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如歌_浅析苏轼词中的人格美_高华
苏轼词中的女性形象
苏词女性自“花间”以来,诗庄词媚成为了传统,特别是描写女性的小词,或写其服饰华丽,或写其体态妩媚;或写其离愁别恨,或写其相悦相思,然而“类不出乎绮怨”。
苏轼同样是写女性,出于对她们的尊重和同情,大都感情真率而不流于轻艳。
一、才貌出众的歌妓形象苏轼在词的创作态度上相当严肃,即使赠别人姬妾或歌女舞妓之作也大都清新高雅。
“虽写歌儿舞妓,并不作绮罗香泽之态。
”苏轼笔下的歌妓形象大都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其一,体貌之美。
“轻盈红脸小腰身。
”(《南歌子》)描绘了舞女的面容与身姿:红扑扑的小脸,纤细的腰身,体态轻盈,一位美丽翩然的舞女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其二,装扮之盛。
苏轼笔下的歌妓大都也是盛装之扮,“绪给双蟠髻,云歌小堰巾。
”(《南歌子》)这两句写出了舞女装束的别致。
通过描写使我们看到了打扮的流光溢彩,艳丽照人的歌妓形象。
其三,技艺之精。
苏轼笔下的歌妓舞女大都才艺精湛。
如“妙舞骗趾,掌上身轻意态妍”(《减字木兰花》)描写了轻飘的舞姿和高超的舞技。
从中看出苏词中的歌妓大都舞艺超群、歌喉惊人,或弹唱、或填词,样.样精通,技艺精湛。
其四,情感之浓。
在词人的笔下,歌妓多是拥有真挚的情感。
如“一颗樱桃樊素口,不爱黄金,只要人长久”(《蝶恋花》)在这位歌妓的心中,情意比黄金还要重要,说明了情重于金。
离别时的悲痛,表现了与友人的不舍之情,与爱人的思念之情,这些都表现了她们真挚的感情。
苏轼笔下的歌妓拥有美丽的外貌,高超的才艺,也不乏情感真挚,品格高尚,是高雅歌妓。
二、悲的歌妓形象苏轼在大量的词作中赞美歌妓,塑造了许多具有艺术家气息的歌妓形象。
苏轼许多词中也有许多格调悲枪的歌妓词,塑造了悲惨的歌妓形象,与艺术化了的歌妓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其实再艺术化了的完美的歌妓到了最后也未必能得到好的结局,往往都是悲惨的生活,直到生命的终结。
如《南乡子·集句》描写了年老色衰时的歌妓,她们过着无依无靠的悲凉生活,是可悲无依的可怜女性。
姜堰高一期末试卷答案语文
---姜堰高级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蜿蜒(wān yán)美轮美奂(měi lún měi huàn)B. 遒劲(qiú jìng)惊愕(jīng è)C. 谬论(miù lùn)沆瀣一气(hàng xiè yī qì)D. 祈祷(qí dǎo)鸿鹄之志(hóng hú zhī zhì)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位作家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他的每一部小说都让我热血沸腾。
B.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
C.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在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D.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宇宙中可能存在其他生命的迹象。
3. 下列词语中,与“举世闻名”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著名B. 著名C. 著名D. 著名4.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反问)B.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拟人)C.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夸张)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比喻)5.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鸡犬升天B. 振聋发聩C. 雕虫小技D. 鱼龙混杂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下列诗句分别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7. 下列词语出自哪篇课文?(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曲终人散,江枫渔火对愁眠。
()(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8. 下列成语出自哪篇课文?(1)画龙点睛()(2)掩耳盗铃()(3)杯弓蛇影()三、阅读题(每题10分,共30分)9.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生命如歌作文600字
生命如歌作文600字生命如歌生命是一首美丽的歌曲,艺术品和奇妙的存在。
它像崭新的琴键一样,令人期待、喜悦、感伤和疼痛。
我们每一天所经历的事情,都为我们人生之歌添加了一段美好的旋律。
生命不是平凡的,这就是为什么它是如此的有价值。
我们的人生之歌是由许多不同的元素组成的,有愉快的、快乐的、悲伤的、痛苦的、成功的、失败的以及许多其他的因素。
这些元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首独特的歌曲。
在这首歌里,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旋律,没有两个人的旋律是相同的。
有时,我们会感到人生之歌的旋律不太和谐,这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学会调整。
生命不是一场竞赛,也不是一公斤米拉诺面料的购买。
它是一个过程,需要我们努力地前进,同时也需要我们停下来休息。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学会认识自己,尊重自己和他人,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旋律更为美好。
有人生命的歌曲很简单,他们的旋律平淡无奇、简单朴素。
有人的歌曲充满悲伤和忧伤,而有些人的歌曲则充满愉悦和乐观。
无论怎样,我们都有机会写下属于我们自己的歌曲,去演唱自己的旋律。
在我们人生的旅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爱与烦恼的无限扩展。
一些人只注重聚欢而不顾离别,造成了无尽的痛苦。
有一些人却能在朋友和家人之间找到平衡,享受每一刻的乐趣。
同样,我们的歌曲也不仅仅只关于我们自己。
我们的歌曲同样也是与周围的人相交织,我们的旋律会响起在他们的生活中。
我们的歌曲会对他人产生影响,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地演唱自己的旋律,让它带着给予和接纳的心态,去影响他人,产生愉悦和感悟。
最后,我们都可以明白,生命之歌的确不易写出,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努力,去不断的探索自己和自己与世间万物的关系。
正如旋律不断地翻卷,歌曲的意义也不断地开花。
如果我们懂得去理解和欣赏这道美丽的旋律,生命之歌也就会变得更加绚烂,更加美好。
生命如歌诗歌
生命如歌诗歌
生命如歌诗歌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诗歌了吧,诗歌具有精炼、集中,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的.特点。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诗歌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命如歌诗歌,欢迎大家分享!
