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和真菌性微生物的中毒及控制
食品中微生物的危害和控制措施
![食品中微生物的危害和控制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da4b639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74.png)
食事评论 | COMMENTS·28· 食品安全导刊 2019年1-2月食品中微生物的危害和控制措施摘要: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在诸多影响因素中,微生物对食品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
本文阐述了食品中微生物的危害、污染来源以及生长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控制食品中微生物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危害;控制措施食品中微生物的危害和污染来源细菌性微生物的危害。
细菌是一种结构简单、形状微小,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的原核生物。
细菌对人体的危害大多是由食品中细菌产生的毒素引起的,会造成食物中毒。
真菌性微生物的危害。
真菌是真核生物,包括霉菌和酵母,繁殖方式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
水源污染。
由于生产用水的水源受到污染,菌落数量比较多,那么生产出的食品中有害微生物的数量也就会变多。
生物性污染。
食品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经过生产人员进行生产,由于没有认真做好衣物、手套的清洁消毒工作,食品与其接触后,便会造成污染。
机械性污染。
各种机械化生产设备、工器具的消毒在食品生产中非常重要,没有经过严格的消毒或消毒不彻底,都会对食品造成污染。
食品中微生物的生长影响因素温度。
温度是影响微生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按照微生物对温度的需求,可以将其分为嗜冷菌、嗜温菌和嗜热菌。
其中,嗜温菌占的比例最大,其最适温度在25℃~43℃之间,它们的存在会引起食品的腐败变质。
pH 值。
微生物都有各自适合生长的pH 值范围,大多数微生物的生长pH 值都在5~9之间,当超过其最低或最高的生长pH 值时微生物便难以生长。
水活度。
水活度是影响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 食品微生物的水活度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干燥的环境会导致微生物细胞失水而造成代谢停止不再存活。
营养物质。
对微生物而言,食品有着较为丰富的营养成分,可以为其提供生长繁殖所必需的碳源、氮源、能源、无机盐、生长因子和水等营养要素。
氧气。
按照微生物对氧气需求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好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
(完整word版)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
![(完整word版)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https://img.taocdn.com/s3/m/4bf62c5f80eb6294dc886c75.png)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General principles of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technical management of food poisoning)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
本标准适用于食物中毒。
2引用标准GB 4789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学部分)GB 5009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3术语3.1食物中毒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3.2中毒食品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并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
3.2.1细菌性中毒食品:指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
3.2.2真菌性中毒食品:指被真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品。
3.2.3动物性中毒食品,主要有二种:a.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动物或动物的某一部分当做食品;b.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成分的可食的动物性食品(如鲐鱼等)。
3.2.4植物性中毒食品,主要有三种:a.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植物或其加工制品当做食品(如桐油、大麻油等);b.在加工过程中未能破坏或除去有毒成分的植物当做食品(如木薯、苦杏仁等);c.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成分的可食的植物性食品(如发芽马铃等)。
3.2.5化学性中毒食品,主要有四种:a.被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污染的食品;b.指误为食品、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的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c.添加非食品级的或伪造的或禁止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的食品,以及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d.营养素发生化学变化的食品(如油脂酸败)。
4诊断标准总则4.1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食物中毒诊断标准主要以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及病人的潜伏期和中毒的特有表现为依据,实验室诊断是为了确定中毒的病因而进行的。
4.1.1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共同的中毒食品,未食用者不中毒。
微生物的控制方法
![微生物的控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872ef72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f1.png)
微生物的控制方法微生物是指生物体积极生活在人体中或者在环境中的微小生物。
它们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它们能够分解有机物质,维持环境的平衡,同时也有一些微生物对人类和其他生物体产生危害,引发疾病。
因此,对微生物的控制对于人类的健康和环境的维持都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微生物控制方法。
第一,个人卫生。
个人卫生是微生物控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保持勤洗手、正确咳嗽与打喷嚏、戴口罩、正确处理垃圾和厕所卫生等都是预防微生物传播和感染的有效措施。
因此,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尤为关键。
第二,环境卫生。
环境卫生是控制微生物传播和滋生的重要手段。
要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经常清洁和消毒室内的表面,注意通风换气等,可有效减少病原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存活和传播。
第三,饮食卫生。
正确的饮食卫生对控制微生物传播和感染同样重要。
食物中的微生物污染是造成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因此,合理保存食物,在烹调过程中严格控制食物和厨具的卫生是预防微生物食物中毒的重要措施。
第四,灭菌消毒。
灭菌消毒可以通过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来实现。
