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呼啸山庄》的叙事特色 栾岚

合集下载

电影《呼啸山庄》创作特色与叙事风格研究

电影《呼啸山庄》创作特色与叙事风格研究

电影《呼啸山庄》创作特色与叙事风格研究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勃朗特姐妹之一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是19世纪英国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作品主要描写的是吉卜赛弃儿希斯克利夫被收养后,不堪受辱而外出,致富后进行报复的故事。

作品表达出强烈的爱、狂暴的恨及由之而起的无情的报复,取代了同一时代普遍存在的伤感主义,充满了反抗压迫、追求幸福的斗争精神,反映了地区激烈的阶级斗争和英国的社会现象。

根据这部作品制作的电视电影作品至今久演不衰,曾获得奥斯卡多个奖项,赢得高度的肯定和好评。

一、创作特色研究(一)现代摄影风格电影《呼啸山庄》独具匠心地通过现代摄影技术和摄影风格展现出人物形象、自然景象,通过独特的风格展现出小说及电影的主题思想,表达出作品想阐述的思想观点,将从以下几方面详细阐述:在电影的开始,展现出了一个景色凄凉、风雨交加的场景:老恩萧带着茫然、无助、失落、孱弱的希斯克利夫回到呼啸山庄,其对希斯克利夫这个路边捡来的孩子有足够的情感寄托和情感归属,给予了很多的疼爱和关怀。

老恩萧对于希斯克利夫的照顾、关爱、呵护是出于心底的驯服心态;随着自己的年老体衰,他对希斯克利夫控制效果逐步减弱,看着自己付出的辛苦随之而去,在心中积压了无法排泄的压抑和困扰,最后郁郁而终。

电影花费大量的细节和时间来描述老恩萧,安德里亚·阿诺德的版本中有长达40分钟的时间都涉及到这个无足轻重的角色,占到整个片长的约1/4时间。

电影《呼啸山庄》中通过独特的摄影细节和摄影风格,展现了导演对小说的理解和想表达的小说中的主题思想。

影片中展现的老恩萧的形象极为邋遢,令人望而生畏,其头发凌乱、眼神倦怠、脸颊尖利、脸色苍白,还不时能看到他施暴动武的场景。

老恩萧对希斯克利夫进行强制洗礼,但是却遭到了希斯克利夫的叛逆逃跑,而让人气愤的是追之而来的凯瑟琳也遭到了强奸。

《呼啸山庄》的叙事特色分析

《呼啸山庄》的叙事特色分析

《呼啸山庄》的叙事特色分析摘要:19世纪英国作家勃朗特三姐妹之一的艾米丽·勃朗特出版了她此生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呼啸山庄》,这部小说利用巧妙的叙事手法为读者讲述了一段超越生死的凄美爱情故事,一经出版便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本文从叙事视角、时序及结构等方面详细论述《呼啸山庄》的叙事特色,期望能以此帮助更多读者充分了解该作品表达的中心思想与深刻内涵。

关键词:《呼啸山庄》艾米丽·勃朗特叙事特色《呼啸山庄》一书不仅为读者展现了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的爱恨纠葛,更围绕爱情、复仇、人性复苏等关键词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与社会意义,时至今日,该书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依旧拥有众多读者。

艾米丽·勃朗特善于利用场景描写渲染不同气氛,不拘泥于传统叙事方法,通过精巧的布局与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使小说叙事更具独特性与戏剧性,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当时的社会,切身感受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思想和复杂人性。

一、引言《呼啸山庄》出版后得到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此书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说,是奥秘莫测的怪书”,也有人认为该书思想混乱、表达不清,但更多人认为《呼啸山庄》是维多利亚时代“唯一不被时间的尘土遮蔽光辉”的作品。

《呼啸山庄》内涵丰富,与同时代文学作品相比差异较大,作者创造强烈的爱恨和无情的报复展现当时畸形社会下的人性变化,随着时代发展,此书的文学价值被更多人认可,为文学创作注入新的生命力。

《呼啸山庄》主要讲述了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持续一生的爱情故事,他们的爱情凄美浪漫,跨越种族与生死,实现精神契合,灵魂一直相伴。

希斯克利夫是呼啸山庄主人恩肖收养的弃儿,而凯瑟琳则是庄园的大小姐,两个人在朝夕相处中萌发了爱情。

但这份爱情在门第偏见与种种误会中注定没有美好的结局。

凯瑟琳为了帮助希斯克利夫摆脱哥哥辛德雷的欺辱选择嫁给林顿,希斯克利夫远走他乡,经年之后,衣锦还乡的希斯克利夫因为误会展开疯狂复仇,霸占呼啸山庄与画眉山庄,但最终无法割舍对凯瑟琳的爱,即使凯瑟琳已经死去,也依旧深爱着她。

论《呼啸山庄》叙事特色

论《呼啸山庄》叙事特色

论《呼啸山庄》叙事特色摘要:《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在短暂的一生中所写的唯一一部小说,这篇小说以深奥著称,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最奇特的小说。

艾米莉突破传统叙事模式,大胆创新,形成独特的叙事手法,这是其独具魅力的原因之一。

本文主要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时空方面探讨《呼啸山庄》的叙事特色,领略其艺术魅力。

关键词:《呼啸山庄》; 叙事《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在短暂的一生中所写的唯一一部小说,这部小说出版后就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小说以多重叙事视角讲述了一段错综复杂的爱情故事,给读者展示了一幅畸形的社会画面。

小说出版后,受到了评论界的关注,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最奇特的小说,是一部晦涩难懂的小说。

这是作家艾米莉打破了传统的叙事模式,大胆的改造了传统叙事模式,读者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受到了评论界的指责,但这正是这部小说的独具匠心之处。

这种巧妙的布局,独特的手法,体现了小说的魅力,为艾米莉赢得了经久不衰的声誉。

一、叙事视角叙事视角是文学作品中叙述故事的方法,也就是说文本需要采用一定的视角,给读者展示故事的方方面面。

叙事视角一般有三种:全知视角、限制外视角、限制内视角。

全知视角属于无所不知的叙述者的叙事,作者像全知全能的上帝,洞察一切;限制外视角是作者退出文本,叙述者等于小说中的某个人物,他站在自己的角度观察、描述,叙述范围受限;限制内视角是指叙述者是作品中的主人公,能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但叙述范围也受到限制。

