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采薇、离骚、孔雀东南飞、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 导学案(人教版高一)

合集下载

《诗经两首:氓、采薇》预习案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诗经两首:氓、采薇》预习案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氓》预习案【教材助读】1、制作知识卡片:⑴《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原称“诗”,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收录诗歌首,所以又称“”。

到了汉代,被儒家奉为经典,更名为“诗经”。

⑵《诗经》按其内容可分为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主要是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属于现实主义作品。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⑶《诗经》的表现手法可分为三种。

“赋”,朱熹说:“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就是铺陈直叙,不借助于形象化的修辞,直截了当地铺陈叙述,把要表达的内容有层次地叙述出来,给人以明确完整的印象。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它用打比方的方式使事物形象生动,增强诗的感染力量。

“兴”,即托物起兴,先写自然界的事物,再由物及人,写人的情感,或表现思想情感等。

正所谓“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即由此物引起他物。

后人习惯上把“风”、“雅”、“颂”、“赋”、“比”、“兴”合称《诗经》的。

2. 加点字的注音并解释含义。

匪我愆期()将子无怒()载笑载言()于嗟鸠兮()犹可说也()体无咎言()自我徂尔()淇水汤汤()渐车为裳()靡室劳矣()隰则有泮()总角之宴()3、完成本文结构图:情节表现手法事件感情基调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赋)恋爱热情幸福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赋)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探究案1、在第一节中,诗作的叙事节奏颇似电影蒙太奇手法,选取了三个视觉效果极强的场面来表现。

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这三个场景。

2、在这些场景中表现了两人什么性格?3. 婚后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4.最后一段中女主人公对男子表现出一种什么态度?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当堂检测】一、积累运用1.下边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氓之蚩蚩(mán。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一.预习案(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古代诗歌发展流变,了解“古诗”与五言诗的关系。

2.背诵全文3.掌握诗歌借景抒情和以乐景衬哀情等反衬手法过程与方法:1.学生结合老师提示,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自主鉴赏本诗。

2.理解本诗的表现技巧,并在具体练习中准确判断。

3.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体会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二).文学常识《古诗十九首》最早载于梁代萧统编的《文选》,它是《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它们并非一人一时之作,也不是一个有机构成的组诗。

中国古代诗歌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古体诗(或“古风”),这个名称始于唐代,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而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

后人沿袭唐人说法,把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

按照诗句的字数,有四言(如《诗经》)、五言(如“汉乐府”诗)、七言(如曹丕《燕歌行》)、杂言(如李白《蜀道难》)等。

古体诗押韵较自由。

另一类叫近体诗(或“今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

近体诗分两种,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3结合提示自由朗读全诗,并完成练习。

•提示:五言诗在断句上一般采用二三字格式,或者是二一二格式。

本诗采用二三字格式断句,但是在朗读时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

①芙蓉:荷花的别名。

②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

③遗(wèi):赠。

④远道:犹言“远方”。

⑤旧乡:故乡。

⑥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

⑦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

高一下册《采薇》导学案

高一下册《采薇》导学案

高一下册《采薇》导学案高一下册《采薇》导学案1 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土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2 研习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3 进一步认识的文体特点,在把握情感的根底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1 自行诵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

2 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比拟鉴赏。

1 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2 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展开与文本、编者、老师、同学的对话交流。

课时安排 1课时布置学生独立预习,完成学习过程评价表。

归纳?1学习本板块时,你有哪些字不会读?积累了哪些?2你了解哪些有关《》的常识?3你能背出《》最后一节吗?4标画出诗中表达“古典的“的,写出你自己的感受。

思考?感悟1《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哪些最能表现这种情感?发现?创新1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

查阅相关资料,找出古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

2写一首诗或一段文字表达你对“乡愁”的新的体验。

评价:课前检查与反应:1字音2字形3解释加点字5译以下句子(从台湾诗人的《乡愁》诗导入。

生背诵)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

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情。

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

为什么?让我们到我国文学的源头和西方文学的源头中去体验一下这种美好的情感吧!1自主学习《采薇》。

自行诵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

2全班交流,师生评点。

① 诵读(鼓励学生进行诵读竞赛,并由学生去比拟和评点,促进提高。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涉江采芙蓉》导学案编写:审核:高一语文备课组班级组别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抓住诗中意象,从表达技巧、思想感情等方面来鉴赏诗歌。

3、背诵并默写该诗。

【知识链接】走近作品《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非一人所作。

最早见于南朝萧统的《文选》。

《古诗十九首》的内容大多表现游子矢志无成和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苦,突出地表现了当时中下层士子的不满不平以及玩世不恭、颓废享乐的思想情绪,真实地反映了东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风貌。

刘勰的《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文题解说《涉江采芙蓉》是《古诗十九首》中第六首。

