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洲沉积体系(2)

合集下载

三角洲河口坝沉积模式概述

三角洲河口坝沉积模式概述

三角洲河口坝沉积模式概述作者:常曦元任子汉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8年第21期[摘要]本文着重对以蓄水体密度分类为依据的三种河口坝进行研究,并根据各个类型河口坝沉积环境的水动力作用方式,结合文献野外露头资料,总结出惯性力主控的Gilbert型河口坝、摩擦力主控的河口坝、浮力主控的河口坝的具体特征。

[关键词]三角洲、河口坝中图分类号:P5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1-0277-01引言储层构型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众多的学科,因此,需要的资料也是多种多样。

丰富的资料基础,为储层详细的构型解剖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

开展储层构型研究工作,需要的资料多种多样,主要包括野外露头、测井、地震、钻井取心、分析测试和生产动态等。

对于油气田构型解剖的实践,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是最直接的资料基础。

特别是地震资料,对于构型界面以及不同级次界面所限定的构型单元的刻画,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角洲就是河流入海或入湖以后在河口地区形成的扇形或舌形的沉积体,当河流入海入湖,随着河流能量的降低,会在河口地区卸载一些带不动的沉积物,渐渐的就会形成水下的浅滩,水下浅滩逐渐迂回增高以后就会形成河口砂坝,受河口砂坝的阻挡会使得原来的单河道分叉,形成分流河道,然后分流河道中又会形成次级的河口砂坝,河道又会继续分叉形成二次河道分支,这样就形成了三角洲的雏形。

三角洲雏形形成后会按照以下三步进行发育(1)当洪流冲决天然堤,沉积物淤积而呈决口扇滩,三角洲会扩大。

(2)河水冲决天然堤,会取道新河床入海,旧河道会淤塞,泥砂供应断绝,同时受海浪改造和侵蚀,旧三角洲废弃,新三角洲开始发育。

(3)三角洲废弃和发育相互转化,交替出现,各三角洲彼此连接且部分叠合,形成三角洲复合体。

1惯性力主控型河口坝1.1沉积环境该类型河口坝主要的水动力条件为异重流(河流与蓄水体混合方式上为底部平面喷流,二度空间的平面混合)。

由异重流形成的河口坝被称为惯性力主控的(Gilbert型)河口坝。

三角洲相沉积特征

三角洲相沉积特征

三角洲相沉积特征三角洲相沉积是指在海洋或湖泊水域中,三角洲河流口部的泥沙、砾石等物质在水流和水浪的作用下,在沉积盆地中形成的岩石层。

三角洲相沉积特征表现如下:1. 沉积物特征:沉积物包括沉积岩、煤、盐等,主要由砂、泥、粒石等物质组成。

沉积物的层位和结构往往呈现出逐层递减的特征,即底部粒级较大,逐层递减趋势明显。

2. 沉积构造:沉积构造包括泥砂层理、交错层理、斜层理、标准层理等。

其中,泥砂层理在三角洲相沉积中表现尤为明显,呈现出倾斜度较小、厚度比较均匀、层间关系复杂的特点。

3. 浅滩砂体:由于三角洲相沉积通常出现在浅水区域,因此形成了大量的浅滩砂体。

这些砂体通常呈现出砂体粗细变化明显、轮廓折曲多变的特征。

4. 沉积序列:由于三角洲相沉积通常受到河流、海浪等环境影响,因此在不同层位中表现出的沉积序列也比较复杂。

除了基本的递减趋势外,还包括多个不同的沉积体系,如河道相、三角洲前缘相、陆相及深海相等。

5. 生物化石:在三角洲相沉积中,通常会产生一些生物化石。

这些化石可以为人们研究当时地质环境提供重要参考资料,同时也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沉积物的成分和成因。

参考文献:1. 马永峰, 吴恩泽, 陈志龙等. 内蒙古东部下巴山组沉积相特征及其对油气地质的启示[J].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8, 41(1): 1-9.2. 陈立, 刘希林, 赵秀富. 渤海湾深水区三角洲相沉积特征与模式[J].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32(5): 44-52.3. 孟晓晖, 郭玉红, 安振海等. 富源盆地下奥陶统三角洲相沉积特征及其控制[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5): 1499-1509.。

三角洲沉积体系 共86页

三角洲沉积体系  共86页

湿地
定义:指海洋和内陆常年有浅层积水或土壤过 湿的地段。
表达湿地的词约有30个左右,但学术上有个比较 统一的名词———沼泽.
在湿地研究影响最大的英语国家中比较普遍的 名词有四五个,如swamp, marsh, bog, moor, fen 等.某些文献中指出其间有些差别,例如swamp 指木本植物多于marsh而排水情况优于bog的一 种湿地; marsh指软、湿、低的草本覆被为主 的有由水过渡到陆的趋势的湿地; marsh土常 多碱性,而bog常多酸性; moor常指较开阔、地 势较高、排水较差、有小灌木丛以致泥炭的湿 地; fen则是英国常用的名词等.
The principal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s include braided channels(辫状河道), meandering channels(曲流河道), lacustrine delta fill, backswamps, and floodplain environments such as swamps, marshes, and freshwater lakes(淡水 湖泊) (Coleman and Prior, 1982).
This plain includes the active distributary system of the delta, as well as abandoned distributary-fill deposits, and may be flanked by marginal-basin or bay-fill deposits. Distributary channels are numerous, but environments between channels make up the largest percentage of the lower delta plain.

