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分类与命名-微生物命名规则

合集下载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只确定属名, 只确定属名,未确定种名的某一株细菌
Salmonella sp.
只确定属名, 只确定属名,未确定种名的若干菌株
Salmonella spp.
亚种用subsp.表示 表示 亚种用
Pasteurella multocida subsp. septica
第三节 细菌的分类体系
目前公认的细菌分类体系是“伯吉氏系统细菌学手册” 目前公认的细菌分类体系是“伯吉氏系统细菌学手册” 描述了各个属的性状及属内各种的简明比较 。 “国际系统与进化微生物学杂志”(International 国际系统与进化微生物学杂志”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 IJSEM)是细菌分类命名的世界公认 ) 的权威期刊。 的权威期刊。
第四节 细菌的鉴定
一般只有纯培养的细菌才能进行鉴定。 一般只有纯培养的细菌才能进行鉴定。DNA分子水平的 分子水平的 鉴定主要限于专业实验室或作研究之用 。 1.形态学检查:标本涂片镜检 形态学检查: 形态学检查 2.病原菌分离鉴定 病原菌分离鉴定 分离培养:一般 ℃ 分离培养:一般37℃ 16-24h 细菌鉴定:菌落特征、形态、染色特征、生化试验、 细菌鉴定:菌落特征、形态、染色特征、生化试验、 血清学试验
复习重点
细菌命名与书写的基本原则。 细菌命名与书写的基本原则。
Escherichia coli 属名 种名 属名+种名 Salmonella pullorum (S. pullorum)
几种不同的书写情况: 几种不同的书写情况:
属名重复出现,可缩写 属名重复出现,
大肠杆菌); 如:E.coli (大肠杆菌);
S. pullorum(鸡白痢沙门氏菌) 鸡白痢沙门氏菌)

dl第7章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dl第7章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第七章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主讲:微生物学检验教研室
第七章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第一节 细菌的分类单位与命名
种、标准株 双命名法
第二节 细菌的分类方法
数值分类法
第一节 细菌的分类单位与命名
一、细菌的分类单位
❖ 分类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 1)种:细菌分类的基本单位。生物学性状相同的细
菌群体构成一个种;同一菌种的细菌在某些方面有 一些差异可分为亚种、亚种以下分型、亚型 2)株:不同来源的相同菌种称为菌株。其性状可以 完全相同,也可有某些差异。具有某种细菌典型的 生物学特征的菌株为该菌的标准株。标准株作为细 菌分类、鉴定、命名、质量控制的依据和标准
B.stearothermophilus Bacillus.subtilis(Ehreberg) Cohn 1872(在细菌分类
单元的后面附上命名人的姓氏、命名年代,括号 内为原命名人的姓氏。)
第二节 细菌的分类方法
❖ 传统分类方法
以细胞壁的结构特点作为最高一级分类依据,按 细胞形态、革兰氏染色性、鞭毛及生化特性作为 较高一级分类依据
二、细菌的命名
❖ 举例:
芽孢杆菌属(Bacillus原意为小杆菌)中的几个种: 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is 或 B.subtilis 蜡样芽孢杆菌: Bacillus.cereus 或 B.cereus 嗜热脂肪芽孢杆菌:Bacillus.stearothermophilus 或
第一节 细菌的分类单位与命名
二、细菌的命名
❖ 双命名法:即种的学名。包括属名、种名加词。它们 都是由拉丁文、希腊文或拉丁化的其他词组成,要求 印刷成斜体或书写时在名称下划线。
1)第一个词是属名,单数主格名词或作为名词的形容 词表示; 第一个字母大写或缩写为大写的单个或几个 字母表示

细菌的分类及命名[知识研究]

细菌的分类及命名[知识研究]