文题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多加解说,但综观全诗知道是表现游子思乡之情的。

古人常以花赠亲朋,表达思念,祝愿之情。

【课堂导学】1、结合注解,朗读诗歌并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芙蓉()()遗()...2、听诗歌朗读,纠正字音。

3、根据提示自由朗读全诗,并结合注解,疏通诗歌大意。

提示:五言诗在断句上一般采用二三字格式,或者是二一二格式。

本诗采用二三字格式断句,但是在朗读时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

4、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个人读、齐读)。

【课堂探究】自己读诗歌后,先独立思考以下问题,再小组讨论。

1、读完这首诗歌,你认为这首诗的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2、“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这句诗中主要的意象是什么3、三、四句一问一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绪变化?4、五、六句的“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巩固达标】背诵并默写诗歌。

【我的收获】【拓展延伸】长歌行(青青园中葵)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赏析: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

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创新教案)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创新教案)教案

2.7 诗三首创新教课设计(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教课目的】一、知识教育目标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味和艺术魅力。

2.认识五言诗的特色,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二、能力培育目标培育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能够突出要点,不用求全。

三、德育浸透目标指引学生接受诗中崇高而单纯的感情熏陶,培育学生健康踊跃的人生态度。

【要点、难点及解决方法】假如字词过关了,对诗歌的浅层次的鉴赏比较简单办到,但深层次的鉴赏恐非易事。

希望能够经过这三首诗指引学生对诗歌进行较深层次的鉴赏。

解决方法1.疏导诗句,朗读涵咏。

2.从知人论世和语言技巧人手,掌握意象,进入境界。

3.领悟心蕴,吸取精神营养。

【学生活动设计】1.第一课时,让学生朗读第一、二首诗,并试试着从表达技巧长进行鉴赏。

【课时安排】 2 课时第一课时教课步骤一、明确目标学习并鉴赏《涉江采芙蓉》、《短歌行》。

二、整体感知《涉江采芙蓉》写的是游子采芙蓉送给家乡的老婆。

采摘花草馈赠远方的亲人,这类举动在古代诗歌里多有表现。

它寄望了什么呢?让我们看看《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树”一诗: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由此能够看出,送花草给”所思”是在想念之情镂心刻骨时自但是有的一种行为,并且所送的花草或为“芙蓉”。

或为“奇树”开的芬芳浓烈的花,这又表现了对“所思”的珍惜之情。

可是,花草很快就会枯败,送花草给远方的亲人是“无理”的想法,当送花草的人一转念间意识到花草无从寄出时,心里的难过与难过可想而知了。

《短歌行》这首诗表露出关于生命短促的浓浓感慨,可是诗人并无陷在低沉的情绪中不可以自拔,而在对一致天下大业的追求中获取了超越。

人生苦短、生命无常,这是汉乐府涛歌里常有的主题,可见当时这个问题缭绕在人们的心中,挥之不去。

由人生有限,引起出人们的思虑:人应当如何活着?对此,汉乐府诗歌里更多的是主张实时行乐,“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西门行》)将这类主张发挥到了极致。

《孔雀东南飞》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二教案设计)

《孔雀东南飞》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二教案设计)

《孔雀东南飞》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二教案设计)【学习目标】1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

2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3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异义字的特点,掌握“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4熟悉汉乐府的文学常识与《孔雀东南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5注意把握本诗人物语言个性化这一突出的艺术成就。

【学习重点】1.疏通文义,把握故事发展过程,分析人物感情;2.掌握文中的“偏义复词”和“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3.识记有关文学常识,背诵有关名句。

【学习难点】1.通过人物对话分析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

2.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方法指导】理解性阅读与鉴赏性阅读【知识链接】关于诗题及“乐府”《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也是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稍后出现的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它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卷一,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时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机构(官署)。

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

后世把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其中属于汉代的就叫“汉乐府”。

语言知识:1、本诗中“相”字出现比较多,而且用法不同,请试作区别。

“相”,是一个会意字,本意是用“目”看“木”,即察看。

引申为“单相”,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之词,如:“相信(信之)”“相知(知之)”等。

其次表示互相、交相的意思,如:“相识”“相同”等。

此外,还可作名词、动词,如“相貌”“辅助”等。

本诗中“相”字出现过十九处,大致可分三类:(1)副词,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之词,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可代“你”“我”“他”“它”等等。

①会不相从许(“你”)②及时相遣归(“我”)②还必相迎取(“你”)④好自相扶将(“她”)⑤嬉戏莫相忘(“我”)⑥誓天不相负(“你”)⑦不得便相许(“你”)⑧登即相许和(“它”)⑨蹑履相逢迎(“他”)⑩誓不相隔卿(“你”)(2)副词,表示相互,彼此。

高中语文《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学生版)

高中语文《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学生版)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3.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1.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学一学】一、《涉江采芙蓉》与《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是《古诗十九首》的一篇,《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萧统的《文选》,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做。

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的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

