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群众服务中心一级主干道工程第二标段路基沉降变形观测专项方案编译:审计:日期:1.项目概述马新成区群众服务中心一级主干道工程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群众服务中心主干道。
该项目的建设将促进和拓展经开区和凯马新城的城市发展空间,对后续城市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凯西新城州群众服务中心一级主干道起于凯斯大道,与凯斯大道左侧90°相交。
路线全长3163.394,主干道标准建设,设计速度60 km/h。
为及时控制路基开挖的沉降和位移,指导路基施工过程,确保工后沉降满足设计要求和路基的稳定性,有效控制路基工程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2.编制依据2.1《公路路基设计规范》2.2路基工程施工图设计2.3工程测量规范2.4路基横断面图3.路基沉降变形监测的目的3.1控制和保证路基工序质量,确保工后沉降符合设计要求(一般面积不大于15cm,年沉降速率小于4cm/年,涵背过渡段不大于8cm)。
3.2.通过连续、正确、完整、系统的观测分析,预测沉降趋势,验证和指导施工,正确控制路堤填筑速率,保证路基路面完工时间。
3.3确保路基稳定和施工安全。
4路基沉降变形观测方案4.1观察内容根据设计和规范要求,观测的主要内容有:地基沉降、水平位移和路基沉降观测;涵洞与路堤过渡段的沉降观测。
4.2观测断面的设置4.2.1基础沉降观测根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沿公路方向每隔100~200m设置一个观测断面。
路堤填筑施工前,在基面中心线上埋设沉降板,进行第一次观测。
4.2.2路堤水平位移观测根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沿公路每隔100~200m 在路堤两侧坡脚外2m和10m处设置水平位移观测桩,在路基填筑前埋设,进行首次观测。
4.2.3路基本体沉降观测填至设计标高后,在基底沉降板埋深段里程对应的基床面顶面,左右设计线外3.2m处设置观测桩,与其他观测桩同步观测。
路堑开挖前,在路堑顶部外5m处设置位移观测桩;平台建成后,在平台中心设置位移观测桩进行位移观测。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说明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说明1.背景介绍路基沉降是指路基土层由于自身重量和外界荷载的作用下,发生的垂直沉降变形。
观测路基沉降的目的是为了及时掌握路基变形的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维修和加固措施,确保路基的安全。
2.观测目的通过观测路基沉降,可以获得以下信息:(1)了解路基的沉降速率和变形趋势,为维修和加固提供依据;(2)判断路基土层的稳定性,评估路基工程的安全性;(3)记录和监测路基沉降的历史数据,为后续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3.观测方法(1)传统方法:使用水准仪、水平仪等测量仪器,在已建立的基准点上进行直接测量,获取沉降点的高程变化。
(2)全站仪法:使用全站仪测量仪器,通过摄像测量和数据处理,获得沉降点的三维坐标变化。
4.观测点选择选择观测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对于重要的交通干线和重大工程,观测点应覆盖整个路段,均匀分布,反映整体情况;(2)对于特殊地质条件或已知存在沉降问题的路段,观测点应密集设置,以便更加准确地监测变形情况;(3)观测点应尽可能选择在路基上的固定建筑物或地物,以确保稳定的基准。
5.现场观测要点(1)观测前应进行周边环境的调查,了解可能影响沉降观测的因素;(2)观测时应照明良好,保证观测点的能见度;(3)观测时应避免触碰设备,以防影响观测结果的准确性;(4)观测过程中应注意记录和标注观测时间、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以便后期数据处理和分析;(5)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处理观测数据,计算分析沉降变形情况,制作观测报告。
6.数据处理和分析对观测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计算路基的平均沉降速率和变形趋势;(2)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观测点之间的差异性和相关性;(3)根据观测数据,生成沉降曲线和变形云图,直观地展示路基的变形情况;(4)将观测数据与设计参数进行比较,评估路基工程的稳定性。
7.观测报告根据观测数据和分析结果,编写观测报告(1)观测目的和方法的介绍;(2)观测点选择和布置方案的说明;(3)观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操作步骤;(4)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结果;(5)对路基的沉降情况进行评价和建议;(6)如果需要,还可以提出相应的维修和加固措施建议。
路基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路基沉降观测实施方案一、前言。
路基沉降观测是公路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能够及时发现路基沉降情况,为工程安全和运营管理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路基沉降观测实施方案对于保障公路工程的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观测目的。
1. 了解路基沉降情况,及时发现路基沉降问题,为工程安全提供数据支持。
2. 为路基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及时调整设计方案,保障工程质量。
3. 为路基维护提供依据,及时采取维护措施,延长路基使用寿命。
三、观测内容。
1. 路基沉降观测点的选择,根据路基工程的特点和重要性,选择代表性观测点进行沉降观测。
2. 观测参数的确定,确定观测参数,包括沉降量、变形速率等,以及观测频次和观测时段。
3. 观测方法的选择,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包括传统测量方法和现代化监测技术的应用。
4. 数据处理和分析,对观测数据进行及时、准确的处理和分析,形成观测报告。
四、观测方案。
1. 观测点的选择,根据路基工程的特点和重要性,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观测点进行沉降观测,覆盖整个路基工程的主要部位。
2. 观测参数的确定,确定沉降量、变形速率等观测参数,并确定观测频次和观测时段,一般情况下,应每季度进行一次沉降观测。
3. 观测方法的选择,采用传统的测量方法和现代化的监测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沉降观测,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数据处理和分析,对观测数据进行及时、准确的处理和分析,形成观测报告,及时发现路基沉降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
五、实施步骤。
1. 观测点的布设,根据路基工程的特点和重要性,确定观测点的位置,并进行布设。
2. 观测参数的测量,按照确定的观测参数和观测频次进行沉降观测,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处理和分析,对观测数据进行及时、准确的处理和分析,形成观测报告,及时发现路基沉降问题。
4. 处理建议的提出,根据观测报告的结果,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及时采取维护措施,保障路基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公路沉降观测方案
