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 珍爱生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珍爱生命教育刻不容缓
有网友曝料称,7月4日上午9时许,海南一所知名学校——海南华侨中学校内,一名高一女生从学校行政办公楼坠楼身亡。事发地点位于学校行政办公楼和电教楼之间的一片草地上。据一名知情人透露,当天9时左右,校内一名环卫工人在行政楼周围打扫卫生时,发现一女生趴在地上,地上还有一滩血迹。后经医护人员证实该女生已死亡。由于工作人员开始拒绝家长靠近现场,导致家长情绪激动,与民警和保安发生肢体冲突。最后,在民警和工作人员陪同下,家长走近现场,在证实孩子已经死亡后,悲痛欲绝,当场失声痛哭。据透露,死亡女生当天早上还参加了期末考试,在考场违纪行为被监考人员发现,可能因此跳楼自杀。目前,海口警方已介入调查。
中学生自杀,这是一个令人倍感沉重的话题。可是,这几年,接二连三地发生中学生自杀事件。在为他们逝去的生命扼腕叹息的同时,不能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人们的深刻思考。正处在人生花样年华和黄金季节的中学生,本应该充满活力,朝气蓬勃,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学习知识,增长才能,可他们为什么会一无反顾地做出这种过激的行为,丝毫没有眷恋地离开了这个世界,自动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呢?
早在2004年,作为国家教育部、卫生部等行政部门钦定的儿童青少年和学校卫生研究机构——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开始启动全国城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调查遍布全国18个省市,调查对象以北京、天津、上海等主要城市的中学生为主,目的是了解当前青少年存在的心理问题。采取方式为问卷调查。问卷大概设立了60到80个题目,“自杀”属于其中一项。根据其中13个省市约1.5万名中学生(平均年龄16.3岁,女生数量略多于男生)的调查情况,初步分析显示:在2006年,有20.4%的学生(男生为17.0%、女生为23.7%)曾经考虑过自杀;6.5%的学生(男生5.7%、女生7.4%)为自杀做过计划。问卷中关于自杀倾向提问分为了轻度、中度、重度。轻度是偶尔有过自杀念头;中度是会有自杀倾向,比如经常找不到活着的理由与意义,感到生不如死,但要其真的面临血腥暴力场面,他可能比别人更爱惜生命;第三种就是专业性自杀倾向,其中又分为真性自杀与假性自杀。真性自杀即确实对生活产生绝望,将自杀付诸实践,假性自杀是其内心深处并不是真的想死,只想通过此手段来威胁周边的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个调查可能说明了现实社会中学生对自身生命的认识与把握的十分真实的现状。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态呢?曾有专家指出:学习压力过大、早恋导致了中学生考虑以自杀来终结生命。这两点是引起学生焦虑的最普遍因素。焦虑到达一定程度会转为抑郁症,从而导致学生反应迟钝、意识模糊、脾气暴躁,激化与周围的矛盾,造成自杀倾向。但自杀的更深原因决不止这两点,其中还包括了亲子矛盾,学校与学生之间的矛盾等综合因素。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中学生自杀行为,都是学生自身、家庭、学校三方作用的结果,也会给三方带来无可估量的负面影响和无法挽回的损失。总之,一个生命的陨落,除了他自身失去了享受美好生活的机会,令人感到可惜外,还会给这个社会来很多伤感的情绪和阴影,而更多地则是会给自己的亲人,尤其是给父母带来无限的伤害和悲痛,让他们终生处于一种痛不欲生的哀伤和痛苦之中,他们心中的悲痛会永远挥之不去。
为了防止的悲剧发生,阻止更多的中学生发生自杀行为,我认为加强对中学生珍爱生命的教育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对中学生实施珍爱生命教育,是一个需要多方面参与与配合的系统工程。
首先,家长要多方给予关爱。加强中学生珍爱生命的教育,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多给予他们心灵的抚慰,不要让他们产生心理障碍。家长在这方面起的作用是其他任何人都无法代替的。目前,中学生在物质上与我辈当年相比,物质生活是丰富了许多。但精神层面没有我们那时候快乐。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尤其是家长对他们的期望,使他们之中的许多人往往会产生心理障碍,这正视导致轻生,出现悲剧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大部分中学生的心理障碍都与其父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家长多从正面教育孩子珍爱生命,多给孩子心灵上的关爱,特别是孩子遇到挫折和打击时,尤其要及时进行安慰并给予帮助,对于预防、改善和疏导孩子的心理障碍,极为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良好的家庭的教育培养,家庭要与学校紧密配合,家长要与老师加强沟通,时刻关注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家长应给予孩子适当的指导,并及时给予疏导。
其次,社会要营造良好环境。应在全社会营造一个加强中学生珍爱生命教育的良好氛围和环境。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正是“心理断奶”的关键时期,全社会都应该给予中学生更多的呵护和关爱。悲观厌世是产生自杀的前兆。据有关专家研究,悲观厌世和自杀恰恰有一种“传染性”。这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环境氛围影响人的心情和行为。营造一个宽松健康的社会环境,培养学生一个完整的自我,一个人格健全的“我”,更有利于他们对生命的珍爱。
第三,学校要切实负起责任。学校应把维护学生生命安全和心里健康当作头等大事来抓,珍爱生命教育应当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当前在学校教育中,要确立正确的评价学生水平的标准,不能把分数的高低作为唯一标准。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机构,从校长到班主任、任课教师、到学生干部、寝室室长,都要纳入到这个体系之中。都应当接受心理教育培训,掌握正确的识别危机和干预的方法,注重心理辅导,全面做好珍爱生命教育。结合中学生成长的年龄特征、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进行针对性教育,引导中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珍爱自己的生命。
第四,引导中学生的自我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有助于提高青少年免疫力,增强对生命的珍爱。中学生应学习一些心理知识,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形成良好的个性和统一的人格,提高自我教育能力,懂得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自身的生命不仅仅属于他们自己,也具有社会属性,自身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意味着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