每个人都是生命的歌者
虽然有风雨坎坷
只要努力奋斗拼搏
都能在废墟中
寻出美好的颜色
生命如歌
不是每个人都能
成为真正的歌者
因为生命有时很脆弱
躺着原地妄自菲薄
再圆润的嗓音
也会慢慢枯涸
生命如歌
但愿每个人都是
生命的歌者
虽然难免有痛苦和挫折
只要有希望坚守着
就能在歌声中
冲破一切枷锁。
从苏轼的词看人生
从苏轼的词看人生1. 苏轼的词就像一面镜子,能照出人生的百态。
你看他写“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那时候他被贬黄州,处境够糟糕了吧,可他呢,就像个没事儿人似的,该咋走咋走,还能吟诗。
咱生活里遇到点小挫折就垂头丧气的,是不是有点太脆弱了?2. 从苏轼的词里看人生啊,就像在看一场精彩的大戏。
他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说得多实在。
就好比咱们一家人,有时候聚在一起开开心心,有时候又得分开各忙各的,这就是生活呀,哪有十全十美的呢?可别老抱怨命运不公啦。
3. 苏轼的词简直是人生的宝藏。
像“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他满腔抱负,想要为国效力。
咱呢,虽然没有他那种征战沙场的机会,但咱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也得有股子冲劲儿,为了自己的梦想拼搏,总不能天天混日子吧?4. 你要是觉得人生迷茫了,就去读苏轼的词。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他当时多孤独啊,可就是坚守自己的内心。
咱们在生活中也会有那种被人孤立或者找不到方向的时候,可不能随波逐流,得像苏轼一样,有自己的坚持。
我有个朋友,换了好几份工作都不满意,最后还是坚持自己的爱好,现在过得可好了。
5. 苏轼的词里有着对人生豁达的态度。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他被贬到外地,还能想着享受当下。
咱们呢,总是怀念过去或者担忧未来,却忘了眼前的美好。
就像上次旅游,一直担心回去后的工作,都没好好欣赏风景,现在想想真傻。
6. 看苏轼的词就像跟一位智者聊天,他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站在江边,他看到的是历史的长河里无数英雄的兴衰。
咱们在生活中,也要有这种宏观的视野,不要老纠结于自己那点小烦恼。
我邻居因为丢了个工作就觉得天都要塌了,要是他能像苏轼这样看问题,就不会那么消沉了。
7. 从苏轼的词读人生,那是一种特别的体验。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他被贬到岭南,条件那么艰苦,却能因为荔枝就爱上那个地方。
咱们在生活中遇到点不好的环境,就只知道抱怨,为什么不学学苏轼的乐观呢?比如说搬到一个新的城市,不要老想着不如老家好,多去发现新的乐趣。
苏轼词中的人格美
合 具体 的作 品及 语 境 。
二、 意 境 概 念
旨。 领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 就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如 柳宗元的《 溪居》 : “ 久为簪组 累, 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
邻, 偶 似 山林 客 。 晓耕 翻露 草 , 夜榜 响 溪石 。 来 往不 逢 人 , 长 歌 楚 天 碧 。” 表 面 写诗 人溪 居 的 闲适 、 惬意 , 但 只 要 联 想 到 诗 人被 贬 的 经历 . 就不难看出。 诗人 是 不 怨 而怨 。 借 诗歌 来 表达 自己有 才遭 贬 而 不被 重用 的 悲愤 之情 。 再者 . 鉴 赏诗 歌 时 , 可 以 通 过 想 象 再 造 形 象 进 入 到 作 品 的意 境 中 , 例如读杜甫《 茅 屋 为 秋风 所 破 歌 》 中“ 八 月秋 高 风怒 号 . 卷 我 屋 上三 重 茅 ” , “ 唇焦 口燥 呼 不得 , 归 来倚 杖 自叹 息 ” 几句 . 就 会 有 一 幅 在 飒 立 秋 风 中 残 破 茅
桥 上覆 盖 着 层 层 白霜 , 印下 了 早 行 人 的足 迹 。 再 如 鉴 赏