三角洲沉积体系

三角洲沉积体系
推荐使用的术语
Based on delta-building processes:
三角洲平原 delta plain 上部 高潮面以上
下部 低潮面以上
三角洲前缘 delta front
浪基面以上
前三角洲 prodelta
浪基面以下
水上三角洲 水下三角洲
所有三角洲都可以分 为水上三角洲(三角 洲平原:又分上部和 下部)和水下三角洲 (三角洲前缘和前三 角洲)
(1)三角洲平原 (DELTA PLAIN)
Lower Delta Plain Sediments
Affected by both fluvial and basinal processes. The width of the lower delta plain is greatest on deltas where tidal range is large.
1.三角洲的亚环境和沉积特征 2.三角洲的主要类型、沉积相组合、
沉积旋回及演化
1.三角洲的亚环境和沉积特征
两套术语(two sets of terms for deltas) ))
Based on gradient of delta profile(吉尔伯特,美国,1885): 顶积层或三角洲台地 topset or delta platform 前积层或三角洲斜坡 foreset or delta slope 底积层或前三角洲 bottomset or prodelta
第三章 三角洲沉积体系
DELTA SYSTEMS
第一节 三角洲的环境特点及其沉积作用 第二节 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 第三节 特征及沉积模式
一、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 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 三、扇三角洲沉积体系

海洋沉积知识点

海洋沉积知识点

4.1近岸带按动力作用分(1)与大河流有关的河口湾,三角洲(2)以海洋过程为主,不受河流直接影响的海滩、障蔽岛〔波浪作用为主〕;潮坪、砂坝-泻湖〔潮汐作用为主〕。

二、河口湾的水动力特征2、潮汐潮汐对河口湾作用最重要,其作用是混合淡、咸水,向海或向陆搬运悬浮体。

按潮差大小可将河口湾划分为弱潮型〔潮差<2米〕中潮型〔2-4米〕强潮型〔>4米〕三、河口环流1、河口环流成因淡水径流流入河口湾后,向来自外海的咸水休扩散,这两种具有不同盐度、不同密度的水体的混合,导致了河口湾特有的环流系统,主要包括三种类型:(1)盐水楔型位于弱潮河口,淡水在密度较大的咸水之上向海扩散:咸水呈楔状体位于下层,尖端朝向陆。

淡、咸水之间存在盐跃面。

径流驱动为主,盐水楔顶端形成砂坝。

(2)局部混合型位于中等潮差河口,淡、咸水在界面附近上下扩散,无明显界面。

但整个河口区仍存在垂向和纵向的盐度梯度。

(3)强混合型潮差大、流速大,破坏了垂向盐度梯度,存在纵向盐度梯度,科氏力使得面向陆右侧盐度高,产生横向混合,悬移质浓度口门附近最大。

五、河口环流动力作用的分带性1〕河流作用区2〕河口环流作用区3〕海洋作用区七、沉积特征2、沉积相序列沿河口特长轴方向常出现岩相的依次更替,即河口湾河流相组—河口湾相组—河口湾海相组。

河口湾沉积判别标志1〕在剖面中常与陆相或海相地层相接,并常和障壁层序共生。

2〕单个旋回不厚,一般多由假设干个旋回组合在一起,分布范围仅为数十或数百小方公里。

3〕弱潮河口律层序具有向上变细的趋势,粉砂、泥是最主要的沉积类型。

中、强潮河口湾层序此趋势不明显,且砂质沉积占有一定比例。

4〕具有交织层理构造以及潮汐层理构造,以潮汐作用为主的河口湾常发有大型交织层理,交织层具有明显的双向性。

5〕丰富的半咸水至正常海相生物,但门类有限。

4.2三角洲形成的根本条件“三基〞浅平的口外海滨区丰富的泥沙来源较弱的海洋动力三角洲的发育过程〔l〕河口砂坝和河道分叉的形成河流入海的河口区,水流展宽和潮流的顶托作用使流速骤减,河流底负载下沉而堆积成水下浅滩。

三角洲沉积类型及储集性能

三角洲沉积类型及储集性能

引言
三角洲沉积体系被识别的历史沿革
• 1885~1890,G. K. Gilbert. 美国邦维尔湖更 新世湖相三角洲,首次识别具三褶构造。
• 1912,1914. J. Barrel, 阿巴拉契亚上泥盆统 卡基尔三角洲,并划分出顶积层(Topset)、 前积层(Forset)和底积层(Bottom set)。
一、三角洲沉积的一般特征
• 定义:
– 在河流入湖(海)的河口区,河流水体能量 大于湖(海)水体能量,因坡降减缓,水流 扩散,逐渐将所携带的泥砂物质沉积于此, 形成顶尖向陆的三角形沉积体,形态多呈朵 状或扇形(建设性三角洲)
• 影响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因素有 • 蓄水体的性质 • 水动力条件 • 坡度陡缓 • 物源远近
扇三角洲的沉积特征
• 扇三角洲体系中,以重力流沉积占优势为其重 要的沉积特征。沉积物粒度普遍很粗,以砂砾 岩为主,河道沉积不发育,往往呈小的透镜体 分布在重力流沉积物中,为扇面上洪水期形成 的短暂河道产物。沉积物入湖后受湖浪的改造 作用微弱,河口砂坝不发育。物源近,物源丰 富,为阵发性灾变事件供给的结果。
2、扇三角洲: 以冲积扇入湖形成的由水上到
水下的中-粗碎屑岩沉积体系。
➢扇三角洲平原沉积中通常发育泥石流、辫状 河道等沉积微相类型;
➢扇三角洲前缘发育碎屑流、水下分流河道和 河口砂坝等沉积微相;
➢前扇三角洲的前三角洲泥沉积中通常会含一 些粗颗粒。
• 砂质砾岩, 扇三角洲平 原沉积,东 秋5井E底部
辫状河三角洲相
• 辫状河三角洲相主要包括三角洲平 原亚相,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和 前三角洲亚相。三角洲平原亚相中 以辫状河道和越岸沉积为主。
辫状河道沉积
• 以河道砂坝侧向迁移加积而形成的沉积物为主。 • 河道砂坝岩性较粗,一般为砾岩、含砾砂岩及砂

