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防治规划痰涂片镜检标准化操作及质量保证手册
痰检实验室操作规程
痰检实验室操作规程一、检查程序(一)痰标本收集:在三个痰标本盒上注明病人的姓名、编号、检查日期和容器序号。
病人首次留痰前应指导病人,留取“即时痰”、“夜间痰”、“晨痰”合格的痰标本,对所送不合格痰标本除常规检查外,应要求患者重新送检,合格的痰标本包括干酪痰、血痰、粘液痰。
唾液或口水用于病人确诊时为不合格痰标本,标本量一般在3~5 ml。
(二)痰涂片制作:1、检查前对新的玻片用95%的乙醇擦拭脱脂,经干燥、清洁、检查无油污、无划痕后作为合格的玻片备用。
在已经准备的痰玻片背面左端的1/3处注明编号,挑取痰标本中可疑部分约0.05~0.1 ml,于玻片正面右侧2/3处,均匀涂抹成10×20 mm的卵圆形痰膜。
2、痰膜朝上静置自然干燥后(一般约需要30分钟)进行染色镜检。
当气温低,痰膜不易干燥时,严禁将玻片直接在火焰上烘拷,以防产生气溶胶或痰膜脱落。
一张载玻片上只能涂抹一份痰标本,一张载玻片只能使用一次,不得清洗后再次用于痰涂片染色检查。
3、涂抹完毕后的痰标本,在检查结果报告前,应暂时保留。
以备涂片、染色不合格影响镜检结果时,重新涂片和染色之用。
4、萋-尼氏染色油镜检查.(三)实验室登记:按照年度病人序号和痰标本序号在实验室登记本上进行登记,并以同样的号码在痰涂片检查单上进行标记。
检验单的病人姓名应与实验室登记本一致。
(四)痰涂片检查结果登记与报告:及时在登记本上登记痰涂片检查结果。
当病人的三次痰涂片检查完成后,发现有阳性痰涂片,应在规定时间内报医院防保科,县级结核病防治机构再对痰涂片进行确认。
(六)痰涂片的保存:每个查痰点镜检后的全部痰涂片应按实验室登记本序号连续排列,分别存放在各点固定的玻片盒中,供上级实验室复核确认。
(七)痰检质量控制:每个痰涂片检查点均按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痰涂片镜检质量保证手册》的要求,作为一个独立的被质控单位接受室间质量评估和检查工作。
二、萋-尼氏染色1、涂片自然干燥后,放置在染色架上,玻片间距保持在10 mm以上的距离;火焰固定(在5秒钟内将玻片置于火焰上来回烘烤4次)。
痰涂片镜检操作规范
玻片的保存
使用显微镜附带的镜油,或者是购 买的镜油(immersion oil),而不 是香柏油(cedar oil),则不需使 用二甲苯,直接使用镜头纸擦拭即 可 干燥后的玻片,按实验室序号及涂 片编号放置在玻片盒中,存放在阴 凉干燥环境中。处于潮湿炎热的环 境中抗酸菌易于褪色。
痰细菌学检查工作经常被忽视
标本性状的控制加强于医生沟通3份痰标本1即时痰2夜间痰3晨间痰痰标本保存不能当日检查的保存于冰箱防液化染液控制用之前过滤一下一周一次如何进行痰涂片质量控制室内质控抽查复检当日10的涂片自查或互查选取结果可疑的涂片复查尤其是只看到一条的或只在一处视野看到细菌选择痰阳病人有阴性结果的涂片记录结果18条涂片玻片的保存使用显微镜附带的镜油或者是购买的镜油immersionoil而不是香柏油cedaroil则不需使用二甲苯直接使用镜头纸擦拭即干燥后的玻片按实验室序号及涂片编号放置在玻片盒中存放在阴阴凉干燥凉干燥环境中
痰涂片镜检操作规范
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平国华
一、标本的来源与收集
初诊时留取标本数量 以三份标本的阳性检出例数作为 100%,留取一份标本的阳性检出 例数占全部阳性例数的80%,留取 两份标本的阳性检出例数占全部阳 性检出例数的95%。
不同痰液涂片阳性率表 (仅供示例)
性质 干酪样痰 血性痰 粘液性痰 水样痰 例数 55 46 529 92 阳性数 36 16 56 7 阳性率 65.5% 34.8% 10.6% 7.6%
附件(仅 供参考)
六、评价痰涂片 位置 大小(10mm×20mm) 厚薄(刚好透过报纸的5号字体,镜下每个视 野20个左右细胞) 染色(肉眼看天蓝色,无红/紫色斑块) 脱落(<10%痰膜面积)
单一的抗酸菌
“V”- 字形
结核杆菌涂片检查标准操作程序
SOP_15-16 结核杆菌涂片检查标准操作程序一、目的:统一项目操作规程,严格检验质量标准,为临床提供及时、可靠的结果报告。
二、适用范围:结核杆菌涂片检查三、操作人员:检验科授权工作人员四、操作步骤:1、原理抗酸染色的基本原理是抗酸菌具有耐受酸性介质脱色的生物性状。
此类细菌在石碳酸(苯酚)的协同作用下,被复红染色剂着色,能够耐受酸性乙醇脱色,显微镜观察时保持紫红色;而其它脱落细胞或标本中的非抗酸菌被酸性乙醇脱色后,可被复染剂亚甲蓝染为蓝色。
2、染色液的配制2.1碳酸复红染液:全省统一配送2.2 5%盐酸乙醇脱色液:35%浓盐酸5mL与95%乙醇混合2.3亚亚甲蓝染色液:全省统一配送3、载玻片的准备:用于AFB检查的载玻片要求:⑴一张载玻只能涂抹一份痰标本。
⑵每张载玻片只能使用一次,不得清洗后再次用于AFB涂片检查。
新的载玻片放入95%乙醇中浸泡2小时脱脂,用摄子夹出放干净纱布上阴干,放无尘容器(培养皿)中备用。
4、本的采集、运送及处理4.1初诊病人应送3份痰标本(夜间痰、晨痰和即时痰)。
如无夜间痰,在留晨痰后2-3小时再留取一份痰标本;或在送痰时,留取两份即时痰。
疗程中或复诊随访病人按期每次送检2份痰(晨痰和夜间痰)。
痰标本性质:干酪痰、血痰、粘液痰为合格标本;唾液或口水为不合格标本,除照常进行涂片检查外,应要求患者重新送检。
4.2收集标本的容器应采用WHO推荐的标准痰瓶,或采用直径4厘米、高2厘米的可密封塑料盒或蜡纸盒(我省统一采用蜡纸盒)。
