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论述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五)论述
(2)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就是以这一规律为理论依据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五、论述题
(一)
1、运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说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依据。
答案要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3)坚持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对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要充满必胜的信心。事物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新事物代替战胜旧事物,社会主义必然最后战胜资本主义,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一定会取得成功。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任何时候都不要被一时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因暂时的挫折而动摇。
③要做到从实际出发,首先,必须从调查研究入手。深入实际,到群众中去作调查,掌握大量的、真实的、第一手材料。材料一定要多,个别的少量的材料,不足以反映全面的情况。材料一定要真实,因为虚假的材料不仅不反映实际情况,甚至造成假象,使认识脱离实际。要第一手材料,因为第一手材料是从事实直接得来的,同实际最贴近,反映实际也最深刻。其次,对于收集来的材料还要作认真的研究,达到两个目的。其一是进一步确定材料的真伪和价值;其二是从材料中引出路线、方针、政策、计划、方案和方法来,以便去指导人们的实践,从而达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最后,要深入实际,做调查研究,还必须克服脱离群众、高高在上的官僚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群众、搞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世界统一于物质这一哲学原理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提供给人们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条基本原则。
马克思一些辨析题+论述题 题目加答案
第四章:论述题1.怎样理解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知识、信息、科技、管理等在价值形成和价值创造中的作用如何?3.怎样理解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之间的反比关系?4.如何正确认识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生产?5.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6.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7.如何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辨析题1.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说法不准确。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因为只有用发展了的理论才能指导发展了的实践2.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是为全世界的无产阶级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3.唯心主义否定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这是错误的观点。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不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标准。
坚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即坚持世界的可知性,是唯物主义和某些唯心主义者都承认的观点。
4.世界统一于存在(×)错误。
存在是一个摸棱两可的命题,因为不仅物质是存在,精神也同样是存在。
但是,精神是物质世界的反映。
所以,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而不是存在。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
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讲的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024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题及答案 ——论述题
2024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题及答案——论述题31、简述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原理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现实意义原理:辩证统一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以量变为前提和基础,质变由量变规定其性质和方向。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现实意义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把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同有步骤、分阶段的踏实肯干、稳步前进的精神结合起来,反对急于求成。
31、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是怎样产生的?相对剩余价值的形成过程(超额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产生过程等类似,超额剩余价值是资本家之间进行激烈竞争产生的)①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必须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而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要降低劳动力价值。
②而劳动力价值是由工人及其家庭的生活资料价值所构成,因而就要降低生活资料的价值。
③商品价值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所以,为降低生活资料的价值,就必须提高生活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也要提高与生活资料相关的生产资料部门的劳动率。
④最后,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都提高了,所以,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为条件的。
3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战后大发展的原因①私人垄断资本的力量无法满足大规模经济建设需要的巨额资金。
②大规模公共设施建设,私人垄断资本无力或不愿投资。
③大型、前导性的科学研究项目,私人垄断资本不愿涉足。
④日益严重的生产过剩问题仅靠私人垄断资本难以解决⑤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国家出面进行某些宏观经济调控。
⑥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方面,国家的再分配功能越来越重要。
马克思考试题库及答案
马克思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马克思的《资本论》主要分析了哪种社会经济形态?A. 自由资本主义B. 封建主义C. 社会主义D. 共产主义答案:A2.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A. 阶级矛盾B. 人与自然的矛盾C.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D.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答案:C3.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认为,剩余价值的来源是什么?A.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B. 资本家的投资C. 工人的劳动D. 资本的自我增值答案:A二、简答题1. 简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答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所必需的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2. 马克思如何定义阶级?答案:马克思定义阶级是根据人们在生产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和对生产资料的控制程度来区分的。
阶级是社会经济结构中具有共同经济利益的社会集团。
三、论述题1. 论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答案: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具有自我矛盾性。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将导致资本主义的危机和最终的崩溃。
马克思预言,资本主义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四、案例分析题1. 以某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危机为例,分析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的论断。
答案: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固有的周期性现象,根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
金融危机通常表现为信用危机、流动性危机等,其本质是生产过剩与消费不足的矛盾。
例如,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就是由于金融市场的过度投机和风险管理的失败,导致信用体系崩溃,进而引发全球性的经济衰退。
结束语:通过上述题库及答案,考生可以对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掌握。
