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肇信《环境保护概论》修订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第一章~第四章【圣才出品】
林肇信《环境保护概论》修订版章节题库(环境法)【圣才出品】
林肇信《环境保护概论》修订版章节题库第十五章环境法一、判断题1.环境保护法的法律责任是指对于违反环境保护法的行为者或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者,依据相关环境保护法的法规承担相应的环境后果。
它包括环境行政责任和环境民事责任两种。
()【答案】错【解析】环境法明确规定了有关主体在环境保护方而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而要保障有关主体在环境保护方面所享有的权利,并依法承担相应的义务,还必须明确规定违法者所应负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等。
2.“三同时”政策是我国环境保护的一项基本战略方针。
它是指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答案】错【解析】题目给的是“三同步”的定义,“三同时”制度是指企业生产设备与环保设施建设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运行。
3.排污收费是针对排污未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生产企业、城乡各部门,若达到了排放标准,则不需要缴纳排污费。
()【答案】错【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凡是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无论超标与否,都要缴纳排污费;对于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则应缴纳超标排污费。
二、名词解释1.环境保护单行法答:环境保护单行法是指针对特定的环境保护对象(如某种环境要素)或特定的人类活动(如基本建设项目)而制定的专项法律法规。
这些专项法律法规通常以宪法和环境保护基本法为依据,是宪法和环境保护基本法的具体化。
2.环境标准答:环境标准是指国家根据人群健康、生态平衡和社会经济发展对环境结构、状态的要求,在综合考虑本国自然环境特征、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的基础上,对环境要素间的配比、布局和各环境要素的组成(特别是污染物质的容许含量)所规定的技术规范。
三、简答题1.简述中国环境法规定的基本原则。
答: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指为环境法所确认、体现环境保护基本方针与政策,并为国家环境管理所遵循的基本准则。
(NEW)林肇信《环境保护概论》(修订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2.什么是环境?简述环境分类及各类聚落环境面临的环境问题。 [河南师范大学2014年研]
答:(1)环境的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明确指出,环境是指大气、水、土 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 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这里 指的是作用于人类这一客体的所有外界事物,即对人类来说,环境就是 人类的生存环境。
5.可持续发展[暨南大学2013年研;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研] 答: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 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有三个方面的主要指标,即 经济的、环境的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公平性,持续性和共同 性。
四、简答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所称环境的含义及特点?[中国 海洋大学2011年研]
D.人们对环保的呼声逐渐增高导致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迅速产生 【答案】A 【解析】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地深化,在对防治污染与破坏所 采取的手段上,由单项治理发展到综合防治;由单纯处理发展到防治结 合;由局部控制发展到系统控制,防治的效果也愈益取得显著的成效。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了当今人类社会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新 思想,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环境保护。因此,现代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的 提出源于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逐步认识和热切关注。
c.对生物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严重地破坏了生物环境,改变了生物环境的组成和结构,使 生产者有机体与消费者有机体的比例不协调,特别是近代工商业大城市 的发展,往往不是受计划的调节,而是受经济规律的控制,许多城市房 屋密集、街道交错,到处是水泥建筑和柏油路面,几乎完全消除了森林 和草地,除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几乎看不到其他的生命,被称之为“城 市荒漠”。
林肇信《环境保护概论》修订版章节题库(生态学基础)【圣才出品】
林肇信《环境保护概论》修订版章节题库第二章生态学基础一、填空题1.消费者属______,主要指动物;______称为初级消费者;以______为食的动物可称为次级消费者。
【答案】异养生物;食草动物;食草动物【解析】消费者属异养生物,主要是指动物,它们以其他生物或有机质为食。
其中以植物为食的食草动物,称为一级消费者;以食草动物为食的食肉动物,称为二级消费者或次级消费者;以二级消费者为食的食肉动物,称为三级消费者。
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之一,是实现物质与能量的传递。
2.分解者主要是指______和______等微生物。
【答案】细菌;真菌【解析】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
分解者把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残体分解为简单的物质,再供给生产者。
3.生态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联系【解析】生态系统是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断演变,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平衡状态。
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表现在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联系。
食物链(网)和营养级是实现这些功能的保证。
4.捕食性食物链以______为基础,构成形式为:植物→______→食肉动物。
【答案】生产者;食草动物【解析】食物链是各种生物以食物为联系建立起来的链索。
捕食性食物链是以生产者为基础,其构成形式是植物—食草动物一食肉动物,后者可以捕食前者。
如在草原上,青草一野兔一狐狸一狼;在湖泊中,藻类一甲壳类一小鱼一大鱼。
5.生态平衡的基本标准包括三个方面:______、______和输入与输出物质数量的平衡。
【答案】结构平衡;功能平衡【解析】如果某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相对协调,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结构与功能长期处于稳定状态,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最初的稳定状态,则这种状态称为生态平衡。
