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基础I__第九章-2__(回复与再结晶)教学文稿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右图: a) 缠结位错 b) 位错线伸直 c) 位错网络 d) 大的稳定网络
三、回复退火的应用
回复退火主要用作去除残余应力,使冷变形的金属件在基本 保持应变硬化状态的条件下,降低其内应力,以免变形或开裂, 并改善工件的耐蚀性。
例如,冷拉钢丝卷制弹簧,在卷成弹簧后要在250~300进行退 火,以降低内应力并使其定型。
上面讨论的影响再结晶的因素,凡是促进再结晶的都会使再 结晶晶粒尺寸变得更大。下面再对变形度的影响讨论一下。
高温回复 (>0.5)Tm 高温回复的主要机制为多边化。 由于同号刃位错的塞积而导致晶体点阵弯曲,在退火过程中
通过刃型位错的攀移和滑移,使同号刃型位错沿垂直于滑移面 的方向排列成小角度的亚晶界。此过程称为多边(形)化。
多晶体金属塑性变形时, 滑移通常是在许多互相交 截的滑移面上进行,产生 由缠结位错构成的胞状组 织。因此,多边化后不仅 所形成的亚晶粒小得多, 而且许多亚晶界是由位错 网组成的。
对铸件、焊件的去应力退火,也是通过回复作用来实现的。
§9-8 再结晶
一、再结晶过程的特征
再结晶是一种形核和长大的过程。靠原子的扩散进行。 冷变形金属加热时组织与性能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在再结晶阶 段发生的。
特点: 1、组织发生变化,由冷变形的伸长晶粒变为新的等轴晶粒; 2、力学性能发生急剧变化,强度、硬度急剧下降,塑性迅速升
原因:粒子阻碍位错运动和亚晶界迁移,使亚晶粒生长减慢 或停止,就阻碍了再结晶的形核与长大。
例如,钢中加入少量的V, Ti, Nb, Zr, Al时,可生成弥散分布的 化合物,其尺寸、间距都很小,都会提高钢的再结晶温度。所 以,含有这些元素的钢一般都有较高的使用温度。
六、再结晶后晶粒大小
再结晶后的晶粒呈等轴状,其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 有变形度、退火温度、退火时间、杂质及合金成分等。
材料科学基础I__第九章-2__(回 复与再结晶)
冷变形金属在加热过程中性能随温度升高而变化,在再结晶 阶段发生突变。
§9-7 回复
一、回复过程的特征
1、回复过程中组织不发生变化; 2、宏观一类应力全部消除,微观二类应力部分消除; 3、力学性能变化很小,电阻率显著降低,密度增加; 4、变形储存的能量部分释放。
3、材料的纯度
微量的溶质原子对再结晶影 响巨大。
溶质或杂质原子偏聚在位错和晶界处,对位错的运动和晶界 的迁移起阻碍作用,因此不利于再结晶,使再结晶温度升高。
例如,纯铜50%再结晶的温度为140ºC,加入0.01%Ag后升高到 205ºC,若加入0.01%Cd(镉)后升高到305ºC。
4、原始晶粒尺寸
其他条件相同时,原始晶粒越细,冷变形抗力越大,变形后 储存能越多,再结晶温度越低。
同样变形度,原始晶粒越细,晶界总面积越大,可供再结晶 形核的地方越多,形核率高,再结晶速度快。
5、第二相粒子
根据粒子尺寸和间距的大小,可分为二种情况: 1)粒子较粗大,间距较远——促进再结晶
原因:粒子对位错运动、亚晶界迁移的阻碍作用小;另一方 面,加速再结晶形核。 2)粒子细小,间距小——阻碍再结晶
这种形核方式一般出现在冷变形量很大的金属中。通过再结 晶前多边化形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小的亚晶,亚晶界曲率不大,不易迁移,但 某些亚晶界中的位错可通过攀移和滑移而迁移走,使亚晶界消 失,亚晶合并。
2、亚晶粒长大形核
当变形量很大时,较大的无应变亚晶(多边化时产生)为基础 直接长大,吞食周围的亚晶,亚晶界向周围迁移。
二、回复过程机制
低温回复 (0.1~0.3)Tm 低温回复阶段主要是空位浓度明显降低。原因: 1、空位迁移到金属表面或晶界而消失; 2、空位与间隙原子结合而消失; 3、空位与位错交互作用而消失; 4、空位聚集成片,晶体崩塌而转变成位错环。
中温回复 (0.3~0.5)Tm 此阶段由于位错运动会导致异号位错合并而相互抵消,位错 密度有所降低,但降幅不大。所以力学性能只有很少恢复。