角洲沉积学与沉积环境课件

角洲沉积学与沉积环境课件

2024/3/19
角洲沉积学与沉积环境课件
19
第二节 三角洲的分类
2024/3/19
角洲沉积学与沉积环境课件
20
第二节 三角洲的分类
三、Coleman 和Wright的分类 强调综合因素的影响,而不是单个因素,
划分出六种三角洲类型,每个类型都有 其独特的砂体形态和分布特征。
2024/3/19
角洲沉积学与沉积环境课件
5
第一节 影响三角洲发育的主要因素
(7)潮汐作用:改造砂体形态。 (8)风暴:风暴波浪的原动力、改造砂体形
态。 (9)近岸流(海流):对沉积物进行不同程
度的改造和再分配。 (10)陆架坡度:对三角洲形态和形成影响
大,低坡度陆架形成大的三角洲
2024/3/19
角洲沉积学与沉积环境课件
(1)高密度入流:注入水体密度大于蓄水水 体密度时形成沿盆地底部的面状流动,两种 水体仅在底部两度空间混合,混合速度慢, 注入水体速度的降低也较慢。如:冰水注入 温暖的湖水、深湖和深海中的浊流等。
2024/3/19
角洲沉积学与沉积环境课件
11
第一节 影响三角洲发育的主要因素
(2)低密度入流:注入水体密度小于 蓄水水体密度时形成。注入水就漂浮在 蓄水体的表层流动。
3.远沙坝(相) 在河口坝向海侧的坝前地带,沉积物主要为
粉沙和少量黏土,含生物化石及潜穴遗迹, 生物扰动等。 4.前缘席状沙(相) 河口沙坝、远沙坝受到波浪、潮汐和沿岸流 的改造和再分布形成的席状沙层。
2024/3/19
角洲沉积学与沉积环境课件
32
第三节 河控三角洲沉积环境及相特点
(三)前三角洲(亚环境、相) 在前缘的更向海地带,在正常天气波基面附

三角洲沉积环境、沉积特征及与油气关系

三角洲沉积环境、沉积特征及与油气关系

三角洲就是河流入海或入湖以后在河口地区形成的扇形或舌形的沉积体,为什么河流入海就会形成三角洲呢?因为当河流入海入湖,随着河流能量的降低,会在河口地区卸载一些带不动的沉积物,渐渐的就会形成水下的浅滩,水下浅滩逐渐迂回增高以后就会形成河口砂坝,受河口砂坝的阻挡会使得原来的单河道分叉,形成分流河道,然后分流河道中又会形成次级的河口砂坝,河道又会继续分叉形成二次河道分支,这样就形成了三角洲的雏形。

三角洲雏形形成后会按照以下三步进行发育(1)当洪流冲决天然堤,沉积物淤积而呈决口扇滩,三角洲会扩大。

(2)河水冲决天然堤,会取道新河床入海,旧河道会淤塞,泥砂供应断绝,同时受海浪改造和侵蚀,旧三角洲废弃,新三角洲开始发育。

(3)三角洲废弃和发育相互转化,交替出现,各三角洲彼此连接且部分叠合,形成三角洲复合体。

像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平原和黄河口现代三角洲都是由多期三角洲叠置形成,有机会应该去地质考察。

下面再来看看三角洲区域内的水流形式,由于蓄水密度与河水密度的差异,不同密度流交汇都会有三种水流扩散方式。

(1)河水密度大于蓄水密度。

这种情况属于高密度流动,这种流动会形成底部面状射流也就是前面说到的浊流,会形成湖(海)底扇。

也就是说河水携带较多的碎屑物质,这些碎屑物质会在河底形成高密度流体,进入湖盆后沿湖盆底部搬运沉积,个人认为这应该是近物源沉积会有的表现形式。

(2)河水密度与蓄水密度相当。

这种情况属于等密度流动,这种流动会形成辐射状扩散(喷射状),这种情况一般是湖泊三角洲。

(3)河水密度小于蓄水密度。

这种情况属于低密度流动,这种流动扩散表现为表面面状流动属于平面喷流,这也是大部分海洋三角洲的形式。

下面来看三角洲的主要类型,按河流和海洋作用强弱程度可以分为建设性三角洲和破坏性三角洲。

建设性三角洲受河流作用为主,泥砂在河口地区堆积速度大于波浪的改造速度,因此特点就是三角洲增长快,沉积厚度大,面积大,常形象的被称为鸟足或朵页状。

简述三角洲沉积体系特征

简述三角洲沉积体系特征

简述三角洲沉积体系特征三角洲简述:三角洲, 即河口冲积平原, 是一个常见地表形貌。

江河奔流中所裹挟泥沙等杂质, 在入海口处碰到含盐量较淡水高得多海水, 凝絮淤积, 逐步成为河口岸边新湿地, 继而形成三角洲平原。

三角洲顶部指向河流上游, 外缘面向大海, 能够看作是三角形“底边”。

三角洲体系划分以及沉积体系简述即使影响三角洲发育原因很多, 三角洲类型又是十分复杂。

下面分三种三角洲沉积特征做分析。

一、河控三角洲沉积特征河控取决于河口宽度, 河水流速及含砂量。

该地带为三角洲体系中砂质沉积物最为丰富、最集中地域, 砂成份关键是纯净石英砂, 分选磨圆都很好, 成熟度也很高。

河控、潮控、浪控三角洲平面组合及垂向层序特征颜色改变:(1)下部通常为暗色, 反应富含有机质泥岩特点(前三角洲沉积和浅海沉积); (2)向上微浅水、受海水扰动浅色前缘砂体;(3)最上部为夹有浅色砂体(分流河道)大量暗色层(深灰色至黑色), 为广泛沼泽发育三角洲平原环境。

