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语文语法知识大全

合集下载

(完整版)小学语文语法知识

(完整版)小学语文语法知识

小学语文语法知识一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实词A、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

表示人的名称,如同志、作家;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表示方位名称:上、下(简称方位词)名词的语法特点: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坐、听;表示存现、消失或发展变化:有、发生;表示心理活动:爱、恨;表示使令:叫、让;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会;表示趋向(趋向动词):来、去;表示判断(判断词):是。

动词的语法特点: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

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

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

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C、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表示事物性质的:漂亮、结实;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形容词的语法特点:①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

②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很”修饰。

D、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表概数:几、许多;表序数:第一、老三;数词的语法特点:①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倍数表示②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E、量词: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

表示事物单位的量词叫数量词。

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量词叫动量词。

小学语文语法大全

小学语文语法大全
副词通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如"就来、马上走、十分 好、重新开始",只有"很""极"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补 语,如"高兴得很、喜欢极了"。
词性
八.介词
介词总是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介词短语,做定语、 状语和补语。如"把、从、向、朝、为、为了、往、于、比、被、 在、对、以、通过、随着、作为。
语法·知识
小学语文语法
目录·词性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 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 (记忆口诀:名动形数量代,副连介助叹拟。)
词性
一.名词
1.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如:"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2.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有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 3.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思想、质量、方 法"。 4.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 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夸张
修辞手法
那欢乐的叫喊声,都快把 树枝上的积雪震落下来了。
夸张
修辞手法
再见了,亲人!再见了, 亲爱的土地!再见了, 故乡!
反复
修辞手法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前进!进!

小学语文语法知识点

小学语文语法知识点

小学语文语法知识点2022年小学语文语法知识点汇总在平时的学习中,看到知识点,都是先收藏再说吧!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

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习。

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语法知识点汇总,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语法知识点篇1(1)并列短语又叫并列词组,一般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或数量词等组合而成,词与词之间是并列关系,中间常用顿号或“和、及、又、与、并”等连词。

并列短语的构成词的次序一般前后可以互换位置,但有些并列短语是不能前后颠倒位置的,因为它有一定次序;并列短语的构成词的词性一般要求相同,但个别也有不同。

基本结构有名+名、名+代、代+代、动+动、形+形、数量+数量。

特点:①并列短语前后的词性一致。

(名词和代词除外)②并列短语两部分之间是平等关系,没有修饰、限制关系。

③并列短语中的词一般颠倒过来意思不变。

④并列短语中词和词之间可以直接组合,也可以借用虚词组合。

(2)偏正短语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修饰或限制后一部分,后一部分是整个短语的核心,一般把前一部分叫做修饰语,把后一部分叫做中心语。

定语和状语都是修饰语,体词性偏正短语中的修饰语叫定语,谓词性偏正短语中的修饰语叫状语。

例如:我的老师、一个顾客、伟大的人民、世外桃源;小心观察、更加坚决、突然发现、非常壮观、相当迅速等前偏后正:“偏”修饰、限制“正”。

(1)定语+中心词(名、代),如:(祖国)大地(一朵)茶花(前进)的步伐(2)状语+中心词(动、形),如:[很]好看 [独立]思考 [慢慢]地走“的”是定语的标志;“地”"得"是状语的标志。

就是说"的"后跟的是名词,“地”后跟的是动词,“得”后跟的是形容词。

现在很多人把这三个字统一用“的”,意思表述不会受影响,但从语法上讲这是不正确的。

如果在“偏”和“正”中加“的”或“地”,如果通顺便是偏正短语。

人教部编版小学1到6年级语文语法词类知识大全

人教部编版小学1到6年级语文语法词类知识大全

人教部编版小学1到6年级语文语法词类知识大全一、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名词的语法特点: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

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

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表示人的名称, 如同志、作家、父亲、主人、老李;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森林湖泊;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效率、品德;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春天、现在、立春、星期二、刚才;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颐和园、商店、亚洲、北京;表示方位名称:上、下、东、西、里、前、内(简称方位词)。

二、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动词的语法特点: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

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

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

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1.动作动词:表动作、行为。

如,走看说进行开始2.心理活动动词如,想爱恨怕希望喜欢担心3.使令动词:表指使、命令或请求。

如,使叫让派请求禁止4.能愿动词(助动词)如,能会可以愿肯敢要应应该(跟动词、形容词等组成能愿短语。

如,能够解决)5.趋向动词如,来去上进出回过开上来起来6.判断动词:主要是“是”,以及同“是”相当的“为”等三、形容词:根据形容词的语法特征及所表示的意义,形容词可以分为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两类。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①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

②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很”修饰。

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胖、瘦弱;表示事物性质的:红、甜、干净、清楚、漂亮、结实;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雪白,滚烫,亮晶晶,泪涟涟;性质形容词:是表示性质或属性的形容词。

单音节性质形容词:大小、好坏、冷热、快慢、方圆、冷高、低矮、酸甜双音节性质形容词:伟大、勇敢、坚强、温柔、崎岖、含糊、磅礴、优秀、聪明、年轻、生动、固定、平等、主观、主动、封建、具体、含蓄、结实、平淡、简单、干净性质形容词一般要重叠或加上“地”才可以修饰动词。

小学语文语法基础知识小学语文语法知识大全

小学语文语法基础知识小学语文语法知识大全

小学语文语法基础知识小学语文语法知识大全
小学语文语法基础知识:
1. 词类: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助词、量词、叹词等。

2. 时态: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等。

3. 语序:主谓宾语的基本语序、否定句、疑问句等。

4. 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

5. 词义辨析:近义词、反义词、词语辨析等。

6. 词的变化形式:名词的单复数形式、动词的时态、语态和不定式形式等。

7. 词语搭配:介词短语的搭配、动词短语的搭配、形容词短语的搭配等。

小学语文语法知识大全:
1. 词类知识: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助词、量词、叹词等
的定义和用法。

2. 句子成分知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的定义和识别方法。

3. 时态语态知识: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等时态的用法,及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区别和用法。