由于作者文化素质较高,有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积累有关文学常识:1.萧统。

南朝梁代兰陵人,文学家,梁武帝(萧衍)的长子。

世称“昭明太子”。

2.《文选》。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昭明文选》。

3.《古诗十九首》。

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刘勰在《文心雕龙》赞誉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在《诗品》中赞它“一字千金”。

4.五言诗。

古代诗歌体裁。

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

汉代以前,偶有五言的诗句,但没有完整的五言诗。

五言诗是在两汉民谣和乐府民歌中首先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东汉末年无名氏《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

至建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诗已“居文词之要”(钟嵘《诗品》)成为最盛行的诗体,出现了大批名作。

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

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二、诵读指导1.五言诗的断句:二三字格式,二一二格式。

本诗歌采用二三字式断句,但在朗读的时候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采之欲遗.谁(wèi)还.顾望旧乡(huán)【讲一讲】1.这首诗为什么是“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而不是其它物?芙蓉有什么特别之处吗?这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以花草赠给亲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种行为,你对这种行为怎样理解?2.三、四句一问一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绪变化?3.“同心”为何“离居”,诗人想借以表达何种情感?4.杜甫《月夜》的前四句“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高一年级语文组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2、过程与方法⑵.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⑶.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当时时代的不幸,从而领悟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教学重点⑴.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教学难点⑵.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吟诵赏析法、小组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古代著名文学理论家钟嵘《诗品》说“惊心动魄,可谓一字值千金”大家知道这句话评价的是什么嘛?他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以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让我们一起来体味这一字千金的魅力!二、关于《古诗十九首》(1)《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是汉代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

他真实的记录和反应了十一文人仕途碰壁后所产生的生命无常,及时行乐更颓废情绪。

(2)萧统,南朝梁代兰陵人,文学家,梁武帝的长子,谥昭明,世称照明太子。

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共三十卷,也称《昭明文选》三、诵读感知(.自由朗读划节奏再个人朗读)四、检查预习结合课下注解,用尽量准确而又优美的语言翻译这首诗歌。

五、自主学习1、运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情感?2、诗歌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六、合作探究(分组讨论)3、抒情主人公是谁?关于《涉江采芙蓉》的抒情主人公,有人认为是男性,“涉江”者和“还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

你怎么看?七、赏析手法“想象”:对某种未知情状作设想或悬拟的手法。

具体来说:特定情境下,诗人在抒发自己某种情思时,不直接从自身写起,而是想象对方此时此刻的情形,或先描叙自身情形,突然调转笔墨,描叙对方情形,以便更深一层地表达自己情感。

这里的想象侧重于空间转移。

文学上称之为“对写法”《涉江采芙蓉》加入“想象”之后……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7 #%诗三首导学案(4)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7 #%诗三首导学案(4)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高一年级语文组一、导学目标1、学习目标⑴.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⑵.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⑶.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2、重点难点⑴.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⑵.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3、学法吟诵赏析法4、知识链接文学常识介绍《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

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二、导学过程1、字音遗()2、导学步骤设计⑴.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⑵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⑶.五、六句的“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⑷.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四、作业1、背诵本首诗。

2、体会本诗的语言特点。

《短歌行》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学习目标①、贯彻两个思想:诵读是基础,尽量让学生自己讨论分析。

②、本诗的思想感情还是较明显的,但如何深入理解,却是个难点;应该通过分析曹操的生平、为人及写作背景来评析,给学生一些相关的补充阅读材料是必要的。

2、重点难点①教学重点在于:注重古体诗对学生的文化熏陶。

让学生在查找资料、进行综合、展示表达中学体验古体诗的情感魅力和艺术趣味;让学生在迁移阅读名著《三国演义》中了解个性独特的诗人曹操。

②教师指导学生找到资料后要尽量多分析,筛选出自己需要的资料,然后围绕主题进行综合,在上课的时候按照什么思路来展示自己的收获。

这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3、学法吟诵分析法4、知识链接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学生版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学生版

高一语文《涉江采芙蓉》导学案班级:姓名:组别:一、【教学目标】1、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

2、认真体会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自主学习】1、《古诗十九首》简介《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梁代萧统,是东汉末年文人的选辑,并非一人所作。

内容大多表现游子、思妇的离情别绪与人生苦短、彷徨失意的消极情绪和及时行乐等思想,充满了感伤低沉的情调。

但它的艺术成就却很高,长于抒情,善用事物来烘托,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课前预习⑴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遗.谁()还.顾()⑵解释下列词语。

还顾:漫浩浩:同心:终老: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合作探究】1、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2、品读一、二句,你认为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3、品读三、四句,这里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4、五、六句既有人物动作描写,也有心理刻画,其中“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5、最后两句诗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四、【课堂检测】下列对《涉江采芙蓉》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写自己在一个幽静清美的环境中采摘芙蓉即荷花,以引起下文贻赠远人之念。