粒度和沉积结构改变:(1)下部浅海陆棚和前三角洲泥岩, 水平层理及被生物强烈扰动而均化块状层理;(2)向上过渡为远砂坝、河口砂坝、席状砂等沉积细纱和粉砂, 发育多种交错层理;(3)最上部为分流河道、天然堤等形成细纱、泥岩和煤等, 槽状、板状交错层理与块状层理交替出现。

(4)反应以前三角洲到三角洲前缘再到三角洲平原水动力活动是从低能~高能~能量多变特点。

自下而上沉积相标志:(1)沉积物颜色由暗变淡(青灰—灰)再变褐黄;(2)沉积物粒度由细变粗再变粗;(3)沉积物分选性由差变好再变差;(4)粘土矿物、有机质、微量元素含量由多变少再变多;(5)结构由水平变波状和交错再变水平;(6)海相生物向上变少, 陆相生物向上变多;(7)生物钻穴见于三角洲层序下部, 植物根系出现于顶部;比如松辽盆地北部葡萄花油层沉积时期基底整体一致缓慢沉降地形十分平缓, 盆地气候相对干旱湖面快速大规模收缩水体很浅水深通常不超出10m。

储层地质学(中国石油大学)-三角洲地震地质解释

储层地质学(中国石油大学)-三角洲地震地质解释

结束语:三角洲沉积体系的研究,在石油勘探开发
中至关重要,随着地震勘探技术的进步,高精度三维 地震资料为认识地下三角洲的沉积体系提供了大量的 丰富的直观的信息,只要勘探地质、地球物理家们充 分利用好了这些信息,就一定能为石油勘探开发工作 作出重要的贡献。
准葛尔地震剖面
成 1
谢谢!
(一)欠压实
由于三角洲的快速 推进,以泥为主的 前三角洲地区,大 套泥中的水份无法 充分排除,使压实 作用不充分,造成 欠压实。 欠压实反映较 深水的沉积环境, 往往与生油层有关。
欠压实带反 映在测井曲线上, 为声波曲线中的 低速带,在地震 速度谱中出现低 速反应。
(二)泥辟:由于三角洲沉积物快速推进,沉重的沉积 物压在湖 (海)底的 淤泥上,由 于压力不均 造成局部地 方稀泥上拱, 泥辟甚至刺 穿-泥火山。
(一)水面相对静止:
基本上是一种形式。
(二)水面相对上升:
按陆源碎屑的注入速度分三 种沉积方式。
三角洲连续推进,水面相对静止。
水面相对上升,三角洲推而少进。
(三) 前积结构上表现水位进退
①前积层始终下超在同一底积层上,说明水面相对静止,三角洲 不断推进,海(湖)岸线不断后退。
②原前积层变为底积层,新的前积层下超在此层上,说明有一次 水进(湖侵),三角洲退后了又重新前进。
(二)穿时的地层划分方法 1.尼日利亚的尼日尔三角洲分层方法
2.东营凹陷的沙三上-大砂岩底
开发界的沙二10、沙二14、15对应勘探的沙三中
平着对?斜着对?
(三)前积结构与三角洲发育特征
1.水流方向——矢量图
古地磁和倾角测井都可以确定水流方向,但局部要服从整体。
牛38岩心
美国太平洋沿岸浊流砂体

第5章 三角洲相

第5章  三角洲相

第5章三角洲相第一节概述一、定义三角洲(delta)一词源于希腊字母(Δ)。

三角洲相位于海陆之间的过渡地带,是海陆过渡相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河流入海(湖)盆地的河口区,由于坡度减缓,流速降低,水流扩散,将携带的砂泥在河口附近堆积下来,形成平面上略似顶尖朝向陆地的三角形沉积体,称为三角洲。

三角洲是以陆源碎屑沉积为主的大型沉积体,面积可达数十至数万平方公里,长达数十至数百公里,沉积厚度达数十至数千米。

三角洲按蓄水盆地的性质分为湖成和海成两种类型。

前者属湖泊相,前面已经讲过;后者为海陆过渡相,是本节讨论的重点。

下面先介绍三角洲的形成机理和控制因素。

二、三角洲的发育过程三角洲的发育大致经历下述两个阶段(一)河口砂坝和河道分叉的形成河流入海的河口区,水流展宽和潮流的顶托作用使流速骤减,河流底负载下沉而堆积成水下浅滩。

浅滩淤高、增大、露出水面,形成新月型河口砂坝。

水流从砂坝顶端分成两股,形成两个分支河道(分流河道),并向外侧扩展。

分支河道向前发展,在河口处又会出现新的次一级河口砂坝。

这一过程不断重复,就形成了一个喇叭形向海延伸的多叉道何网系统,三角洲的雏形就随之形成了。

(二)决口扇的形成和三角洲的延伸分支河道不断向海延伸,河床坡度减小,流速减缓,河床淤高。

坡度下降至一定程度,泄流不畅,洪水期洪流冲决天然堤,呈散流倾泻于滨海平原或叉道间海湾,流速骤减,沉积物逐渐淤积而呈决口扇滩,从而使三角洲在平面上(横向上)逐渐扩大。

河水冲决天然堤后,取道于较大坡度的新河床入海。

旧河道淤塞,泥砂供应断绝,加之海浪的改造和侵蚀,使原来的三角洲废弃,而在其旁侧新河道入海处,新的三角洲开始发育成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三角洲的废弃和发育相互转化,交替出现,结果各三角洲彼此连接和部分叠合,形成三角洲复合体。

