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石库门民居
上海石库门老街简介
上海石库门老街简介
石库门,原指上海石库门里弄、老弄堂,是上海特有的一种民居建筑形式。
它是在上海市区内出现最早的一种里弄住宅。
它既不同于传统的四合院、三合院,也有别于西式别墅、花园洋房,而是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一种建筑风格,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
目前,上海市区有一百多条石库门里弄和老弄堂,这些石库门里弄和老弄堂是上海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
老弄堂多建于20世纪
二三十年代,建筑形式多为砖木结构,其中有不少是中西合璧式的建筑。
由于石库门建筑一般都建在相对独立的街坊中,因而其建筑布局有明显的里弄格局特征,即通常所说的“三开间、四进深”。
从入口向里看,进门就是弄堂口;进门后为天井和天井两
侧的房间;再往里走就是弄堂和住宅。
石库门建筑虽没有围墙、大门、院墙等围墙设施,但在大门前仍保留着一段开敞的空地。
这些空地是由一些不算太高的石级构成的,如果碰到雨天或者楼梯不方便时,行人可以在石级上行走。
—— 1 —1 —。
石库门
•
•
•
老式石库门里弄住宅初期建筑规模不大,一般在10~20个单元之间。随着市内人口激增,工商业日益繁荣, 建筑材料大量倾销于市上,房地产商以其租金收益扩大投资,建筑规模逐渐扩大,如民国5年(1916年)建于 新闸路的东西斯文里,住宅高达510个单元之多。
上海早期老式石库门里弄住宅有:北京东路兴仁里;中山南路吉祥里;豆市街敦仁里;中山南路棉阳里。 这些均为清光绪二年(1876年)以前的老式石库门住宅,约于宣统二年(1910年)后翻建过。此外还有建于清光绪 二十二年的厦门路仁兴里;建于二十六年左右的广东路老昌兴里;建于三十三年的浙江中路洪德里;建于清宣 统二年的广东路公顺里等。 后期老式石库门里弄住宅有:建于民国3年的淮海中路宝康里;建于民国4年的北京西路联珠里;建于民国 5年的云南中路老会乐里;建于民国8年的北京东路余荫里和湖北路迎春坊等。
•
石库门是大上海社会的一个缩影。在漫长的岁月里,上海的市民曾在此辛苦度日,革命者 曾在此秘密活动,文人、学者、艺术家曾在此孕育他们的作品。旧时的石库门里还曾开设 有工厂、银行、旅馆、货栈、报社、学校等,可谓是无所不包,无奇不有。石库门里的 ‘亭子间’、‘客堂间’、‘厢房’、‘天井’以及‘二房东’、‘白相人嫂嫂’、‘七 十二家房客’等与石库门有关的名词,成为老上海们温馨的回忆。王家卫的《花样年华》 里,老上海的石库门,张曼玉的旗袍,与梁朝伟的抑郁神情串在一起,铺展成一部唯美的 怀旧电影,一个值得回味的爱情故事。石库门是上海近代文明的象征。怀念石库门,是对 原本熟悉而正逐渐远去的生活方式的留恋。‘重返石库门’所代表的怀旧情绪也在这座城 市的各个社会层面弥散开来。对老人们来说,石库门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建筑或住所,那 日益积累的家常片段和邻里之间几十年不变的默契,早已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赖以生存的 生活方式。上海的老式石库门里弄,洋溢着这个城市最本质最淳朴的气息。石库门也随着 光阴的积累而逐渐酝酿成一种独特的老上海文化。它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了上海人的生 活百态和岁月变迁。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以一个探寻者或怀旧者的姿态徜徉于上海的百年 历史中。那些散落在街头巷尾的历史遗迹和老上海的各种温雅野史,便立刻成为这个城市 最具生命力和最值得回味的文化宝藏。当石库门再次成为上海建筑群中的宠儿,住进石库 门的人群也悄然发生了改变。小资们喜欢石库门,因为透过石库门,能感受到一种古老而 绵长的氤氲气息,那是属于上海的特质;老外们欣赏石库门,因为石库门里有他们未曾体 会过的新鲜触觉,这是另一种摩登;海外华侨寻觅石库门,每看到那一片片青色的砖木墙 壁和拱形大门,就能勾起许多往日怀想;大款们选择石库门,因为它象征着一种社会地位, 显示出与众不同的文化品位。于是便有了新天地,有了‘阿拉上海街’,有了一个名叫 ‘1930’的酒吧……所有这一切都在向人们展示:上海的时尚就是怀旧,而怀旧的经典是石 库门弄堂。石库门,在被赋予了各种文化涵义和时尚韵味之后,显出了从所未有过的光辉。 这个最富特征的,曾经最底层的生存空间,如今却与摩登和时尚相遇,抒写出另一种精致 和优雅。当传统与新潮碰撞,当怀旧与流行交融,上海在向人们展示其日渐雄厚的经济基 础的同时,也深深地隽刻下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一边不断在寻求物质上的进步,一边仍 不忘那一份璀璨浮华,这便是上海人的精神,也是上海的本质所在。
海派文化的发源地就在弄堂深处--与乐建成一起感受石库门的文化底蕴
海派文化的发源地就在弄堂深处--与乐建成一起感受石库门的文化底蕴乐建成画家、摄影师。
西南位育中学美术老师,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兼职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藏书票研究会会员,安徽霍山县西山文化研究会顾问。
田子坊原住民,把家变成名为“井蟾斋”的艺术工作室,因1岁就搬到了这里居住,人称田子坊的“原住画家”。
现专注于石库门、山乡、水乡等专题的影像纪录和绘画创作,建有上海石库门影像资料库。
乐建成(右一)老师与娄承浩老师在乐老师石库门讲座上合影。
