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政支出地区差异的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我国财政支出的地区差异——基于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我国财政支出的地区差异——基于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I ∑ ( Yl ∑ (_ )n — Y ), Y YL ( = / o + /
l +Ir b
)∑ (i ), : Y YI I / p 一 +
( ) 1
2 O01 O. 22 35l O. 3 1 O 88 5 01 2 62
0. 89 03 26
2 002 0. 2 1 O2 56l 0. 57 007 37 0. 37 92 47 O 46

1 19 97-2008 年 我 国 东 、 、 三 大 区 域 财 政 中 西
支 出 总 体 差 异 的 分 解
年 份 东 部 地 区
泰 尔 指 数
中 部 地 区
泰 尔 指数
西部地区
泰尔指数
区域 内泰 区 域 问 泰 总 的 泰
尔 指 数 尔 指 数 尔 指 数
I 9 O 31l 7 . 92O2 0 592 . 3 7 lO 55 1 7 . 8l 2 O 01 2 26 0 34 0 l l 0 28 9 0 9 O 6 0 0 5 0 8 04
以 出 现 这 样 的 特 征 , 主 要 是 由 于 区 域 间 差 异 对 总 差 异
( ) 异 测 量 方 法— — 泰 尔 指 数 。 为 了 准 确 反 映 一 差
起 了很 大 的 作 用 ,而 区 域 内差 异 相 对 手 区 域 间 差 异 则
显 得 较 小 。
东 、 、 三 大 经 济 带 之 间 的 财 政 支 出 的 差 异 程 度 。 中 西 本
文 采 用 泰 尔 指 数 ,泰 尔 指 数 5 L称 为 熵 指 数 , 该 数 值 越 小 , 表 区 域 间 的 不 均 衡 程 度 越 小 。泰 尔 指 数 即 可 以 测 代

我国土地财政的区域差异与成因——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我国土地财政的区域差异与成因——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入, 如果 再加 上地 方政 府 以土 地作 抵 押取得 的各类 债务 收 入 , 么通 过运 作 土地 获得 的收 入在 许 多地 区 那
都超 过 政府 可支 配财 力 的一半 。 人们 普遍 认 为 , 土地 财政 乃是 如 下经 济和 社会 问题 的 “ 罪魁 祸 首 ” 地 方 财政 收 入结 构 脆 弱 、 : 节节 攀
[ 中图分 类号 ] 8 0 2 [ F1. 文献标识码 ] [ A 文章编 号] 64— 2 8 2 1 )20 0 — 17 8 9 (0 1 0 -131 0



伴 随着 近年 来 我 国经 济 快 速 增 长 和 城 市 规 模 迅 速 扩 张 , 出现 了一 个 具 有 中 国特 色 的非 褒 义 性 称 谓— — “ 地财政 ” 其指 地方 政 府 的财政 支 出 1 土 , 3益依 赖 于通 过 出让 土地 使 用权 获 得 的各 种 收 人 。具体 而言 , 可将 与土 地财 政相 关 的收入 分 为两 部分 : 是 与 土 地有 关 的税 收 , 括房 地 产 和 建筑 业 等 的营业 一 包
较 大 , 在 2 0 20 且 0 3— 0 7年 间呈 现 先 下 降继 而 小 幅 上 升 的变 化 轨 迹 。从 东 中 西 三 大 地 带看 , 地 财 政 强度 呈 现 土 “ 高 西低 ” 局 。基 于 省 际 面板 数 据 的 实证 检 验 结 果 支 持 土 地 财 政 动 因 的 “ D 东 格 G P锦 标 赛 说 ” 拒 绝 “ 政 压 而 财 力 说 ” 正是 发 展 条 件 不 同 的各 地 区 围绕 G P增 长 展 开 锦 标 赛 , 土 地 作 为 招 商 引 资 筹 码 , 。 D 将 以及 推 动 城 市扩 张 和 大 力 发 展 房 地 产 业 的 载 体 , 而 导 致 了土 地 财 政 的 区域 差 异 。 从 [ 键 词 】 地 财 政 ; 财 政 压 力 ; G P锦 标 赛 ; 面 板 回 归 关 土 D

江苏省各地市财政支出的比较研究

江苏省各地市财政支出的比较研究

江苏省各地市财政支出的比较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江苏省各地市财政支出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了各地市的财政支出情况、主要领域比较、变化趋势、差异原因和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不同地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财政支出差异,主要受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政府管理效率等因素的影响。

在总结了江苏省各地市财政支出的比较分析结果,提出了对财政支出管理的启示,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研究为深入了解江苏省各地市财政支出情况提供了重要参考,对于财政管理部门和决策者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江苏省、各地市、财政支出、比较研究、情况分析、主要领域、变化趋势、差异原因、影响因素、比较分析结果、管理启示、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江苏省作为中国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之一,各地市的财政支出情况一直备受关注。

在当前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财政支出对于地方政府的发展和民生改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地市之间财政支出的差异性以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尚未得到充分探讨和解释。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地市的财政支出规模不断增加,支出结构也在不断调整。