传统叙事大都采用全知全能型的视角,《呼啸山庄》突破传统的叙事模式,既不采用全知全能型的叙事视角,也没有采用限制内视角,而是独辟蹊径,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需要,不断的转化叙事视角,呈现出叙事层次间相互重复又互为补充的奇特效果。

第一层叙事是洛克乌德的外视角叙述,第二层叙事是纳莉的外视角叙述,第三层叙事是卡瑟琳、小卡瑟琳、小林敦等人的日记等第一人称叙述构成。

《呼啸山庄》以洛克乌德先生摆放呼啸山庄开篇,洛克乌德先生的叙述是基本线索,洛克乌德在呼啸山庄受到惊吓后,回到画眉山庄就病倒了,他对呼啸山庄充满了好奇,要求画眉山庄的管家纳莉讲呼啸山庄的故事,自然地引出纳莉对呼啸山庄故事的叙述。

浅析《呼啸山庄》的叙事特色【精品论文】

浅析《呼啸山庄》的叙事特色【精品论文】

浅析《呼啸山庄》的叙事特色【精品论文】论文正文:1847年问世的《呼啸山庄》是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短暂的一生中所写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

《呼啸山庄》的核心和精髓是凯瑟琳和希刺克厉夫的故事。

小说的故事情节依据相互的时间顺序大概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同前一代相关(幸德雷·恩箫、凯瑟琳·恩萧和希刺克厉夫·恩萧、埃德加和伊莎贝拉),另一部分同后一代相关(小凯瑟琳、林顿和哈里顿·恩萧。

其中的一个情节集中在凯瑟琳和希刺克厉夫那种令人惊异的如饥似渴的、占有欲的、完全超越道德观的神话爱情故事里。

另一个围绕报复活动的长期影响展开,包括两对年轻人的生活的恋爱故事。

而连接着两个故事情节的持续下来的则是希刺克厉夫,他在第一个情节来充当着魔鬼式的情侣,在第二个情节中是个貌似吃人的妖魔。

整个故事主要是通过一个与它的中心事件不相干的角色洛克乌德先生和丁耐莉的眼睛展示给我们的。

在《呼啸山庄》里,故事的部分是由画眉山庄的仆人丁耐莉,部分是由在埃德加死后租用画眉山庄的洛克乌德先生来叙事的。

根据叙事角度“三分法”热奈特的《叙事话语》的叙事理论可以将叙事焦聚分为三类,即无聚焦或零聚焦叙事、内聚焦叙事、外聚焦叙事。

第一类,即无聚焦或零聚焦叙事,相当于英语评论界所提出的无所不知的叙事者叙事,以及普荣所说的“后视角”,托多诺夫则用叙事者 >人物这个公式来表示(叙事者所知道的大于人物,或更确切地说,多于任何任务所知道的)。

第二类,内聚焦叙事相当于叙事者=人物(叙事者说出某个特定的人物所知道的情况,有分为固定式聚焦和不定式聚焦两种。

第三类,外聚焦叙事,相当于叙事者《人物(叙事者所知道的少于人物无所知道的),这是“客观”的或是“行为主义”的叙事,普荣称之为“外视角”。

读完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仅那小说的人物刻画,故事情节以及故事凯瑟琳和希刺克厉夫那种令人惊异的如饥似渴的、占有欲的、完全超越道德观的神话爱情故事,让人激动而又沉重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而小说中整个故事的叙事技巧更让读者感觉到眼前一亮,具有透明性的叙事,非常易于每一位读者接受和理解。

呼啸山庄写作风格

呼啸山庄写作风格

呼啸山庄写作风格一、叙事结构的独特性。

1. 多重视角叙事。

- 小说采用了多重视角进行叙事。

通过不同人物的视角来讲述故事,如洛克伍德、耐莉等。

这种叙事方式使故事像拼图一样逐渐完整。

例如,洛克伍德最初以一个外来者的眼光看待呼啸山庄和画眉田庄的种种怪异之处,他的好奇和困惑引发了读者的好奇。

耐莉则以一个长期生活在这两个地方、熟知两家人恩怨的女仆身份,深入讲述故事的来龙去脉。

这种多重视角的转换避免了单一视角可能带来的片面性,丰富了故事的层次。

2. 非线性叙事。

- 故事的时间线并非按照正常的线性顺序发展。

它在过去与现在之间频繁跳跃,将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爱情悲剧、家族的恩怨情仇穿插叙述。

小说先呈现了洛克伍德在呼啸山庄的所见所闻,然后通过耐莉的回忆回到过去,讲述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童年、少年时光以及他们之间爱情的萌芽、发展和遭受的挫折。

这种非线性叙事增加了故事的悬念和神秘感,让读者不断在过去和现在的情节中穿梭,去拼凑完整的故事真相。

二、强烈的情感表达。

1. 爱情与仇恨的极致描绘。

- 在爱情方面,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之间的爱情是热烈而疯狂的。

艾米莉·勃朗特用极具感染力的笔触描写了他们之间超越生死、跨越阶层的爱情。

凯瑟琳那句“我就是希斯克利夫”深刻地表达了他们爱情的深度融合。

而在仇恨方面,希斯克利夫的仇恨如同熊熊燃烧的烈火。

他因遭受的不公和失去爱人而产生的仇恨驱使他展开了一系列疯狂的报复行为。

他对亨德利、埃德加以及他们的后代进行残酷的折磨,这种仇恨的描写令人触目惊心。

2. 孤独与绝望的渲染。

- 书中弥漫着孤独与绝望的情绪。

呼啸山庄本身就是一个孤独、与世隔绝的地方,希斯克利夫在失去凯瑟琳后的孤独感被刻画得入木三分。

他在荒野中的徘徊,他对周围人的冷漠,都透露出一种深深的绝望。

例如,他在凯瑟琳死后的种种疯狂举动,挖开她的坟墓,试图与她的灵魂相伴,这种绝望的情感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三、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