4. 句型知识: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不同类型句子的语法结构和特点。

5. 语序知识:主谓宾语的基本语序、否定句、倒装句等的用法和特点。

6. 修辞手法知识:比喻、拟人、夸张、反复等修辞手法的定义和运用。

7. 短语搭配知识:常见的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副词短语等的搭配规律。

8. 语言规范知识:标点符号、字音字形、常见错别字等语言规范和常见错误的辨析。

以上是小学语文语法基础知识和一些常见的语法知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还有
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小学语文语法知识大全

小学语文语法知识大全

小学语文语法知识大全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一)关联词(de)使用关联词(de)意义能够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de)句子连接起来组成比较复杂(de)句子(de)词语,就是关联词语.恰当(de)使用关联词语,能使我们在说话或者协作时达到较好(de)表达效果.并列关系:两个分句之间(de)关系相互并列.每个分句各说一件事或同一事件(de)一个方面.既…又… 一边…一边… 又…又… 一面…一面…不是…而是… 有时…有时… 一会儿…一会儿… 那么…那么…小芳既爱唱歌,又爱跳舞.因果关系:前面(后面)(de)分句说明原因,后面(前面)(de)分句说明结论或结果.因为…所以… 既然…就… 由于…因而… ……因此……既然…那么… ……因为…… 之所以……是因为……①因为他真正下了苦功,所以成绩有了很大提高.②既然你错了,就应该伸出手去请他原谅.转折关系:后面分句(de)意思是前面分句意思(de)转折.虽然…但是… ……可是…… 尽管…还是…①奶奶虽然年纪大了,但是行动十分麻利.②尽管他身强体壮,还是搬不动这块大石头.选择关系:两个分句表达两种情况,从中选一种.或者…或者… 宁可…也… 不是…就是… 与其…不如…①桑娜宁可自己多受苦,也要照顾西蒙(de)两个孩子.②凡卡常想:与其在城里受罪,不如回到乡下爷爷那儿去.假设关系:前面分句提出假设,后面分句表示结果.如果…就… 要是…就… 假如…就… 倘若…就… 即使…也…①如果我们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不能更好地报效祖国.②即使你成绩再好,也应该谦虚点.条件关系:前面分句提出条件,后面分句表示结果.只要…就… 只有…才… 除非…才… 无论…都…①只要刻苦努力,成功(de)道路就会出现在你(de)面前.②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不会忘记辛勤培育我(de)老师.递进关系:后面分句比前面分句意思更进一层.不但…而且… 不光…还… 不仅…而且… 不仅…还…①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②这不仅让我学到了知识,还让我懂得了做人(de)道理.关联词语填空1、()风吹雨打,我们()坚持到校学习.2、()成绩再好,你()不能自满呀3、我()这么用功,()成绩还是不如你4、有人口头上()讲得很好,()行动却做得很少.5、()雨再大,路再滑,我们()要按时报到.6、这种境界,()使人惊叹,()叫人舒服.7、()怎么拥挤,他()能挤过去.9、雷锋()死了,()他(de)精神永远在我们心中.10、这个橡皮()我(de),()李明(de).12、()水再上涨,江堤()有危险.14、()明天天晴,秋游()按期举行.15、道德()只是个简单(de)是与非(de)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21、刘胡兰()牺牲自己,()不出卖同志.23、妈妈()看电视,()织毛衣.24、做事()坚持不懈,()能成功.25、小明()学习好,()体育也很棒.30、()鄞奋学习,()能提高成绩.31、()明天爸爸不上班,他()会带我上公园.33、鲁迅()是伟大(de)文学家,()是伟大(de)思想家和革命家.36、小艇()速度非常快,()还能做急转弯.42、周末(de)晚上,我()看电视,()听音乐.43、王敏多才多艺她()会唱歌,()会跳舞.小学关联词专项练习题一.为下面(de)句子搭上恰当(de)关联词:只要……就…… 如果……就…… 因为……所以……既然……就…… 虽然……但是…… 不但……而且……即使……也…… 只有……才……(1) ()多读多写,作文能力()能得到提高.(2) 花生()不好看,()很有用.(3) ()他讲得很动听,()我听得津津有味.(4) 爷爷()答应了你,你()放心吧(5)()是数九寒天,我()坚持锻炼.(6)()刻苦学习,长大()能成为一个合格(de)建设者.(7)这座井里(de)水()清凉,()甘甜.(8)()没有这个转播台,老山沟里()收不到电视.二.填写关联词1、我爱鸟, 也爱养鸟.2、我们不注意用眼卫生,眼睛容易患近视.3、你们成绩很好, 不能骄傲.4、你们成绩再好, 不能骄傲.5、这次比赛输了,我们不能参加复赛了.6、这次比赛赢了,我们不能骄傲.7、这次比赛场地条件很差,我们赛出了成绩.8、这次比赛场地条件很差, 我们必须有充分(de)思想准备.三.请你让这两个句子合成一句要用上合适(de)关联词哦.1.小华(de)字写得很快. 小华(de)字写得很好.2.革命(de)道路上有千难万险. 千难万险不能阻挡我们前进(de)步伐.3.我们多赶几里路. 我们要去看一看精彩(de)武术表演.4、你没有告诉我. 我知道了.5.我们发动群众. 我们很好地完成上级交给我们(de)任务.(二)修改病句概念:凡是不符合语法规则、逻辑、修辞和语言习惯(de)句子都属于病句.1、常见(de)语法类型有:(1)用词不当(2)搭配不当(3)成分残缺(4)重复罗嗦(5)自相矛盾(6)词序混乱(7)指待不明(8)分类不当2、怎样修改病句(1)认真(de)读原句,弄清楚句子要表达(de)是什么意思.(2)找出有毛病(de)地方,根据病因修改.(3)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来句子(de)意思.(4)检查修改后(de)句子,看句子是不是完整、通顺、符合情理.3、常用(de)删改符号(略)一、成分残缺.成分残缺.①主语、谓语、宾语残缺;②必要(de)修饰语残缺;③关联词残缺.1.上星期去植树了.2.我和姐姐都参加了.3.完成了作业.5.经过老师(de)讲解,使同学们都明白了这个寓言故事(de)深刻含义.7.小周虚心接受同学们.二、词序颠倒.1.语文对我特别感兴趣.2.这个深深有趣(de)想法印在我心里.3.我们进行了讨论并且听了老红军(de)报告.4.英法联军侵占了北京,焚毁并洗劫了圆明园.7.