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综合交通规划.pdf

合集下载

瑞安道路提升改造工程方案

瑞安道路提升改造工程方案

瑞安道路提升改造工程方案一、工程概述瑞安是浙江省温州市下辖的县级市,地处东部沿海地区,交通便利,经济发展较快。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瑞安市交通压力不断增大,部分道路拥堵严重,亟需进行道路提升改造工程。

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提高瑞安市道路通行效率,改善交通环境,特制定瑞安道路提升改造工程方案。

本工程方案旨在对瑞安市主要道路进行拓宽、修缮、交通信号灯升级、绿化美化等综合改造,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满足城市发展需要。

二、工程范围本次瑞安道路提升改造工程范围主要包括瑞安市主城区的主干道路和次干道路,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道路:1. 柳市大道2. 丹溪大道3. 新华路4. 解放路5. 人民路6. 文峰路7. 平阳路8. 城北路9. 城东路10. 城南路11. 城西路以上为主要改造道路,具体的改造范围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三、工程内容1. 道路拓宽对于部分狭窄的道路,将进行拓宽改造,以增加道路通行能力和提高交通流畅度。

拓宽后的道路将能够更好地承载城市交通压力,减少拥堵现象的发生。

对于老化严重、路面破损的道路,将进行修缮工作,修补路面裂缝和坑洼,提高道路平整度,增强行车舒适度和安全性。

同时,还将对部分路段进行重新铺设抗滑路面,以增加道路湿滑条件下的车辆抓地力。

3. 交通信号灯升级现有的交通信号灯系统将进行升级改造,采用先进的智能控制系统和传感器技术,以实现对车辆和行人的智能识别和控制。

通过实时优化交通信号灯配时,以减少车辆等待时间,降低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

4. 绿化美化在道路两侧和中央分隔带将进行绿化美化工作,增加绿地和植被覆盖面积,提高道路环境的整体美观度。

同时,也能够吸收部分尾气和粉尘,净化空气质量,改善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

5. 交通设施完善在道路沿线增设交通标志、路灯、护栏等交通设施,提高道路安全性和舒适度。

同时,还将对行人过街设施进行合理规划,为行人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过街通道。

四、工程实施方案1. 施工周期本次道路提升改造工程预计施工周期为24个月,具体施工时间和顺序将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温州综合交通规划

温州综合交通规划

温州市综合交通枢纽规划项目承担单位: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项目主持人:陆化普项目参加人:陆化普袁虹王超张鹏邹难胡明伟郑为中王建伟赖孝荣一、项目背景1.我国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的研究现状综合交通枢纽是全国或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同运输方式的交通网络的交汇点,是由若干种运输所连接的固定设备和移动设备组成的整体,共同承担着枢纽所在区域的直通作业、中转作业、枢纽地方作业以及城市对外交通的相关作业等运输任务。

同时,综合交通枢纽也是城市对外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对它所依托的城市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带动作用。

因此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主要是站在联系国家级交通网,服务于区域交通网的层次,以综合交通枢纽所依托的城市为对象,研究综合交通枢纽内最优的交通运输场站设施的数量、规模和布局,并对综合交通枢纽的系统构成和管理系统进行规划设计。

由于各种运输方式在运输特性、工程特性、发展历程、适应范围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相互之间既有牵制又有补充,很多因素难于量化,使得综合运输体系各个层次上的规划(交通网络、枢纽、线路等)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加之交通枢纽的总体布局还要受所在城市的自然条件、城市性质和城市格局的约束,因此要把几种交通枢纽的规划完全放在一个模型中进行,在实际操作中还有很大困难。

目前我国在交通网络和交通枢纽规划中,主要采取在一个宏观规划的指导下,对各种交通方式分别进行专门规划的做法。

这种规划模式容易造成不同交通方式的规划和建设缺乏统一部署,导致条块分割、重复建设乃至互相矛盾,极不利于整个综合交通系统的发展。

2.温州在全国综合交通网络中的地位和进行温州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的必要性温州地处我国东南沿海,下辖2市(乐清市、瑞安市)、3区(瓯海区、鹿城区、龙湾区)、6县(平阳县、洞头县、永嘉县、文成县、泰顺县、苍南县),总面积11784平方公里,1998年末全市总人口718万人。

温州是浙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重要的工业、外贸、港口城市,也是全国首批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浙江省综合交通改革与发展领导小组关于印发浙江省综合交通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