1. 荒原与山庄的象征意义。

《呼啸山庄》的叙事特色研究

《呼啸山庄》的叙事特色研究

《呼啸山庄》的叙事特色研究摘要:女性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以深刻的主题、诗化的语言、生动的人物形象受到了读者的喜爱,除此之外,小说独特的叙事手法也是作品获得成功的因素之一。

《呼啸山庄》以女管家纳莉和房客洛克伍德的交错叙述为主;在叙事时间上适当地加快或放慢,拿捏精准;通过自然,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关键词:《呼啸山庄》;叙事主体;叙事时间;自然《呼啸山庄》是女性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传世之作,是她唯一的一部小说,在英国文学史甚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一席。

该部小说问世于1847年,以希刺克厉夫和凯瑟琳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向读者展示了复杂的人性和扭曲的社会。

在《呼啸山庄》发行之初,评论家曾质疑其纷乱且不成体统,鉴于此,本文以其叙事特色为主题,从叙事的主体和时间、自然三个方面探讨这部小说的创作手法,解读《呼啸山庄》的独特魅力。

一、叙事主体的交错《呼啸山庄》以女管家纳莉和房客洛克伍德的叙述为主,交叉转换,小说中的人物也参与叙述,打破了以往小说中惯用的呆板乏味的套层结构,从不同叙述层面展开,小说由于多个叙述者的叙述,呈现出立体化的效果,小说结构紧凑,并且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从而使整部小说显得扑朔迷离,新奇而独特,引人入胜。

作者艾米莉・勃朗特别具一格地塑造了两位主要的叙述者,分别是呼啸山庄的女管家纳莉和房客洛克伍德,两位叙述者的身份不同,视角不同,带给读者的感受也不同,可以使读者感受到主人公丰富的情感和故事情节的曲折迷离。

《呼啸山庄》一共有三十四章,不同章节的叙事主体如下图所示:小说以洛克伍德的叙述开篇,通过他的日记,为读者展示了呼啸山庄以及山庄里的人和事,在他的眼里,似乎一切都不正常,对山庄他也充满了疑虑,从而引出了纳莉的叙述。

由他的好奇心引起了读者的好奇心,作者在小说中巧妙地设计了许多悬念,围绕着这些悬念的解开,小说情节和人物也逐渐清晰起来。

纳莉是与世隔绝的理想避难所――呼啸山庄的历史见证人,山庄的人世浮沉、兴衰起落都在她的的眼前发生。

浅析《呼啸山庄》的叙事视角

浅析《呼啸山庄》的叙事视角

浅析《呼啸山庄》的叙事视角1、相关定义1.1、概念的界定学解放区文学,是指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创作于解放区的文学作品,是一种全新的文学概念,其中时间性和区域性是它的最显著特性。

在时间上,国内对解放区文学的起点划分的比较模糊而且意见不一,目前主流的观点认为解放区文学应该以大革命失败后,红色政权的建立之日算起。

它的终点则是新中国的成立。

在区域上,它与国统区文学相对应,指的是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全国涌现的以红色首都延安为中心的各个抗日民主根据地和解放区,即我们所称的”红区”。

本文对解放区文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解放区文学的典型代表——延安时期的文学,是指1935 年至1949 年创作于以延安为中心的红区的文学。

在体裁上,除了小说、散文、戏曲、诗歌外,我还将通讯文学、话剧、歌剧囊括其中。

(二)女性叙事1986年,美国学者兰瑟在《文体》杂志上首次采用了”女性主义叙事学(“feminist narratology)一词。

在国内,目前还没有关于女性叙事的权威定义。

2004 年北京大学教授申丹提出:女性主义叙事学是将女性主义或女性主义文评与结构主义叙事学相结合的产物。

[1] 河南大学博士沈红芳认为:真正的女性叙事应当在表现女性经验(包括生活经验、社会经验、心理经验、情感经验、审美经验和欲望经验等)的基础上肯定女性作为人的主体的价值追求,力争通向女性的自我实现。

[2] 而洪强在论文《”文革”文学中的女性叙事》中则提出:面对独特的文革文学,女性叙事既是男性作家也是女性作家在社会意义上对女性的表现,是一种社会性的女性典型而不是女性性别角色。

[3] 我认同洪强关于这种特定时期女性叙事的观点,认为女性叙事是指在涉及到女性生存、生活状态及女性经验的作品中,作家在塑造社会性的女性典型时所采用的 1 关于女性的叙事方法、叙事语言和叙事视角。

1.2、叙事学相关概念法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茨维坦托多罗夫在他1969 年出版的《语法》一书中最早提出”叙事学”(Narratology)这一概念。

析_呼啸山庄_叙事的奇特之处

析_呼啸山庄_叙事的奇特之处
《呼啸山庄》采用了一种限制外视角(由故事中比较次 要的人物来担任叙述者,以旁观者的角度进行观察、体验和 描述,因其叙述范围受自己视角的限制,反而使得这样的叙 事往往显得较为客观) 来进行叙事。而这部小说的奇特之 处,就在于作者精心安排了奈莉和洛克乌德两个主要叙述 者,即两个限制外视角。同时,在某些章节中一些更为次要 的人物也参与了叙事,形成了多重视角的限制外叙事。但艾 米丽采用这样的多重限制外视角,并不是作家们通常采用 这种视角想要达到的目的— ——使叙述更显真实客观,而是 力图将读者的感受引上相反的方向— ——疑惑故事的准确性 和客观性。使读者即使读完全书仍然对人物和事件如雾里 看花般触不到关键。形成这种背道而驰的奇特效果,这并不 是偶然,而是通过作者缜密的部署和精确地计算才达到的。
此外,音译用字规范还需要在音译之外寻找出路。一方 面,仍然要不放弃意译,甚至在一些领域还要大量使用,如 日常生活用词。另一方面,在拼音文字普遍使用的当今世 界,还可以在汉字之外寻找出路,比如可以在用汉字书写汉 语固有词汇的同时,在不改变汉字主流地位的情况下,容许 引进外来词时在用字方面做出一定的突破。如用字母词 WTO,AA 制,GDP,VIP 等。 — —— ——— ——— ——— —— — 【参 考 文 献】 [1] Catford,J.C. 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 [M]. Oxford Uni-
子里,这只盒子不但ຫໍສະໝຸດ 之前的一切包含进去,甚至也将读者 裹入其中。紧接着,又一只盒子出现在眼前,如果将洛克乌 德先生重新归来恢复日记的记录作为那只更大一点的盒子 的话,那么奈莉为洛克乌德讲述他不在的这九个月所发生 的事情,便是夹在中间的又一层了。
最终,一个可以从头说起,或使用普通的倒叙手法来写 作 的 故 事 ,在 艾 米 莉 的 精 心 安 排 下 ,变 得 情 节 跌 宕 起 伏 、一 波三折,加之故事本身浓烈的色彩和激烈的情感,以及长达 三十一年的跨度,使得这部小说单单从叙述这一方面就变 得异常奇特。

