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的形成PPT课件15(说课) 人教版

合集下载

02.溶液的形成(全国初中优质课说课课件)

02.溶液的形成(全国初中优质课说课课件)

教学环节
我的饮料我做主 我的战果我归纳 我的探究我继续 我的收获我应用
1 2 3 4
环节1——我的饮料我做主
配 制 “ 燕 子 牌 ” 红 茶
环节1——我的饮料我做主
配 制 “ 燕 子 牌 ” 汽 水
环节1——我的饮料我做主
激发起学生 的学习兴趣
设计 意图
体验溶液的 形成过程
为本课的后续 学习奠定基础
环节2——我的战果我归纳
演示实验:事先配好上下两层浓度不均匀的糖水, 将红色塑料棒伸进糖水里,再将糖水搅匀后,再次将直 棒伸进液体中。
稀糖水
浓糖水 浓度不均匀糖水
浓度均匀糖水
环节2——我的战果我归纳
2
你所配制的饮料各部分的浓度都一样吗?你用 什么样的方法来验证。 红色的直棒没有发 生弯折,再次验证饮 料各部分浓度都是均 匀的。
教学环节
我的饮料我做主 我的战果我归纳 我的探究我继续
1 2 3
4
我的收获我应用
环节3——我的探究我继续
提出问题
1、所有物质都能 溶于水吗?
2、影响物质溶解 能力大小的因素 有哪些?
环节3——我的探究我继续
水 学生动手实验
提出问题
汽油
仪器药品 查阅学案

设计实验
汽油
动手实验

高锰酸钾
环节3——我的探究我继续
自主 学习法
实验 探究法
通过开展实验探 究活动,使学生获 得科学探究的方法 和途径。
学法分析
动手 实验法
通过探究物质 溶解能力,学生 动手进行实验。
小组 合作法
归纳 总结法
通过分析问题、 实验求证后归纳 总结溶液的概念。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 式获取知识,交流合 作,互助提高。

《溶液的形成》PPT教学课件

《溶液的形成》PPT教学课件

YOUR LOGO
目录 CONTENTS
01.课堂导入 02.新课讲授 03.课堂小结 04.典型例题
潘冬子怎样顺利的过了关卡?
红军派了十来岁的儿童团员潘冬子和一位老 大买爷到下食山盐买后食,盐冬。子便把食盐装进了一个竹筒做的茶壶 中,扮作上山砍柴人来到了关卡前,冬子一看,才知 于是他飞快地向河边跑去,不一会儿又回来了,并顺利 道提着竹筒是过不了关卡的。 地通过了关卡。
现象 几乎不溶 溶解,溶液呈紫红色 溶解,溶液呈棕色 几乎不溶
【结论】
①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汽油、酒精也可以做溶剂; ②通过实验1、3或者2、4可知:__同__种__溶质在不同 溶剂里的溶解性__不__同__; ③通过实验1、2或者3、4可知:__不__同__溶质在同种 溶剂里的溶解性__不__同__;
只要水分不蒸发,温 度不改变,蔗糖与水 不会分离
稳定性
你能够总结出
溶液的概念吗

溶液
概念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
稳定的混合物。
特征 均一性
稳定性
任何一部分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指密 度、浓度、性质等)
外界条件不变(温度、溶剂量、压强), 溶质不会从溶剂分离出来

溶液
组成
溶质加溶剂,溶解得溶液
字母)。 A.烧碱 B.硝酸铵 C.氯化钠
感谢各位的仔细聆听
溶液的形成
一 实验9-1 蔗糖溶于水
在20mL水中加入一匙蔗糖,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
现象
蔗糖颗粒逐渐减小最后消失
蔗糖溶于水
氯化钠溶于水
Question
1 糖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杯子里都有什么物质?
蔗糖溶液
混合物

溶液的形成说课课件

溶液的形成说课课件

感受生活中的 化学,体验合 作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溶液、溶剂和溶质的概念,
重点 并正确认识三者之间的关
系 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的过
难点 程
教法 学法
1、合作探究式教学
2、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法指导
采用观察法,合作探究学习法相结合, 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识过程统一为一个整体
引入课题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从学生实际生活经历入手,以 一段王老吉的广告视频作为课题的引入, 瞬间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第1课时 溶液的形成
1 教材分析
2 学情分析