浙江省综合交通改革与发展领导小组关于印发浙江省综合交通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

浙江省综合交通改革与发展领导小组关于印发浙江省综合交通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综合交通改革与发展领导小组•【公布日期】2018.11.05•【字号】浙综交改发〔2018〕3号•【施行日期】2018.11.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浙江省综合交通改革与发展领导小组关于印发浙江省综合交通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浙综交改发〔2018〕3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浙江省综合交通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浙江省综合交通改革与发展领导小组2018年11月5日浙江省综合交通产业发展实施意见为落实省政府“富民强省十大行动计划”,按照《浙江省综合交通产业发展规划》(浙政办发〔2018〕18号)总体要求,聚焦“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以下简称“四新”),培育我省综合交通产业发展新优势、新动能,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积极培育高端交通建筑业1.支持省内建筑企业拓展交通建筑市场。

依托杭州、宁波、绍兴等建筑强市,启动开展试点示范,在年度建设项目计划中,明确一定数量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标段,鼓励省内骨干建筑企业采用联合体投标方式参与轨道交通、桥梁隧道、综合管廊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交通建筑在我省建筑业中的比重。

支持省内建筑企业“走出去”,积极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等海外交通建筑市场。

鼓励各建筑强市(县)设立对外承包工程风险专项基金,解决企业开具投标、履约、预付款保函担保问题。

(责任单位:省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各设区市政府)2.创新交通建筑企业资质资格管理。

建立市政公用工程和公路工程等领域业绩互认机制,对以房屋建筑为主的省内骨干建筑企业申请市政、公路等基础设施领域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给予绿色通道支持。

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试行“业绩跟人走”,支持我省具有良好信用,能够提供足额担保,且专业技术人员具有相关工程业绩的企业参与相应项目建设。

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中国(温州)华商华侨综合发展先行区建设方案的通知

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中国(温州)华商华侨综合发展先行区建设方案的通知

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中国(温州)华商华侨综合发展先行区建设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0.12.04•【字号】浙发改开放〔2020〕375号•【施行日期】2020.12.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中国(温州)华商华侨综合发展先行区建设方案的通知浙发改开放〔2020〕375号温州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建设中国(温州)华商华侨综合发展先行区的复函》(发改地区〔2020〕1704号),经省政府同意,现将《中国(温州)华商华侨综合发展先行区建设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改革推进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告知我委。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0年12月4日中国(温州)华商华侨综合发展先行区建设方案温州市是我国改革开放先行区和民营经济发祥地,华商华侨资源丰富,有近70万温州人遍布世界130多个国家。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积极推动华商华侨与地方经济互动融合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建设中国(温州)华商华侨综合发展先行区(以下简称“先行区”),对于温州继续发挥华商华侨资源优势,推进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建设新时代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两个健康”先行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和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为积极稳妥推进中国(温州)华商华侨综合发展先行区建设,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作为战略导向,充分发挥华商华侨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引进来”和“走出去”良性互动的新路径新模式新机制,着力打造华商华侨创业创新高地、国际贸易枢纽性集散地、教育医疗旅游休闲合作区,努力将先行区建设成为华商华侨与民营经济融合联动、国际竞争合作优势突出的开放平台,为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供重要通道。

(城市规划)温州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城市规划)温州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城市规划)温州城市总体规划⽂本⽬录第⼀章总则 (3)第⼆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3)第三章温州都市区规划 (25)第四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34)第五章主城区城市结构与⽤地布局 (34)第六章主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38)第七章主城区景观规划与城市设计 (40)第⼋章主城区历史⽂化名城保护规划 (43)第九章主城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48)第⼗章主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51)第⼗⼀章主城区城乡统⼀规划 (56)第⼗⼆章主城区给⽔⼯程规划 (58)第⼗三章主城区排⽔⼯程规划 (59)第⼗四章主城区电⼒⽹规划 (60)第⼗五章主城区邮政电信规划 (60)第⼗六章主城区燃⽓⼯程规划 (61)第⼗七章主城区环境保护规划 (64)第⼗⼋章主城区⽣态保护规划 (65)第⼗九章主城区环境卫⽣规划 (66)第⼆⼗章主城区综合防灾规划 (66)第⼆⼗⼀章主城区城市开发强度控制 (68)1第⼆⼗⼆章主城区远景构想 (69)第⼆⼗三章规划实施措施 (70)附表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地平衡表 (72)第⼀章总则1.0.1条根据《中华⼈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是温州市市域范围内城市建设指导性⽂件。

1.0.2条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建设管理和规划需要控制的区域。

本次规划确定温州市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城区、瓯海区、龙湾区全范围, 加上98版总规中确定的瓯北⽚、七⾥⽚的范围,总⾯积为2703 km2,其中陆域⾯积为1400km2。

1.0.3条温州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切规划、设计和建设活动(含开发区)均应按照《中华⼈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本规划。

