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六单元第29节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合集下载

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第16单元第29节 冼星海 课件(共16张PPT)

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第16单元第29节  冼星海 课件(共16张PPT)

《黄河大合唱》第一乐章 《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
A“乌云哪,遮满天……拼命哪,莫胆 寒” 展示了什么样的场景?
《黄河大合唱》第一乐章 《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
B 想一想 :“我们看见了河岸,我们登 上了河岸,心哪安一安,气哪喘一喘!” 这几句的音乐情绪应该是什么样的?
《黄河大合唱》第八乐章 《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
《黄河大合唱》第八乐章 《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
第四部分: 尾声 ,号声震天、激流澎湃(同音重复)
《怒吼吧!黄河》作为《黄河大合唱》
的终曲,他给予了大合唱主题思想以总的更 高更深的概括,发出了强大无比的战斗号召。 觉醒了的中国人民已经团结成一个无比坚强 的整体,她要联合全世界革命人民,向法西 斯侵略者发起总的攻击,战斗的警号震天动 地!
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 第四乐章 第五乐章 第六乐章 第七乐章
第八乐章
黄河大合唱 作词:光未然
作曲:冼星海
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 黄河颂(男中音独唱) 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 黄水谣(女声、混声合唱) 河边对口曲(男声二重唱、混声合唱) 黄河怨(女高音独唱) 保卫黄河(齐唱、轮唱)
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
作业:课后 完整欣赏《黄河 大合唱》体会其 各个章节的表现 形式与创作手法。
冼星海共创作了数百部(首)音乐作品, 其中大合唱4部、歌剧1部、管弦乐组曲4部、 狂想曲1部,以及其他器乐独奏、重奏等大量 作品。
代表作品有:《救国军歌》、《在太行山 上》、《到敌人后方去》、《生产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等。
创作特征
冼星海的音乐作品既富有时代特点又超越 了时代的局限,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命 力。他的音乐民族音乐语言鲜明,表现了中华 民族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被誉为“人民音乐 家”。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六单元《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第二十九节第一课《黄河大合唱》教学设计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六单元《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第二十九节第一课《黄河大合唱》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欣赏课《黄河大合唱》一、教学目标通过欣赏《黄河大合唱》,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英勇抗击侵略者,前赴后继的爱国主义精神,并通过《黄河大合唱》这部音乐作品的感染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大合唱,并对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作品进行分析。

二、教学重点感受作品内涵,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欣赏分析《黄河大合唱》的情感发展。

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启发学生的想像,讲解精练并且通过谈话等交流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情景体验、探究讨论,视听结合。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教师播放视频《黄河颂》片段作为背景音乐,同时学生一边聆听音乐一边欣赏图面。

(设计意图主要让学生一进入教室就容入课堂)师:刚才我们欣赏到的是黄河的风光和音乐,有哪位同学能够来谈谈你听到的这部作品的名称及词曲作者?生:《黄河大合唱》光未然冼星海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来走近黄河,了解黄河。

(二)新课导入1、作品简介师:大家都知道了《黄河大合唱》的曲作者和词作者那么曲作者其他的代表作品还知道那些?(设计意图在这里提出这样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生:《生产大合唱》等师:很好,大家对这部作品还是有初步的了解的。

我们现在通过一段视频短片来详细地了解《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与产生过程。

(播放视频短片)生:欣赏视频短片。

2、师:看完了这段视频短片,我们对《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有了一定的了解。

这部作品共分8个乐章,大家一起来说下它们分别是哪些呢?(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在将其显示在幻灯片上)生:《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师:大家现在最想先听到第几乐章?生:不定。

(三)新课讲授1 欣赏《河边对口曲》(设计意图通过演唱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感受作品内涵)师:很好!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河边对口曲》。

第二十九节冼星海课件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第二十九节冼星海课件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我们看见了河岸, 我们登上了河岸。 心啊,安一安, 气啊,喘一喘。 回过头,再和那黄河怒涛 决一死战!决一死战!决一死战! 决一死战! 咳哟!划哟!咳!划哟!咳,咳,……
第二乐章《黄河颂》
• (朗诵)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 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崇高!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 我们的赞歌。
1874-1931年的57年间,日本数十次的侵略我国,奸淫烧杀,无恶不作!。 1937年,日制造卢沟桥事件,实施全面侵华。
从此,我泱泱中华大地沦为了人间地狱,日军实行灭绝人性的“三光政 策”,烧光!杀光!抢光!无所不用其极的、疯狂的、恶魔野兽般的蹂躏着 落后的、软弱的、善良的中国人民。。。。。。
轰炸: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表现了黄河船夫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 第二乐章《黄河颂》:一首中华民族的颂歌。 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哭诉了我们民族的灾难。 第四乐章《黄水谣》:河东民众痛苦的呻吟。 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黄河边上两个流浪的老乡的对话。 第六乐章《黄河怨》:黄河边上一个妇人悲惨的歌声。 第七乐章《保卫黄河》:表现了中国人民保卫黄河、坚决斗争的决心! 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向着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发出的战斗的警号。
人 间