林肇信《环境保护概论》修订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第十三章~第十七章【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环境管理一、选择题1.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三同时”制度?()[暨南大学2014年研]A.同时设计B.同时施工C.同步投产D.同时完成【答案】D【解析】“三同时”管理制度是我国在环保工作实践中最早形成的一项环境管理制度。
“三同时”制度是指一切新建、扩建和改建的企业,防治污染的项目,必须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实施“三同时”制度,能有效地控制基本建设中产生的新污染源。
2.下列不属于环境管理制度的是()。
[暨南大学2012年研]A.环境影响评价制度B.排污收费制度C.污染集中控制制度D.限期治理制度E.制定环境标准【答案】E【解析】环境管理制度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供人们共同遵守的环境管理规范。
我国主要实行以下八项制度:①环境影响评价制度;②“三同时”制度;③排污收费制度;④排污许可证制度;⑤污染集中控制制度;⑥限期治理制度;⑦环境目标责任制;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二、填空题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职能是宏观指导、统筹规划、______、______和______。
[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研;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研]【答案】组织协调;提供服务;监督检查【解析】环境管理的基本职能主要是:①宏观指导,包括对环境保护战略的指导和对有关政策的指导。
②统筹规划,环境规划是环境管理的先导和依据。
③组织协调,包括战略协调、政策协调、技术协调、部门协调。
④提供服务,包括技术服务、信息咨询服务、市场服务。
⑤监督检查,包括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制定和实施环境保护规划的监督检查,环境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环境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自然保护区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监督检查等。
三、名词解释1.相生相克律[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研]答:相生相克律是指在生态系统中,每一种生物在物质和能量的流动过程中都占有一定的位置,彼此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协同进化。
任何一个物种都是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一个环节。
林肇信《环境保护概论》修订版章节题库(绪论)【圣才出品】
林肇信《环境保护概论》修订版章节题库 第一章 绪 论
一、填空题 人类的生存环境,可由近及远,由小到大地分为______、地理环境、______和______。 【答案】聚落环境;地质环境;星际环境 【解析】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的深度和广度,在时间上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 展的,在空间上是随着人类活动领域的扩张而扩张的。人类的生存环境,可由近及远,由小 到大地分为聚落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和星际环境,形成一个庞大的多级谱系。
3.全球环境问题 答:全球环境问题是指具有普遍性和跨国性、现实和潜在影响大、强度大、作用时间长 等特点的影响人类正常生活和生存质量的重大环境问题。其污染源和破坏源众多,不但分布 广,而且来源杂,既来自人类的经济再生产活动,也来自人类的日常生活活动。
4.环境问题 答: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 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人类在利用和改造环境的同时,也不 同程度地污染和破坏环境。当被污染和破坏了的环境再反作用于人类时,就会危及甚至毁灭
3/6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在今天的地球上,人们的绿色屏障—森林正以平均每年 4000 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森 林的减少使其涵养水源的功能受到破坏,造成了物种的减少和水土流失,对二氧化碳的吸收 减少进而又加剧了温室效应。主要原因是自然和人为因素,包括生态环境的变化、人类的滥 砍滥伐等。
2/6
圣才电子书
人们的正常生活。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四、简答题 1.目前全球十大环境问题是什么?并叙述其具体定义和主要污染物。 答:全球环境问题是指具有普遍性和跨国性、现和潜在影响大、强度大、作用时间长 等特点的影响人类正常生活和生存质量的重大环境问题。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问题有: (1)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是指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生产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向大气释放的二氧 化碳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大气的组成发生变化。大气质量受到影响,气候有逐渐变暖 趋势的现象。其主要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氯氟碳化合物、四氯化碳、 一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2)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 一些破坏臭氧的气体进入臭氧层后,与臭氧发生化学作用,臭氧层遭到破坏。主要污染 物包括氯氟烃类物质,比如氟利昂;另外,氮氧化物也会破坏臭氧层。 (3)生物多样性减少 近百年来,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和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加之环境污染等原因,地 球上的各种生物及其生态系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生物多样性也受到了很大的损害。 (4)酸雨蔓延 酸雨是指大气降水中酸碱度(pH 值)低于 5.6 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化石燃料 的广泛使用,导致大量酸性气体进入大气,再通过降雨的形式进入土壤和水体,造成进一步 污染。其主要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 (5)森林锐减
林肇信《环境保护概论》修订版章节题库(环境保护与资源保护)【圣才出品】
林肇信《环境保护概论》修订版章节题库第四章环境保护与资源保护一、填空题生物多样性包含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层次。
【答案】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解析】生物多样性是指植物、动物、微生物和生态系统的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基因、物种与生境三个水平上的保护。
二、名词解释1.环境保护答: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具体实践活动的总称。
其内容涉及工程技术、行政管理、司法、经济、宣传教育等各个方面。
2.矿产资源答:矿产资源是指埋藏于地下或分布于地表的、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有用矿物或元素,其含量达到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矿产。
可分为金属与非金属两大类。
三、简答题简述矿产资源的特点。