电影《呼啸山庄》创作特色与叙事风格研究

电影《呼啸山庄》创作特色与叙事风格研究

56电影文学Film Literature电影《呼啸山庄》海报电影《呼啸山庄》创作特色与叙事风格研究《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勃朗特姐妹之一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是19世纪英国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作品主要描写的是吉卜赛弃儿希斯克利夫被收养后,不堪受辱而外出,致富后进行报复的故事。

作品表达出强烈的爱、狂暴的恨及由之而起的无情的报复,取代了同一时代普遍存在的伤感主义,充满了反抗压迫、追求幸福的斗争精神,反映了地区激烈的阶级斗争和英国的社会现象。

根据这部作品制作的影视作品至今久演不衰,曾获得奥斯卡多个奖项,赢得高度的肯定和好评。

一、 创作特色研究(一)现代摄影风格电影《呼啸山庄》独具匠心地通过现代摄影技术和摄影风格展现出人物形象、自然景象,通过独特的风格展现出小说及电影的主题思想,表达出作品想阐述的思想观点,将从以下几方面详细阐述:在电影的开始,展现出了一个景色凄凉、风雨交加的场景:老恩萧带着茫然、无助、失落、孱弱的希斯克利夫回到呼啸山庄,其对希斯克利夫这个路边捡来的孩子有足够的情感寄托和情感归属,给予了很多的疼爱和关怀。

老恩萧对于希斯克利夫的照顾、关爱、呵护是出于心底的驯服心态;随着自己的年老体衰,他对希斯克利夫控制效果逐步减弱,看着自己付出的辛苦随之而去,在心中积压了无法排泄的压抑和困扰,最后郁郁而终。

电影花费大量的细节和时间来描述老恩萧,安德里亚·阿诺德的版本中有长达40分钟的时间都涉及到这个无足轻重的角色,占到整个片长的约1/4时间。

电影《呼啸山庄》中通过独特的摄影细节和摄影风格,展现了导演对小说的理解和想表达的小说中的主题思想。

影片中展现的老恩萧的形象极为邋遢,令人望而生畏,其头发凌乱、眼神倦怠、脸颊尖利、脸色苍白,还不时能看到他施暴动武的场景。

老恩萧对希斯克利夫进行强制洗礼,但是却遭到了希斯克利夫的叛逆逃跑,而让人气愤的是追之而来的凯瑟琳也遭到了强奸。

电影镜头还特意给了处女之血以细节特写,不同于其他影片纯洁神圣的描述、却是混着污泥流淌的景象,通过这种反常的、令人不适高 慧【作者简介】高 慧,女,陕西榆林人,西安翻译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英美文学与英语教学方向研究。

《呼啸山庄》叙事艺术浅析

《呼啸山庄》叙事艺术浅析

《呼啸山庄》叙事艺术浅析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代表作品《呼啸山庄》是不朽的名著,受到全世界各地读者的喜爱,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其独特而具有魅力的叙事艺术。

基于此,本文从叙事视角、叙事系统以及叙事效果三个角度出发,对《呼啸山庄》的叙事艺术特色进行分析,以期丰富现有的对《呼啸山庄》叙事艺术的研究。

标签:《呼啸山庄》;叙事视角;叙事系统;叙事效果一、引言艾米莉·勃朗特是19世纪英国作家与诗人,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

《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勃朗特一生中唯一的一部小说。

这部小说围绕希斯克里夫和凯瑟琳的爱恨情仇展开。

故事发生在19世纪,在英国约克郡一个阴沉的荒原上,弃子希斯克里夫被带回呼啸山庄。

山庄主人之女凯瑟琳喜爱希斯克里夫,但同时又无法拒绝拥有优渥生活条件的邻居埃德加·林顿,在两人之中纠结。

希斯克里夫因受辱与恋爱不遂后离去,凯瑟琳也因此嫁给埃德加·林顿。

数年后,希斯克里夫功成名就,衣锦还乡,重回呼啸山庄,开始了复仇之路。

令《呼啸山庄》从维多利亚时期其他作品脱颖而出的是作者与众不同的叙事艺术,书中描写了一个充满诗意与黑暗色彩的虚构世界,任由读者体会欣赏其中的爱恨纠葛。

在纯净的、荒原一般的浪漫风格中,总能找到哥特的、悲剧的死亡色彩。

二、《呼啸山庄》的叙事艺术2.1多元化叙事视角在《呼啸山庄》一书中,艾米莉·勃朗特突破了传统的单一视角模式,采用多种叙事视角,即第一视角与第三视角相结合。

在多元化的叙事视角的影响下,小说全文展现出一种奇妙的戏剧性结构。

2.1.1第一视角尽管艾米莉·勃朗特大幅度使用第一视角进行叙事,但与传统作品不同的是,她并没有就故事主人公展开第一视角,而是以呼啸山庄的拜访者,一个现代文明人洛克伍德来展开第一人称叙事,使这个怪奇荒凉的故事更具神秘感。

由于作者布局宏大,整篇小说时间跨度几十年,要与众不同地展现故事情节,吸引读者注意,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读书心得——《呼啸山庄》的空间叙事研究

读书心得——《呼啸山庄》的空间叙事研究

读书心得——《呼啸山庄》的空间叙事研究艾米莉·勃朗特一生只写过一本小说——《呼啸山庄》,这部小说却让她名垂史册。

笔者从空间叙事的角度对《呼啸山庄》进行重新解读,以便为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内容提供新的切入点。

