认识早期教育 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宣传科学的育 儿知识。 • 2.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 3.组织家长参与园所的教育活动、参与幼儿园管 理、支持和参与园所环境创设等各项活动。
• • • • • •
二、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 • • • • • (一)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异 简答题 1.办学性质不同 2.教学内容不同 3.教学方法不同 4.儿童主导活动不同 5.社会及成人对儿童的要求和期望不同
• • • • • • • • •
(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 使幼儿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我国当前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论
(二)家庭与托幼机构合作的主要方式 简答题 1.个别方式 (1)家庭访问 (2)个别交谈 (3)家庭教育咨询 (4)家庭联系册
• • • • •
• • • •
2.集体方式 (1)家长会和家长委员会 班级家长会 全体家长会 (2)家长座谈会或经验交流会 家长座谈会一般由幼儿园提出,并由家长委员会 负责组织安排家长参加。包括“家庭教育经验交 流会”“爷爷、奶奶教育座谈会”“母亲茶话会” 等多种形式。 名词解释 (3)家长学校、儿童教育报告会和专题研讨会 家长学校是对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进行教育、培 训的学校。 选择题 (4)家长开放日、活动日制度 (5)宣传栏、展览台、黑板报、陈列室
第二节 学前教育的衔接
•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 • • • • • • • • • 1.识记: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异 2.领会: (1)我国当前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家长在幼小衔接方面起到的作用 3.简单应用: (1)针对家园衔接,家庭需要做的工作 (2)针对家园衔接,幼儿园需要做的工作 4.综合应用: (1)幼儿园针对幼小衔接需要开展的工作 (2)小学针对幼小衔接需要开展的工作
第八章 学前教育的合作与衔接
第一节 学前教育的合作
•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 • • • 1.识记: (1)托幼机构与社区合作的主要方式 (2)家庭与社区合作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式 2.领会:家庭与社区合作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式
第一节 学前教育的合作
• 幼儿园、家庭、社区是幼儿发展中影响最大、最 直接的教育环境。
2.物品方面 (1)学习用品的准备 (2)生活物品的准备 3.心理方面 入园前的心理准备是首要的。 选择题 (1)激发幼儿入园的兴趣 (2)唤起幼儿入园的信心 (3)消除幼儿的恐惧 (4)提供亲近教师的机会 (5)鼓励与同伴交往
• • • • • • •
(三)幼儿园需要做的工作 简答题 1.让幼儿在游戏中学到本领 2.邀请家长及幼儿到幼儿园参观 3.幼儿园提早进行幼儿入园前的家访工作 4.为初入园的幼儿进行环境布置 5.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 6.幼儿园要做好卫生工作
二、托幼机构与社区合作 简答题
• (一)建立定期联系制度 • (二)动员社区力量办好托幼事业 • (三)充分利用社区内的公共设施与教育资源, 开展联合教育活动 • (四)因地制宜,发动专业力量,指导非正规托 幼机构组织的活动 • (五)参加社区教育工作,开办多种社区活动
三、家庭与社区合作
• 主要方式:成立家庭教育委员会,形成社区教育 网络;加强社区建设,促进社区与家庭合作;以 托幼机构为依托,推动社区与家庭的合作等。 • 主要内容:广泛宣传科学育儿知识,利用社区资 源,为儿童家庭提供帮助,为儿童提供活动环境。
第二节 学前教育的衔接
• • • • • • • • 家园衔接 幼小衔接 一、家庭与幼儿园的衔接 (一)做好家园衔接工作的意义 (二)家庭需要做的工作 简答题 1.生活方面 选择题 (1)调整作息时间 (2)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3)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 • • • • • • • • •
• • • • • •
2.幼儿园针对幼小衔接需要开展的工作简答题 (1)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 (3)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 (4)加强幼儿园教师业务能力培养 (5)建立和健全幼儿园与小学的联系
• 3.小学针对幼小衔接需要开展的工作 • (1)合理调整低年级幼儿的作息时间 • (2)小学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学习与借鉴国内外先进儿童教育经验 • (3)小学教师应多研究学前教育学及心理学, 了解幼儿年龄、心理特点,顺应他们的特点 • (4)加强幼儿园和小学教师的互访活动Biblioteka 了解 入学儿童教学的特点述题
1.幼小衔接重知识轻能力 重智 轻德 体 美 幼儿教育“小学化” 2.幼小衔接形式化 3.幼小衔接时间不充足 4.家长对幼小衔接重视不够、认识不清
• • • •
(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应采取的措施 1.幼儿在入学前需要做好的准备 选择题 第一,幼儿在入学前要做好生理准备 第二,幼儿在入学前要做好心理准备
4.家长在幼小衔接方面起到的作用
• • • • • (1)增强幼儿的信心 (2)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3)调整好幼儿生活规律 (4)培养好幼儿的自理能力 (5)为幼儿准备家庭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学 习气氛 • (6)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幼儿自我保护 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