3
教学目标

4 教学重难点

5 教法学法

6
教学过程
7
板书设计
地位功能
为学习溶 解度及酸 碱盐打下 坚实基础
教材分析
“身边的化 学物质”中的 重要组成部分
功能
认识丰富 多彩的世界
学情分析
知识 能力
实际生活和实验室中已多次用到溶液,对溶液有 一定的认识,但几乎是停留在表象上。
微观解释
水分子 蔗糖分子
溶解前
溶解中
蔗糖溶液
溶解后
溶液的定义
一种 或几种 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 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配料:水,白砂糖, 玉米糖浆,甘草等。
设计意图:总结溶液的定义、 特征及组成,加深对溶液的理解。
视频实验


高锰 酸钾
高锰 酸钾水从该实验中汽能油源自得哪些信水 息? 汽油溶液
溶质
溶剂
碘酒 硫酸铜溶 液
石灰水
医用酒精 盐酸
设计意图:趁热打铁,检验学习效果,做到学以致用, 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

《溶液的形成》溶液PPT课件

《溶液的形成》溶液PPT课件
状浑浊 液体
液体 分层
试管 不干净
水和 植物
形成
油及 液体 乳状 液体
试管
洗涤 剂
分层 浑浊 不分层 液体
较干净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3、乳化功能:洗涤剂去污原理: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 能将油滴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随水流走。
问:洗涤剂和汽油去除油污的原理的区别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活动与探究
【实验9-3】P29(水和乙醇能够互溶吗)
溶 溶 振荡前现 振荡后现象 静置后现象
剂质

结论

水 醇 分层
均匀 不分层 乙醇与水互溶 混合
问:水和植物油能够互溶吗?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实验9-4】P29(水和油的小实验)
现象
倒掉液体后试
管是否干净 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
水和 植物 油
液体 分层
形成乳
溶质是什么?
课外研究:
1、家庭小实验 , 清洗餐具 。 2、将家中的日用品溶于水。探究溶解时的吸
热、放热现象
一、溶液
被溶解
溶质 的 物 质
一种或几种 物质
分散到
能溶解其他 另一种 物 质
物质的物质
溶剂
本课题是有关溶液的初步知识。第一部分主要是使 学生在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 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体系。 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 进而认识溶质、溶剂及辨证关系。最后通过实验简单介 绍了乳化现象 ,以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第二部分介绍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通过学生思考, 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绘制简图,实验探究物质在溶解过程 中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本课题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使学生从微观角 度理解溶液的形成有一定的难度,故在教学过程中可用动 画模拟讲解,并注意和生活经验相联系。

人教版化学九下《溶液的形成》ppt说课课件

人教版化学九下《溶液的形成》ppt说课课件

Yo4ur t实ext验in h探ere究,拓展思维
5 讨论总结,巩固所学 6 反馈练习,复习回顾

教学过程
1 展示图片,感受存在

教学过程
1 展示图片,感受存在

教学过程
2 情境设疑,孕育新知
观察图片后思考:
这几种物质分别都是由哪些物质组 成的,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教学过程
3 对比实验,获得新知
植物油加入水形成的并不是溶液,而是另外的一种混合物。五Fra bibliotek教学过程
3 对比实验,获得新知
溶液就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 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质就是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溶剂就是被溶解的物质
溶质、溶剂?
蔗糖溶液

教学过程
3 对比实验,获得新知
氯化钠溶于水
溶质、溶剂?
氯化钠在溶液中是以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形式存在。
乳化现象 4 溶液的用途
不管是离子还是分子都是极其微小的颗粒,都是均
匀的分散在水分子中间的。

教学过程
4 实验探究,拓展思维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9-2
1汽油可以做溶剂
2不同的溶质在同 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 不同;同种溶质在不 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 不同;

教学过程
4 实验探究,拓展思维
一种液体物质放入到另一种液体物质中能形 成溶液吗?——实验9-3
同, 不同。
3、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化合物,后者是溶液的是
A 澄清石灰水、水 B 氧气、稀硫酸
C 空气、汽水
D 氯化氢气体、盐酸
4、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往往是先分别配制成溶液,后再进行反应,

溶液的形成说课稿共38页PPT

溶液的形成说课稿共38页PPT
Thank you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溶液的形成说课稿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溶液的形成》PPT课件