B、“采之欲遗谁”中的“遗”读wèi,是馈赠的意思。

古人有采摘香花赠与相亲之人的习俗。

C、“所思在远道”,所思念的人尚在远地,表现了对远方游子的思念和悲慨之情。

D、“同心而离居”五字,说出了社会中长期存在的人生遗憾,也表现了主人公思乡怀友的真挚之情。

五、【课堂小结】相爱却不能相守,让人有“忧伤以终老”的担忧,黯然的心情令人销魂,这种分离是不同于秦观的《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一个是永久的分离,一个是让人感觉距离产生美。

本诗最后两句,除了表达黯然痛苦的心情。

还能体会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情感。

诗三首:涉江采芙蓉、归园田居、短歌行(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诗三首:涉江采芙蓉、归园田居、短歌行(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诗三首:涉江采芙蓉、归园田居、短歌行(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学习目标】1、《涉江采芙蓉》所抒发的感情带有普遍性,理解作者巧用比兴,借引屈骚,直抒胸臆。

2、《归园田居》中的意境美,理解作者的志趣。

3、《短歌行》中作者的人生感悟与求贤情怀。

【重点难点】激发想象,学会思考,融入诗歌,品味诗歌。

品味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方法指导】朗读、品读、比较、探究。

【知识链接】简介《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是《古诗十九首》的一篇,《古诗十九首》是选自南朝萧统《文选》,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

并非一人所做,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由于作者文化素质较高,有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

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曹操(155-220),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作为文学家的他,雅爱诗章,登高必赋。

其诗内容丰富,气魄雄伟,风格苍凉悲壮,如揭露长期战乱给人民造成深重灾难的《蒿里行》,写远征将士征战之苦和思乡之痛的《却东门行》,抒发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的〈〈短歌行〉〉。

其诗继承了〈诗经〉〉〈〈楚辞〉〉和汉乐府民歌的优秀传统,富有创造性,代表了“建安风骨”的特色。

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成为领导一代风气的著名诗人。

陶渊明(365~427),东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他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由于儒家思想的矛盾性,时官时隐。

后因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

其诗多为五言诗,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

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深节操;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短歌行》《归园田居》群文导学案(含答案)

《短歌行》《归园田居》群文导学案(含答案)

《短歌行》《归园田居》导学案教学目标1.掌握比兴、化用、白描等手法与熟知质朴刚健、平淡舒缓的诗风。

2.学会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因声求气——结合注解、找诗眼、抓意象/事件——置身诗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3.解读诗歌的感情,理解与体会不同诗人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难点重点:1.掌握比兴、化用、白描等手法与熟知质朴刚健、平淡舒缓的诗风。

2.解读诗歌的感情,理解与体会不同诗人的人生追求。

难点:1.理解不同的诗歌风格2.理解不同诗人的人生追求。

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二、学习任务1.课前预习任务(1)借助课文注解,预习两首诗歌,疏通诗歌大意。

(2)给诗歌划分节奏,找出韵脚,在早晚读时朗读。

2.课中学习任务第一课时学习任务二:置身诗境,以意逆志诵读诗歌时,我们感受到了曹诗的“忧”与陶诗的“悠”,那你是从哪些诗句中感受到这种情感的?诗人又是为何产生这种情感?请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下列表格。

诗歌感情(原诗)为何忧?为何悠?(原诗)概括短歌行归园田居学习任务三:文本细读,艺术鉴赏曹诗所抒发之情为忧但整首诗却显质朴刚健,陶诗所抒之情悠然就显平缓舒淡,为何两首诗歌显示出如此大的风格差异?请小组讨论,完成下列的表格。

角度曹诗陶诗音韵,节奏感情意象、事件艺术技巧第二课时任务五:牛刀小试,学以致用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园田居(其二)陶渊明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①。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注)①轮鞅:指车马。

1 .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四句从侧面写“静”,用“野外”、“穷巷”、“荆扉”、“虚室”来反复强调乡居的清贫,暗示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

B.“野外罕人事”与“户庭无尘杂”一外一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诗人摆脱官场和世俗束缚后轻松愉悦的心情。

C .《归园田居》(其一)整首诗着重表现他“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欣喜之情;而本诗着重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表现诗人恬淡的心境。

氓、采薇、离骚、孔雀东南飞、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导学案(人教版高一)

氓、采薇、离骚、孔雀东南飞、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导学案(人教版高一)

氓、采薇、离骚、孔雀东南飞、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导学案(人教版高一)氓、采薇、离骚、孔雀东南飞、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导学案(人教版高一)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歌--含英咀华教材篇目《氓》《采薇》《离骚》《孔雀东南飞》《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导学案单元目标1.积累识记本单元重要实词、虚词。