马克思的理论不仅对经济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理解当代社会经济现象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马克思考研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考研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剩余价值的来源是:A. 劳动力B. 资本C. 土地D. 机器答案:A2.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 资本家与工人的矛盾C. 工人与工人的矛盾D. 资本家与资本家的矛盾答案:A3.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什么决定的?A. 供求关系B. 生产资料的价格C.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 个别劳动时间答案:C4.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是:A. 资本积累B.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C. 资本周转D. 资本循环5.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口号是:A.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B. 消灭私有制C. 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D. 建立无阶级社会答案:C6. 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是:A. 按劳分配B. 按需分配C. 按能力分配D. 按资分配答案:B7. 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认为,阶级斗争是:A. 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B. 社会历史发展的次要力量C. 社会历史发展的偶然现象D. 社会历史发展的辅助力量答案:A8.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A. 市场供求失衡B. 资本积累C.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D. 资本周转答案:C9.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工人的劳动是:B. 异化的C. 快乐的D. 有尊严的答案:B10.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贫困化趋势是:A. 绝对的B. 相对的C. 暂时的D. 永久的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答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价值的源泉和决定因素,为剩余价值论提供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答论述题答案
简答A1、意识的本质是什么?答: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和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1)从物质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之所以具有这种机能,是与人脑是高度发达、严密组织起来的物质分不开的。
人脑是思维和意识活动的物质基础。
(2)从内容看,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只有当客观外界事物和现象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并通过神经系统传达到大脑,再经大脑改造制作后,才能产生意识。
(3)意识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无论正确或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但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无论是感性认识形式还是理性认识形式,都是主观世界所特有的。
2、简述真理的客观性和一元性。
答: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的客观性和一元性具有一致性:(1)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真理的客观性是由它所认识的对象及其规律的客观性决定的。
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
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必然坚持真理的一元论,否定真理的多元论。
(2)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
社会实践对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确认,具有客观性、直接现实性和惟一性。
实践标准的客观性和惟一性决定了真理的客观性和一元性。
(3)真理的作用是客观的。
真理的作用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以客观实践及其结果而定。
真理作用的客观性也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
(4)真理的客观性和一元性决定了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3、简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答:(1)科学是生产力。
这里的科学主要指自然科学。
它是关于自然界的现象、性质和发展规律的知识理论体系,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一种精神现象,因而不是现实的物质生产力。
但是,自然科学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它是对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直接反映,把它应用于现实的生产过程,可以转化为现实的物质生产力。
(2)技术是生产力。
技术表现为两个方面:①生产的物质设备,即“硬件”,属于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②人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即“软件”,属于劳动者范畴。
这就是说,技术已经包含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个生产力的基本要素之中,它不能离开这三个基本要素独立存在。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原理论述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论述题(附答案)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人类思想史上伟大的革命?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包含哪些内容?3.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科学内涵及其理论意义。
4.意识的起源、本质和能动作用。
5.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容及其意义。
6.怎样理解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为什么说实践决定认识?7.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8.如何理解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之间的关系?9.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0.如何理解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1.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2.如何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什么说实践标准既是确定性的又是不确定性的。
1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及其意义。
1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15.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16.怎样理解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7.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如何在实践中坚持群众观点,做到以人为本。
18.如何理解商品的二因素、劳动的二重性、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19.价值规律(内容、表现形式、作用)。
20..资本不同成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时人类思想史上伟大的革命?答:1、产生:19世纪40年代。
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社会历史根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欧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已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开始激化,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经济关系决定一切社会关系的事实也暴露在人们面前,社会发展的唯物辩证性质就比以前更加明显地揭示出来了。
阶级基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已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1836年英国的宪章运动,1844年的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但都失败了。
马克思论述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期末复习资料之结合实际论述题第一章 P55页 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答: 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必须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坚持实践的基本途径;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坚持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在社会历史领域必须认识和处理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1. 正确处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从实际出发,最根本的就是要从物质世界固有的规律出发,遵循客观规律,正确处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坚持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1)必须遵循客观性原则。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
(2)必须把握能动性原则。
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3)必须坚持实践性原则。
实践是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内在统一的现实基础。
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要从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
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就是要树立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学风,努力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服务社会、建设国家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第三章 P147页当前,我国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需要协调好开发资源和保护资源 的矛盾。
请根据你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的理解,谈谈在利用科学技术方面应该怎样 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答:(一)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但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二重性,它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
大学马哲论述试题及答案