霏 。” 将 杨 柳 的依 依 之 态 和 依 依 惜 别 之 情 融 合 在 一 起 。 自居 易 的 《 琵琶行》 中的“ 醉不成欢惨将别 , 别 时 茫 茫 江 浸 月” 就是用“ 酒” 这 一意 象 来 书 写 离别 之 情 的 。 还 有表 达 思 乡类 的 意 象 : 月亮 、 鸿雁 、 捣衣等。李 白的“ 举 头 望
生命在超越中闪光——苏轼词中的自我形象解读
Vo . 2 . 3 1 8 No
许 昌学 院学报
J OURNAL OF XUCHANG UNI VERS TY I
20 0 9年 第 3期
No .3,2 0 0 9
生命 在 超 越 中 闪光
-
苏轼 词 中的 自我形 象 解 读
高 华
( 南 交 通 学 院 ,河 南 郑 州 4 0 5 ) 河 50 2
人民群众的关心表现 出来 。如 :
好将沈醉酬佳节, 十分酒, 一分歌 , 狱草烟深, 讼
庭人悄 , 无吝宴游过 。
《 少年 游 ・ 堂朱槛 曲尘波》 银
就是通过对承平景象的歌颂, 寄托了他所向往的清平政治 的理想社会。他认为 , 政治清明的社会 , 应该是“ 天下不诉 而无冤, 不谒而得其所欲”起码要做到“ , 诉而必见查, 竭而
[ 摘 要 ]在 苏轼三 百 多首词作 中, 鲜 明的 自我 形 象一直 活跃其 中: 其 对理 想 的执 著 追求 ; 高 尚的节操和 洒脱飘 逸 的气度 ; 昂奔放 的豪情 以及 遭 遇 打 击后仍 能不 断抗 争 不 断超 越 的 旷达 胸 激
怀和 人格精 神 。其 审 美张力 已远非 苏词本 身在 文 学艺术 领 域 的成 就 所 能概括 , 已超越 了特 定 它
在我国璨若群星的古代文学家中, 苏轼作为杰出的全 能作家, 闪耀着引人注目的光辉。他的散文、 词乃至书、 诗、 画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后人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学 遗产。特别是词,开北宋一代豪放词风” … 在词坛 “ ,
平时十月幸莲 汤, 玉凳琼梁, 家车马 如水 , 五 珠玑
满路旁, 翠华一去掩方床, 独留烟树苍苍, 至今 清夜
的 历 史 时 空 , 响 了无 数 古 今 文 人 的人 生模 式 和 文 化 性 格 。 影
《生命如歌》读后感(精选多篇)
《生命如歌》读后感(精选多篇)原先,拜读过唐俊仁兄的四集丛书——《书写人生》,新近得知他又创作了《生命如歌》和《唐俊的博客》两本文集,很是惊喜。
作为一名机关领导干部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方能静下心来利用博客宣传、推介丹东,并且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将自己在博客上发表的博文选编成书,文体之广、内容之多、用心之良苦,实在令人敬佩。
《生命如歌》和《唐俊的博客》这两本文集以宣传丹东为主线,涉猎“旅游美食、健康保健、民风民俗、亲情孝道、人生感悟、识人交友、股市投资、阅读欣赏”等诸多方面内容,真可谓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小“百科全书”、“旅游指南”。
读后,使人受益匪浅。
唐俊仁兄不善言谈,但喜欢读书,勤于著书,他的业余时间大都在“读与写”中度过的。
久而久之,读书著书就成了他的一种“养生之道”。
他说:“文化能养生,也能造就一个城市。
如果人人都有文化,这个城市一定会是一个书香城市、文化城市。
有文化的城市就能变得大气秀美。
丹东正朝着这方向努力,未来的丹东一定会是一个文化强市,书香名城,一定会更加大气而秀美!”唐兄说得在理。
文化助力于经济发展,早已成为了现实。
当下,建设文化上海、文化杭州、文化青岛等成功范例,再次证明“文化”不仅能助力城市发展,而且还能提高城市的品位。
城市文化需要有文化的人解读和保护,而一个人有文化、获得文化最主要的路径自然就是读书,增长阅历。
所以,诸多城市相继都开展了“读书月”、“读书周”活动,希望唤起民众读书的欲望。
读书本是人生份内之事、寻常之事,到了需要号召的程度,多少有些尴尬。
其实读书“有用”,无人不晓,但有用的事很多,读书“有用”到什么程度,是不是有一个投入产出的问题,常常让人困惑。
至于活到老读到老的价值问题,更是很少引起人们的思考。
古今中外,说读书的文章多如牛毛,读书体验更是五花八门。
这既说明读书的好处,亦说明读书不是一个简单地寻本书来看的问题。
读书娱乐,可以让人放松身心;读书求智,可以让人高瞻远瞩;读书求财,可以让人规避弯路;读书养生,自然可以让人修身养性。
江山如画,生命如歌——读苏轼“两赋一词”