如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平原就是由7个三角洲叶体连接叠合而成的。

黄河河口现代三角洲就是由9期亚三角洲依次叠置而成的。

三角洲的增长和向海推进可以有很高的速度。

珠江三角洲的沉积发展与沉积类型

珠江三角洲的沉积发展与沉积类型

珠江三角洲的沉积发展与沉积类型(一九八八年全国河口三角洲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载于:李春初等,2004,中国南方河口过程与演变规律,第七章第五节.北京:科学出版社,234~239.)珠江三角洲的沉积组成、性质及其形成过程,至今未有一致的认识,但是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大量测年数据[1]和其他资料的积累,情况已愈趋明朗。

1 沉积组成与结构珠江三角洲区域的松散沉积物平均厚20~30m,共由下、中、上三组碎屑沉积物构成;下、中两组为海侵时的溯源沉积,上组为海面基本稳定时向海淤积发展的现代三角洲沉积;各组沉积之间呈不整合关系接触。

下组沉积(Ⅰ)是一套自下而上从粗变细,即由砂砾→砂→粉砂质粘土变化的连续沉积,它们直接覆于基岩风化殻之上,形成时间距今39000~22000(个别至20000)年之间。

其底部和中部的砂砾层和砂层为陆相河流冲积物,上层粉砂质粘土部分为陆相,部分为海相(或河口湾相),海相层埋藏深度一般为-15 ~-23m,其中含较丰富的海相(咸水环境)动物化石。

但分布仅限于顺德以南的平原区。

本组上部的沉积面有风化及切割现象,如其上发育过深切古河谷,顶部粘土呈“花斑状”,表明本组沉积形成后曾出露地表和遭受过河流切割破坏。

中组沉积(Ⅱ)是又一套自下而上从粗变细的碎屑沉积:下层为含砾中粗砂,上层是粘土或粉砂,不整合覆于第I组沉积之上。

沉积物年龄为距今19000~ 6000年。

其下层的中粗砂亦为陆相河流冲积物性质;上层粘土有的为海相层。

海相层含丰富海相动物化石,分布区域较下组(第I组)海相层略广,但也主要限于东莞县太平—沙田—中堂—黄埔—广州—石湾—小塘—金利—古劳—新会—双水一线以南的平原区。

上组沉积(Ⅲ)为粘土、粉砂质粘土、粉砂和细砂,一些地区含分选差或中等的中粗砂砂体。

这就是近6000年来形成的现代河口三角洲沉积体系。

分布于中堂—黄埔—广州—小塘—杏坛—古劳—新会以南的平原区,厚3~15m,一般自北向南厚度加大,少数地段厚度可达20~30m。

沉积体系分析

沉积体系分析

二、沉积作用过程及其沉积物类型
• 它们在扇体中各自所占的比例随沉积物结构和气 候等因素的变化而不同。如印度与尼泊尔接壤处 的柯西扇及热带区的洪都拉斯扇,它们是单独的 河流作用的产物。在冲积扇的另一端,几乎完全 是由泥石流形成,这种冲积扇往往形成于干旱地 区。但大部分扇都反映出泥石流与河流的共同作 用。次要的作用如筛积作用、风的作用、渗透作 用等对冲积扇也有影响。
2.泥石流
• 泥石流是由重力推动的含有大量碎屑物质 的高密度流体。流体内部的颗粒是由粒间 的泥和水的混合物支撑,并在重力作用下 进行搬动,这种流体在流动过程中保持着 一定的整体性,从而显示了层流的特点。 泥石流的空间形态为两侧较平行的舌状体, 顶面较平整:边缘清楚。泥石流沉积的总 体特点是分选极差,有巨大的漂砾,一般 不具层理,呈块状构造。泥石流经常由暴 雨触发,持续时间较短。
第二章 沉积体系分析 第一节 概述
基本内容:包括:概念:沉积体系,成因相,沉积体 系域,地层成因增量(GJS)和地层成因序列(GSS)。 ①沉积体系分析方法和步骤。 ②冲积扇的类型及纵向演化,冲积扇的空间形态,冲 积扇发育与产出背景。 ③沉积作用过程及其沉积物类型(河川径流,泥石流, 筛积作用,风的作用,片流作用) ④湿地冲积扇实例(印度与泥泊尔接壤处的柯西扇) ⑤旱地冲积扇(实例美国死谷的冲积扇)
三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内部构成一扇三角洲体系二辫状三角洲体系三普通三角洲体系第四节三角洲沉积体系三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内部构成一扇三角洲体系二辫状三角洲体系三普通三角洲体系第四节三角洲沉积体系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碎屑流沉积体辫状河道充填近端河口坝远端河口坝浅水重力流沉积越岸沉积泛滥盆地及沼泽沉积辫状三角洲平原辫状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辫状分流河道充填近端河口坝远端河口坝越岸沉积决口扇泛滥盆地普通三角洲平原普通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分流河道充填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越岸沉积决口河道天然堤决口扇分流间湾水下天然堤三角洲类型扇三角洲辫状三角洲普通三角洲产出背景位于断裂带一侧的构造陡坡上多数远离断裂带远离断裂带发育于构造缓坡上沉积体系表面坡度陡中等平缓几何形态及大小楔形透镜状数十平方公里或更小席状数百平方公里席状数十或千平方公里侧向连续性三角洲的补给系统冲积扇辫状河曲流河沉积物输入量突发型流量季节性洪水控制的流量终年性的连续型流量体系的内部构水上部分沉积物重力流体

河流微相的划分和三角洲微相的划分

河流微相的划分和三角洲微相的划分

河流微相的划分和三⾓洲微相的划分河流相:河道亚相(河道微相)、泛滥平原亚相(河漫滩、河漫湖泊、河漫沼泽)三⾓洲:三⾓洲平原亚相(分⽀河道微相、沼泽微相)、三⾓洲前缘亚相(⽔下分流河道微相、⽔下天然堤微相)和前三⾓洲亚相。