2.掌握单元文本重要句子的翻译。

3.掌握常见的名句填空。

重点难点目标2、3课时安排2课时一、文言实词(一)写出下列词语在句中的含义(1)女也不爽(《氓》)差错(2)泣涕涟涟泪(《氓》)泪(3)雨雪霏霏(《采薇》)作动词,下(4)信誓旦旦(《氓》)诚恳的样子(5)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机会(6)却与小姑别(《孔雀东南飞》)退出来(7)君既若见录(《孔雀东南飞》)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8)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预料、想到将来(9)始适还家门(《孔雀东南飞》)出嫁(10)渠会永无缘(《孔雀东南飞》)他(11)其黄而陨(《氓》)(名词用作动词,变黄)(12)士贰其行(《氓》)(数量词用作动词,有二心)(13)二三其德(《氓》)(数量词用作动词,经常改变)(14)高余冠之岌岌兮(《离骚》)(形容词用作动词,加高)(15)长余佩之陆离(《离骚》)(形容词用作动词,加长)(16)固前圣之所厚(《离骚》)(形容词用作动词,推重)(17)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南)(18)手巾掩口啼(《孔雀东南飞》)(名词作状语,用手巾)(19)卿当日胜贵(《孔雀东南飞》)(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20)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使动用法,使受煎熬)(21)足以荣汝身(《孔雀东南飞》)(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荣耀)(22)槌床便大怒(《孔雀东南飞》)(名词用作动词,拍,敲击)(23)千万不复全(《孔雀东南飞》)(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24)交广市鲑珍(《孔雀东南飞》)(名词用作动词,买,购进)(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1)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诗经两首:氓、采薇》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诗经两首:氓、采薇》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诗经两首:氓、采薇》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学习目标】1. 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了解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2. 反复朗读,疏通字词,理解文意,背诵全诗。

3、了解重章叠句的手法。

【重点难点】1.学习重点:反复朗读,疏通字词,理解文意,背诵本诗。

2.学习难点:了解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了解重章叠句的手法。

【学法指导】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情感意境【知识链接】1、关于《诗经》的组成《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

《诗经》按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叫国风,分十五“国风”,共160篇。

《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后用来代指文学才华。

“雅”包括“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多系西周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内容大都是记述周贵族历史,用来歌功颂德的。

“颂”包括“周颂”31篇,“商颂”5篇,“鲁颂”4篇,共40篇,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

2、关于《诗经》中的表现手法赋:赋者,铺也,即铺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如《木兰诗》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长鞭,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即是。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

如《离骚》中“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以“众女”喻指许多小人,以“娥眉”喻指高尚德行。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引发联想。

《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由“鸟情”到“人情”,即是。

(附:《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3、关于《采薇》的文本解读这是《诗经小雅》中的一首戍边之歌。

全诗分为六章,每章八句,比较完整地展现了征人由久戍思归到归时痛定思痛的感情历程。

从结构上看,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前三章,主要表现思归之情;第二部分包括第四、五章,主要写将帅车马服饰之盛和戍卒的辛劳;第三部分即最后一章,写归途的情景。

全诗以“采薇”开篇,以“行道迟迟,载渴载饥”结束,首尾照应,突出地表现了戍卒所遭受的身心痛苦,笔端始终萦绕着浓重的悲怨情调。

最新整理高一语文教案《氓》和《采薇》导学_1.docx

最新整理高一语文教案《氓》和《采薇》导学_1.docx

最新整理高一语文教案《氓》和《采薇》导学《氓》和《采薇》导学一、思考领悟《诗经》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成为“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写实手法。

按现实生活的本来面目,反映生活中带本质性的社会问题,使诗歌创作成为一幅幅社会生活的图画。

《氓》,偏重叙事;《采薇》,偏重抒情。

两首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感情都相当丰富、复杂。

那么,我们要读懂《氓》(《诗经·卫风》)抒发了什么情?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采用了什么手法?《采薇》(《诗经·小雅》)抒发了什么情?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诗好在哪里?二、鉴赏评价《氓》,抒发弃妇的怨忿之情;叙事与抒情的结合和比兴手法。

《氓》它以一个女子自述的口吻,讲述了她幼年时的欢乐、恋爱时的盟誓、婚后的变卦,怨愤、留恋、痛苦等婚恋悲剧。

尤其是《氓》中的第三、四两章皆以桑树起兴,从诗人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叶的枯黄飘落,透过桑叶衰败的景象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切合人物的身份,形象生动和谐。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则以“戒鸠无食桑葚以兴下句戒女无与士耽也”(朱熹《诗集传》)。

其中两个感叹句,语调激切,以警醒、提示的口吻劝告所有的女性;“士之耽兮……不可说也”,语气舒缓,流露出女主人公的无奈和无助,令人同情。

女子以反省的口气回顾了婚后的生活,找寻被遗弃的原因。

这是叙事、抒情和比兴结合的典范例子。

《采薇》,抒发士卒远戍的劳苦和哀怨之情;情景相生,重言叠字。

诗中的“杨柳”又成为后代“折柳相赠”与“折柳思远”的文化元素的滥觞。

汉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折柳枝赠别亲人,因“柳”与“留”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

