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马克思原理第三章题库(含答案)
2019马克思原理第三章题库(含答案)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题库)一、单项选择题( 70)1. 在阶级社会中, 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意识是( )A. 社会大多数人的思想B. 被压迫阶级的思想C. 统治阶级的思想D. 广大劳动群众的思想答案:C2. 自然环境对社会所起的作用, 主要是( ) 。
A. 直接决定人类社会的生活过程B. 通过对生产的影响起作用C. 通过对社会制度的性质和更替的影响起作用D. 通过对科学技术影响起作用答案:B3. 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的是( ) 。
A. 社会的上层建筑B. 人口因素C. 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D.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答案:D4. 在生产关系的构成要素中, 最基本的方面是( )A. 劳动工具B.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C.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D. 产品的分配形式答案:B5. 下列各组社会意识诸形式中, 全部属于非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 。
A. 政治思想、语言学、道德B. 技术科学、语言学、哲学C. 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D. 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答案:C6. 不同民族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 文化具有多样性。
人们常说:法国人浪漫,德国人严谨,美国人务实等等。
这种差异的形成是由( ) 。
A. 各民族不同的自然环境造成的B. 各民族不同的遗传基因决定的C. 各民族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D. 各民族的自然、社会等因素综合决定的答案:D7. 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 。
A. 劳动者B. 劳动对象C. 科学技术D. 管理方式答案:C8. 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 。
A. 它是否适应自己的经济基础B. 社会意识的性质C. 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D. 国家政权的性质答案:C9. 区分社会制度性质的根本标准是( ) 。
A.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 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C. 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D. 国家政权的性质答案:C10. 我国农村推广多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之所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在于它遵循了( ) 。
马克思原理第三章习题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C)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3.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C)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5.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D)A.生产力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6.上层建筑是指(D)A.社会的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社会生产关系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7.社会形态是(B)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8.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B)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9.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C)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变革C.社会形态的更替D.科技的进步10.社会革命根源于(D)A.人口太多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11.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C)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实现社会公平12.“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及答案
第三章测试1【单选题】社会意识主要是对( )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B、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C、社会各阶级利益关系的反映D、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得分:0.4分2【单选题】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A、前者比后者更为根本B、后者比前者更为根本C、两者是同等的D、视国情不同而不同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得分:0.4分3【单选题】理解全部人类历史的钥匙,应当从()A、阶级斗争发展史中去寻找B、生产劳动发展史中去寻找C、地理环境变迁史中去寻找D、政治制度演变史中去寻找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得分:0.4分4【单选题】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B、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D、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得分:0.4分5【单选题】“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表明(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得分:0.4分6【单选题】社会意识是()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B、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C、人类改造社会的过程D、人类自我改造的过程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得分:0.4分7【单选题】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的规律是()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B、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C、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D、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更替的规律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得分:0.4分8【单选题】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A、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B、各种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影响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变化上的滞后性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得分:0.4分9【单选题】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最基本的前提是()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D、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得分:0.4分10【单选题】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A、阶级斗争B、改革开放C、科学技术革命D、社会基本矛盾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得分:0.4分11【单选题】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得分:0.4分12【单选题】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可以()A、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B、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C、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D、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得分:0.4分13【单选题】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A、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才能实现B、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才能实现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才能实现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才能实现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得分:0.4分14【单选题】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B、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得分:0.4分15【单选题】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A、客观的物质世界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得分:0.4分16【单选题】生产力中的劳动者是指()A、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人B、从事体力劳动的人C、从事脑力劳动的人D、经济上不占统治地位的人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得分:0.4分17【单选题】判断某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主要标志是( )A、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合理B、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C、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D、公有化程度的高低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得分:0.4分18【单选题】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产品的分配形式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C、经营管理形式D、劳动者的素质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得分:0.4分19【单选题】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主要是()A、领导者的技术水平的高低B、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人C、劳动资料特别是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平D、劳动对象的深度和广度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得分:0.4分20【单选题】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表明()A、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B、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力与之相适应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D、生产力直接决定社会形态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得分:0.4分21【单选题】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的涵义在于()A、它揭示了社会发展一般过程B、它揭示了社会形态由量变到质变这一飞跃过程C、它揭示了人类社会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过程D、它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得分:0.4分22【单选题】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名词解释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有机体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社会文化结构社会意识形态阶级阶层社会进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形态阶级斗争社会改革科学技术英雄史观群众史观人民群众历史人物普通个人杰出人物无产阶级领袖二、单项选择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D)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问题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标准是(B)A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 B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C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不同回答 D对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关系的不同回答3.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各种条件的总和,它是:( A )A.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的统一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4.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D)A阶级斗争发展史 B生产关系发展史C社会意识发展史 D生产劳动发展史5.“吃、喝、住、穿,这是人生的第一需要”的观点属于(A)A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B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C利己主义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6."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