常见的物理方法包括高温灭菌和紫外线消毒;化学方法包括使用漂白剂、消毒水、医院级消毒剂等;生物方法包括使用具有抗菌作用的微生物或其产物来控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和传播。
第五,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是控制某些微生物疾病的有效方法。
疫苗能够激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有效预防某些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常见的疫苗接种包括百日咳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流感疫苗等。
第六,抗菌药物的使用。
在医疗领域,抗菌药物是治疗微生物感染的重要手段。
抗菌药物能够抑制和杀死病原微生物,从而达到治疗感染的目的。
但是,由于微生物的快速适应性进化,出现了大量的抗药菌株,因此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慎重,并遵循专业医生的建议和处方。
此外,还有一些特定的控制方法,例如在农业中使用农药和生物农药来控制农作物上的有害微生物;工业生产中的生物污染控制,包括监测和控制空气中的微生物浓度;在水处理领域,使用消毒剂或其他处理方法以控制水中微生物的滋生等。
食品安全专业基础-食品中存在的生物性危害及预防控制措施(新)(精)
![食品安全专业基础-食品中存在的生物性危害及预防控制措施(新)(精)](https://img.taocdn.com/s3/m/1761f012ba1aa8114431d9d6.png)
3、影响霉菌产毒的因素
(1)温度 大多数霉菌繁殖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 ,在0℃以下或30℃以上,不能产毒或产 毒力减弱。一般产毒温度略低于生长最适 温度。 (2)基质 不同的霉菌菌种易在不同的食品中繁殖 ,即各种食品中出现的霉菌以一定的菌 种为主。如玉米、花生以黄曲霉为主, 小麦以镰刀菌为主,大米中以青霉为主 。
(1)分布:肠杆菌科,革兰阴性杆菌,常见动物性食 品,植物性食品也可能受污染。 (2)存在:天然存在于哺乳类、鸟类、两栖类、爬 行类肠道内,鱼类、甲壳类和软体动物中不存在沙 门氏菌,但如果环境受污染或捕捞后受污染,沙门 氏菌会进入海产品内。 (3)繁殖:沙门氏菌在水中不易繁殖,但可生存2-3 周,冰箱中可生存3-4个月,在自然环境的粪便中 可存活1-2个月。沙门氏菌最适繁殖温度为37℃, 在20℃以上即能大量繁殖,因此,低温储存食品是 一项重要预防措施。
4、变形杆菌(Proteus) 变形杆菌属包括普通变形杆菌、奇异变形 杆菌、莫根变形杆菌、雷极氏变形杆菌。 引起中毒的食品:中毒食品主要以动物性 食品为主,其次为豆制品和凉拌菜,发病 季节多在夏、秋,中毒原因为被污染食品 在食用前未彻底加热。
4、变形杆菌(Proteus)
(1)症状: 进食后2-30小时出现上腹部刀绞样痛和急性腹泻, 伴有恶心、呕吐、头痛、发热。
2、病毒污染食物的途径 (1)污染港湾水 (2)污染灌溉水 (3)污染饮用水 (4)不良的个人卫生
二、人兽共患病病毒
1.疯牛病病毒 朊病毒是一类非正常的病毒,它不含有通常病毒所 含有的核酸,而是一种不含核酸仅有蛋白质的蛋白 感染因子,感染后死亡率100%。耐高温、耐受紫外 线、对化学药物也有抵抗性。 人类感染通常是因为下面几个因素: (1)食用感染了疯牛病的牛肉及其制品也会导 致感染,特别是从脊椎剔下的肉; (2)某些化妆品除了使用植物原料之外,也有 使用动物原料的成分,所以化妆品也有可能含有 疯牛病病毒;
微生物在食品中的致病菌的控制和灭活
![微生物在食品中的致病菌的控制和灭活](https://img.taocdn.com/s3/m/3ba50b6c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db.png)
微生物在食品中的致病菌的控制和灭活食品安全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日常生活中,微生物是导致食品中致病菌滋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控制和灭活食品中的致病菌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在食品中的致病菌的控制和灭活方法。
第一部分:微生物的致病性及其影响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小型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虽然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体并不具有致病性,但其中一些致病菌却可能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常见的食品中致病菌例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它们通过食物传播,进入人体后可能引发严重的食物中毒和消化道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第二部分:预防微生物污染的控制措施1. 关注食品卫生食品卫生是有效控制微生物污染的第一道防线。
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规和卫生标准,如保持良好的生产环境和设施设备的清洁卫生,有力地减少致病菌的滋生和传播途径。
2. 适当加热适当的加热是控制食品中致病菌的重要方法之一。
加热能有效杀灭绝大多数细菌、真菌和病毒,因为高温能破坏它们的细胞结构和代谢功能。
在烹调过程中,确保食物彻底加热至适宜的温度,能有效避免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
3. 保持食品新鲜新鲜的食品往往不容易滋生致病菌。
因此,购买和食用新鲜食材非常重要。
同时,在储存和加工过程中要遵循适当的温度和时间原则,以确保食物的新鲜度和安全性。
第三部分:致病菌的灭活方法1. 高温煮沸高温煮沸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灭活方法。
将食物加热至沸腾点,可迅速杀灭其中的致病菌。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部分食物,如肉类、蔬菜、饭类等。
然而,一些烹调时间较短、温度不高的食物,如生鱼片、蛋黄等,可能需要其他灭活方法。
2. 辐照灭菌辐照灭菌是一种先进的微生物控制方法,通过使用电离辐射或紫外线辐射来杀死致病菌。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降低食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并且不会改变食品的味道和营养价值。
3. 保鲜剂和防腐剂为了控制微生物的滋长和繁殖,食品生产商常常添加一些保鲜剂和防腐剂。
生物因素危害与控制
![生物因素危害与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50570d3d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ef.png)
生物因素危害与控制生物因素是指与生物有关的因素,包括微生物、昆虫、动物和植物等。
这些生物因素可能对人类的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
以下是生物因素危害和相应的控制方法的一些示例:1.微生物危害:o细菌、病毒和真菌可以引发疾病,如感染性疾病和呼吸道感染。
控制方法包括:保持个人卫生,如勤洗手和咳嗽礼仪;定期清洁和消毒工作场所和公共区域;遵循合理的环境卫生标准。
2.昆虫危害:o蚊子、苍蝇和虫子可以传播疾病,如疟疾、登革热和食物中毒等。
控制方法包括:定期清理和维护环境,清除垃圾和堆积物;使用防蚊措施,如蚊帐和驱蚊剂;定期检查食品储存区域,采取防虫措施。
3.动物危害:o野生动物、害虫和家养动物可能带来身体伤害和传染病。
控制方法包括:保持清洁的环境,避免垃圾和食物残渣,以减少害虫和野生动物的吸引力;正确管理和照顾家养动物,定期接种疫苗。
4.植物危害:o一些植物可能对人体有毒、过敏或刺激性,导致皮肤炎症或过敏反应。
控制方法包括:了解植物危害信息,避免和接触有毒植物;正确穿戴保护装备,如手套和防护服。
在控制生物因素危害时,应采取综合措施来减少其危害。
这包括教育和培训员工和公众意识,定期检查和维护环境卫生,执行适当的卫生标准和安全操作程序,以及使用合适的防护装备和工具。
此外,与监管机构、健康专家和专业服务机构合作,进行风险评估和制定适当的管理计划,能够更好地控制和减少生物因素的危害。
重要的是,对于不同的生物因素危害,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特定的控制措施。
针对不同工作环境和个人健康状况,也需要定制和实施适当的控制策略。
微生物污染的危害和控制
![微生物污染的危害和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c68e035d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b0.png)