地 狱 ?
这是一个战士,当他活着的时候,左腿肌肉被活生生的割掉了。
一个三岁的孩子就这样被残忍的用刺刀挑在半空,魔鬼!!
1937年12月底的 《东京日日新闻》, 向井敏明与野田毅二 人在南京杀人比赛, 被日本记者从新闻角 度加以褒扬,而日本 国民则把他们作为民 族英雄加以崇敬!
这个可 怜的女人用双 臂紧紧的搂着 自己的孩子?
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
• 啊,黄河! 你记载着我们民族的年代; 古往今来,在你的身边 兴起了多少英雄豪杰!

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第十六单元《第二十九节:冼星海》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第十六单元《第二十九节:冼星海》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第十六单元《第二十九节:冼星海》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
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①介绍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
②作品创作的年代、背景
③“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2、能力:培养学生感受、体验、理解音乐的能力,朗诵及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

3、情感:感受作品情感内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学习的信念。

2教学构思
《黄河大合唱》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著名诗人光未然创作的大型声乐套曲。

它旋律激昂,
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因此,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

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视觉的画面和音乐来激发学生心中彭湃激昂的民族感情。

3教材分析
一、《黄河大合唱》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1939年3月创作的著名大型声乐作品,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一部具有强大艺术生命力的壮阔无比的史诗。

作品痛诉了华夏摇篮——黄河遭受的苦难;揭示了黄河伟大坚强的气概;歌颂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坚强必胜的英雄气概。

这部作品以其巨大的艺术魅力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像战斗的号角、讨伐的文一样震撼。

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第16单元第29节 冼星海 课件%28共30张PPT%29

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第16单元第29节  冼星海 课件%28共30张PPT%29

仇恨的战火在蔓延。一 拍附点的节奏明快,富有 进行曲风格,有勇往直前, 催人奋进之感。
X. X 一拍附点节奏
击掌 跺脚 击掌 跺脚 2 X. X XX XX X0 X. X XX XX XX 4
河西山岗 万丈高 河东河北 高粱熟了
休止符的巧妙运用
轮唱:两个或两个以上声部先后
模仿演唱统一旋律,形成此起彼 落连续不断的模仿。
二部轮唱
学一学 唱一唱
家保罗杜卡。
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 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战 斗性的群众歌曲。毛泽东同志 称他为“人民音乐家”。
代表作 : 《救国军歌》 《只怕不抵抗》 《在太行山上》 《生产大合唱》
张光年(1913—2002), 又名光未然。
人与自然
1.黄河船夫曲 2.黄河颂 3.黄河之水天上来
展示矛盾到 解决矛盾
旋律 情绪
波浪式起伏 抒情亲切
自从鬼子来, 百姓遭了殃。奸 淫烧杀,一片凄 凉,扶老携幼四 处逃亡。丢掉了 爹娘,回不了家 乡!
旋律
下行、音区低
情绪 沉重、悲痛、控诉
黄水奔流日夜忙,妻离子散,天各一方。 妻离子散,天各一方......
旋律 平稳的变化再现
情绪
凄凉、低沉
P 198
半音
2 4
5.#4 5 0 5 5 1 0
张 老 三 我问 你
# 升号的运用吸取了山西民歌的音调,富乡土气息
强弱
P 199
《保卫黄河》演唱形式有哪些?
齐唱 轮唱
齐唱:两人或两人以上同时演唱同
一曲调。
这几句道出了风的猛烈,黄河 的波涛汹涌,象征着对敌人深入骨 髓的仇恨。旋律中的重复显得气势 磅礴。
冼星海,广东番禺人,中源自国近现代著名音乐家,作曲家。

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第16单元第29节 冼星海 课件%28共18张PPT%29

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第16单元第29节  冼星海 课件%28共18张PPT%29