★痰容器上就注明与检验单一致的病人姓名、编号(初诊病人门诊序号或随访病人登记号)、★检查项目和容器序号1、2、3(1为当日即时痰,2为夜间痰。
3为晨痰)。
5、涂片的制备5.1 编号:取经干燥、清洁、无油污、无划痕的新载玻片制备涂片,在玻片背面左端1/3处注明实验室序号(56001递增)及标本序号(按1递增)(如使用的载玻片一端无磨砂面,须用玻璃刻刀注明编号;如使用的载玻片一端有磨砂面,可用2B铅笔在磨砂面上直接书写)。
痰涂片检查与质量控制
(二) 室间质控:
质控模式:
跨国 参比 实验室
每年每省抽查一个县
国家 结核病 参比实验室
省(市、>1 次/年 地(市)
自治区)
细菌学
参比实验室
实验室
2 次/
每年抽查每地(市)一个县
县(市) 细菌学 实验室
质控范围: 1. 督导内容: —实验室布局 —实验室安全防护和污染物处理
—涂片、染色操作 —显微镜维护状况 —抽取痰涂片复验 —实验室日常工作记录(包括室内和室间质控) 2. 督导方式: —现场督导 上级实验室检验人员赴基层实验室现场指导,抽取痰片复验。 —非现场督导 基层实验室将保存近期 3 个月的全部痰片,及实验记录,送上级实验室 复验。 国家参比实验室以非现场督导为主。省级参比室应进行现场和非现场督导,但每年应对 一定比例的地(市)和县(市)实验室,作现场督导。 地(市)对县(市)实验室的督导,原则采取现场督导形式。 3. 痰涂片室间质控: —范围、内容同室内质控。 —痰片抽取方式 现场和非现场督导均抽取 30 份痰片,包括 20 份涂阴、10 份涂阳痰片。 对一些特定的项目和课题, 可按其规定进行痰片复验。但送国家参比实验室年报表中仍按 本规定执行。 4. 评价标准:评价分为痰菌镜检结果和制片质量两方面。 —痰片镜检:阳性片符合率≥98%,阴性片符合率≥96%。 —制片质量:痰细胞,痰膜面积、厚薄、脱落合格率应≥90%,染色合格率≥95% 。
(3)痰标本性质:按脓样痰、干酪样痰、血性样痰、脓性粘液痰和水样痰分类登记。
(4)“标本镜检结果”中的“日期”为实际镜检日期。
痰标本直接涂片镜检标准规程
2.2.2.3滴加亚甲蓝复染液,染色30秒,流水从玻片一端轻缓冲洗,冲去复染液,沥去玻片上剩余的水,待玻片干燥后镜检。
2.2.3待检涂片检查2.2.3.1染色合格的涂片,由于被亚甲蓝染色而呈均匀亮蓝色,且无红色斑块;染色后的痰膜脱落部分应小于整个涂布面积的10%2.3镜检2.3.1油镜下观察300个视野以上或者连续观察5分钟2.3.2观察方法2.3.2.1使用10×目镜双目显微镜读片;2.3.2.2取染色完毕且已经干燥的玻片,痰膜向上放置在玻片台上并以卡尺固定;2.3.2.3首先使用40×物镜,转动卡尺移动玻片至痰膜左端,将光线调节至适当亮度,调节焦距至可见细胞形态;2.3.2.4移开40×物镜,在玻片上滴1-2滴镜油,使用100×油镜进行仔细观察。
但应注意避免油镜镜头直接接触玻片上的痰膜。
2.3.2.5读片时,首先应从左至右观察相邻的视野;当玻片移动至痰膜一端时,纵向向下转换一个视野,然后从右至左观察,以此类推;2.3.2.6在淡蓝色背景下,抗酸菌呈红色;其他细菌和细胞呈蓝色。
2.3.2.7仔细观察完300各视野,一般需要5分钟;每个工作日,一位镜检人员阅读玻片量不超过25张,且连续阅读10-12张玻片后应休息20分钟左右。
2.4结果判断2.4.1阴性:镜检300个视野以上或连续观察5分钟未发现抗酸杆菌2.4.2阳性:阳性(300个视野内有1~8条抗酸杆菌)阳性1+(100个视野内有3~9条抗酸杆菌)阳性2+(10个视野内有1~9条抗酸杆菌)阳性3+(每个视野内有1~9条抗酸杆菌)阳性4+(每个视野内有9条以上抗酸杆菌)2.5结果报告与记录2.5.1将检测结果填写入申请单报告栏,报告格式如下:涂片1:阴性(-)镜检结果:涂片2:阴性(-)涂片3:阴性(-)2.5.2将检测结果记录于结合门诊检测登记册中:涂片号标本性状检测结果例: 1: D 阴性(-)2: D 阴性(-)3: D 阴性(-)2.6痰涂片的保存2.6.1阅读完毕后的涂片,应及时用擦镜纸轻轻在涂片上揭取数次,彻底去除玻片上的镜油。
痰涂片镜检标准化操作及质量保证手册
痰涂片镜检标准化操作及质量保证手册一、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在进行痰涂片镜检之前,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
包括整理工作台、准备所需试剂和材料、带好个人防护用具等。
确保环境整洁,避免外界污染。
2. 采集标本需要采集患者的痰液标本。
在采集时,要注意不要污染标本,并且采集的标本应该足够用于镜检。
3. 制作涂片将采集的痰液标本滴于载玻片上,用另一块载玻片将其涂开,制作成薄膜。
这一步需要技术娴熟,避免产生气泡或过厚的制片。
4. 干燥固定将制作好的涂片进行干燥固定,以保证镜检时的清晰度和稳定性。
通常可以用自然风干或特殊设备进行干燥。
5. 着色染色将干燥固定的涂片进行染色处理,使细胞和微生物更易于观察和分辨。
6. 镜检操作进行镜检操作。
在显微镜下观察涂片,分析痰液中的细胞、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结构和形态,及时记录观察结果。
二、质量保证手册1. 质量控制制定痰涂片镜检的质量控制标准,包括操作流程、质量评价标准、设备维护等方面,确保每一项操作都符合标准要求。
2. 培训与考核对进行痰涂片镜检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包括操作技巧、细胞和微生物识别能力提升培训等,并定期进行考核,确保技能和认识的稳定性。