公路沉降观测方案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公路建设成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下水的变化,许多公路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沉降现象。
这不仅影响了道路的通行安全,还对周边的建筑物和环境造成了一定的不稳定因素。
因此,进行公路沉降观测成为必要的环节,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监测道路状况,及时采取有效的维护手段。
一、观测设备及原理公路沉降观测需要采用精密的设备,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常用的观测设备包括测斜仪、水准仪和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等。
测斜仪是一种测量斜度和倾角的仪器。
它通过在道路两侧设置测斜点,然后使用测斜仪测量两点之间的角度差来了解道路的沉降情况。
测斜仪具有高精度和稳定性,能够提供准确的数据。
水准仪用于测量高度的变化。
它通过在公路上设置测量点,并使用水平仪进行高度测量,来判断道路的沉降状况。
水准仪在进行沉降观测时需要考虑到地理因素的影响,如地形起伏等。
GNSS利用卫星定位系统进行测量。
观测人员在道路上设置多个接收站,通过接收卫星信号,并使用差分GPS技术来测量不同位置的坐标变化,从而推测道路沉降情况。
GNSS技术具有全天候、高精度等特点,能够提供连续监测数据。
二、观测方案为了有效地进行公路沉降观测,需要合理制定观测方案。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观测方案:1. 确定观测点位在进行公路沉降观测前,需要根据道路情况和工程需求确定观测点位。
观测点位应根据不同路段的特点进行布设,覆盖重要区域,并保证观测点位之间的相对位置准确。
2. 设置观测设备根据选择的观测设备,观测人员需按照相关要求进行设备设置。
测斜仪需要固定在设备支架上,水准仪需要进行准确的高度调整,GNSS 接收站需要安装在不受干扰的开阔地带。
3. 进行观测记录观测人员根据测量要求,进行观测记录。
记录应包括观测时间、观测点位、观测设备的测量数据等。
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观测人员在进行记录时应注意排除外界影响因素。
4. 数据处理与分析观测完成后,需要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道路工程沉降观测方案
道路工程沉降观测方案背景在道路建设中,由于各种原因(如土壤松软、地基不良等),新建或改建道路可能会引起路面沉降问题。
沉降可能会导致路面高低不平,交通拥堵、事故增多等问题,严重时会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影响。
因此,及时发现道路沉降问题并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修复至关重要。
为此,需要进行精密沉降观测。
目的本文档旨在介绍道路工程沉降观测方案,包括观测方法、仪器设备以及数据分析流程等,以便工程人员进行沉降观测。
通过本方案,能够准确、及时地发现道路沉降问题,从而采取适当的措施予以解决。
观测方法点位选取进行道路沉降观测时,需要对道路进行点位选取。
点位应根据道路属性、交通流量等因素进行选择,覆盖道路主干道、侧路等关键部位。
选取的点位应具有代表性,使用具体方法进行确定。
选择的点位应记录在观测方案中。
仪器设备进行沉降观测需要使用精密仪器设备,以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常用的仪器设备包括:1.高精度水准仪:用于测定点位的高程变化。
2.位移计:用于测量监测点位的位移变化。
3.GPS测量仪:用于测定选定的点位在地球坐标系下的精确位置。
观测数据采集道路沉降数据的采集需要按照设定的观测周期(一般为1个月、3个月、半年、1年等)进行。
采集监测数据时,需要注意:在同一时间记录所有点位的数据;尽量避免观测时涉及到的车辆和行人影响观测数据的准确性;例如,需要在晚上或交通流量较小的时间段进行观测。
数据分析处理原始数据处理将采集的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对于过大或异常的数据进行筛选、裁剪等处理,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沉降计算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沉降计算。
道路沉降计算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如梯形法、积分法等。
根据不同的方法进行沉降计算及验证。
数据可视化最终的处理结果需要进行数据可视化,以便于数据的分析、判断及评估。
可使用 Excel、MATLAB、Python 等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可视化。
结论通过本文介绍的道路工程沉降观测方案,能够准确、及时地发现道路沉降问题,以便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修复。
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施工方案1. 引言公路路基沉降观测的施工方案对于确保公路的安全运行以及及时发现和处理路基沉降问题非常重要。
本文档将介绍一种可行的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以帮助相关人员进行施工操作。
2. 背景信息公路路基沉降是指公路路基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垂直变形,其影响路面平整度、车辆行驶平稳性等。
及时准确地观测并处理路基沉降问题能够保障公路的安全和畅通。
因此,进行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施工是非常必要的。
3. 施工设备和材料为了进行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施工,需要准备以下设备和材料:•测量仪器(如经纬仪、水准仪、测深仪等)•手持电脑或平板电脑•观测点标志杆•钉脚或膨胀螺栓4. 施工流程根据公路的实际情况和施工要求,下面是一种可行的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施工流程:步骤 1: 布置观测点根据公路的需要,在已建成的路基上选择适当的位置布置观测点。
观测点应该在路基的不同位置以及路段上均匀分布。
在每个观测点处使用钉脚或膨胀螺栓固定观测点标志杆。
步骤 2: 观测点标志杆测量使用测量仪器进行观测点标志杆的测量。
测量应包括标志杆的高度、宽度和位置等信息,并记录在手持电脑或平板电脑中。
步骤 3: 建立基准点和控制点根据实际情况,在公路两侧选择适当位置建立基准点和控制点。
基准点应位于稳定的地面上,可以选择钢筋混凝土桩作为基准点固定。
控制点应建立在能够确定水平线的位置上,比如墙体或其他固定的建筑物上。
步骤 4: 线路测量使用经纬仪进行线路测量,记录起点和终点的经纬度坐标,并计算出两点之间的距离和方位角。
将测量结果记录在手持电脑或平板电脑中。
步骤 5: 水准测量使用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测量各观测点的高程。
将测量结果与基准点的高程进行比较,得出各观测点的沉降量。
步骤 6: 深度测量使用测深仪进行深度测量,测量各观测点下方土层的深度。
将测量结果记录在手持电脑或平板电脑中。
步骤 7: 数据处理和分析将观测到的数据导入计算机,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路基、桥梁沉降观测方案
桥梁和路基变形观测实施方案一、沉降观测网沉降观测网可采用全线统一的二等水准网,精度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控制,高程采用施工高程控制网系统。
沉降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沉降观测点。
以设计院交桩并经过复测合格的CPI、CPII二等水准点作为基准点。