微生物污染的危害和控制CATALOGUE目录•微生物污染概述•微生物污染的监测与检测•微生物污染的控制措施•微生物污染的耐药性及应对策略•结论与展望01微生物污染概述微生物污染指的是由细菌、病毒、真菌、霉菌、原生动物、藻类等微生物对环境或人类活动领域造成的污染。
定义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和污染的对象,微生物污染可分为空气污染、水污染、食品污染、生物污染等。
分类定义与分类1常见的微生物污染源23主要包括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气溶胶颗粒物,以及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动物和昆虫等。
空气污染源包括细菌、病毒、原生动物、藻类等,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医院污水、工业废水等。
水污染源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主要包括细菌、病毒、霉菌、寄生虫等,主要来源于食品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
食品污染源03影响环境卫生微生物污染会对环境卫生造成不良影响,降低环境质量。
微生物污染的危害01引发疾病微生物污染可以导致多种传染病,如肠道感染、呼吸道疾病、皮肤感染等。
02威胁食品安全微生物污染会导致食品变质、腐败,甚至引发食物中毒等。
02微生物污染的监测与检测环境监测对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行监测,包括空气、水、表面和食物等,以评估微生物污染的程度。
监测方法与技术生物学方法利用生物学技术,如聚合酶链反应(PCR)、基因测序等,对微生物进行鉴别和定量分析。
免疫学方法利用抗体和抗原的反应,检测和鉴定微生物,如ELISA、免疫荧光等。
微生物污染检测标准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制定相应的微生物污染检测标准。
检测规范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建立规范的采样、运输、储存、检测和报告程序。
检测标准与规范预警系统建立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和预测微生物污染的发生和变化趋势,为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控制措施针对不同的微生物污染源和传播途径,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如消毒、防疫、检疫等。
微生物污染的预警与控制03微生物污染的控制措施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控制原料筛选与清洗01严格筛选原料,采用科学的方法清洗加工原料,去除杂质和有害微生物。
微生物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与控制
![微生物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与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26608875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2c.png)
微生物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与控制食品安全一直以来都是人们非常关注的话题。
而微生物在食品安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并介绍一些常见的微生物控制措施。
一、微生物对食品安全的影响1. 污染食品的微生物微生物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污染食品,包括从土壤、水源、空气以及人与动物的接触中传播。
常见的食品污染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其中,致病细菌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通过感染食品产生毒素,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2. 食品腐败的微生物某些微生物可以导致食品腐败,使其变质。
这些微生物会分解食品中的营养物质,并产生有害物质。
例如,霉菌可以生长在面包、水果等食品上,产生毒素导致食品变质。
3. 食品发酵的微生物一些微生物对食品的发酵起到积极作用。
例如,酵母菌可以使用碳水化合物来进行发酵,制造出的面包和酸奶等食品,具有良好的口感和风味。
但是,如果未经控制,这些微生物也可能导致不良后果。
二、微生物对食品安全的控制1. 清洁和消毒保持食品加工和储存环境的清洁和卫生非常重要。
这包括定期清洁工作台、器具和设备,并使用适当的消毒剂杀灭微生物。
2. 控制食品储存温度微生物对温度敏感,通过控制食品的储存温度可以有效控制微生物的生长。
例如,冷藏和冷冻能够延缓微生物的繁殖速度,从而保持食品的新鲜度。
3. 适当加工和烹饪适当的食品加工和烹饪能够彻底杀灭微生物,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烹饪温度和时间的控制非常重要,能有效杀死潜在的微生物。
4. 使用防腐剂和抗菌剂在食品生产和储存过程中,可以使用一些防腐剂和抗菌剂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过量使用这些化学物质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应严格遵守安全使用的标准。
5. 严格的监测和检测建立完善的微生物监测和检测体系,可以及时发现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这包括对食品样品进行采集,并使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微生物分析。
三、结论微生物对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可能引发食物中毒和食品变质等问题。
食品中微生物的危害和控制措施
![食品中微生物的危害和控制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f85ef3b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87.png)
食品中微生物的危害和控制措施食品中的微生物指的是一类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它们存在于食品中,可能在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中引起食品污染并产生危害。
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引起食品腐败、产生有毒物质、传播传染病等方面。
控制食品中的微生物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和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食品中微生物的危害和相应的控制措施。
一、食品中微生物的危害1. 引起食品腐败微生物在食品中繁殖生长,会导致食品腐败变质。
细菌和真菌是引起食品腐败的主要微生物。
它们会分解食品中的营养物质,导致食品变质,产生有害物质,降低食品的食用价值。
食品腐败后,不仅口感变差,营养成分也会流失,增加了食品的危害性。
2. 产生有毒物质某些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有毒物质,如霉菌产生的黄曲霉毒素、大肠杆菌产生的肠毒素等。
这些有毒物质对人体有害,摄入过量会引起食物中毒。
食品中含有过量的霉菌毒素会导致急性或慢性毒素中毒,对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损害。
3. 传播传染病食品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可能成为传播传染病的媒介。
当食品受到污染后,这些微生物可能在人体内引起感染,导致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常见的食源性疾病包括沙门氏菌病、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等,严重者可能导致死亡。
为了有效地控制食品中的微生物,减少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控制措施。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清洁卫生在食品生产、加工、储存等环节中,要加强清洁卫生管理。
定期清洗和消毒生产设备、器具和环境,保持生产场所的清洁和卫生,减少微生物的滋生繁殖。
保证员工的个人卫生,避免因个人不洁引起食品污染。
2. 温度控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受温度的影响很大。