答:矿产资源主要是指埋藏于地下或分布于地表的、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有用矿物或元素,其含量达到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矿产。
其主要特点包括:(1)不可再生性。
矿产资源是不可更新资源。
由缓慢的地质过程对矿产进行补给的速度与消耗的速度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2)有限性。
矿产资源的非再生性,决定了矿产资源数量的有限性。
矿产的过量开采,使某些矿产资源趋于枯竭。
(3)不均匀性。
矿产资源在地球上的分布是极不均衡的,它不像生物资源那样具有明显的地带性。
但是,矿产资源在分布上的不均匀是有规律可循的,矿产资源的分布是受地质条件支配的。
(4)循环利用困难。
矿产资源由于其本身的特质,难以循环利用,这也导致了其不可再生性。
(5)隐蔽性、多样性和产权关系复杂性。
矿产资源大多埋藏于地下,所以其具有隐蔽性,另外,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并且地下分布不均匀,导致了其产权关系的复杂性。
(6)动态性和可变性。
由于地壳运动和自然化学反应,矿产资源还具有动态性和可变性。
四、论述题1.论述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和危害,及其防治对策。
林肇信《环境保护概论》修订版章节题库(水污染及其防治)【圣才出品】
林肇信《环境保护概论》修订版章节题库第七章水污染及其防治一、填空题1.我国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分______类;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应达到______类标准。
【答案】五;Ⅱ【解析】《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依据地面水水域使用目的和保护目标将其划分为五类:①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②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等;③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④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⑤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2.根据污染物质及其形成污染的性质,可以将水污染分成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生物性污染【解析】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接受过多的杂质而导致其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的改变和水质的恶化,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的现象。
根据污染物质及其形成污染的性质,可以将水污染分成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类。
3.水污染防治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三者相结合。
【答案】“防”;“治”;“管”二、名词解释1.化学需氧量(COD)答:化学需氧量(COD)又称化学耗氧量,是指在规定条件下,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的氧量。
COD可以反映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的程度,COD越高,说明有机物质越多,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重。
通常用高锰酸钾法和重铬酸钾法测定。
2.生化需氧量答:生化需氧量(BOD)是指在需氧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体中有机物质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所需溶解氧的量。
BOD是反应水体有机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之一,通常采用20℃培养5天的生物化学过程需要氧的量为指标,记为BOD5,单位为mg/L。
3.混凝答:混凝是指投加化学药剂以破坏胶体和悬浮颗粒在水中形成的稳定分散系,使其聚集为具有沉降性能的絮体的过程。
林肇信《环境保护概论》修订版章节题库(土壤环境污染防治与土壤生态保护)【圣才出品】
林肇信《环境保护概论》修订版章节题库第八章土壤环境污染防治与土壤生态保护一、填空题1.土壤污染起始值一般为背景值加______。
【答案】2倍或3倍标准差【解析】土壤中污染物累积总量,达到土壤环境背景值加2倍或3倍标准差时,说明土壤中该污染元素或化合物含量已属异常现象,它是土壤污染的起始值,此时已属土壤轻度污染。
2.土壤污染源可分为______和______两类。
【答案】天然污染源;人为污染源【解析】土壤污染源可分为:①天然污染源,是指自然界自行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造成有害影响的场所,典型的例子是活动的火山;②人为污染源,是指人类活动所形成的污染源,因为影响范围广、危害大,成为土壤污染研究主要关注的对象。
3.土壤中对农作物无益有害的重金属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Hg;Cd;Pb;Cr;As【解析】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由人类活动使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累积量,明显高于土壤环境背景值,致使土壤环境质量下降和生态恶化的现象。
其中,尤其受人们关注的是毒害性较大的Hg、Cd、Pb、Cr以及类金属As。
二、名词解释1.土壤环境背景值答:土壤环境背景值是指土壤在自然成土过程中,构成土壤自身的化学元素的组成和含量,即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土壤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和含量。
土壤环境背景值受成土母质、土壤类型、气候、地形以及植被的影响。
2.荒漠化答:荒漠化是指因气候干旱,或人为不合理利用,如过牧、滥垦、灌溉不当及其他社会经济建设和开发活动,而使地表植被破坏或覆盖度下降的现象。
风力侵蚀、土表或土体盐渍化加重等均属荒漠化表征。
3.土壤自净作用答:土壤自净作用是指土壤本身通过吸附、分解、迁移、转化而使土壤污染物浓度降低甚至消失的过程。
土壤自净能力一方面与土壤自身理化性质如土壤粘粒、有机物含量、土壤温湿度、pH值、阴阳离子的种类和含量等因素有关,另一方面受土壤系统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制约。
环境保护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环境保护概论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篇:环境保护概论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练习题一、选择题1.环境污染按污染产生的来源来分,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生活污染等。
2.造成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是烟尘和二氧化碳。
3.中国的环境问题包括生态破坏问题、资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人口问题。
4.下列属于环境功能的是调节功能。
二、填空题1.当前全球性大气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的超量排放。
2.酸雨通常指PH低于5.6的降水,但现在泛指酸性物质以湿沉降或干沉降的形式从大气转移到地面。
3.环境问题可分为自然环境问题与社会环境问题。
4.环境按环境要素性分成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5.环境污染特征包括时间效应、范围效应、浓度效应、治理难度效应。
6.多学科交叉、微观、宏观是环境科学的三个特点。
三、判断题1.地球上所有生物总和就是生物圈。
(X)2.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
