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 书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周星期第节
应用文:书信
1.“应用文写作·书信”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一般书信的写作,弄清一般书信的格式、信封的正确写法。除此之外,在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中,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书信这一传统交流方式与现代交流方式(如电话、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相比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和文化内涵,让学生爱上写信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书信表情达意;第二课时学习专用书信的写作,弄清专用书信和一般书信的异同,掌握常见专用书信的写法并能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熟练运用。
2.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导入环节可做精心的设计。如:
①故事导入
用“鸿雁传书”(或飞鸽传书、青鸟传书)的故事导入书信的写作,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鸿雁是书信的代称,有时亦代称邮递员。为何以“鸿雁”代称书信和邮递员?溯其源,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单于听后,只好让苏武归汉。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
另一种更为人所知所喜欢的是民间流传的故事:唐朝薛平贵远征塞外,妻子王宝钏苦守寒窑十数年,矢志不移。一日,王宝钏正挑野菜,忽闻空中鸿雁连声呼唤,遂请求代为传书于平贵夫郎,然一时难寻笔墨,情急之下,撕下罗裙,咬破指尖,写下血泪书信,倾诉对爱情忠贞和盼望夫妻团圆的心情。
前者是对国家的忠诚,后者是对感情的坚贞,这两个故事的流传,让“鸿雁”成为古代通信的使者,也让这两个故事本身成为一段千古佳话。
②问题导入
现代人的交流方式有哪些?
最方便的交流方式?
最快捷的交流方式?
最简洁的交流方式?
最令人回味无穷的交流方式?——书信。
③竞赛导入
学生抢答:书信的别称(雅称)有哪些?关于书信的古典诗歌有哪些?看谁说得又快又好。
书信的别称(雅称):鸿雁、玉札、玉函、华翰、华简、华札、手札、尺牍、尺素等。
关于书信的古典诗歌:“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青鸟不传云外信,白云空锁岭头碑”、“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客从远方来,赠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等。
④歌曲导入
播放李春波的歌曲《一封家书》,让学生听后用书信的格式把它记录下来。然后根据学生在书信格式上的问题,教师补充讲解。
“亲爱的爸爸妈妈:(称呼:第一行顶格写)
你们好吗?现在工作很忙吧?身体好吗?
我现在挺好的,爸爸妈妈不要太牵挂,虽然我很少写信,其实我很想家。
爸爸妈妈多保重身体,不要让儿子放心不下,今年春节我一定回家。好了,先写到这吧。(正文:每段提行、空两格写)
此致
敬礼!(问候语)
李春波(署名)
一九九三年十月十八号(日期)
⑤经典书信导入
教师展示名人经典书信,引入书信写作。
3.一般书信的写作(第一课时)
①书信的格式和信封的写法比较简单,教师可通过以下环节进行教学:
提供范例、明确要求——辨析纠错、巩固知识——自主写作、形成能力
②书信写作的难点在于内容的写作。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写作时要根据与收信人的关系准确称呼、恰当问候;内容条理要清楚,要符合事情本身的顺序,符合收信者的阅读心理;用词要热情、自然、贴切、有礼貌;字迹要清楚,不能潦草,以免造成误会和麻烦。
③教师可适当补充关于书信的典故、有关书信的诗词、书信的雅称等材料,引导学生体会书信这一传统交流方式的别样情怀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在普遍使用电话、电子邮件、手机短信之外,也能主动运用书信表情达意。
4.专用书信写作。(第二课时)
①专用书信写作的重点是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常见专用书信的格式和内容要求,教师可各选精当的范例让学生比较异同并模仿写作。还可以提供错误案例让学生辨析纠错从而巩固知识要点。
②本课教学应精讲多练,教师可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和各种文体教学的需要,把训练题目与学生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如:结合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艺术节、体育节、学雷锋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创设情境,要求学生根据应用文的特定文体格式写建议书、倡议书、表扬信等;结合专业特点向用人单位写“求职信”或“应聘信”;结合社会热点事件(如5·12汶川大地震)写慰问信、感谢信等。
③学生写作训练时,教师应具体指导,并提供相应的范例供学生参考。
④学生完成习作后,教师应及时点评或引导学生互评。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