根据环境和沉积物特征可将曲流河相进⼀步划分为河床、堤岸、河漫、⽜轭湖四个亚相。

1.河床亚相河床是河⾕中经常流⽔的部分,即平⽔期⽔流所占的最低部分。

其横剖⾯呈槽形,上游较窄,下游较宽,流⽔的冲刷使河床底部显⽰明显的冲刷界⾯,构成河流沉积单元的基底。

河床亚相⼜称为河道亚相,其岩⽯类型以砂岩为主,次为砾岩,碎屑粒度是河流相中最粗的,层理发育,类型丰富多彩。

缺少动植物化⽯,仅见破碎的植物枝、⼲等残体,岩体形态具有透镜状,底部具有明显的冲刷界⾯。

河床亚相可进⼀步划分为河床滞留沉积和边滩沉积两个微相。

(1)河床滞留沉积河床中流⽔的选择性搬运,细粒物质→悬浮和带⾛,⽽将上游搬来的或就近侧向侵蚀河岸形成的砾⽯等粗碎屑物质留在河床底部,集中堆积成不连续的透镜体,称为河床滞留沉积。

其特点是:●以砾⽯等粗碎屑物质为主,砂、粉砂极少。

●砾⽯成分复杂,源区砾⽯居多,亦有河床下伏岩层的砾⽯。

●砾⽯常具叠⽡状定向排列,倾向上游。

●砾岩很难形成厚层,⼀般呈透镜状断续分布于河床最底部,向上过渡为边滩或⼼滩沉积。

(2)边滩沉积⼜称为“点砂坝”,是曲流河中主要的沉积单元,是河床侧向迁移和沉积物侧向加积的结果(图18-1)。

因曲流河河床中⽔流对沉积物的搬运以底负载搬运(滚动和跳跃)⽅式为主,故边滩沉积:●岩性以砂岩为主,●矿物成分复杂,成熟度低,不稳定组分多,长⽯含量⾼。

如陕北保罗系河床亚相砂岩,长⽯含量可⾼达49%以上。

●垂向上,⾃下→上常出现由粗⾄细的粒度或岩性正韵律。

●层理类型主要为⽔流波痕成因的⼤、中型槽状或板状交错层理,间或出现平⾏层理(图18-5)。

2.堤岸亚相垂向上常发育在河床沉积的上部,相对河床亚相⽽⾔,属顶层沉积。

三角洲分类及沉积模式

三角洲分类及沉积模式

岩相古地理读书报告——三角洲分类及沉积模式三角洲分类及沉积模式1、三角洲概述三角洲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沉积相,中国很多油田,如大庆油田、胜利油田、长庆油气田、新疆油田等,三角洲砂体都是主力产层,可见三角洲是油气聚集的重要场所。

此外三角洲也是许多煤层的产出层位,对于找煤也可起到指导预测作用[1,2]。

三角洲有很多类型,不同类型的三角洲,其砂体发育特征和展布规律不同。

准确可靠的三角洲沉积模式,对指导油气的勘探和开发都有重要意义。

“三角洲”一词最初由古希腊历史学家荷罗多特斯(Herodotus)提出,他观察到尼罗河河口冲积平原的形态与希腊字母的Δ相似,因此称之为三角洲(Delta)。

关于三角洲的定义,教科书中引用了Barrell(1912)的定义,即“三角洲是河流在一个稳定的水体中或紧靠水体处形成的、部分露出水面的一种沉积物”,但是这一定义并不严谨,金振奎将三角洲定义为“河流等水流汇入蓄水盆地时,所搬运的碎屑物质在入口附近堆积形成的、总体呈朵状的沉积体”[3]。

2、三角洲沉积动力学几沉积作用2.1建设作用2.1.1河口作用Bates(1953)对三角洲进行了研究。

将三角洲河口比拟为水力学上的喷嘴。

依据河水和蓄水体混合的类型,可形成两种自由喷流类型:轴状喷流:是河水与蓄水体的混合作用发生在三度空间(立体的),其混合作用较快,致使水流速度迅速降低。

平面喷流:是河水与蓄水体的混合作用发生在二度空间(平面的),其混合作用较慢,故向盆地方向较远的地方仍保持较高的流速。

如果没有波浪和潮汐的较大影响,其流动类型取决于两种水之间的密度差异。

a、河水(地表径流)密度=蓄水体密度:为等密度流动,属轴状喷流,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湖泊三角洲中,但沉积范围一般较小。

b、河流密度>蓄水体密度:为高密度流动,沿水底呈平面喷流形式。

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大陆坡上,为骨界的海底沉积物因受重力或其他外力作用二发生滑塌或滑动,可形成浊流。

这种浊流侵蚀海底峡谷,并沿海地峡谷流动,在峡谷口附近形成近岸水下扇等。

河南新安煤田石炭二叠纪地层沉积特征浅析

河南新安煤田石炭二叠纪地层沉积特征浅析

河南新安煤田石炭二叠纪地层沉积特征浅析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区的岩芯、测井曲线、平面形态及分布等特征,结合区域资料,研究区石炭二叠纪地层从下到上经历了潮坪沉积体系、三角洲沉积体系、河流沉积体系、洪水-漫湖沉积体系,证明了研究所处的陆表海盆地从发生、发展到消亡的盆地充填演化。

关键词:新安煤田沉积相沉积体系新安煤田位于河南省洛阳新安县境内,属于华北晚古生代含煤岩系、豫西北渑池—确山凹陷的西北部,煤炭资源丰富。

据研究区的岩芯、测井曲线、平面形态及分布等特征,结合区域资料,研究区石炭-二叠纪沉积体系主要有潮坪沉积体系、三角洲沉积体系、河流沉积体系、洪水-漫湖沉积体系。

1 潮坪沉积体系潮坪主要出现在低波能和中—大潮差的沿海地带,如障壁岛后、泻湖、海湾、潮控三角洲以及海底地形极为平缓且海水极浅时,因海浪与海底产生强烈的摩擦作用,其能量消耗殆尽的滨海环境。