高,应变硬化全部消除,恢复到变形前的状态; 3、变形储能在再结晶过程中全部释放。三类应力(点阵畸变)
消除,位错密度明显降低。
二、再结晶的形核
由于再结晶形核的区域不同,形核方式有:亚晶粒合并形核, 亚晶粒长大形核,凸出形核。
1、亚晶粒合并形核
相邻两亚晶粒之间的晶界是由位错构成的。在再结晶温度,位 错发生攀移和滑移并入到邻近的晶界中。这样两个亚晶粒就合并 成为一个晶粒了。驱动力来自晶界能,晶界减少,形核自发进行。
由于变形大,位错密度高,亚晶界曲率大,易于迁移。亚晶界 迁移过程中清除并吸收其扫过亚晶的位错,使迁移亚晶界的位错 增多,变成大角度晶界。当尺寸超过临界晶核时就成了再结晶的 核心。
3、凸出形核
当冷变形量较 小时,再结晶在 原晶界处形核。
对于多晶体,不同晶粒的变形 程度不同,变形大的位错密度高, 畸变能高;变形小的位错密度低, 畸变能低。低畸变区向高畸变区 伸展,以降低总的畸变能。
可见,再结晶温度是靠实验测出来的。
对于纯金属的再结晶温度,可用经验公式计算: Tr=(0.35~0.4)Tm
公式使用条件:工业纯金属,大变形量,退火时间0.5~1小时。
五、影响再结晶的因素
1、温度
加热温度越高,再结晶速度越快,产生一定体积分数的再结 晶组织需要的时间越短。
2、变形程度
变形程度越大,储能越多, 再结晶驱动力越大,因此变形 程度越大,再结晶速度越快。
1、金相法 以显微镜观察到第一个新晶粒或晶界因凸出形核而出现锯齿状
边缘的退火温度定为再结晶温度。适用于变形量<10~15%的金 属与合金。 2、硬度法
以硬度开始显著降低的温度定为再结晶温度。有时也采用软化 50%的退火温度定为再结晶温度。 3、完全再结晶法
工业生产中常采用经过大变形量(>70%)的冷变形金属,经过1 小时完全再结晶退火的最低温度定为再结晶温度。
三、再结晶核心的长大
再结晶核心形成后,在变形基体中长大。实质是具有临界曲 率半径的大角度晶界向变形基体迁移,直至再结晶晶粒相遇, 变形基体全部消失。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再结晶速度越快,时间越长,再结晶 晶粒越粗大。
四、再结晶温度
冷变形金属开始进行再结晶的温度,称为再结晶温度。可以采 用不同的方法来测定,常用方法有:
三、回复退火的应用
回复退火主要用作去除残余应力,使冷变形的金属件在基本 保持应变硬化状态的条件下,降低其内应力,以免变形或开裂, 并改善工件的耐蚀性。
例如,冷拉钢丝卷制弹簧,在卷成弹簧后要在250~300进行退 火,以降低内应力并使其定型。
上面讨论的影响再结晶的因素,凡是促进再结晶的都会使再 结晶晶粒尺寸变得更大。下面再对变形度的影响讨论一下。
高温回复 (>0.5)Tm 高温回复的主要机制为多边化。 由于同号刃位错的塞积而导致晶体点阵弯曲,在退火过程中
通过刃型位错的攀移和滑移,使同号刃型位错沿垂直于滑移面 的方向排列成小角度的亚晶界。此过程称为多边(形)化。
多晶体金属塑性变形时, 滑移通常是在许多互相交 截的滑移面上进行,产生 由缠结位错构成的胞状组 织。因此,多边化后不仅 所形成的亚晶粒小得多, 而且许多亚晶界是由位错 网组成的。
对铸件、焊件的去应力退火,也是通过回复作用来实现的。
§9-8 再结晶
一、再结晶过程的特征
再结晶是一种形核和长大的过程。靠原子的扩散进行。 冷变形金属加热时组织与性能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在再结晶阶 段发生的。
特点: 1、组织发生变化,由冷变形的伸长晶粒变为新的等轴晶粒; 2、力学性能发生急剧变化,强度、硬度急剧下降,塑性迅速升
原因:粒子阻碍位错运动和亚晶界迁移,使亚晶粒生长减慢 或停止,就阻碍了再结晶的形核与长大。
例如,钢中加入少量的V, Ti, Nb, Zr, Al时,可生成弥散分布的 化合物,其尺寸、间距都很小,都会提高钢的再结晶温度。所 以,含有这些元素的钢一般都有较高的使用温度。
六、再结晶后晶粒大小
再结晶后的晶粒呈等轴状,其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 有变形度、退火温度、退火时间、杂质及合金成分等。
材料科学基础I__第九章-2__(回 复与再结晶)
冷变形金属在加热过程中性能随温度升高而变化,在再结晶 阶段发生突变。