江山如画,生命如歌——读苏轼“两赋一词”宋代黄州,实为今天的湖北黄冈。
长江从这里一处名为赤鼻矶的山崖奔腾而过,所以当地人就为之演绎出了赤壁古战场的说法,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对因“乌台诗案”而人狱的苏轼来说,这一天是他重获新生的一天;对于名不见经传的黄州来说,这一天是它从此名扬天下的一天。
苏轼,一代文豪颠沛流离,开始了他的黄州之旅。
他每日泛舟长江,携酒览胜,登高怀古,过着“一蓑烟雨任平生”的生活。
苏轼与黄州融为一体,筑成了一道亮丽的永不褪色的风景——《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
今天,我们走进黄州,走进黄州的赤壁,也就走进了苏轼,走进了苏轼的思想境地。
一、“江山如画”苏轼在《赤壁赋》中写道:“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风清月白,天光水色,此等良宵,如诗如画,怎能不使人流连忘返而怀有“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感觉。
《后赤壁赋》中又写道:“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高山吐月,流光空明,江潮渐退,暗礁峥嵘,此等江山,怎能不使人“划然长啸”!而《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赤壁则是另一番景象:“乱石穿空,惊涛排岸,卷起千堆雪。
”江水如万马奔腾,汹涌澎湃,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
好一个“江山如画”!“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李白的《襄阳歌》),江上的清风有声,山间的明月有色,江山无穷,风月长存,天地无私,声色娱人。
此情此景,我们的诗人大可以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
二、“一樽还酹江月”酒,是诗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黄州的山水,如果少了酒,就少了许多色彩和内涵。
诗人的世界,如果少了酒,或许就少了许多诗篇和精彩。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单单李白才有这样的生活吗?单单李白才有这样的人生经历吗?其实,苏轼也有,也有着这样类似的人生寂寞。
谪居黄州,好友几人相聚?好友们要么远贬异地而无音讯;要么背弃自己而不语;更甚者落井下石欲置自己于死地。
生命如歌
滚动的河流历史悠久,流动长,充满味道,像一杯茶,越越集中,越越越强烈。
我们可以在这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在河里仔细品尝,找到那些谁演奏的生活伟大的人的歌曲,仔细听他们的故事,理解他的感觉。
他们的生活像一首歌一样响亮,就像一股水流。
生活歌,味道陶元明高傲。
菊花在东篱下,悠闲地看南山,多么美丽的景象,只有陶垣明放在世俗之中,放下秘书带上这些东西的味道。
这时的陶元明害怕,即使贫困的人不能忍受他对牧养生活的渴望。
他渴望自然,倡导自然,从桃花泉的圣人的真实轮廓的心脏。
宽敞舒适的现场音乐,他可以阅读,他想象的房子似乎是他描绘的桃子李罗塘一长在篱笆,复杂回到大自然讲他们的声音。
官僚的黑暗面如何和如何羁绊陶渊明的高傲?生活的歌,味道李白的傲慢不礼貌。
大胆和流出的李白,即使大胆,每天喝酒也可以写成流通一个好的章节。
他出生在唐朝,这使他的性格,皇帝打磨雁,贵溪靴,别人不能享受治疗,他仍然享受,甚至皇帝不能说,他是酗酒者这是一个英雄的诗歌,他清醒,但太阳笑了出去,我的一代是蓬莱人。
这是让后人们向诗人致敬和敬佩。
他的生活,他的想法都集成到他的诗歌,像一首歌蔓延到目前为止,它是叹息!生活歌,品味李庆照优雅悲伤!朦胧的云担心天永远打开窗口,仰望天空,但没有看到一个月亮。
心不免伤心。
玉枕头橱柜,午夜酷通过只有一个人默默承受这悲伤,但找不到人谈话。
即使有三杯两杯轻葡萄酒也到了,但风后,只有悲伤,悲伤只有老熟人。
Haggard充满了满满的土地,但谁值得拾起有自己的鱿鱼to拾起来。
那么如何使自己的心伤心的情况,怎么可以一个简单的担心词结。
李庆照的生活发出了悲哀的歌,但也不止如此恐惧的双溪船,不能忍受很多的担心。