基准点应选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
使用时应做稳定性检查与检验,并应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位作为测定变形的参考点。
1、工作基点应设在比较稳定的位置。
对观测条件较好或观测项目较少的工程,可不设立工作基点,在基准点上直接测量沉降观测点。
2、沉降观测点应设在能反映沉降特征的变形体上。
二、沉降观测1.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2.每次沉降观测时,宜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相同的图形或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2)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3)固定观测人员(4)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三、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1.水准基点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验,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沉降变形的参考点,并应有一定数量稳固可靠的点以资校核。
2.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3.每次沉降变形观测时应符合:(1)严格按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
首次观测每个往返测均进行两次读数。
(2)参与观测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并固定观测人员。
(3)为了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各次观测应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平尺,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进行,观测路线必须形成附合或闭合路线,使用固定的工作基点对应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
(4)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5)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
(6)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次完成,中途不中断。
(7)对工作基点的稳定性要定期检核,在雨季前后要联测,检查水准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
(8)数据计算方法和计算用工作基点一致。
路基沉降位移观测方案路基沉降观测激光位移测量法
路基沉降位移观测方案路基沉降观测激光位移测量法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了我的笔记本上,又是一个忙碌的日子。
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一份详细的“路基沉降位移观测方案路基沉降观测激光位移测量法”。
想到这里,我不禁陷入了回忆,那些年,我在工程一线奋斗的日子。
一、项目背景本项目位于我国某重要的高速公路上,由于地质条件复杂,路基沉降位移观测成为了一个关键环节。
为了保证道路的安全畅通,减少路基沉降对车辆行驶的影响,我们决定采用激光位移测量法进行观测。
二、观测目的1.实时掌握路基沉降位移变化情况,为工程决策提供依据。
2.确保路基沉降在可控范围内,保障道路安全。
三、观测方法1.激光位移测量法:利用激光测距仪,对路基表面进行非接触式测量,实时获取路基沉降位移数据。
2.观测点布置:在路基表面布设一定数量的观测点,形成观测网。
观测点应均匀分布,且避开障碍物。
3.观测周期:根据路基沉降发展趋势,确定观测周期。
初期可加密观测,待沉降稳定后,逐渐延长观测周期。
四、观测步骤1.准备工作:检查激光测距仪、三脚架等设备,确保设备性能良好。
2.设立观测点:在路基表面布设观测点,每个观测点设立一根标尺,用于测量沉降位移。
3.测量沉降位移:将激光测距仪对准观测点,测量距离,记录数据。
4.数据处理:将测量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绘制沉降位移曲线。
5.分析沉降趋势:根据沉降位移曲线,分析路基沉降发展趋势,为工程决策提供依据。
五、观测注意事项1.观测过程中,要确保设备稳定,避免因设备晃动导致数据不准确。
2.观测时要避开阳光直射,以免影响测量精度。
3.观测数据要及时记录,避免因遗漏导致观测结果失真。
4.观测人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六、项目成果1.完成路基沉降位移观测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观测数据、沉降趋势分析等。
2.根据观测结果,提出相应的工程措施,确保路基沉降在可控范围内。
3.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提高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质量。
路基沉降监控量测专项方案
路基沉降监控量测专项方案一、方案目的路基沉降是公路工程建设中重要的技术指标之一,对公路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及时准确地监测路基沉降情况,制定专项监测方案是必要的。
本方案旨在建立科学合理的路基沉降监控量测方案,保证公路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二、监控目标1.实时监测路基沉降情况,及时发现问题;2.分析研究路基沉降的原因和机制,为后续工程提供参考;3.基于监控数据,制定科学的维护和修复计划,保证公路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
三、监控范围本方案主要针对新建公路的路基沉降进行监控量测,包括路基填筑部分和边坡部分。
四、监测设备及方法1.监测设备:选择精度高、性能稳定的自动化测量设备,包括全站仪、测量电子水准仪等;2.监测方法:采用稳定性好、可远程监测的自动化测量方法,如全站仪测量沉降点的三维坐标变化。
五、监控点设置1.路基填筑部分:按照公路施工图纸上的设计要求设置监测点,一般包括填筑顶面、填筑底面和填筑中面等部位;2.边坡部分: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和设计要求,设置边坡表面和边坡内部的监测点,覆盖边坡变形范围。
六、监测频次及数据处理1.监测频次:按照施工工期和公路使用要求,定期进行监测,一般为每3个月进行一次;2.数据处理:监测到的数据及时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通过专业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生成监测报告和图表。
七、异常处理和报警机制1.异常处理:监测到沉降超过正常范围或存在未知变形的情况时,立即进行现场调查,分析变形原因,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维修;2.报警机制:设立实时监测报警系统,当监测数据超过设定的阈值时,自动触发报警,及时通知相关人员。
八、监测结果分析与利用1.监测结果分析:对所得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趋势分析,找出沉降规律和变形趋势,为后续工程提供参考;2.监测结果利用:基于监测结果,制定科学的维护和修复计划,经验值加工并运用于其他类似公路工程。