§9-7 回复
一、回复过程的特征
1、回复过程中组织不发生变化; 2、宏观一类应力全部消除,微观二类应力部分消除; 3、力学性能变化很小,电阻率显著降低,密度增加; 4、变形储存的能量部分释放。
3、材料的纯度
微量的溶质原子对再结晶影 响巨大。
溶质或杂质原子偏聚在位错和晶界处,对位错的运动和晶界 的迁移起阻碍作用,因此不利于再结晶,使再结晶温度升高。
例如,纯铜50%再结晶的温度为140ºC,加入0.01%Ag后升高到 205ºC,若加入0.01%Cd(镉)后升高到305ºC。
4、原始晶粒尺寸
其他条件相同时,原始晶粒越细,冷变形抗力越大,变形后 储存能越多,再结晶温度越低。
同样变形度,原始晶粒越细,晶界总面积越大,可供再结晶 形核的地方越多,形核率高,再结晶速度快。
5、第二相粒子
根据粒子尺寸和间距的大小,可分为二种情况: 1)粒子较粗大,间距较远——促进再结晶
原因:粒子对位错运动、亚晶界迁移的阻碍作用小;另一方 面,加速再结晶形核。 2)粒子细小,间距小——阻碍再结晶
这种形核方式一般出现在冷变形量很大的金属中。通过再结 晶前多边化形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小的亚晶,亚晶界曲率不大,不易迁移,但 某些亚晶界中的位错可通过攀移和滑移而迁移走,使亚晶界消 失,亚晶合并。
2、亚晶粒长大形核
当变形量很大时,较大的无应变亚晶(多边化时产生)为基础 直接长大,吞食周围的亚晶,亚晶界向周围迁移。
二、回复过程机制
低温回复 (0.1~0.3)Tm 低温回复阶段主要是空位浓度明显降低。原因: 1、空位迁移到金属表面或晶界而消失; 2、空位与间隙原子结合而消失; 3、空位与位错交互作用而消失; 4、空位聚集成片,晶体崩塌而转变成位错环。
中温回复 (0.3~0.5)Tm 此阶段由于位错运动会导致异号位错合并而相互抵消,位错 密度有所降低,但降幅不大。所以力学性能只有很少恢复。
高,应变硬化全部消除,恢复到变形前的状态; 3、变形储能在再结晶过程中全部释放。三类应力(点阵畸变)
消除,位错密度明显降低。
二、再结晶的形核
由于再结晶形核的区域不同,形核方式有:亚晶粒合并形核, 亚晶粒长大形核,凸出形核。
1、亚晶粒合并形核
相邻两亚晶粒之间的晶界是由位错构成的。在再结晶温度,位 错发生攀移和滑移并入到邻近的晶界中。这样两个亚晶粒就合并 成为一个晶粒了。驱动力来自晶界能,晶界减少,形核自发进行。
由于变形大,位错密度高,亚晶界曲率大,易于迁移。亚晶界 迁移过程中清除并吸收其扫过亚晶的位错,使迁移亚晶界的位错 增多,变成大角度晶界。当尺寸超过临界晶核时就成了再结晶的 核心。
3、凸出形核
当冷变形量较 小时,再结晶在 原晶界处形核。
对于多晶体,不同晶粒的变形 程度不同,变形大的位错密度高, 畸变能高;变形小的位错密度低, 畸变能低。低畸变区向高畸变区 伸展,以降低总的畸变能。
可见,再结晶温度是靠实验测出来的。
对于纯金属的再结晶温度,可用经验公式计算: Tr=(0.35~0.4)Tm
公式使用条件:工业纯金属,大变形量,退火时间0.5~1小时。
五、影响再结晶的因素
1、温度
加热温度越高,再结晶速度越快,产生一定体积分数的再结 晶组织需要的时间越短。
2、变形程度
变形程度越大,储能越多, 再结晶驱动力越大,因此变形 程度越大,再结晶速度越快。
1、金相法 以显微镜观察到第一个新晶粒或晶界因凸出形核而出现锯齿状
边缘的退火温度定为再结晶温度。适用于变形量<10~15%的金 属与合金。 2、硬度法
以硬度开始显著降低的温度定为再结晶温度。有时也采用软化 50%的退火温度定为再结晶温度。 3、完全再结晶法
工业生产中常采用经过大变形量(>70%)的冷变形金属,经过1 小时完全再结晶退火的最低温度定为再结晶温度。
三、再结晶核心的长大
再结晶核心形成后,在变形基体中长大。实质是具有临界曲 率半径的大角度晶界向变形基体迁移,直至再结晶晶粒相遇, 变形基体全部消失。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再结晶速度越快,时间越长,再结晶 晶粒越粗大。
四、再结晶温度
冷变形金属开始进行再结晶的温度,称为再结晶温度。可以采 用不同的方法来测定,常用方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