一、《呼啸山庄》中的空间叙事类型本文中的空间叙事类型指的是小说文本中的叙事空间种类,根据文本中空间的属性特征将叙事空间分为现实的生存空间和矛盾的内心空间。

(一)现实的生存空间生存空间是指小说人物生活中现实的物理生存空间,也可称为存在空间。

小说作品中的人物必须在一定的物质环境中进行日常活动,所以,生存空间作为人物生活其中的物质环境,既是人物活动的舞台,也是小说叙事展开的基点。

呼啸山庄中的“生存空间”主要包括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两大区域。

呼啸山庄高踞于贫瘠的荒丘之上,日夜经受着暴风的侵袭,这里有“瘦削的荆棘”,“过度倾斜”的“矮小的枞树”。

画眉田庄坐落于树木葱茏的优美峡谷,绿树、高墙环绕其间,林顿一家生活在风景如画的山谷中,他们沉静、文雅、顺从,有良好的修养和品位。

山庄和田庄、山上和山下,两种环境形成了鲜明对立的关系。

(二)矛盾的内心空间内心空间是指小说人物纠结的内在心理空间,是生存空间投射于人物内心世界并作用于思想意识之后所产生的空间。

文本中,外来访客洛克伍德通过阅读凯瑟琳的“日记”,了解到凯瑟琳矛盾的心理活动“我压根儿没有想到辛德雷会使我哭得这么痛心!可怜的希斯克里夫……如果我们违背了他的命令就把他赶出家门,并且发誓要把他降到他应有的位置。

”由此可见,凯瑟琳的内心空间是极其矛盾的。

她生活在一个没有家庭温暖和父爱的空间里,在家庭中的地位低微,致使她不顾一切和下等人希斯克里夫站在一起。

她对希斯克里夫的怜悯和同情,甚至对他的爱都是无法直接表达的,在“父权”专制的社会里,她只能以“日记”的形式袒露自己心灵深处的秘密。

二、《呼啸山庄》中的空间叙事结构著名小说理论家爱伦·坡强调小说家在“构造”(construct)小说之前必须对整体结构进行“预设规划”(preestablished design),事件的建构和组合方式都服务于“预期效果”(preconceived effect)的实现。

论《呼啸山庄》的叙事方式

论《呼啸山庄》的叙事方式

论《呼啸山庄》的叙事方式摘要摘要本文着眼于小说视角的文体研究,旨在提出一个综合运用系统功能语法全面研究《呼啸山庄》小说视角的文体分析模式。

小说中的视角是作者对其小说内容所持看法的出发点,与小说的主题意义紧密相关,同时又蕴含在小说文本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中,因此具有一定的文体价值,值得对其进行深入的文体研究。

话语基调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的领域,本文提出了一个比较全面的系统功能语法的分析模式,系统化地运用话语基调的理论对小说视角的文体价值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本文从艾米丽的《呼啸山庄》中选取适当的词句或段落作为分析对象,对叙事视角进行文体学研究,使对小说的分析趋于科学化和全面化,开拓探讨的广度和深度,加强对小说运作规律的掌握,对小说的表达方式的识别,对审美特征的深入认识,从而提高《呼啸山庄》欣赏和评论的整体水平。

通过分析,笔者发现从话语基调角度来分析文学作品不失为一种有效、科学的方法,并能使文章分析更有力度,更为深刻。

因此在验证话语基调理论的同时,也为文学作品的分析和欣赏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关键词:呼啸山庄,叙事视角,话语基调理论,话语研究AbstractThis study proposes a systemic-functional mode of analysis for the stylistic study of point of view in Whthering Heights.Point of view in fiction is the point of departure of the writer's outlook on the content of fiction.Due to its close relationship to the thematic meaning and artistic form of the fiction,point of view merits in-depth stylistic study.Tenor of discourse is the sub-field of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SFG)provides the systemic description and explication of language's function on the semantic level and is widely applied to literary discourse analysis.Therefore,SFG is the potential analytical device for the study of point of view in fiction.The author of this thesis tries to choose some extracts from the novel in order to give a respectively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analysis of Wuthering Heights from the new perspective-stylistics.So this thesis hopes to provide objective evidence for the novel's aesthetic value through describing and analyzing the chosen point of view and linguistic fetures and their stylistic effects thus enabling readers to better understand and appreciate the subject's significance and artistic value.Through study ,I have found that analyzing the point of view in Wuthering Heigh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nor is an effective and scientific method,which can make the literary analysis more profound.Thereby,we not only testify the tenor theory through the analytical work but also acquire a new perspective for literary analysis and appreciation.Key words:Wuthering Heights,Point of view,Tenor theory.Discourse study目录前言 (4)一、场景的直接呈现 (5)二、强烈的戏剧冲突 (5)结语 (9)参考文献 (9)论《呼啸山庄》的叙事方式前言《呼啸山庄》是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Emily Bronte)短暂一生中所写的唯一一部小说。

《呼啸山庄》的叙事特色

《呼啸山庄》的叙事特色

《呼啸山庄》的叙事特色摘要:《呼啸山庄》有“英国文学史上最奇特小说”的美誉,它最突出的一个特点便是独特的叙事结构,不管是叙事时间、叙事顺序、还是叙事视角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种不拘一格的叙述方式正是作者的独具匠心之所在。

本文将重点从叙事时空、叙事视角、叙事顺序这三个方面探讨这部著作叙事方面的特色。

关键词:叙事时空、叙事视角、叙事顺序一、叙事时空时间和空间是小说的重要叙事要素,在小说叙述中,时间和空间的设定都是经过作者精心设计的,它们为人物行动和情节发展提供了可参照的起点和标志。

这部作品在叙事时间上,艾米莉以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为故事的特定场所,看似是两个简单的、特定的活动空间,但是它内在的气象却变化万千。

“风雨大作的荒原,古老阴森的山庄,为作品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也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的余地。

”《呼啸山庄》的时间线索主要有两条,一条是以洛克伍德为第一叙述人的次要线索,这一时间是从洛克伍德去呼啸山庄拜访希斯克利夫时开始,于次年秋天在呼啸山庄看到凯蒂和哈里顿成为情侣时,这条时间时间线索正式结束。