我国(de)人口是世界上最多(de)国家.三、用词不当,1.乌云和大雨一起从天空中倾泻下来.2.黄继光不但壮烈牺牲了,而且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5.有没有好(de)学习态度是提高学习成绩(de)关键.11.学校(de)操场扩张了不少.18.所有(de)同学都尊重小学生守则.四、搭配不当类.1.江心岛(de)夜晚是人们乘凉(de)好地方.4.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de)革命事业.7.随地吐痰(de)人,是一种不文明(de)习惯.9.我(de)家乡是上海市人.10.秋天(de)西安是个美丽(de)季节.五、指代不明.1.老师把王虹和晓敏喊到跟前,对她说:“上课要积极发言.”5.这个精致(de)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de)嘉宾(de)礼品赠送给他.7.小丽和小华一起去上学,她在路上捡到一个钱包.9.李刚和小海是好朋友,他经常帮助他.六、前后矛盾.1.老师详细而又简略地解答了同学们(de)问题.5.平静(de)河面上,有一只小船迎着风浪向岸边驶来.6.天空布满了乌云,阳光照得人睁不开眼睛.8.今天早上下了一天雨.七、重复罗嗦.1.山村里,满山遍野到处都是果树.3.我有一条很红(de)鲜红(de)红领巾.6.他经常回忆过去有趣(de)往事.8.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把时间白白地,无缘无故地浪费掉.八、不合逻辑类.(归纳不当)2.学校(de)体育室摆满了足球、排球、篮球、地球仪等体育器材.5.幼儿园经常给我们吃哈密瓜、西瓜、苹果、西红柿等水果.9.妈妈今天买回来很多水果,有苹果、香蕉、西红柿、梨、黄瓜.(三)修辞手法八种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借代.一、比喻(一)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de)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多用一些具体(de),浅显(de)、熟知(de)事物来说明抽象(de)、深奥(de)、生疏(de)事物.(二)比喻必须具备(de)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de)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de)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de)词.常见(de)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是、成了、变成”等.(三)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de)事物.(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四)典型例句(1)桂林(de)山真秀啊,像翠绿(de)屏障,像新生(de)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de)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de)宝库.美丽(de)小兴安岭二、拟人说到拟人,应先了解一下比拟,比拟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前者叫做拟人,后两者叫做拟物.小学阶段主要掌握拟人(de)修辞方法.(一)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de)情感、意志或动作.(二)判断要点:用描写人(de)词来描写物.(三)拟人(de)作用把无生命(de)事物当成人写,使事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四)典型例句(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de)大地.(2)顽皮(de)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de)舞蹈.三、排比(一)什么是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de)短语或句子构成.(二)判断要点排比(de)特点明显,句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de)短语或句子.(三)排比(de)作用增强语气,表达强烈(de)思想感情,有力地说明道理.(四)例句(1)晏子回答说:“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de)人肩膀檫着肩膀,脚尖碰着脚尖.大王怎么说没人呢”(2)桂林(de)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四、夸张(一)什么是夸张夸张是对事物(de)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二)夸张(de)种类(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如: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de)铜牌好像也要晒化.(2)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如:只能看到巴拿大(de)一块天地(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de)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de)说成后出现.如: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三)夸张(de)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给人启示,加强渲染力,引发联想.(四)例句(1)这巴掌大(de)地方,怎么能踢球呢(2)十几天(de)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五、设问(一)什么是设问说话、写文章时,为了强调自己(de)看法或结论,有时先提一个问题,以引起大家(de)注意和思考,然后由自己来回答所提出(de)问题.(二)判断要点明知故问,自问自答.