这种习俗最早起源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用离别赠柳来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教案版)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教案版)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诗歌相关的文学常识及背景。

(知识与能力)2.反复诵读、疏通诗意。

(知识与能力)3.通过赏析诗歌中的意象,揣摩诗歌的表现手法,理解诗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过程与方法)4.反复吟咏,联系背景,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重难点】1.通过赏析诗歌中的意象,揣摩诗歌的表现手法,理解分析诗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反复吟咏,联系背景,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感情。

【学习方法】诵读法,对话探讨法,多媒体演示法,学案导学法【教学课时】1课时【学习过程】第一段:自主学习一、导入新课学习诗歌要知诗人——诵诗文 -----明诗意——品诗句——析手法——悟诗情。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但是相爱却不能相聚相守,不免让人扼腕叹息。

屈原《九歌》里说,“悲莫悲兮生别离。

”对刻骨铭心的离愁别恨,古人感之、伤之、悲之、诉之,别离的哀音在真纯的古典文学世界回响不绝。

山隔水阻,风雪塞途,游学仕宦,战争行役……一朝分别,音讯杳然。

漫漫时光使分别化成了一声声长叹,迢迢山水让别离酿成了一曲曲哀歌,思念之情往往显得格外真挚动人。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只是秦观发出的一种宽慰罢了,我们从中体会到更多的是一种无奈。

今天,就让我们重回两千年前的汉末,走进有“一字千金”之称的《古诗十九首》,走近“涉江采芙蓉”的有情人。

二、文学常识介绍(学生自读,圈点勾画,提出疑问,知人论世。

)诗歌的知识:诗歌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分界分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就古典诗歌分为诗、词、曲。

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做。

时代:载于《文选》,因为作者姓名失传,时代不能确定,故《文选》的编者题为“古诗”。

依后人的研究,估计《古诗十九首》的时代大概不出于东汉后期数十年之间(约公元140年—190年)。

《氓》《孔雀东南飞》导学案教师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氓》《孔雀东南飞》导学案教师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虚实结合。

体;③属现实主义风格;④兼用三种表现手法,兴兼比的特点更突出。

的结合;③全篇以赋和比为主,其中赋的诗句较为华丽,比的诗句较为精警;④动态式地塑造人物形象。

任务三:品评人物,参悟人性对比《氓》与《孔雀东南飞》中男女主人公人物形象的异同从原文相应段落中分析出两篇叙事诗男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完成下表。

任务四:探究文化,明晰价值1.比较卫女、刘兰芝、祥林嫂命运异同点探究悲剧根源《氓》《孔雀东南飞》及《祝福》三篇课文的女性主人公她们虽然都是不幸婚姻的遭遇者,但由于生活在封建社会的不同时期,其受损害程度和结局又各不相同,试比较异同,综合分析。

时代春秋(早)东汉(中)民初(晚)人物卫女刘兰芝祥林嫂形象同勤劳善良、吃苦耐劳、能干本分、隐忍忠贞异天真浪漫刚强清醒稳重有礼自尊自强卑微下等愚昧麻木被践踏、被残害被愚弄、被鄙视命运同被负被遣被卖异自办婚姻可以反抗代办婚姻可以改嫁包办买办反抗无效婚姻状况男子负心女子离开夫妻情深双双殉情丈夫早亡孤苦无依时人态度讥笑、默许宽容争相迎娶、同情哀叹冷漠鄙夷悲剧原因年老色衰家庭贫困男尊女卑久无子嗣行动专由焦母嫉妒丈夫懦弱兄长逼迫久无子嗣夫死无子婆婆贪婪男尊女卑吃人礼教(根本原因: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残害)封建社会早、中、晚时期,随着封建礼教的加强,中国女性社会地位持续下降,受损害程度加剧2.身处21世纪的我们,怎样的爱情值得我们的期待?(分小组讨论)爱情需要以人格平等、个性独立、互相尊重倾慕、彼此情投意合为基础。

伟大爱情,要讲求奉献,能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冷暖相依。

任务五:赏析手法,学以致用1.找出《氓》《孔雀东南飞》中运用了赋比兴手法的句子,并赏析。

赋、比、兴的手法,这既是民歌的特点,也是《诗经》的传统。

《孔雀东南飞》中赋、比、兴的运用,是民歌的特点,也有其受有《诗经》影响的一面。

结合《全优课堂》知识链接回顾赋、比、兴概念,分别找出两篇文章中赋比兴手法运用的诗句并赏析,完成表格。

《离骚》《孔雀东南飞》导学案

《离骚》《孔雀东南飞》导学案

《离骚》《孔雀东南飞》【复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屈原、《离骚》及《孔雀东南飞》的相关知识,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见)、虚词及特殊句式。