(√)3.人类活动不会影响生物圈的稳态。
(X)4.臭氧层是在逸散层。
(X)5.环境容量是指环境可以容纳产生的污染物。
(X)第二章练习题一、选择题1.生命系统是指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2.生产者是蘑菇、草。
3.消费者是指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的生物。
4.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5.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
6.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成语,从食物链的角度来分析,正确的含义是生产者-消费者-顶层消费者。
7.再由植物-雷鸟-猛禽组成的食物链中,如果捕捉了全部的猛禽,雷鸟的数量会先升后降。
8.在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是生产者。
二、填空题1.生物多样性包含了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多样性、遗传变异多样性、生态系统)三个层次。
2.生态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是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交换。
3.生态平衡失调主要有生物多样性缺失、环境变化两个方面的标志。
4.根据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回答问题:此图中含有5条食物链。
草原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老鼠此图中的各种动物可以统称为消费者此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以表示为草-鼠-蛇-鹰三、判断题1.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非生物成分由阳光、大气、水、土壤、营养成分等组成。
林肇信《环境保护概论》修订版章节题库(环境经济)【圣才出品】
林肇信《环境保护概论》修订版章节题库第十四章环境经济一、名词解释1.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答:环境保护经济效益是指为实现某一环境目标所付出的费用和因环境改善后所获得综合社会经济效益的比较。
环境保护经济效益按其研究范围,可分为微观环境保护经济效益和宏观环境保护经济效益。
2.环境保护费用答:环境保护费用是指为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造成的损失而付出的全部费用。
包括两个部分:①社会损害费用,包括开发利用水、空气、矿产等自然资源或生产过程中排出的污染物对环境的损害费用和防护费用。
②环境控制费用,包括为控制环境污染和破坏而付出的防治费用和环境保护事业费。
二、简答题1.简述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答:环境经济学研究的基本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制度与环境问题探讨不同经济制度下环境问题的共性与特性,揭示经济制度与环境问题之间存在的联系以及环境问题的本质。
重点是研究如何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次序正确地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建立环境资源及其价值计量的理论与方法运用劳动价值论探索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环境资源具有商品性的特征及其价值计量的理论与方法,使环境资源得到最佳配置与利用。
(3)探讨环境问题的外部不均性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一般均衡分析法来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经济根源,即生产和消费的外部性和它的影响范围。
研究解决环境污染与破坏这个外部不经济性的内部化法。
(4)探讨协调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衡量标准与方法确立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内在运行机制。
如何才能在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并提出两者之间协调的衡量标准与方法。
(5)环境经济政策合理性的机制研究环境经济政策的合理性与经济制度有较大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由于环境政策造成的收入分配影响以及费用负担合理化的研究。
2.简述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的特点。
答:环境保护经济效益具有以下特点:(1)区域性物质资料生产成果一般是指生产过程中劳动消耗所取得的经济利益,而环境保护的成果不仅表现在本身的利益上,还表现在其他一系列生产部门和非生产部门所获得的利益上。
林肇信《环境保护概论》修订版名校考研真题(生态学基础)【圣才出品】
林肇信《环境保护概论》修订版名校考研真题第二章生态学基础一、选择题1.下面不属于生态系统功能的是()。
[暨南大学2013年研]A.能量流动B.物质循环C.生态演替D.信息传递【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是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断演变,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平衡状态。
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表现在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联系。
2.什么是草原食物链?()[暨南大学2013年研]A.青草-野兔-狐狸-尸体-狼-无机物-青草B.青草-狐狸-野兔-尸体-狼-无机物-青草C.青草-野兔-狼-狐狸-尸体-无机物-青草D.青草-野兔-狐狸-狼-尸体-无机物-青草【答案】D【解析】食物链是各种生物以食物为联系建立起来的链索,分为捕食性食物链、腐食性食物链和寄生性食物链。
在草原上,捕食链为:青草一野兔一狐狸一狼,而狼的尸体被分解者分解后成为无机物,再被青草利用,从而构成了草原食物链。
3.一个生态系统的平衡遭到破坏,可以得出的最合理结论是()。
[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研]A.该生态系统没有自动调节能力B.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一定很小C.该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一定很少D.外来干扰超过了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E.人们向该生态系统中输入大量的污染物质【答案】E【解析】生态平衡的破坏,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指自然界发生的异常变化,如水灾、旱灾、地震、台风、山崩、海啸等,都可能破坏一个地区的生态平衡;人为因素是引起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原因。
由人为因素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具体表现有:①使环境因素发生改变,一个重要方面是人们向环境中输入大量的污染物质,使环境质量恶化,产生近期效应或远期效应,使生态平衡失调或破坏;另一个方面是对自然和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如不合理地毁林开荒,不合理地围湖造田等。
②使生物种类发生改变,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增加或减少一个物种,有可能使生态平衡遭受破坏。
林肇信《环境保护概论》修订版名校考研真题(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圣才出品】