九、监测报告和记录1.监测报告:每次监测完成后,及时编制监测报告,包括监测数据、分析结果、异常情况处理措施等;2.监测记录:建立完善的监测记录系统,记录每次监测的时间、地点、仪器使用情况等相关信息。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优秀工程方案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优秀工程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键盘上,敲击声伴随着我的思考,一幅路基沉降观测方案的画面在脑海中逐渐浮现。
下面,就让我用这十年的经验,为你展现一份优秀工程方案吧。
一、项目背景这是一条新建的高速公路,全长120公里,途径多个城市,是我国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确保工程质量,预防路基沉降带来的安全隐患,我们需要对路基进行沉降观测。
二、观测目的1.掌握路基沉降变化情况,为施工调整提供依据。
2.验证路基设计参数的正确性,提高设计水平。
3.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提高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质量。
三、观测内容1.路基沉降观测点的布置:根据路基宽度、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等因素,合理布置观测点。
2.观测设备:采用高精度水准仪、全站仪、卫星定位仪等设备,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3.观测方法:采用水准测量、三角测量、卫星定位测量等多种方法,全面了解路基沉降情况。
四、观测步骤1.准备工作:对观测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熟悉观测设备和方法;检查观测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
2.布设观测点:在路基上按照设计要求布设观测点,并做好标记。
3.进行观测:按照观测方案,定期对观测点进行观测,记录数据。
4.数据分析:将观测数据进行分析,了解路基沉降变化情况。
5.施工调整:根据观测数据,及时调整施工方案,确保工程质量。
五、观测周期根据路基沉降规律,观测周期分为初期观测、中期观测和长期观测。
1.初期观测:在路基施工期间,每周进行一次观测。
2.中期观测:在路基施工完成后,每月进行一次观测。
3.长期观测:在路基使用期间,每季度进行一次观测。
六、质量控制1.观测数据: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对观测数据进行校核。
2.观测方法:采用多种观测方法,相互验证,提高观测数据的可靠性。
3.施工调整:根据观测数据,及时调整施工方案,确保工程质量。
七、成果整理1.观测报告:整理观测数据,编写观测报告,为工程验收提供依据。
3.技术交流:参加行业内技术交流活动,分享观测成果,推动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技术的发展。
公路工程沉降观测方案
公路工程沉降观测方案一、背景公路工程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公路使用量的增加,公路工程的沉降问题也日益凸显。
沉降会导致路面变形、路基变形、交通安全风险、边坡稳定性降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公路的使用功能和安全性。
因此,对于公路工程的沉降进行观测和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的本观测方案的目的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公路工程的沉降进行监测,及时掌握沉降变化情况,为公路工程的维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 获取公路工程沉降的数据,评估其影响程度;2. 及时发现沉降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3. 为公路工程的维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观测内容本次公路工程沉降观测的内容包括:1. 路面沉降观测:主要通过GPS观测路面的沉降情况,包括不同位置、不同时间的沉降变化;2. 路基变形观测:通过地面测量仪等设备对路基的变形进行监测;3. 边坡变形观测:使用倾斜仪等设备对边坡的变形情况进行监测;4. 环境监测:监测周边环境因素对公路工程沉降的影响,如降雨、气温等。
四、观测方法1. GPS观测方法:选择合适时段进行GPS观测,每个观测点至少进行三次观测,取平均值作为该点的沉降值;2. 地面测量仪观测方法:选择合适时段进行地面测量,选择合适的观测线路和观测点,利用测距仪等设备进行测量;3. 倾斜仪观测方法:选择合适时段进行倾斜仪的观测,每个观测点至少进行三次观测,取平均值作为该点的倾斜值;4. 环境监测方法:监测站点周边设置环境监测设备,定期观测环境因素,并记录相关数据。
五、观测频率1. 路面沉降观测:每季度进行一次观测,共四次;2. 路基变形观测:每月进行一次观测,共十二次;3. 边坡变形观测:每季度进行一次观测,共四次;4. 环境监测:每月进行一次观测,共十二次。
六、数据分析1. 对于GPS观测得到的数据,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计算得到每个观测点的沉降速率;2. 对于地面测量仪和倾斜仪观测得到的数据,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分析得到路基和边坡的变形情况;3. 对于环境监测得到的数据,需要分析环境因素对公路工程沉降的影响,如降雨对路基的影响等。
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实施方案
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实施方案一、引言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是对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或运营过程中路基沉降、变形等问题进行监测和评估的重要手段,能够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为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营和维护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针对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1.沉降观测点布设根据实际工程情况,确定沉降观测点的布设位置。
通常情况下,观测点要覆盖整个路基范围,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位置进行观测。
观测点要均匀分布,覆盖各种地质条件和工程环境。
2.观测点标志设置在观测点处设置具有固定位置的标志物,如地脚螺栓等,确保观测点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
标志物要固定可靠,不受外力影响。
3.观测设备选择根据观测需要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沉降观测设备。
常用的观测设备有测水管、水准仪、全站仪等。
在选择设备时要考虑设备的测量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并进行校准和养护。
4.观测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
常用的观测方法有静态观测、动态观测、连续观测等。
观测方法要与设备配套,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观测频率根据工程的重要性和监测的需要,确定观测的频率。
通常情况下,初期观测频率要高,随着工程的进行,观测频率可以逐渐降低,但要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1.观测点布设根据实际工程情况,确定变形观测点的布设位置。