(三)设问(de)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de)为了突出某些内容.(四)例句1、她敢从成把(de)火柴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de)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六、反问(一)什么是反问反问就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de)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中.疑问句是四种语句中(de)一种(其他三种是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三)反问(de)作用反问表达(de)意思更坚定,使读者确信无疑,毫无辩驳、怀疑(de)余地,进而达到强化语气、强化情感(de)作用.(四)例句(1)这不是伟大(de)奇观吗(2)难道没有应该责备(de)地方吗七、对偶(一)什么是对偶对偶又叫对仗,是一种结构相同、字数相等(de)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相近或相反(de)意思.(二)判断要点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同或相反(三)对偶(de)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表意凝练,易于记忆.(四)例句(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八、借代(一)什么是借代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本体事物(de)名称,而借用与本体事物相联系(de)其他事物来代替本体.(二)判断要点用相关(de)事物代替所要表达(de)事物.它强调两事物间(de)相关点.(三)典型句子(1)一群泪痕满面(de)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2)几十把雪亮(de)刺刀闯进来.(四)句式转换一、同样(de)词语,不同(de)语序,表示不同(de)意思.如“我、哥哥、同学、(de)、来了”这五个词语,可组成五句话:A、我哥哥(de)同学来了.B、我同学(de)哥哥来了.C、哥哥,我(de)同学来了.D、同学,我(de)哥哥来了.看,次序变了,意思就大不相同.二、“把”字句、“被”字句和一般陈述句,三种句式互相变换,意思不变.A、“把”字句即带“把”(de)句子.如:大水把森林淹没了.B、被字句,即带被(de)句子.如:森林被大水淹没了.C、一般陈述句,即告诉人一件事(de)句子.如:大水淹没了森林.意思不变,可是不同(de)三个句式.三、肯定句式、否定句式、双重否定句式A、肯定句式,即不带否定词(不、没…)(de)句式,表示肯定(de)意思.如:明天我们去看画展.B、否定句式,即带否定词(不、没…)(de)句式,表示否定(de)意思.如:明天我们不去看画展.C、双重否定句式,即带两个否定词(不、没…)(de)句式,好象数学中(de)“负负得正”一样,“否定+否定=肯定”,表示肯定(de)意思,但比肯定句语气更加强烈.如:明天我们不能不去看画展.四、直接对话句,转述句A、直接对话句,即一个人说(de)话一字不差,照录不误.如:爱因斯坦友好(de)对小姑娘一笑:“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这是直接写人(de)对话.B、转述句,即一个人转述另一个人(de)话,当然只是人家(de)意思,不是自己(de)话,人称也要变成第三人称.如:死因斯坦友好(de)对小姑娘一笑说,对不起,小姑娘,是他不小心.我们在说话和写文章时,有时需要直接引用别人(de)对话,有时需要转述.练习将引用人物语言(de)句子改为转述语句,可以增强我们语言表达(de)能力.在练习时,应注意三点:一是改换人称,(将你、我、我们等改为他、他们).二是改动符号,将冒号改为逗号,双引号去掉.三是适当(de)调整词语,是语句通顺.四是保持愿意不变.五、文明语言,不文明语言A、文明语言,即话说得很有礼貌.如:岳飞向前施礼:“请问老丈,方才可曾见一个骑黑马(de)他往哪条路上去了”B、同样意思(de)话,有(de)讲(de)就很粗野,没礼貌.如:牛皋像一个老者问路,在马上吼道:“呔,老头儿爷问你,小校场往哪去”真是“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六、陈述句,反问句A、陈述句指说明意思,叙述事实(de)句子.如: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de)人,不可能是最伟大(de)人.B、反问句只用疑问句(de)形式,表示肯定意思(de)句子.如: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de)人,怎么能是最伟大(de)人呢陈述句改为反问句,一般需要注意以下三点:1、首先要把句中表示肯定或否定(de)词改成表示否定或肯定(de)词.2、再把原句中(de)句号改为问好.3、有时为了加强语气,还要加上“难道”、“怎么”、等语气词.4、陈述句改为反问句时,可以有不同(de)改法.如:A句还可改为:(1)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de)人,难道能是最伟大(de)人吗(2)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de)人,能是最伟大(de)人吗(五)三种该注意(de)标点符号1、省略号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1)表示文中内容(de)省略;(2)表示说话(de)迟疑;(3)表示说话断断续续;(4)表示意思没说完或者语意深长,余意未尽;(5)表语句内容(de)跳跃.2、破折号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1)解释说明;亚洲大陆有世界上最高(de)山系——喜玛拉雅山,有目前地球上最高(de)山峰——珠穆朗玛峰.”一个矮小而结实(de)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雷锋精神”永远不会离开他(de)家乡——中国.(2)意思(de)递进或转折;(3)声音(de)中断或延续.“卖——扇子啦”3、引号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1)表示引用别人或者直接说出来(de)话;(2)表示具有特殊含义(de)词语;(3)表示成语、谚语、俗语或表示声响(de)词语,专用词语.。