林肇信《环境保护概论》修订版名校考研真题第五章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一、选择题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暨南大学2013年研]A.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白色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农药污染等B.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农药污染等C.大气污染、水污染、白色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农药污染等D.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白色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农药污染等【答案】B【解析】环境污染是指自然的或人为的破坏,向环境中添加某种物质而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而产生危害的行为。
按属性分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体污染;按造成环境污染的性质来源分为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电磁波污染等)、固体废物污染、液体废物污染、能源污染等。
白色污染是我国城市特有的环境污染,不属于环境污染的分类。
二、填空题1.环境污染物的来源有三个方面:一是______:主要是工业“三废”和农业污染物(化肥、农药等);二是______:粪便、垃圾、污水等;三是______:核能工业排放的放射性废弃物,医用放射源,工农业放射源以及核武器生产及试验所排放出来的废弃物和飘尘。
[暨南大学2013年研]【答案】生产性污染物;生活性污染物;放射性污染物2.环境污染物直接或间接危害人体健康,从影响人体健康的角度来看,环境污染一般具有影响范围大、______、______和______四个特征。
[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研]【答案】作用时间长;污染情况复杂;污染治理难3.化学污染物在人体中转归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研]【答案】毒物的侵入和吸收;毒物的分布和蓄积;毒物的生物转化;毒物的排泄【解析】化学污染物在人体中转归包括:①毒物的侵入和吸收,毒物主要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侵入人体,也可经皮肤或其他途径侵入。
②毒物的分布和积蓄,毒物经上述途径吸收后,由血液分布到人体各组织,不同的毒物在人体各组织的分布情况不同。
林肇信《环境保护概论》修订版章节题库(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圣才出品】
林肇信《环境保护概论》修订版章节题库第五章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一、名词解释1.环境污染物答:环境污染物是指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的变化的物质。
主要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各种化学物质,也有自然界释放的物质,如火山爆发喷射出的气体、尘埃等。
2.生物转化答:生物转化是指外源化学物在机体内经过某些酶的代谢(或转化),从而改变其性质的过程。
除很少一部分水溶性强、分子量极小的毒物可以以原形被排出人体外,绝大部分毒物都要经过生物转化,其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可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第二步是结合反应。
二、简答题1.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答:人体通过新陈代谢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污染物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进入人体。
其具体途径有以下几种:(1)大气中的污染物通过人体的呼吸作用直接进入体内,对呼吸系统产生影响。
(2)大气中的污染物也会附着在食物或溶于水中,另外还有通过物体间接触而附着在食物上的污染物,随饮食进入体内,对消化系统产生影响。
(3)污染物还可以通过接触或刺激皮肤进入体内。
2.从影响人体健康的角度来看,简述环境污染的特征。
答:从影响人体健康的角度来看,环境污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影响范围大。
环境污染涉及的地区广、人口多,而且接触的污染对象,除从事工矿企业的健康的青壮年外,也包括老、弱、病、幼,甚至胎儿。
(2)作用时间长。
接触者长时间不断地暴露在被污染的环境中,每天可达24h。
(3)污染情况复杂。
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受到大气、水体等的稀释,一般浓度很低。
但由于环境中存在的污染物种类繁多,它们不但可通过生物或理化作用发生转化、代谢、降解和富集作用,从而改变其原有的性状和浓度,产生不同的危害作用,而且多种污染物同时作用于人体,往往产生复杂的联合作用。
(4)污染治理难。
环境一旦被污染,要想恢复原状,不但费力大,代价高,而且难以奏效,甚至还有重新污染的可能。
有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和难以降解的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后,能在土壤中长期残留,短期内很难消除,处理起来十分困难。
《环境保护概论(林肇信)》总结复习
环境保护概论第一章绪论一、环境概论环境(广义):是指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的,与某一种中心事物有关联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中心事物的环境。
环境:是指大气、水、土壤、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旅览、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
这里指的是作用于人类这一客体的所有外界事物,即对人类来说,环境就是人类的生存环境。
环境分为聚落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和星际环境。
其中聚落环境分为:院落环境:不仅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也具有显著的地方特色。
村落环境:农业人口的主要居住地,其主要的污染来源于农业污染及生活污染。
城市环境:是人类利用和改造环境而创造出来的高度人工化的生存环境。
城市化对大气的影响:1、城市化改变了下垫面的组成和性质;2、城市化改变了大气的热量状况;3、城市化大量排放各种气体和颗粒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会改变城市大气环境的组成。
城市对水环境的影响:1、对水量的影响:2、对水质的影响:二、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环境问题的由来;1、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的统一,人类改造环境,环境也反作用于人类;2、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调节人类社会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但要真正实现这种易傲杰必须具备下列条件:A、在通晓环境变化过程的基础上,预测人类社会活动引起的环境影响,掌握自然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B、要以环境制约生产,运用规律改造环境;C、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有计划地安排社会生产力,使发展生产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协调起来;D、要提高人类对环境价值的认识,使千百万人协调动作,为实现这种调节进行系统的自觉的努力当前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一是全球性、广域性的环境污染;二是大面积的生态破坏;三是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