着研究的深入科属的划分会发生变动
专业知识
8
1、属(genus)性状相近、关系密切的 若干菌种组成一个菌属,与其他属有明 显差异。
2、种(species)是细菌学分类的最基本 单元,生物学性状基本相同的细菌群体 归成一个菌种。
3 、 菌 株 ( strain ) 是 不 同 来 源 的 某 一 种 细菌的纯培养物。
细菌的分类及命名
一、 细菌的分类地位 二、 细菌的命名 三、 细菌分类鉴定的标准 四、 细菌的分类体系 五、 细菌的鉴定
专业知识
1
一、细菌分类学——对细菌进行分类, 命名与鉴定的 一门学科。
任务:
•在全面了解细菌生物学特征的基础上, 研究它们的种类,探索其起源,演化以 及与其他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而提 出能反映自然发展的分类系统,并将细
专业知识
11
例如 大肠埃希菌的学名全名是:
Escherichia coli(Migula) Castellani et
Chalmers l919 指的是Migula于1895年命名此菌为 Bacillu coli,Castellani及Chalmers 于1919年改为现名。
专业知识
12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学名为:
恶臭消化链球菌是由 Veillon 首先发现和定名的 ,后 Smith 重新定为现名。
专业知识
14
3、拉丁文学名应按拉丁文字母的发音规 则读念
4、属名重复出现时,拉丁文可缩写,用 第一个字母,为避免混肴,也可用2个 字母。大肠杆菌(E.coli)
专业知识
15
5、只确定属名、未确定种名的某一株细菌, 其拉丁文学名可在属名之后加sp.(正体字); 如果同属未定种名的若干菌株,则用 spp. (species 的缩写, sp. 表示单数,spp. 表示复数 ) , 如 Micrococcus sp.表示微球菌属的一个种, Micrococcus spp. 表示微球菌属的一些种。

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

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

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微生物是指以肉眼不可见的微小形态存在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多种类型。

对微生物进行分类与命名是为了方便对其进行研究和了解其特性。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分类方法及相应的命名规范。

一、细菌的分类与命名细菌是最常见的一类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

细菌的分类主要基于形态、生理特性、生长条件、代谢方式等多个方面。

1. 形态分类根据细菌的形态特征,可以将其分为球菌(cocci)、杆菌(bacilli)、弧菌(vibrios)、螺旋菌(spirilla)等类型。

其中,球菌为球状或椭圆状,杆菌为长形或短杆状,弧菌为弧形,螺旋菌为螺旋形。

2. 生理特性分类细菌的生理特性也是分类的重要指标之一。

比如,光合细菌(photosynthetic bacteria)能利用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厌氧细菌(anaerobic bacteria)能在缺氧条件下生存和繁殖。

3. 生长条件分类根据细菌的生长条件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嗜热菌(thermophile)、嗜酸菌(acidophile)、嗜盐菌(halophile)等类型。

嗜热菌适应高温环境,嗜酸菌适应酸性环境,嗜盐菌适应高盐浓度环境。

细菌的命名通常遵循国际细菌命名法规定的规范。

该规范要求使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词根作为细菌的属名(genus),并加上表征特定种类的表名(specific epithet)。

例如,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Escherichia”为属名,“coli”为表名。

二、真菌的分类与命名真菌是一类具有真核细胞结构的微生物,包括酵母菌和霉菌等。

真菌根据其生活方式、营养特性和菌丝形态等进行分类。

1. 营养分类真菌的营养方式主要分为 saprophytes(腐生菌)和 parasites(寄生菌)。

腐生菌通过分解死物质为自己提供营养,寄生菌则寄生于其他寄主生物体上。

2. 菌丝形态分类真菌的菌丝形态也是分类的依据之一。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微生物命名规则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微生物命名规则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微生物命名规则细菌的分类与命名细菌分类学细菌分类学 (taxonomy)就是指对细菌进行分类、命名与判定的一门学科。

它的任务就是在全面认识细菌的生物学特色的基础上,研究它们的种类 ,探究其发源、演化以及与其她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从而提出能反应自然发展的分类系统,并将细菌加以分门别类。