赞颂 愤慨 反抗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 第二乐章《黄河颂》 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 第四乐章《黄水谣》 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 第六乐章《黄河怨》 第七乐章《保卫黄河》 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
思考:歌曲速度与力度的变化让你联想到了什么 画面?
船夫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
请同学们酝酿感情,自由诵读《黄水谣》的朗诵词与 歌词,体会歌词情绪,欣赏并思考:《黄水谣》采用 了什么演唱方式?(女声合唱、男声合唱、男女混声 合唱)歌曲描绘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结 合歌词内容、歌曲情绪变化)
描绘了黄河两岸沃土千里,千百年来勤劳的人民在黄 河两岸劳动、生活;它借黄水的日夜奔流,倾诉了中 国人民所遭受的深重苦难,在敌寇的铁蹄践踏下,人 民群众悲愤填膺,燃烧起阶级仇、民族恨的怒火,发 出了悲愤有力的控诉。整首歌曲曲调深厚宽大,把作 者对劳动生活的热爱,对祖国大地的深情都尽情地歌 唱出来。
思考:歌曲采用了什么样的演唱形式?(齐唱、 轮唱、对唱、合唱)你听完有什么感受?
试跟随老师与歌曲伴奏学唱《保卫黄河》。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史诗性的大型声乐套 曲。主题思想是:抗日和爱国。作品歌颂了中国 人民坚强不屈的战斗意志,赞美了具有悠久历史 的伟大祖国,描述了抗日战争前后黄河两岸人民 生活的巨大变化,揭露了敌人的残暴,痛诉了人 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勾画了人民群众抗击敌人、 保卫祖国的壮丽形象,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如火 如荼的爱国热潮和坚定的革命信念。最终证明: 最后的胜利是属于中国人民的,中国人民是不可 战胜的!
1939年3月,冼星海听了 25岁的诗人光未然满怀 激情地朗诵了新近创作 的《黄河吟》,他立刻 被诗中那澎湃的心潮所 打动,冼星海一把捉过 诗稿说:“我能写好 它!”就一口气跑回自 己的窑洞。六天后,当 他揉着熬红的双眼走出 窑洞时,一部划时代的 音乐杰作《黄河大合唱》 诞生了。

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第16单元第29节 冼星海 课件%28共23张PPT%29

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第16单元第29节  冼星海 课件%28共23张PPT%29

冼星海(1905——1945),伟大的人民作曲家,广东
番禺人。1905年出生于澳门。他在小学,中学时代就立志于音 乐的学习。1926年入北京艺专学习小提琴,1928年考入上海音 乐学院(结识田汉等进步文化工作者),1930年勤工俭学到巴 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指挥、小提琴。1935年回国后积极投入 抗日救亡运动,并写出了著名的《救国军歌》,1938年到延安 任鲁艺学院音乐系主任,1939年10月入党,1940年去苏联学习 工作,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毛泽东作了“为人民的音乐家致 哀的题词”。短暂的一生创作(现存)歌曲250余首《在太行 山上》,《到敌人后方去》、《二月里来》等,以及具有中华 民族音乐气质的代表性作品《黄河大合唱》。
拓展学习
钢琴协奏曲《黄河》
第四乐章《保卫黄河》
你听到了哪些熟悉的旋律? 说说看。
作为华夏儿女,我们应该了解中 华民族的艺术珍品,尤其是记载了中 华民族历史命运的作品,只有牢记历 史,才会为了祖国的伟大复兴,去努 力拼搏,使祖国不断强大,不容外来 势力侵扰,永远屹立在世界都东方。
祝愿伟大的祖国:欣欣向荣
过,了用 着人黄女 和民河声 平世两二
第二乐段是混声四部合 唱,揭露日寇侵略中国的罪 行,人们背井离乡四处逃亡 的悲惨生活。
第三乐段发出了令人悲伤的感叹, 黄河依然如故,黄水奔腾不息, 然而物在人去,天各一方,情绪 十分凄凉。
啸进
如 虎 狼 】 、 【 香 】 。
入 , 逐 渐 加 强 。 注 意 【 流 】 、 【 奔 腾 叫
《黄河大合唱》共分八个乐章。 一、《黄河船夫曲》 二、《黄河颂》 三、《黄河之水天上来》 四、《黄水谣》 五、《河边对口曲》 六、《黄河怨》 七、《保卫黄河》 八、《怒吼吧黄河》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教学设计方庆阳七中高沛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音乐鉴赏》教材第十六单元《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第二十九节冼星海授课年级:高一授课人:高沛教材分析:这一单元以人民音乐家为中心,由聂耳和冼星海共两节组成,我选取的是第二节冼星海,这一节由欣赏、知识、拓展与探究三个固定板块相连接构成,欣赏的内容是冼星海的代表作《黄河大合唱》,知识是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拓展与探究是教师留的课后作业。