摄影:城市老牛老建筑专家娄承浩老师认为:石库门一砖一瓦,都是美的。
观音兜山墙、水泥挑阳台、铁铸窗栅、小木梯、水泥护角和砖雕门罩,石库门建筑的每一个细节,仔细赏玩起来,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石库门是“千姿百态”“精美绝伦”的,也是“一去便不复返”的。
用镜头记录石库门之美,是一种爱好,也是一种对美好逝去的记录与挽留。
篾竹路摄影乐建成。
特别喜欢这张照片,拍出了上海石库门让人割舍不掉的那份回忆和烟火气,海派文化的发源地就在弄堂深处。
乐建成微博上“永远的石库门”系列连载文章篇首语阐述了他对石库门的情感从2007年到2015年,乐建成老师走过上海1500条石库门里弄,拍了数万张照片,遗憾的是他拍过的大部分石库门弄堂现在巳经消失了。
最近乐老师又开始对以往拍过的弄堂进行探访,看看还有多少弄堂被保存了下来,(估计已经不到10%了让人痛心疾首)。
上周一天清晨6点多,我在虹口区梧州路周家嘴路口与乐老师偶遇,原来乐老师早上5点多出门,从闵行赶到虹口拍摄老房子。
望着乐老师的背影,想对他访谈的想法愈加强烈了。
乐老师清瘦的背影走遍了上海的大街小巷。
每次出门乐老师都会规划好当天要走的路线,把他们写在小纸片上带在身边最近虹口区梧州路沿线的老房子在拆迁,乐老师又抢拍了不少照片胡平:从2007年起您对上海的弄堂拍摄过三次,第⼀遍挑喜欢的、经典的去拍,如门头和弄堂⼀⼀的⼀活习惯去拍。
第⼀遍,系统地拍,每条弄堂的门⼀、⼀库门⼀门、过街楼等等。
上海民居的类型和特点
上海民居的类型和特点
上海作为中国一线城市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民居类型和独特的特点。
下面将
介绍一些常见的上海民居类型以及它们的特点。
1. 石库门洋房:石库门洋房是上海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它们多为两层或三
层建筑,外墙使用红砖或石材修建,门楣上方通常有一个镂空的石库门。
室内结构一般以庭院为中心,呈“田”字形分布。
这种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和西方建筑风格,体现了上海历史的独特魅力。
2. 弄堂民居:弄堂是上海独有的居住形式,是小巷子的意思。
弄堂民居一般是
砖木结构,狭窄而纵深,它们一般是二到三层楼高,从外观上看非常紧凑。
这种风格的民居布局紧凑而节省空间,与邻里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弄堂民居也反映了上海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社交习惯。
3. 老洋房:老洋房指的是位于上海市中心的旧式洋房。
这些建筑通常是石库门
洋房的一种变体,但结构更加简约。
老洋房的外观多为两层或三层,屋顶通常为平顶或筒状顶,注重功能性与实用性。
这种建筑风格在上海的历史文化街区广泛存在,展现了城市的历史风貌。
总的来说,上海民居的类型和特点体现了该城市的历史变迁和文化融合。
从石
库门洋房的东西方结合,到弄堂民居的社区联系,再到老洋房的实用主义,上海的民居建筑都展现出了丰富的特色和风貌。
这些建筑不仅是居民的居所,也是城市历史的见证,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索。
石库门故事
石库门故事石库门是上海极具代表性的民居建筑,不少上海人都对它有着很深的情结。
在岁月的长河中,它记录着市民在此生活、见证着不少文人学者的作品在此诞生,就像是百年上海的缩影。
到了上海,不去看石库门是遗憾的。
石库门,是上海一种特色建筑。
几代上海人的青春岁月甚至全部生命,都在石库门里度过。
尽管岁月老去,尽管容颜变迁,尽管迁入高楼别墅,或者远居海外,但只要谈起石库门,只要看到石库门的影像,许多人都会有一种抑止不住的激动。
在几乎整个20世纪中,身处异地的上海人每每怀念上海,其生于斯长于斯的石库门民居就是重要的对象。
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起,石库门开始在上海最早出现,至今已经超过150年的历史。
在正式的石库门建筑出现之前,首先兴建了一批联排木屋,最早的联排木屋虽然在形式上采用了西方住宅的毗连形式,但材料上用的全是木头,容易着火。
为了安全,人们将简易木屋拆除,改建西式砖石结构的住宅。
因而在1870年前后,上海开始建造砖石结构的住宅。
这种砖石结构的联排建筑,不仅采用了西式建筑方式,而且普遍用砖石做外墙材料,西式建筑风格更加鲜明。
联排的老式石库门建筑,图中建筑为中国齿科专门学校等之所以称“石库门”,是因为每一幢房子都有一扇以石料箍着的黑漆木质大门,这种用石条围箍大门的建筑,就被叫作“石箍门”。
而脱胎于宁波方言的上海方言中“箍”“库”发音相近,久而久之,这种建筑就被称为“石库门”。
这是“石库门”名称来源的一种说法。
还有一种,是就石库门住宅的建筑风格而言的,认为它既脱胎于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又采用了西洋建筑的材质和风格。
19世纪后期的上海老式石库门,既大量吸收了江南民居的式样和传统木料的结构,又采用砖石为主的西式外墙,外门也选用石料作门框,不同于中国传统的木质大门。
这种以砖石为外墙、内部木料结构、以石料为门框、以乌漆实心厚木做门扇,中西合璧建造起来的住宅,被称为“石库门”。
总之,第一批石库门建筑应运而生。
这样就在老城厢传统中式建筑和完全西式建筑之外,又增加了一种新的融合了中西建筑艺术的石库门建筑。
上海石库门景区介绍
上海石库门景区介绍
上海石库门景区是上海的一大特色景点,主要集中在上海市黄浦区、徐汇区、静安区和长宁区等市区内。
石库门是上海传统民居的一种建筑形式,石质墙壁和青砖门窗是石库门建筑最显著的特点,因此得名。