对于易腐败的食品,要严格控制储存和运输温度,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导致微生物快速繁殖。
加工食品时也要控制加热和冷却的温度,确保微生物被有效控制。
3. 包装贮存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和贮存环境对于食品中微生物的控制至关重要。
采用密封性好的包装材料,防止食品受到细菌、霉菌等微生物的污染。
微生物污染的危害和控制
![微生物污染的危害和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742348b5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5f.png)
自然界中的微生物
土壤中的微生物:土壤是微生物的重要栖息地, 其中含有大量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这些微生 物可能通过空气、水源等途径传播到其他环境。
空气中的微生物
水中的微生物:水体中存在着大量的细菌、病毒 、原生动物等微生物。在水的循环过程中,这些 微生物可能被携带到其他环境。
其他环境中的微生物:如食品、饲料、化妆品等 也可能被微生物污染。
05
结论
微生物污染的危害不容忽视
微生物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微生物污染会导致食品中毒、肠道传染病、呼吸系统传染病等,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
微生物污染对环境的破坏
微生物污染会破坏生态平衡,对环境造成长期的影响和危害。
微生物污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微生物污染会导致经济损失,影响经济发展。
应加强微生物污染的控制和防治工作
微生物污染的危害和控制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微生物污染概述 • 微生物污染的危害 • 微生物污染的控制 • 微生物污染的防治建议 • 结论
01
微生物污染概述
微生物污染的定义
微生物污染定义
微生物污染是指由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以及它们的毒素、代谢产物等引起的污染。这些微生物可能来自于自然界,也可能由人类活动引入环境。
建立完善的微生物污染控 制体系
建立完善的微生物污染控制体系,确保食品 安全和人类健康。
THANKS
感谢观看
01
加强食品生产的卫生管理
加强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管理,从源头控制微生物污染。
02
加强食品检测和监督
加强食品检测和监督,确保食品安全和质量。
03
提高公众对微生物污染的认识
提高公众对微生物污染的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食品中微生物的危害和控制措施
![食品中微生物的危害和控制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c649a8d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6d.png)
食品中微生物的危害和控制措施在现代社会,食品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是,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食品生产方式的改变,食品中微生物的污染问题变得越来越普遍。
这些微生物可能会引起各种感染,甚至可能导致严重健康问题。
因此,食品生产过程中防止微生物污染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食品中微生物的危害以及控制措施。
食品中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如果食品受到微生物污染,可能会对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以下是部分微生物对人体的危害:1.大肠杆菌: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它可以引起急性胃肠炎和腹泻。
感染者的症状包括腹痛、发烧、肚子胀、噁心、呕吐等。
4.霉菌:霉菌是一种常见的真菌,可以产生毒素,对人体有严重危害。
直接食用霉菌感染的食品可能导致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5.病毒:食品中的病毒包括诸如乙肝病毒、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
它们可能引起食品中毒、病毒性感冒、腹泻等。
食品生产过程中防止微生物污染非常重要。
以下是多种食品生产过程中防止微生物污染的控制措施:1. 清洗和消毒:清洗和消毒是防止食品污染最重要的步骤之一。
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应定期清洗和消毒所有设备和表面,以杀死残留的细菌和真菌。
此外,员工也应保证个人卫生和工作环境的卫生。
2. 控制温度:食品应该在适当的温度下存放和加热。
将食品存放在寒冷和干燥的环境中可防止细菌和霉菌的生长。
对于需要加热的食品,应确保充分加热至内部温度达到合适的温度。
3. 引入新技术:现代科技已经允许食品生产者使用新技术来防止污染。
例如,高压处理和微生物控制剂都可以有效地减少食品污染。
4. 实施食品安全计划:制定适当的食品安全计划可以帮助生产者有效地控制食品污染。
根据食品安全计划,食品制造商应根据食品安全标准对食品进行抽检和监控。
结论通过控制和预防微生物污染,可以减少食品中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食品生产者应认真执行合适的食品安全标准,定期清洗和消毒设备,坚持控制食品温度,引入新技术防止污染,遵守食品安全计划等方面采取各种行动,以确保食品的品质和安全。
食品中微生物的危害和控制措施
![食品中微生物的危害和控制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41d44d0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6e.png)
食品中微生物的危害和控制措施食品中的微生物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这些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它们能够引起多种食物中毒和感染性疾病,导致食品安全风险。
控制食品中的微生物变得至关重要。
食品中微生物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食物中毒:常见的食物中毒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和发热等。
这些症状通常与细菌,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关。
2. 食源性感染:这种感染是由摄入被感染的食物中的微生物引起的。
常见的食源性感染症状包括腹泻、呕吐、发烧和恶心等。
霍乱、副伤寒和布鲁氏菌病等都是由食品中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3. 食物中毒性肠炎:食物中毒性肠炎主要由沙门氏菌引起,常见症状为腹痛、腹泻和发热等。
1. 卫生措施:在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卫生措施,如定期清洁和消毒设备、勤洗手等,以降低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2. 食品加工控制:食品加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加热温度和时间,以确保微生物被彻底杀灭。
要避免使用过期或受污染的原料。
3. 适当的食品储存:食品储存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下,可以防止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冷藏食品应储存在低温下,冷藏和冷冻食品应分开存放。
4. 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如防腐剂和抗生素,可以用于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应合理使用,并遵守相应法规。
5. 合理食品消费:在购买和食用食品时,要选择新鲜、无污染的食品,并遵循适当的食品处理和烹饪方法,以确保食品安全。
食品中微生物的危害不能被忽视。
通过严格的卫生措施、食品加工控制、适当的食品储存、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和合理食品消费等措施,可以降低食品中微生物引起的危害,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
食品中微生物的危害和控制措施