中小学语文语法知识大全

中小学语文语法知识大全

中小学语文语法知识大全学好语法是学好一门语言的前提。

任何语言都有独属于她自己的一套语法系统,汉语也是如此。

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分享关于中小学语文语法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哦!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三、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物喻人、寓理于事、寄情于事、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欲扬先抑四、说明文分类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五、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六、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引用(名言、资料等)七、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八、说明文语言特征生动(趣味性)、准确(科学性)九、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十、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十一、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十二、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与环境十三、小说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十四、描写的方法1、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2、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3、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五、议论文分类立论、驳论十六、议论文三要素1、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2、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3、论证:解决“怎样来证明”十七、议论文结构1、引论:提出问题2、本论:分析问题3、结论:解决问题十八、论据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十九、常见论证方法1、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2、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二十、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二十一、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二十二、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小学生语文基础语法知识梳理

小学生语文基础语法知识梳理

小学生语文基础语法知识梳理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小学阶段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掌握好语文基础知识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概括性地介绍小学生语文基础语法知识,并提供例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一、句子的构成句子是表达一种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

句子的构成要素包括主语、谓语、宾语、表语、状语等。

1. 主语:句子中的执行者或者主体,一般位于谓语之前。

例子:小明(主语)爱(谓语)画画。

2. 谓语:句子中的核心动词,用于描述或表示主语的动作、状态、感受等。

例子:我(主语)喜欢(谓语)唱歌。

3. 宾语:句子中的动作对象或接受者,一般位于谓语之后。

例子:他(主语)读(谓语)书(宾语)。

4. 表语:句子中用来描述主语的词或词组,一般位于谓语之后。

花儿(主语)开(谓语)了(表语)。

5. 状语:句子中用来表示时间、地点、方式、原因等信息的词或词组。

例子:昨天(状语),我(主语)在学校(状语)打篮球(谓语)。

二、名词名词是指事物的名称。

它可以表示人、动物、植物、物品、地点等。

1. 普通名词:用来表示一类人或事物的名称,如衣服、桌子、学生等。

2. 专有名词:用来指示特定的人、地点或组织的名称,如北京、李明、新华书店等。

3. 数词:用来表示数量的名词,如一个、两个、几个等。

4. 代词:用来代替名词的词,如我、你、他等。

5. 物质名词:用来表示物质、材料的名词,如水、米、空气等。

三、动词动词是指人或事物的行为或状态。

它可以表示动作、行为、感受等。

1. 及物动词:需要宾语才能构成完整意义的动词,如吃、喝、看等。

小明(主语)吃(动词)苹果(宾语)。

2. 不及物动词:不需要宾语即可构成完整意义的动词,如跑、笑、站等。

例子:他(主语)跑(动词)得很快。

3. 动词的时态:动词根据不同的时间形态,表示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动作。

例子:我(主语)昨天(状语)去(动词)公园(宾语)玩(动词)。

四、形容词形容词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表示人或事物的特征、性质或状态。

小学语文语法大全

小学语文语法大全
美丽的姑娘说,她是智慧 的女儿,
妈妈说:你要好好学习,
妈妈对我说,要好好学习,
第一人称:我、我们
第二人称:你、你们
第三人称:他她、它 他她、它们
直接引语改第三人称转述句: 冒号改逗号,双引号去掉, 把我改成他她、它, 一定要记牢,
1、立明说:我今天要去公园,不等 你了, 立明说,他今天要去公园,不等我了,
填写恰当的关联词:
1、江姐宁可牺牲自己,也不讲出底下党 员的名单,
2、盲人叔叔虽然双目失明,但是照样锻 炼身体,
3、只要是对集体有益的我们就应该积极 认真去做,
填写恰当的关联词:
4、如果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我们 就能改正缺点,
5、北京的立交桥不仅坚固,而且美丽,
6、爷爷虽然年纪很大了,但是记忆力很 强,
即使……也…… 假设关系:
如果……就……
要是……就……
学会使用关联词:
除非……才……
无论……都…… 条件关系:
只要……就……
只有……才……
学会使用关联词:
不是……而是……
要么……要么…… 选择关系:
与其……不如……
宁可……也不……
学会使用关联词:
因为……所以…… 既然……就…… 因果关系: ……因此…… 之所以……是因为……
• 赵王告诉蔺相如说,要蔺 相如带着宝玉到秦国,
• 或:赵王要蔺相如带着宝 玉到秦国,
2.刘萍告诉老师:这次 的中队会由我来主持,
• 刘萍告诉老师,这次的中 队会由她来主持,
3.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 怕廉将军吗
• 蔺相如说,秦王他都不 怕,不会怕廉将军,
4.美丽的姑娘说:我是智 慧的女儿,
指出下面的句子各用了哪 种修辞方法,

中小学语文语法知识汇总

中小学语文语法知识汇总

中小学语文语法知识汇总一、字、词、句语法知识1.字的分类:实词和虚词。

2.实词的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

3.名词的分类:个体名词(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和集体名词。

4.动词的分类:实义动词和系动词。

5.动词的时态: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将来进行时等。

6.形容词的分类:限制性形容词和描绘性形容词。

7.代词的分类: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不定代词和相互代词。

8.副词的分类:时间副词、地点副词、方式副词、程度副词、疑问副词、频度副词等。

9.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同位语等。

10.句子的分类: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

11.句子的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等。

12.句子的语序:主谓宾语序、主语宾语谓语序、倒装语序等。

二、核心句法知识1.主谓一致:主语与谓语在人称和数上要保持一致。

2.宾语的选择:宾语和动词之间要保持逻辑上的一致。

3.定语的位置:定语通常放在被修饰成分的前面,也可以放在后面。

4.并列句的连接:用并列连词“和”、“与”、“或”、“还有”、“不但……而且”等连接并列句。

5.倒装句的结构和意义。

6.强调句的结构和意义。

7.陈述句中时间、地点、方式状语的位置。

8.句子的省略: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等成分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省略。

9.并列词语的结构:可以使用“不但……而且”、“一方面……另一方面”、“不是……而是”等。

三、修辞与变化句法知识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反问、排比、对偶等等。

2.具体句型和修辞效果:倒装句、排比句、修饰互补结构等。

3.变化句法:省略、倒装、重叠句尾、补词、叠字句、连接词、词义变换等。

四、虚词和习惯用语1.虚词的功能和分类:介词、连词、助词等。

2.常见习惯用语的使用和搭配。

五、常见语病及改正方法1.主谓不一致:主语和谓语在人称和数上不一致。

2.汉字使用错误:错用通假字或生僻字。

小学语文语法基础知识小学语文语法知识大全

小学语文语法基础知识小学语文语法知识大全

小学语文语法基础知识小学语文语法知识大全(1)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

(2)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3)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

(4)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5)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

(6)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1)第二人称的敬称“您”不用于复数,如果需要表示复数,就用“您几位”“您诸位”。

(2)第三人称复数代词“他们”可专指男性,也可兼指男性和女性,“她们”则专指女性。

(3)注意“我们”和“咱们”用法的区别。

“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

(4)指示代词“那”用于远指,“这”用于近指。

(5)代词用得不恰当,指代不明,可造成病句。

介词经常用在名词、代词等的前面,和这些词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性状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

(1)表排除:除,除了(2)表对象、范围:对于,和,跟同,与,替,将,把,关于,被(3)表方式、手段:按照,依,依照,根据,以,凭,本着,用(4)表时间:在,于,自,自从,从,当,由,趁,随着,到(5)表处所:从,打,朝,向,在,沿着,顺着连词:是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