它包含三个方面:分类 (classification)、命名 (nomenclature)与鉴定 (identification) 。

一、基本观点1、细菌分类就是依据每种细菌各自的特色,并依照它们的亲缘关系分门别类 ,以不一样样级编排成系统。

分类有两种 :①以细菌的形态与生理生化特征为依照的表型特色分类法 ,包含有传统分类法 (classical classification)与数值分类法(numerical classification);②用化学剖析与核酸剖析,以细菌大分子物质 (核酸、蛋白质 )构造的同源程度进行分类称种系分类 (phylogenetic classification)或自然分类(natural classfication)。

2、细菌命名在分类基础上 ,赐予每种细菌一个科学名称,使之在生产实践、临床实践与科学研究工作中互相沟通成为可能。

依照细菌命名的法例,能保证全部的科研工作者以相同方式赐予细菌命名。

3、细菌判定将未知细菌按分类原则放入系统中某一适合地点与已知细菌比较其相像性 ,用对照剖析方法确立细菌的分类地位。

若与已知细菌相同即采纳已知菌的名称 ,不一样者则按命名原则确立一个新名称。

二、分类等级细菌的分类等级与其她生物相同,挨次为界 (kingdom)、门(division) 、纲 (class)、目(order)、科 (family) 、属 (genus)、种 (species)。

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界 (procaryotae),包含有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与螺旋体。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最全版)PTT文档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最全版)PTT文档
上关系密切,而且在表型上仅存在较小的某些差 异,在种内分成2个或2个以上的分类单位,即为 亚种
微生物亚种以下的变型分类
亚种以下
生物变型——表示特殊的生化或生理特征
血清变型——表示抗原结构不同 致病变型——表示某些寄主的专一致病性 噬菌变型——表示对噬菌体的特异性反应 形态变型——表示特殊的形态特征
微生物的菌株
菌株(Strain)或称品系 是指同种微生物不同来 源的纯培养物即单个分离物的纯培养后代,常以 数字、字母、人命或地名等表示
分离物是指已分离得到但为经鉴定的纯培养物的 后代即为分离物
群(Group)
为工作方便而将近似的种或介于
种间的菌株按其形态或结合生理生化、生态特征
归为若干类群。如放线菌中的链霉菌属内的种归
生理生化、G + C mol%、系统发育地位等 5.抗原构造:O、K、H
门(Phylum or Division)
为主——体现了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成 属(Genus)
《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 3.生活方式:自主生活,共生,寄生
果 尚未出齐 分类(Classification):是指根据相似性或亲缘关系,将一个有机体放在一个单元中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微生物分类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目的
分类是人类认识微生物,进而利用和 改造微生物的一种手段,微生物工作者只 有在掌握了分类学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对 纷繁的微生物类群有一清晰的轮廊,了解 其亲缘关系与演化关系,为人类开发利用 微生物资源提供依据
第一节 微 生 物 分 类 学
微生物分类学(Taxonomy)是一门按微生物类群的 亲缘关系把它们安排成条理清楚的各种分类单元 或分类群(Taxon)的科学
细二胞、形 微态生水物平的的 命色名 素、形状、来源、病名、地名、某科学家的

细菌的分类及命名

细菌的分类及命名

计算相似度的公式为:
S%=NS/(NS+ND) 其中S为相似度,NS 为相似性状, ND为相异性状。
此法应用时所选性状必须要多,越多准确 性越高,至少高达100个,否则易误判。
ppt课件完整
28
2、常见动物致病菌的鉴定已形成固定 的程序。
革兰氏阳性细菌
革兰氏阴性细菌
ppt课件完整
29
革兰氏阳性细菌
科及科以上的划分在细菌不太完善,且随
着研究的深入科属的划分会发生变动
ppt课件完整
8
1、属(genus)性状相近、关系密切的若 干菌种组成一个菌属,与其他属有明显 差异。
2、种(species)是细菌学分类的最基本 单元,生物学性状基本相同的细菌群体 归成一个菌种。
3、菌株(strain)是不同来源的某一种 细菌的纯培养物。
细菌的分类单元与动植物一样,依次为
界 Kingdom (拉:Regnum)
门 Phylum (拉:Phylum))
纲 Class (拉:Classis)
目 Order (拉:Ordo)
科 Family (拉:Familia)
属 Genus(拉:Genus)
种 Species(拉:Species)
15
5、只确定属名、未确定种名的某一株细菌, 其拉丁文学名可在属名之后加sp.(正体字); 如果同属未定种名的若干菌株,则用 spp. (species 的缩写, sp. 表示单数,spp. 表示复数 ) , 如 Micrococcus sp.表示微球菌属的一个种, Micrococcus spp. 表示微球菌属的一些种。
属名消化链球菌 种名恶臭 原命名者
恶臭消化链球菌是由 Veillon 首先发现和定名的 ,后 Smith 重新定为现名。