'民以食为天'"。
这段话表明( A )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活动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7.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 B )A.吃喝穿住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D.结成社会关系8.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B )A地理环境 B生产方式 C经济基础D实践活动9.“话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属于(A)A宿命论 B英雄史观 C唯物史观 D诡辩论10.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是对(A)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B科学文化的反映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D社会规律的反映11.社会意识根源于(A )A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B反映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C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民群众的心理 D英雄人物成为杰出人物的意愿12.自然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识的形式,它属于(B)A没有阶级性的上层建筑B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C特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D思想的上层建筑13.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是( C )A法律前面人人平等 B抽象的人性论 C利己主义 D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14.“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说明(D)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D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15.社会进步的内涵是(D)A物质文明的进步B精神文明的进步C政治文明的进步D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进步16.资产积极思想家以“理性”、“人性”是否客观及实现程度作为社会进步的尺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名词解释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有机体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社会文化结构社会意识形态阶级阶层社会进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形态阶级斗争社会改革科学技术英雄史观群众史观人民群众历史人物普通个人杰出人物无产阶级领袖二、单项选择(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问题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A阶级斗争发展史 B生产关系发展史C社会意识发展史 D生产劳动发展史(3)“吃、喝、住、穿,这是人生的第一需要”的观点属于()A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B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C利己主义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4)“话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属于()A宿命论 B英雄史观 C唯物史观 D诡辩论(5)在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是()A血缘关系 B法律关系 C思想关系 D生产关系(6)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标准是()A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 B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C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不同回答 D对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关系的不同回答(7)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体现的关系是()A自然物质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B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C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D物质与意识的关系(8)“人定胜天”的观点表明()A人在自然面前无所作为B错误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C准确把握了人与自然的关系D夸大了自然界的客观性(9)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只能是()A社会现存的各种生产关系B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C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生产关系D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10)人类是社会的主体,历史活动就是人的活动,因此人可以()A创造社会发展规律B消灭社会发展规律C改变社会发展规律 D认识和利用社会发展规律(11)“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是()A宿命论观点 B机械论观点 C历史循环论观点 D唯物史观观点(12)哲学的生产力范畴是标志()A人们认识世界能力的范畴B人们用物质手段作用于劳动对象的能力范畴C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范畴D人类生产实践的发展水平能力范畴(13)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物的关系C物与物的关系D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关系(14)生产关系所体现的是生产过程中()A人与自然界的关系B人与人的政治关系C人与人的思想关系D人与人的经济关系(15)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A公有制还是私有制B公有制水平的高低C是否适合生产力的状况D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公平(16)一定的社会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A政治制度与军队、警察武装力量B生产关系与政治制度C政治的上层建筑与思想的上层建筑D政权与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17)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观点B共产主义的道德和理想C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D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18)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 B产品的分配形式C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D交换和消费关系(19)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文学艺术B国家政权C政党结构D哲学思想(20)经济基础是指()A现实存在的一切生产关系的总和B一定历史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C生产力各要素的总和D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总和(21)国家是代表(D)A全国社会成员利益的B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C少数剥削阶级利益的D统治阶级利益的(22)区分国家的类型和本质的根据是()A人口多少B领土的大小C国体D政体(2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是对()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B科学文化的反映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D社会规律的反映(24)自然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识的形式,它属于()A没有阶级性的上层建筑B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C特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D思想的上层建筑(25)社会意识根源于()A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B反映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C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民群众的心理 D英雄人物成为杰出人物的意愿(26)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地理环境 B生产方式 C经济基础D实践活动(27)生产方式是()A生产力各要素的有机统一B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有机统一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28)社会形态是()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统一B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的统一C国体与政体的统一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2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斗争的状况是()A已不存在B越来越激烈C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D只存在于人民内部E总的趋势是趋于缩小,减弱和缓和(30)国家的实质是()A全体社会成员的代表 B社会各阶级矛盾的调节者C社会生产的组织者和指挥者 D统治阶级的暴力工具(31)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是()A法律前面人人平等 B抽象的人性论 C利己主义 D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32)“民主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不是一个东西。
马克思原理第章第三章
第三章第一节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 )。
A.吃喝穿住B.人的自觉意识活动c.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D.社会关系的形成2.制约人们行为及其动机的根本条件是( )A.生产方式B.传统意识C.政治制度D.阶级关系3.下列哪一原理可以解释“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这一社会现象( )。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的作用 B.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C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的方向 D.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4.社会意识主要是对( )。
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B、阶级斗争的反映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D、社会发展规律的反映5.群体意识是( )。
A、集体主义的产物B、个体意识的总汇C、群体共同意识的产物D、群体实践的产物6.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是( )。
A、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一样有其规律性性B、社会发展史与自然界的发展史完相同C、社会的发展进程不受人们主观意志影响D、社会发展是一个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7.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