各地市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支出逐渐增加,同时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新兴领域的支出也逐步增加。

在这种背景下,对江苏省各地市财政支出情况进行比较研究,可以为地方政府的财政管理提供重要参考,有助于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通过对江苏省各地市财政支出情况的比较研究,探讨不同地市之间财政支出的差异原因,分析影响财政支出的因素,为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通过深入研究,可以为进一步促进江苏省各地市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分析江苏省各地市的财政支出情况,深入探讨其差异原因和影响因素,从而为各地市的财政管理提供参考和建议。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比较各地市的财政支出水平及结构差异,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二是分析财政支出的主要领域比较,探讨不同地区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情况;三是研究财政支出的变化趋势,揭示各地市财政支出的发展轨迹和特点;四是探讨各地市财政支出的差异原因,分析政府决策、地方特色等因素对财政支出的影响;五是分析影响财政支出的因素,包括经济增长速度、财政收入水平、人口结构等因素对财政支出的影响。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问题的研究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问题的研究

1.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逐渐凸显出来。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了资源、技术和人才的流失,甚至导致社会不稳定。

因此,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差异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背景、相关政策制定、经济差异的表现以及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旨在为加强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2.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背景2.1 国情分析中国地域辽阔,经济自然资源分布不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

中国地区的经济发展关系到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各地区的经济发展都需要与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紧密配合和协调。

2.2 经济基础分析东部沿海地区地处国外,人才素质较高,技术创新水平高,社会化程度高,生产性服务业发达,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内资。

在这些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现代服务业发展早期,消费需求量相对较大,有比较良好的外部环境和较为发达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

中部地区属内陆地区,地缘相对较远,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人口密集,资源丰富,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西部地区开始经历工业化、城市化、现代服务业发展,但在发展阶段和技术创新能力方面相对滞后,对西部大开发有着积极的影响。

西部地区开发相对滞后,经济总体水平不高,人口较少,但有很多的自然资源,电力、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吸引了大量的政府投资。

但由于基础设施落后、科技创新能力相对不足等原因,在经济发展中还需要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

3.政策制定为了促进中国各地区的均衡发展,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制定了许多政策,包括《区域发展规划纲要》等一系列相关法规。

财政转移支付、减税降费、鼓励民间投资,等措施也得到了广泛的推行。

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地区均衡发展,但是其效果仍有待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4.经济差异的表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差异。

一方面,一些东部地区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发达国家的一些地区,例如上海、北京等地。

中国财政转移支付的地区差异

中国财政转移支付的地区差异

中国财政转移支付的地区差异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提升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然而,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国家里,地区间的差异仍然存在着。

如果财政转移支付不公平地分配,它将会加剧这些差异并导致不公平和不稳定。

财政转移支付是一种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转移资金的机制。

这些支付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同时帮助一些相对薄弱的地区得到帮助。

然而,地区差异和不平等还是存在的。

在中国,这个过程经常面临许多的问题。

首先,中国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国家,而地区间的利益差异很大。

这些利益差异包括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丰富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福利等因素。

因此,财政转移支付必须先考虑这些差异,然后制定相应的措施,以解决不同地区的问题。

其次,政策制订者使用的指标和标准很可能不符合实际情况。

标准是一种普遍的方法,然而,因为标准可能在其本质上没有考虑到一些特定问题或由于政策制订者的偏见,这会导致变革的方向不准确。

如果政策制订者的判断根据不同情况而变化,那么转移支付便没有超越自己的视界。

第三个问题是公平性和透明性的问题。

当地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间讨论这些转移支付时,公平性和透明性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它们能够确保这些支付的公正性和透明性,并减少贪污和腐败的危险。

政策制定者必须采取措施,以确保这些支付的透明度和公正性,例如通过建立全国性基数、改善数据收集方法以及开展监督和评估等措施。

要确保财政转移支付的有效性和公平性,政策制定者应该充分考虑地区间的不同特征,并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采取合适的政策。

要解决地区间的不平衡,需保持透明度,确保信息公开和监督评估,以确保政策执行的公正性、透明度和可持续性。

区域经济差异与财政投入

区域经济差异与财政投入

区域经济差异与财政投入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然而,由于各个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差异性,造成了不同地区的财政投入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本文将主要从区域经济差异与财政投入这一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区域经济差异中国广阔的土地和多元的民族文化,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从宏观层面来看,目前中国广义上的经济更为发达的地区主要包括:东部沿海地区、江苏、浙江、广东、北京、上海等。

而相对贫困的地区则包括中西部的贫困地区、西藏、青海、新疆等偏远地区。

这种区域性差异的出现是多方面原因所致。

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平衡、政策扶持的不同、资源的分布不同等。

同时,人文环境、教育、科技以及人才储备的差异,也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同的原因之一。

二、财政投入财政投入是政府调节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不同地区的财政支出,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广义的经济发达地区,地方政府往往有更多的财政收入,可以更多地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福利事业。