![食品中微生物的危害和控制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6a24859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42.png)
食品中微生物的危害和控制措施1. 引言1.1 食品中微生物的危害和控制措施食品中微生物的危害和控制措施是食品安全领域中一个重要的议题。
微生物如细菌、霉菌、酵母等存在于食品中,它们可能会引起食品腐败、食品中毒或食品变质,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食品中微生物的过度繁殖会导致食品变质,失去原有的营养价值和口感,甚至产生有毒化合物。
其中最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它们可能引发食物中毒事件,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
为了保证食品安全,人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来防止食品中微生物的污染。
这些控制措施包括严格的卫生措施、科学的食品加工技术、正确的储存方法和适当的食品包装等。
定期对食品进行微生物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只有及时发现和处理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才能有效防止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了解食品中微生物的危害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是保障食品安全和保护消费者健康的关键。
我们应当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微生物污染的防控,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食品。
2. 正文2.1 食品中微生物的危害1. 食品变质:微生物在食品中繁殖生长,会产生酸性、碱性和气味等变质物质,使食品失去原有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2. 食品中毒:有些微生物在食品中产生毒素,如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人食用后会引起食物中毒,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3. 传播疾病:某些致病性微生物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可能存在于食品中,人食用后会导致肠道感染或其他疾病。
4. 造成经济损失:食品被微生物污染导致变质、损坏,对生产商和消费者都会造成经济损失。
为保障食品安全,需要做好食品中微生物的监测和控制工作,加强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卫生管理,确保食品无微生物污染。
消费者在选购食品时也要注意保鲜、避免受到微生物的侵害,做到科学合理的食物存储和处理方式。
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微生物污染,才能保障食品安全,确保人们健康饮食。
2.2 常见食品中的微生物食品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食品中微生物的存在却可能危害我们的健康。
2013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
![2013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https://img.taocdn.com/s3/m/5b25b003bb68a98271fefae6.png)
国家规定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
本标准适用于食物中毒。
2 引用标准GB 4789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学部分)GB 5009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学部分)3 术语3.1 食物中毒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3.2 中毒食品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并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
3.2.1 细菌性中毒食品:指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
3.2.2 真菌性中毒食品:指被真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品。
3.2.3 动物性中毒食品,主要有二种:a. 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动物或动物的某一部分当做食品。
b. 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成分的可食的动物性食品(如鲐鱼等)。
3.2.4 植物性中毒食品,主要有三种:a. 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植物或其加工制品当做食品(如桐油、大麻油等);b. 在加工过程中未能破坏或除去有毒成分的植物当做食品(如木薯、苦杏仁等c. 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成分的可食的植物性食品(如发芽马铃薯等)。
3.2.5 化学性中毒食品,主要有四种:a. 被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污染的食品;b. 指误为食品、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的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c. 添加非食品级的或伪造的或禁止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的食品,以及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d. 营养素发生化学变化的食品(如油脂酸败)。
4 诊断标准总则4.1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食物中毒诊断标准主要以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及病人的潜伏期和中毒的特有表现为依据,实验室诊断是为了确定中毒的病因而进行的。
4.1.1 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共同的中毒食品,未食用者不中毒。
停止食用中毒食品后,发病很快停止。
4.1.2 潜伏期较短,发病急剧,病程亦较短。
4.1.3 所有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
食品中微生物的危害和控制措施
![食品中微生物的危害和控制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8f76f38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df.png)
食品中微生物的危害和控制措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越来越高,食品中微生物的危害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微生物是一类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
在食品中,微生物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发酵、调味、增强营养、保持食品的新鲜等。
某些微生物在食品中滋生繁殖会带来危害,甚至引发食品中毒。
控制食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保障食品安全,成为了十分重要的任务。
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危害食品中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它们会使食品腐败、变质、发酵等,危害人体健康。
细菌是最为常见的一类微生物,在食品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过程中容易滋生繁殖。
常见的细菌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它们会导致食品中毒、食物中毒,甚至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
真菌则主要包括霉菌和酵母菌,它们喜欢在潮湿、通风不良的环境中滋生,会导致食品腐败、霉变等问题。