研究区晚石炭含煤岩系处于华北陆表海,临近秦岭—大别山古陆的滨海平原环境,地势平坦,含煤岩系的形成主要受潮水的控制。

(1)潮道。

岩性一般为中、细粒砂岩,具底冲刷,含泥、砾,由下向上由粗变细,厚度由厚变薄,顶部为泥质沉积,并常为薄的泥炭层沉积,层理类型有大型槽状、双向交错层理—小型槽状、脉状和爬升层理。

(2)砂、泥混合坪。

见于太原组下部,因地势平缓,低能的水动力状况,潮流活动强度也较弱。

退积后出露水面呈现暴露环境,沉积物以床沙载荷和悬浮载荷交替出现为特征,主要的沉积物以细粒的粉砂岩和泥岩交替出现为特征,发育有脉状层理、透镜状层理、缓坡状层理及互层层理,在研究区以互层层理和透镜状层理为常见。

(3)泥坪。

在研究区见于太原组上部,沉积物以细粒的泥岩为主,其次为粉砂岩,由于气候条件适宜,发育有沼泽相沉积。

本区潮坪沉积组合中,潮道充填由正向变化的成因单元组成,底部为冲刷面,发育槽状及双向交错层理,向上发育砂泥混合坪,以粉砂和泥质沉积互层为主,发育互层层理、透镜状层理及波状层理,在之上发育沼泽及泥炭沼泽相。

三角洲沉积体系的沉积亚相特点及其与能源矿产的聚集关系

三角洲沉积体系的沉积亚相特点及其与能源矿产的聚集关系

【 关键词】 三角洲 ; 沉积亚相 ; 能源 1三 角 洲 概 述 .
三角洲是河 流携 带大量沉 积物流人相对静 止和稳定 水 盆地或 [ 区域处所 形成的 、 不连续 的 、 突出似三角 形砂 体 , 它供应沉积物 的速度 比由当地 盆地作 用再分 配的速度要快 三角洲 是在河 流作用 与海洋作 用共同影响和相互作用下所形 成的沉 积物堆积体系 . 这个体 系可 以从 陆上一直延续到水下 . 所以三角洲 属于大陆与海洋之间 的过渡 型沉积 体
2三 角 洲 的 沉 积 亚 相及 沉 积特 征 .
三角洲的形成 、 发育和形态特征 主要 受到河流作用和蓄水体能量 相 对强度 所控制 三角 洲的建设 主要是 河流作用 , 而海水则对三角洲 起着改造和破坏的作用 因此 , 盖洛韦 (9 5 根据河流 、 17) 波浪和潮汐作 用 的相对强度来 划分三角洲 . 提出 了三元 分类方案 . 即以河流作用 为 主的河控 三角洲 . 以波浪作用 为主的浪控 三角洲和以潮汐作用为主 的 潮控三角洲
找 能源资产, 就必须阐明在 盆地 中各种 不同的沉积体 系在 空间的分布和配置关 系, 以及在时间上的演化 关系, 才能正确地恢复沉积古地理的面 貌 , 出能源资源聚集的规律 。 找 三角洲沉积体系与油气和煤 的生成和聚 集有 着密切的 关系。因此 , 研究三角洲沉积体 系对于油气和煤炭 资源的 勘探 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
这是 以河流作用为主的三角洲 其平面形态呈长三角形或朵状 。 其海水作用很弱 , 河流的泥砂输入量大 . 特别是砂与泥 比值低 , 悬浮 负 载多 , 因而 , 有利于建造起天然堤 , 使分支河流河道趋于 固定 分支河 流 1砂坝也发育 , 3 它们向前延伸 , 形成特征的“ 指状砂 坝” 其砂 体的主 轴方向和沉积走 向与滨线近于垂 直 河控三角洲沉积体系是由三角洲 平 原沉积 、 三角洲前缘沉积 、 前三角洲沉积构成 。

(四)三角洲沉积相知识

(四)三角洲沉积相知识

(四)三⾓洲沉积相知识1、三⾓洲的发育过程:三⾓洲的形成发育主要经历下列两种过程。

①河⼝坝和分流河道的形成,当河流注⼊海洋(湖泊)时,在河流⼊⼝处,由于⽔⾯展宽,以及盆地⽔体的顶托作⽤,使得⽔流流速骤减,河流底负载堆积,形成⽔下浅滩.随着沉积作⽤的进⾏,浅滩逐渐淤⾼、增⼤,露出⽔⾯,形成最早的河⼝坝.⽔流从河⼝坝的顶端分成两段,形成两个分⽀河道。

随着三⾓洲建设的进⾏,在新的河⼝形成新的河⼝坝和分流河道。

②决⼝扇的形成与延伸,分流河道的不断向海延伸,河床坡度减⼩,流速减缓,泄流不畅,洪⽔季节,洪流冲决天然堤,在分流河道间形成决⼝扇沉积,这就使得三⾓洲分流河道间得以建设,从⽽使三⾓洲在横向上逐渐扩⼤。

2、三⾓洲形成的控制因素:三⾓洲的形成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有河流能量、河⽔与蓄⽔盆地⽔体密度的差异、河⼝区盆地⽔体的能量、河⼝区地形及河⼝区的构造稳定性。