总结虚词“何”“以”的用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体悟屈原伟大的人格魅力高尚的爱国情操。

课前案一、熟读文章。

背诵《离骚》和《孔雀东南飞》中“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二情同依依”。

二、自我检测。

㈠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谣诼谓余以善淫????????????2、背绳墨以追曲兮???????????3、及行迷之未远??????????4、忍尤而攘诟? ??????????5、退将复修吾初服????????6、惟昭质其犹未亏???????????7、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8、谂知???????????????????9、一春鱼雁无消息???????????10、何乃太区区???????????11、葳蕤自生光?????????????12、留待作遗施?????????????13、却与小姑别????????????14、举手长劳劳??????????????15、便言多令才?????????????16、渠会永无缘????????????17、赍钱三百万??????????????18、奄奄黄昏后??????????????19、汝岂得自由?????????????㈡指出下列句中的活用词并解释1、又非君所详??????????2、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3、朝成绣夹裙?????????????(三)理解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驰椒丘且焉止息??????????????????2、余独好修以为常????????????????????3、以我应他人??????????????????????4、君尔妾亦然????????????????????????????(四)说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既替余以蕙纕兮?(2)吾独穷困乎此时也???课堂案一、默写并翻译下列句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氓、采薇、离骚、孔雀东南飞、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导学案(人教版高一)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歌--含英咀华教材篇目《氓》《采薇》《离骚》《孔雀东南飞》《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导学案单元目标1.积累识记本单元重要实词、虚词。

2.掌握单元文本重要句子的翻译。

3.掌握常见的名句填空。

重点难点目标2、3课时安排2课时一、文言实词(一)写出下列词语在句中的含义(1)女也不爽(《氓》)差错(2)泣涕涟涟泪(《氓》)泪(3)雨雪霏霏(《采薇》)作动词,下(4)信誓旦旦(《氓》)诚恳的样子(5)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机会(6)却与小姑别(《孔雀东南飞》)退出来(7)君既若见录(《孔雀东南飞》)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8)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预料、想到将来(9)始适还家门(《孔雀东南飞》)出嫁(10)渠会永无缘(《孔雀东南飞》)他(11)其黄而陨(《氓》)(名词用作动词,变黄)(12)士贰其行(《氓》)(数量词用作动词,有二心)(13)二三其德(《氓》)(数量词用作动词,经常改变)(14)高余冠之岌岌兮(《离骚》)(形容词用作动词,加高)(15)长余佩之陆离(《离骚》)(形容词用作动词,加长)(16)固前圣之所厚(《离骚》)(形容词用作动词,推重)(17)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南)(18)手巾掩口啼(《孔雀东南飞》)(名词作状语,用手巾)(19)卿当日胜贵(《孔雀东南飞》)(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20)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使动用法,使受煎熬)(21)足以荣汝身(《孔雀东南飞》)(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荣耀)(22)槌床便大怒(《孔雀东南飞》)(名词用作动词,拍,敲击)(23)千万不复全(《孔雀东南飞》)(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24)交广市鲑珍(《孔雀东南飞》)(名词用作动词,买,购进)(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1)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古:自作主张;今:不受拘束和限制。

(2)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古:教养;今:从错误、失败中取得的知识或教育、训诫。

(3)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古:可爱;今:值得怜悯与同情。

(4)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古:处理;今:处罚决定。

(5)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古:交错相通;今:交通运输。

(6)长余佩之陆离(《离骚》)古:修长的样子;今:形容色彩繁杂。

(7)宁溘死以流亡兮(《离骚》)古:指随流水而消逝;今:指因灾害或其他社会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8)偭规矩而改错(《离骚》)古:改变措施;今:改正错误。

(三)写出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1.将(1)将子无怒(《氓》)请,愿(2)出郭相扶将(《木兰诗》)扶持](3)宫使驱将惜不得(《卖炭翁》)助词,无意义(4)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率领2.谢(1)谢家来贵门(《孔雀东南飞》)辞别(2)多谢后世人(《孔雀东南飞》)告诉(3)阿母谢媒人(《孔雀东南飞》)谢绝(4)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道歉3.故(1)大人故嫌迟(《孔雀东南飞》)还是(2)知是故人来(《孔雀东南飞》)原来的,从前的(3)此物故非西产(《促织》)本来(4)故作不良计(《孔雀东南飞》)故意4.适(1)处分适兄意(《孔雀东南飞》)适合(2)始适还家门(《孔雀东南飞》)出嫁(3)适得府君书(《孔雀东南飞》)刚才(4)适彼乐土(《硕鼠》)到5.相(1)誓天不相负(《孔雀东南飞》)相当于“你”(2)相见常日稀(《孔雀东南飞》)互相(3)儿已薄禄相(《孔雀东南飞》)面貌6.见(1)渐见愁煎迫(《孔雀东南飞》)被(2)府吏见叮咛(《孔雀东南飞》)相当于“我”(3)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氓》)看见二、文言虚词辨析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1.何(1)何方圆之能周兮?(疑问代词,哪)(2)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疑问代词,什么)(3)隐隐何甸甸,聚会大道口。