细菌的分类及命名ppt课件

细菌的分类及命名ppt课件
细菌的分类及命名
6、如果是新种,在新种的拉丁文学名之 后还要加上“sp.nov。”,nov是novel 的缩写。 • 例如Lawsonia intracellularis
gen.Nov. sp . Nov.,译为:胞内劳 森菌,新属新种。
细菌的分类及命名
7、亚种用subsp.(正体字)表示,这是 subspecies的缩写, • 例如Pasteurella multocida
• 属名在前,字首字母要大写,其余小写
• 整个属名及种名在出版物中应排成斜体
• 中文译名,种名在前,属名在后
细菌的分类及命名
2、分类学文献中的细菌拉丁文学名,属 名和种名之后,往往还要加上首次定名 人(加括号)、现名定名人和现名定名 年份,这些均用正体排字。 • 一般兽医学及医学微生物学文献中,
属名和种名之后的部分均予省略。 • 如:Escherichia coli
细菌的分类单元与动植物一样,依次为
• 界 Kingdom (拉:Regnum)
• 门 Phylum (拉:Phylum)) • 纲 Class (拉:Classis) • 目 Order (拉:Ordo)

科 Family (拉:Familia)

属 Genus(拉:Genus)

种 Species(拉:Species)
5、只确定属名、未确定种名的某一株细菌,其拉丁 文学名可在属名之后加sp.(正体字);如果同属未 定种名的若干菌株,则用spp. (species 的缩写, sp. 表示单数,spp. 表示复数 ) ,
• 如 Micrococcus sp.表示微球菌属的一个种, • Micrococcus spp. 表示微球菌属的一些种。

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规则

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规则

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规则微生物是一类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正确分类和命名微生物对于研究其特性、功能以及与人类的关系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规则。

一、微生物的分类1. 界(kingdom):微生物可以分为五个界,即细菌界(Bacteria)、病毒界(Viruses)、真菌界(Fungi)、古细菌界(Archaea)和原生动物界(Protista)。

2. 门(phylum):每个界包含若干个门,用于进一步细分不同类型的微生物。

3. 纲(class):门下又可以划分为若干个纲,纲是进一步划分微生物种类的方式之一。

4. 目(order):在纲下,进一步的分类单位是目,用于确定微生物之间的更具体的关系。

5. 科(family):目下面是科,科是微生物分类中的一个重要单位,进一步细化了微生物的分类。

6. 属(genus):科下面是属,是对微生物进行更为具体的分类。

7. 种(species):最具体的分类单位是种,常以拉丁学名表示,包含科学名称和命名者的缩写。

二、微生物的命名规则1. 拉丁化命名:微生物的种命名通常使用拉丁学名,以便在不同语言之间保持一致。

2. 属名+种加词:微生物的种名通常由属名和种加词组成,种加词通常是为了描述或特指某种微生物,或者以某个人的名字命名。

如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其中“Escherichia”是属名,而“coli”是种加词。

3. 学名缩写:在科学文献中,为了方便引用,可以使用微生物的学名缩写,通常是属名的首字母缩写加上种加词的首字母缩写。

例如,大肠杆菌的学名缩写为E. coli。

4. 命名者的缩写:在微生物的拉丁学名中,通常会包含命名者的缩写,以表明该微生物是由哪位科学家首次发现并命名的。

5. 国际命名规则:微生物的命名受到国际命名规则的约束,以确保命名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三、案例分析以细菌为例,某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的细菌,并决定对其进行分类和命名。