第二条时间线索从希斯克利夫被老恩肖带回呼啸山庄开始,到凯蒂和哈里顿成为情侣结束,这条时间线索的时间跨度长达31年之久。

作者没有按照平常那样平铺直叙、从头开始讲起的叙事方式,而是别出心裁地开辟两条时间线索贯穿全文,最终在终点交织,合为一体。

二.叙事视角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焦,是指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

对于叙事视角,热奈特提出用“聚焦”这一术语,根据热奈特对叙事角度“三分法”的理论,叙事角度可以分为三种:(1)“零聚焦”或“无聚焦”,即无所不知的叙述者的叙事,也就是叙述者比任何人物知道的都多,他全知全觉,而且可以不向读者解释这一切他是如何知道的;(2)内聚焦叙事,叙述者=人物,也就是叙述者所知道的同人物知道的一样多,叙述者只借助某个人物的感觉和意识,从他的视觉、听觉及感受的角度去传达一切。

呼啸山庄故事结构

呼啸山庄故事结构

呼啸山庄故事结构
《呼啸山庄》的故事结构是复杂的叙事结构。

《呼啸山庄》沿用了传统的框架式叙事结构。

框架式叙事结构又称套匣结构,即故事套故事的叙事结构。

这种叙事结构具有以下特点:首先,讲究情节的完整性;其次,严格按照因果逻辑顺序对故事进行线性安排。

以阿拉伯文学名著《天方夜谭》为例,这部作品中的许多故事在叙述层次上都非常多,但即便是叙述者处于不同的虚构域中,故事之间的因果逻辑关系却非常明确。

《呼啸山庄》的框架结构大体如下:整个故事由外来者洛克伍德来讲述,他身兼数职,既是第一文本的叙述者,也是总体叙述者。

他叙述的话语中涉及到当事人耐莉,然后耐莉作为第二叙述人出现,她叙述的话语中又包含伊丽莎白、希斯克利夫等人物的叙述,于是,三度叙述文本出现了。

在众多叙事者的共同作用下,《呼啸山庄》故事形成了一层套一层的叙事结构。

【推荐下载】试论呼啸山庄的叙事特色

【推荐下载】试论呼啸山庄的叙事特色

[键入文字]
试论呼啸山庄的叙事特色
1847年问世的《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短暂一生所写的唯一一部小说。

这部经典小说自出版就一直受到人们无限的缅怀和探究。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呼啸山庄的叙事特色。

 《呼啸山庄》讲述的是爱情故事,围绕着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的爱恨纠葛以及希斯克利夫从爱到恨转向复仇直至人性的复苏为线索进行全文的布局。

小说通过这个爱情故事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畸形社会的图画,展现出人性的复杂。

 比起同时代的其他作品,初读《呼啸山庄》会给人一种庞杂混乱之感,识读的困难主要在于内外缠绕的意义线段。

在这部作品里,传统的叙事时序被打乱,叙述富于跳跃性、戏剧性、使读者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曾被评论家指责为乱七八糟、拼拼凑凑、不成体统。

然而这种不拘一格的叙述方式正是作者的独具匠心之所在。

通过精巧的布局、独特的表现手法体现了作家对生命、爱情、人生的思考与追求,体现了小说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本文试图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和叙事时间三方面探讨这部经典小说独特的叙事特色。

 叙事视角(point of view)是常用于修辞学与文学中的术语。

在文学中它是叙述故事的方法,即作者采用的表达方式或观点,或理解为作者采用哪种人称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卢伯克在《小说技巧》中曾说过:在小说技巧中,整个错综复杂的方法问题,我
1。

《呼啸山庄》的叙事策略与特点研究

《呼啸山庄》的叙事策略与特点研究

《呼啸山庄》的叙事策略与特点研究贾霞【摘要】《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勃朗特姐妹之一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小说以其深厚的思想主题、精巧的故事架构以及跃然纸上的人物形象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者.此外,小说的叙述手法上也别具一格:以纳莉和洛克伍德的视角进行交错叙述,再结合忽快忽慢的叙事时间节奏,为读者构筑一个纷繁复杂而又回味无穷的小说世界.可以从叙事主体、叙事时间、叙事结构等三方面来分析并诠释《呼啸山庄》的叙事特色.【期刊名称】《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15)004【总页数】4页(P31-34)【关键词】《呼啸山庄》;叙事主体;叙事结构;叙事时间【作者】贾霞【作者单位】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山西太原03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106.4《呼啸山庄》自出版以来,一直深受读者喜爱,学者也曾对此进行过很多方面的研究。

小说主要是围绕爱情和复仇两大主线进行叙事,整个情节充满着强烈的反压迫、争幸福的斗争精神,又始终笼罩着离奇、紧张的浪漫气氛,展现了人性的扭曲和复杂。

这部小说的叙事时序初看似乎杂乱无章,但其实小说的场景叙述极富跳跃性,对于没有耐心的读者来说,确实难以理解小说的叙事架构,这部作品也曾被认为是“胡拼乱凑、不成体统”的小说[1]。

然而,这种独具一格的叙事手法正是小说匠心独到之处,通过精巧的故事架构、独具匠心的叙事手法表现了作品的独特吸引力和艺术价值,引发读者对爱情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山庄的女管家纳莉与房客洛克伍德是作者特意塑造的叙述者,这两位叙述者有着不同的身份地位,通过这两位叙述者的不同视角,为读者展现了一幕幕别具一格、曲折离奇的故事场景,丰富了故事人物的情感,营造了更加真实的故事气氛,带给读者不一样的阅读感受。

作者塑造的这两位叙述者既是故事的参与者,也是故事的旁观者,作为故事参与者进行叙述,可以向读者传达故事人物的情感,让文字更具有感染力;而作为故事的旁观者进行叙述,可以从特定视角对故事的情节发展和人物活动进行叙述,这种叙述方式使得小说场景更加立体化。