而相对贫困的地区,则受到资金匮乏的限制,政府的财政投入能力相对较弱。

从当前的财政支出情况来看,东部地区的市政投入金额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高,而中西部地区的市政投入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相对较弱。

同时,中西部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相对分散的组织结构也使地方政府财政收入面临较大的压力。

三、区域经济差异与财政投入的互动关系不同地区的经济较差的原因,与财政投入的差异也有很大的联系。

不同地区的财政支出也是互相影响的。

经济发达地区的财政收入丰厚,也因此能够扩大市政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可是相对贫困的地区受到资金限制,政府的财政投资相对较少,也面临着较大的发展壁垒。

财政投入水平的提高,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与财政支出水平密切相关。

政府的财政政策要有明确的区域性规划,通过社会调查和政府推行的专项计划等,有针对性地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财政投入。

我国政府财政支出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政府财政支出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政府财政支出中存在的问题一、背景介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财政支出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讨论我国政府财政支出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二、重大项目招标与监管不严格近年来,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和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我国实施了大量的重大项目。

然而,这些项目往往面临招标程序不规范、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地方保护主义导致相关企业竞争环境不公平。

此外,在项目落地之后,并没有有效监督和评估机制来确保项目按时完成和预算合理使用。

为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加强对工程招标过程的监管,并建立完善违约惩罚机制来约束参与工程建设者行为。

同时,应该加强对已经投放市场运营起来的重要基础设施进行长期跟踪和评估。

三、冗员人员及开支过多引发效率低下在我国公共部门人员数量众多,冗员人员占比较高。

这不仅增加了政府财政支出的压力,也导致了效率低下。

此外,我们还面临着公共部门开支过多的问题,例如公务车、会议费等。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通过减少行政层级、优化管理结构来提高工作效率,并取消不必要的行政开支。

同时,应该引入市场化机制来对公共服务岗位进行竞争性招聘和考核,确保选任合适人员。

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完善虽然我国在社会保障方面已经取得很大进步,在养老、医疗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在城乡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其次,在缺乏全民参与感的情况下推出新的社会保障项目可能无法被广泛接受;最后,在资金来源上也存在压力。

为改善这种情况,首先应该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其次应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以提高全民参与感;最后需要创新资金来源方式,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财政支出透明度不足目前,我国政府财政支出的透明度还有待提高。

这给了一些人以利用和滥用公共资源的机会。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财政支出的监督和公开,确保资金使用在合法范围内,并提供一个舆论监督渠道来增加社会参与感。

我国各地区财政支出结构spss分析

我国各地区财政支出结构spss分析

我国各地区财政支出结构spss分析背景介绍财政支出结构是指政府财政预算中各个支出项目的比重和结构,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和各项政策的重要工具之一。

通过对我国各地区财政支出结构进行SPSS分析,可以了解各地区财政支出的差异和特点,为政府提出更加有效的财政政策提供参考。

数据来源本文分析的数据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0》中的各省份2019年财政支出结构数据。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分析我国各地区的财政支出结构,了解各地财政支出的差异和特点,并探讨各项支出项目在各地的重要程度,为政府提出更加有效的财政政策提供参考。

数据处理首先,将各省份的2019年财政支出数据进行导入和整理,按照各项支出项目分别计算各省份该支出项目在财政支出中的占比,最终得到各省份各项支出占比数据。

然后,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图表制作。

结果分析各地区总体财政支出占比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我国各地区总体财政支出结构存在一定差异。

在政府各项财政支出中,各省份最重要的支出项目是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其次是交通运输、公共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领域。

具体来看,自然资源类和环境保护类支出在各省份中占比较低,其中西藏、青海等西部地区支出比例较高,但均未超过总支出的5%。

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体育支出在各省份中占比较高,其中教育支出最高的省份为北京市,达到了30.86%;科学技术支出最高的省份为广东省,达到了10.66%;文化体育支出最高的省份为贵州省,达到了7.83%。

各省份财政支出占比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各省份财政支出结构存在较大差异。

以教育支出为例,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等东部地区的教育支出占比较高,分别为30.86%、21.11%、16.86%、15.37%;而青海省、海南省、西藏自治区、甘肃省等西部地区教育支出占比较低,分别为5.92%、5.25%、4.08%、4.03%。

再以医疗卫生支出为例,广东省、山东省、浙江省、江苏省、河南省的医疗卫生支出占比较高,分别为16.75%、13.96%、13.93%、13.62%、13.16%,而江西省、湖南省、四川省、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等中西部地区的医疗卫生支出占比相对较低,分别为6.85%、7.97%、8.23%、5.75%、6.77%。

中国各地区教育支出的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中国各地区教育支出的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中国各地区教育支出的差异及其原因分析中国是一个广阔而多元化的国家,各地区的经济水平和教育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导致教育支出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分析中国各地区教育支出的差异,并探讨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一、中国各地区教育支出的差异概述中国各地区教育支出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府财政投入差异:不同地区的教育财政投入存在明显差异。

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如北京、上海等直辖市以及一些沿海省份,教育经费充裕,每年教育支出占地区GDP的比例较高;而一些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教育财政投入相对较低。

