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性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教学与传统教学有哪些差异,我们应对传统教学的哪些方面实行改进,应该如何展开探究性教学,这是我们实际工作者经常思考的问题。本文从九个方面对探究性教学与传统教学间的差异实行了探讨,希望能对大家实行更深入的思考有所协助。
一、教学假设
探究性教学与传统教学对人的发展有不同的假设。传统教学是以人的发展是连续的假设为基础[1]。探究性教学是以人有连续和非连续两种发展方式,人的理性因素是连续性发展,非理性因素是非连续性发展的假设为基础。人的发展并不总是沿着逻辑的通道实行,他的非理性活动和非理性因素的发育、成熟及变化是多向的。一瞬间的突然影响有可能使人的愿望、兴趣、情感、信念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一件偶然的事情也可能会引起人的顿悟,以此为转机,引起人的突发性的自我变革。
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当人的大脑中的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活动处于最和谐状态时,人的活动才最有效益。探究性教学就是希望通过改革传统教学中不重视人的非连续发展和导致人的大脑出现非和谐状态的因素,充分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需要、兴趣、直觉、无意识等心理活动,更好地发挥非理性和理性因素的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创新活动取得最高效益。
探究性教学既重视连续性教学,又重视非连续性教学。没有连续性教学就不
能有效促动学生理性因素的发展;不重视非连续性教学,学生非理性因素的充分发展必然受到限制。对两者之中任何一方的忽略,都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连续性教学是利用系统的教学内容,按照人的连续发展的一般规律,对学生施以系统的连贯的影响,使之逐步地由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非连续性教学不追求教学的连续性,追求的是教学的情感体验性和震撼性。它是按人的非理性因素的非连续发展规律,对学生施加一种非系统、非连贯的,但有体验性和震撼性的影响,其结果是促使学生发生非理性因素的非连续发展。
二、教学目标与理念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1996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认为,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必须给教育确定新的目标,必须改变人们对教育作用的看法,扩大了的教育新概念应该使每一个人都发展、发挥和增强自己的创造潜力,也应有助于挖掘出隐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财富。”可见,我们教育首先要解决的是培养目标问题,要改革传统教学以掌握学科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主的培养目标,建立以形成创新精神和水平为主的培养目标,不忽视学生在获得一定知识和技能过程中,所应获得情感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以及将知识使用于实践的意识和水平的培养。探究性教学的总目标是培养创新人才,使每个学生都会创新,让每一个受教
育者将来都能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出科学决策,有创新性地实行工作,这就是我们的目标。
教学作为一个系统。其目标具有一定层次性,不是单一的。传授知识仅仅教学的低层次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水平才是教学的高层次目标。前者包含在后者之中。在探究教学的目标系统中,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水平。在这个核心目标下,有一系列为达到核心目标的辅助目标,如培养学生适于创新的认知结构、水平结构、人格与情感目标等,这些目标是核心目标实现的基础和条件。
例如具体到某次教学,其目标应包括知识目标、方法与水平目标、科学精神、态度等方面的目标。科学精神目标的子目标又有发展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愿学、乐学的情感,乐于思考和尝试、愿意求新、敢于求新、不怕失败的品格,有“我一定能创新”的信念和创新的责任感。
探究教学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水平为己任,注重增长学生的经验、发展他们的水平,包括发展学生的学习水平,更将与创新有密切关系的智力、情趣、情感、意志、抱负等方面的发展作为己任。
以学生创新精神和水平的发展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创新为最终目标,以知识为桥梁,实践探究为基础,是探究性教学的基本理念。传统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以知识为中心,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的选择,
以及教学过程的展开,都是围绕知识这条主线实行;而不是围绕培养学生情发展这条线展开;不是把知识的学习作为一个载体,而是作为了最终目标。
三、教学价值取向
教学有很多价值,教学的根本价值在哪里?是教给学生知识,让学生知道有什么;还是教给学生如何想什么,怎么做什么,并做成它;是帮他发展还是教他应怎样发展,主动自我发展。过去认为教学的价值,就是通过教师的积极作用,把既定的知识传递给学生。传统教学的价值取向是知识的掌握,重结果、重识记。
当我们站在信息化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站在培养创新人才的高度,来审视教学价值时,就会看到,教学除具有原来的传授知识价值外,还应具有开发学生学习潜能和创新潜能的价值。也就是说,教学的价值,不但在于能传递知识;更在于能够培养和发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水平,即通过教学能引导学生参与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协助学生理解、理解和发现知识的价值;通过教学能协助学生学习一些典型的思维方法、处理信息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方法、创新方法、实践方法和哲学方法论层面的方法体系。在探究性教学中,传递知识仅仅一中介过程,并不是最终目的,最终还是为了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水平,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的人。教学的价值取向是使学生会思考、能创新、能发展。教学不但仅对学生传授知识,更
重要的是激励学生思考,协助学生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性格特征和水平,形成一种以创新精神吸取知识,使用知识的品格。
四、教学过程
探究教学过程是一个寻找联系、思考、构建意义和创新的过程。它将传统的分析讲授过程转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从18世纪起,以工业化生产理论为基础的“复制范式”就进入学校并逐渐发展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观点。教学过程的每一个信息流通环节都通过某种技术手段以“复制”为运行的主要基础:从课本到学生、从教师到学生、或通过某种教学技术设备到学生,最后从学生到社会。
探究教学过程把以知识经济生产理论为基础的“创新范式”引进了教学(这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也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教学过程的每个信息流通环节,都通过某种技术手段,以“探究创新”为运行的主要基础。如,知识的表现是为了后续教学中学生能够探究创新作铺垫,是为了协助学生寻找联系,构建意义,更好地创新。
教学过程的重点由原来的教,变为学和创新。教学由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创新精神和水平的发展为中心,学生学习、创新的规律,机制和方法,成为确定教学方法与过程的重要依据。教学过程不再只以知识的逻辑体系为唯一依据展开。教学过程将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水平为出发点,突出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