1.0.4条本规划期限确定为:近期 2000~2005年中期 2006~2010年远期 2011—2020年远景 2020年以后1.0.5条本规划⾃国务院批准之⽇起,由温州市⼈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第⼆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节市域城镇体系发展战略2.1.1条中⼼聚集,南北伸展:进⼀步强化市域中⼼城市的建设,提⾼对周边城镇与地区的经济辐射作⽤。

温州市旧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温州市旧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二十条轻轨交通规划
旧城在南浦路(民航路)和江滨路上布置轻轨交通,规划在相应位置预留轻轨出入口站,设置停车场地,组织相应的交通。
第二十一条公交系统规划
规划在主次干路和交通性支路上布设双向行驶的公交线路。规划在城区各主要交通发生点设置五个公交枢纽或首末站,在公交走廊沿线相应配置必要的停靠站或换乘站。
第二十二条步行系统规划
3、步行街
规划建议将五马街、公安路、庆年坊、朔门街、解南步行街及江滨步行街作为旧城的六条步行街。
第二十三条停车场地
规划在旧城范围建造21座社会停车场(楼)存放进城车辆。另外,各类公建和生活居住用地也按相关标准布置必要的停车车位。
第二十四条广场规划
结合旧城现有广场建设和创建宜人的生活空间要求,在旧城范围内规划建设和保留四处休闲游憩广场,分别有松台广场、华盖广场、星河广场和海坦广场。
2、保护性改善和再发展相结合原则
3、功能结构整合原则
4、基础设施完善原则
5、突出文化特色原则
第十条规划目标
1、建立符合“山水城市”特色的生态环境,创造舒适宜人的居住生活空间。
2、强化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区域性商业功能。
3、强调古城风貌保护,延续传统文化脉络,体现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
4、建立符合城市发展要求的公建配套体系。
第三条文本适用于规划范围内土地使用性质、用地规模的变更,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的改建、拆建、新建和城市道路及工程管网设施的新建和改造等的城市建设管理工作。
第四条除本规划外,规划范围内允许进一步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城市设计等,但对本规划所规定的强制性内容必须严格执行(文中带下划线部分即为强制性内容)。
文本目录
第一章总则…………………………………………………………………1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温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温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温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3.31•【字号】浙政函〔2024〕39号•【施行日期】2024.03.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温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浙政函〔2024〕39号温州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报请批准《温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的请示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规划》。

《规划》是温州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建设长三角南部门户型都市区、浙南闽北区域中心城市,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续写温州创新史。

二、筑牢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温州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27.32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96.94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4953.21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2964.25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049倍以内。

严格“三条控制线”管控,明确历史文化保护、灾害风险重点防控等安全保障空间,严格城市蓝线、绿线、黄线、紫线等管控,筑牢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城市协调布局,强化沿海发展走廊节点功能,积极融入粤闽浙沿海城市群建设。

严格保护温瑞平原等耕地集中片区,深入实施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合理布局农业、渔业生产空间。

锚定“山-江-海”整体保护基底,守护东部海洋和西部山林生态屏障,贯通瓯江、飞云江、鳌江等水系生态廊道,加强海岸带保护和修复。

温州高铁修建规划方案

温州高铁修建规划方案

温州高铁修建规划方案背景温州是浙江省东南部的一个港口城市,也是浙南地区的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面积1.12万平方公里,人口915.5万人。

温州市区距离杭州市500公里、上海市550公里、福建省泉州市180公里,交通依赖不断发展。

高速铁路是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之一,也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速铁路建设能够改变区域进出口贸易布局,提升经济竞争力。

目标高铁建设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魁力之一,它不仅能够改善客流交通状况,还能促进城市其他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经济、技术发展。

针对温州市的特点和需求,设计一份高铁修建规划方案,旨在通过高铁的结构改造,加快城市的发展,使温州市成为国内外互联互通的重要交通纽带和经济、文化、科技中心。

设计整体规划该方案的整体规划设计是在市区与温州机场之间导入高速铁路,形成对外、对内交通枢纽。

温州高铁站设在市中心,与1号线地铁形成无缝连接。

铁路线路一经规划审核,即展路从市区分别往南、往西、往东,连接江南,与汕头铁路对接,并在苍南、瑞安、永嘉、泰顺、洞头、平阳区设站,可辐射整个温州地区。

特别是在结合苍南、洞头、平阳等经济发展区,覆盖周边省市的同时,温州未来将成为集综合交通、商业地产、贸易中心、汽车、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于一体的大都市区。