《溶液的形成》PPT课件

B.衣服上的油污用汽油可除去;
C.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一段时间,不会出现浑浊;
D.实验室常将固体药品配制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以
提高反应速率。
课堂检测
能力提升题
2.对下列各组中溶液、溶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D ) A.澄清石灰水中的溶质为石灰; B.Zn加入到稀H2SO4中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的溶质为Zn; C.少量Fe和CuSO4溶液反应后溶液的溶质为FeSO4; D.少量KMnO4加入水中形成的溶液的溶质为KMnO4。
溶液温度随时间推移而___降__低______ (填“升高”或“降
低”),其原因是_溶__液__散__失__热__量_____。
课堂小结
溶解的能量 变化
扩散过程 吸热
水合过程 放热
吸热和放热的大小表现为溶 液的温度变化。
乳浊液
定义 由不溶于水的、许多分子集合成的小液滴 分散到水里形成的混合物。
乳化作用 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其中一种以极小的 液滴均匀分散到另一种液体里的作用。
课堂检测
能力提升题
3.胆矾晶体放置在空气中不能溶解,在水中能溶解得
到蓝色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胆矾晶体溶于水得到的溶液,溶质是胆矾;
B.胆矾晶体在水中获得能量,在空气中没有能量;
C.胆矾晶体在水中能解离成离子,扩散到水中形成溶液;
D.胆矾晶体在水中与水分子有相互作用,在空气中与空
气中的分子无相互作用。
课堂小结 概念
特征 溶 液
组成
用途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 一、稳定的混合物。
均一性
稳定性 溶质 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人教版 化学 九年级 下册

溶液的形成ppt课件

溶液的形成ppt课件
A. 它是该温度下熟石灰的饱和溶液 B. 它是不饱和溶液 C. 溶液的质量为101g D. 它是浓溶液
16. 2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34g氯化钾,下列是四名同学在20℃时配制的氯化钾 溶液,其中一定达到饱和的是( B )
17. (2022·宿迁泗洪一模)某同学要测量一块不规则食盐晶体的体积,下列方法合
C. 温度不变,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晶体不再溶解
D. 取少量该溶液,降温到10℃,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13. 现有一接近饱和的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使之成为饱和溶液的是( A )
① 蒸发溶剂 ② 增加溶质 ③ 降低温度
④ 加热升温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14. 下列关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21. 室温下,分别向四个装有等质量水的烧杯中加入硝酸钾固体,且所加固体的质 量依次减少,充分溶解后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AB (填字母,下同)中盛的一定是饱和溶液; C 中盛的可能是饱和 溶液, D 中盛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 若对A、B两烧杯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 B (填 字母)。 (3) 欲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加硝酸钾固体 (或恒温蒸发水等合理答案均可) 。
4. (2022·聊城阳谷期中)溶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 的是( B )
A. 溶液一定是无色的,且溶剂一定是水 B. 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 C. 常温下蔗糖的水溶液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会析出固体 D. 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可以去除衣物或餐具上的油污,其原理和汽油除油污相同
2. 判断一种溶液是否饱和的依据是看在一定条件下,加入某种物质是否能溶解。一 般来说,可以向原溶液中再加入少量 原溶质 ,若不再溶解,则说明原溶是 该溶质的饱和溶液;若继续溶解,则说明原溶液是 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 3. 在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一般情况下,不饱和溶液 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增加原溶质 、 减少溶剂 、 改变温度 ;饱和溶 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增加溶剂 、 减少溶质 、 改变温度 。

溶液的形成ppt课件

溶液的形成ppt课件

例题 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衣服上的油污用汽油或用加了洗涤剂的水可除去 C.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一段时间,不会出现浑浊 D.实验室常将固体药品配制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以提高反应 速率
[解析]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 体不一定是混合物,例如蒸馏水,A叙述错误;B.汽油能溶解 油污,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B叙述正确;C.溶液具有稳 定性,密封一段时间,不会出现浑浊,C叙述正确;D.溶液中 进行的反应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D叙述正确。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悉溶液的特点,知道溶解和乳化的 区别。
3.乳化现象。 (1) 乳浊液。 ① 概念:__小__液___滴___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② 特征: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静置后会___分__层___。
(2) 乳化现象。 在含有植物油的乳浊液中加入洗涤剂后,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 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 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___稳__定__性___增强。这种现象称 为乳化。
C. NH4NO3 D. CaCO3
7.化学实验后我们要有清洗仪器的好习惯,以下清洗方法中, 原理与另三种不同的是( D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酒精清洗内壁有碘的试管 C.用水清洗蒸发皿中的少量食盐 D.用洗洁精清洗内壁有植物油的试管
中考链接
8.[2023·北部湾]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
跟踪训练.关于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将20毫升汽油放入烧杯中,加50毫升水搅拌,得到溶液 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和固体 C.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氢氧化钠溶于水形成溶液时,温度下降