《呼啸山庄》的叙事特色

《呼啸山庄》的叙事特色

《呼啸山庄》的叙事特色
刘琳静
【期刊名称】《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5(22)6
【摘要】作为19世纪著名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代表作,小说<呼啸山庄>以其精巧的布局、独特的表现手法,成为越来越多的文学研究者研究的经典.本文主要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时空安排等方面来诠释<呼啸山庄>的叙事特色.【总页数】3页(P80-82)
【作者】刘琳静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湖北,武汉,43007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3074
【相关文献】
1.浅析《呼啸山庄》的叙事特色 [J], 栾岚
2.重现伟大爱情的遗憾——从《呼啸山庄》看《呼啸山庄续篇》的得失 [J], 朱卉芳
3.论《呼啸山庄》的叙事特色 [J], 俞森林
4.《呼啸山庄》永恒的艺术魅力——论《呼啸山庄》写作特点 [J], 乌云毕力格图
5.谁是《呼啸山庄》的主人公?——《呼啸山庄》的结构研究 [J], 方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1-02-21作者简介:栾岚(1982-),女,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从事跨文化交际学、语用学、英语教学法研究。

浅析《呼啸山庄》的叙事特色栾岚(哈尔滨工程大学外语系,哈尔滨150001)摘要:《呼啸山庄》作为艾米莉·勃朗特的唯一一部小说,以其精巧的布局、独特的表现手法,成为越来越多的文学研究者研究的经典。

主要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时间三方面来诠释《呼啸山庄》的叙事特色。

关键词:《呼啸山庄》;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时间中图分类号:I1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1)10-0169-031847年问世的《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短暂一生所写的唯一一部小说。

这部经典小说自出版就一直受到人们无限的缅怀和探究。

《呼啸山庄》讲述的是爱情故事,围绕着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的爱恨纠葛以及希斯克利夫从爱到恨转向复仇直至人性的复苏为线索进行全文的布局。

小说通过这个爱情故事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畸形社会的图画,展现出人性的复杂。

比起同时代的其他作品,初读《呼啸山庄》会给人一种庞杂混乱之感,识读的困难主要在于内外缠绕的意义线段。

在这部作品里,传统的叙事时序被打乱,叙述富于跳跃性、戏剧性、使读者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曾被评论家指责为“乱七八糟、拼拼凑凑、不成体统”。

然而这种不拘一格的叙述方式正是作者的独具匠心之所在。

通过精巧的布局、独特的表现手法体现了作家对生命、爱情、人生的思考与追求,体现了小说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本文试图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和叙事时间三方面探讨这部经典小说独特的叙事特色。

一、叙事视角叙事视角(point of view )是常用于修辞学与文学中的术语。

在文学中它是叙述故事的方法,即作者采用的表达方式或观点,或理解为作者采用哪种人称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卢伯克在《小说技巧》中曾说过:“在小说技巧中,整个错综复杂的方法问题,我认为都要受到观察点问题,也就是在其中叙述者相对于故事所站的位置的关系问题所制约。

”[1]82。

此后,这个问题就成为叙事学理论研究中一个长期为人们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几十年来,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同时,也出现了诸多争论,并对一个大体相同的概念运用了各种不同的术语。

针对术语的不统一,热奈特提出用“聚焦”(focalization )这一术语取代过去人们常用的一些过于专门的视觉术语。

“在叙事文本中,聚焦所涉及的是谁在作为视觉、心理或精神感受的核心,叙述信息透过谁的眼光与心灵传达出来,在叙事文本中所表现出来的一切受到谁的眼光的‘过滤’,或者在谁的眼光的限制下被传达出来”[1]83-84。

根据热奈特的叙事角度“三分法”的理论叙事角度可以分为三种,即无聚焦或零聚焦叙事、内聚焦叙事、外聚焦叙事。

第一类,即无聚焦或零聚焦叙事,相当于英语评论界所提出的无所不知的叙述者的叙事,它一般是由传统的叙事作品所代表的类型。

第二类,内聚焦叙事,相当于叙述者=人物(叙述者只说出某个特定的人物所知道的情况)。

第三类,外聚焦叙事,相当于叙述者<人物(叙述者说的少于人物所知道的),这是“客观”的或“行为主义”的叙事[1]89-90。

《呼啸山庄》突破传统的叙事模式,并不局限于使用单一视点,而是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不时地转换叙事视角和叙事者,使得叙事呈多元化展开,构成了一幅立体的图像。

作品采用了第一人称“我”的内聚焦叙事角度。

营造一个“我”讲故事给读者听的环境。

读者透过“我”的眼睛,身临其境地看到了有限的世界,使想象有更多的活动余地。

“这种叙述角度有两个特点:首先,这个人物作为叙事者兼角色,他不但可以参与事件过程,又可以离开作品环境面向读者进行描述和评价。

其次,他作为叙事者的视角受到了角色身份的限制,不能叙述本角色不知的内容”[2]220。

小说《呼啸山庄》共34章,以洛克伍德先生的叙述为基本线索,以他叙述纳莉所讲述的故事为小说主体。

前三W e n X u e Y a n J i u ☆文学研究☆169Theory Research 学论理★★★★章是洛克伍德先生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叙述的;第四章至第三十章是纳莉应病中的洛克伍德的请求把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这两家人三十年来的恩恩怨怨一段又一段地讲给他听,再由洛克伍德以第一人称的语气向读者转达;第三十一章和三十二章的一部分是洛克伍德叙述的,作品最后两章由纳莉讲述,洛克伍德先生收尾。

在小说中,作者与众不同地设置了两位主要叙述者,知情者故事中的边缘人物管家纳莉和局外人故事中的房客洛克伍德先生,故事中的一些人物也参与叙事,形成了多视角叙事。

纳莉的叙述成为小说的主题。

艾米莉精心设计了纳莉的双重身份。

她既是小说中的一个次要人物,参与在小说的事件中,以小说的边缘人物视角去看小说的中心人物。

她先是呼啸山庄的女佣,后成为画眉山庄女管家,目睹了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两个家族的盛衰,见证了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惊世骇俗的爱情故事,目击了希斯克利夫残忍疯狂的复仇过程,对故事情节的发展并无推动作用,她总是被卷进不断发展的事件中,正好执行她作为叙事者的职守;作为叙事者,她操纵着故事情节展开的过程,把三十年的往事一段一段地娓娓道来。

纳莉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叙述,她是故事的参与者,但她只是忠实地记述她的所见所闻,而没有揭示故事中其他人物的内心世界,但也不是默然地记录一切,她在叙述中还加入了自己的感想与议论,如:到了十五岁,她就是这山村一带独一无二的女王了,谁也不能跟她比;而她也的确变成了一个高傲的、任性的小东西!我承认,自从她长大成姑娘以后,我就不喜欢她了。