技术选型开行动车组列车,最高时速350公里。

采用建站路段局部采用三线制,与车速、旅客量密切相关的主线路段提高到四、六线制,同时采用发展双层、高铁多功能车的方式,提供高速、舒适、安全的乘车体验。

项目成本该项目的总预算为420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铁路线路、车站、以及配套基础设施及软件设备。

预计建设时间为4年。

环境保护温州高铁建设在保证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环境保护,确保其建设能与环境和谐相处。

具体措施包括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噪音治理、环境绿化工作、土地利用及污染防治等。

效果执行该高铁修建规划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效果:1.缩短温州市到杭州市、上海市的交通时间,实现与周边城市的互联互通;2.加速温州市的现代化建设,拉动经济发展;3.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提升温州的知名度;4.增加城市对国内外产业的服务能力,提升城市竞争优势。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3.04.13•【字号】温政办〔2023〕44号•【施行日期】2023.05.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温政办〔2023〕4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单位:《温州市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办法(试行)》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遵照执行。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3年4月13日温州市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办法(试行)为了规范温州市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保障地下管线运行安全,集约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全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总则(一)温州市区行政区域内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规划、建设、运营、维护以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二)本办法所称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指建于城市地下用于容纳两类及以上城市工程管线的构筑物及附属设施。

本办法所称城市工程管线,是指城市公共空间范围内为满足生活、生产需要的给水、雨水、污水、天然气、热力、电力、照明、通信、广播电视等市政公用管线(不包括工业管线)。

附属设施包括用于维护管廊正常运行的排水系统、通风系统、电气系统、消防安全系统、监控和报警系统、标识系统等。

(三)管廊建设和管理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规划引领、因地制宜、有偿使用、安全运行的原则。

(四)市政府加强对管廊建设和管理的领导,建立管廊工作综合协调机制,决定管廊建设和管理的重大事项。

各区政府(功能区管委会)按照规定的事权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管廊建设和管理的统筹协调。

城镇体系规划案例介绍

城镇体系规划案例介绍

20xx
城镇体系规划 案例介绍
温州市城镇体系规划
CHAPTER 1
温州市城镇体系规划
温州市城镇体系规划
温州市市况和发展概述
城市性质 温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东南沿海重要的商贸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 城市规模 规划确定温州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不宜超过350万人。2020年温州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 规模为300平方公里 市域空间布局 1.市域总人口和城镇化水平 2020年末温州市域总人口预计为980-105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0%左右 2.市域空间结构
温州市城镇体系规划
温州市城镇体系规划
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城市交通 城市轨道:规划布局3条城市轨道,即M1线、M2线和M3
城市骨架道路:规划"环+放射+联络线"9条快速路,服 务组团间快速机动化联系,衔接对外交通干线、高速公 路出入口和主要综合交通枢纽,服务对外快速集散。规 划预留环岛南路快速路。主干路衔接主要交通集散中心 ,服务片区用地布局和交通联系,形成片区间贯通性良 好的骨架性主干路网络。西片和中片规划"五纵五横"骨 架性主干路,东片及瓯江口片规划"五纵四横"骨架性主 干路
温州市城镇体系规划
东片:包括龙湾区茅竹岭以东 的部分和围填海区域。依托国 际空港和区域大通道,利用宝 贵的新增土地资源,发展科技 创新、新兴工业和新兴服务业 ,培育温州的国际化功能 瓯江口片:主要为洞头区。依托 海港,利用海岛资源,发展海洋 经济为主的临港产业和休闲旅游 业
温州市城镇体系规划
中心城区用地规划 1.温州中心城区 发展成为东南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工业、商贸、港口城市,成为辐射浙南、闽北地 区的经济、金融、交通、、科技、信息中心和我国大区域商品物质重要集散地区之一。 高起点考虑产业发展定位,以中心城市建设和基础产业为重点,加快应用高新技术改造 传统特色产业,着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的新兴产业和临海型工业,加速以商贸、金融、房 地产、展览、旅游和信息、服务等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发展 2. 鳌江流域经济区 以鳌江、龙港为龙头,带动昆阳、灵溪、金乡、钱库、萧江等城镇组成温州南部鳌江流 域经济区。继续加强工贸基础,发展专业市场,开发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以印刷、编 织、机械等第二产业和以金融、贸易、房地产、文化、娱乐为主的第三产业 3. 山区半山区经济区

温州市普通国道“提标、提速、提质”建设规划研究

温州市普通国道“提标、提速、提质”建设规划研究

温州市普通国道“提标、提速、提质”建设规划研究摘要:随着温州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城市不断向外扩张,普通国道普遍存在着通行效率低、有效利用率不高,交叉口数量多、通行不畅等现象,干线公路的干线功能不断弱化。