这节课的选材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1、内容的安排紧扣课程标准。

使学生首先从聆听和感受音乐开始,获得音乐情绪的熏陶;之后将学生带领带广阔的知识海洋里,使他们了解与冼星海相关的理论知识;最后,围绕冼星海的音乐创作这一中心内容,设计可供学生深入探究的问题,让他们获得自己的感悟,积极拓宽探索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伟大作品,发现其作品的意义所在。

2、材料选材紧扣中心。

《黄河大合唱》是我国近代合唱音乐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也是我国近代大型音乐作品的典范之作。

《黄河大合唱》创作于1939年3月,由光未然作词,洗星海作曲。

《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全曲包括序曲和8个乐章,并由配乐诗朗诵和乐队演奏将各乐平连成一个整体。

各个乐章从内容到音乐形象又具打相对的独立性,乐章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作品以抗日和爱国两个主题为中心。

从深厚的情感和感人的艺术形象上一步步展开,直至宏伟的终曲,激荡的感情浪潮发展到了最高点。

教学分析:《黄河大合唱》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著名诗人光未然创作的大型声乐作品。

他旋律寄啊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因此,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节课的首要条件。

高中学生的理解和感知能力已经基本成熟,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视觉的画面和音乐来激发学生心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情感。

教学方法:欣赏法、谈话法、表演法等。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冼星海》说课稿(2)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冼星海》说课稿(2)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冼星海》说课稿(2)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冼星海》说课稿(2)冼星海说课稿各位老师上午好,我是000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冼星海》,本节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六单元第二十九节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聆听《黄河大合唱》各乐章《二月里来》等歌曲,进一步了解冼星海的歌曲创作特征及表达的情感内涵。

进一步感受体验其丰富多彩的音乐情绪,进而认识这些作品与社会价值。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聆听史诗性的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感受体验其丰富多彩的音乐情绪,进而认识这部作品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感受鉴赏《黄河大合唱》的各个乐章,体会黄河两岸人民为了战争胜利的英勇斗争,那种气势磅礴音调清新、朴实优美,强烈的反映时代精神。

通过欣赏《生产大合唱》选曲《二月里来》体会抗战时期广大人民为战争胜利做出的积极努力。

进一步掌握聆听音乐鉴赏的方法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感受鉴赏音乐的能力,提高审美意识,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养成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感。

根据以上的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很容易找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黄河大合唱》全曲的八个乐章与片段和《二月里来》录音,体会各歌曲中所要表达与思想情感和内涵。

难点:选择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其中一个乐章欣赏,聆听后与大合唱的相关歌曲进行对比,说说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异同。

那么,究竟该怎样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呢?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

教法:1)结合范例,创设情景,通过谈话、讨论方法与方式,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2)教师教师精讲,学生多练,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3)采用类比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从而体验到独立获得知识的喜悦感。

教学相长,我采用的学法有两个:1)主动学习法:举例子提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同时教师层出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研究,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能力。

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第16单元第29节冼星海课件(共15张)

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第16单元第29节冼星海课件(共15张)
个失去丈夫和孩子的妇女, 对敌人的残暴行为,发出的强烈控诉,