三、环境科学环境科学研究对象:“人类---环境”系统,它是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发生、发展和调控的科学。
林肇信《环境保护概论》修订版章节题库(可持续发展战略)【圣才出品】
林肇信《环境保护概论》修订版章节题库第三章可持续发展战略一、判断题城市发展必须以环境和资源为前提条件,否则这样的发展可能是畸形的或不可持续的。
()【答案】错【解析】在“人类一环境”系统中,人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在经济与环境的关系中,经济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起着主导作用。
若以大量消耗资源粗放经营为特征的传统发展模式盲目地进行掠夺式的开发建设,牺牲环境求发展,势必造成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而以建立低消耗、高效益的社会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转化率,为环境保护提供物质和技术支持,促使经济与环境协调地发展。
二、名词解释1.可持续发展答: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并且协调好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三者之间的关系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与实施途径贯穿了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包括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
2.清洁生产答: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期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的生产模式。
清洁生产的本质是对生产过程与产品采取整体预防的环境策略,减少或者消除它们对人类及环境的可能危害,同时充分满足人类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
三、简答题详细阐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四项重点战略任务。
答: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四项重点战略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四点:(1)工业污染的防治防治工业污染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和“污染者付费”等指导原则,严格控制新污染,积极治理老污染,推行清洁生产,实现生态可持续性工业发展。
工业污染防治主要措施包括以下三点。
①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对一切新建、扩建、改建的工业项目,要求先评价、后建设,并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
对现有工业要紧密结合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加强技术改造,提高资源利用率,大力开展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实现“三废”资源化。
②集中控制和综合治理,这是防治工业污染的方向性措施,也是提高污染防治的规模效益,实行社会化控制的必由之路。
[整理版]《环境保护概论(林肇信)》总结复习
环境保护概论第一章绪论环境问题的定义: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的统一,人类改造环境,环境也反作用于人类;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调节人类社会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但要真正实现这种易傲杰必须具备下列条件:在通晓环境变化过程的基础上,预测人类社会活动引起的环境影响,掌握自然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要以环境制约生产,运用规律改造环境;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有计划地安排社会生产力,使发展生产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协调起来;要提高人类对环境价值的认识,使千百万人协调动作,为实现这种调节进行系统的自觉的努力当前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一是全球性、广域性的环境污染;二是大面积的生态破坏;三是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
可持续发展定义: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起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内涵:第一,强调公平性原则,包括本代人的公平、代际间的公平以及公平分配有限资源;第二,强调持续性原则,其核心是指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第三,强调共同性原则,即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其所体现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实现这一目标,也必须是全球人民的共同行动。
应具备的特征:1、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提倡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逐步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过渡;2、可持续发展要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3、可持续发展应以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第五章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排入大气、水、土壤中,并引起环境污染或导致环境破坏的物质,叫做环境污染物。
环境污染物的及其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性污染物2生活性污染物3放射性污染物污染物的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三类: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及生物性因素。
环境污染的特征:1、影响范围大2、作用时间长3、污染情况复杂(因为环境污染具有相加作用、独立作用、拮抗作用和协同作用)4、污染治理难第六章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自然界中局部的质能转换和人类所从事总类繁多的生活、生产活动,向大气排放出各种污染物,当污染物超过环境所能允许的极限(环境容量)时,大气质量发生变化,对人们的生活、生产、健康、精神状态、设备财产以及生态环境遭到恶劣影响和破坏,此类现象称为大气污染。
环境保护概论考研复习必做重点习题[定稿]
环境保护概论考研复习必做重点习题[定稿]第一篇:环境保护概论考研复习必做重点习题[定稿]绪论一、选择题1、下列哪些因素可以改变环境质量?A、污染B、资源利用的合理与否C、人群的文化状态D、人群的生活习俗2、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