(副词,何等)2.为(1)为仲卿母所遣(介词,被)(2)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动词,作为)(3)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语气词,表示反诘语气,“呢”)【积累运用】三、文言句子翻译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3.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4.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答案:1.这些都是我内心之所珍爱,就是让我九死(或多死)还是不后悔。

2.我们都是被逼迫的,你这样我也这样。

3.活着的人,却要以死来告别;心里的愤恨哪里说得尽呢?4.想到他们将要永远离开人世,无论如何不能再保全了!四、素材集成1.《诗经》两首素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适用范围:情感类特别是表达思念之情的散文或记叙文。

阐释:柳絮飘飞。

你娇柔的枝条,欲牵绊着谁的脚步;你漫天的飞絮,欲打探着谁的讯息。

千百年来,你还在诉说着那依依的别情吗?可有飞雪驻于你的发梢,传递一些似是而非的温暖?诗歌借助杨柳和冬雪这些有着强烈情感意蕴的意象,表达思念之情,委婉含蓄,意味深长。

2.《离骚》(1)素材: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适用范围:人生信念--人应该有坚定的意志和志向,不因挫折而改变志向;为了正义和理想,勇于舍弃个人的利益和安危。

阐释:“虽体解吾犹未变兮”,虽然被君王抛弃,但仍不后悔;虽然困难重重,但仍不改变理想,表现了屈原对自己志向的坚贞。

他用一生的实践甚至生命向世人表明一个千古真理:人,绝不能因挫折改变自己的志向。

(2)素材: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适用范围:社会生活--成大事者,必心怀天下;人应具有悲悯情怀。

阐释:“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楚大夫屈原披发行吟江畔。

虽然他的建议不被怀王采用,但他没有放弃进谏。

虽然他遭小人陷害而被贬,但他没有忘记天下苍生。

面对昏君,面对乱世,屈子不是像庄子那样消极避世,不是像孟子那样“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是像陶渊明那样隐居山林,不问世事。

他总是关心着天下黎民,为黎民的疾苦而歌而哭。

(3)素材: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适用范围:人生信条--人应该活得有尊严,保持节操;嫉恶如仇,不流于世俗;刚直不逑至饲原宁可被误解、被放逐,也要保持高洁,保持尊严的崇高精神?nbsp;3.《短歌行》(1)素材: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适用范围:人生短暂,珍惜时光。

阐释:这句话表现了曹操因人生短促而产生的嗟叹和忧虑。

时光易逝,功业难就,人们应珍惜时间,及早建功立业、实现梦想。

(2)素材: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适用范围:尊重并珍惜人才,以真诚感动人心。

阐释:《管子形解》中说:“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

”传说周公吃饭时曾三次将食物从嘴里吐出,唯恐因接待迟慢而失掉贤人。

4.《归园田居》素材:“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适用范围:生活态度--淡泊明志,让人的心灵在“自然”中得到解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精神自由。

阐释:尘世的名与利,就像一张张网,锁住了精神,迷住了心灵。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点解读】该考点考查学生对古诗文中名句的识记能力,能力层级为A。

对该考点的考查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要求考生依据上文,填写下文;或者依据下文,填写上文。

该考点要求考生准确无误地书写,出现错字、白字、添字、漏字,该题目均不得分。

考点设题依据教材要求背诵的古诗文,还要求依据选修模块适当延伸课外的有关篇目,设置分数6分。

【考题例析】1.(2011年高考福建卷)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匪来贸丝,。

(《诗经氓》)(2),风雨兴焉。

(《荀子劝学》)(3)山气日夕佳,。

(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4)云销雨霁,。

(王勃《滕王阁序》)(5),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李白《蜀道难》)(6)乱石穿空,,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解析】六句话都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从时间来看,涉及了先秦、东晋、唐、宋四个时期,涉及了诗、词、文、赋四种文体。

今年新要求的背诵篇目在考试中有一定的体现。

《诗经》《劝学》《滕王阁序》《赤壁怀古》是出题频率较高的篇章。

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备考中一定要重视重点篇目。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需要一字不错,考生失误在于记忆不准或书写出现错漏。

【答案】(1)来即我谋(2)积土成山(3)飞鸟相与还(4)彩彻区明(5)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6)惊涛拍岸2.(2011高考广东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

答对一空给1分。

)(6分)(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乎?”(《论语》)(2)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白居易《琵琶行》)(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杜牧《阿房宫赋》)(4),,小田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答案】(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命题分析】本题考查常见的名句名篇的默写。

总结这几年的高考题,这类题目的命题意义在于,重视诵读,培养语感,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与熏陶。

提高人文素养。

这可以知道学生备考,以明确背诵的重点和方向。

封志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