A、生产关系的发展史B、社会意识的发展史C、生产劳动的发展史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8.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对社会存在起作用,在于( )。
A、它不完全受具体的社会存在和社会实践的制约B、它有相对独立性C、意识形态诸形式之问的相互协调场D、它符合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9、社会运动的物质承担者是( )。
A、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B、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D.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体10、不同的地理环境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 )。
A.决定作用B.加速或延缓作用C.无足轻重的作用D.决定国家民族命运的作用11.社会意识的本质特点在于( )。
A.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相对独立性B.它是全社会人的共同意识C.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D.它是独立于社会存在之外的精神实体12.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政治法律思想B.道德规范C.文学艺术D.哲学思想1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习题及答案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A. 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 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B.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3.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A.产品的分配形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4.杰出人物的产生是A.纯粹是必然的B.纯粹是偶然的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5.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A.客观的物质世界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6.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7.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A.科学技术B.劳动对象C.劳动者D.管理方式8.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社会意识形态B.政治法律思想C.国家政权D.政体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D. 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1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12.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13. “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A、宿命论观点B、机械论观点C、历史循环论观点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参考答案:1-5 DCBCD 6-10 CACAA 11-13 ABD二、多项选择题1.社会存在包括A.社会生产的各种物质条件B. 社会生产的物质生产活动C.经济关系D. 全部社会关系2.生产关系的客观性是指A.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关系B.人们不能随意创造或消灭某种生产关系C.生产关系是社会有机体中客观实在的组成部分D.生产关系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3.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一观点表明A.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B.历史不是神创造的C.历史是人们任意创造的D.历史是人思想发展史4.“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B.这两种观点是相互补充的C.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D.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5.历史发展是“合力”作用的结果,这就是说A. 历史发展无规律可循B. 历史发展是无法认识的C. 历史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D. 社会中的每个人是“合力”的一部分6. “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力气去安排它的葬礼呢”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A. 抹煞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B. 否认革命在社会质变中的作用C. 否认历史观上的决定论原则D. 否认科学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7.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A.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B.它要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C.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D.它要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参考答案:三、简答题1.怎样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2.怎样理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3.如何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4.如何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这两个概念5.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有哪些6.什么是经济基础,如何理解经济基础这一概念的内涵简答题1、2、3、4、6参见教科书。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练习题第三章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存在是指()A。
生产力各要素的总和B.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2.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是( )A. 制造使用工具B. 具有宗教信仰C.具有思想意识 D.具有语言文字3.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地理环境的优劣 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C.社会风气的好坏 D.人口增长的快慢4. 社会意识是()A.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B,社会的教育活动过程C.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D.社会的普遍交往过程5. 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A.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
‘B.政治思想、语言学、道德C.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D.技术科学、哲学、艺术6.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A.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B.政治思想、语言学、艺术C.自然科学、道德、宗教D.法律思想、哲学、艺术7.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促进作用,是由于( )A.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B.它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C.它具有历史继承性D.它具有相对独立性8.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社会生产与社会消费的关系问题9.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A.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B.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D.人与劳动资料之间的关系10.在劳动资料方面,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是()A.运输设备B.动力系统 C.传动装置D.生产工具11.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A.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12.生产关系各项内容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劳动的分工协作形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产品的分配方式D.产品的交换方式13.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A.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B.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C.社会化的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D.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14.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中()A.生产力系统各要素的总和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D.占统治地位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15.国家政权属于()A.社会的上层建筑B.社会的经济基础C.社会物质生活条件D.剥削阶级意志的表现16.“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一自然历史过程.”这句话说的是()A.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没有差别B.社会发展是纯粹自发的过程C.人的思想动机对社会发展不起作用D.社会发展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17.美国跨越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完整word版)马原,第三章 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课后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 .生产方式B .地理条件C .社会意识D .人口因素2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A .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 .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 .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 .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3 .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 .生产资料所有制B .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 .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 .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4 .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 这句话揭示了()A .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 .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 .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5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A .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B .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D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6 .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A .生产力B .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C .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D .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7 .上层建筑是指()A .社会的经济制度B .科学技术C .社会生产关系D .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8 .社会形态是()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 .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 .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9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A .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 .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10 .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A .生产力的发展B .生产关系的变革C .社会形态的更替D .科技的进步11 .社会革命根源于()A .人口太多B .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C .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D .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12 .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A .改变社会主义制度B .完善社会主义制度C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 .实现社会公平13 . “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2019版马原第三章习题