3. 质量评价建立定期的内部质量评价机制,对镜检结果进行复核、比对等,在发现问题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4. 设备维护对显微镜等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和观察质量。
三、个人观点痰涂片镜检在临床诊断和疾病监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标准化操作和质量保证手册则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和稳定性的基础。
通过规范的操作流程和严格的质量控制,可以减少操作误差和结果偏差,提高痰涂片镜检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培训检验人员和定期的质量评价不仅可以提升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还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实验室检测的质量和可靠性。
总结回顾通过本文对痰涂片镜检标准化操作及质量保证手册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良好的操作流程和质量保证手册是保证痰涂片镜检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步骤,对于临床诊断和疾病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痰检实验室督导程序
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痰检实验室督导程序1.目的结核病细菌学检查是国家结核病防治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区县结核病细菌学实验室质量控制的督导工作,制定本程序。
2. 依据《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痰涂片镜检标准化操作及质量保证手册》3.适用范围适用于微生物检验科每季度对区县结核病细菌学实验室进行督导工作的工作人员。
4.职责4.1 进行督导工作的工作人员须认真执行该程序4.2 监督人员负责规程执行情况的检查和监督。
5.工作程序5.1 进入实验室后,首先观察实验室的设计是否达到生物安全二级的要求;其次观察实验室是否整洁,实验物品的摆放是否规范,实验室所用设施、设备(生物安全柜、高压灭菌锅、生物显微镜等)和材料(痰盒、抗酸染液等)是否是上级单位配发或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和要求。
5.2 查看受检单位结核病细菌学实验室登记本登记是否规范、数据是否齐全(格式见附件1)5.3 查看受检单位痰涂片镜检室内质量控制登记表是否正确(格式见附件2);5.3 查看受检单位所制备痰涂片是否标准(标准见附件3),总量是否准确(与登记本比对)。
5.4 每年至少对受检实验室进行2次现场评价,评价内容见附件4,进行督导时,应核对以前的督导报告和被评估实验室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评价。
5.5 对受检单位进行现场抽片,具体方法见附件5、6、7、8。
5.6 进行盲法复检,具体见附件9、10、11。
5.7 复检结果评价,具体见附件12。
5.8 盲法复检抽片后2周内将最终结果(填写完毕的附件11)反馈至受检实验室,并同时反馈给第一复检者。
对盲法复检中出现定性偏差的实验室,在反馈结果的同时,应及时进行现场督导,协助查找原因、解决问题。
5.9 书写督导报告,报告模式见附件135.10 督导报告书写完毕后,将所有数据汇总(见附件14、15)连同督导报告发送至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科。
5.11 将所有督导过程中产生的原始数据及督导报告进行归档处理。
痰涂片镜检实验室质量保证手册
现场评价(On-site evaluation) 国家或地区结核病规划下的地区督导员的常规对下 级实验室的督导检查和高水平实验室督导员的年度督导检查。
图 2 标本容器 (二)标本的性状:
合格的痰标本应是患者深呼吸后,由肺部深处咳出的分泌物。 1、干酪痰:标本外观以黄色(或奶酪色)脓样、团块状的肺部分泌物为主,粘度较粘液 痰低,制片时较易涂抹;涂片染色后镜检,可见大量脓性炎症细胞、肺上皮脱落细胞。由于 此类标本是由肺部深处咳出,对肺结核的诊断最有价值,故 AFB 的检出率较高。 2、血痰:此类标本是因粘液痰或干酪痰标本中混有血液而形成,颜色为褐色或深褐色、 鲜红色或伴有血丝;涂片染色后镜检除能够观察到粘液痰或干酪痰的细胞特征外,含新鲜血 液的标本中还可见到被染色的红细胞。由于含血标本易干扰 AFB 镜检的结果,故在制片时 应尽量避免挑取含血标本。 3、粘液痰:标本外观以白色、粘稠度较高的肺部和支气管分泌物为主,制片时需仔细涂 抹;涂片染色后镜检时,镜下可见支气管内膜纤毛柱状上皮细胞(细胞较长且形态不规则、 细胞核和细胞质着色均较深,细胞一端可见着色较浅的纤毛),伴有少量肺上皮脱落细胞(多 数为圆形,细胞核较小,且着色较细胞质深,核质比>1:3)、脓性炎症细胞(卵圆形、细 胞核占细胞比例较大且着色较深,核质比<1:1)、口腔脱落细胞及口腔寄生菌。此类标本 的 AFB 检出率较唾液高。 4、唾液:目视观察标本外观,以透明或半透明水样、粘度较低的口腔分泌物为主,标本 中有时伴有气泡;涂片染色镜检时,镜下可见少量口腔上皮脱落细胞(形态不规则、细胞核