大学马哲论述试题及答案一、论述题(共40分)1. 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意义。
(20分)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以实践为基础,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
其次,它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强调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和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最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它将唯物主义原则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
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同时,它强调实践的重要性,鼓励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此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思想,有助于我们全面、发展地看待问题,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稳定。
2. 论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并探讨这一理论在当前中国社会的应用。
(20分)答案: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它包括人的智力、体力、道德、审美等各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限制了人的全面发展,因为资本的积累和利润的追求使得劳动者被异化为机器的附属品,无法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在当前中国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首先,中国政府大力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人的智力和道德发展。
其次,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为人们提供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再次,通过文化建设,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最后,通过法律制度的完善,保障人民的权利和自由,为人们提供全面发展的社会环境。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不仅在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述题一(附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述题一、如何正确处理好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l)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俞充分地发挥⋅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⑵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
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二、真理的价值具体如何表现?真理首先是认识论的概念,更多地矣联着客观事实,价值首先是生活实践的概念,联系着人的需要、目的和价值观。
l.真理与价值是相对立的统一。
2.真理与价值的对立是指二者的区别。
真理是讲认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要求认识要与对象相一致,相符合。
价值是指外物对人的需要的满足,表示某物具有对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的属性。
3.真理与价值又是统一的,不可分的。
(Ⅰ)真理能够指导社会实践,成功的改造世界,以实践成果满足人的需要,这就是真理的价值。
(2)真理与正确的价值观相一致,正确的价值观必定是在真理的指导下实现需要的满足。
4.真理的价值具体表现在他的功能上。
(1)真理具有指导实践的功能。
(2)真理具有再认识的功能。
(3)真理具有教育和激励的作用。
三、货币的本质是什么?货币有哪些职能?(l)货币从本质上看,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2)货币的本质是通过货币的职能表现出来的·货币的职能也是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而发展的·(3)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而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三个职能是在前两个基本职能的基础上,随着商品经济及其内在矛盾的发展而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论述题含答案)
简述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
答:(1)本质和现象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主要表现在:1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暴露于事物外部,可以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在联系,深藏于事物内部,是不能直接感知的,只有通过理性思维才能把握。
2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多种多样的;本质则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
3现象是多变的、易逝的;本质则是相对稳定、相对平静的。
(2)本质现象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任何事物的本质都要通过这样那样的现象表现出来,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着本质,是现象存在的根据。
简述生产方式的含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答:含义: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是特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作用:1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2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4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简述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答:(1)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有两个因素:一是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二是生产资本的构成。
(2)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受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重要影响。
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越短,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反之,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越长,资本周转速度就越慢。
简述垄断阶段同自由竞争阶段竞争的不同点。
答:垄断阶段同自由竞争阶段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竞争的目的不同。
垄断时期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2)竞争的手段有了新的变化。
不但以前的各种竞争手段在继续使用,而且由于垄断的存在,各种凭借垄断地位采取的新的竞争手段层出不穷、花样翻新。
(3)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后果不同。
由于垄断组织的实力及其所采用的手段与自由竞争阶段的企业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竞争的激烈和持久及其造成的破坏,也大大超过了自由竞争阶段。
(4)竞争的范围不同。
大学生马克思试题及答案
大学生马克思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 德国古典哲学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D. 以上都是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统一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统一D. 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统一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是()A. 毛泽东思想B. 邓小平理论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 科学发展观4.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A.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C.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D.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5.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人与自然的矛盾B. 人与社会的矛盾C.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D.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矛盾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2. 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重要意义。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特征及其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2. 论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观点及其对当前中国经济改革的指导作用。
四、材料分析题(每题20分,共20分)1.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马克思主义如何指导我们认识和处理社会主要矛盾。
材料:(此处假设有一段关于当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材料描述)2.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马克思主义如何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材料:(此处假设有一段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材料描述)五、案例分析题(每题20分,共20分)1. 根据以下案例,分析马克思主义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指导作用。
案例:(此处假设有一个关于社会问题的案例描述)2. 根据以下案例,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中的实践意义。