2019版马原第三章习题第三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2019版)一、单项选择题1、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 )A 、物质生产方式 B、自然地理环境 C、社会意识 D、人口因素2、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B )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3、社会革命根源于(D )A、人口太多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税化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B )A、占人口大多数B、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C、具有先进思想D、掌握历史发展规律5、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条件是(C )A、纯粹偶然的B、纯粹必然的C、偶然与必然的统一的D、有的是偶然有的是必然6、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D )A. 劳动者的素质B. 科学技术C. 生产管理D. 生产工具7、区分生产关系基本类型的标志是 (D )A. 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或方面的相互联系B. 产品的分配方式C.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8、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 C)A. 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B. 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C. 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D. 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9、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 , 这个“总和”是指 (B )A. 社会中现有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B. 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和环节的总和C. 一定的生产力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D. 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的总和10、上层建筑是推动还是阻碍社会的发展取决于 ( A)A. 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B. 它是否同自己的经济基础相适合C. 它本身的各个部分是否协调D. 它是否与经济基础存在着矛盾11、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 C)A. 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 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 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 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12.“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 , 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这句话揭示了 (D )A. 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 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 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13. 社会分裂为阶级的根本原因是( D):A. 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使用暴力的结果;B.产品分配的结果;C. 在生产中出现了指挥者和执行者的结果;D. 出现了剩余产品和私有制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三章题库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经济基础是指()A. 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B. 一定社会各种关系的总和C. 一定社会生产利分配关系的总和D. 一定社会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2.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A. 社会发展史和自然界的发展史是完全相同的B. 社会的发展进程不受人们主观意志的影响C. 社会发展是一个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D. 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一样有其客观规律3.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的根据主要是()A. 社会主体人的发展状况B. 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C. 社会的阶级关系D. 生产力发展水平4.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的前提是()A.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B. 社会意识有能动的反作用C. 社会运动是受偶然性支配的D. 人是社会运动的主体5.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是()A.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的原理B. 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C.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D. 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有巨大作用的原理6.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因为()A. 它是构成生产力最重要的独立要素B. 它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要素C. 它能把生产力诸要素组合起来构成现实生产力D. 它能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7.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形式是()A.政治斗争B.思想斗争C.经济斗争D.暴力革命8.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是()A.一般的政治斗争B.思想斗争C.经济斗争D.夺取政权的斗争9.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突出地表现在( )A.社会意识可以超前于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C.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10.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本质上体现了( )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物的关系C.人与人的关系D.物与物的关系11.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它( )A.是否符合经济基础的要求B.是否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C.是否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D.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12.社会革命()A.在生产力发达的国家才会发生并取得胜利B.在生产力落后的国家才会发生并取得胜利C.在人民群众觉悟高的国家才会发生并取得胜利D.在具备了革命的客观形势和主观条件的国家才会发生13.国家是代表( )A.统治阶级利益的B.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C.全体社会成员利益的D.少数剥削阶级利益的14.人类社会的历史,归根到底是()A.生产劳动的发展史B.精神文明的发展史C.阶级斗争的发展史D.国家政权的更替史15.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四、判断说明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唯心史观长期占有统治地位是因为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斗争不力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没有完整意义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的历史观。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历史观方面有些进步的思想家有唯物史观的思想萌芽,但没有形成系统的唯物史观的思想。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之所以唯心史观占统治地位,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阶级根源和认识论根源。
2.人类社会的历史归根到底就是劳动发展的历史正确因为劳动不仅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而且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劳动不仅是人类和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且人类通过劳动实践与物质自然界相联系,劳动是人类全部社会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3.一切社会意识形式都是社会意识形态错误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形式从其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来看,可以区分为两种类型,一类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另一类不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
只有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才是社会意识形态,不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则是社会意识形式中的非意识形态部分,最明显的特征是非意识形态部分是阶级性的,如自然科学、语言学、逻辑学等等。
4.社会意识依赖社会存在,社会生产力越发达,社会意识就越先进错误社会意识依赖社会存在,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观点,说明了社会意识产生和变化的根源。
但唯物史观同时告诉我们,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
社会意识一旦产生,就属于上层建筑,它并不直接反映生产力的变化,要通过经济基础这个中介才能同生产力发生联系,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社会的政治条件的关系更为密切。
因此,生产力发展迅速的国家,社会意识不一定先进,而生产力落后的国家,社会意识不一定就是落后的。
5.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力正确生产力是不依赖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力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练习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练习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选题1.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通过()A.对个体心理素质的影响实现B.对物质生产的影响实现C.对个体胜利结构的影响实现D.对民族气质的影响实现答案:B解析:地理环境是人们的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人类生存依赖着地理环境。
这种依赖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场所。
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建设的资源。
地理环境必然影响社会的发展,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地理环境通过对生产的影响,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第二,地理环境制约不同国家社会的发展。
因此,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物质生产来实现。