肺结核病患者痰涂片镜检结果分析
肺结核病患者痰涂片镜检结果分析分析南充市2023年肺结核登记病例痰涂片状况,为保证痰检质量供应借鉴。
方法按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痰涂片镜检标准化操作及质量保证手册》进行痰涂片镜检。
结果2023年南充市初诊肺结核患者6439人,其中检出涂阳患者2382人,涂阳检出率为37%,不同性质的痰标本中干酪痰检出率最高62.9%。
不同留样时间痰标本中晨痰检出率最高为35.6%。
结论不同性质、不同留样时间的痰标本阳性检出率不同,应指导患者留取正确的痰标本,提高阳性检出率。
肺结核是种古老的全球流行的慢性传染病。
在我们国家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各类传染病的首位,并且农村疫情高于城市。
痰涂片镜检是世界卫生组织推举的全球结核病掌握策略中的五大要素之一,痰涂片镜检在结核病掌握工作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通过痰涂片检查是发觉传染源的重要手段,是确诊结核病、选择治疗方案、考核疗效的主要依据[1]。
现将2023年南充市肺结核病患者痰涂片镜检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标原来源2023-01-01/12-30,南充市各县疾病预防掌握中心结防所初次就诊的可疑肺结核患者送检的准时痰、夜间痰、晨痰共3份痰标本。
标本量为3~5m1°1.2资料来源2023年各县结防所的月报表、季报表、《肺结核病人登记本》、《细菌试验室登记本》及相关资料。
1.3方法采纳痰直接涂片抗酸染色后镜检,用新竹签挑取痰标本约0.05~0.10m1涂片。
固定、染色(抗酸染液在有效期内使用)、镜检均按《痰涂片镜检标准化操作及质量保证手册》⑵进行,每个患者3份痰中有1份及以上查出抗酸杆菌者为涂阳肺结核患者。
1.4结果推断按中国结核病防治规《痰涂片镜检标准化操作及质量保证手册》(1)报告抗酸杆菌阴性:连续观看300个视野、未发觉抗酸杆菌。
(2)报告抗酸杆菌数是:1~8条抗酸杆菌/300视野。
(3)抗酸杆菌阳性(1+):3~9条抗酸杆菌/100个视野,连续观看300个视野。
痰涂片及质量保证龙凤娟
痰涂片操作程序
痰标本的运送
难以获得合格标本时,也应进行细菌学检查,但 应注明标本性状,以供分析结果时参考
需送上一级实验室检查的痰标本应置4℃冰箱保存, 外送前认真核对检验单与痰瓶上标注,放专用的冰 盒内运送,或用纸袋、塑料袋封装扎牢后顺序放入 包装盒,盒外注明请勿倒置标志
痰涂片操作程序
标本的性状
2019/11/25
室间质量评估
盲法复检
原则:盲法、随机 实施模式:
两种模式,第一种:同级实验室作为第一复检,上级 实验室作为第二复检;第二种:也可由上级实验室进 行第一复检,然后再由该实验室的另一实验员进行第 二复检(由省参比室决定并核准采取何种方式)。
痰涂片操作程序
标本的性状
不同痰液涂片阳性率表 (仅供示例)
性质
例数
阳性数
阳性率
干酪痰
55
36
65.5%
血痰
46
16
34.8%
粘液痰
529
56
10.6%
唾液
92
7
7.6%
痰涂片操作程序
标本的性状
细胞核质比,白细胞,说明痰的质量较好
痰涂片操作程序
标本的性状
上皮细胞多,说明标本质量差
痰涂片操作程序
2019/11/25
提高痰涂片的可信性和可靠性 提供更可靠的支持 提高痰涂片检查的敏感性
2019/11/25
室间质量评估
现场评价:
频率要求: 国家参比室每年不定期对省级参比室进行现场评
价,同时抽查市及县级实验室 省级参比室对市级参比室半年进行一次,市级参
比室半对县级结核病实验室每季度一次;
—— 现 场 督 导 上 级 实 验 室 检 验 人 员 赴 基 层 实 验
结核病防治实验室痰检工作——第二讲-显微镜读片检查PPT课件
2020/3/4
显微镜的读片检查
显微镜读片
“V”- 字
11
国家结核病参比室
2020/3/4
显微镜的读片检查
显微镜读片
12
成簇的抗酸菌
国家结核病参比室
2020/3/4
显微镜的读片检查
显微镜读片
在淡蓝色背景下,抗酸杆菌呈红色,其它细菌和细胞呈 蓝色 镜检报告:涂片结果报告标准(萋-尼氏抗酸菌染色法)
质量提高
批量测试
22
国家结核病参比室
2020/3/4
痰涂片镜检质量保证
质量控制
质量保证
质量控制 室间质量评估 质量提高
现场评价 盲法复检 批量测试
也称室内质量控制:指实验室内部对实验室服务整个过 程各个环节的内部检查和监测
质量控制措施
✓ 日常工作的自我监督 ✓ 染色液的质控
23
国家结核病参比室
8
国家结核病参比室
2020/3/4
显微镜的读片检查
显微镜读片
➢ 读片时,首先从痰膜一端由左至右观察相邻的视野 ➢ 当玻片移动到痰膜的另一端时,纵向向下转换一个
视野 ➢ 然后从右向左观察 ➢ 避免跳跃或者闭合
环状路线
9
国家结核病参比室
2020/3/4
显微镜的读片检查
显微镜读片
10
红色、杆状、略弯曲 国家结核病参比室
20
国家结核病参比室
2020/3/4
痰涂片镜检质量保证
结核病防治规划
提高业务水平 质量检查和评估
质量控制
系统网络
21
国家结核病参比室
2020/3/4
痰涂片镜检质量保证
质量保证
是能持续提高实验室服务效率和可信度的体系,包括室 内质量控制、室间质量评估和质量提高
结核病防治规划 痰涂片镜检标准化操作及质量保证手册10-22-2 新版EQA