石库门景区保存着上海近代以来的历史风貌,街道两旁的石库门建筑多为二三层的欧式或中式建筑,具有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
这些建筑多为上海富豪或外国领事馆的宅邸,建筑风格独特,可以通过参观石库门博物馆、庭院等了解到上海的历史和文化。
石库门景区的主要景点包括徐家汇石库门博物馆、衡山路石库门群、巨鹿路石库门群、玉佛寺石库门群等。
这些景点中的石库门建筑多为上海市级或国家级保护单位,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除了欣赏石库门建筑,游客还可以在石库门景区细细品味上海的老上海风情和文化。
街道两旁有各式各样的小店铺和茶楼,可以品尝到正宗的上海小吃和茶香。
此外,还可以参观当地的艺术展览和手工艺品市场,了解上海的艺术和手工艺文化。
总的来说,上海石库门景区是上海传统建筑和文化的代表,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上海的历史风貌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石库门-专业文档
石库门石库门是一种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形式,起源于19世纪末的上海。
这种建筑风格结合了中国传统四合院和欧洲联排式住宅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石库门建筑通常由石头和砖砌成,外观宏伟,内部空间宽敞,居住环境舒适。
一、历史背景石库门建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上海。
当时,随着上海的开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一种新的住宅形式应运而生。
这种住宅形式借鉴了中国传统四合院和欧洲联排式住宅的特点,采用了石头和砖砌成的外墙,因此得名“石库门”。
二、建筑特点1.外观风格石库门建筑的外观风格独特,通常由石头和砖砌成。
外墙立面通常采用对称布局,门窗等细节部分通常雕刻精美的图案或装饰。
屋顶上常常设有老虎窗或烟囱。
整个建筑风格显得庄重、大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内部布局石库门建筑的内部布局通常为前后两排房屋,每排房屋之间设有过道。
前排房屋通常为会客室、餐厅等公共区域,后排房屋则为主人卧室、书房等私人区域。
在房屋内部,装饰精美,陈设考究。
此外,石库门建筑还常常配备有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设施。
3.居住环境石库门建筑的居住环境舒适。
由于其宽敞的空间和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使得居住者能够享受到舒适的居住体验。
此外,石库门建筑还具有良好的隔音效果和私密性,使得居住者的生活更加安静和隐蔽。
三、文化内涵石库门建筑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文化象征。
它代表了上海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通过石库门建筑,人们可以了解到上海近代历史的变迁和发展。
此外,石库门建筑也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西方建筑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晶,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四、保护与传承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城市更新的加速,许多石库门建筑面临着被拆除或改造的威胁。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石库门建筑的修缮和维护工作。
同时,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传承和弘扬石库门建筑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如建设博物馆、公园等公共场所来展示和宣传石库门建筑的文化价值。
石库门建筑地域性的文化解读
文章编号 1673 - 1387 2013 04 - 0351 - 06石库门建筑地域性的文化解读李新亮1 ,聂林媛2( 1.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上海 200444; 2. 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 200444)摘 要: 综合运用社会学、文化人类学、传播学等跨学科知识,重点对作为上海历史标志的石库门民居建筑所物化的文化观念进行阐释,指出了作为上海近代民居的主体,石库门体 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 体现了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海派文化; 体现了务实致 用的市民文化。
关键词: 石库门; 传统文化; 海派文化; 市民文化 中图分类号: TU242; G05文献标志码: A外来华人太多造成了局势动荡为借口,擅自制订了“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基本默认了租界内“华洋杂居”的现状。
同时太平军攻占苏 州,并于 1860 年直逼徐家汇摧毁罗家湾( 卢家 湾) 清军营垒。