微生物检验知识之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微生物检验知识之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微生物检验知识之细菌的分类与命名细菌如何分类你知道吗?你对细菌的分类了解吗?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细菌的分类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微生物在生物化学分类中的地位(一)细菌与原核生物界细菌、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支原体归属于原核生物界其分类等级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二)真菌与真菌界真菌是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归属真菌界(三)病毒与病毒界病毒没有典型的细胞结构,归属于病毒界病毒的分类等级依次为科、属、种二、细菌的分类单位、系统和命名(一)细菌的分类单位细菌的分类等级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临床细菌检验常用的分类单位是科、属、种。

种是细菌分类的基本单位。

形态学和生理学*状相同的细菌群体构成一个菌种;*状相近、关系密切的若干菌种组成属;相近的属归为科,依次类推。

标准菌株:具有该种细菌典型特征的菌株在细菌的分类、鉴定和命名时都以标准菌株为依据标准菌株也可作为质量控制的标准(二)细菌的命名采用拉丁文双命名法:属名(名词大写)+种名(形容词小写)(印刷用斜体)例: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中文名:种名+属名例:结核分枝杆菌(三)细菌的分类系统目前*上普遍采用伯杰分类系统。

也有采用CDC(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分类系统。

三、细菌的分类方法(一)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分类法1.传统分类法原则:生物的基本*质主次原则。

按细胞形态、革兰染**、鞭毛及代谢特点作为较高一级分类依据。

科、属、种的分类主要依靠生化特*和抗原结构。

2.数值分类法原则:细菌的基本*质同等重要原则采用标准化、成品化和配套生化反应试剂条,检测细菌的数十个生理生化特*。

*阳*结果—数字—电子计算机进行计算—比较、测定相似度—区分细菌的种群—确定细菌亲缘关系(二)遗传学分类法以细菌的核*、蛋白质等在组成上的同源程度分类。

目前较为稳定的遗传学的分类方法有下列几种:1.DNAG+Cmol测定,简称G-C比。

微生物的分类单元和命名

微生物的分类单元和命名
4.闵航(2005):微生物学.浙江大学出版社
参考期刊:
微生物学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微生物学会主办
微生物学通报中国微生物学会;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主办
参考网址:
中国微生物信息网络hppt://159.226.80.1/chinese.html
中国微生物资源信息共享/sdinfo
中国微生物信息网络n/
2.
一、填空题
1.种以上的系统分类单元自上而下可依次分成7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界,门,纲,目,科,属,种
3.
一、简答
1.微生物分类学担负着那三项具体任务?
4.
5.
课程讲义资源(Word文档)、教学课件资源(PPT)、视频录像资源(视频录像)。
属名在前规定用拉丁字名词表示词首字母要大写由微生物的构造形状或由著名的科学家名字而来用以描述微生物的主要特征
微生物的分类单元和命名
1.
1.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亚种以下的分类名词有变种、型、菌株
2.命名:每一种微生物的学名都依属与种而命名,由两个拉丁字或希腊字或拉丁化的其他文字组成。属名在前,规定用拉丁字名词表示词首字母要大写,由微生物的构造、形状、或由著名的科学家名字而来,用以描述微生物的主要特征。种名在后,用拉丁形容词表示,词首字母小写,为微生物的色素、形状、来源、病名或著名的科学家姓名等,用以描述微生物的次要特征。
6
使用教材:
微生物学教程第3版周德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参考书目:
1.沈萍主编,《微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细菌的分类和命名