我老是压她的傲气,因此老是惹恼她[3]80。

那是一张有才智的脸,从前那种浑浑噩噩,现在一点痕迹都看不出来了。

在那深深笼罩的眉毛和充满着黑色火焰的眼睛里,还依旧有半开化的蛮性潜伏着,不过已经给抑制了。

他那摆脱了粗野的举止甚至很有气派,虽然太严峻,说不上优美[3]117-118。

他在呼啸山庄住下来,给人一种说不出的压迫感。

我觉得上帝已经丢下了那迷途的羔羊,由它去彷徨,一只恶兽来到它和羊栏中间巡行着,看准机会就要扑过来吃掉小羊了[3]133。

上述这种叙译结合的叙事方式自然而不生硬,即揭示了故事的发生发展,又刻画出故事人物的心路历程。

小说中的另一位主要叙事者局外人故事中的房客洛克伍德先生是对纳莉叙述的转述者,是相对于纳莉的外部叙述者,他没有参与呼啸山庄与画眉山庄以前的故事,但他作为见证人可以担保纳莉叙述的真实可靠性。

他原原本本地转述纳莉的叙述,在叙述中又不时地提醒读者他自己的存在,提醒读者他是在听故事:通常说来,我们是不跟外地人亲近的,洛克伍德先生,除非是他们先亲近上来[3]55。

可是,洛克伍德先生,我忘了这些故事不能给你解闷儿。

真可恼,想不到我会这么一股劲儿地只顾唠唠叨叨;你的粥也冷了,你在打瞌睡啦!你要听的就是希斯克利夫的身世,我本来三言两语就可以交代了[3]4。

这些描述恰到好处地传达给读者这样一条信息:纳莉的确是以聊天的方式叙述过这么一个故事,而洛克伍德先生仅仅是一位转述者而已,读者只是在听洛克伍德转述发生在呼啸山庄的故事,这样一来,作者就可以成功地在作品中一句话也不讲,把自己藏于人物背后,避免卷入作品中,避开了直接主观评价,给读者一种真实、直观的感觉,减少了情节的枝蔓,保持了主题的统一,也缩短了读者和故事人物的距离。

二、叙事结构在叙事结构上,《呼啸山庄》采用了“套层结构”这一手法,并具有独创的特点。

首先,作者一改套层结构的呆板与繁复,只确定了三个叙述层次,即“洛克伍德的叙述、纳莉的叙述和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爱情故事”[4]40。

其次,《呼啸山庄》在故事套故事的框架式结构的基础上,作者更是独具匠心、别出心裁地融入了书信体小说对同一故事设置多个叙述者的叙事特点,突破了传统框架结构小说多个叙述者叙述不同虚构故事的形式,天才地采用多位人物叙述者,让他们从各自的角度讲述同一故事。

洛克伍德作为第一叙事者,小说以他为切入点,带领读者看到了呼啸山庄的怪异,也是因他的叙事话语引出了当事人纳莉的叙述,从而构成了第二叙事者。

纳莉为二度叙述者,然而纳莉的叙事话语又引出其他人物的叙述,如伊丽莎白、希斯克利夫、凯瑟琳等人的叙述,这又构成三度叙事者。

在第一至第三章,洛克伍德目睹了呼啸山庄种种奇特的事情,用日记的形式描述了一连串的悬念,而后第四章开始引出纳莉的叙述把他们一一解开,作为叙述层,直接讲述了呼啸山庄的两代人的恩恩怨怨,影响故事发展态势,推动情节发展。

第三层次则是为解决更高层次的疑惑服务的,小说中,在事情超出叙事者知情范围的情况下,作者并没有试图掩饰叙事者的无知,也不是设计许多巧合让叙事者知道他们所不知道的事情,而是由第三层次的叙事者来交代,衔接自然而流畅,一环扣一环,直到所有的悬念和疑惑消失殆尽。

在这种“套层结构”的小说里,多个叙事者承担同一个故事中的角色,叙述相同故事的叙事方式,是《呼啸山庄》对叙事结构的一种突破性创新。

作者采用这种复杂的套层结构,不但使作品结构紧凑,省去了不少无足轻重的叙述,而且使洛克伍德的叙述为纳莉的叙述提供了可信度。

三、叙事时间时间是叙事文学的一个基本要素。

一部作品必然要涉170及两种时间,即故事时间和叙事时间,故事时间和叙事时间的相互对照就形成了时序。

热奈特说:“研究叙事的时间顺序就是对照事件或时间段在叙述话语中的排列顺序和这些事件或时间段在故事中的接续顺序。

”[5]叙事文学作为话语,它的基本结构是线性历时结构,通常人们认为自然的叙述顺序应当是文本时序与故事时序一致,也称为“顺序”,文本时序与故事时序还存在种种不协调形式,即一般所说的“逆时序”[2]。

《呼啸山庄》讲述了肖恩和林敦两家两代人的情感纠葛这样一个错综复杂、惊心动魄的故事,整个小说的时间跨度为从1771年希斯克利夫被老肖恩从利物浦带到呼啸山庄来,到1802年秋小凯瑟琳和哈里顿成为一对情侣,时间跨度为三十一年。

作者放弃了当时小说一般从头写起的顺序写法,也没有采用从重点写起的逆序写法,而是把叙述的起点安排在临近故事结尾的1801年冬天,使得故事情节向着顺序和倒叙两个方向发展。

小说前三章以洛克伍德对呼啸山庄的两次造访为故事的切入点,避免了平铺直叙,从一开头就紧扣读者的心弦,让他们产生强烈的阅读愿望。

作者通过闯进呼啸山庄的陌生人的眼睛让读者看到了在希斯克利夫的统治之下,那里成为一个怎样的冷酷世界。

“不存在一丝丝人间的温暖,彼此之间没有共同语言,这一家子怎么生活得下去?然而他们却处之泰然,仿佛人类的生存环境本该就是这么一个冷酷无情的世界。

这价值观念的颠倒所引起的强烈反差,激发了洛克伍德的悬念,这究竟是怎样一户人家?像洛克伍德一样,读者也急切地期待着纳莉来给他们揭开这一个谜团”[6]1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