通过对温州市普通国道技术标准、行车速度和路况情况现状调查,针对存在问题,分别对每条国道提出“提标、提速、提质”改造建议。

关键词:普通国道;提速;提标;提质0引言近年来,随着温州市经济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普通国道普遍存在着通行效率低、有效利用率不高,交叉口数量多、通行不畅,各大组团间缺乏免费的快速通道,标志标线、信号灯不全或缺失,交叉口视距不佳,交通量大、易拥堵,街道化严重、行人和非机动车多等现象,且有不断加重现象,导致干线公路的干线功能大大减弱。

因此,加快补齐温州市普通国道“通而不畅、畅而不快”短板,提升干线公路的通行速度和服务水平显得尤为迫切。

1温州市普通国道基本资料情况调查1.1普通国道技术标准情况表1普通国道现状等级G104G 330注:数据来源《2016年温州市交通统计年鉴》。

1.2普通国道行车速度情况结合上述现状普通国道行驶速度统计分析,将上述得到的行驶速度经加权平均后作为本次普通国道“三提”工程的原始速度,为40.9km/h。

表2普通国道现状行车速度G 104G 3301.3 普通国道路况评定情况依据《2016年温州市普通国省道公路路况检测评定及养护分析报告》。

表3 普通国道现状路况评定2现状普通国道存在问题2.1车辆难以提速,均速仅占设计速度的一半全市普通国道现状实际平均运行速度定为40.9km/h,实际运行速度和设计速度差值较大,在设计速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路段的实际行驶速度几乎都均匀的分布在40km/h上下,一级公路路段的实际运行速度仅占设计速度的一半,车辆难以快速通过。

2.2路线交叉口间距过小,难以发挥干线公路功能从交叉口间距统计分析来看,全市现状道路中除了G235国道外几乎没有一条线路能够满足干线公路最小值的要求,甚至也不能满足集散公路对交叉口间距的要求,而对于干线公路功能更难以实现。

温州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温州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温州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温州市作为浙江省的重要城市之一,近年来在城市建设和环境整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些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如市容市貌不佳、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给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市民生活质量,温州市制定了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一、市容市貌整治。

针对市容市貌问题,温州市将加大城市清洁力度,增加环卫设施投入,完善垃圾分类处理体系,提升城市整体卫生水平。

同时,加强对乱搭乱建、违规广告、乱堆乱放等行为的整治力度,提升城市整体美观度和宜居性。

二、交通拥堵治理。

针对交通拥堵问题,温州市将加强交通管理,优化交通组织,完善道路交通设施,推动公共交通发展,提升城市交通运行效率。

同时,加强对违规停车、乱穿马路等交通违法行为的整治力度,提升城市交通秩序和安全性。

三、环境污染治理。

针对环境污染问题,温州市将加大环境监测力度,加强对工业废气、废水排放的监管,推动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

同时,加强对露天烧烤、垃圾焚烧等不良行为的整治力度,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和居民健康水平。

四、城市绿化提升。

针对城市绿化问题,温州市将加大绿化投入,完善绿地体系,推动城市森林覆盖率提升,打造更多的城市绿心和休闲公园,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休闲度。

五、城市管理水平提升。

针对城市管理问题,温州市将加强城市管理队伍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推动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总之,温州市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的出台,将有力推动城市环境的改善和城市形象的提升,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希望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共同营造美好的城市环境,让温州成为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

对温州交通发展的思考

对温州交通发展的思考

对温州交通发展的思考作者:张向丰来源:《中国信息化周报》2018年第03期交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先行性、基础性作用。

温州交通需要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破除工程建设要素制约,创新交通企业体制机制,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为打造温州成为东南沿海重要中心城市提供交通支撑。

制约温州交通发展的原因(一)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滞后。

一是综合交通深度融合不够,交通网络“网而不密”、交通运输结构“散而不强”、公路港口航道“通而不畅”、多种运输方式“全而不联”、交通体制“合而不顺”。

二是缺乏综合交通总体规划,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运输方式各自发展,没有形成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在综合服务功能、一体化衔接换乘、引领城市空间布局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

物流园区建设严重滞后,制约了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业转型,不能适应提升温州经济发展能力和打造区域性物流枢纽中心的要求。

三是对外交通发展严重滞后,尤其是快速通道尚未建成,杭温高铁处在预工可阶段。

对内则是一体化的城市公共交通格局尚未形成,市域铁路S1、S2线正处在建设阶段,城区内轨道交通方式选择还未确定。

(二)工程建设要素支撑不足。

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普遍具有占地量大、涉及面广、项目工程量大以及投资需求大等特点,现阶段温州交通工程建设面临项目审批难、项目落地难、征地拆迁难、项目投资大、机制保障难等要素制约。