一般连词:和、与、并、或、及;关联词:主要用来连接复句中的分句或句群中的句子。

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1)一般连词的前后两部分可以调换而基本意思不变。

(2)关联词的主要在复句中进行运用。

(1)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在动词、形容词前面作状语。

(2)副词有时用在形容词后面,补充说明程度、结果,作补语。

(3)副词不能修饰名词、代词。

小学语文语法知识汇总

小学语文语法知识汇总

词类 ....................................................................................................................................................................... - 3 - 实词: ........................................................................................................................................................... - 3 - 虚词: ........................................................................................................................................................... - 3 -A、名词: .................................................................................................................................................... - 4 -B、动词:..................................................................................................................................................... - 4 -C、形容词:................................................................................................................................................. - 4 -D、数词: .................................................................................................................................................... - 5 -E、量词:..................................................................................................................................................... - 5 -F、代词:..................................................................................................................................................... - 5 -G、副词: .................................................................................................................................................... - 6 -H、连词: .................................................................................................................................................... - 6 -I、介词:...................................................................................................................................................... - 6 -J、助词:...................................................................................................................................................... - 6 - K、叹词: .................................................................................................................................................... - 7 - L、拟声词:................................................................................................................................................. - 7 - “的、地、得” ................................................................................................................................................... - 7 - 关联词 ................................................................................................................................................................... - 9 -1、关联词的意义 ......................................................................................................................................... - 9 -2、常见的关联词语类型(八种) ............................................................................................................. - 9 -A、并列关系 ........................................................................................................................................ - 9 -B、递进关系......................................................................................................................................... - 9 -C、选择关系......................................................................................................................................... - 9 -D、转折关系 ........................................................................................................................................ - 9 -E、假设关系 ......................................................................................................................................... - 9 -F、因果关系 ......................................................................................................................................... - 9 -G、条件关系 ...................................................................................................................................... - 10 -H、取舍关系 ...................................................................................................................................... - 10 -承接 ..................................................................................................................................................... - 10 -3、关联词语的使用 ................................................................................................................................... - 10 - 修改病句 ............................................................................................................................................................. - 10 - 修辞手法 ............................................................................................................................................................. - 11 - 比喻 ............................................................................................................................................................. - 11 - 借代 ............................................................................................................................................................. - 12 -借喻和借代区分 ................................................................................................................................. - 12 -拟人 ............................................................................................................................................................. - 12 -- 1 -排比 ............................................................................................................................................................. - 14 - 对偶 ............................................................................................................................................................. - 14 -排比和对偶区分 ................................................................................................................................. - 15 -夸张 ............................................................................................................................................................. - 15 - 反问 ............................................................................................................................................................. - 15 - 设问 ............................................................................................................................................................. - 16 -设问和反问区分 ................................................................................................................................. - 16 -短语: ................................................................................................................................................................. - 16 - (1)、并列短语: ................................................................................................................................... - 16 - (2)、偏正短语: ................................................................................................................................... - 17 - (3)、动宾短语: ................................................................................................................................... - 17 - (4)、补充短语: ................................................................................................................................... - 18 - (5)、主谓短语: ................................................................................................................................... - 18 - (6)、介宾短语: ................................................................................................................................... - 18 - (7)、“的”字短语: ........................................................................................................................... - 18 - 单句: ................................................................................................................................................................. - 19 - 主语: ......................................................................................................................................................... - 20 - 谓语: ......................................................................................................................................................... - 20 - 宾语: ......................................................................................................................................................... - 21 - 定语: ......................................................................................................................................................... - 21 - 状语: ......................................................................................................................................................... - 21 - 补语: ......................................................................................................................................................... - 21 -宾语和补语的区分 ............................................................................................................................. - 21 -陈述句 ......................................................................................................................................................... - 23 - 反问句 ......................................................................................................................................................... - 23 - 反问句与陈述句 ......................................................................................................................................... - 23 - 改变句式 ..................................................................................................................................................... - 24 -1、扩句和缩句................................................................................................................................... - 24 -2、陈述句、“把”字句与“被”字句的互换 ............................................................................... - 25 -3、“直接引用”与“间接转述”的互换 ....................................................................................... - 25 -4、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 ............................................................................................................... - 26 -5、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的互换 ....................................................................................................... - 26 -复句 ................................................................................................................................................................... - 27 - 一重复句 ..................................................................................................................................................... - 27 -1.并列复句.......................................................................................................................................... - 27 - - 2 -3.递进复句.......................................................................................................................................... - 28 -4.选择复句.......................................................................................................................................... - 28 -5.转折复句.......................................................................................................................................... - 28 -6.假设复句.......................................................................................................................................... - 28 -7.因果复句.......................................................................................................................................... - 29 -8.条件复句.......................................................................................................................................... - 29 -9.解说复句.......................................................................................................................................... - 29 -10.目的复句........................................................................................................................................ - 29 -多重复句 ..................................................................................................................................................... - 30 - 并列复句与承接复句的区别 ............................................................................................................. - 30 - 承接复句与连动句的区别 ................................................................................................................. - 30 - 假设复句与转折复句的区别 ............................................................................................................. - 30 - 条件复句与假设复句的区别 ............................................................................................................. - 30 -小学语文句型练习题 (32)语文关联词练习100题及答案 (36)小学语文关联词复习(二) (38)句型转换练习题 (49)句子专项训练 (56)六年级成语练习 (64)成语专项训练 (70)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最新 小学语文语法知识点汇总

最新 小学语文语法知识点汇总

小学语文知识点汇总---语法知识一、正确使用关联词语。

关联词语可以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句子(分句)组合成一个句子(复句),因而要学会运用。

⑴表示并列关系的词语。

既(又)……又……一会儿……一会儿……一边……一边……不是……而是……⑵表示递进关系的词语。

不但(不仅﹑不止)……而且(还﹑也﹑并且)…………还…………甚至……⑶表示转折关系的词语。

虽然(尽管、虽说)……但是(可是、还是)……却(不过、然而)…………否则……⑷表示选择关系的词语不是……就是……或者……或者……是……还是……要么……要么……⑸表示假设关系的词语例果……就……即使……也……哪怕……还……要是……就……⑹表示因果关系的词语因为……所以……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因此……⑺表示条件关系的词语只有(除非)……才……只要……就……无论(不管、不论)……都(总、总是、也)……(总、总是、也)……⑻表示取舍关系的词语宁可……也不……与其……不例……二、句子句子是由词和词组构成的,能够表达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一般由前后两部分组成。