案例:(此处假设有一个关于社会公平正义的案例描述)六、综合应用题(每题10分,共10分)1. 结合当前国内外形势,谈谈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马克思主义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是:A. 唯心主义B. 辩证法唯物主义C. 唯物辩证法D. 唯物主义2. 以下哪个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基础?A. 辩证法唯物主义B. 唯心主义C. 唯物辩证法D. 辩证法3.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A. 古希腊哲学B. 中国哲学C. 资产阶级哲学D. 德国古典哲学4.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A. 实证研究法B. 逻辑研究法C. 经验研究法D. 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5. 以下哪一项不是评价一个政权的标准?A. 是否按照人民的利益来管理国家事务B. 是否具有充分的人民参与和监督机制C. 是否有正确有效的指导思想D. 是否具有合理的逐利机制答案:1. B2. B3. D4. D5. D二、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正确/错误)2.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也是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之一。
(正确/错误)3.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思想是超结构的一部分,是基础设施的反映。
(正确/错误)4. 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正确/错误)5. 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实践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正确/错误)答案:1. 正确2. 正确3. 错误4. 正确5. 正确三、简答题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有哪些?答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辩证法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以及无产阶级专政等原理。
2. 马克思主义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答案: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是在消灭剥削、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是从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一个阶段,具有明显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特点。
3.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设原则是什么?答案: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设原则包括思想上的一致性、组织上的纪律性、行动上的集中性以及党员和干部的先进性等原则。
四、论述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请简要论述其对当代社会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论述题及答案
1 简述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P4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工业革命大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及其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巨大进步,同时又产生了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促使人们全面思考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等问题。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无产阶级的迅速壮大使无产阶级和资本阶级的矛盾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实践在早期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自发性,这就迫切需要总结和理论指导。
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2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来源 P8马克思主义是在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德国)黑格尔第一次试图把整个自然界、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是运动和发展的,并努力解释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德国)费尔巴哈把自然界和人当做哲学的出发点,大胆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提出了自然界是不依赖于人和人的观念而存在的,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英国)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他们研究了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经济生活同自然界一样,都是受自然规律支配的。
(法国)昂利圣西门沙尔傅里叶罗伯特欧文这三位思想家具有同资本主义旧制度决裂的理论勇气,具为新世界的到来而努力奋斗的善良愿望。
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做了深刻的批判。
这三者是马克思主义的来源。
3 总结哲学的基本问题 P28恩格斯总结和概括了哲学发展特别是近代哲学发展的历史事实,并吸取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有关思想,第一次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马克思-简答论述题答案
2.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
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3.辩证关系:(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
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
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
3辩证关系: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互依存;二者相互包含。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是从真理的相对性走向绝对性、接近绝对性的过程。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它们是同一个真理的两种属性。
15、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商品:是用来交换、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扬弃: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物
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质变: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意识的能动作用: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实践主体和客体:主体是指具有一定的主体能力、从事现实社会实践活动的
人。客体是指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
作用的关系。
(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
马克思主义论述题及答案
一、简答题1. 简答邓小平理论的创立。
参考答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胜利与挫折的历史经验教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2. 简答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含义。
参考答案: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为: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决定经济发展方向。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3. 简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含义。
参考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4. 简答“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参考答案:“三步走”是邓小平在总结我国以往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5. 简答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质和目标。
参考答案: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改革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6.简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参考答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题题库(含完整答案).do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题题库1、谈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实在批判地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又称哲学的根本问题、哲学的最高问题,是指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在 1886 年写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第一次对此作出了明确表述。
它的提出,为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对立的哲学体系、哲学派别以及对它们的客观评价提供了正确的标准,指导人们掌握哲学发展的普遍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3、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①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科学地解释了事物发展的道路、方向、形式等问题。
②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根本内容,事物普遍联系的实质就是事物之间由多方面的对立统一构成的矛盾体系;事物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扬弃旧事物的过程,它体现着事物内部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③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全部规律和范畴的实质,所以,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理解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④ 唯物辩证法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而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这一科学方法论最根本的内容,即矛盾分析的方法。