2.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A.经济关系B.政治关系C.思想关系D.血缘关系答案:A解析: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
3.在上层建筑的各种要素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A.艺术B.宗教C.政治D.哲学答案:C解析:上层建筑是与经济基础相对应的范畴,指社会的政治.法律.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以及与这些意识形态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
其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政治。
4.唯物历史观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A. 人的价值追求B.人的政治立场C.人的情感态度D.人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答案:D解析: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5.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A.生产工具B.管理手段C.劳动对象D.科学技术答案:A解析:生产力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著名论断的提出者是()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答案:B解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由邓小平提出。
7.”谋事在天,成事在人“这种观点属于()A.历史唯心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 .机械决定论D.唯意志论答案:A解析:历史唯心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非科学历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人们的思想动机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
(完整word版)马原第三章试题(word文档良心出品)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D )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C.产品的分配形式D.产品的交换形式2.“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许可的范围”。
这种看法是(A ) 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机械决定观点C.历史宿命论观点D.历史循环论观点3.社会意识是(A )A.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B.对政治状况的反映C.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D.人民群众愿望的表现4.社会意识是(A )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B.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C.人类改造社会的过程D.人类自我改造的过程5.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C )A.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物质基础B.生产力落后于生产关系的变化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生产关系可以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6.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杰出人物是指( D )A.无产阶级的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 B.历史上反抗剥削阶级的革命领袖C.上升时期的剥削阶级的先进代表 D.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7.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 B )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C.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D.分工协作关系8.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是(C )A.对立统一规律B.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D.阶级斗争规律9.一定社会上层建筑所包括的内容(C )A.是一切阶级的意识形态B.只是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C.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意识形态及与此相应的各种制度、设施的总和D.只是国家政权及其设施、组织的总和10.社会意识形态是指( D )A.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B.包括社会心理在内的不同层次的社会意识的总和C.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D.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和大部分社会科学11.社会形态的确切含义是指( B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C.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D.社会中各因素的总和12.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A )A.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B. 物质文明的发展水平C. 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D. 生态环境的不断改改善13.改革和社会革命都根源于( A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C.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D.统治阶级内部各政治派别之间的矛盾14.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序列的是( C )A.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B.古代社会、近代社会、现代社会C.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D.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15.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D )A. 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B. 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C. 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文化制度D.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16.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因为(C )A. 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中并转为现实的生产力B. 科学技术是构成生产力的最重要的独立因素C. 科学技术能把生产力诸要素结合起来构成现实的生产力D. 科学技术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1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A )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D. 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18.“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这句名言的含义是( C )A. 社会革命和社会改良是绝对对立的B. 每次革命都会创造奇迹,要不间断地“革命”C. 社会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环节D. 社会革命是对旧世界的彻底否定1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这说明( A )A.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B. 上层建筑的进步可以改变经济基础发展的根本方向C. 经济基础发展的总趋势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D. 经济发展的规律是可以改变的20.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属性在于(C)A.人的自然属性 B.人的道德属性C.人的社会属性 D.人的精神属性二、多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到4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在对待社会历史发展及其规律问题上,存在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CD )A. 唯物主义B. 唯心主义C. 唯物史观D. 唯心史观2.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ABC )A.劳动资料 B.劳动对象C.劳动者 D.劳动工具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三章知识点及练习题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重要知识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物质生产方式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3.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4.世界历史的形成发展5.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6.人民群众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7.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的关系练习题一、选择题(一)单选题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 存在与思维的关系问题B.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C.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2.在对待社会历史发展及其规律问题上,历来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这两种对立的观点是()A.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B. 原始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D. 唯我论与不可知论3.唯心史观的根本错误在于它片面夸大了()A.人的作用B.地理环境的作用C.物质生产的作用D.英雄人物的意识和意志的作用4.社会意识的本质特点是()A.独立于社会存在之外的精神实体B.依赖和反映社会存在C.全人类的共同意识D.社会阶级意识中带有共性的内容5.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A.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的关系B.社会的性质和人类解放的程度C.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斗争的状况D.它为之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和它所武装的阶级社会势力的性质6.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B.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C.社会意识是属于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7.生产力是指人们()A.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B.解决生产发展问题的能力C.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D.改造和影响自然的能力8.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依据是()A.劳动者的素质B.生产工具C.生产管理的科学化程度D.科学技术水平9.人和物的要素之所以能够变成现实的生产力,是因为( )A.正确调整分配关系以及由它决定的消费关系B.把科学技术物化在机器工具等生产资料中所产生的必然结果C.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能够把诸要素结合起来D.劳动对象范围不断扩大和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10.下面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理解不正确的是( )A.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B.生产关系是为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而产生的C.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D.生产关系必须完全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才能存11.下列各项,哪一个不属于政治上层建筑( )A.政治法律思想B.政党C.国家政权机构D.法庭12.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社会运动的基本矛盾中()A.两对矛盾是并列统一的关系B.两对矛盾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关系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起决定性作用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起决定性作用13.人口因素是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重要方面,它是指()A.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道德觉悟B.人们从事生产劳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C.人口的分布状况和受教育程度D.人口的数量、素质和结构等状况对社会发展的制约和影响作用14.地理环境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表现在()A.它是划分社会经济形态的依据B.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的条件C.它是社会制度变更的决定力量D.它是社会性质的决定性因素15.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保护从根本上说就是()A.为了实现共同富裕B.为了尽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C.为了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D.为了全面深化改革得以顺利推进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和依据是()A.改革进入攻坚阶段B.新的主要矛盾的形成和出现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D.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17.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唯物史观关于()的基本原理。