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强烈的控诉来激发

全中国人民奋起战斗的豪情。


12
轮唱 13
这是大合唱的终曲,也是整个合唱的高 潮。它概括了中国人民为取得最后胜利 发出的战斗呼喊。
合 唱 14
谢谢合作
再见
15
是一个新颖的尝试和创造, 朗诵诗写得很有气魄。
8
齐唱
9
男 声 对 唱
10
朗诵 妻离子散,天各一方!但是我们难道永远逃亡?你听听吧,这是黄河边上
两个老乡的对唱。
(甲)张老三,我问你,你的家乡在哪里?(乙)我的家,在山西,过河还有三百里。
(甲)我问你,在家里,种田还是做生意?(乙)拿锄头,耕田地,种的高粱和小米。
(甲)为什么,到这里,河边流浪受孤凄?(乙)痛心事,莫提起,家破人亡无消息。
(甲)张老三,莫伤悲,我的命运不如你。(乙)为什么,王老七,你的家乡在何 地?
(甲)在东北,做生意,家乡八年无消息。(乙)这么说,我和你,都是有家不能回!
(合)仇和恨!在心里,奔腾如同黄河水。黄河边,定主意,咱们一同打回去! 为国家,当兵去,太行山上打游击。从今后,我和你,一同打回老家去。
1
教学内容
(作品简介) 四、总结
2
作者简介
冼星海 (1905~1945):
祖籍广东,1905年6月13日出生于澳门。 是近代声乐创作中最多产,高 成功率的作曲家,人民音乐家。他出身贫穷,渔民出身,父亲早逝,靠母 亲给人做佣人来维持生活。但他学习很刻苦,1926年进北京艺术专门学校 音乐系,选修小提琴。1935年,考入巴黎音乐院作曲系。1935年秋,面对 民族危机的严重形势,他回国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创作歌曲数百首,大 合唱四部: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九• 一八大合唱、牺盟大合唱,歌 剧一部:军民进行曲,交响乐两部:民族解放交响乐、歼灭交响乐,还有 管弦乐四部,狂想曲一部,他坚持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创作道路,通过 广泛的题材和体裁,创造出许多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了20世纪三四 十年代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所进行的抗日战争历史现实。由于他生活 艰苦,患有多种疾病,1945年10月30日病逝于莫斯科,他是我国无产阶级 革命音乐的先驱者。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教学设计方庆阳七中高沛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音乐鉴赏》教材第十六单元《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第二十九节冼星海授课年级:高一授课人:高沛教材分析:这一单元以人民音乐家为中心,由聂耳和冼星海共两节组成,我选取的是第二节冼星海,这一节由欣赏、知识、拓展与探究三个固定板块相连接构成,欣赏的内容是冼星海的代表作《黄河大合唱》,知识是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拓展与探究是教师留的课后作业。

这节课的选材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1、内容的安排紧扣课程标准。

使学生首先从聆听和感受音乐开始,获得音乐情绪的熏陶;之后将学生带领带广阔的知识海洋里,使他们了解与冼星海相关的理论知识;最后,围绕冼星海的音乐创作这一中心内容,设计可供学生深入探究的问题,让他们获得自己的感悟,积极拓宽探索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伟大作品,发现其作品的意义所在。

2、材料选材紧扣中心。

《黄河大合唱》是我国近代合唱音乐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也是我国近代大型音乐作品的典范之作。

《黄河大合唱》创作于1939年3月,由光未然作词,洗星海作曲。

《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全曲包括序曲和8个乐章,并由配乐诗朗诵和乐队演奏将各乐平连成一个整体。

各个乐章从内容到音乐形象又具打相对的独立性,乐章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作品以抗日和爱国两个主题为中心。

从深厚的情感和感人的艺术形象上一步步展开,直至宏伟的终曲,激荡的感情浪潮发展到了最高点。

教学分析:《黄河大合唱》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著名诗人光未然创作的大型声乐作品。

他旋律寄啊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因此,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节课的首要条件。

高中学生的理解和感知能力已经基本成熟,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视觉的画面和音乐来激发学生心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情感。

教学方法:欣赏法、谈话法、表演法等。

冼星海》说课稿

冼星海》说课稿

冼星海》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您们好!我是号选手,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模块第十六单元第二十九节《冼星海》。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说教学方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民音乐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中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依据教材要求,认真贯彻“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的指导思想,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开阔高中生的文化艺术视野,提高艺术修养,使之确立正确的审美观,促进其全面发展。

XXX《黄河大合唱》一课以音乐与历史为主线,通过分析XXX及其作品歌曲音乐要素的运用,提高学生理解作品风格的能力,使学生懂得音乐风格对表现音乐的思想内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的作用,并体验音乐家XXX不同音乐作品在同一时期的音乐表达的不同情感。

二、学情分析1、高一学生知识面宽,理解能力强,对音乐能进行一定的概括归纳2、热衷流行音乐,对XXX的音乐作品缺少认识与了解。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音乐与历史的关系,并认识音乐家XXX的作品在时代中的重大意义。