细菌的分类和命名

大肠埃希氏菌
拉丁文学名应该按拉丁文字母的发音规则读念,用 英语读念是错误的。
第三节

细菌分类鉴定的标准
细菌分类依据
形态特征 培养特征 生理特征 生态特征 化学组成 血清学反应 遗传学特性
1.经典鉴定方法的指标
A. 基本形态:
球状—球菌;杆状—杆菌;螺旋状—螺旋菌
B. 细胞的形状、大小、结构和染色反应
古细菌
I. 是一个独特的系统进化类别,其成员产甲烷、极 端耐盐、高度嗜热,其细胞壁组成与细菌不同。 II. 这些极端微生物被认为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早期 产物,因此称之为古细菌。 III. 在兽医微生物学中,不占重要地位。
细菌的分类等级
属 具有共性的若干种的组合,应与其它属有明 显的差异。不同的属之间的16S rRNA序列有较大 差异,差异应大于5~7%。 种 是微生物学分类的最基本单元,可以认为是 一群性质相似的菌株,与其它菌株群体有明显差异。
C. 细胞的群体形态
D. 生化性质和生态特征
2.分子生物学方法 分类的依据:遗传特征
第四节
细菌分类的方法
一、双歧检索条目分类法
细菌分类采用传统的双歧检索条目分类法。
此法首选要在细菌的各种性状中,选择一项或数项 被认为是最主要的基本性质,作为分类指征,在最 高一级的分类等阶上将细菌分成若干类别;然后在 这些类别中选择数项次要性状为指征,将细菌作次 一等阶分类,依此类推,一直划分到种。
人为影响因素多,但实际临床检验很实用。
二、数值分类法
原理 根据数值分析,借助电子计算机,将 拟分类的细菌按其性状相似程度归类定位。
各种性状同等重要,应用多菌株比较。
所选性状越多,正确性越高,至少要达到100个, 否则易误判。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菌得分类与命名细菌分类学细菌分类学(taxonomy)就是指对细菌进行分类、命名与鉴定得一门学科。

它得任务就是在全面了解细菌得生物学特征得基础上,研究它们得种类,探索其起源、演化以及与其她类群之间得亲缘关系,进而提出能反映自然发展得分类系统,并将细菌加以分门别类.它包括三个方面:分类(classification)、命名(nomenclature)与鉴定(identification)。

一、基本概念1、细菌分类就是根据每种细菌各自得特征,并按照它们得亲缘关系分门别类,以不同等级编排成系统。

分类有两种:①以细菌得形态与生理生化特性为依据得表型特征分类法,包括有传统分类法(classicalclassification)与数值分类法(numerical classification);②用化学分析与核酸分析,以细菌大分子物质(核酸、蛋白质)结构得同源程度进行分类称种系分类(phylogenetic classification)或自然分类(natural classfication)。

2、细菌命名在分类基础上,给予每种细菌一个科学名称,使之在生产实践、临床实践与科学研究工作中相互交流成为可能。

按照细菌命名得法规,能保证所有得科研工作者以同样方式给予细菌命名。

3、细菌鉴定将未知细菌按分类原则放入系统中某一适当位置与已知细菌比较其相似性,用对比分析方法确定细菌得分类地位。

若与已知细菌相同即采用已知菌得名称,不同者则按命名原则确定一个新名称。

二、分类等级细菌得分类等级与其她生物相同,依次为界(kingdom)、门(division)、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

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界(procaryotae),包括有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与螺旋体.分类等级拉丁字尾比较固定,表示方法如下:目—ales、亚目-ineae、科-aceae、亚科—oideaae、族—eae、亚族-inae。

种就是细菌分类得基本单位,将生物学性状基本相同得细菌群体归成一个菌种;性状相近、关系密切得若干菌种组成一个菌属;相近得属归为一科;依次类推。

在两个等级之间,可添加次要得分类单位,如亚门、亚纲、亚属与亚种等。

群与组不就是正式分类等级,就是泛指具有某种共同特性得某个集体,任何等级都可借用。

同一菌种得各个细菌,在某些方面仍有一定得差异,可再分成亚种(subspecies),亚种以下得分类等级为型(type),以区别某些特殊得特征.例如抗原结构不同而分得血清型(serotype);对噬菌体敏感性不同得噬菌体型(phagetype);对细菌素敏感性不同得细菌素型(bacteriocin-type),生化反应与某些生物学性状不同得生物型(biotype)。