生活的歌,有时高傲,有时傲慢不自在,有时轻微的悲伤。
苏东坡生命美学的两极张力
未然者而已。 ”l 5 】 并嘱其养生用药之法。此书语气 平和,态度真诚 ,全不见睚眦必报的怨愤 。刘克 庄评论 : “ 苏章本布衣交 , 子厚 当国, 乃窜公于海
南 。… …君子 无纤 毫之 过 , 而小 人忿怯 必致 之 死 ; 小人 负丘 山之罪 ,而 君子 爱 冷犹 欲其 生 。此 君 子
第3 7 卷 第6 期
2 0 1 6 年1 1 月
城 市 学 刊
J OURNAL 0F URBAN S TUD正 S
v o 1 . 3 7 No . 6
NO V . 2 01 6
苏东坡生命 美学 的两极张力
何 林 军
( 湖南 师范大学 文学 院,长沙 4 1 0 0 8 1 )
第3 7卷
何林 军:苏东坡 生命 美学的两极 张力
9 3
否正确 ,单说他的胆魄和气节 ,就值得景仰。这 里展示 的是他对待 政事方式 的一个 范例——认
“ 真”不认 “ 人” 。 他没有被人牵着鼻子走 , 一腔 热诚 、 满身胆魄, 全出于四个字—— “ 为 国为民” , 这 便是 他所 较 的 “ 真” 。心里 有 这个 “ 真” ,则 言
人们喜爱和推崇的中国古人之一。他是有宋三百 年最大的一个 “ 实力派与偶像派巨星” 。 生命 的美 学存在必有沉重 ,亦必有诗意 ;沉重与诗意,对
于生命美学而言 , 两者皆不可或缺 , 因为 “ 沉重 ”
做他人所不能之事 ,鹤立鸡群 ,风骨凛然。这是
忧国忧民的儒者苏轼 。这方面的事迹 已为治苏者 所熟知 ,故而仅 以一例申述之 。熙宁九年 ,公元 1 0 6 9 年, 在宋神宗的鼎力支持下 , 王安石领着一 大帮新晋人士 ,依托一套陈旧的官僚体系 ,暴风 骤雨般开始了一场动机 良好却其影响至今争讼纷
浅谈苏轼咏物词的意象美和人性美
浅谈苏轼咏物词的意象美和人性美苏轼是我国词史上一位大力创作咏物词的作家。
他对咏物词的发展,不仅表现在数量上,更重要的是体现了词人审美情趣的变化,并由此咏物词在题材、表现手法、艺术技巧和语言形式等方面的变化。
全文从两个方面分别介绍了苏轼咏物词的艺术美。
第一方面是苏轼咏物词的意象之美,苏词着眼于自然物态之美,表达了词人对于自然美的欣赏和喜爱。
第二方面是苏轼咏物词的人性之美,苏词中的物都是形神兼备的,即在描写之外寄寓作者的情怀和品格。
最后,总结了苏轼咏物词的艺术美,说明了其咏物词在词的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标签:苏轼咏物词意象之美人性之美苏轼是我国词史上豪放派的开拓者,在词的发展史上有着巨大的贡献。
另外,苏轼也是词史上一位大力创作咏物词的作家。
唐玲玲先生指出:东坡咏物词共有三十多首,数量上远远超过了他之前的任何人。
就咏物词的表现手法而言,也较为多样化,不是从前那样单一的、只是照着传统感物言志的套路、缺乏主观投入的写法。
苏轼的咏物词开拓了词的审美境界,在词的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
苏轼的咏物词的艺术美,主要体现为意象之美和人性之美。
一、意象之美咏物词是指对某一具体物象作专门或详细的描写。
咏物词始见于晚唐,不过初时作词者大多无意于词咏唱自然现象,自晚唐以来随着词这一体裁的逐步发扬光大,涌现除了一批优秀词作者及脍炙人口的作品。
不过当中大多是写景抒情之作。
“词为艳科”似乎成为词人心中的固定观念,词只不过是人们觥筹交错时聊以助兴的一种技能。
正如盛唐时期诗风便显得浮华,而产生于这种氛围中的咏物词所歌意象也大多是抒发男女间的缠绵情意,所咏之物也多与男女之情相关。
写来写去也转不出儿女情长、离合悲欢的圈子,其语言风格也因此难以摆脱柔媚纤巧的束缚,产生在这种艺术氛围中的咏物词也沾染了这种习气,如柳翃思念其爱姬的《章台柳》: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从词中我们可以看出柳翃这首写柳的咏物词重在抒发对柳氏的思念和忧虑她的命运。
孤芳独幽,卓立不群——苏轼词中的人格美简析
作者: 高华
作者机构: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郑州450005
出版物刊名: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页码: 95-96页
主题词: 苏轼词 人格美 浣溪沙 《定风波》 词作 独特 豁达 《赤壁赋》 简析 个性