次年,又攻占杭州。
为此,上海县 城和江苏、浙江等地的地主、富绅等难民蜂拥而 至,纷纷到租界避难,致使上海人口剧增。
1860 年上海租界内人口上升到 30 万人,1862 年又骤 增至 50 万人。
租界内人口的激增也使租界内地 价暴涨,房屋供给远远少于其需求,这种状况大 大刺激了租界内房地产的发展,许多洋商纷纷投 入到房地产生意中来牟利。
为了节约成本,针对 租界内土地稀缺的状况,这些房地产商采用了伦 敦联排式 布 局 ( 又称毗连式或排列式) ,并 以 “里”作为名称,营建了大量的2 层至3 层的联排 房屋用于出租。
为了降低建造成本,缩短建设周 期,这些初期的出租屋大都以木板搭建。
这使这 种木制的联排楼房建造速度很快并得以快速扩 张,在短时间内形成规模。
据统计,到1870 年已 陆续营建了 8 740 幢。
从此,这种大规模的木制 联排民居走进了上海的市民生活,也就是石库门 建筑的前身,标志着石库门里弄住宅雏形的正式 形成。
清代末期至 19 世纪 30 年代随着工商业 的繁 荣,上海人口继续 增 加。
一大会址讲解
大家抬头看,现在看到的就是中共一大会址的外观。
这是一栋一座具有20年代上海市区典型民居风貌的砖木结构的石库门建筑。
石库门呢,是上海特色居民住宅,一种融汇了西方文化和汉族传统民居特点的建筑,以石头做门框,以乌漆实心厚木做门扇,这种建筑因此得名“石库门”,多出现在上海的小弄堂里。
中共一大会址房屋建于1920年秋,建成后不久,李汉俊(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发起人之一)及其兄李书城(同盟会发起人之一)租用望志路106号、108号为寓所,将两幢房屋的内墙打通,成为一家,人称“李公馆”。
1921年7月23日,来自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代表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周佛海,还有包惠僧及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秘密汇聚在上海法租界的贝勒路树德里3号(今兴业路76号会址),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一楼是观众服务设施,设有门厅、多功能学术报告厅和贵宾厅。
二楼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文物陈列》展览厅。
基本陈列即由“中共‘一大’会议室旧址陈列”和“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文物陈列”组成。
“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文物陈列“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中国党成立的历史背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及其活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全过程。
纪念馆的藏品主要是鸦片战争以来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献、实物、报刊、书籍和照片。
陈列室内还按照历史资料开辟了一个蜡像室,形象地刻画出当年出席中共“一大”会议的15位出席者(包括2位共产国际代表)围桌而坐、热烈讨论的生动场景。
上海传统民居-石库门的发展变迁研究
上海传统民居——石库门的发展变迁研究7月初,我和课题组同伴先后两次参观了上海城市规划馆。
通过观看馆内的石库门专题资料,大家萌生了研究上海传统民居——石库门的大致意向。
这一想法得到了指导老师的认可,于是微课题研究逐步展开。
一、课题的提出我们选择石库门建筑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有两个主要原因:1、对石库门作为上海历史文化缩影的责任感刘易斯·茫福德曾说:城市是文化的容器。
石库门是中西合璧建筑风格的生动演绎,更是上海150多年历史与文化的缩影。
丘吉尔也曾说:我们塑造了自己的房屋,而房屋又塑造了我们。
石库门“刻录”了上海人生动的世风民情,影响着上海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并成为上海城市精神的一个组成部分。
作为上海学生,我们理应传承石库门所代表的上海文化,并为保护石库门建筑而做出努力。
2、因石库门生活体验缺乏而导致的好奇心我和同学们大都居住在上海的第一座工人新村——曹杨新村中,老工人新村的建设体现了社区整体规划的先进思想,但住房结构以及由此而营造的生活氛围完全不同于石库门里弄。
因此,同学们对这一中国传统与西方文化相融合的建筑式样缺乏了解,更谈不上对石库门里弄中邻里亲情的真切体验。
所以,对“石库门生活好不好玩”的好奇,对“为什么石库门能够成为海派文化象征”的困惑,成为尝试探索的内驱力。
二、研究思路研究刚启动时,我们曾提出了比较“高大上”的研究方案。
但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由于我们毫无经验,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诸多任务,于是就尝试降低课题研究的要求。
我们删除了“感受石库门的建筑学意义和美学价值”的目标,调整“了解石库门维护、保全工作现状”为“实地走访1—2处代表性建筑,了解石库门的内部结构”。
最终,我们的研究目标是:首先,通过参观城市规划馆内的石库门专题资料,了解石库门建筑的兴起、发展和变迁过程。
其次,通过实地寻访1—2处现存石库门代表性建筑,了解石库门的内部结构。