2.民间教育支出差异:中国的义务教育是政府的责任,但一些家庭为了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给孩子,会额外投入教育支出,如购买学区房、报名补习班等。

而在经济相对较为发达的地区,家庭教育投入更多,以追求更高的教育质量。

3.学校设施和教育资源配置差异:地区间存在着办学条件的差异,一些发达地区的学校设施和教育资源配置相对较好,有着更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更丰富的教学资源,而一些欠发达地区则存在基础教育条件薄弱的问题。

二、造成中国各地区教育支出差异的原因1.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相对财政收入有限,教育支出相对较低。

而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由于财政收入较高,可以更多地将资金用于教育事业。

2.政策倾斜差异:中国政府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区域均衡,会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政策倾斜,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经济欠发达的地区。

然而,在有限的财政资源下,教育支出可能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导致教育支出差异。

3.地区差别和历史遗留问题:地理、人口、历史等因素也会对教育支出造成影响。

一些地区由于历史原因,教育设施和资源相对较为欠缺,教育支出不足;而一些地理位置优越、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容易吸引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投资。

4.社会文化差异:中国各地区的社会文化差异也会影响教育支出的差异。

一些地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较高,更愿意在教育上投入资金,而一些地区则对教育支出不够重视。

我国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区域差异分析

我国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区域差异分析

我国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区域差异分析前言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而地方财政的支农支出在农业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发展情况存在着显著差异,这也导致了地方财政支农支出的区域差异。

本文旨在对我国地方财政支农支出的区域差异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

数据来源本文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和《中国经济统计年鉴》。

其中,涉及到地方财政支农支出的数据主要来自于《中国经济统计年鉴》。

区域差异分析1.地区间支农支出的总体情况根据《中国经济统计年鉴》的数据,我国各地方政府的支农支出总额在2019年达到了2.7万亿元,其中,地方政府的支农支出主要包括了财政投入、项目补助、土地补偿费等多个方面的支出。

从不同地区支农支出的总体情况来看,东部地区的支农支出总额较高,2019年东部地区的总支出量达到了1.3万亿元,占全国总量的近一半;而中部地区的总支出量为5457亿元,占比为20.22%;西部地区的总支出量为4287亿元,占比为15.88%;而东北地区的总支出量为1974亿元,占比为7.3%。

可见,东部地区的支农支出总额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2.地区间支农支出占GDP比例的分析从支农支出占GDP比例的角度来看,各地区的情况如下:•东部地区:东部地区的支农支出占GDP比例相对较低,2019年占比为1.75%。

•中部地区:中部地区的支农支出占GDP比例略高于东部地区,达到了1.9%。

•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的支农支出占GDP比例最高,2019年达到了2.3%。

•东北地区:东北地区的支农支出占GDP比例相对较低,2019年占比为1.58%。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的支农支出总额虽然高,但是其占GDP比例却相对较低。

相反,西部地区的支农支出占GDP比例虽然相对较高,但总金额却较低。

可以证明,在我国各地区协调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支农支出占GDP比例是需要因地制宜的。

中国财政支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效应研究

中国财政支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效应研究

中国财政支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效应研究引言: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历史原因和地区差异,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一直存在,并且难以消除。

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中国政府一直将财政支农作为重要政策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财政支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

一、财政支农政策的背景和意义1. 财政支农的背景中国农村经济长期以来受到农民收入低、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的制约,与城市之间的差距逐渐扩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了一系列财政支农政策,加大对农村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

2. 财政支农的意义财政支农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改善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民转移就业和城乡一体化建设。

通过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农业技术水平和农产品市场化程度,可以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均衡。

2. 财政支农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财政支农政策可以引导农民将土地从传统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向农村非农经济领域转移。

通过投入支持农村产业升级、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产品加工等,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增加农村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

3. 财政支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财政支农政策可以用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如农村道路、水利设施、农村电网等。

这些设施的改善,可以提高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

4. 财政支农对农民素质的提高财政支农政策可以用于提高农村教育和卫生条件。

通过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可以提高农民素质和劳动力技能水平,从而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和收入。

三、中国财政支农支出的影响效应1. 正面影响财政支农支出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这有利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增进社会和谐稳定。

2. 负面影响财政支农支出可能存在资源浪费和政府财政负担加重的问题。

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管和管理,这些支出可能会被滥用或浪费,导致财政资源浪费。

当前我国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财政支出在国家治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国家财政运作的核心环节,财政支出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

然而,在我国目前的财政支出体系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不仅影响了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也给部分人口群体带来了困扰。

二、当前我国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1. 高规模低效益当前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庞大,但在效益上却未能充分体现其投入。

一方面是由于资金吸收渠道少、决策旁路多等原因导致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滞后延误;另一方面是由于工程审批制度不完善以及监管手段不力所致,造成资源错配与浪费。

2. 资源流向不合理由于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并且传统产业结构转型需要重点补助,当前我国地方权力下放以及相关配套改革背景下形成横向比较容易引起公众关注;同时,由于政府间协商制度不尽完善,区域发展水平差异导致资金流向不合理现象。