摘要:苏轼以其高尚的节操和独特的个性,赢得了千百年来人们对他的敬佩,在其词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美过去则少有提及.从<定风波·咏红梅>、<卜算子·缺月挂疏桐>、<西江月·梅花>等词作可以看出,他借物咏怀,充分表现出卓立不群的人格.与此同时,从<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定风波>和<赤壁赋>等诗表现其开朗乐观、豁达大度的一面,从而构成其完整的人格美.。
高考语文备考 生命如歌梦如花哲理思悟散文阅读精品课件
骨子里太保守吗?可是我非常明白,后来者居上是最 应该庆祝的事。或者是刘易斯没跑好让我遗憾?可是 九秒九二是他最好的成绩。到底(dào dǐ)为什么呢?最后我知 道了:我看见了所谓“最幸福的人”的不幸,刘易斯 那茫然的目光使我的“最幸福”的定义动摇了继而粉 碎了。上帝从来不对任何人施舍“最幸福”这三个字, 他在所有人的欲望前面设下永恒的距离,公平地给每 一个人以局限。如果不能在超越自我局限的无尽路途 上去理解幸福,那么史铁生的不能跑与刘易斯的不能 跑得更快就完全等同,都是沮丧与痛苦的根源。假若 刘易斯不能懂得这些事,我相信,在前述那个中午, 他一定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
一杆秤,秤锤与重物处于平衡的时候,如果秤锤稍 稍移动五毫米,那么矛盾便立即激化,不可调和。平 衡是一种美,缺憾便是短短的五毫米,就那么一点点 而已。
第二十页,共43页。
一点点,接近于忽略不计,也可表示少之又少。五毫 米微不足道,但足以造成莫大的悲剧。缺憾似乎是一种意 外,不,应当属于必然。小时候,看电影《桥》,工程师 伸手去拉从绳子爬上来快到桥面 的勇士,但就差那一点,五毫米吧,桥上的与桥下爬升的 都付出了最后的努力,可恨手臂太短了,就五毫米,幽明 两分的距离有时就那么(nà me)长,成了无法克服的障碍 。再联想那些战火纷飞的年代有多少这样的悲壮故事。也
第六页,共43页。
2.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6分) (1)我基本上不写游记,不写历史,不写我的时代以外的
故事。 答案 作者创作的主要目的是对人类命运和社会(shèhuì)的 (2 答案 作者对浪费生命、挥霍生命甚至破坏生命现象的揭示
和痛惜,表现她极度关爱生命的人文情怀。(意思对即 可) (3 答案 作家用慈爱和悲悯的情怀,执著于人类生命的关爱和 拯救。(意思对即可)
论苏轼壮词的崇高美
作者: 张帆
作者机构: 西华大学人文学院,四川成都611930
出版物刊名: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70-75页
主题词: 苏轼壮词;崇高美;人格磊落;意象壮阔;书写淋漓
摘要:苏轼在词史上的地位,是由其富有原创性的豪放词风确立的。
他的这一类词具有倾荡磊落的人格精神、壮阔的审美意象、天风海雨式的情感书写,在词体这一领域充分展现了“崇高”的美学价值。
它不仅超越和丰富了传统词体的美学范畴,更在广阔的文艺审美空问树起了一座中国词体的崇高与壮美的丰碑。
生命在超越中闪光——苏轼词中的自我形象解读
生命在超越中闪光——苏轼词中的自我形象解读
高华
【期刊名称】《许昌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028)003
【摘要】在苏轼三百多首词作中,其鲜明的自我形象一直活跃其中:对理想的执著追求;高尚的节操和洒脱飘逸的气度;激昂奔放的豪情以及遭遇打击后仍能不断抗争不断超越的旷达胸怀和人格精神.其审美张力已远非苏词本身在文学艺术领域的成就所能概括,它已超越了特定的历史时空,影响了无数古今文人的人生模式和文化性格.【总页数】3页(P76-78)
【作者】高华
【作者单位】河南交通学院,河南,郑州,45005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2
【相关文献】
1.试论苏轼词中的自我形象 [J], 杨艳梅
2.人生缺憾中的追求--苏轼词所展现的人生取向 [J], 薛梅
3.苏轼词中的仕隐矛盾与自我化解 [J], 彭曙蓉
4.论苏轼词中潜在的自我形象 [J], 王树来
5.浅析苏轼词中思亲念友的自我形象 [J], 路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 +,,& ’((- " (’./
$$$$$$$$$$$$$$$$$$$$%
0123 . * !((#
!"