通过音乐了解历史,通过历史感受音乐。

2、能力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参与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家XXX音乐风格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情绪目标:通过欣赏选曲,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扩展学生视野,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说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黄河大合唱》四个乐章的作品赏析2、教学难点:创设情景,激发情绪,感触感染作品的内涵,使之遭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五、教学方法与研究指导策略1、说学法:学生是研究的主题,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的研究,选择方法很重要。

按照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点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利用黄河咆哮的震动图片和音乐的陪衬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听歌曲的旋律,让学生去感知音乐,从而激发学生心中XXX激动慷慨的民族感情。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十六单元《黄河大合唱》教学设计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十六单元《黄河大合唱》教学设计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十六单元《黄河大合唱》教学设计基本信息课题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十六单元第二十九节作者及工作单位作者:胡中泽单位:南昌市第三中学高中部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是在聆听的基础上,了解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引导学生体验、感受作品音乐情绪,进而认识作品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同时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学情分析在高中音乐欣赏课中,聆听是最主要的方法,同时,老师必须给学生一个自己的空间与时间,有助于学生对作品的体验、参与、交流、合作研究,对作品和教学内容有更深的探究。

高中生具有一定的理性分析和思考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作品的风格、意义和特点。

教学目标1、聆听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中第一、第七乐章,感受体验丰富多彩的音乐情绪,进而认识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2、认识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3、通过作品欣赏帮助学生感受中国人民伟大的斗争精神和坚强、必胜的信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聆听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中第一、第七乐章,感受体验丰富多彩的音乐情绪,进而认识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难点:通过作品欣赏,让学生初步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帮助学生感受中国人民伟大的斗争精神和坚强、必胜的信念。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导入二、新课教学三、总结四、拓展五、结束1.设问2.出示课题3.感知作品4.体验作品1.聆听,感受作品.2.谈及印象及欣赏体会.3.学唱经典节选段.1.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3.介绍作品结构,帮助学生对作品整体理解.板书设计《黄河大合唱》——冼星海1、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2、黄河颂(男中音独唱)3、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朗诵)4、黄水谣(女生合唱、混声合唱)5、河边对口曲(男生对唱、重唱、混声合唱)6、黄河怨(女高音独唱)7、保卫黄河(齐唱、轮唱)8、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在初中的时候有过接触,对有些作品还是比较熟悉的,但是很少能有更深刻得理解和体验,本节课主要通过多角度、多形式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加大教师和学生的参与度,活跃课堂气氛,更透彻地理解、体验作品。

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 《音乐鉴赏》第二十九节:冼星海

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 《音乐鉴赏》第二十九节:冼星海

• 1939年冼星海与诗人光未然在 延安相见,听其朗诵《黄河 吟》,听其讲述黄河呼啸奔腾 的壮丽景象遂荡起共鸣,乐思 如潮。一星期之内,完成了该 作品八个乐章的全部乐谱。写 就了这一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 乐史诗。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 麓,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 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 九个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500公里, 是我国第二大河,流域面积约75万平 方公里。上游多湖泊,含沙量少。中 游流经黄土高原,泥沙含量显著增加, 其输沙量约占全河的90%。所以民间 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黄河一碗水, 半碗泥。”下游流经华北平原,因水 流缓慢泥沙积聚而形成“地上河”, 全靠人工筑堤。
黄河大合唱
冼星海
光未然,原名张 光年,1913年出生在 湖北光华县。1927年 在中学年代就参加革命 工作。1935年创作了 《五月的鲜花》歌词, 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 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 组诗《黄河大合唱》。 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 国。
•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著名
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
队,从陕西东渡黄河,转入吕梁 山抗日根据地。途中目睹了黄河 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 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 在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写出了 长诗《黄河吟》。
冼星海(1905-1945) 中国 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创作了 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 《生产大合唱》等作品。由于 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 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 家”的光荣称号。
《黄河颂》
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这是一首 独特的歌曲——朗诵歌曲。歌词内容十分 丰富,从黄河悠久的历史到黄河的壮阔景 观和炎黄子孙今日的觉醒、奋起与对未来 的呼唤,构成了宏伟的篇章。一般曲作无 法表现如此丰厚的内容,于是作曲家借鉴 西方歌词与伴奏互相独立的歌唱形式,采 用民族乐器三弦进行伴奏,并融入古曲 《满江红》和歌曲《义勇军进行曲》的一 些旋律,以凸显民族化特色。而在实际演 出中,这首歌曲常常被省略不唱。