【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PPT课件1 人教版

【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PPT课件1 人教版

三、乳化现象
乳化剂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 液滴,而不聚成大油珠。小液滴能随 水流走。
特征: 乳状浑浊液体,能稳定存在
四、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活动与探究:P30
1、吸热现象 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 这一过程吸收热量。 2、放热现象 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 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 过程放出热量。
一、溶液
1、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 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特征:
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处完 均一性: 全一样(指密度、浓度、性质等)。
稳定性: 溶液形成以后,条件不变,
溶质、溶剂长期不分离。
3、溶液由什么组成?
溶液组成 溶质: 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 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7、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后者的溶质 的是( AD)
A、氯化氢、盐酸 B、生石灰、石灰水 C、二氧化碳、碳酸溶液 D、氯化钠、食盐水
8、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往往是先分 别配制成溶液,后再进行反应,其原因 是( D ) A 在溶液中两种物质才能反应 B 因为它们都溶于水 C 配制成溶液后才能生成不溶性的氢氧 化铜 D 配制成溶液后两种物质的粒子易接触 碰撞,反应快而且彻底
4、水是常用的溶剂,还有哪些 物质也是常用的溶剂? 酒精、汽油等是常用的溶剂。
实验9-2
试管 编号 溶剂 水 水 溶质 碘 高锰 酸钾 碘 高锰 酸钾
现象
碘几乎不溶于水 ,溶液呈浅黄色
1 2
高锰酸钾溶解, 溶液呈紫红色 碘溶解,溶液 呈紫红色 高锰酸钾不溶
3
4
汽油
汽油
实验9-3
水 溶剂 乙醇 溶质 溶液分层 振荡前现象 振荡后现象 乙醇和高锰酸钾溶液混合均匀 静置后现象 溶液稳定,不分层 乙醇与水互溶 结论

溶液的形成PPT课件30 人教版

溶液的形成PPT课件30 人教版
三、洗涤剂的乳化功能
洗涤剂去污原理: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能 将油滴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随水流走。
区别: 汽油(或酒精)去污原理:汽油(或酒 精)能溶解油污。
检测题:
1.下列液体属于溶液的是_____
A 牛奶
B 泥浆水
C 冰水混合物 D 澄清石灰水
2.在实验室中,请设计一实验证明一瓶无
色液体是食盐水而不是水。
NaOH,乙向烧杯中加入固体NH4NO3,
充分搅拌后,发现两个烧杯均和木板“粘” 在一起。请你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谢 谢!
我们很容易遭遇逆境,也很容易被一次次的失败打垮。但是人生不容许我们停留在失败的瞬间,如果不前进,不会自我激励的话,就注定只能被这个世界抛弃。自我激 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在对于在压力或者困境中,个体自我安慰、自我积极暗示、自我调节的能力,在个体克服困难、顶住压力、勇对挑战等情况下,都发挥着关键性的 有弹性,经常表现出反败为胜、后来居上、东山再起的倾向,而缺乏这种能力的人,在逆境中的表现就大打折扣,表现为过分依赖外界的鼓励和支持。一个小男孩在自 ,对自己大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棒球手!”然后扔出棒球,挥动……但是没有击中。接着,他又对自己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棒球手!”扔出棒球,挥动依旧没 棒和球,然后用更大的力气对自己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棒球手!”可是接下来的结果,并未如愿。男孩子似乎有些气馁,可是转念一想:我抛球这么刁,一定是个 己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挥球手!”其实,大多数情况下,很多人做不到这看似荒谬的自我鼓励,可是,这故事却深深反映了这个男孩子自我鼓励下的执著,而这执