3. 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虽然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在公共服务供给领域还存在一定问题。

一些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如教育、医疗等,普及程度与人民对其需求之间仍存在较大鸿沟。

此外,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过程中缺乏科学规划和有效监管也是造成资源浪费和财政支出效益低下的原因之一。

4. 社会保障体系待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需要继续加强。

虽然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退休、失业以及医疗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但依旧存在养老金不足、失业保险覆盖范围有限等问题。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在保护弱势群体权益以及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三、解决当前财政支出问题的措施1. 完善财政管理制度加强财政预算和决策的透明度,优化资金项目管理,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估标准和审批程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并严格防止资源错配、浪费。

2. 改进资源配置机制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地区收入分配机制,加强中央与地方间沟通与协商。

同时,完善跨地区投资流转环节,并统一市场准入条件,促进资源在地区间有效配置。

财政政策对区域差距的影响分析

财政政策对区域差距的影响分析

财政政策对区域差距的影响分析财政政策对区域差距的影响分析区域差距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不同地区之间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

财政政策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对区域差距的影响是显著的。

一、财政政策对区域差距的影响1. 财政收入分配财政政策可以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等方式调节财政收入的分配,从而影响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

例如,国家可以通过税收政策,对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税收进行差别化调节,以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

另外,国家还可以通过向欠发达地区提供转移支付等方式,增加其收入来源,从而减少地区之间的差距。

2. 财政支出调节财政支出是国家在宏观经济调控中使用的主要手段之一。

通过调节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可以促进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

例如,国家可以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投入,提高欠发达地区的生产力和人力资本水平,从而促进其经济发展。

3. 财政政策对投资环境的影响财政政策还可以通过改善投资环境,促进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

例如,国家可以通过减免税收、提供优惠政策等方式,吸引外来投资进入欠发达地区,从而促进其经济发展。

二、财政政策对区域差距的影响实证分析1. 财政支出对区域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财政支出对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显著的。

以中国为例,2016年全国财政支出中,中央与地方支出比例为50:50。

研究表明,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比例越高的地区,其经济增长率也相应越高。

2. 转移支付对区域差距的影响转移支付是国家向欠发达地区提供的一种财政支出形式。

研究表明,转移支付对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以中国为例,2000年至2010年期间,国家向西部地区提供的转移支付总额为2.5万亿元人民币。

研究表明,这些转移支付资金对于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结论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调节财政收入分配、财政支出和投资环境等方面,可以促进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

我国财政支出的省际差距比较

我国财政支出的省际差距比较

我国财政支出的省际差距比较引言中国是一个具有广阔领土和多元文化的发展中国家。

在中国,省级行政区域承担着重要的政治和经济职责。

财政支出是省级政府履行职责的基础,也是实现区域发展均衡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在我国,各省的财政支出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这种差距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比较我国财政支出的省际差距,并探讨产生差距的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

财政支出的省际差距中国的财政支出主要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承担。

中央政府负责全国性的公共事务和重大投资项目,地方政府则负责本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务。

然而,在不同省份之间,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存在较大差异。

首先,财政支出的规模存在差距。

一些经济较发达的省份,如广东、江苏和浙江,财政支出规模较大,有足够的财政资源支持各项建设和社会福利。

而一些经济相对欠发达的省份,如贵州、甘肃和青海,由于财政资源相对匮乏,财政支出规模较小,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其次,财政支出的结构也存在差异。

一些经济较发达的省份更倾向于进行基础设施和科技创新方面的投资,以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竞争力。

而一些财政压力较大的省份更倾向于进行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投资,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

差距产生的原因我国财政支出的省际差距产生原因复杂多样。

首先,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导致财政支出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

经济较发达的省份在税收收入和其他经济活动中都具有明显优势,从而能够有更多的财政收入用于支出。

而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则由于税收和经济活动相对较少,财政收入有限,难以满足各项支出需求。