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痰涂片镜检标准化操作及质量保证手册编委会名单主审肖东楼王文杰许绍发王黎霞主编赵雁林刘宇红姜广路夏辉尚美编者(以姓氏拼音为序)柴琦陈马秀陈田雄冯苗顾才宏贾卫蓝如束李定越李国刚李国明李辉李琳梁庆福刘洁柳正卫梅建尼玛彭多潘毓萱钱明司红艳苏云开谭云洪王进鸿王莉王庆王瑞王苏民杨修军杨丹丹袁薇张学志赵德福周杨前言为加强我国结核病实验室网络建设,提高各级痰涂片实验室工作质量,我国自2004年引入并全面推行了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结核病实验室痰涂片检查室间质量保证指南”,并出版印刷了第一版《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痰涂片镜检质量保证手册》(以下简称“手册”)。
在使用新的痰涂片镜检质量保证方法的实践中,我们积累了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同时,随着我国结核病控制一些新技术策略的出台,现行“手册”需要进行相应的修改和补充。
为此,我们广泛征求了各省专家意见,并进行多次讨论,为了更准确地描述本手册涵盖的内容,经2008年省级参比室工作会议决定,将本手册命名为《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痰涂片镜检标准化操作及质量保证手册》。
本手册包括了第一版的大部分内容:结核病痰涂片检查的标准化操作、我国结核病实验室网络中各级实验室在痰涂片镜检质量保证中的职责、实验室质量控制及评估的具体方法,并附有统一的表格,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县区、乡镇卫生院以及各医疗机构从事结核病痰涂片检查的实验室遵照执行。
本手册在修订和出版过程中,得到了香港跨国结核病参比实验室甘启文主任(Dr. KaiMan KAM)、WHO顾问金尚才教授(Dr. SangJae KIM)以及WHO驻中国代表处医学官员海妮女士(Dr. Cornelia Hennig)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谨表谢意。
编委会2008年10月前言3第一章绪论6第二章痰涂片显微镜检查标准化操作7第一节痰涂片检查的目的及优势 (7)一、诊断传染性肺结核 (7)二、评价化疗效果 (7)三、为流行病学疫情评价服务 (7)第二节痰涂片检查对象 (8)一、确定诊断 (8)二、疗效评价 (8)第三节痰标本的采集 (9)一、采集痰标本的容器 (9)二、痰标本的采集时间和采集次数 (9)三、对就诊者的留痰宣传教育 (9)四、采集痰标本地点 (10)五、痰标本评价 (10)第四节直接涂片抗酸染色显微镜检查标准化操作程序 (11)一、萋尔原尼尔逊染色显微镜检查法(Ziehl-Neelson,简称萋尼染色法) (11)二、荧光染色显微镜检查法 (14)三、玻片的保存 (15)四、抗酸菌痰检注意事项 (15)第五节显微镜的使用、维护和保养 (17)一、一般原则 (17)二、日常维护 (18)三、维修和保养 (18)第六节试剂和材料 (19)第三章痰涂片显微镜检查质量保证20第一节实验室网络及职能 (20)一、结核病实验室网络 (20)二、质量保证体系中各级实验室职能 (21)第二节室内质量控制 (22)一、痰标本收集 (22)二、抗酸染色液制备 (23)三、涂片制备 (23)四、染色 (23)五、镜检 (24)六、登记报告 (24)七、痰涂片保存 (24)第三节室间质量评估 (25)一、现场评价 (25)二、盲法复检 (26)三、批量测试 (36)第四章报表39一、盲法复检结果上报 (39)二、实验室基本情况上报 (40)参考文献43附件45附件1、结核病细菌学实验室登记本 (45)附件2、痰涂片镜检检验 (47)附件3、染色剂配制、保存 (49)附件4、结核病实验室痰涂片镜检督导清单 (51)附件5、督导报告参考模式 (57)附件6、盲法复检涂片抽取举例 (59)附件7、术语注释 (62)第一章概论在结核病控制工作中,通过实验室细菌学检查诊断传染性肺结核是DOTS策略的重要要素之一,痰结核菌检查对于发现传染源、确定诊断和化疗方案、考核疗效、评价防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结核杆菌涂片检查标准操作程序
SOP_15-16 结核杆菌涂片检查标准操作程序一、目的:统一项目操作规程,严格检验质量标准,为临床提供及时、可靠的结果报告。
二、适用范围:结核杆菌涂片检查三、操作人员:检验科授权工作人员四、操作步骤:1、原理抗酸染色的基本原理是抗酸菌具有耐受酸性介质脱色的生物性状。
此类细菌在石碳酸(苯酚)的协同作用下,被复红染色剂着色,能够耐受酸性乙醇脱色,显微镜观察时保持紫红色;而其它脱落细胞或标本中的非抗酸菌被酸性乙醇脱色后,可被复染剂亚甲蓝染为蓝色。
2、染色液的配制2.1碳酸复红染液:全省统一配送2.2 5%盐酸乙醇脱色液:35%浓盐酸5mL与95%乙醇混合2.3亚亚甲蓝染色液:全省统一配送3、载玻片的准备:用于AFB检查的载玻片要求:⑴一张载玻只能涂抹一份痰标本。
⑵每张载玻片只能使用一次,不得清洗后再次用于AFB涂片检查。
新的载玻片放入95%乙醇中浸泡2小时脱脂,用摄子夹出放干净纱布上阴干,放无尘容器(培养皿)中备用。
4、本的采集、运送及处理4.1初诊病人应送3份痰标本(夜间痰、晨痰和即时痰)。
如无夜间痰,在留晨痰后2-3小时再留取一份痰标本;或在送痰时,留取两份即时痰。
疗程中或复诊随访病人按期每次送检2份痰(晨痰和夜间痰)。
痰标本性质:干酪痰、血痰、粘液痰为合格标本;唾液或口水为不合格标本,除照常进行涂片检查外,应要求患者重新送检。