观测点要能够反映工程变形的情况,覆盖整个工程范围,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位置进行观测。
2.观测点标志设置在观测点处设置具有固定位置的标志物,确保观测点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
标志物要固定可靠,不受外力影响。
3.观测设备选择根据观测需要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变形观测设备。
常用的观测设备有测距仪、全站仪、测角仪等。
在选择设备时要考虑设备的测量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并进行校准和养护。
4.观测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
常用的观测方法有静态观测、动态观测、连续观测等。
观测方法要与设备配套,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观测频率根据工程的重要性和监测的需要,确定观测的频率。
路基沉降观测和控制方案
路基沉降观测和控制方案一、路基沉降监测剖面的布置1、路基沉降监测断面根据不同的地基条件,不同的结构部位等具体情况设置。
沉降监测断面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对于地势平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高度小于5m的路堤或路堑可放宽到100m;对于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需适当加密。
路堤与不同结构物的连接处需设置沉降监测断面,每个路桥过渡段在距桥头5m、15m、35m处分别设置一个沉降监测断面,每个横向结构物每侧各设置一个监测断面。
2、路堤地段采用Ⅰ、Ⅱ、Ⅲ型监测断面,Ⅱ型断面仅在桥头布置,一般每间隔三个Ⅰ型监测断面设置一个Ⅲ型监测断面。
3、Ⅰ型监测断面包括沉降监测桩和沉降板。
沉降监测桩每断面设置5个,施工完基床底层后,距左、右线中心4.7m处于基床底层顶面埋设2个沉降监测桩,其余3个于基床表层施工完成后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及距两侧路肩1m处的基床表层顶面上;沉降板位于路堤中心,基底铺设碎石垫层的地段设于垫层顶面,基底设混凝土板地段置于板顶面,随填土增高而逐渐接高测杆及保护套管。
4、Ⅱ型监测断面包括沉降监测桩和定点式剖面沉降测试压力计。
沉降监测桩每断面设置5个,埋设方法同Ⅰ型监测断面;定点式剖面沉降测试压力计位于路堤中心,基底铺设碎石垫层的地段设于垫层顶面,基底设混凝土板地段置于板顶面。
5、Ⅲ型监测断面包括沉降监测桩、沉降板和剖面管。
沉降监测桩每断面设置3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及距两侧路肩1m处的基床表层顶面上;沉降板位于路堤中心,底板埋设于基床底层顶面上,随填土增高而逐渐接高测杆及保护套管,横剖面管埋设于路堤基底碎石垫层顶面处。
6、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于横向结构物顶部沿横向结构物的对角线方向铺设剖面沉降管。
横向结构物两侧外边缘各2m处设置一个Ⅰ型监测断面。
7、路堑地段,分别于路基中心、距两侧路肩1m处各设1根沉降监测桩,路基中心设沉降板,底板置于基床底层顶面,观测路基面的沉降。
二、监测方法1、监测方法1.1横剖面沉降监测方法采用横剖仪和水准仪进行横剖面沉降观测。
道路工程沉降观测方案
道路工程沉降观测方案一、引言道路工程沉降观测是指针对道路工程施工后可能出现的沉降现象进行定期观测和监测,以及及时采取相应的维护和修复措施。
道路工程沉降观测主要用于监测道路路面及其下方地基的沉降情况、评估道路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指导维护和修复工作、保障道路的正常使用。
本文旨在制定一份基于实际情况的道路工程沉降观测方案,以确保道路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二、观测目的和意义沉降观测的目的在于检测道路工程施工后可能出现的沉降现象,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道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 评估道路工程的稳定性:通过对道路路面和地基的观测,可以准确评估道路工程的稳定性和承载力,为道路的维护和修复提供依据。
2. 提前发现问题:通过定期的观测,可以及时发现道路工程的沉降情况,及早制定相应的维护和修复计划,避免出现严重的道路安全问题。
3. 保障道路安全:及时的沉降观测可以有效保障道路的安全使用,减少因道路沉降导致的交通事故和人员伤亡。
4. 保障道路的正常使用:通过对道路沉降进行观测和监测,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确保道路的正常使用和通行。
三、观测内容和方法1. 观测内容(1)道路路面沉降观测:主要包括道路路面的沉降情况、裂缝的情况、凹陷和隆起的情况等。
(2)地基沉降观测:主要包括地基的沉降情况、土体的变形情况、地基的承载力等。
2. 观测方法(1)测量仪器:可以采用全站仪、水准仪、测斜仪、GPS定位仪等测量设备进行观测。
(2)观测时间:沉降观测应按照一定的周期进行,通常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观测。
(3)观测地点:观测地点应包括道路工程的不同部位,以全面了解道路工程的沉降情况。
四、观测数据记录和分析1. 观测数据记录(1)观测数据应详细记录,包括观测时间、观测地点、观测仪器、观测人员等相关信息。
(2)观测数据可以采用表格、图表等形式进行记录,便于后续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2. 观测数据分析(1)通过观测数据的分析,可以准确评估道路工程的沉降情况,及早发现问题。
沉降位移观测专项方案
一、方案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日益增多,其中路基、桥梁、建筑物等结构的安全稳定性备受关注。
为确保工程质量和使用安全,对沉降和位移进行实时监测成为必要手段。
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沉降位移观测专项方案,为工程项目的安全运行提供数据支持。
二、观测目的1. 了解工程结构的沉降和位移情况,为设计、施工、管理及科学研究提供依据。
2. 及时发现工程结构的变形异常,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工程安全。
3. 对比分析沉降和位移数据,为后续工程优化提供参考。
三、观测内容1. 路基沉降观测:- 观测路基中心线、两侧及拐角处的沉降情况。
- 观测路基基底沉降情况,包括填土厚度、压实度等。
2. 桥梁墩台沉降及位移观测:- 观测桥梁墩台顶面沉降和墩台底面沉降。
- 观测墩台水平位移,包括横轴线方向和纵轴线方向。
3. 建筑物沉降观测:- 观测建筑物基础沉降、主体结构沉降及附属结构沉降。
- 观测建筑物倾斜情况。
4. 裂缝观测:- 观测工程结构裂缝的长度、宽度、深度及发展情况。
四、观测方法1. 水准测量法:- 采用精密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测量精度应达到毫米级。
2.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法:- 利用GPS接收机进行静态或动态观测,测量精度应达到厘米级。
3. 全站仪测量法:- 采用全站仪进行角度、距离测量,测量精度应达到毫米级。
4. 裂缝观测:- 采用裂缝测宽仪、裂缝测深仪等仪器进行观测。
五、观测频率1. 路基沉降观测:施工期间每月观测一次,竣工后每季度观测一次。
2. 桥梁墩台沉降及位移观测:施工期间每周观测一次,竣工后每月观测一次。
3. 建筑物沉降观测:施工期间每周观测一次,竣工后每月观测一次。
4. 裂缝观测:施工期间每周观测一次,竣工后每月观测一次。
六、数据处理与分析1. 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绘制沉降、位移曲线图。