A、人口激增B、城市化进程C、工业发展D、资源消耗3、环境污染按污染产生的来源分为哪几类?A、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水污染等B、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C、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大气污染、生活污染等D、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生活污染等4、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A、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白色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农药污染等B、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农药污染等C、大气污染、水污染、白色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农药污染等D、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白色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农药污染等5、第一届“世界环境日”是哪一天?A、1972年6月5日B、1974年6月5日C、1975年6月5日D、1973年6月5日6、第一届“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是哪一天?A、1985年5月31日B、1987年5月31日C、1985年5月30日D、1994年12月29日7、造成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是什么?A、烟尘与二氧化碳B、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C、烟尘和二氧化硫D、烟尘与氮氧化物8、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发生在哪一年?A、1942年B、1943年C、1944年D、1945年 9、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件”发生在当时的哪个国家?A、前苏联白俄罗斯B、前苏联乌克兰C、前苏联俄罗斯D、前苏联乌兹别克斯坦10、印度“博帕尔农药泄漏事件”发生在哪一年?A、1982年B、1983年C、1984年D、1985年11、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在哪一年的什么地方召开?A、1972年,斯德哥尔摩B、1973年,巴黎C、1972年,巴黎D、1973年,斯德哥尔摩12、三同步战略是指城乡建设、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__________,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林肇信《环境保护概论》修订版章节题库(其他物理性污染及防治)【圣才出品】
林肇信《环境保护概论》修订版章节题库第十一章其他物理性污染及防治一、名词解释光污染答:光污染是指自然环境中给人类正常生活、工作、休息和娱乐带来不利影响,损害人们观察物体的能力,引起人体不舒适感和损害人体健康的各种光。
波长10nm~1mm的光辐射,包括紫外辐射、可见光和红外辐射,在不同的条件下都可能成为光污染源。
二、判断题电磁辐射对人体危害的程度与电磁波波长有关,波长越长,危害越大。
()【答案】错【解析】电磁辐射能与电磁波源结构和其频率密切相关,开放系统结构的波源具有较强的辐射能,其平均辐射功率随振荡电流的频率增高而迅速增大,低频率的辐射能则较弱,对人体产生的危害也就越小,所以波长越长,危害越小。
三、简答题简述电磁辐射的防治原则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答:(1)电磁辐射污染的防治原则防护与治理电磁辐射污染应从产品设计入手,考虑屏蔽与吸收、治表与治本相结合的方法。
一般有以下几点原则:①减少泄漏各类高频与微波设备的机箱挡板及防护装置对防止电磁波泄漏均是有效的,工作期间应按出厂要求装备妥当,不应随意拆除或敞开。
在调试大功率高频及微波设备时,应在系统终端安接功率吸收器或等效天线,以防能量向空间环境泄漏。
②合理布局在居民密集的生活区、生活点不宜设置高频与微波设备,尤勿架装天线设施。
当需临时架设微波发射天线等设备时,应尽量避开居民区。
在各类辐射源附近,应尽量卸除不必要的金属体,以防止因电磁感应而成为二次辐射源,或反射微波而增强工作点周围的辐射强度。
在调试大功率微波设备时,避免天线与人面对;调试多台设备时,避免天线杂乱布置,以防相互影响。
③采取有效治理措施为了减少电磁辐射的污染范围,做好辐射源的防护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对不同类型的辐射源应根据各种不同的具体情况,分别采取屏蔽,隔离、吸收等有效治理措施,使泄漏量最大限度地减少,达到消除污染的目的。
④加强个人防护要避免电磁辐射的直接影响,除了要注意设备性能、操作技术与辐射源间距外,作业人员特别在漏能的大功率设备附近值班时,更需重视劳保制度,穿戴特别配备的防护服、防护眼睛罩等防护用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名校考研真题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1.可持续发展的特征是()。
[暨南大学2014年研]
A.社会可持续发展
B.经济可持续发展
C.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D.以上答案都对
【答案】D
【解析】可持续发展是指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会对后代人的需求构成危害的发展方式。
可持续发展应具备以下特征:①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提倡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逐步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过渡;②可持续发展要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③可持续发展应以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2.现代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的提出源于()。
[暨南大学2012年研]
A.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逐步认识和热切关注
B.人们对大气污染的逐步认识和理解
C.人们从伦敦烟雾事件中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
D.人们对环保的呼声逐渐增高导致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迅速产生
【答案】A
【解析】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地深化,在对防治污染与破坏所采取的手段上,由单项治理发展到综合防治;由单纯处理发展到防治结合;由局部控制发展到系统控制,防治的效果也愈益取得显著的成效。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了当今人类社会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环境保护。
因此,现代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的提出源于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逐步认识和热切关注。
二、填空题
1.根据不同原则,人类环境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按时间的范围由远及近,由大到小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研]
【答案】星际环境;地质环境;地理环境;聚落环境
2.环境科学知识的积累是由来以久的,然而只是到了20世纪中期,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所谓大气污染时代之后,环境科学才迅速发展起来。
环境科学是以“人类—环境”系统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
它是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发生、______和______的科学。
“人类—环境”系统,即人类与环境所构成对立统一体,是一个以人类为中心的______。
[暨南大学2013年研]
【答案】发展;调控;生态系统
3.可持续发展应是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其3个方面的主要指标分别为______、______和______。
[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研]【答案】经济指标;环境指标;社会指标