由不同来源分离得同一种、同一亚种或同一型得细菌,称为株(strain)。

株得建立就是从一次单独分离物得单个原始菌落传代得纯培养物,例如从10个肺结核患者得痰液中分离出得10株结核分枝杆菌。

具有某种细菌典型特征得菌株称为模式菌(typical strain)或标准菌株(standard strain),它就是该种菌株得参比菌株。

在细菌得分类、鉴定与命名时以模式菌为依据,也可作为质量控制得标准。

三、细菌命名法《国际细菌命名法典》(theinternational code ofnomenclutureofbacteria)1990年修订本(1992年ASM出版)就是目前公认得命名法典,就是在1975年出版得基础上,经历了10余年,3届国际微生物学会议得努力而通过得一部法典,它确认了1980年1月1日后,由国际系统细菌学杂志(IJSB)合法发表得细菌命名.细菌得科学名称(学名)得生物双名式(binomen),具备拉丁化文字得形式与明确分类等级得两个特点,即有一个属名与一个种名构成。

属名在前,就是名词,首字母大写;种名在后,就是形容词,不论就是否为人名或地名均须小写;两者均用斜体表示。

细菌学名得中文译名则种名在前,属名在后。

例如Mycobecter ium tuberculosis(结核分枝杆菌)、Salmonella typhi(沙寒沙门菌)。

属名也可用第一个字母代表,如M tuberculosis、Styphi等.有时某些常见得细菌也可用习惯通用俗名如tuberoulosis (结核杆菌)、typhoidbacilus(伤寒杆菌)等。

有时泛指某一属细菌而不特指其中得某个细菌则可在属名之后加上sp,如Mycobacterium sp,Salmonella sp,即表示分枝杆菌属与沙门菌属细菌(sp代表菌种species,复数用spp);如果使用1个亚种得名称,则在种名后再加亚种名如Klesbsiella penumoniae subspecies pneumoniae。

命名法典规定,新得细菌名称必须在IJSB发表后,经过世界公认得国际细菌命名裁定委员会公布,菌名批准目录刊登后正式应用。

凡有关细菌研究得学术论文必须使用上述正式命名得细菌学名。

细菌分类方法细菌得分类就是在对细菌得大量分类标记进行鉴定与综合分析得基础上进行得。

用作细菌得分类标记有形态学、生理生化学、免疫化学与遗传学等方面得性状。

近年来,应用各种现代化技术与设备研究细胞得化学结构与化学组成,分析它们得来源关系,为发展细菌分类学开拓了前景。

一、按表型特征分类法细菌得形态、染色以及细菌得特殊结构就是最早与最基本得分类依据,众多得理化特征如细菌生长条件、营养要求、需氧或厌氧、抵抗力、菌体成分、能否利用某些糖类与有机酸、蛋白质、氨基酸、代谢途径、代谢产生、呼吸酸、毒性酶、毒素、致病力等也一直作为分类依据.目前,以生理生化学作为细菌分类方法有两种,即传统分类法与数值分类法.(一)传统分类法19世纪以来,以细菌得形态、生理特征为依据得分类奠定了传统得分类基础,它选择一些较为稳定得生物学性状,如细菌得形态结构、染色性、培养特性、生化反应、抗原性作为分类依据,然后按主次顺序逐级区分。

这种方法使用方便,分类亦较为明确,但往往带有一定程度得盲目性。

(二)数值分类法20世纪60年代,随计算机得应用而发展得细菌分类方法。

它对细菌得各种生物学性状按“等重要原则”进行分类,一般需选用50项以上得生理、生化指标逐一进行比较,通过计算机分析各菌间相似度,划分细菌得属与种,并确定它们得亲缘关系.二、遗传学分类法遗传学分类就是以细菌得核酸、蛋白质等在组成得同源程度分类。

该分类法具有下述得优点:(1)对细菌得“种”有一个较为一致得概念;(2)使分类不会出现经常性或根本性得变化;(3)可制定可靠得细菌鉴定方案;(4)有利于了解细菌得进化与原始亲缘关系。