前面一部分说明“谁”或“什么”(主语部分),后面一部分说明“做什么”“怎么样”或“是什么”(谓语部分)。

例:雪花像柳絮似的在空中飞舞。

1.句子的类型按照句子的用途和语气,可以把句子分为四类:1陈述句:告诉别人一件事. 陈述一个事实的句子,句末用句号表示。

陈述句有肯定.否定以及双重否定的形式。

例:1我的理想是当一名人民教师。

(肯定)2他没有参加昨天的会议。

(否定)3这件事不能不管。

(双重否定)2疑问句:向别人提出一个问题.询问一件事情或表示疑问的句子,句末用句号。

例:你今天为什么迟到?一块钱,你有没有?3祈使句:表示请求.命令.商量或向别人提出要求的句子。

语气坚决的,句末用叹号;语气和缓的,句末用句号。

例: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例:你应该用功读书。

4感叹句:用来抒发强烈的感情(喜欢. 愤怒. 悲伤. 恐惧. 惊讶. 厌恶等)的句子,句末用感叹号。

小学语文语法大全

小学语文语法大全

完整版课件
22
陈述句与反问句
换衣服
完整版课件
23
我是 陈述

我是 反问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
• 第一步: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 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 能、不会等),将否定句中的否定 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 定词(是、能、会等)。
• 第二步: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 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 语气词。
完整版课件
41
缩句:
缩句就是:把结构比较 复杂的句子中的修饰、限 制和补充说明的成分去掉 保留主要成分的意思。
完整版课件
39
1、花儿开了。 扩句:春天到了,草地上的花儿开了。
2、老师批改作业。 扩句:慈祥的老师在灯光下批改作业。
3、玲玲做操。 扩句:下课了,玲玲在操场上做操。
4、同学们在听课。 扩句:教室里,同学们在认真地听课。
完整版课件
40
扩句练习
• 比赛在进行。 • 书中有插图。 • 主人欢迎客人。 • 心情激动。 • 春风吹遍大地。
2.我看过大海。
扩句:去年夏天,我在 海南看过大海。
3.詹天佑是工程师。 扩句:詹天佑是我国著名的爱国
工程师。
完整版课件
34
扩句要注意些什么?
一.不能改变原来句子的意思。
二.加上的修饰词要正确,必须 与主干搭配恰当
三.要按题目的要求或提供的例 子补充
完整版课件
35
扩句要注意些什么?
四、还要注意在修饰限制词语后 加上正确的“的”“地”“得”。
的+名词 ;地+动词 形容词+得
完整版课件
36
汽车飞驰。 一辆黄色的汽车在宽阔的公路上飞驰。

小学语文语法知识点

小学语文语法知识点

小学语文语法知识点一一关联词的使用:并列、因果、转折、选择、假设、条件、递进二修改病句:8种错法修改三修辞手法:8种修辞方法四句式转换:6种情况五三种该注意的标点符号:“……”“——”“!”其它题型解题方法 1、缩句与扩句 2、病句 3、句式转换 4、仿写 5、标点符号1、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1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A、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

表示人的名称, 如同志、作家、父亲、主人、老李; 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森林湖泊; 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效率、品德;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春天、现在、立春、星期二、刚才; 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颐和园、商店、亚洲、北京; 表示方位名称:上、下、东、西、里、前、内简称方位词。

名词的语法特点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

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

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二一、语素以分子原子为例来说明语素。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再不能分解成更小的有意义的单位。

例如:“禾”是一个语素,它的语音形式是“”,它的意义是“禾苗”;“坦克”也是一个语素,它的语音形式是“”,它的意义是“装有火炮机枪和旋转炮塔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

现代汉语的语素绝大多数都是单音节的,如:人、吃、大、十等。

也有两个音节的,如:沙发、坦克、玻璃、芙蓉;还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音节,如“法西斯、乌鲁木齐、奥斯特洛夫斯基”语素构成词。

语素可以单独成词,也可以与别的语素组合成词,例如:“人”;“人参”。

“吃”;“吃亏”。

如何判断语素?判断语素很简单,就看看它能否再分,分后有意义就是语素,否则不是。

语素的分类:自由语素:可以独立成词,位置自由。

如“分、好、高、低”;半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只能组合,位置自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关联词的使用关联词的意义能够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句子连接起来组成比较复杂的句子的词语,就是关联词语。

恰当的使用关联词语,能使我们在说话或者协作时达到较好的表达效果。

并列关系: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相互并列。

每个分句各说一件事或同一事件的一个方面。

既…又… 一边…一边… 又…又… 一面…一面…不是…而是… 有时…有时… 一会儿…一会儿… 那么…那么…小芳既爱唱歌,又爱跳舞。

因果关系:前面(后面)的分句说明原因,后面(前面)的分句说明结论或结果。

因为…所以… 既然…就… 由于…因而… ……因此……既然…那么… ……因为…… 之所以……是因为……①因为他真正下了苦功,所以成绩有了很大提高。

②既然你错了,就应该伸出手去请他原谅。

转折关系:后面分句的意思是前面分句意思的转折。

虽然…但是… ……可是…… 尽管…还是…①奶奶虽然年纪大了,但是行动十分麻利。

②尽管他身强体壮,还是搬不动这块大石头。

选择关系:两个分句表达两种情况,从中选一种。

或者…或者… 宁可…也… 不是…就是… 与其…不如…①桑娜宁可自己多受苦,也要照顾西蒙的两个孩子。

②凡卡常想:与其在城里受罪,不如回到乡下爷爷那儿去。

假设关系:前面分句提出假设,后面分句表示结果。

如果…就… 要是…就… 假如…就… 倘若…就… 即使…也…①如果我们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不能更好地报效祖国。

②即使你成绩再好,也应该谦虚点。

条件关系:前面分句提出条件,后面分句表示结果。

只要…就… 只有…才… 除非…才… 无论…都…①只要刻苦努力,成功的道路就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②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不会忘记辛勤培育我的老师。

递进关系:后面分句比前面分句意思更进一层。

不但…而且… 不光…还… 不仅…而且… 不仅…还…①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②这不仅让我学到了知识,还让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关联词语填空1、()风吹雨打,我们()坚持到校学习。