4、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答:矛盾的普遍性是指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种事物的矛盾都各有其特点或个性。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答论述题
1.简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根本方法。
答:(1)目的是: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②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③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2)理论联系实际之所以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指导,去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
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
2.简述真理和真理的相对性、绝对性的含义、二者的辩证关系。
答:正确地反映客体的认识就是真理。
真理的绝对性:①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与客观世界相符合、相一致的认识,任何真理总是包含着不依赖主体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②物质世界是无限发展的,它存在的根据就在它自身,如果想从物质世界之外去寻找其存在的根据,必然会陷入神秘主义。
故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存在是绝对的,而人的每一个真理性认识,都是向着这个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
真理的相对性:(1)从广度上看,任何真理只能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的某些方面的正确认识。
在广度上是有限的.是受条件制约的。
需要进一步扩展。
(2)从深度上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认识有待深化。
在深度上是有限的,是受一定条件制约的。
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1)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依存.(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互相包含、互相渗透。
一方面,任何相对真理中都包含绝对真理的颗粒;另一方面,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3)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
3真理与价值的关系答:真理与价值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是对立的统一。
(1)区别:真理体现的是认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是认识与对象相一致、相符合;而价值是指外物对人需要的满足,表示某物具有对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的属性。
(2)统一:第一,真理能够指导社会实践,人们通过在真理指导下的实践,成功地改造世界,以这种实践的成果来满足人的需要,这就是真理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属性。
马克思概论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在哪一年首次出版的?A. 1867年B. 1871年C. 1875年D. 1883年答案:A2.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发表于哪一年?A. 1847年B. 1848年C. 1849年D. 1850年答案:B3.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A.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B. 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C. 帝国主义和殖民地的矛盾D. 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答案:A4.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什么决定的?A. 供求关系B.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 生产成本D. 个人劳动时间答案:B5.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是什么?A. 剩余价值规律B. 价值规律C. 竞争规律D. 垄断规律答案:A6.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认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来源于什么?A. 工人的劳动B. 资本家的投资C. 机器的使用D. 原材料的购买答案:A7.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地位是什么?A. 资本家B. 无产阶级C. 中产阶级D. 资产阶级答案:B8.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前提是什么?A.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B. 工人阶级的觉醒C. 科学技术的发展D. 国际无产阶级的联合答案:B9.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最终会导致什么?A. 社会稳定B. 社会动荡C. 社会和谐D. 社会崩溃答案:D10. 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是批判哪个政党的纲领?A. 德国社会民主党B. 英国工党C. 法国社会党D. 美国民主党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马克思的《资本论》中,以下哪些是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概念?A. 商品B. 货币C. 资本D. 劳动力答案:ABCD2.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形式包括以下哪些?A. 绝对剩余价值B. 相对剩余价值C. 垄断利润D. 地租答案:AB3.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到,无产阶级的革命目标是:A.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B. 消灭私有制C. 实现共产主义D.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答案:ABC4.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商品的价值?A. 个别劳动时间B.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 生产资料的价值D. 商品的供求关系答案:BC5.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B.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C.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D.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答案:AB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大学公共课)论述题1、试述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答:(1)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2)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改革开发以来,我们恢复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制定了一系列符合我国实际的改革开放政策,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实践证明,是否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2、论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根本分歧,说明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对实际工作的重要意义。
答:(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主要表现在:第一:联系观点与孤立观点的对立。
第二:发展新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
第三: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
形而上学则根本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外力推动的结果,因而只看到矛盾的一个方面,看不到另一方面,坚持一点论。
(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3)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观察事物,切忌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这样可以使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避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和绝对化,少犯错误,取得成功。
3、试述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2006,2003答:(1)意识的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规律是物质运动发展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各项工作中,我们必须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实践热情与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踏踏实实,按规律办事。
坚决反对片面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无视规律,盲目蛮干。
“大跃进”的沉痛教训我们必须永远铭记,我们既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又要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勇于开拓创新。
只有这样,才能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4、试从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说明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2005,2003答:(1)从起源上看,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社会性劳动的产物。
(2)从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是社会的产物;(3)从作用上看,意识对物质的作用必须通过物质实践活动才能实现;要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必须遵循运动的客观规律,具有必要的物质手段。
5、试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以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2005答:(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