目前较稳定得基因型细菌分类法有如下几种。

(一)DNA G+Cmol/%测定DNA分子两条链上4种碱基得总分子量为100,测定其中G+G或A+T摩尔百分比,能反映出细菌间DNA分子同源程度,习惯上以G+C作为细菌分类标记。

不同菌属间得G+Cmol%范围很大,在25%~75%之间,但同一种细菌G+Cmol%相当稳定,不受菌龄、培养条件与其她外界因素影响,亲缘关系越近得细菌,它们G+C mol/%越相近。

目前测定得技术多用加热变性法.加热变性得DNA由于双链DNA分开,使A 260紫外吸收度增加。

紫外吸收度得增加与解链程度成正比。

用Tm表示DNA分子中50%解链时得温度,Tm随G+Cmol%得含量线性增加。

在通常条件下,G+Cmol%为40得DNA其Tm约为87℃,每增加1%G+Cmol含量,Tm约增加0、4℃,因而通过Tm可测出G+Cmol%含量。

(二)核酸同源值测定同一种细菌得G+Cmol%固然应该相同,但G+Cmol%相同得却并不一定就是同一细菌。

因为G+Cmol%不能反映其碱基得序列。

精确得办法就是利用DNA 分子杂交技术测定DNA分子得相似度。

其基本步骤均就是先提取菌株得DNA,加热变性解链,然后将两种变性得DNA(其中一种为标记DNA或rRNA)混合液在一定得温度下保温复性,重新得到杂交得双螺旋DNA分子,鉴定其双螺旋结合率.结合率得大小反映了DNA碱基序列得相似程度与菌种之间得亲缘关系得亲疏.DNA/DNA杂交时,同一菌得结合率为100%,80%~90%得同源为同一种内、同一亚种得细菌,60%~70%得同源性为同一种内不同亚种得细菌,20%~60%则认为就是同一属中得不同菌种。

(三)核蛋白体RNA碱基序列测定细菌核蛋白体RNA序列比较保守,其变化十分缓慢。

分离提取细菌16SrRNA,用T1核酸酶消化,分析寡核苷酸得碱基序列可测出rRNA得相关性。

绘制各类群关系与树状谱,从而确定种系得发生关系。

另一种研究核蛋白体RNA碱基序列得方法就是rRNA-DNA杂交,其基本原理与DNA—DNA杂交方法相同,只就是最后得结果表示方法不同,常用于两个有差距得微生物间测定,例如用rRNA—DNA杂交将假单胞菌属至少可分成5群rRNA同源群。

细菌分类系统国际上普遍采用伯杰(Bergey)分类系统,自1923年《伯杰鉴定细菌学手册》(Bergey’s mannual of determinative bacteriology)第一版问世以来,每隔四五年修订一次,至1974年已出版至第八版.1984年将其易版为《伯杰系统细菌学手册》(Bergey’smanual ofsystemic bacteriology),共分4卷。

在此新版中,对细菌得高级分类作了重新安排,以细菌细胞壁得结构特点,将原核生物界分为4个菌门:薄壁菌门(Gracilicu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软壁菌门(Tenericutes)与疵壁菌门(Mendosicutes)。

伯杰系统细菌学手册第1卷(1984年)登载医学、工业与普通微生物中重要革兰阴性细菌;第2卷(1986年)为放线菌外得革兰阳性菌,第3卷为古细菌、蓝藻菌与其她革兰阴性菌;第4卷为放线菌.1994年出版《伯杰鉴定细菌学手册》第9版,该版摘录《伯杰系统细菌学手册》第1卷~4卷所有菌属得表型描述,把所有细菌根据类型排列成1~35群,除群11蓝藻菌保留“目”分类单位,其余细菌不设目,除了群5保留肠杆菌科、弧菌科与巴斯德菌科科名与群11蓝藻菌科外,其她均无科名,但以细菌表型为基础得4个主要类型与《伯杰系统细菌学手册》提出得4个菌门正好相对应。

临床上也有采用CDC系统分类,该系统由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enterfordisease controlandprevention,CDC)使用核酸杂交与核酸序列分析结果编排,如肠杆菌科得CDC分类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