2. 分析沉降、位移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3. 对比分析不同观测点的沉降、位移数据,评估工程结构的稳定性。
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一、背景介绍公路路基的沉降观测是为了了解路基在使用过程中的变形情况,及时掌握路基的稳定性,以便采取必要的维护和修复措施,确保公路的安全通行。
本文将介绍一种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二、观测目标本观测方案的目标是测量公路路基的沉降情况,包括实际沉降量和沉降速率。
通过观测,可以了解路基的变形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公路的安全通行。
三、观测方法1.观测点的选取为了全面了解公路路基的沉降情况,应该在路基不同位置选取观测点进行观测。
观测点的选取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路基不同部位的使用情况,如高速公路的匝道、桥梁附近等,这些地方的沉降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路基的地质条件,如土质、岩性等,地质条件不同会对路基的变形产生影响。
2.观测仪器的选择为了测量公路路基的沉降情况,应选择合适的观测仪器。
一般来说,可以选择全站仪、水准仪或GPS仪等仪器。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仪器,并确保仪器的精度和稳定性。
3.观测方法的确定公路路基的沉降观测可以采用静态观测法或动态观测法。
静态观测法是在固定的时间间隔内进行观测,通过测量地面标志点的位置变化来计算沉降量和沉降速率。
动态观测法则是通过车辆行驶过程中的振动信号来计算路基的变形情况。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
四、观测程序1.建立基准点在观测前,应先建立基准点。
基准点应选择在不会发生沉降的位置,如周围的岩石或土质较硬的地方。
建立基准点可以使用GPS仪器或全站仪等设备测量,确保基准点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定期观测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观测的时间间隔,一般为一年或半年进行一次观测。
在观测过程中,要确保选取的观测点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如施工活动、地质灾害等。
3.数据处理和分析观测数据应及时进行处理和分析。
可以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或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到路基的沉降量和沉降速率等信息,并将结果与设计要求进行对比,判断路基的稳定性。
道路工程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道路工程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一、前言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道路工程的施工和管理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随着城市交通流量的增加,道路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其中,道路工程沉降观测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可以帮助工程师及时发现道路沉降的情况,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止和解决沉降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道路工程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前准备工作、观测设备选择、观测点设置、实施观测、数据处理及分析等内容,以期为相关工程人员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二、施工前准备工作1. 制定沉降观测方案:在进行道路工程沉降观测之前,需要制定详细的观测方案,确定观测的时间、频率、观测点等内容,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观测。
2. 选择观测设备:根据观测方案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沉降观测设备。
一般常用的设备有沉降标杆、水准仪、全站仪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设备进行观测。
3. 安排观测人员:确定观测人员及其职责,进行相关的培训,确保观测人员能够熟练掌握观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并能够准确地进行观测工作。
4. 保障工程安全:在进行沉降观测施工之前,需要对观测区域进行安全评估工作,确保观测过程中观测人员的安全。
5. 确定观测点位置:根据实际施工情况,确定沉降观测点的具体位置,在观测点周围进行清理和整理工作,以便观测设备的安装和使用。
三、观测设备选择1. 沉降标杆:沉降标杆是常用的观测设备,用于测量地表沉降的情况。
沉降标杆一般由一根稳定的基柱和上部的标记杆组成,通过测量标记杆和基柱之间的相对位移来确定沉降的情况。
2. 水准仪:水准仪是用来测量地面或建筑物水平方向的仪器。
在道路工程沉降观测中,可以使用水准仪来进行水平方向的观测,从而确定地面的沉降情况。
3. 全站仪:全站仪是一种精密测量仪器,可以实现水平角度、垂直角度和距离的测量。
在道路工程沉降观测中,可以使用全站仪来实现高精度的沉降观测工作。
四、观测点设置在进行道路工程沉降观测时,需要合理设置观测点,以便全面、准确地掌握沉降情况。
路基沉降观测钢球法
路基沉降观测钢球法
路基沉降观测钢球法是一种用于监测路基沉降情况的重要方法。
通过在路基表
面放置钢球,并利用测量仪器对钢球的位置进行定期观测,可以及时发现路基的沉降情况,为路基维护和修复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首先,钢球法观测路基沉降的原理是基于钢球的位置变化来反映路基的沉降情况。
在进行观测时,首先需要在路基表面选取一定数量的钢球,并固定在路基表面上。
然后,利用测量仪器(如测距仪、全站仪等)对钢球的位置进行定期测量,记录下钢球的坐标值。
其次,钢球法观测路基沉降的步骤包括钢球的选取和固定、测量仪器的设置和
测量、数据的记录和分析等。
在选取和固定钢球时,需要注意钢球的大小、材质和固定方式,确保钢球在路基表面不易移动。
在测量时,需要将测量仪器准确放置在固定的测量点上,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最后,在数据的记录和分析过程中,需要及时记录测量结果,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判断路基的沉降情况。
钢球法观测路基沉降的优点在于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数据准确可靠。
通过钢
球法观测路基沉降,可以及时监测路基的变形情况,为路基的维护和修复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同时,钢球法观测路基沉降也可以用于路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监测,帮助工程师和施工人员及时发现和处理路基沉降问题,确保路基的安全和稳定性。
总的来说,钢球法观测路基沉降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监测方法,可以为路基工程
的设计、施工和维护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通过定期进行钢球法观测,可以及时监测路基的沉降情况,为路基的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保障路基的安全和稳定性。