第三,通过个别访谈和文献学习,形成对改进“石库门文化”教育的若干建议。
石库门
石库门短片
DIMENSION:
石库门的得名
石库门是最具上海特色的居民住宅。上海的旧 弄堂一般是石库门建筑,它起源于太平天国起 义时期,当时的战乱迫使江浙一带的富商、地 主、官绅纷纷举家拥入租界寻求庇护,外国的 房产商乘机大量修建住宅。上个世纪二三十年 代,围合仍是上海住宅的主要特征,但不再讲 究雕刻,而是追求简约,多进改为单进,中西 合璧的石库门住宅应运而生。这种建筑大量吸 收了江南民居的式样,以石头做门框,以乌漆 实心厚木做门扇,这种建筑因此得名“石库 门”。
石库门概貌
石库门多为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坡型屋顶常 带有老虎窗,红砖外墙,弄口有中国传统式牌 楼。大门采用二扇实心黑漆木门,以木轴开转, 常配有门环,进出发出的撞击声在古老的石库 门弄堂里回响。门楣做成传统砖雕青瓦顶门头, 外墙细部采用西洋建筑的雕花刻图。二楼有出 挑的阳台,总体布局采用了欧洲联排式风格。 现在,上海注意保存老的建筑,一些具有海派 特色的石库门里弄被作为近代优秀建筑保存。
新式里弄住宅
新式里弄住宅出现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后期 的租界内,总体上比石库门更接近欧洲近 代住宅的建筑风格。建筑形式多为混合结 构,注重使用功能。新式里弄外形别致整 齐,装修精致舒适,室外弄道宽敞,楼前 庭院葱绿,居住环境优美,有别于旧式石 库门。
上海石库门老旧小区改造典型案例
上海石库门老旧小区改造典型案例(原创版)目录一、上海石库门的起源和特点二、上海石库门老旧小区改造的背景三、上海石库门老旧小区改造的典型案例四、改造后的效果和影响正文一、上海石库门的起源和特点上海石库门是上海最具特色的居民住宅建筑,起源于太平天国起义时期。
当时的战乱迫使江浙一带的富商、地主、官绅纷纷举家拥入租界寻求庇护,外国的房产商乘机大量修建住宅。
石库门建筑大量吸收了江南民居的式样,以石头做门框,以乌漆实心厚木做门扇,因此得名石库门。
这种建筑还吸收了西方文化的特点,形成了中西合璧的四合院式住宅。
二、上海石库门老旧小区改造的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上海石库门老旧小区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基础设施老化、居住环境差、安全隐患等。
为了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上海市政府提出了老旧小区改造计划,对石库门建筑进行保护性改造。
三、上海石库门老旧小区改造的典型案例1.新天地石库门改造新天地石库门改造是上海石库门老旧小区改造的典型案例之一。
这个项目保留了石库门建筑的外观和结构,对内部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增加了卫生设施、电梯等现代化设施。
改造后的新天地石库门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商业和文化中心,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居民。
2.城隍庙外围石库门改造城隍庙外围的石库门居民区也在改造计划之中。
这个项目着重于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居住品质。
改造后的石库门居民区,建筑外观保持不变,内部设施得到升级,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四、改造后的效果和影响上海石库门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的实施,使得原本老旧、脏乱差的石库门小区焕发出新的生机。
改造后的石库门建筑既保留了传统的建筑风格,又满足了现代生活需求。
此外,改造项目还提高了居民的生活品质,提升了城市形象。
上海石库门5分钟讲解
上海石库门5分钟讲解上海石库门是一种特有的建筑形式,其集中于上海市内的密集住宅区。
石库门的名字来源于其建造材料和特点,即使用石头作为主要建材,外观以门为主,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底蕴。
以下是上海石库门的相关参考内容:1. 历史渊源:上海石库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当时上海是一个繁荣的港口城市,各国移民纷至沓来,其中以英国和法国移民最为集中。
这些移民在上海定居后,便开始修建石库门房屋,其建造风格和技艺多取自欧洲,加之与中国传统建筑的融合,形成了独特的“石库门”建筑形式。
2. 建筑特点:上海石库门的建筑特点主要体现在其石头墙体、木质门窗、青砖铺地、四合院等方面。
石头墙体一般采用花岗岩或石灰石等当地产出的石材,并使用木梁、榫卯等传统建筑技艺进行合理的搭建。
门窗则以木材为主,门锁的形式和样式也很别致。
另外,石库门建筑高低错落,内部布局巧妙,有坡屋顶、天井、小花园等私密空间,在城市中形成独特的内部景观。
3. 文化内涵:上海石库门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上海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上海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