4.2收集标本的容器应采用WHO推荐的标准痰瓶,或采用直径4厘米、高2厘米的可密封塑料盒或蜡纸盒(我省统一采用蜡纸盒)。
★痰容器上就注明与检验单一致的病人姓名、编号(初诊病人门诊序号或随访病人登记号)、★检查项目和容器序号1、2、3(1为当日即时痰,2为夜间痰。
3为晨痰)。
5、涂片的制备5.1 编号:取经干燥、清洁、无油污、无划痕的新载玻片制备涂片,在玻片背面左端1/3处注明实验室序号(56001递增)及标本序号(按1递增)(如使用的载玻片一端无磨砂面,须用玻璃刻刀注明编号;如使用的载玻片一端有磨砂面,可用2B铅笔在磨砂面上直接书写)。
肺结核痰涂片检查工作规范
肺结核痰涂片检查工作规范肺结核痰涂片检查工作规范引言: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其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包括咳嗽、咳痰、胸痛、发热、乏力等。
为了确诊肺结核病,痰涂片检查成为一种常用的方法。
本文将重点介绍肺结核痰涂片检查工作规范。
一、痰涂片收集规范1. 痰涂片收集应在医疗机构内进行,确保操作环境清洁,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2. 患者应充分说明涂片收集方法,包括清晨醒后第一次咳痰,以及在白天咳痰的次数等。
3. 患者应用痰杯进行咳痰,将新鲜痰液收集在无菌的容器中,避免采用浑浊的痰液。
4. 痰液的收集量应在5-10ml之间,以保证涂片检查的准确性。
二、痰涂片制备规范1. 涂片准备人员应进行手部消毒,并戴好无菌手套。
2. 采用温水洗涤痰杯,并在无菌工作台上进行操作,以保持操作的无菌性。
3. 取少量痰液用无菌针吸取,均匀涂布在清洁的玻片上,形成薄而均匀的涂片。
4. 涂片制备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气泡的产生,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三、涂片染色规范1. 使用Ziehl-Neelsen(ZN)染色方法进行涂片染色。
该方法对结核分枝杆菌具有很高的特异性。
2. 涂片制备后应立即进行染色处理,以保持染色效果的稳定性。
3. 染色液的配制过程应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并确保染色液的质量符合要求。
4. 薄片浸泡在染色液中的时间应控制在5-10分钟,过长时间的浸泡可能导致染色不均匀。
四、涂片检查规范1. 涂片检查应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实验医师进行,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2. 在显微镜下观察涂片时,应先使用低倍镜进行初步筛查,再使用高倍镜进行细致检查。
3. 观察时应注意结核分枝杆菌的特征形态,包括红染的杆菌形状、长度和排列方式等。
4. 对于初筛出阳性结果的涂片,应进行多次观察,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五、报告和结果管理规范1. 检查结果应及时记录,并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报告。
2. 报告中应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症状、涂片检查结果等。
3. 对于阳性结果的涂片,应及时通知医生,以便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
痰涂片检查与质量控制
(3)痰标本性质:按脓样痰、干酪样痰、血性样痰、脓性粘液痰和水样痰分类登记。
(4)“标本镜检结果”中的“日期”为实际镜检日期。
6.废弃标本和污染物的处理:
1) 痰盒和废弃标本等污染物,均须经高压蒸汽灭菌后才能丢弃或清洗,严禁不经灭菌随意处理。
2) 痰盒等污染物如采用焚烧处理,须置于焚烧炉内彻底焚化。焚化不彻底,或暴露焚烧是有害的。
—省参比室在对地(市)和/或县(市)直接质控时,宜采用地(市)质控的同批县(市)涂片,填 写“痰涂片室间质控记录表”(表 4)。
表 1 痰涂片室间质控记录表( 省 市(地) 县(市) 第次质控)
实验序 号
自检 结果
镜检复验情况
复检结果
痰细胞 (>10 个/视野)
肉眼观察制片质量 涂膜大小 厚薄 染色 脱落
质控单位
痰片保存情况 实验室工作记录 签名
日期
表 2 地(市)痰涂片室间质控结果汇总表 ( 地市 年 第次质控)
复验涂片数
米的塑料或涂蜡纸密闭盒。留痰容器上应注明病人姓名、编号(门诊序号或病人登记号)及日
期。
3. 痰标本的保存和输送:痰标本容器密封,勿倒置,严防痰液外溢。不能立即作涂片
检查的痰标本,须置 4℃冰箱保存,防止痰液干涸或污染。
需送上一级细菌实验室培养的痰标本,外送前应认真核对痰标本容器上标注,是否正确
和清晰,是否与化验单一致。痰容器应采用专用的结核杆菌和痰标本冰盒运送,或以纸张和
3) 痰检工作台面的消毒:可将痰标本置于一搪瓷盘中,在操作厨中进行痰涂片操作。涂片操作完成后,将盘与废弃物
等一并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或与操作台面同时以 3%石碳酸或其它可靠的消毒液擦拭后,再以紫外线灭菌灯(距离 1 米)照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对就诊者的留痰宣传教育