①河流能量越⼤,携带的泥砂越多,对三⾓洲的形成发育越有利;②河⽔与蓄⽔盆地⽔体密度的差异对三⾓洲的类型和特征有明显的影响。

当河⽔密度<蓄⽔体密度时,河⽔沿蓄⽔体表层扩散,形成表层平⾯喷流。

河流⼊海多出现这种情况,从⽽形成海成三⾓洲。

当河⽔密度=蓄⽔体密度时,河⽔与蓄⽔盆地⽔体在三度空间混合,形成轴状喷流,河流⼊湖多出现这种情况,从⽽形成湖成三⾓洲。

当河⽔密度>蓄⽔盆地⽔体密度时,河⽔沿蓄⽔盆地⽔体底部扩散,形成底部平⾯喷流,这种情况多为洪⽔性河流⼊湖,海洋中少见,海洋中主要是海底重⼒流,形成深海扇。

③河⼝区盆地⽔体的能量主要指波浪、潮汐、海(湖)流的能量强弱,如果盆地⽔体能量弱,有利于河控三⾓洲的形成发育。

如果波浪能量强,则有利于形成浪控三⾓洲。

如果潮汐能量强,则有利于形成潮控三⾓洲。

④河⼝区地形主要指河⼝区的坡降⼤⼩,河⼝区的坡降越⼩,对三⾓洲的形成越有利,反之不然。

⑤河⼝区的构造稳定性是指河⼝区相对沉降幅度的⼤⼩,当沉降幅度等于或略⼩于沉积速度时,有利于三⾓洲的形成发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三角洲平原 (DELTA PLAIN)
Lower Delta Plain Sediments
Affected by both fluvial and basinal processes. The width of the lower delta plain is greatest on deltas where tidal range is large.
1.三角洲的亚环境和沉积特征 2.三角洲的主要类型、沉积相组合、
沉积旋回及演化
1.三角洲的亚环境和沉积特征
两套术语(two sets of terms for deltas) ))
Based on gradient of delta profile(吉尔伯特,美国,1885): 顶积层或三角洲台地 topset or delta platform 前积层或三角洲斜坡 foreset or delta slope 底积层或前三角洲 bottomset or prodelta
湿地
定义:指海洋和内陆常年有浅层积水或土壤过 湿的地段。
表达湿地的词约有30个左右,但学术上有个比较 统一的名词———沼泽.
在湿地研究影响最大的英语国家中比较普遍的 名词有四五个,如swamp, marsh, bog, moor, fen 等.某些文献中指出其间有些差别,例如swamp 指木本植物多于marsh而排水情况优于bog的一 种湿地; marsh指软、湿、低的草本覆被为主 的有由水过渡到陆的趋势的湿地; marsh土常 多碱性,而bog常多酸性; moor常指较开阔、地 势较高、排水较差、有小灌木丛以致泥炭的湿 地; fen则是英国常用的名词等.
(1)三角洲平原 (DELTA PLAIN)
两个主要单元 (Two principal components of Delta plain ) : 分流河道沉积(Distributary channels)
为沙和粉沙沉积物。横剖面形态为近于对称的透镜体。为向上变 细的沉积序列。
分流河道间沉积(Inter-distributary area)
Sediments:The major sand bodies generated in this environment are bay-fill deposits, which may form thin sand wedges stacked one on top of the other and separated by finer-grained, interdistributary-bay and marsh deposits. In very arid climates, evaporites (蒸发盐) also may be deposited in some parts of the lower delta plain. Deposits of the lower delta plain also commonly include abandoned distributary deposits. These consist of locally derived sands, muds, and organic debris that gradually fill distributary channels after they have been abandoned by the main stream owing to blocking or other processes that cause channel shifting.
The principal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s include braided channels(辫状河道), meandering channels(曲流河道), lacustrine delta fill, backswamps, and floodplain environments such as swamps, marshes, and freshwater lakes(淡水 湖泊) (Coleman and Prior, 1982).
(1)三角洲平原 (DELTA PLAIN)
The subaerial component of deltas is generally larger than the subaqueous component and is divided into an upper delta plain, which lies largely above high-tide level, and a lower delta plain, lying between low-tide mark and the upper limit of tidal influence. The upper delta plain is commonly the oldest part of the delta and is dominated by fluvial processes. The lower delta plain is exposed during low tide but is covered by water during high tide. Thus, it is subjected to both fluvial and marine processes.
(1)三角洲平原 (DELTA PLAIN)
Upper Delta Plain Sediments
The upper delta plain lies mainly above tidal influence and is little affected by marine processes, and thus similar to fluvial environments in many respects, except that areas of swamp, marsh and lake are usually widespread and that channels may bifurcate downstream;
Physiographic and Sediment Characteristics of Alluvial Deltaic Systems Variations in sediment input, outflow velocity, wave and current energy, and other factors discussed cause the depositional features of deltas to exhibit a high degree of variability from one delta to another. Nevertheless, all deltas can be divided into subaerial and subaqueous components, each of which can be further subdivided (Fig. 10.15). The subaqueous delta plain lies seaward of the lower deltaic plain below low-tide water level and is characterized by relatively open marine faunas. The uppermost part of the subaqueous delta, lying at water depths down to 10 m or so, is
第三章 三角洲沉积体系
DELTA SYSTEMS
第一节 三角洲的环境特点及其沉积作用 第二节 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 第三节 古代三角洲沉积鉴别标志及其
与油气资源的关系
第二节 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
一、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 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 三、扇三角洲沉积体系
一、曲流河三角洲沉积
(2)三角洲前缘 (DELTA FRONT)
The subaqueous delta plain constitutes that area of a delta that lies seaward of low tide level and above wave base, and actively receives fluvial sediments. It may extend outward for distances of a few kilometers to tens of kilometers to water depths as much as 300 m. Deposits of the subaqueous delta thus form the base over which subaerial delta deposits prograde as the delta builds seaward. The uppermost part of the subaqueous delta, the delta front, may be dominated by high-energy marine processes, including waves, longshore currents, and tides in some cases.
This plain includes the active distributary system of the delta, as well as abandoned distributary-fill deposits, and may be flanked by marginal-basin or bay-fill deposits. Distributary channels are numerous, but environments between channels make up the largest percentage of the lower delta pla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