高中音乐_第二十九节 冼星海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第二十九节 冼星海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导入以《保卫黄河》伴奏音乐作为导入,因为学生在初中时已经接触到这首歌曲,所以向学生提问这首歌曲出自及作者的简介时,学生很自然的就说出冼星海的名字,感到不陌生,因而引发兴趣,引出课题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讲授新课老师简单介绍一下冼星海的生平及其作品,介绍一下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作品内容、作品结构以及刻画的艺术形象。

选择性的欣赏第一、五、七个乐章。

在欣赏各个乐章之前,都给学生设计了难度适合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去体验,感受。

分析各乐章分别用了哪些音乐要素、表现手法,塑造了怎样的艺术形象。

例如:欣赏《黄河船夫曲》时,提醒学生注意分析速度和力度的变化、一开始的伴奏音乐、急促的节奏、劳动号子这种演唱形式等,在表达内心情绪方面和刻画艺术形象方面所达到的效果。

欣赏《河边对口曲》时,让学生分析演唱形式(对唱、重唱、合唱)对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艺术形像塑造所起的作用。

让学生体验对唱形式。

欣赏《保卫黄河》时,让学生分析所采用的演唱形式(齐唱、轮唱)以及效果如何?这些问题,通过学生的思考,都能归纳出来。

同时让学生参与演唱,让他们亲身体验这些音乐表现手法的魅力。

小结总结冼星海的艺术成就和光辉一生,让学生们学习冼星海那种爱国精神和坚韧顽强的精神,继续发扬中华民族的顽强不屈的精神,虽然我们生在和平年代,但每个人都要向冼星海学习,不要忘记自己的责任,为实现伟大富强的中国而奋斗。

学情分析;学生对流行歌曲喜欢较多,对本节课冼星海的作品了解的不多,只是在初中时听过《保卫黄河》这首歌,对这首歌有点印象。

所以我就从《保卫黄河》作为导入环节。

高中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有一定的知识面(包括文学、历史、地理等),对于事物也有自己的认识和观点。

在教学时,如果还照搬照抄原来的老方法,把音乐课上成枯燥的“解剖课”,是绝对行不通的,应在音乐的内容和含意上作更宽泛一些的探索,站在音乐文化的高度上欣赏作品,融入人文色彩,使音乐更贴近学生已有的历史、地理、文学知识,更容易被广大的学生接受,也较容易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进而培养他们主动参与对作品的感受体验、分析、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教学内容分析
版本: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鉴赏模块
章节:第十六单元第29节
由于本节课教学内容容量大,所以本节课具体教学内容选择安排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生平简介。

2、合唱套曲《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内容、结构。

3、对《黄河大合唱》的赏析,侧重于第一、四、七等章节的欣
赏。

4、《黄河大合唱》与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对比欣赏。

■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对于《黄河大合唱》作品的第七乐章《保卫黄河》并不陌生,在初中教材也有涉及,但是对于冼星海以及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创作的这部里程碑式的巨作的更详尽的内容,学生是陌生的,所以在本课内容安排和教学方式上要有所创新和突破,力求通过本堂课使学生对《黄河大合唱》有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

■设计思想
音乐新课程目标指出:通过对我国优秀音乐作品的审美体验,增进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本课的教学内容在这方面将凸显其功能。

所以,教师在教学内容环节的设置上应有意识的体现以上目标。

在教学活动中应坚持“以聆听为主”的原则,结合探究、实践(演唱),引导学生更深入的感受与理解音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课前查阅资料,教师讲解,学生初步了解人
民音乐家冼星海生平、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贡献,及《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

2、能力目标: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学生进一步提升理解
音乐的能力;通过学唱第五乐章《黄水谣》和第七乐章《保卫黄河》,学生较深入的体会音乐情感;通过对比《黄河大合唱》和钢琴协奏曲《黄河》的不同音乐表现风格,初步分析两种音乐形式的特色。

3、情感目标:通过对冼星海生平的了解及其作品的赏析,初步
认识这部作品的艺术和社会价值,学生能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和歌唱实践,学生对《黄河大合唱》第四乐章《黄水谣》、第七乐章《保卫黄河》有较深入的理解。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挖掘作品的内涵,学生初步认识此作品艺术和社会价值。

■教学方法
聆听感受、启发讨论、实践参与
■教具
多媒体课件、钢琴
⏹(1)学唱《二月里来》后,体会作者其他风格的作品。

⏹(2)听《黄河大合唱》全曲,选你最喜欢的一曲,哼唱一下,
并谈谈你对音乐的体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