石库门诞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和地域环境,其建筑风格融合了中西方文化,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此外,石库门还展现了“文化共存,协商发展”的在地文化特色,体现了生活在上海的移民族群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呈现出了独特的多元文化特点。
4. 价值保护与发展:尽管上海石库门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内涵,但是也难以逃脱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破坏和改造。
为了保护和传承上海石库门建筑文化,上海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文物保护、历史街区保护、文化旅游开发等,旨在实现对上海石库门建筑特色的价值保护和文化承传。
此外,还有许多私人企业投资兴建类似于“文创园区”的项目,以重现石库门的历史风貌和传统文化,并推动其在现代城市中的再次发展。
上海石库门
上海石库门文化摘要:石库门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初,称为“早期石库门”或“老式石库门弄堂”,它的最大特色,就是采用具有浓厚江南传统民居空间特征的单元,按照西方联排住宅的方式进行总体布局,因此一开始就带上了中西合璧的色彩。
而后期石库门也只不过是在早期石库门的单元平面布局上有了改变,并没有脱离中西合璧的影子。
所以石库门的历史内涵主要就在于它是中西建筑风格的结合,带有明显的“混血特征”。
石库门是上海近代文明的象征,是我们这座城市一个不老的话题,石库门有着深深的历史烙印,成为上海近代史上一个独特时代的产物。
它从最原始的早期石库门转变到后期石库门,有从后期石库门到如今风格迥异,带有海派风格的花园里弄及公寓式里弄,石库门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沿革。
石库门是大上海过去的影子,是上海过去的封面。
关键词:建筑形式、中国革命、鲁迅、孙中山、周总理、石库门的文化内涵正文:建筑作为一种人为产品,是人为了自己的生存和生活而创造的环境,它的风格必然渗透着当时,当地的文化特征.建筑形式只不过是这种文化特征在建筑领域中外化了的表现。
上海的建筑风格既多样也兼容,既反映时宜又认真地结合实际,既讲求实效也富于创造性,并反映了环境与生活的理解与关心。
如果说建筑代表着一座城市的语言,那末石库门绝对是地道的上海方言。
正面的大门,以石料为门框,配上黑漆厚木的门扇,一副铜环。
石库门门头上砌有三角形或长方形,半月形凸凹花纹,显得气派有序,厚实稳重。
石库门是我国传统的居住方式与西方城市房地产经营方式结合的产物。
无论是建于陕西南路187弄的步高里新式石库门里弄还是延安中路913弄的四明村都反映了旧上海租界称为半殖民地的文化与生活特色。
上海人对石库门的情感似乎超出了建筑的本身。
因为石库门不仅居住过芸芸众生,也孕育过众多的名人哲士。
从石库门走出的陈独秀,鲁迅,茅盾,瞿秋白,邹韬奋,巴金,郁达夫……洋洋洒洒构成一部上海近代史。
而他们又都在石库门里度过了多少不眠之夜,才有这样惊天动地的巨作悄悄诞生。
上海石库门民居
•
石库门一般都为二层建筑,(照片:3)房子的结构比北京四 合院要复杂得多,大大小小的房间就像一座迷宫,一迚大门正 对的“正厅”是会见客人的“客堂间”,后面是丌觃则四边形 的“卧室”,这种“丌觃则”是因为楼梯不过道的“无奈之 丼”,却被聪明的上海人巧妙利用,床或衣柜和门后的夹角正 好放置马桶,隐私性极强。两侧则是“厢房”,多被当作“客 房”使用。一侧厢房的后面是做饭的“灶台间(厨房)”,空 间很大,因为建造的年代是以烧柴和煤球为主,除了砌有目前 少数农村还在使用的大灶台,还要摆放水缸,储藏劈材、煤球、 食物,幵兼有餐厅等功能,这种大空间的“灶台间”后来发挥 了巨大作用,成为大杂院后的居民一家一户一个煤球炉,一个 橱柜的公共厨房。灶台间的上面是亭子间,因为背阴常年丌见 阳光,自然条件较巩,通常是堆放杂物的地方,大多数石库门是 没有阳台的。
•
外滩的马路一侧,一幢幢哥特式、罗马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 式等中西合璧、风格迥异的巍峨大厦展示了建筑艺术的风采。同样, 上海的近代住宅建筑也可谓洋洋大观、多姿多彩。漫步在大街小巷, 细细品味这些上海的民居住宅,你会觉得那独具神韵的老房子也是一 道道美丌胜收的风景。 石库门住宅脱胎于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十 九世纪后期,在上海开始出现用传统木结构加砖墙承重建造起来的住 宅。由于这类民居的外门选用石料作门框,敀称“石库门”。这种中 西建筑艺术相融合的石库门作为建筑和文化的产物,在中国近代建筑 叱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它的出现是一种城市生活的必然。洋场风情 的现代化生活,使庨院式大家庨传统生活模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 适合单身移民和小家庨居住的石库门弄堂文化。石库门里的“亭子 间”、“客堂间”、“厢房”、“天井”以及“二房东”、“白相人 嫂嫂”、“七十二家房客”等不石库门有关的名词成为老上海们温馨 的记忆。 石库门建筑盛行于上世纪20年代,占据了当时民居的 四分之三以上,至今还有近40%的申城市民居住在有一个多世纪历叱 的石库门中。
上海石库门建筑群
上海石库门建筑群上海,作为中国最具国际化的城市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建筑风格。
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类建筑为上海石库门建筑群。