其次,地区资源的差异也是导致财政支出差距的重要原因。

我国地域广阔,不同省份之间的资源分布差异较大。

资源富集的省份可以通过资源开发和利用,获得较高的财政收入,从而拥有较大规模的财政支出。

相反,资源相对匮乏的省份虽然经济发展压力较大,但财政收入有限,难以满足各项支出需求。

此外,历史、地理、文化等因素也对财政支出差距产生影响。

中国财政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研究

中国财政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研究

03
提高财政支出效率的 途径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预算管理、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等。
05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分析
城乡收入差距的演变
改革开放前的城乡收 入差距
在计划经济时期,城乡收入差距 相对较小,但改革开放后,城乡 收入差距开始扩大。
改革开放后的城乡收 入差距
改革开放后,城乡收入差距呈现 波动中扩大的趋势,尤其是20世 纪90年代中期以来,城乡收入差 距迅速扩大。
绝对收入差距
指城乡居民实际获得的货币收入 之间的差距。
相对收入差距
指城乡居民获得的货币收入与各 自所在地区的平均收入之比。
城乡收入一体化
指城乡居民在收入水平、收入增 长速度、收入结构等方面逐步走 向均衡状态。
财政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联
财政支农力度不足
中国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总量小、比例低,且资金使用效益不高。
城市偏向政策的影响
城市偏向政策导致城乡资 源分配不均
城市偏向政策使得城市获得更多的财政资源 ,而农村则相对较少,导致城乡发展不平衡 ,拉大城乡收入差距。
城市偏向政策导致农村人 口外流
城市偏向政策使得城市人口增加,而农村人 口减少,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影响农民收
入增长。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的影响
财政支出规模分析
1 2
总量增长
近年来,我国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在教育 、医疗、社保等领域投入增加。
结构变化
随着财政支出规模的增长,支出结构也在发生 变化,民生领域支出逐渐增加。
3
地区差异
财政支出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中西部地 区财政支出水平相对较低。
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经济建设支出
我国经济建设支出占比较高,对基础设施建设、 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投入较多。

政府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

政府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

政府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一、背景介绍政府财政支出是指政府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需求而进行的资源投入。

它涉及多个领域,包括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增加,政府财政支出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政府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问题一:财政支出过度臃肿政府财政支出在一些地区和领域出现过度臃肿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巨额投入但效果不显著政府在某些领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却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有些项目出现了投资回报不高,甚至白白浪费了资源。

比如,一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经过多年投入,但却未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造成了巨额财政浪费。

1.2 财政支出缺乏监管和约束在一些地方和领域,财政支出缺乏有效的监管和约束机制。

这导致了资源的滥用和浪费,一些人员甚至腐败问题也相继暴露出来。

政府对于财政支出的监管和约束机制需要进一步加强,以保证资源的有效利用。

三、问题二:财政支出不平衡政府财政支出的不平衡是指在不同地区和不同领域,财政支出的分配不公平的问题。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社会的公平性,也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地区间的财政支出差距一些地区的财政支出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导致地区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这种不平衡的支出分配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不公平,同时也会影响到地区的发展和竞争力。

2.2 领域间的财政支出差异在一些领域,财政支出的差异也比较明显。

比如,教育和医疗等社会民生领域的支出相对较低,而一些政府工程和建设项目的支出却较高。

这种不平衡的财政支出分配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和社会需求的得不到满足。

四、解决方案为了解决政府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有效的措施:3.1 完善监管机制和加强财政支出的透明度政府应建立健全财政支出的监管机制,加强对财政支出的监督与管理。

同时,政府应推行公开透明的财政支出制度,让公众了解政府的财政支出情况,提高财政支出的透明度。

中国财政支出地区差异的问题研究

中国财政支出地区差异的问题研究
年 份
1 0 99 l 5 99 2 0 O0 2 5 00 2 06 0 2 7 oo 2) 8 f) (
括转移支付 ) 对财力地区差异进行要素分解 , 以确定各项 收入 对财力差异的贡献率 。 综上所述 , 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地 区间财力差异 的测量 , 而应用 区域经济学 中不平等指数及相 关分解方法研究财政支出地 区差距的文献却非常少。 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 , 根据东部 、 中部 、 西部三大 区 域 的划分 , 19 - 2 0 以 9 0- 0 8年为分析区间 , - 以五年为一个分析 单元 , 研究 了中国经 济转 型时期财政支 出地区差异 的现状 , 运用指数方法分析了中国财政支 出的地 区差异程度和特 征 , 并探析了这种不平衡产生的原因及相关政策建议。 除此 之外 , 些年份财 政支 出区域分 布 的明显变化 也 一 反 映出宏观政策 变动 的影 响。例如 ,9 4年财 政体制 改革 19 恶化 了中西部地 区的财力 , 致使 19 9 5年 中西部地 区财政 支 出的比重 出现 了显 著下 降。20 年 以来 的西 部大开发战略 00 使西部地 区财政支 出的比重 提高较快 。2 0 0 5年的中部 堀起 战略 也使中部地 区财政 支 出的 比重有 所提高 , 相对西部 但 而言 提高并不显 著 , 可见 中部 的发展受 到此政策 的影 响相
单位 :亿元 、 ( %)
全 国地 方 财 东 部 地 区 中部 地 区 西 部 地 区 政支出( 亿元 ) 财政支出( 亿元 ) 比重( 财政支 出( %) 亿元 ) 比重( 财政支出( %) 亿元 ) 比重( %)
207 9 4 82 8 1 36 0 7 2 5 514 3 431 0 3 9 8 33 4 48 92 9 33 24 2 2 52 7 7 1 6 27 9 1 4 5 01 1 4 8 71 22 8 9l 44. 9 502 . 5O9 . 50 8 . 493 . 488 . 4 5 6. 58 6 l 9 1 8 25 77 613 3 77 91 97 75 1 9 2 5 2 282 - 2 8 4. 2 9 4. 2 4 4. 2 6 5. 2 5 5. 2 6 5. 5 0 6 12 8 0 2 51 3 62 53 762 7 98 0 5 1 6 37 6 26. 9 25O . 242 . 249 . 25 1 . 257 . 280 .