(三)企业经营管理亟待创新。

温州交通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与运营管理,基本都是由国有企业承担,从政府层面到国企管理层,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经营管理的现象,国企的经营机制缺乏活力,员工缺乏创业激情,工作效率不高,服务水平得不到提高。

即使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成,缺乏企业软实力,交通运输供给侧改革不到位,满足不了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满足不了人们对交通运输日益增长的需求。

加快温州交通发展主要举措(一)确立总体目标。

温州要打造东南沿海重要中心城市,首先要牢牢树立交通先行和综合交通的理念,要着力把温州建设成为交通枢纽城市,坚持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的模式。

2022年瓯海区政府投资项目计划

2022年瓯海区政府投资项目计划
保护水源水质,增添大罗山美丽乡村
水利风景线。
2022-
2023
区财

1100
预备
区水利局
仙岩街
道、茶山
街道
21
瓯海区美丽溪流建
设工程(大罗山)
大茶山溪、岭下溪、石竹溪、盘库溪
等小流域治理,提升溪流周边环境。
2022-
2023
区财

650
预备
区水利局
仙岩街
道、茶山
街道
二、公共市政
2755262
331460
50米。其中涉铁段投资约4.5亿元。
2014-
2022
市、区
财政
226932
续建
4000
道路施工,8月
完工
区交通工程建
设中心
娄桥街道
13
瓯海中心区西单元
道路网一期工程
开屿路(东一路一三桥路)长598米,
宽50米;娄南东路(东一路-三桥路)
长668米,宽25米;东一条路(东
一路-三桥路)长771米,宽30-33.5
新建防洪堤627米,新建堰坝3座,
修建堰坝1座。
2022-
2022
区财

560
开工
560
5月开工,12月
完工
区水利局
泽雅镇
14
瓯湖线北林坤段
(K38+150—
K38+660)改线项目
全长510米,路基宽6-7. 5米,沥青
面层。
2022-
2022
区财

450
开工
450
7月开工,10月
完工
区交通运输局
开工

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温州市重大建设项目“十四五”规划等6个重点专项规划的通知

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温州市重大建设项目“十四五”规划等6个重点专项规划的通知

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温州市重大建设项目“十四五”规划等6个重点专项规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温州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1.11.09
•【字号】温政发〔2021〕20号
•【施行日期】2021.11.0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发展规划
正文
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温州市重大建设项目“十四五”规
划等6个重点专项规划的通知
温政发〔2021〕2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温州市重大建设项目“十四五”规划》《温州市社会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四五”规划》《温州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温州市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温州市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温州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温州市重大建设项目“十四五”规划项目表》《温州市社会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表》《温州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重大建设项目表》《温州市服务业发展“十四五”重大项目表》由市发展改革委另行发布。

《温州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项目表》由市交通运输局另行发布。

温州市人民政府
2021年11月9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 录1概要 (1)第一部分城市及交通发展现状 (1)2城市及交通发展现状 (1)第二部分交通发展战略 (4)3城市及交通发展趋势 (4)4区域及对外交通发展战略方案 (6)5都市区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方案 (8)6推荐都市区交通发展战略 (11)第三部分综合交通系统规划 (15)7中心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15)8中心城市公交系统发展规划 (18)9中心城市客运枢纽布局规划 (21)10货运发展规划 (22)11内外交通衔接系统规划 (23)12中心城市停车发展规划 (23)第四部分交通发展实施规划 (25)13整体交通系统实施规划 (25)14旧城重点地区近期交通改善规划 (25)15中心城市近期交通建设规划 (26)温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1概要1.1规划范围从宏观、中观及微观三个层面确定规划及研究范围:✧交通发展战略层面核心规划范围——温州都市区;✧综合交通系统规划层面核心规划范围——中心城市;✧近期交通改善核心规划范围——旧城重点地区;✧扩展研究范围——温州市域及交通体系影响范围。

1.2规划年限综合交通规划年限保持与城市总体规划远期2020年目标年限的一致;重要交通系统规划和交通设施布局超越总体规划的年限,以适应城市远景的进一步发展需求。

为便于城市发展进程分析和交通发展推进策略制定,进行近期(2005-2010年)、中期(2010-2015年)、远期(2015-2020年)、远景(2020年以后)四个阶段年限划分。

1.3规划目标从保障温州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支持城市规划目标实现、适应城市交通发展需求等方面,综合交通规划主要从三个目标层次展开:✧目标一:构筑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和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宏伟目标;✧目标二:实现温州都市区一体化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长远目标;✧目标三:协调2005-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的阶段目标。