对疑似肺结核病者,临床医护人员应通过解释,使其充分了解标本质量对涂片显微镜检查的重要性,示范并指导其掌握从肺部深处咳痰的方法;还要告知患者获得理想的痰标本有时需要反复数次才能获得。如患者识字,可提供宣教材料。
正确地收集痰液的方法:
本手册目的是提供标准化操作程序,为评估实验室工作的质量和结果的可靠性提供指南和方法。需要指出的是应用这些方法并不是为了校正每个病人的诊断正确与否,而是为了发现实验室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措施,从而确保整个实验室诊断服务的质量。
第二章痰涂片显微镜检查标准化操作
一、痰涂片检查的目的及优势
图1标本容器
(
1、根据痰标本采集的时间,可将标本分为三类:
即时痰:就诊时深呼吸后咳出的痰液
晨痰:患者晨起立即用清水漱口后,咳出的第2口、第3口痰液
夜间痰:送痰前一日,患者晚间咳出的痰液
2、痰标本采集的数量:
初诊患者应收集3份痰标本(当日即时痰、夜间痰、次日晨痰);
治疗或随访患者应按期留取2份标本(晨痰、夜间痰)。
在当前国家结核病防治规划的框架下,通过痰涂片显微镜方法检查抗酸杆菌(acid-fast bacilli,AFB)的目的是:
(
结核病的控制是以发现和控制传染源为主,而痰涂片AFB阳性的肺结核患者是社会上最主要的传染源,故痰涂片AFB检结果对诊断传染性肺结核是一项重要指标。
(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现行化疗方案的制定也主要以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性为依据,所以对化疗效果的评价,也将细菌学检查结果作为根据。
(
凡因结核病症状求诊及转诊的可疑肺结核患者,均应进行痰涂片检查。确定诊断的涂片检查应采集3个合格的痰标本。就诊当时在门诊留一份“即时痰”标本,同时给患者2个痰盒,嘱患者留取“夜间痰”和“晨痰”,于次日交验。
(
凡已确诊、登记、治疗的肺结核患者,在化疗期间按照规定应定期查痰:
1、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涂阳患者在疗程强化期末、治疗5个月末和继续期结束时(一般为治疗后的第2、5和6个月);复治涂阳患者在疗程强化期末、治疗第5个月末和继续期结束时(一般为治疗后的第2、5和8个月),分别收集1份晨痰和夜间痰进行涂片检查。
编委会
2008年10月
第一章
在结核病控制工作中,通过实验室细菌学检查诊断传染性肺结核是DOTS策略的重要要素之一,痰结核菌检查对于发现传染源、确定诊断和化疗方案、考核疗效、评价防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结核病细菌学检查是国家结核病防治规划(National Tuberculosis Programme, NTP)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结核病控制工作中起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的纤毛),伴有少量肺上皮脱落细胞(多数为圆形、细胞核较小且着色较细胞质深,核质比大于1:3)、脓性炎症细胞(卵圆形、细胞核占细胞比例较大且着色较深,核质比低于1:1)、口腔脱落细胞及口腔寄生菌。此类标本的AFB检出率较唾液高。
唾液:目视观察标本整体外观,以透明或半透明水样、粘度较低的口腔分泌物为主,标本中有时伴有气泡;涂片染色镜检时,镜下可见少量口腔上皮脱落细胞(形态不规则、细胞核着色较细胞质深,核质比接近或大于1:2)和口腔内寄生菌,有时可见食物残渣。由于此类标本进行AFB检查时的检出率很低,是不合格的标本。
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
痰涂片镜检标准化操作及质量保证手册
编委会名单
主审肖东楼王文杰许绍发王黎霞
主编赵雁林刘宇红姜广路夏辉尚美
编者(以姓氏拼音为序)
柴琦陈马秀陈田雄冯苗顾才宏贾卫蓝如束李定越李国刚李国明李辉李琳梁庆福刘洁柳正卫梅建尼玛彭多潘毓萱钱明司红艳苏云开谭云洪王进鸿王莉王庆王瑞王苏民杨修军杨丹丹袁薇张学志赵德福周杨
(2)取染色完毕且已干燥的玻片,痰膜向上放置在玻片台上并以卡尺固定。
(3)首先使用40×物镜,转动卡尺移动玻片至痰膜左端,将光线调节至适当亮度,调节焦距至可见细胞形态。
(4)移开40×物镜,在玻片上滴1~2滴镜油,使用100×油镜进行细致观察。但应避免油镜镜头直接接触玻片上的痰膜。
(5)读片时,首先应从左向右观察相邻的视野;当玻片移动至痰膜一端时,纵向向下转换一个视野,然后从右向左观察,依此类推(图3)。通常20 mm的痰膜,使用100×油镜,每横行约有100个视野。
(2)滴加石碳酸复红染液盖满玻片,加热至出现蒸汽后,停止加热,保持染色5分钟。染色期间应始终保持痰膜被染色液覆盖,必要时可续加染色液。加热时勿使染色液沸腾。高海拔地区应适当增加加热次数和染色时间。
(3)流水自玻片一端轻缓冲洗,冲去染色液,沥去标本上剩余的水。
(4)自痰膜上端外缘滴加脱色剂盖满玻片,脱色1分钟;如有必要,流水洗去脱色液后,再次脱色至痰膜无可视红色为止。
1、深吸气2-3次,每次用力呼出。
2、从肺部深处咳出。
3、将打开盖的痰盒靠近嘴边收集痰液。
4、拧紧盒盖。
注:如果患者刚吃过东西,应先用清水漱口。装有义齿的患者在留取痰标本之前应先将义齿取出。
四、采集痰标本地点
当患者咳嗽、咳痰时,易产生含有结核菌的气溶胶,感染周边人群的机率较高,故采集痰标本时应在远离人群的开放空间,或通风良好的留痰室内进行。
(