当代财政分权的区域差异

当代财政分权的区域差异

当代财政分权的区域差异一、问题的提出自从布坎南和布伦南在1980年提出“利维坦”模型后,财政分权对地方财政规模的影响,就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问题。

在我国,胡书东(2001)、Chien-hsunChen(2004)、孙群力(2006)等人都对我国财政分权对地方财政规模的影响做了实证研究。

但是,我们在分析各省的相对财政规模,即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时发现,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规模存在一些区域上的特征。

预算内的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的平均值都是由东向西递增,但是东部和中部的财政规模相差非常小,只有1个百分点左右,然而西部的财政规模要比东中部高很多,高出八九个百分点。

那么这种差异是否受财政分权影响呢?也就是说,财政分权对不同地区的财政规模的影响程度是否是不一样?这个问题在如今研究我国财政分权对地方财政规模影响的文献中却从未被注意到。

而我们下文就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来论证这个问题。

二、财政分权指标的选择、计量模型与数据说明(一)财政分权变量的选择财政分权变量的选择是进行财政分权实证研究的关键,它决定了我们能在多大的程度上准确地反映出我国财政分权的影响。

我们对财政分权变量的选择是基于对我国财政分权特征的认识。

我国的财政分权是一种不纯粹的分权。

这种不纯粹使得在我国财政收支的分配并不意味着相应的财政权力的转移或下放。

因此,财政分权在我国的复杂性,使得我们不仅要单独考察收支分配的影响,也要另寻途径来反应我国的财政权力在中央和地方间的配置。

而地方政府的财政自主权在预算外部分中体现的最充分(黄佩华,2003),基于此,本文选择了以下的一组指标来全面反映我国各省的财政分权状况:预算内的本级支出指标(DCbexp=各省预算内本级支出/全国预算内支出)、预算内本级收入指标(DCbrev=各省预算内本级收入/全国预算内收入)、预算外支出的分配(DCexap=各省预算外支出/全国预算外支出)、财政自给程度(FS=各省本级收入/本级支出)、财政依赖度(FD=中央对各省的补助收入/各省的预算内总收入)。

中国区域财政公共服务支出地区差距的度量及分解:1995~2010

中国区域财政公共服务支出地区差距的度量及分解:1995~2010

分析 ,认为:西部地区内部存在不均等状态 ,例如重庆、陕西 、广西 、四川 、贵州等地 区的基本
公 共服 务处 于 劣 势 地 位 。徐 莉 莉 (02 通 过 计 算 其 变 异 系 数 、加 权 变 异 系数 、威 廉 森 系数 、 21) 最 大与 最小 系数 ,对 我 国 2 0 2 0 基本 公 共 服务 支 出的 省 际差 异 进行 动 态 时 序 分析 ,发 现 0 0~ 0 9年 基 本公 共 服务支 出高 额 区的数量 由 2 0 的 9个 增加 到 20 00年 09年 的 1 个 ,中等 区的数 量 由 20 1 00 年 的 8个减 少到 20 的 5个 ,每年 都有 很大 变化 ,低 额 区 由 20 09年 0 0年 的 1 增加 到 20 4个 09年 的 1 5个 ,其 中山东 、湖北 、河北 、贵州 、江 西 、广西 、湖南 、安 徽 、河 南 、四川 1 省份 作 为基 0个 本公共 服 务支 出低额 区一 直未 发生 过变 化 。
中 域财政 服务支出 差距的度 国区 公共 地区 量及分 1 5 21 解: 9 —0 9 0
李 家深
内容提要 :文章采用 19 2 1 中国财政公共 服务 支出数 据 ,测度 和勾勒 出分税 制改革 实施以来 9 5— 00年 中国财政公共服务支 出的空间非均衡 分布特征。分析 了财政公 共服务支 出规模 、力 度和增 加值 的地区差 距 ,并运用泰尔指数对财政公共 服务 支出地 区差距 变化的 区域 构成 以及 区域 间和 区域 内差距 的变 化过程 进行 比较分析 。研究指出 :国家财政公共 服务政 策应着力 于缩 小落后地 区与东 部地 区的差距 ;建 立以公 共服务产 出为导 向的转移支付制度 ;加强区域间公共服 务支 出的协调发 展 ,以缩小 不断扩 大 的区域间差

江苏省各地市财政支出的比较研究

江苏省各地市财政支出的比较研究

江苏省各地市财政支出的比较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比较江苏省各地市的财政支出情况,通过对各地市财政支出的概况进行分析,探讨财政支出差异的原因和对各地市发展的影响。

文章从整体到局部,对财政支出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挖掘,并提出财政支出的优化建议。

研究发现江苏省各地市财政支出存在明显差异,这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指出应加强在财政支出方面的统筹规划,为未来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本研究的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江苏省各地市财政支出情况的了解,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江苏省、地市、财政支出、比较研究、差异、原因分析、影响、优化建议、统筹规划、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江苏省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之一,各地市的财政支出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由于各地市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各地市的财政支出存在较大的差异。

