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混合与混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种分散相呈微 片状分散于连续相 中,如阻隔性良好 的PA成微片状分 散于PE中,形成 这种形态的条件是, 分散相的熔体粘度 要大于连续相聚合 物的熔体粘度。 (图1-5) 。
2.两相互锁或交错结构


例如SBS三嵌段共聚 物,当丁二烯含量在 60%左右时常形成 如(图1-6)所示的 两相交错的层状结构。 聚合物的共混物可在 一定的组成范围内发 生相逆转。


1.共混物中某一组分为结晶聚合物 1)结晶分散在非结晶相介质中(图1-8a)非 晶聚合物分子与结晶聚合物分子之间强烈排斥, 结晶聚合物可按单独存在时的结晶特性进行结 晶; 2)球晶分散在非结晶相介质中(图1-8b) ; 3)非结晶相分散在球晶中图( 1-8c) ; 4)非结晶相形成较大的相畴分布于球晶中 ( 1-8d) 。

△Hm=Vm(δ1- δ2)2φ1 φ2
式中 Vm——混合物的摩尔体积 δ1、δ2 ——组分1、2的溶解度参数 φ1 、 φ2 ——组分1、2的体积分数 △Hm - T△Sm小有利于聚合物相溶,要 求△Hm 小,由上式可见, δ1、δ2越接近, △Hm 才越小,越有利于聚合物间的相溶。


当两种聚合物相混合时,溶解度参数相 同或相近时,才能获得相容的共混物。 即溶解度参数相近原则,如 (表1-3) 。 溶解度参数相同或相近这是聚合物共 混时相容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其相容性还受其它因素(结晶、极性、 氢键等)影响。

破碎程度高,粒径小,分散程度高;相反分散得不 好。破碎程度与共混物的性能密切相关。
b.粒径分布曲线

直接影响材料力学性能的是分散相粒了的表面积,因 此要求粒径分布要均匀。 一般粒径分布曲线不希望有较大的右侧拖尾,因为这 说明有较多的大粒子存在。


2)影响分散度的因素 剪切力大,易破 碎,分散度高;粘度大,局部剪切力大, 粒子易破碎;剪切速率高,分散度高。 3)分散度与混合物性能的关系 分散度 高,粒子小,分散相表面积大材料性能好。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两种化合物等温混合时,

△Gm=△Hm - T△Sm

式中 △Gm——混合前后体系自由能变化 △Hm——混合前后体系热焓的变化
△Sm——混合前后体系熵的变化
T——热力学温度,K
通常△Hm> T△Sm,故△Gm>0,共混过程不能 自发进行。

由经验得知,当两种聚合物混合时,一般都是 吸热反应,即△Hm>0,而
黑色部分为聚丁二烯嵌段相 白色部分为聚苯乙烯嵌段相
3.两相连续结构

这是聚合物网络相互 贯穿,使整个共混物 成为一个交织网络, 两相都是连续的。如 顺式-聚丁二烯/聚苯 乙烯互穿网络聚合物 (IPNS),具有胞 状结构,PB为胞壁, PS为胞体 (图17) 。
2.1.4.2 含结晶聚合物的形态结构

c.摩尔分数



x1=n1/(n1+n2) x2=n2/(n1+n2) (1-2) 式中 x1、x2——分别为第一组分和第二组 分的摩尔分 数 n1、n2——分别为第一组分和第二组 分的摩尔数 用于化学改性更方便。
2. 共混物的均匀性

均匀性是指被分散物在共混体中浓度分布 的均一性,反映在共混物不同部位取样,分散 物含量的差异程度。
图1-10 混炼三要素
2.1.2 共混的方法和目的
1.共混方法





共混是指聚合物之间或聚合物与添加剂之间混合,使之 形成表观均匀的混合物的混合过程。共混的主要方法: 1)机械共混法 是借助机械力作用制备出分散度高, 均匀性好的聚合物共混物的过程。 2)液体共混法 将聚合物溶液或乳液混合后,再干燥 或沉析得到聚合物共混物的过程。 3)共聚-共混法 分为接枝共聚-共混和嵌段共聚-共混 法。过程:聚合物→溶于另一种单体→聚合物溶液→引 发接枝共聚→聚合物共混物。 4)互穿网络聚合物(IPN)制备技术 过程:交联聚合 物→在第二聚合物单体中溶胀→引发→聚合→交联→互 穿网络聚合物。
2.1.4 聚合物共混的形态结构