由于传染性结核病在流行病学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因此,在反映某一国家或地区结核病疫情的严重程度的指标中,涂阳患病率、涂阳发病率被更多关注。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和国际防痨及肺部疾病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Against Tuberculosis and Lung Disease,UNION)针对低收入且结核病疫情严重的发展中国家所制定的技术指南,痰涂片镜检是相应国家开展结核病控制项目时非常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细菌学实验技术。相对于临床和实验室经常采用的其它诊断和检查项目,高质量的痰涂片镜检有其自身特有的优势:
(5)流水自玻片一端轻缓冲洗,冲去脱色液,沥去玻片上剩余的水。
(6)滴加亚甲蓝复染液,染色30秒钟。
(7)流水自玻片一端轻缓冲洗,冲去复染液,然后沥去标本上剩余的水。待玻片干燥后镜检。
(8)一张染色合格的玻片,痰膜肉眼观为亮蓝色,无红色斑块。
(9)染色液配制见附件3。
3.显微镜检查
(1)使用10×目镜双目显微镜读片。
2、初、复治涂阳患者在疗程强化期结束时,痰菌仍为阳性者,应在治疗第3个月末增加痰涂片检查1次。
3、确诊、登记的涂阴肺结核患者,即使患者因故未接受治疗,也应在登记后满2个月和6个月时进行痰菌检查。
三、痰标本的采集
(
必须采用可密封的、带螺旋盖的容器(图1)收集痰标本。容器的参考规格为:直径4厘米,高度2厘米。痰容器应标明病人姓名、编号(初诊病人门诊序号或随访病人登记号)、检查项目和痰标本序号1、2、3(“1”为当日即时痰,“2”为夜间痰,“3”为次日晨痰)。
四、直接涂片抗酸染色显微镜检查标准化操作程序
(
1、涂片制备
(1)使用一端有磨砂面的无划痕的新玻片,经脱脂干燥、清洁后备用;
(2)用2B铅笔在磨砂面上注明实验序号及标本序号;
(3)确保玻片上的编号与痰盒上的编号相同。
(4)小心打开承载痰标本的容器,防止产生气溶胶或使标本外溢。
(5)仔细观察标本,使用折断的竹签茬端,挑取痰标本中干酪样、脓样或可疑部分约0.05 ml,于玻片正面均匀涂抹成10×20 mm的卵圆形痰膜(见图2)。
前言
为加强我国结核病实验室网络建设,提高各级痰涂片实验室工作质量,我国自2004年引入并全面推行了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结核病实验室痰涂片检查室间质量保证指南”,并出版印刷了第一版《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痰涂片镜检质量保证手册》(以下简称“手册”)。
在使用新的痰涂片镜检质量保证方法的实践中,我们积累了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同时,随着我国结核病控制一些新技术策略的出台,现行“手册”需要进行相应的修改和补充。为此,我们广泛征求了各省专家意见,并进行多次讨论,为了更准确地描述本手册涵盖的内容,经2008年省级参比室工作会议决定,将本手册命名为《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痰涂片镜检标准化操作及质量保证手册》。
1、作为诊断手段,对传染性肺结核的诊断比X线的准确性高;
2、技术相对简单,容易标准化和完成操作;
3、建立AFB检查时需设备投入少;
4、检查成本低,易于接受;
5、从收到标本到报告结果的时间短,能够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
6、对涂阳患者的治疗效果,能够作出及时和准确的评价。
二、痰涂片检查对象
根据《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的有关规定,检查对象根据检查目的分为两类:确定诊断(发现传染源)、疗效评价(作为确定化疗方案和治疗效果评价的指标)。
本手册包括了第一版的大部分内容:结核病痰涂片检查的标准化操作、我国结核病实验室网络中各级实验室在痰涂片镜检质量保证中的职责、实验室质量控制及评估的具体方法,并附有统一的表格,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县区、乡镇卫生院以及各医疗机构从事结核病痰涂片检查的实验室遵照执行。
本手册在修订和出版过程中,得到了香港跨国结核病参比实验室甘启文主任(Dr. KaiMan KAM)、WHO顾问金尚才教授(Dr. SangJae KIM)以及WHO驻中国代表处医学官员海妮女士(Dr. Cornelia Hennig)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谨表谢意。
为了进一步加强结核病细菌学实验室质量控制,实现全国结核病控制规划目标,必须具备完善、有效的结核病实验室网络,实验室必须能够提供准确可信的试验结果,并且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为此,只有通过实施有效的质量保证
(Quality Assurance,QA)才能实现。完善的实验室质量保证系统依赖于国家结核病防治规划对各级实验室工作的支持、培训和监督,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逐步完善。
抗酸杆菌阳性抗酸杆菌菌数:1~8条/300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