1、一瓶蔗糖水,若倒出第 一杯其甜度
和倒出的第二杯甜度相比(C )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们思维较活跃,具有一定的实验 能力和分析能力,但缺乏对微观物质 的变化过程的想象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解现象。 2、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等概念。 3、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学习化学和化学实验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树立学化学 用化学的观念。
溶解 与 乳化 的 区别
语言表述难以准 将微观过程进
确表述洗涤剂乳 行宏观模拟,
化油污的微观过 程,学生不能清
学生在直观的 感受的过程中,
动画
晰的认识该过程。能较准确地理
解溶解和乳化
的区别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常规手段存在的 及内容 困难(整合点)
利用媒体 媒体 解决优势 资源
语言表述难以 学以致用 再现引入时的
重点难点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内 1.建立溶液的概念。
2.认识溶液、溶质、 容 溶剂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
从微观角度解释溶 液的形成过程。
解 通过实验探究,学生 用动画演示微观过 决 对制备的混合物进行 程,使学生在直观 策 分类、分析归纳,使 的感受过程中,准 略 学生对溶液的感性认 确理解溶液形成的
生动画面,而 首尾呼应 且费时费力。
再次呈现音 像一体的画 动画 面,体会运 配音 用化学知识 解决问题的 喜悦
教学过程
教学环 节及内 容
溶液 的 用途
常规手段存在的 困难(整合点)
仅凭语言表述和 学生回忆,难以 直观呈现溶液的 广泛用途,学生 的积极性不高, 记忆不深刻。
利用媒体 解决优势
将溶液各种用 途的图片以游 戏形式呈现, 学生在直观的 感受的过程中, 能深刻地认识 溶液的广泛用 途。
成 实质 过程的画面,仅
的 认识 微 NaCl 观 溶解 实 实质 质
用模型演示不能 给学生以动感, 学生对该过程的 认识模糊不清。
利用媒体 媒体 解决优势 资源
将微观过程
进行宏观模 动画 拟,学生在
直观的感受
的过程中, 较 动画
准确地理解 溶液形成的
配音
微观本质
概念归纳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 另一种物质里 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植物油 水 5 (7~8滴)
6 碘(一小粒) 水
分类后,共同的实 验 现 象
所加物质溶解,各部分 颜色一致,静置后不分 层,澄清
所加物质不溶解,各部分 颜色不一致,静置后分层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常规手段存在的 及内容 困难(整合点)
溶 认识 语言表述难以准
液 蔗糖 确呈现蔗糖、氯
形 溶解 化钠溶解的微观
姓名:钱红英 学科:化 学 单位: 河北省唐山市第四十九中学
溶液的形成
人教版 九年级

教学内容 学生情况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本课题主要学习溶液的形成, 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等, 是学习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 的基础。
学生情况
九年级学生已接触过多种溶液, 但不知道溶液的特征和形成实质。
识上升到理性知识。 微观本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常规手段存在 及内容 的困难(整和点)
利用媒体 解决优势
媒体 资源
兴 使用 不能呈现音像一 音像一体的动 动 趣 过期注 体的画面,语言 画更能震撼学 画 导 射液中 表述难以激发学 生心灵,学生的 入 毒事件 生的学习兴趣。 求知欲飙升。
实 学生实 教师提出的要求 使学生实验目 幻 验 验感知 很明确,学生实 的更明确,感 灯 感 溶液的 验时忘记具体要 性认识更深刻 片 知 形成 求、实验目的。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编 号
所选物质
2 高锰酸钾(一小粒)
所选物质 水
实验现象
4 高锰酸钾(一小粒)
汽油
6’

碘(一小粒)
再加 2-3ml汽油
我会发现:
同种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能力( ) (填“相同”或“不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常规手段存在的 利用媒体 媒体 及内容 困难(整合点) 解决优势 资源
媒体 资源
图片
❖ 1.3溶液的用途
教学反思
现代信息技术的恰当应 用,可极大地增强学生主动 参与学习的意识,不仅降低 了学习难度 ,而且使我们的 课堂更科学、更丰富。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 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9、有时候 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 —爱尔兰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16、 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19、自己活着,就是为 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 成于思,毁于随。——韩愈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 基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28、知之者不如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 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35、学到很多东 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 罕·林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42、只有 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己。——德国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玛丽·佩蒂博恩·普尔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 多芬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 伟大智者。——史美尔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51、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陆游52、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 命是活动。——卢梭53、伟大的事业,需要决心,能力,组织和责任感。 ——易卜生54、唯书籍不朽。——乔特5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 活的源泉。——库法耶夫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吕凯特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 己的无知。——笛卡儿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左拉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CocoChanel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 学,如炳烛之光。——刘向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丘64、人生就是学校。�
比赛规则
1.各小组分工合作,制备6种分类
分类依据
,
(填编号)第一类

第二类

3.通过对实验的分析比较,谈谈你们的新发 现—比发现
编 号
物质
物质
1 蔗糖 水
2
高锰酸钾 (一小粒)

植物油 汽油 3 (5~6滴)
高锰酸钾 汽油 4 (一小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