具有良好性能的聚合物共混物,要求各组 分之间物性差异较大,又有一定的相互混溶性, 通过共混,形成较佳的形态结构,其性能仍可 保留各组分原有的大部分特性,实现性能互补, 获得优异的协同效应。 聚合物共混物形态结构的基本特征:


一种聚合物组分(作为分散相)分散于另一聚合物 组分(分散介质或基体)中; 两组分构成的两相以相互贯穿的连续相形式存在。
2.混合过程要素


混合机理包括“剪 切”、 “拉伸”、 “集聚”诸作用。 混合分散过程是一 个动平衡过程。上 述作用并非在每一 个混合过程中出现 概率相同


粘性流体的混合要素有剪 切、分流和位置交换。混 炼操作可分为搅拌、混合 和混炼。而剪切、分流和 分配置换是混炼的三要素。 “分布”由“置换”完成, “置换”通过“剪切”实 现, “剪切”借助于“挤 压(压缩)”推动。
2.1.3 聚合物共混的基本概念


1.聚合物共混组分含量 指在配方中各种聚合物所占的比例。 1)计算基准 a.以多种聚合物的总量用100质量份, 各不同组分相应占多少质量份。如NR/CR (氯丁橡胶)/PVC=70/10/20。 b.将量多的聚合物的量定为100质量 份。如NR/PE=100/20。
物料名称 聚氯乙烯 冲击强度(kJ/m2) ≥6
增韧聚氯乙烯 ≥59~88

b.聚合物加入不同功能助剂共混,以增 加、改善和提高聚合物的综合性能。如 抗老化剂、补强剂。



2)改善聚合物的加工性能 PVC混入增塑剂可 降低熔融温度和粘度,丁基橡胶加入氧化聚乙 烯,共混熔体的表观粘度可降低20%,挤出速度 可提高15%。 3)降低生产成本 a.在不影响性能的前提下混入一些比主体聚合 物价廉的材料。乙丙橡胶混PP,丁苯橡胶混入 PE等。 b.混入填充剂,如碳黑,碳酸钙、玻璃纤维。
2.共混的目的


1)提高聚合物的使用性 能 这是共混的主要目 的。 a.多种聚合物共混能综 合均衡各组分的性能, 取长补短,获得综合性 能较好的材料。如PP-PE 共混,PS和PVC掺入 10%~20%橡胶,大大提 高抗冲击强度。
物料名称 聚苯乙烯
冲击强度(kJ/m2) ≥12~16
增韧聚苯乙烯 ≥24.5
2. 共混物中两相均为结晶聚合物



1)原来两结晶聚合物的结构被破坏,形成非 结晶态共混体系,例如PBT/PET熔融共混 (图1-9中a、b),其中相溶性好时为(a)形 态; 2)较普遍的是两聚合物分别结晶,分散在非 晶态中的形态结构,如PP/UHMWPE(图1-9 中c、d); 3)两聚合物分别形成球晶,但球晶中含非晶 区的形态(图1-9中e、f )。


均匀性主要取决于混炼效率和混炼时间。
3.共混物的分散程度

共混物的分散程度是指被分散相在共混体中的破碎 程度。 1)表示方法 a.算术平均直径和平均表面直径

d n (ni .d i ) /(ni )
d A (ni .d i3 ) /(ni .d i2 )
(1-4) (1-5)

第二种分散相较规则 (一般为球形),颗粒 内部不包含或只包含少 量连续相成分。用羧基 丁腈橡胶增韧双酚A环 氧树脂即(如右图) 。 这种形态多通过熔体共 混或嵌段共聚形成;


第三种分散相为胞状结构, 其特点是分散相颗粒 (PB)内部包含连续相 (SAN)成分构成的更 小颗粒(图1-4 c)如乳 液接枝共聚法生产ABS共 混物;
第二章 混合与混炼
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聚合物的混合与混炼基本 概念、基本原理和生产工艺,了解 混合、混炼的主要设备。
2.1 混合与混炼原理
2.1.1 混合与分散理论