2019年新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
2019年新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1、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就能自动地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
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表现在: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分配,从而调节生产和流通,使生产和销售、供给和需求保持大体平衡;第二,促使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三,促使商品生产者展开竞争。
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表现为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
生产者在价格的引导和利益的驱动下,必然将资源从投人过多,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低、获利减少的部门,向资源投人少,商品供不应求、价格高、获利多的部门转移,从而起到自动调节社会资源配置的作用。
但是,价值规律的调节即市场机制有其自身弱点和消极面:市场机制的启动,是基于微观经济主体对自身近期局部利益的追求;市场信息反馈的只是资源配置的方向而非精确的数量,而且具有滞后性;它不能自发地实行国民经济总量平衡和稳定增长,对某些社会效益重于经济效益的经济活动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甚至会导致垄断,妨碍自由竞争,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等。
市场的这些缺陷和不足,需要国家对市场的宏观指导和调控来弥补和克服。
计划和市场的有机结合,才有可能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2 、劳动是一切财富和文化的源泉。
[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
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使用价值。
价值要以使用价值即财富为物质承担者,但生产使用价值即财富的劳动,并不必然生产价值。
在一切自然经济中的劳动都生产财富,但不形成价值。
但劳动也不是财富生产的唯一要素。
财富是所有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
在财富生产中,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等都是不可缺少的,马克思肯定各种生产要素在财富生产中的同等重要性,他说: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
正如威廉·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财富是由各种生产要素共同生产的,这就为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共同参与财富分配提供了经济依据。
马克思第三章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试题清单(含答案)一.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A.吃喝穿住( )B.人的自觉意识活动( )C.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D.社会关系的形成( )2.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
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
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
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
这说明:()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3.“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
‘民以食为天’”。
这说明:()A.人的生理需求是社会历史的基础( )B.人的本质决定于人的自然属性( )C.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的物质欲望( )D.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行,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等活动(√)4.制约人们行为及其动机的根本条件是:()A.生产方式(√)B.传统意识( )C.政治制度( )D.阶级关系( )5.下列哪一原理可以解释“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这一社会现象:()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B.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C.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 )D.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6.社会意识主要是对:()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B.阶级斗争的反映( )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 )D.社会发展规律的反映( )7.群体意识是:()A.集体主义的产物( )B.个体意识的总汇( )C.群体共同意识的产物( )D.群体实践的产物(√)8.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A.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一样有其规律性(√)B.社会发展史与自然界的发展史完全相同( )C.社会的发展进程不受人们主观意志的影响( )D.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 )9.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A.生产关系的发展史( )B.社会意识的发展史( )C.生产劳动的发展史(√)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 )10.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在于:()A.它不完全受具体的社会存在和社会实践的制约( )B.它有相对独立性( )C.意识形态诸形式之间的相互协调( )D.它符合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11.社会运动的物质承担者是:()A.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 )B.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D.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体( )12.不同的地理环境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A.决定作用( )B.加速或延缓作用(√)C.无足轻重的作用( )D.决定国家民族命运的作用( )13.社会意识的本质特点在于:()A.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相对独立性(√)B.它是全社会人的共同意识( )C.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D.它是独立于社会存在之外的精神实体( )14.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政治法律思想(√)B.道德规范( )C.文学艺术( )D.哲学思想( )15.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地表现是:()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B.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 )16.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反作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A.它实际掌握群众的广度和深度(√)B.反映统治阶级利益的程度( )C.反映被统治阶级利益的程度( )D.它是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 )17.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A.自然界( )B.人口因素( )C.地理环境( )D.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的总和(√)18.测度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劳动工具的状况(√)B.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C.劳动者的主体素质( )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19.现阶段,先进生产力集中体现为:()A.劳动对象( )B.科学技术(√)C.劳动者( )D.管理方式( )20.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客观物质性标志是:()A.劳动者的技术水平( )B.劳动者( )C.科学技术和管理方式( )D.生产工具(√)21.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本质上是:()A.人与自然的关系( )B.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C.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D.人们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 )22.划分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的根本标准是:()A.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科学技术水平( )D.国家政权的性质( )23.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它:()A.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还是公有制( )B.是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C.是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D.是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 )24.生产关系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A.产品的分配关系( )B.产品的交换关系( )C.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25.生产资料包括:()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B.生产工具和劳动者( )C.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D.劳动产品( )26.生产关系所体现的是:()A.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B.人与人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的思想关系( )D.人与人的经济关系(√)27.下列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A.道德( )B.哲学( )C.艺术( )D.语言学(√)28.道德是:()A.经济基础最集中、最直接的反映( )B.最抽象的意识形式( )C.上层建筑的核心( )D.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29.社会形态是指:()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技术形态和生产形态的统一( )C.同一定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D.经济形态和文化形态的统一( )30.上层建筑反作用的直接根源存在于:()A.生产力中(√)B.生产方式中( )C.社会形态中( )D.经济基础中( )31.经济基础相对于上层建筑来说是易变的,这种情况存在于:()A.封建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一切社会形态(√)32.上层建筑的根本性质取决于:()A.经济基础(√)B.政治制度( )C.国家政权( )D.意识形态( )33.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A.政治法律制度与军队警察等( )B.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 )C.政权和政治法律制度( )D.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34.