希望相关部门和工程人员能够重视路基沉降观测,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路基的质量和安全。
公路路基沉降观测及方案
路基沉降变形观测专项案1.工程概况*********工程起点位于**市外环路北端附近的国道321上,里程为K0+000~K6+624.054。
K0+000~K1+400为市政道路,一般路基宽度为60m,跨***高速路的分离式立交桥宽为50米。
在K0+700~K0+786.5处设置变宽段,此处压缩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的绿化带,渐变为50米宽,与桥梁宽度一致,车行道保持不变。
K1+000 ~K1+200处设置渐变段,该路段路幅宽度逐渐变化,路基宽度从50m 渐变为24.5m。
由于该路段正好处于圆曲线上,因此在K1+200~K1+400段设置过渡段,该路段围路幅宽度为24.5m,设计时速为60Km/h,过渡段后路段按一级公路设计,设计时速为80Km/h。
线路通过区域有鱼塘、水田、菜地,地基沉载力较差,设计要求进行地基加固处理;路堑高边坡地段设计要求进行锚杆框架及格浆砌片防护处理。
为及时掌控路基填挖的沉降、位移情况,指导路基施工过程,保证工后沉降满足设计要求和路基稳定性,有效控制路基工程质量,制定本案。
2.编制依据2.1《公路路基设计规》2.2《路基工程施工图设计》2.3《工程测量规》2.4《公路路基横断面图》3.路基沉降变形监测的目的3.1控制和保证路基过程质量,确保工后沉降满足设计要求(一般地段不大于15cm,年沉降速率小于4cm/年,涵背过渡段不大于8cm)。
3.2.通过连续、正确、完整、系统的观测和分析,预测沉降趋势,验证和指导施工,正确控制路堤填筑速率,以确保路基和路面的完成时间。
3.3确保路基稳定和施工安全4路基沉降变形观测案4.1 观测容根据设计及规要求,确定观测的主要容有:填段的基底沉降观测、水平位移观测、路基本体沉降观测;挖段的水平位移观测;路隧、桥涵、路堤的过渡段沉降观测。
4.2观测断面设置4.2.1基底沉降观测根据设计要求,沿线路向每隔50m设置一个观测断面,路堤填筑施工前,在基底地面的线路中心线位置埋设一个沉降板,并进行首次观测。
路基沉降观察方案范本
以我给的标题写文档,最低1503字,要求以Markdown 文本格式输出,不要带图片,标题为:路基沉降观察方案范本# 路基沉降观察方案范本## 1. 介绍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路基沉降观察方案的范本。
路基沉降观察是指对道路或铁路路基的沉降情况进行系统观察和数据记录的过程。
通过观察路基沉降情况,可以评估路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采取必要的维修措施。
## 2. 观察设备- 定位设备: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仪器进行位置测量和记录。
- 沉降观测仪器:使用沉降管或压力式沉降仪器进行沉降观测和记录。
## 3. 观察方法### 3.1 安装观测设备在路基选定的位置上,安装沉降观测仪器或沉降管。
须确保该位置代表性良好,以便准确观测路基的沉降情况。
### 3.2 观测周期进行定期观测,以便及时掌握路基沉降情况。
观测周期可根据项目要求和路基情况而定,一般建议每季度进行观测。
### 3.3 观测内容观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路基沉降情况的定量测量。
- 观测期间的降雨情况和地质灾害情况。
- 观测期间的工程施工情况。
### 3.4 观测数据记录观测数据应准确、完整地记录下来,包括以下内容:- 日期和时间:记录每次观测的日期和时间。
- GPS坐标:记录观测点的GPS坐标。
- 路基沉降数据:记录观测期间路基的沉降情况。
- 降雨情况:记录观测期间的降雨情况。
- 工程施工情况:记录观测期间的工程施工情况。
## 4. 数据处理与分析观测数据应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以便得出准确的路基沉降情况。
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方法包括:- 数据校核:对观测数据进行校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数据分析: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路基沉降情况的相关统计数据。
- 比较分析:将观测数据与前期观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评估路基的沉降趋势和稳定性。
## 5. 结果与报告根据观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得出路基沉降情况的评估结果。
根据评估结果,编写观测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路基的沉降情况和趋势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州群众服务中心一级主干道工程二标段路基沉降变形观测专项方案编制:审核:日期:1.工程概况麻新城区群众服务中心一级主干道工程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群众服务中心主要干道。
本项目的建设将促进和拓展经济开发区和凯麻新城区的城市发展空间,为后续城市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凯麻新城区州群众服务中心一级主干道起于开司大道,于开司大道左侧相交90°。
路线全长3163.394道路主干道标准建设,设计车速为60km/h。
为及时掌控路基填挖方的沉降、位移情况,指导路基施工过程,保证工后沉降满足设计要求和路基稳定性,有效控制路基工程质量,制定本方案。
2.编制依据2.1《公路路基设计规范》2.2《路基工程施工图设计》2.3《工程测量规范》2.4《路基横断面图》3.路基沉降变形监测的目的3.1控制和保证路基过程质量,确保工后沉降满足设计要求(一般地段不大于15cm,年沉降速率小于4cm/年,涵背过渡段不大于8cm)。
3.2.通过连续、正确、完整、系统的观测和分析,预测沉降趋势,验证和指导施工,正确控制路堤填筑速率,以确保路基和路面的完成时间。
3.3确保路基稳定和施工安全4路基沉降变形观测方案4.1 观测内容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确定观测的主要内容有:填方段的基底沉降观测、水平位移观测、路基本体沉降观测;涵洞、路堤的过渡段沉降观测。
4.2观测断面设置4.2.1基底沉降观测根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沿线路方向每隔100~200m 设置一个观测断面,路堤填筑施工前,在基底地面的线路中心线位置埋设一个沉降板,并进行首次观测。
4.2.2路堤水平位移观测根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沿线路方向每隔100~200m,在路堤两侧坡脚外2m、10m处各设置水平位移观测桩,路基填筑前埋桩并进行首次观测。
4.2.3路基本体沉降观测填筑到设计标高后,在基底沉降板埋设断面里程对应的基床表层顶面,左右设计线外3.2m处设置观测桩,与其他观测桩同步观测。
路堑开挖前,在堑顶外5m位置设置位移观测桩;边坡平台施工后,在平台中心位置设置位移观测桩,分别进行位移观测。
4.2.5过渡段沉降观测在路涵过渡段的结构物起点,距结构物起点5m、25m和50m处各设置一个监测断面,条件受限时,至少在距(涵)台1m处设置一个监测断面,路堑分界处设置观测断面。
每个观测断面分别在路基中心和左右设计线外3.2m处设置3个观测桩。
4.3选用观测元件类型及埋设4.3.1基底沉降、过渡段沉降观测基底沉降和过渡段观测桩采用沉降板,沉降板→底座、测杆和保护套管组成,底座为宽500mm、厚10mm的正方形钢板,测杆采用Ф100mmPVC塑料管。
测杆与底座钢板采用双面焊焊接牢固,为保证测杆竖直,埋设钢板前先将埋设位置整平。
测杆保护套每节100cm,随着填筑增高,测杆与套管也相应增高,接高后的套管应高出填土不少于0.5m,测杆顶面应略高于套管上口,在填土施工中应采取措施保护测沉设施。
路堤两侧位移观测桩采用长100cm(含桩尖20cm)、直径10cm 的圆木,在圆木中间打入小铁钉。