苏轼是中国古代才能最为全面的文化巨 匠,他在诗、文、词、赋等各种文体的创作实 践以及文学理论上都有重要建树,为后人留下 了极其宝贵的文学遗产。与此同时,他横溢的 才华、丰富的情感、多舛的命运、旷达的胸襟 在作品中都能寻到踪迹。尤其是他的词,将其 率真的个性更是表露无遗。读后不禁令人感 叹,让人击节,又如品香茗。特别是他那名花 独幽、卓立不群的人格之美至今仍被传为美 谈,影响了无数后继者的人生模式和文化性格 的自我设计。而学人对此的论述似不多见,因 此,本文拟就这方面作一简要分析。 北宋中期以后,政局腐败,官场倾陷成 风。一些士大夫为了争权逐利,丧尽廉耻,极 尽钻营之能事,他们揣摩皇帝心意,曲意迎 合。有些对当局的旨意,不问是非唯命是从。 “杨三变”、“三旨相公”,就是时人对钻营 者的绝妙讽刺。在这种世风日下的情况下,苏 轼以他高尚的节操和独特的个性,赢得了千百 年来人们对他的敬佩。他的这种人格美在其词 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们可以通过他的词略窥
全书》,第 ’!/# 册。 ! 《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四十一。 " 《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十三。 《杜诗详注 》 仇兆鳌 卷十, 中华书局 4 ’/5/ 年版。 #(清 ) % $ & (元)杨公远《野趣有声画・序》,《景印文渊阁 $ # 四库全书》,第 ’’/) 册。 ’ 《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三十。 $ # ( (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十七,上海古籍 $ #
一二。 好睡慵开莫厌迟,自怜冰脸不时宜,偶做 小红桃杏色,闲雅,尚余孤瘦雪霜姿。 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
(《定风波・咏红梅》)
休
把闲心随物态,何事,酒生微晕沁瑶肌,诗老
在这首词中,词人以他的传神之笔,写出 了红梅独特的“风流标格”,展示了作者高洁 不阿的品格,与那些争权逐利的小人形成了鲜 明的对比。这难道不是他不肯俯仰随俗和坚持 高风亮节的人格的自我写照吗? 苏轼曾自谓: “赋性刚拙,议论不随” 刂》),史书也载他 (《乞罢学士除闲慢差遣答 “遇事敢言”“刚正嫉恶”(李焘《读资治通 鉴长编》)。事实正是这样,对于官场日益衰 败的风气,苏轼不仅不与其同流合污,而且还 极力抵制这种做法。他主张遇事要有自己的主 张,反对投机钻营,看风使舵,哪怕是对皇 帝,他也主张“宽猛相资”“可否相济”,所 以,他在历朝都不改初衷。仁宗因循守旧,他 着重劝其“励精庶政、督察百姓、果断力
!--./0123145 46 "27489 #13/.2.: $4.;9
他这种内心世界的真实记录和独特个性的表 现: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 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 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词人借月夜中的孤鸿自况,寄托自己宁愿 引身幽居,不肯随人俯仰的孤高自赏的感情。 词人把他那无法排遣的痛苦,深沉高远的壮 志,难以被人理解的怀抱,斩不断的幽怨,都 体现在孤鸿这一形象中,在这里,作者用他的 生花妙笔,为我们塑造出一个睥睨邪恶,抗争 现实,坚持贞操,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士 形象。并通过这一形象,曲折地暴露了北宋王 朝因新旧党争而屈害贤良的黑暗政治,间接反 映了宋朝封建专制主义大大强化这一历史现 实。使我们对北宋统治集团内部复杂的斗争有 了初步的了解,从而对在这一环境中坚持操 守、孤芳独幽的苏轼更加钦佩。 由于现实的黑暗,他往往借咏物表现自己 的节操和个性。上面说过的《卜算子》是如 此,再就是《西江月・梅花》通过对梅花傲霜 斗雪,不肯与梨花同梦的独特个性的赞扬,表 现了自己高洁的品质和独特的个性。“石榴半 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虽 是赞美榴花,可他那独特的气质溢于言表。使 人明显地感到,词人是在借物咏怀,充分表现 了他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 苏轼不仅有傲岸不屈的一面,还有其开朗 乐观、豁达大度的一面。他屡遭挫折而不妥 协,正得力于此。比如,当他不得重用时,就 用“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 (《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来安 慰自己。受到打击后,虽然也有过“浮生若 梦”的愁思,但不是一蹶不振,而是用“堪笑 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 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水调歌头・落日绣 帘卷》)去排解自己的愁思。甚至陶醉在大自 然的山光水色之中:“江汉西来,高楼下,蒲 萄深碧,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 (《满江红》), “一千项,都镜净,倒碧 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乱石穿
!"#$
% & ’(()
名作 欣赏
古典今读