第一部分 城市及交通发展现状2城市及交通发展现状2.1城市布局及土地利用现状1)都市区范围内产业带动下的乡、镇城市化特征明显,三个主要城区尚未建立起必要的功能联系与系统组织。

2)中心城市以瓯江为轴线,以瓯江南岸为主体,以旧城为城市核心。

3)中心城市建成区实际居住人口207万(户籍人口102万,外来暂住人口105万),旧城成为人口极端高密度区。

4)制造业就业特征突出,建成区三产就业集中于主城中心区。

2.2对外交通发展现状温州现已形成公路、航空、铁路、水运(内河、海运)等多种运输方式并存的对外交通体系,但对外交通体系发展不平衡,城市宏观区位条件未得到根本性改善。

✧公路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占绝对主导地位,但内外交通衔接不畅。

✧航空设施条件限制航空竞争力的提高和运量增长。

✧铁路国家干线网中的繁忙支线,运输能力处于饱和状态。

✧港口以内贸散杂货运输为主的地区性港口,枢纽作用较弱。

✧物流市场发育迅速,但布局分散、管理有待改善。

✧出入境交通都市区内外交通混杂,温州大桥是乐柳与温州市区、瑞安间联系的主要通道。

2.3城市交通发展现状1)都市区交通联系都市区内交通联系路径和联系方式单一,缺乏在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组织上更好协调。

2)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道路交通设施建设滞后城市发展,特别是“温州模式”促成的经济特征及“自下而上”的城市化特征下,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间的矛盾普遍存在。

3)道路网络道路交通网络建设存在结构性缺陷,应对机动车增长态势不容乐观。

4)公共交通公共交通未成为居民出行的主导交通方式,需要有效改进公交线路网布局模式,不断增强公交发展后劲。

5)机动车发展私家车限额牌照拍卖制度效果有限,缺乏应对机动车快速增长的有效策略。

本地车外地挂牌照现象逐年增多,目前在市区运行的非市区牌照客车已占36.5%;2005年市区私家车登记数为4.09万辆,实际7.45万辆(建成区6.63万辆),市区小客车登记数为5.60万辆,实际8.96万辆;目前每百户城市居民小汽车拥有量已达22.9辆,拥有水平在国内城市中居领先地位。

6)交通出行及运行特征城市布局及经济模式促成交通出行、分布的个性特征,城市交通总体运行状态趋于恶化。

表1.现状居民及外来人员典型出行特征居民工厂外来人员建筑工地外来人员外来服务人员旅馆流动人口人均日出行次数 2.21 2.71 2.15 2.22 2.81 平均时耗(分钟)19.87 13.95 13.66 17.98 28.26 平均距离(公里) 4.2 1.89 1.72 2.49 7.86表2.现状居民及外来人员出行目的构成上班上学公务生活购物文体娱乐探亲访友旅游回家离温回温其它合计居民21.7% 7.5% 1.9%10.8% 3.8% 2.8%0.2%45.7%0.1% 5.4% 100.0%工厂外来人员41.3% 0.1% 3.5%7.9% 1.9% 1.2%0.1%42.9%0.3% 0.8% 100.0%工地外来人员35.6% 0.0% 0.9%14.1% 1.9% 1.4%0.0%44.0%0.1% 2.0% 100.0%外来服务人员41.2% 0.2% 4.0% 4.2% 1.9%0.8%0.0%46.2%0.0% 1.6% 100.0%旅馆流动人员 1.7% 0.2% 26.5%21.4% 2.0% 3.5% 3.6%35.4% 1.2% 4.5% 100.0%表3.现状居民及外来人员出行方式构成公交车出租车单位班车单位小汽车私家车自行车轻骑、摩托人力三轮车步行轮渡其它合计居民18.1% 2.1% 1.1% 1.6%12.5%12.6%14.4% 2.7%33.9%0.4% 0.5% 100%工厂外来人员5.6% 0.5% 0.4% 1.4% 1.2%18.8% 1.0%0.9%70.1%0.0% 0.1% 100%建筑工地外来人员6.4% 0.5% 0.1% 0.4%0.2%12.2%0.9% 1.2%77.9%0.2% 0.0% 100%外来服务人员15.7% 1.6% 3.7% 0.3%0.0%13.5% 1.0%0.3%63.5%0.0% 0.5% 100%旅馆流动人口20.4% 33.9% 0.8% 7.1%13.1%0.0%0.0%0.5%19.5%0.6% 4.0% 100%7)停车停车供需矛盾突出,停车管理急需加强。

8)道路交通管理交通运行效率有待继续提高,引导小汽车有节制使用的交通需求管理措施匮乏。

9)交通政策应对城市化和机动化快速发展的交通政策导向不明朗。

2.4现状分析评价结论1)综合运输体系在现阶段在较低层次上初步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在与沿海主要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城市的激烈竞争中,整体宏观交通区位处于劣势。