病毒则是一类非常隐蔽的微生物,它们可以在食品中传播,引发食物中毒。
1. 食品变质:微生物会利用食品中的营养物质,进行呼吸、分解,使得食品腐败、变质、变质。
食品一旦发生变质,就会带来质感、口感的下降,甚至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2. 食品中毒:一些细菌、真菌和病毒会在食品中产生毒素,摄入这些毒素的食品就会导致食物中毒。
常见的食物中毒症状包括腹泻、呕吐、发烧、腹痛等,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3. 传播疾病:某些食品中的病毒会引发传染性疾病,例如诺如病毒可以通过食品传播引发感冒等疾病。
为了确保食品的安全,有效地控制食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控制措施。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保持食品的卫生:在食品生产、加工、储存、销售等环节中,要确保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这包括定期清洁设备、器具,保持生产环境的干净整洁,避免灰尘、害虫等污染食品。
2. 控制温度:温度是影响微生物生长繁殖的重要因素,过高或者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
在食品的生产、加工、储存等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温度,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食品中微生物的危害和控制措施
![食品中微生物的危害和控制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58bdcd6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c4.png)
食品中微生物的危害和控制措施食品中的微生物可以分为有益微生物和有害微生物两种,其中有害微生物对人体健康有潜在的危害。
食品中的有害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这些微生物会引起食物中毒、肠道感染、肠道疾病等疾病,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食品中微生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食物中毒:食品中的有害细菌,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会产生毒素,当食物受到污染后,摄入这些毒素会引起食物中毒,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
2. 肠道感染和病毒性肠道疾病:食品中的一些病毒,如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会引发肠道感染和病毒性肠道疾病,表现为腹泻、呕吐等症状。
3. 真菌感染和食物霉变:食品中的真菌,如霉菌和曲霉等,会生长在食物上,引起食物变质和霉变。
霉菌产生的毒素可以引起真菌中毒,导致肝脏损害等病症。
4. 寄生虫感染:食品中的一些寄生虫,如包虫、蛔虫等,会引发寄生虫感染病,导致消化道症状、体重减轻等。
1. 食品加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卫生操作: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要采取合理的卫生操作,包括洗手、穿戴专业的卫生防护设备、地面和设备的定期清洁、生食和熟食分开等,确保食品的卫生安全。
2. 控制食品原料和生产环境的微生物污染:从源头上控制食品原料的微生物污染,选择无污染的优质原料,并加强对原料的检测和筛查。
对食品生产环境进行严格的卫生管理,避免微生物的滋生和传播。
3. 适当的贮存和加工措施:食品贮存和加工过程中,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如控制温度、湿度和氧气浓度等,以延缓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速度,保持食品的新鲜和安全。
4. 引入保鲜技术:对于易变质的食品,可以采用保鲜技术,如低温贮藏、真空包装、腌制、烟熏等,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和抑制微生物繁殖。
5. 检测和监管:加强对食品中微生物的监测和检测工作,及时发现和排查潜在的微生物安全问题,保障食品卫生安全。
食品中微生物的危害不能忽视,在食品生产和消费中,我们应当加强对食品安全的重视,采取各种控制措施,确保食品的卫生安全。
病原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与防控策略
![病原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与防控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6ba35d84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5d.png)
病原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与防控策略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它们通过感染人类的身体,破坏人体的正常功能,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本文将重点探讨病原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以及防控策略。
病原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传染疾病:病原微生物可以引起传染病,通过空气、食物、水源、接触等途径传播给其他人。
常见的传染病包括感冒、肺炎、结核病、艾滋病等。
这些疾病对人体的免疫系统造成严重打击,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2. 慢性疾病:某些病原微生物能够长期寄生在人体内,引起慢性感染病。
例如,乙型肝炎病毒、人类乳头瘤病毒(HPV)等可导致肝炎、宫颈癌等慢性疾病。
这些疾病会逐渐损害器官功能,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
3. 毒性和过敏反应:某些病原微生物产生毒素,如细菌产生的毒素可以引起食物中毒,导致严重的胃肠道疾病。
另外,某些微生物如霉菌、螨虫等,可以引起人体过敏反应,导致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等。
为了预防和控制病原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1. 提高个人卫生意识: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经常洗手、勤剪指甲、避免接触患病人群等,能够有效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此外,合理膳食、适度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也是预防感染病的重要手段。
2. 食品安全防控:加强食品卫生监督和管理,严格执行食品生产加工的卫生标准,确保食品安全。
此外,消费者也应选择正规渠道的食品,并注意食品的储存和加热处理,避免食物中毒。
3. 接种疫苗:疫苗接种是防控病原微生物传播的重要手段。
通过接种疫苗,人体可以产生对抗特定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反应,建立免疫屏障,避免感染疾病。
因此,大家应当积极接种各类疫苗,包括儿童疫苗和成人疫苗。
4. 加强卫生环境管理:保持室内外环境的清洁和湿度适宜,定期清洗和通风,有效减少病原微生物的存活和传播。
此外,在公共场所使用消毒剂、勤洗消毒日常用品等,也能有效预防病原微生物感染。
微生物污染的危害和控制
![微生物污染的危害和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b70636a6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4c.png)
医疗领域中的微生物污染控制
1 2
医院感染控制
通过加强手卫生、消毒灭菌等措施,减少医院感 染的发生。
医疗器械消毒
对医疗器械进行严格的消毒灭菌,确保医疗安全 。
3
药品生产
在药品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微生物污染,确保 药品质量和安全。
水体和土壤中的微生物污染控制
微生物污染的危害和控制
汇报人: 2023-12-21
目录
• 微生物污染概述 • 微生物污染的危害 • 微生物污染的控制 • 微生物污染的防治策略 • 的定义
• 微生物污染是指由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对环境、食物、 水源等造成的污染。这些微生物可能对人类、动物和植物的健 康产生负面影响。