混合 是一种操作过程,是一种趋向于减少混 合物非均匀性的操作,是在整个系统的全部体 积内各组分在没有本质变化的情况下的细化和 分布过程。 混合的目的是就是使两种或两种以上各自分散 的物料从一种物料分布到另一种物料中去,以 便得到组成均匀的混合物。 混合中组分的非均匀性减少和组分的细化是通 过各组分的物理运动来完成的。混合涉及三种 扩散的基本运动形式,即分子扩散、涡流扩散 和体积扩散。
2)各组分含量的表示方法

a.质量分数



W1=m1/(m1+m2) W2=m2/(m1+m2) (1-1) 式中 W1、W2——分别为第一组分和第二 组分的质量分数 m1、m2——分别为第一组分和第二 组分的质量 实际应用方便,广泛。

b.体积分数




Φ1=V1/(v1+v2) Φ2=V2/(v1+v2) (1-2) 式中 Φ 1、 Φ 2——分别为第一组分和第二 组分的体积分数 V1、V2——分别为第一组分和第二组 分的体积 科学研究中常用于组分的表征。
大量研究表明:


用机械共混法时,大多数情况下属于单 相连续(海-岛)结构,一般连续相体现 共混物的基本性能,分散相对某些特殊 性能有明显贡献。 聚合物共混物的性能与其形态结构密切 相关,最好的形态结构是多相体系,即 既分相,界面又结合好的体系。
作业


1、共混物的均匀性与分散程度有何区别? 请举例说明。 2、P59,1
1.扩散的基本形式



1)分子扩散 是各组分的粒子由浓度较大的区域向浓度 较小的区域迁移,从而达到各组分的均化,分子扩散在 气体和低粘度液体中占支配地位。 2)涡流扩散 在化工过程中,液体的混合一般是靠紊流 来实现的,在聚合物加工过程,物流速度达不到紊流, 而且粘度高,很少发生涡流分散。 3)体积分散 即对流混合,是指流体质点、固体粒子由 系统的一个空间位置向另一个空间位置的运动,两或多 种组分在相互占有的空间内运动,以期达到各组分的均 布。在聚合物的加工中,这种混合占支配地位。
2.流变学原则

即“等粘点”共混原则:组成共混体 系的聚合物的粘度越接近,越能混合均 匀,不易出现离析现象,共混物的性能 越好。在加工过程选择适当的温度和剪 切速率,接近“等粘点”。
3.表面张力相近原则



要求两界面的表面张力尽量接近,使两相之间 浸润和接触良好,两聚合物分子间容易相互扩 散,两相间的粘接强度高,共混物的性能好。 如遵循表面张力相近原则的常用共混体系: BR(顺丁橡胶)/PE、 NBR(丁腈橡胶)/PVC、 NR(天然橡胶)/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 物)


2.1.4.1 非结晶聚合物的形态结构 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单相连续结构、 两相互锁或交错结构和两相连续结构 1.单相连续结构 只有一相连续(基体),其它相分散于 连续相中,称分散相。分散相可成四种 形态:

第一种分散相由形状很不 规则,大小极为分散的颗 粒组成。如PS与聚丁二 烯橡胶共混,制HIPS。 聚丁二烯橡胶以形状不规 则的颗粒分散于PS基体 中(如右图)。机械共混 法一般具有这种结构;
2.1.5 共混原则
2.1.5.1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合物间的共混原则


1.相容性原则 聚合物的相容性是决定共混物形态结构和 性能的关键因素,是选择共混方法的重要依据。 聚合物的相容性 是指多种聚合物以任意 比例共混时形成稳定均相体系的能力。两聚合 物共混后形成均相体系,称为完全相容;形成 宏观均相体系,微观非均相体系,称为部分相 容;共混物表面粗糙,有脱皮、分层现象,称 完全不相容。
4.分子链段渗透相近原则

当两种聚合物相互接触时,若两种聚合 物大分子具有相近的活动性时,两大分 子的链段就以相近的速度相互扩散,形 成模糊的界面层,其厚度越大,共混物 性能越好。
2.1.5.2 聚合物与填充增强剂的共混原则


1.聚合物-填充增强剂体系的相态结构 增强剂和填充剂主要作用分别为改性和 增量。 聚合物-填充增强剂体系的相态结构, 其微观相态为聚合物为连续相,填料为分 散相。


绝大多数聚合物混合达不到分子级水平,但 被强制分散混合后,各相又难以自动析出或凝 聚,仍可长期处于稳定状态,两种不相溶的聚 合物仍可共混,得到性能良好的共混物。这称 为工艺相容性。 相容性包括两方面含义 一是混合的均匀 程度,颗粒越小,分散越均匀,相容性越好; 二是相混合的聚合物间的作用力大小,分子间 作用力越接近,越容易分散,相容性越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