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在于:()A.自然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社会规律是主观的,没有普遍性( )B.自然规律有重复性,社会规律没有重复性( )C.自然规律无阶级性,社会规律有阶级性( )D.自然规律通过盲目的、自发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活动实现的(√)35.经济基础是指:()A.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B.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各种关系的总和( )C.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产和分配关系的总和( )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36.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取决于:()A.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 )B.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 )C.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 )D.被服务的经济基础是否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37.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人民群众( )B.阶级斗争( )C.社会基本矛盾(√)D.科技革命( )38.社会基本矛盾是:()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B.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 )C.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设的矛盾(√)39.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最终原因是:()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展( )C.经济基础的发展( )D.上层建筑的发展( )40.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社会基本矛盾的关系是:()A.前者和后者相互决定,相互制约( )B.前者和后者并行不悖( )C.以后者为基础,推动前者矛盾的解决( )D.以前者为基础,两者互相制约,相互作用(√)41.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A.政治权力( )B.社会生产力(√)C.天才的创造力( )D.阶级斗争( )4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A.根本动力( )B.惟一动力( )C.最终动力( )D.直接动力(√)43.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均( )B.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暴力掠夺( )C.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D.剩余产品的出现( )44.划分阶级的依据是:()A.人们在特定经济结构中的特定地位(√)B.人们在一定历史阶段的特定政治态度( )C.人们在特定经济关系中所形成的思想观点( )D.人们之间的政治法律关系( )45.划分阶级的标准是:()A.经济标准(√)B.政治标准( )C.思想标准( )D.社会标准( )46.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A.思想、文化、技术领域的重大变革( )B.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C.统治阶级内部政权的更替( )D.反动阶级对革命政权的篡夺( )47.对无产阶级革命来说,主观条件成熟的主要标志是:()A.无产阶级具有革命的决心、勇气和毅力( )B.无产阶级觉悟程度的提高( )C.无产阶级组织纪律性的提高( )D.有一个敢于和善于领导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48.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A.吃喝穿住( )B.人的自觉意识活动( )C.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D.社会关系的形成( )49.马克思主义回答人的本质问题的立足点是:()A.人的社会关系(√)B.人的自然属性( )C.人类的共同利益( )D.人的自身需要( )50.所谓抽象人性论意指:()A.否认人的社会性,关于人的本质的唯心主义观点(√)B.一种对人类共同人性的科学抽象的理论( )C.一种否认人之共性的错误理论( )D.一种资产阶级哲学独创的理论( )51.在抗击“非典”中,许多患者被治愈后又捐出自己的血清,用于治疗其他患者,这说明:()A.人的价值只体现在特定的场合和行为中( )B.人的价值必须以满足个人需要为前提( )C.人的价值表现为人的能力的大小( )D.人的价值是在满足自身和他人的需要中实现的(√)52.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在于:()A.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B.个人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 )C.个人的自由选择和自由发展( )D.个人主体性的增强和摆脱社会的约束( )53.“英雄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这个观点的实质是:()A.历史唯物主义( )B.历史唯心主义(√)C.历史主义( )D.自然主义( )二.多选题1.下列事物属于唯物史观“社会存在”的有:()A.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B.人们实践活动所利用的自然资源(√)C.人们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社会生产力(√)D.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是:()A.社会意识脱离社会存在独立发展( )B.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同社会存在变化的不不平衡性(√)C.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3.19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德国在哲学领域超过了经济上先进的英国。
自考本科——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三章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附答案)2019-08-29三、辨析题1.“宿命论”不是英雄史观。
答:错。
因为:“宿命论”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它与唯意志论构成了英雄史观的两种典型形态。
只不过,宿命论把决定历史发展的杰出人物的意志看作是一种神秘精神力量的体现而已。
2.“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第一提琴”。
答:这是恩格斯关于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的正确论断。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从同一时代的不同国家来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其社会意识并不一定处于时代前列;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国家.其社会意识并不一定滞后,有的还超过生产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
如18世纪末的法国之于英国,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的德国之于英、法两国,前者的经济发展水平均不及后者,但在思想领域内的发展却是领先的。
3.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历史。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因为这里的“创造”是指推动历史前进的行为,与破坏和阻碍相对应。
如果英雄即历史人物是杰出人物,那就应包含在人民群众的范围之内,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创造历史活动具有统一性。
所以,没有必要说人民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历史。
如果历史人物是反动人物,他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活动是背道而驰、南辕北辙的。
因此,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只能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4.劳动是财富的惟一源泉。
答:错。
因为:首先,劳动的主体和客体是受自然制约的。
从劳动主体来看,劳动离不开人的肉体组织的作用,而人的肉体组织是受自然制约的。
从劳动的客体即劳动对象来看,无论是天然的劳动对象还是经过劳动加工的劳动对象,都来自自然界,受自然规律的制约。
其次,劳动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离开自然界劳动便无从发生。
劳动不能创造物质自然界本身,它只能改变自然物的形态,而且在改变自然物形态的过程中还要经常依靠自然力的帮助。
劳动并不是超自然的力量,自然界的存在是劳动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可以说劳动是财富之父,自然界是财富之母。
马原习题-第三章
2A
7C
3D
8C
4C
9D
5B
10D
6C
11C
16B
12C
17D
13D
18B
14B
15B
2019/3/10
[多项选择题答案]
1、ABE 3、ABC
2、ABCDE
2019/3/10
三、辨析题
1、当生产关系落后于生产力时,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当生产关系超前于生产力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019/3/10
第三章
2019/3/10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
A、生产方式 B、地理条件 C、社会意识 D、人口因素
2019/3/10
2、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生产方式 B、地理环境 C、意识形态 D、人口因素
)
2019/3/10
3、下列各组社会意识诸形式中,全部属于意 识形态范围的是( )
)
2019/3/10
16、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 在于人民群众 ( )
A、占人口大多数 B、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C、具有先进思想 D、掌握历史发展规律
2019/3/10
17、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唯
物史观基础是 (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B、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原理
2019/3/10
13、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
A、阶级斗争 B、社会革命 C、科学技术 D、社会基本矛盾
)
2019/3/10
14、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
A、人类理性 B、社会基本矛盾 C、社会革命 D、阶级斗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题库)一、单项选择题( 70)1. 在阶级社会中, 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意识是( )A. 社会大多数人的思想B. 被压迫阶级的思想C. 统治阶级的思想D. 广大劳动群众的思想答案:C2. 自然环境对社会所起的作用, 主要是( ) 。
A. 直接决定人类社会的生活过程B. 通过对生产的影响起作用C. 通过对社会制度的性质和更替的影响起作用D. 通过对科学技术影响起作用答案:B3. 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的是( ) 。
A. 社会的上层建筑B. 人口因素C. 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D.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答案:D4. 在生产关系的构成要素中, 最基本的方面是( )A. 劳动工具B.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C.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D. 产品的分配形式答案:B5. 下列各组社会意识诸形式中, 全部属于非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 。
A. 政治思想、语言学、道德B. 技术科学、语言学、哲学C. 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D. 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答案:C6. 不同民族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 文化具有多样性。
人们常说:法国人浪漫,德国人严谨,美国人务实等等。
这种差异的形成是由( ) 。
A. 各民族不同的自然环境造成的B. 各民族不同的遗传基因决定的C. 各民族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D. 各民族的自然、社会等因素综合决定的答案:D7. 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 。
A. 劳动者B. 劳动对象C. 科学技术D. 管理方式答案:C8. 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 。
A. 它是否适应自己的经济基础B. 社会意识的性质C. 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D. 国家政权的性质答案:C9. 区分社会制度性质的根本标准是( ) 。
A.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 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C. 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D. 国家政权的性质答案:C10. 我国农村推广多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之所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在于它遵循了( ) 。