空气污染
微生物污染会通过空气传播,导致 空气质量下降,对人类健康造成影 响。
对工业的危害
01
02
03
设备损坏
微生物污染会附着在设备 表面,引起设备腐蚀和损 坏,影响工业生产。
产品污染
微生物污染会导致产品变 质和污染,影响产品质量 和市场竞争力。
安全事故
微生物污染可能引发工业 事故,如爆炸、火灾等, 对工业生产和人身安全造 成威胁。
对食品、水源、环境等定期进行 微生物监测,及时发现潜在的污
染源。
快速检测
采用快速检测方法,如免疫学检 测、分子生物学检测等,对食品 、水源等快速进行检测,以便及
时采取措施。
数据分析
对监测和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找出污染源和污染规律,为制
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04
微生物污染的防治策略
加强法规和标准建设
信息交流
加强信息交流和合作,促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经验的交流和共享 ,推动微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进步和发展。
微生物的致病机制与防控
![微生物的致病机制与防控](https://img.taocdn.com/s3/m/97df4648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3f.png)
微生物的致病机制与防控微生物是一类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
虽然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某些微生物也能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了解微生物的致病机制及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对于维护公共卫生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一、微生物的致病机制微生物致病机制主要包括感染入侵和毒素产生两个方面。
1. 感染入侵感染入侵是指微生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并定植、繁殖的过程。
细菌和真菌通常通过破坏宿主的防御屏障(如皮肤、黏膜)来入侵机体。
例如,溃疡疮疖常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破坏皮肤导致感染。
病毒则通过感染宿主细胞来进行繁殖和传播。
例如,流感病毒通过侵入呼吸道上皮细胞引起感染。
2. 毒素产生毒素是微生物生长代谢产生的一种有害物质,能够对宿主组织和器官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害。
许多细菌例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能够产生内毒素,进入机体引起感染。
某些真菌如霉菌也能分泌产生毒素,如黄曲霉素可引起食物中毒。
此外,一些病毒如HIV、乙型肝炎病毒等也可以通过感染宿主细胞产生毒素。
二、微生物致病的常见疾病及防控措施微生物引起的疾病种类繁多,例如肺炎、流感、艾滋病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疾病的防控措施。
1. 肺炎肺炎主要由细菌和病毒引起。
通过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洗手、避免与患者近距离接触等方式可以有效减少呼吸道微生物的传播。
2. 流感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预防流感的主要措施包括接种疫苗、勤洗手、避免人员拥挤等暴露条件。
3. 艾滋病艾滋病主要由HIV病毒引起,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等途径传播。
预防艾滋病需要采取正确使用避孕套、拒绝共用注射器等安全性行为和健康教育的方式。
除了个体防控措施外,公共卫生措施在微生物防控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系统,及时发现流行病情况并隔离处理;提供公共场所的卫生设施,如洗手间、厕所等;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和管理,确保食品不受微生物污染等。
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减少微生物的传播和致病风险。
三、药物抗微生物感染对于经过严密防控仍然发生微生物感染的患者,药物治疗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科学导论课程论文专业班级:2014级食品质量与安全学生姓名:**学号: ********** 二零一六年四月十一日食品微生物的细菌性和真菌性污染摘要:食品的微生物污染是由一些致病微生物引起的,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三类。
由于微生物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在食品原料的种植、收获、饲养、捕捞、加工、包装、运输、销售、保存以及食用等每一个环节都可能被微生物污染。
同时,微生物具有易变异性,未来可能不断有新的病原微生物威胁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
细菌性污染是涉及面最广、影响最大、问题最多的一类食品污染,其引起的食物中毒是所有食物中毒中最普遍、最具爆发性的。
细菌性食物中毒全年皆可发生,具有易发性和普遍性等特点,对人类健康有较的威胁。
真菌性食品污染一是来源于作物种植过程中的真菌病,另一来源是粮食、油料及其相关制品保藏和贮存过程中发生的霉变。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污染;食品安全;细菌性污染;真菌性污染;中毒前言随着国际上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不断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相关国际组织,学术机构、食品企业和公众的关注。
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除了放射性、化学性的因素外,就是生物污染,其中,微生物污染食品而危害健康最易发生且较为多见。
食品的微生物污染是指食品在加工、运输、储藏、销售过程中被微生物及其毒素污染。
食品从原料产地、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常常因为卫生状况不好导致微生物通过多种途径侵入食品,造成对食品的污染,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引起食品变质,甚至产生毒素,造成食物中毒。
所以,为了使食品更加安全,我们就要掌握微生物生活活动的规律,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才能达到预防和控制微生物对食品污染的目的。
事实告诉人们:食品安全影响的不仅仅是个别人的健康,更和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甚至一个国家的兴衰息息相关。
因此,认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提高食品安全的意识,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法规已经成了当务之急。
食品安全的含义是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生产或食用时不会对消费者造成损害的一种担保[1]。
而微生物污染主要有细菌与细菌毒素、霉菌与霉菌毒素等。
这些污染对人类带来了许多严重的危害,我们对他们的学习可以有效地控制和利用这些微生物来使它们为人类服务。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及预防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食物中毒的特点主要是潜伏期较短,来势急剧。
病人都有大致相同的临床表现。
发病和吃某种中毒食品有关。
发病率高,人与人之间不直接传染。
食物中毒的分类主要有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性食物中毒、动物性食物中毒、植物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
(一)葡萄球菌食物中毒及控制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系毒素性食物中毒。
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是由于进食含有一种或多种葡萄球菌肠毒素的食物所引起。
革兰氏阳性需氧或兼性厌氧菌,触酶阳性,氧化酶阴性,无运动力。