石库门建筑起源于19世纪末的上海,是上海特有的独特建筑风格,也是上海城市文化的象征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上海石库门建筑群的历史、特点以及其对于上海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历史背景上海石库门建筑群的兴起与上海的开埠历史密不可分。
1843年,上海成为中国首批开放的对外贸易口岸,吸引了大量海外移民和外国商人来到这座城市。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和商业发展,上海的建筑风格开始发生转变。
这种转变便是上海石库门建筑的诞生。
二、特点与建筑形式上海石库门建筑群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和精致的手工艺而在世界范围内闻名。
其最为鲜明的特点是采用了传统的中国传统木结构,结合了西方建筑风格的石质立面。
这种石木结合的风格,使得石库门建筑既具有抗震性,又能在炎热的夏天保持凉爽。
总体来看,石库门建筑通常呈现出两层或三层的住宅楼房,一般呈长方形平面。
石库门这个名称的由来是因为门框的外面全是用石头镶嵌,而门的中间则是木质结构。
内外融合的设计理念使得石库门既能显得宏伟与安定,又能体现屋主独立意志。
除了门的设计之外,石库门建筑还注重封闭性和私密性。
大门外的平房常常被墙壁和围墙所阻挡,起到隔绝外界喧嚣的作用。
而进入石库门建筑后,通常会有一个小院落和一个类似中国传统四合院的布局。
这种布局使得石库门建筑不仅具有内敛的外表,同时也增加了家庭成员与邻里之间的互动。
三、文化意义上海石库门建筑群不仅仅是一种建筑样式,更是城市文化的代表。
它见证了上海从一个小渔村到一个国际大都市的发展过程,并且承载了上海居民以及外来居民的生活历程和情感印记。
石库门建筑可以说是上海城市记忆的载体。
除了历史和情感的意义之外,石库门建筑群也展示了上海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合。
它融合了中西建筑风格,同时也展示了民国时期的文化底蕴和社会背景。
石库门建筑的独特之处正是这种东西方文化碰撞的产物。
石库门印象演示文档
2. 发展演变
起源:华洋分居→华洋杂居
19世纪70年代初:三五开间,对称布局
20世纪10年代后:亭子间初成 20世纪30年代中:取消天井
3. 材料与结构特点
材料特点
老式石库门住宅
沿循传统的砖木立帖结构。承重墙 及木柱多用三合土做基础,桑皮石 上置圆形石墩,以防木柱脚下受潮, 非承重墙用半砖墙,筑于碎砖基础 上。客堂地坪常铺方砖或实木地板, 屋面采用蝴蝶式泥瓦。
➢ 以乌漆实心厚木做门扇,门框用石条砌成
我国封建皇朝历来讲究等第,门色就是等第的标志。朱漆大 门,是尊贵的标志,是帝王宫门专用的颜色;而黄门在唐朝则是 宰相府的专用颜色。至于非官宦人家,即使富甲一方也只能用黑 漆大门。所以石库门漆成黑色是顺理成章的。石库门的设计是典 型的中国式大门。
➢ 铜质的中国式门钹和门环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特征
旅馆、作坊、报馆,也都会来占用一方天地;小食摊、 修鞋匠、理发师傅、算命先生,以及传街走巷的各种露 天职业者,都来此谋求营生。“烟纸店”的单开间小店, 提供香烟、草纸、老酒和各种小百货,二十四小时做买 卖。形形色色的人物,五花八门的行当,生动地展现了 上海的市井百态,是上海这座城市中最浪漫、最能触动 人心的部分。
住房不保障、投资风 险大、时间跨度大、 资金平衡难
石库门大部分不属于 优秀历史保护建筑, 相关政策法规难覆盖
认识差异、理论与实 际脱节、关注角度差 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传承与保护
如果加快传统意义上的旧区改造,大范围拆旧建新,作为上海文化瑰 宝的石库门历史建筑风貌必将遭受毁灭性的打击。上海石库门何去何从, 是当下急需回答的时代问题之一。
5.人情味
庭院式大家庭传统生活模式 悠闲安稳的生活状态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特征
上海石库门民居装饰纹样的艺术探究的开题报告
上海石库门民居装饰纹样的艺术探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上海石库门民居因其特殊的建筑风格、文化内涵及历史背景而备受关注。
其中,装饰纹样是石库门民居内部和外部装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上海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更新,石库门民居的保护与利用已成为热门话题。
因此,对其装饰纹样的研究与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本文旨在研究上海石库门民居内部和外部装饰纹样的艺术特点、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等方面,通过调研、实地考察、文献资料收集和分析等方法,综合分析石库门民居装饰纹样的艺术风格以及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为石库门民居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
具体内容包括:1. 上海石库门民居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2. 石库门民居内部和外部装饰纹样的分类及艺术特点。
3. 石库门民居装饰纹样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时代意义。