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或“林断山明竹 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 水红蕖细细香”。既有撼人心魄的雄山奇水, 又有栩栩如画的农村小景,表现了苏轼坦荡的 胸怀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使人通过他的词也得 到一种健朗的美的艺术享受。所以,即使是在 困苦忧患的处境中,他仍然能关心国家时事: “西事(指宋当时西北边事)得其详乎,虽废 弃未忘为国家虑也。”(《与滕达道书》)有 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也能使他受到启发,得 到鼓舞:“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 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山下兰 芽短浸溪》)有时则一幅悠然自得的样子,如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 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任何一首优秀的诗词,都是作者情感最凝 练的表达形式,我们只有把它的意蕴开掘出 来,才能感受到这首诗词的真正意义。表面看 来这首词写作者在大自然的风雨中,不为外物 所动,从容自若走自己的路。实际则表现了作 者的一种人生境界,一种宠辱不惊、履险如 夷、临危若素的大彻大悟的人生境界。正是这 种境界,使诗人独特的个性得到如此完美的体 现,这正是苏词独到的成功之处。所以前人说 他“立朝大节极为可观”。 综观苏轼的一生,可谓是大喜大悲,漂浮 不定、变幻无常。他所遭受的打击绝非一般人 所能想象。然而,他都能一步一步地走过来, 究其原因,其一是他从思想上杂糅了儒、道、 释三家学说中积极的因素。如儒家的入世和有 为,引导他热爱生活和人生;道家的清净无 为、超然尘世的思想又使他淡泊名利,在逆境 中也显得从容自如;佛家的静达圆通,则启迪 他走向圆融和通达。其二是他对理想的人生境 界的不懈追求,企图达到对人生功利境界的超 越,而这种超越是需要一种美的人格作基础 的,因此,一切的外事外物,在他看来,都是 丰富自己发展自己的一种精神资源。正是因为 料 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
哉令伊》)。“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 (《南乡子・和杨元素》)。“一旦功成名 遂,准拟东还海道”(《水调歌头・安石在东 海》)。虽是称誉古人,可他那蔑视高官厚禄 的高贵品质跃然纸上,不肯俯仰随俗的飘逸气 度如现眼前。即使是在被贬期间,他也决不改 变自己的操守。《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正是
*)+,!
!"
!! " #$ %&’$ " ’()$ * + +,,& ’((- " (’./
0123
. * !((#
!"
名作 欣赏
古典今读
行”;神宗颇有作为,励精图治,所以他着重 劝其“忠恕仁厚、含垢纳污、屈己以裕人”; 元祐初,多恢复仁宗朝故事,他又担心“百官 有司矫枉过直或至于媮,而神宗励精核实之政 渐至堕坏;深虑数年之后,驭吏之法渐宽,理 财之政渐疏,备边之计渐弛,则意外之事有不 刂子》)。为 可胜言者”(《辩试馆职策问 答 此,苏轼吃尽了苦头。本来,他才华出众,学 识渊博,初次应试,名震京师,颇为朝廷器 重。后来王安石变法,正是用人之秋,只要他 稍加附会,高官厚禄自会加身。但是,苏轼考 虑的是变法将会给国家人民带来的弊端。(当 然,他对变法所持的态度正确与否,尚不在本 文范围之内,故此存而不论。)于是,他极谏 变法之不利,以致后来遭弹劾入狱。受尽了折 磨,几近丧命。元祐年间,旧党执政,司马光 上台后主张尽废新法,苏轼与司马光关系弥 笃,又有新党对他的迫害,只要他屈意相随, 高位唾手可得。但是苏东坡毕竟是苏东坡,不 是“三旨相公”,更不是“杨三变”,他所想 的,不是个人得失,而是朝廷的安危,人民的 利益,是自己为之奋斗的理想,这也正是他的 令人敬佩之处。经过几年的变法实践,他看到 一些新法确实给人民带来了好处,于是,他又 力表新法“不可尽废”,主张“参用所长”。 这又遭到了元祐党人的仇视,被当作第二个 “王安石”挤出了朝廷,成为新旧党争的牺牲 品。 其实,苏轼为朝官,是真正坚持了“以救 时行道为贤,以犯颜纳谏为忠”的高风亮节 的。他对那些小人争逐的“蜗角功名,蝇头微 利”(《满庭芳・蜗角功名》)是不屑一顾 的。“贤哉令伊,三仕已之无喜愠,我独何 晋 绅”(《减字木兰花・贤 人,犹把虚名玷 扌
$$$$$$$$$$$$$%
$$$$$$$$$$$$$$$$$$$$% $$$$$$$$$$$$$% 本刊读者俱乐部邮购书目
全唐诗流派品汇 4 $ 卷 5 唐诗选注汇评 人间词话 4 汇编汇校汇评本 5 悲剧的诞生—— — 尼采美学文选 尼采诗选 ’.(: (( 元 ).: (( 元 !$: #( 元 !$: (( 元 ’(: (( 元
出版社 4 ’//. 年版。 )# $ # + (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五十一,上 * 海古籍出版社 4 ’//’ 年版。 , (明)王偁《虚舟集》卷五,《景印文渊阁四库全 $ # 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一百十四。 $ # / 《西湖游览志余》卷七。 $ #
名作 欣赏
古典今读
!
生命如歌
—— — 浅析苏轼词中的人格美
"高 华 !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郑州 "#$$#% &
摘
要:苏轼词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美过去少有提及,本文通过对苏轼部分词作的分析,将其表现出来的卓立
不群的人格美展示给大家,并对其思想根源及其所具有的美学意义进行了揭示。 关键词:苏轼 词 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