【解析】可持续发展是指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模式。
可持续发展有三个方面的主要指标,即经济的、环境的和社会的。
其原则是公平性,持续性和共同性。
4.可持续发展的内涵非常丰富,可以概括为三原则,即______、______和______。
[暨南大学2013年研;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研]
【答案】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解析】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模式。
它的内涵极为丰富,主要有:①强调公平性原则,包括本代人的公平、代际间的公平以及公平分配有限资源;②强调持续性原则,其核心是指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③强调共同性原则,即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其所体现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而实现这一目标,也必须是全球人民的共同行动。
5.现代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的提出源于人们对______的逐步认识和热切关注。
其产生背景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______和资源遭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人类已不同程度地尝到了______的苦果。
[暨南大学2013年研]
【答案】环境问题;环境;环境破坏
三、名词解释
1.环境[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研]
答:环境是指作用于人类这一客体的所有外界事物。
对人类来说,环境就是人类的生存环境,如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
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
2.热岛环流[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研]
答:热岛环流是指城市市区被污染的暖气流上升,并从高层向四周扩散,而郊区较新鲜的冷空气则从低层吹向市区,构成的局部环流现象。
热岛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城乡温度差引起的局地风。
3.城市热岛效应[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研]
答:城市热岛效应是指由于城市气温高于四周,形成城市热岛,城市市区被污染的暖气流上升,并从高层向四周扩散;郊区较新鲜的冷空气则从低层吹向市区,构成局部环流的现象。
该过程加强了城区与郊区的气体交换,但一定程度上使污染物困于局部环流之中,不易向更大范围扩散,常常在城市上空形成污染物幕罩的现象。
4.环境问题[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研;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研]
答:从广义理解,环境问题是指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
从狭义上理解,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
5.可持续发展[暨南大学2013年研;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研]
答: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模式。
可持续发展有三个方面的主要指标,即经济的、环境的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公平性,持续性和共同性。
四、简答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所称环境的含义及特点?[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研]答:(1)环境的含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明确指出,环境是指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
这里指的是作用于人类这一客体的所有外界事物,即对人类来说,环境就是人类的生存环境。
(2)环境的特点
人类的生存环境不同于生物的生存环境,也不同于所谓的自然环境。
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发展而来的。
它既不是单纯地由自然因素构成,也不是单纯地由社会因素构成的。
它凝聚着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交互作用,体现着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性质和水平,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着人类的生存和健康。
2.什么是环境?简述环境分类及各类聚落环境面临的环境问题。
[河南师范大学2014年研]
答:(1)环境的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明确指出,环境是指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
这里指的是作用于人类这一客体的所有外界事物,即对人类来说,环境就是人类的生存环境。
(2)环境分类
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的深度和广度,在时间上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在空间上是随着人类活动领域的扩张而扩张的。
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因素,已经远远超出了地球表层的范围。
人类的生存环境,可由近及远,由小到大地分为聚落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和星际环境,形成一个庞大的多级谱系。
具体如下:
①聚落环境
聚落环境是人类有计划、有目的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是人类聚居的场所,活动的中心。
聚落环境也是人类聚居场所的环境。
它是与人类的工作和生活关系最密切、最直接的环境。
人们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这里渡过的,因此历来都引起人们的关怀和重视。
②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是指与人类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
直接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水、土、气、生物等环境因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的多级自然系统。
水、土、气、生物圈都是它的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在整个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各不相同的,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复杂的。
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共同组成各种不同的生物群落。
一定的生存环境和相应的生物群落组成一定的地理环境结构单元。
③地质环境
地质环境主要指的是自地表而下的坚硬地壳层,即岩石圈。
地理环境是在地质环境的基础上,在宇宙因素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地理环境和地质环境,以及星际环境之间经常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和能量交换。
岩石在太阳能作用下的风化过程,使被固结的物质解放出来,参加到地理环境中去,参加到地质循环以至星际物质大循环中去。
④星际环境
星际环境好像距我们很遥远,但是它的重要性却是不容忽视的。
地球属于太阳系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