按产生的色素可将其分类为:(1)金黄色葡萄球菌(2)白色葡萄球菌(3)柠檬色葡萄球菌;按葡萄球菌属可将其分类为:(1)金黄色葡萄球菌(2)表皮葡萄球菌(3)腐生葡萄球菌葡萄球菌肠毒素是一种外毒素,具有耐热性,可以经100℃、30min而不被破坏,粗毒素较精制毒素更耐热。
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毒素型食物中毒,主要症状为急性胃肠炎症状。
中毒的主要症状有恶心、反复呕吐、中上腹部疼痛,伴有头晕,头痛,腹泻,发冷,体温一般正常或有低热,病情重时,由于剧烈呕吐和腹泻,可引起大量失水,而发生外周循环衰竭和虚脱。
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是因为产生肠毒素的葡萄球菌污染了食品,在较高的温度下大量繁殖,适宜的PH和适合的食品条件下产生了肠毒素,吃了这样的食品就会发生中毒。
引起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的食品种类主要为肉,乳,鱼,蛋类及其制品等动物性食品,含淀粉较多的米糕、凉拌切粉、剩大米饭和米酒等也曾引起过中毒。
葡萄球菌广泛分布于空气,土壤,水,食具,其主要污染源是人和动物,经过手和空气污染食品。
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的预防,包括防止葡萄球菌污染和防治其肠毒素形成两方面。
防止葡萄球菌污染食物主要措施有:防止带菌人群对各种食物的污染。
防止葡萄球菌对乳的污染。
患局部化脓性感染的畜禽肉尸应按病畜、病禽肉处理,将病变部位除去后,按条件可食肉经高温处理以熟制品出售。
防止肠毒素的形成的主要措施为:在低温,通风良好条件下储藏食物不仅防止葡萄球菌生长繁殖,也是防止毒素形成的重要措施。
因此,食物应该冷藏或者放置于阴凉通风的地方,其放置时间不应超过六小时,尤其是气温较高的夏秋季节。
食前还应彻底加热。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一种重要病原菌. 作为革兰阳性菌的代表, 它是引起人类化脓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 可直接导致局部化脓感染、肺炎、伪膜性肠炎、心包炎等, 甚至败血症、脓毒症等全身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类型可分为医院获得性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感染, 后者的发现更增加了这种致病菌潜在的生物危害性和引起感染爆发的可能性[2]。
(二)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及控制沙门氏菌属,革兰氏阴性杆菌、无芽孢、能运动的需氧或兼性厌氧的短杆菌。
沙门氏菌不能耐受较高的盐浓度,最适生长温度为35~37℃,最适PH为7.2~7.4,在外界生活力较强。
沙门氏菌有菌毛,对肠粘膜细胞有侵袭力,被人体内吞噬细胞吞噬并杀灭的沙门氏菌可释放内毒素,有些沙门氏菌还能产生肠毒素。
其食物中毒的症状一般可分为五种类型:胃肠炎型,类伤寒型,类霍乱型,类感冒型,败血症型。
感染沙门氏菌后会出现腹泻、发烧、腹部痉挛、恶心、间歇性的呕吐以及头痛[3].大多数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是沙门氏菌活菌对肠粘膜的侵袭导致的感染性中毒。
引起食物中毒的必要条件是食物中含有大量的活菌,食入活菌数量越多,发生中毒的机会就越大。
沙门氏菌的菌属型别繁多,但能引起人类或动物沙门氏菌病的主要是肠道沙门氏菌种,它可产生肠毒素,导致宿主产生腹泻等食源性疾病以及其他症状[4].引起中毒的食品多为动物性食品,特别是肉类,也可由鱼类,乳类,蛋类。
沙门氏菌污染肉类主要是生前感染和宰后污染两方面。
蛋类及其制品污染沙门氏菌主要是鸭,鹅等水禽及其蛋类感染率比较高。
鲜乳和鲜乳制品未经彻底消毒,也可引起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其主要的预防措施为:防止食品被沙门氏菌污染;控制食品中沙门氏菌的繁殖;彻底杀死沙门氏菌。
(三)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及控制蜡样芽孢杆菌为革兰氏阳性,能形成芽孢的需氧或兼性厌氧杆菌。
导致食物中毒的菌株可产生肠毒素。
食物中毒症状主要有呕吐型和腹泻型两种。
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是由食物中带有大量活菌和该菌产生的肠毒素引起的。
食物中的活菌量越多,产生的肠毒素越多。
引起中毒的食品主要有:国外包括乳及乳制品,畜禽肉类制品,蔬菜,菜汤,马铃薯,豆芽,甜点心,调味汁,色拉,米饭和油炒饭。
国内主要是剩饭,特别是大米饭,其次有小米饭、高粱米饭等剩饭,个别还有米粉,甜酒酿,月饼等。
蜡样芽孢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尘埃,空气和植物中,食品被本菌污染的来源,主要是因食品在加工,运输,储存及销售过程中不注意卫生而受到污染,该菌的主要污染源是泥土、灰尘,也可经被苍蝇,蟑螂等昆虫污染的不洁容器和用具而传播。
为防止食品受其污染,食堂,食品企业必须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操作规范,做好防蝇,防鼠,防尘等各项卫生工作。
乳类,肉类及米饭等食品只能在低温下短时间存放,剩饭及其他熟食品在使用前必须彻底加热。
近年来有许多相关的报道:2005年3月,北京3所小学的学生中午进食某快餐公司配送的学生营养餐后(由于部分掺有剩余牛乳),共有134人发病,证实为蜡样芽抱杆菌污染而导致中毒。
[5](四)大肠埃希氏菌食物中毒及控制埃希氏菌属,俗称大肠杆菌属,为革兰氏阴性,绝大多数菌株有周身鞭毛,能运动,周身还有菌毛,无芽孢,有些菌株具有荚膜,为需氧或兼性厌氧菌。
其中毒症状主要有腹泻,腹痛,脱水,发烧,引起急性胃肠炎,引起菌痢,呕吐,发热,导致出血性结肠炎,严重腹痛和便血。
中毒发生的原因和沙门氏菌大致相同。
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肠道中,随粪便排出而污染水源,土壤。
受污染的土壤,水,带菌者的手均可污染食品,或被污染的器具再次污染食品。
其主要的预防措施为:防止动物性食品,带菌人类,带菌动物,污水,容器和用具等的污染,应特别强调防止生熟交叉和熟后污染。
熟食品应低温保藏。
二、真菌性食物中毒及预防真菌在发酵食品行业应用非常广泛,但许多真菌也可以产生真菌毒素,引起食品污染。
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发现强致癌的黄曲霉素以来,真菌与真菌毒素对食品的污染日益引起重视。
真菌毒素不仅具有较强的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而且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性,如黄曲霉寄生曲霉产生的黄曲霉素、麦角菌产生的麦角碱、杂色曲霉、构巢曲霉产生的杂色曲霉素等。
真菌毒素的毒性可以分为神经毒、肝脏毒、肾脏毒、细胞毒等,例如黄曲霉素具有强烈的肝脏毒,可以引起肝癌。
霉菌产毒的特点主要是霉菌产毒仅限于少数的产毒霉菌,而产毒菌种中也只有一部分菌株产毒。
产毒菌株的产毒能力还表现出可变性和易变性。
霉菌毒素的产生,并不具有一定的严格性。
产毒霉菌产生毒素,也需要一定条件。
曲霉属:曲霉,在自然界分布极为广泛,对有机质分解能力很强。
曲霉属中有些种广泛用于食品工业,曲霉也是重要的食品污染霉属,可导致食品发生腐败变质,有些种还产生毒素。
青霉属:青霉分布广泛,种类很多,经常存在于土壤,粮食及果蔬上。
有些种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能产生多种酶及有机酸。
但是青霉也可引起水果,蔬菜,谷物及食品的腐败变质,有些种及菌株同时还可产生毒素。
镰刀菌属:镰刀菌属包括的种很多,其中大部分是植物的病原菌,并能产生毒素。
交链孢霉属:交链孢霉菌丝有横隔,匍匐生长,分生孢子梗较短,单生或丛生,大多不分支。
交链孢霉广泛分布于土壤和空气中,有些是植物病原菌,可引起果蔬的腐败变质,产生毒素。
其他菌属:引起霉菌食物中毒的还有粉红单孢霉,木霉属,漆斑菌属,黑色葡萄穗霉等。
(一)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污染是最近关注的热点,这些毒素侵染农产品会带来很大经济损失。
黄曲霉毒素有非常高的肝毒性、肝致肿瘤性、致畸和致突变性,可在采前、采中和采后的各种环境下侵染多种重要农产品,例如花生、玉米、水稻和棉籽。
自然界中黄曲霉毒素的产生取决于多种因素,例如碳、氮、温度、水分活度、pH值、发育阶段、氧化胁迫、植物代谢产物。
黄曲霉毒素可引起多种疾病,但是可以通过阻断和干扰吸收及干扰代谢酶来调节体内的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中产毒菌株的代谢产物。
寄生曲霉的所有菌株都能产生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的致癌力很强,因而受到重视,但并非所有的黄曲霉都是产毒菌株,即使是产毒菌株,也必须在适合产毒的环境条件下才能产毒。
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发生和程度随地理和季节因素,以及作物生长,收获,储存的条件不同而不同,南方及沿海湿热地区更有利于霉菌毒素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