✧交通基础设施规模总量不足,质量等级不高(尤其是铁路、港口);对外通道能力不足,运输能力偏紧(尤其是西向通道、机场);✧对外交通体系发展不平衡,港口、铁路、航空的发展滞后于经济快速增长的需求;运输方式结构不合理,公路运输占绝对主导地位;✧各种运输方式基本处于自我发展状态,缺乏有机的联系和配合,尤其是港口集疏运、机场、公路系统与城市交通的衔接;✧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落后,港口、机场的区域服务功能尚未有效发挥。

2)城市交通系统建设滞后城市发展,缺乏应对城市化和机动化快速发展有效的交通发展策略。

✧以公路运输为主的单一交通体系难以适应都市区一体化发展态势;✧与经济快速增长和城市规模不断扩张相比,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整体呈现滞后状态;✧面对私人小汽车迅猛发展,公交优先措施落实不够,整体竞争力下降,居民出行方式结构呈恶化趋势,难以引导小汽车有节制的使用。

第二部分 交通发展战略3城市及交通发展趋势3.1城市规划目标概要1)经济社会发展✧2010年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全市基本实现现代化;✧区域协调,城乡统筹,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2)城市规划目标✧城市性质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商贸、工业、港口、旅游城市,浙南闽东北的区域中心城市,具有滨海山水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布局结构都市区沿江、沿海呈“T”型空间分布,形成“一主二辅五组团”的空间结构;中心城市由主城区、永强副城区、瓯北片、七里片、洞头片等形成“双中心、多组团”布局结构。

3)城市土地利用✧都市区呈现整体发展态势,城市功能系统组织、产业布局合理优化,瓯江凸现主城中心功能走廊;✧依据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远期都市区规划人口规模440万人,中心城市为260万人;根据2020年城市规划建设用地目标状态测算,都市区用地总人口为516万,其中中心城市范围353万人;主城中心区是未来人口及就业分布的重心。

3.2区域及对外交通发展趋势1)对外公路加大高速公路主骨架及干线公路网建设,强化公路主枢纽地位。

2)港口运输发挥深水港口资源优势,港区布局面临战略转移,凸现长江三角洲南翼核心港口作用。

3)铁路运输加快线网建设,客货运系统重新调整布局,构筑沿海铁路枢纽。

4)航空运输航空发展处于关键时期,规划以全面满足业务发展需求为主导,巩固干线机场地位。

5)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外交通体系显著提升都市区宏观区位条件,需要有效发挥综合交通枢纽区域服务职能,凸现区域中心城市地位和作用。

✧运输总量快速增长,运输需求分层次、多样化,需要构筑高层次、区域协调的综合运输体系。

✧综合运输系统效能的充分发挥,需要依托多方式联运体系的构建。

✧需要有机协调对外交通枢纽布局和城市空间发展间的关系,强化交通在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中的积极引导作用。

3.3城市交通发展趋势1)机动化增长态势✧规划期温州处于机动车持续快速增长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温州机动化需求增长水平将高于国内其它地区;✧基于不同的政策导向,规划期温州都市区机动化增长呈现高、中、低三种发展态势。

高态势——大力加强交通设施供应,使私人小轿车的拥有和出行需求得到较大程度的满足;私人小轿车拥有量125万辆,千人拥有率238辆;低态势——在强大和高效率的公共交通运输服务支持下,较严控制机动车发展;规划期末私人小轿车拥有量75万辆,千人拥有率143辆;中态势——兼顾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交通投资效益和财政承受能力,保持机动车适度发展,规划期末私人小轿车拥有量105万辆,千人拥有率200辆。

2)交通需求及分布特征✧规划期都市区人员出行总量将显著增加至1675万人次/日;✧伴随都市区一体化进程和机动化发展,交通出行在都市区内扩散,片区间交通联系的瓶颈不断得以突破,主要片区间交通联系强度逐步增高;✧都市区呈现以主城中心区为中心的放射式空间分布形态,并以永强方向为分布主走廊,乐柳方向分布与瑞云方向相当。

3)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交通需求多样化,需要建立分层次的交通服务体系;✧支撑都市区一体化发展,需要有效发挥交通的引导作用;✧机动化对交通供应系统带来重大压力,交通供给策略和政策导向决定未来交通发展模式和运输效率水平;✧提升公交系统的综合竞争力成为交通体系建设的重点,公共交通发展模式面临重大转变;✧随着城市不断拓展和供需规模扩大,综合协调各交通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成为当务之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