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主要表现为矛盾双方相互渗透或相互包含、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趋势;(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结的。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基本属性,它们在矛盾运动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是指它的条件性。
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是指它的无条件性。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相互联结、不可分离的。
一方面,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另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6、说明本质和现象辩证关系的原理,以及这一原理对我们认识事物的指导意义。
2005,2007,2003答:(1)本质和现象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A、本质和现象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
B、本质和现象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2)掌握本质与现象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A、本质和现象是有区别、对立的,我们对事务的认识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有必要通过科学研究揭示事物的本质;B、本质的现象是统一的,对大量的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是揭示事物本质的正确途径。
7、试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并运用这一原理说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
2004答:(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又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要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事物,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性,按规律办事。
我国最大的实际是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当前国际和国内的实际出发,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这样才能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
8、试述内因和外因的含义及其关系,并说明这一原理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2004答:(1)内因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外因是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
(2)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
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3)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经济技术联系非常密切,我国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吸收国外资金,发展我国的经济。
我国的对外开放必须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积极地借鉴和吸收国外一切文明成果,努力避免和消除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9、试述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并指出唯心主义运动观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运动观的主要错误。
2004,2003答:(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的方式。
(2)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一方面,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一不是处于运动中。
另一方面,世界上也不存在无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运动的主体,一切运动总是物质的运动。
(3)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运动观,都是把物质和运动割裂开来。
前者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后者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
10、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如遇到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医生,又具有良好的医疗设备和必要的药物,就可能得救,起死回生;如果遇到不负责任、医术不高的庸医,又缺少必备的医疗条件,病人就可能命丧黄泉。
但如果病人已病入膏肓,无论医术多么高明的医生,无论用什么灵丹妙药,病也不会有再生的可能。
度结合这种情况,说明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2003 答:(1)内因的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生命垂危的病人之所以能起死回生,是因他的机体还有再生的根据。
(2)外因是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
生命垂危的病人,遇到两种不同的医生和好坏不同的医疗条件,就会造成起死回生和命丧黄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3)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如果病人病入膏肓,机体内部失去再生的根据,无论多么高明的医生和多么良好的医疗条件,都不能使病人再生。
(4)既然内因和外因在事物的发展中都起作用,所以在观察事物时,要把内因和外因结合起来,既要看到内因,又不忽视外因。
11、试述认识的反复性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答:(1)认识的反复性是由以下原因决定的。
首先,从客体方面来考察。
其二,事物的矛盾有个展开和发展的过程,事物的本质并不是一开始就显露在外面,而是要经历一个过程才逐渐暴露出来。
其三,任何事物都是具体的,都是存在于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的。
客体的这些特点,决定人们对它的认识必须经历反复的过程。
从认识主体来考察,人的认识受到主体的生理因素、知识水平、生活经验、认识能力及其立场、观点、方法的限制。
主体的这些特点,决定其必须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获得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
(2)我们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3)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逐步摆脱了这种观念,认识到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2、说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的一致性及坚持群众路线工作方法的重要意义。
答:(1)我们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人心向背决定一切,我们要永远不脱离人民群众,和人民群众在一起。
13、试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并用以说明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答:真理即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具有如下关系:第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依存。
第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互相包含、互相渗透透。
第三,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
把握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有重要意义。
14、用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原理,说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2007答:(1)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都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必要条件。
地理环境主要通过影响生产的发展,直接、间接地制约社会的发展。
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人口状况能够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2)环境与人口是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3)根据我国国情,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坚持保护环境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使人与自然关系相协调;合理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15、试述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的区别。
2006,2004答:(1)社会革命是人类社会的根本质变,是用新的进步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落后的社会制度;社会改革则是同一社会制度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不改变社会制度的根据性质。
(2)社会革命是由被统治阶级发动的,目的是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建立新的革命阶级的政权;社会改革则是由统治阶级或统治阶级内部的某种社会势力、社会集团发动的,目的是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3)从历史上看,社会革命往往要通过暴力革命的形式;社会改革一般不需要采取大规模的武装斗争和暴力冲突的形式。
16、试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意义。
2006,2005 答:(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2)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就是革除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某些部分和环节,以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对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有重要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