A. 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B. 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D. 阶级斗争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规律答案:A11. 全部人类社会关系中, 最基础的关系是( ) 。
A. 血缘亲族关系B. 社会生产关系C. 政治思想关系D. 阶级压迫关系答案:B12. 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 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矛盾C. 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D. 进步社会势力和保守社会势力的斗争答案:C13. 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 ) 。
A. 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B. 社会政治制度的性质C.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D. 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答案:C14. 不同的地理环境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 )A. 决定作用B. 无足轻重的作用C. 加速或延缓的作用D. 决定国家、民族的作用答案:C15.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 。
A. 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B. 社会基本矛盾C. 社会革命和改革D.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答案:B16.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B.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D.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答案:B17.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 )A. 公有制还是私有制B. 公有制水平的高低C. 是否适合生产力的状况D. 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公平答案:C18. 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 。
A. 劳动资料特别是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平B. 劳动者技术水平的高低C. 劳动产品质量的好坏D. 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答案:A19. “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之一” ,这是( ) 。
A. 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C.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D. 历史宿命论的观点答案:C20. 在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党和国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这在哲学上的依据有( ) 。
A. 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原理B.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原理C.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D.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原理答案:B21. 在劳动资料中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是 ( )A. 劳动对象系统B. 生产工具系统C. 信息传递系统D. 能源动力系统答案:B22. 马克思主义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 准是 ( ) 。
A. 意识形态的不同性质B. 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C. 生产力的不同水平D. 人的发展的不同状况答案:B23. 由于社会历史是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着的人创造的A. 社会规律是由人所创造的B. 人们可以改造或消灭社会规律C. 社会发展规律只能通过人的自觉活动起作用D. 人的一切活动都体现社会规律答案:C24. “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有理由。
‘民以食为天'”。
这段话表明 ( ) 。
A. 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 , 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等 活动, 这种划分法所依据的标 ,因此( ), 但老百姓吃不上饭 , 就没B. 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C. 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D. 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答案:A25. 历史唯物主义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这即是指( ) 。
A. 人类的生产力决定其生产方式B. 人类的物质生活方式决定其精神生活C. 人类的自然条件决定其社会条件D. 人类的实践能力决定其认识能力答案:B26. 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范畴是标志( ) 。
A. 人类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能力的范畴B. 人类改造旧的社会制度、创立新的社会制度的能力的范畴C. 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能力的范畴D. 人类进行政治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能力的范畴答案:C27.20 世纪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 致力于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这在哲学上的依据是( ) 。
A. 人口因素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原理B. 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的原理C. 人口因素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原理D. 人类社会本质是人口增长的原理答案:C28. 著名现代德国思想家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等著作中指出, 民众的精神价值取向和社会风俗等会深刻地影响到社会的经济发展。
这在哲学上的解释是( ) 。
A.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B. 社会意识能反作用于社会存在C. 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的发展D. 人们的精神世界决定了人们的物质生活答案:B29.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 ) 。
A. 社会的政治关系B. 人与自然的关系C. 分工协作关系D. 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答案:D30.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主要是对( ) 。
A.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B. 科学文化的反映C. 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D. 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反映答案:A31. 地理环境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是通过( ) 。
A. 生产发展水平表现出来的B. 社会心理表现出来的C. 社会制度表现出来的D. 社会革命表现出来的答案:A32. 经过20世纪50、60年代的社会制度改造,贵州、云南等地的少数民族由农奴制社会迈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制度的变迁, 体现了( ) 。
A. 社会形态更替的多样性B. 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C. 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规律性D. 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答案:A33. 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看它是否承认( ) 。
A. 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B. 人们的思想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 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答案:C34. 推动人类社会由低到高级发展的最深刻的原因是( ) 。
A. 生产力的发展B. 生产关系的变革C. 上层建筑的变革D. 社会形态的更替答案:A35. 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 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 ) 。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答案:D36.19 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德国却成为欧洲最先进思想的发源地, 这一事件最突出地表明( ) 。
A.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B. 社会意识不完全由社会存在决定C. 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不平衡性D. 社会存在反向决定社会意识答案:C37. 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并决定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经济规律是( )A. 价值规律B. 剩余价值规律C. 社会基本经济规律D.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答案:D38. 区分社会经济形态的基本标志是( ) 。
A. 如何进行产品分配B.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C.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的程度答案:C39.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说明实行这种经济制度遵循了( )A. 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B. 生产力具有加速发展的原理C. 经济基础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原理D.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答案:D40. 自然科学属于生产力范畴,这是因为( ) 。
A. 它是对自然界的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B. 它把生产力系统中的各要素组成统一的整体C. 它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D. 它是构成现代生产力系统的最重要的独立因素答案:C41. 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是( ) 。
A. 它是人们对社会生活的意识, 不包括对自然界的意识B. 它是对社会全部意识现象的抽象, 因而是永恒不变的C. 它是全社会的人的共同意识, 是各阶级意识中的共同内容D. 它依赖于并反映社会存在, 同时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答案:D42.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 。
A. 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 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 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 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答案:C4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 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 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这是因为( ) 。
A. 社会意识同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B.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C.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都是通过文化体现出来的D. 先进的社会意识就是先进文化答案:B44. 经济基础是一个社会中( ) 的总和。
A. 生产力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C. 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D. 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答案:D45. 最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人口状况是( )A. 人口多、密度大B. 人口少、密度小C. 人口不增也不减D. 与物质的生产相适应答案:D46. 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