2、()成绩再好,你()不能自满呀!3、我()这么用功,()成绩还是不如你4、有人口头上()讲得很好,()行动却做得很少。

5、()雨再大,路再滑,我们()要按时报到。

6、这种境界,()使人惊叹,()叫人舒服。

7、()怎么拥挤,他()能挤过去。

9、雷锋()死了,()他的精神永远在我们心中。

10、这个橡皮()我的,()李明的。

12、()水再上涨,江堤()有危险。

14、()明天天晴,秋游()按期举行。

15、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21、刘胡兰()牺牲自己,()不出卖同志。

23、妈妈()看电视,()织毛衣。

24、做事()坚持不懈,()能成功。

25、小明()学习好,()体育也很棒。

30、()鄞奋学习,()能提高成绩。

31、()明天爸爸不上班,他()会带我上公园。

33、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

36、小艇()速度非常快,()还能做急转弯。

42、周末的晚上,我()看电视,()听音乐。

43、王敏多才多艺她()会唱歌,()会跳舞。

小学关联词专项练习题一.为下面的句子搭上恰当的关联词:只要……就…… 如果……就…… 因为……所以……既然……就…… 虽然……但是…… 不但……而且……即使……也…… 只有……才……(1) ()多读多写,作文能力()能得到提高。

(2) 花生()不好看,()很有用。

(3) ()他讲得很动听,()我听得津津有味。

(4) 爷爷()答应了你,你()放心吧!(5)()是数九寒天,我()坚持锻炼。

(6)()刻苦学习,长大()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建设者。

(7)这座井里的水()清凉,()甘甜。

(8)()没有这个转播台,老山沟里()收不到电视。

二.填写关联词1、我爱鸟,也爱养鸟。

2、我们不注意用眼卫生,眼睛容易患近视。

3、你们成绩很好,不能骄傲。

4、你们成绩再好,不能骄傲。

5、这次比赛输了,我们不能参加复赛了。

6、这次比赛赢了,我们不能骄傲。

7、这次比赛场地条件很差,我们赛出了成绩。

8、这次比赛场地条件很差,我们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三.请你让这两个句子合成一句!要用上合适的关联词哦。

1.小华的字写得很快。

小华的字写得很好。

2.革命的道路上有千难万险。

千难万险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3.我们多赶几里路。

我们要去看一看精彩的武术表演。

4、你没有告诉我。

我知道了。

5.我们发动群众。

我们很好地完成上级交给我们的任务。

(二)修改病句概念:凡是不符合语法规则、逻辑、修辞和语言习惯的句子都属于病句。

1、常见的语法类型有:(1)用词不当(2)搭配不当(3)成分残缺(4)重复罗嗦(5)自相矛盾(6)词序混乱(7)指待不明(8)分类不当2、怎样修改病句(1)认真的读原句,弄清楚句子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2)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

(3)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来句子的意思。

(4)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不是完整、通顺、符合情理。

3、常用的删改符号(略)一、成分残缺。

成分残缺。

①主语、谓语、宾语残缺;②必要的修饰语残缺;③关联词残缺。

1.上星期去植树了。

2.我和姐姐都参加了。

3.完成了作业。

5.经过老师的讲解,使同学们都明白了这个寓言故事的深刻含义。

7.小周虚心接受同学们。

二、词序颠倒。

1.语文对我特别感兴趣。

2.这个深深有趣的想法印在我心里。

3.我们进行了讨论并且听了老红军的报告。

4.英法联军侵占了北京,焚毁并洗劫了圆明园。

7.我国的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三、用词不当,1.乌云和大雨一起从天空中倾泻下来。

2.黄继光不但壮烈牺牲了,而且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5.有没有好的学习态度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11.学校的操场扩张了不少。

18.所有的同学都尊重小学生守则。

四、搭配不当类。

1.江心岛的夜晚是人们乘凉的好地方。

4.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革命事业。

7.随地吐痰的人,是一种不文明的习惯。

9.我的家乡是上海市人。

10.秋天的西安是个美丽的季节。

五、指代不明。

1.老师把王虹和晓敏喊到跟前,对她说:“上课要积极发言。

”5.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

7.小丽和小华一起去上学,她在路上捡到一个钱包。

9.李刚和小海是好朋友,他经常帮助他。

六、前后矛盾。

1.老师详细而又简略地解答了同学们的问题。

5.平静的河面上,有一只小船迎着风浪向岸边驶来。

6.天空布满了乌云,阳光照得人睁不开眼睛。

8.今天早上下了一天雨。

七、重复罗嗦。

1.山村里,满山遍野到处都是果树。

3.我有一条很红的鲜红的红领巾。

6.他经常回忆过去有趣的往事。

8.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把时间白白地,无缘无故地浪费掉。

八、不合逻辑类。

(归纳不当)2.学校的体育室摆满了足球、排球、篮球、地球仪等体育器材。

5.幼儿园经常给我们吃哈密瓜、西瓜、苹果、西红柿等水果。

9. 妈妈今天买回来很多水果,有苹果、香蕉、西红柿、梨、黄瓜。

(三)修辞手法八种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借代。

一、比喻(一)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二)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是、成了、变成”等。

(三)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四)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二、拟人说到拟人,应先了解一下比拟,比拟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

前者叫做拟人,后两者叫做拟物。

小学阶段主要掌握拟人的修辞方法。

(一)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或动作。

(二)判断要点: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三)拟人的作用把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事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四)典型例句(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舞蹈。

三、排比(一)什么是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二)判断要点排比的特点明显,句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

(三)排比的作用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有力地说明道理。

(四)例句(1)晏子回答说:“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人肩膀檫着肩膀,脚尖碰着脚尖。

大王怎么说没人呢?”(2)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四、夸张(一)什么是夸张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

(二)夸张的种类(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如: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2)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如:只能看到巴拿大的一块天地(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如: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三)夸张的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给人启示,加强渲染力,引发联想。

(四)例句(1)这巴掌大的地方,怎么能踢球呢?(2)十几天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五、设问(一)什么是设问说话、写文章时,为了强调自己的看法或结论,有时先提一个问题,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然后由自己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二)判断要点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三)设问的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四)例句1、她敢从成把的火柴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六、反问(一)什么是反问反问就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中。

疑问句是四种语句中的一种(其他三种是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三)反问的作用反问表达的意思更坚定,使读者确信无疑,毫无辩驳、怀疑的余地,进而达到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四)例句(1)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2)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七、对偶(一)什么是对偶对偶又叫对仗,是一种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相近或相反的意思。

(二)判断要点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同或相反(三)对偶的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表意凝练,易于记忆。

(四)例句(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