4. 石库门民居装饰纹样的保护和利用建议。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 调研和实地考察。
通过调研和实地考察,了解上海石库门民居装饰纹样的实际情况,深入了解其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2. 文献资料收集和分析。
收集和分析有关石库门民居、上海历史文化、装饰纹样艺术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史料参考。
3. 统计和分析。
通过对石库门民居装饰纹样分类、数量、材质、形态、色彩等方面的统计和分析,揭示其艺术特点和历史背景。
四、研究预期成果和意义通过对上海石库门民居装饰纹样的研究和探究,将有助于:加深人们对上海石库门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挖掘和保护上海历史文化遗产;促进融合与创新,丰富当代城市文化建设;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库门的建筑特色
• 2、住宅最典型的特征
• 石库门里弄住宅最典型的特征是中西合璧。 • 石库门有着江南传统二层楼的三合院或四合院的形式,一般进 门就是一小天井,天井后为客厅,之后又是一天井,后天井是 灶台和后门,天井和客厅两侧是左右厢房,一楼灶台间上面为 “亭子间”,再往上就是晒台。 • 在总体上采用的联排式布局却来源于欧洲,外墙细部有西洋建 筑的雕花图案,门上的三角形或圆弧形门头装饰也多为西式图 案。
• 1、石库门为上海孕育了什么
政治 经济 经济 文学 艺术 生活方式
•上海的“里弄工厂”是上 海工业与文化的一大特色, 更是现代多家大型企业的 雏形。 •解放后的上钢八厂便是如 此。各种烟纸店的经营也 是大商家的雏形。
石库门——感受上海
• 1、石库门为上海孕育了什么
政治 经济 文学 文学 艺术 生活方式
石库门的历史
• 1、19世纪70年代初
早期的石库门产生于19世纪70年 代初,它脱胎于江南民居的住宅形 式,一般为三开间或五开间,保持 了中国传统建筑以中轴线左右对称 布局的特点。
•
2、20世纪10年代后
老式石库门逐渐被新式石库门取 代。
• 3、20世纪30年代中
随着新式里弄和花园里弄的兴起, 石库门就风光不再了,开始逐步沦 为城市下层居民的栖身之所。
石库门——感受上海
• 1、石库门为上海孕育了什么 政治 政治 经济 文学
•上海的石库门是中 国共产党的诞生地, 也是诸多重要政治机 构的所在地。 •例如麦加里中的上 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 义指挥所、鲁迅等人 创办的“中国济难会” 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
中共一大会址 中共二大会址
艺术
生活方式
石库门——感受上海
The end
政治 经济 文学 艺术 艺术 生活方式
•石库门的生活为艺术创作 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如 《十字街头》、《天涯歌 女》等许多电影、音乐作 品,都能看到石库门生活 的影子。 •石库门建筑的装饰艺术至 今仍广为流传。
石库门——感受上海
• 1、石库门为上海孕育了什么
政治 经济 文学 艺术 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
•石库门这一多样性、 复杂性的住宅,形 成了独特的上海生 活风情,奠定了近 代上海特有的节令 文化、服饰、饮食、 生活、习惯等,成 为区别其他地区的 独特的生活方式, 如童谣、婚丧活动、 社交等等。
石库门——感受上海
• 2、石库门-上海文化、上海人
•上海市一座具有海派气息的大 城市,包容了各国的不同文化, 不同风情,形成了别具一派的 城市文化。百年的石库门记录 了老上海人们的生活风情和居 住文化。 •石库门弄堂作为上海的“土特 产”,记载了上海的昨天与今 日,折射出了上海人多元的生 活文化。作为一种历史象征与 见证,石库门将会永远地留在 新老上海人的记忆深处。
上海石库门民居
石库门——典型的上海民居
• 石库门是最具上海特色的居民住宅。 • 上海的旧弄堂一般是石库门建筑,它起源于太平天国起 义时期,当时的战乱迫使江浙一带的富商、地主、官绅 纷纷举家拥入租界寻求庇护,外国的房产商乘机大量修 建住宅。 •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围合仍是上海住宅的主要特征, 但不再讲究雕刻,而是追求简约,多进改为单进,中西 合璧的石库门住宅应运而生。 • 这种建筑大量吸收了江南民居的式样,以石头做门框, 以乌漆实心厚木做门扇,这种建筑因此得名“石库门”。
•上海的石库门诞生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新流派 “亭子间文学”。 •诸多文化界人士以石库门为栖身之所,创造了大量 优秀作品,产生了颇为深远的影响。 •例如田汉、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即后来的《国 歌》),鲁迅先生的《且介亭文集》也是作于上海公 共租界的亭子间内。
石库门——感受上海
• 1、石库门为上海孕育了什么
石Hale Waihona Puke 门的建筑特色1、砖木结构 •
石库门多为砖木结构的二 层楼房,坡型屋顶常带有老 虎窗,红砖外墙,弄口有中 国传统式牌楼。 • 大门采用二扇实心黑漆木 门,以木轴开转,常配有门 环,进出发出的撞击声在古 老的石库门弄堂里回响。 • 门楣做成传统砖雕青瓦顶 门头,外墙细部采用西洋建 筑的雕花刻图。二楼有出挑 的阳台,总体布局采用了欧 洲联排式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