埋设时先在布桩位置打一个100cm深、直径15cm的孔,然后将圆木放入孔内,桩顶露出地面10cm,孔的空隙用C15混凝土填充,确保观测桩稳固。
4.3.3路基本体位移观测桩路基本体观测桩采用长35cm、直径20mm的钢筋制作,埋设时在机床表层级配碎石中挖30cm深、15cm直径的坑,将观测钢筋放入坑内,周围用水泥砂浆灌注。
钢筋顶端做成半球形,并高出埋设表面5mm。
4.3.4高边坡位移观测桩高边坡位移观测桩分为两种,第一种:堑顶外5cm处设置的观测桩采用长50cm(含桩尖20cm)、直径10cm的圆木,在圆木中间打入小铁钉,埋设方法同路堤两侧的位移观测桩;第二种:边坡平台中心设置观测桩采用长35cm、直径16mm的钢筋制作,在平台施工时进行预埋。
堑顶和平台的观测桩至少露出埋设面5cm。
4.4沉降观测组织机构4.4.1组织机构路基沉降变形监测工作实行项目总工程师总负责制,工程部长主抓,测量主管负责具体观测工作的安排、观测数据的汇总上报。
项目部为保证具体的观测工作相对稳定,固定两名有责任心的技术人员专门进行路基沉降变形观测。
4.4.2职责划分4.4.2.1项目部总工程师职责(1)负责贯彻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指南、标准等要求和指示,负责内外协调;(2)负责审定、批准沉降观测方案;(3)审核上报资料,随时掌握量测情况,重大异常情况向指挥部主要领导汇报,负责技术方面的分析签定工作。
4.4.2.2工程部长职责(1)组织编制、优化沉降观测实施方案,审查通过后负责督促落实工程部按已批复的专项方案实施;(2)解决观测中的人员、资源配置以满足量测工作的需要,保证现场人员协调配合;(3)督促、检查沉降观测工作,研究、解决观测中存在的问题;(4)对上报资料、分析报告复核把关,对现场沉降观测中出现的异常问题及时处理,重大异常情况向项目部总工程师汇报;(5)定期对路基稳定性提出书面报告。
4.4.2.3工区技术主管职责(1)负责按批准的方案准备各种所需用品,提前布设点位;(2)组织技术人员按规定的观测频率进行观测;(3)负责对观测资料原始数据进行收集、归纳和统计分析,对数据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观测原始数据保存完好,不得涂改;(4)一般情况下每周向工程部长上报路基施工及稳定情况,如有突变立即汇报。
4.5 控制标准及观测频率4.5.1控制标准沉降观测控制标准:路基中心沉降板沉降量小于10mm/天,或竖向位移小于10mm/天;位移观测控制标准:水平位移小于5mm/天。
观测数据如果超出以上控制值时,及时查找原因,认真分析,必要时停止施工。
4.5.2观测频率沉降观测频率,在路堤填筑期间,每天观测1次,在沉降速率较大或突变的情况下,每天观测2~3次,当两次填筑间隔时间大于3天时,每3天观测一次,因各种原因暂停施工期间,前2天每天观测一次,以后每3天观测一次,施工完成后,前15天每3天观测一次,第15~30天每周观测一次,第30天~90天每15天观测一次,以后每个月观测一次。
观测周期不少于6个月。
位移观测频率为,施工期间,每天观测1次,因各种原因暂时停工期间,每周观测2次,施工完成后的1~3个月,每周观测2次,3个月以上,没有观测2次,观测周期不少于1年。
4.6沉降的分析报告路基施工过程中,每天的观测数据都要及时整理、分析、汇总,并绘制“填土高度~时间~沉降量”关系曲线图,分析土体的侧向位移值及其发展趋势,判断地基的稳定性,并将沉降观测数据及时提供给相关单位作为工后沉降评估的依据。
路基施工至设计标高后,先持续观测不少于6个月的检测数据,根据这6个月的检测数据,绘制“填土高度~时间~沉降量”曲线,按实测沉降推算法或沉降的反演分析法,分析并推算总沉降量、工后沉降值及后期沉降速率,结合工期要求,验证、调整设计措施使地基处理达到预定的变形控制要求。
当评估结果表明沉降还不能满足路基要求时,则研究确定是延长路基放置时间继续监控,还是采取(或调整)地基加固措施,即进行“检测-评估-调整:循环,直至工期要求的时间止,并满足路面铺设要求。
竣工验收时,沉降观测实施和观测资料应同时移交给工程接收单位。
采用信息化动态施工,观测路基沉降和位移变形,并整理绘制“填土高度~时间~沉降量”关系曲线图,分析土体的发展趋势,判断地基的稳定性,验证路基设计、施工方案是否满足要求,对不满足要求的进行优化设计。
此过程贯穿整个路基施工期。
路基信息化施工流程图表一路堤基底沉降观测断面里程表表二边坡位移观测表表三路堤位移观测断面里程表沉降观测记录施工单位及标段:里程范围:编号:测量:计算:复核:水准测量(沉降观测)记录表施工单位及标段:里程范围:编号:观测:扶尺:记录:见证:日期:水平位移观测记录表施工单位:工程名称:施工里程:工点类型:测量:计算:复核:见证:日期:体育中考改革对我校初中体育教学的影响张顺娟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体育中考改革的研究,反思初中体育教学的思想、内容和方法的现状,并进行各方面的改进,以期跟上体育课程改革的步伐,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习惯、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
关键词:体育中考改革体育教学思考1.前言体育课程是我国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青少年成长发展不可或缺的教育内容,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充分发挥体育的教育功能,不仅能够改善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更能够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
由于升学考试制度的限制,长久以来人们多注重文化课的学习,忽略体育课的重要性,学生的体质水平偏低,为了改善体育课程发展不良的状况,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国务院在1990年出台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首次明确规定了:“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
”自体育成为初中升学考试的必考科目至今已二十几年了,在此期间每一时期都存在着不同的特点,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增加体育考试到体育分值不断增加,考试内容不断增加、变换,难度变大等,透露出当今教育的评价理念正在发生变革。
作为一种评价体系的体育中考,其自身的改革必然对体育教学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市为了更好地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发展,经过深思熟虑后于2017年进行体育中考改革。
2.体育中考的价值和影响通过参阅历年文献发现, 初中升学体育考试实施多年来对学校体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有利地促进了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有利于对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的进行全面合理的评价; 有利于缓解学生学业压力, 减轻课业负担。
初中升学体育考试实施以来, 按对不同人群产生的影响可分为: 对学生的影响、对体育教师的影响、对学校管理者方面的影响、对家长的影响。
学生是体育教学的主体, 是体育教学效果的直接体现者, 是体育文化的传承者。
体育中考实施以来对学生的影响是最为明显的, 主要体现在: 把体育中考分数直接加入中考升学考试总分里, 学生为了升学, 体育参与意识得到空前的提高,通过长时间的体育锻炼, 体育兴趣明显增加, 逐渐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身体素质得到提高。
此外, 通过体育锻炼有效缓解了学习压力, 基本达到了以体促智的目的。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执行者、主导者,自体育中考实施以来, 引起全社会对学校体育的关注,体育教师的地位随之得以提高, 这无形中激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