了解和研究江苏省各地市财政支出的比较情况,有助于深入了解各地市的财政状况和发展方向,为地方政府制定财政政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地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发展挑战和机遇,如何合理规划和利用财政支出,成为各地市政府亟需解决的问题。

对江苏省各地市财政支出的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通过深入分析各地市财政支出的差异原因,可以为各地市未来的发展路径提供参考和建议,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比较研究江苏省各地市的财政支出情况,深入探讨财政支出差异的原因、对各地市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优化建议,以期为地方政府改善财政支出管理提供参考。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江苏省各地市财政支出的概况,了解各地市在财政支出方面的特点和差异;2. 探究财政支出差异的原因,剖析造成差异的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3. 研究财政支出对各地市发展的影响,探讨财政支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4. 提出财政支出的优化建议,以提高财政支出效率和效果;5. 探讨未来研究方向,为进一步深化对江苏省各地市财政支出差异的研究提供思路和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财政支出地区差异的问题研究作者:李晓嘉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27期摘要:如同经济发展存在地区差异一样,中国财政支出也体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性。

研究了1990—2008 年中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财政支出地区差异的状况,运用指数方法分析了中国财政支出地区差异的程度和特征,并探析了这种不平衡产生的原因及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财政支出;地区差异;均等化中图分类号:F81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7-0016-03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区域差距不断扩大,这一问题日益突出并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威胁因素 [1] 。

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各种财政政策中,财政支出历来是最为重要的手段与方式之一,财政支出的投向不同意味着公共服务和受益对象的不同。

因此,分析财政支出及各支出类别的地区差异对于分析中国财政支出地区间差距的特征,制定和完善促进区域经济和谐发展的财税政策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一些学者已经开始关注中国财政收支的地区差距问题。

Tsui(2005)将各收入对财力差异的相对贡献率分解为省内差异贡献率和省际之间的贡献率,该研究是基于县级水平的分析,并没有分析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差异 [2] 。

刘亮(2007)根据东、中、西三大区域,对人均预算收入和中央转移支付的差异进行区域分解,以确定区域内部及区域间财力差异对全国财力差异的影响 [3] 。

胡怡建和张伦伦(2007)根据收入来源(包括转移支付)对财力地区差异进行要素分解,以确定各项收入对财力差异的贡献率 [4] 。

综上所述,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地区间财力差异的测量,而应用区域经济学中不平等指数及相关分解方法研究财政支出地区差距的文献却非常少。

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的划分,以 1990—2008年为分析区间,以五年为一个分析单元,研究了中国经济转型时期财政支出地区差异的现状,运用指数方法分析了中国财政支出的地区差异程度和特征,并探析了这种不平衡产生的原因及相关政策建议。

除此之外,一些年份财政支出区域分布的明显变化也反映出宏观政策变动的影响。

例如,1994年财政体制改革恶化了中西部地区的财力,致使1995年中西部地区财政支出的比重出现了显著下降。

2000年以来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使西部地区财政支出的比重提高较快。

2005年的中部崛起战略也使中部地区财政支出的比重有所提高,但相对西部而言提高并不显著,可见中部的发展受到此政策的影响相对较小。

一、中国财政支出地区差异的现状1.财政支出规模的地区差异。

近年来,中国地区财政支出的规模有了大幅增长。

从区域分布来看,东部地区的财政支出增长十分显著,远大于中、西部地区[5] 。

从表1 可以看出,1990年东部地区财政支出总额为933亿元,中部为586亿元,西部为560亿元,东部地区约占总量的1/2,中、西部均占1/4;而2008年这一指标分别变为22 891亿元、12 592亿元和13 766亿元,各地区占全国总额的比例仍然大致不变。

这说明三大地区的相对差异不变,但绝对差异在扩大。

也就是说,对于中、西部总体上经济欠发达地区,虽然财政支出规模在不断扩大,但与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相比,却因为绝对差异的扩大而处于一种不利的地位。

2.财政支出结构的地区差异。

财政支出结构是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总额中各项支出的组合,它反映了一定时期地方政府财政政策的方向和所提供公共产品的结构。

根据地方财政预算表,我们将地方财政支出分为经济建设支出和公共支出。

前者包括基本建设支出、企业挖潜改造支出和科技三项费用、农业与林业支出和城市维护建设费四项;后者包括教科文卫生事业费支出、其他事业费支出、行政管理支出、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费、社会福利保障费支出和其他支出[6]。

从表2可以看出,近年来东、中、西部地区地方财政支出的内部结构呈现出不同特点。

总体而言,东部地区经济建设支出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公共支出比重相应上升;而中、西部地区的情况则正好相反,经济建设支出的比重呈上升趋势,而公共支出比重却有所下降。

究其原因,跟各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不无关系。

东部地区经济相对发达,需要政府更加关注市场失灵的地方,提供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务,这使得东部地区公共支出比重逐年上升。

而中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政府更加关注经济总量的增长,再加上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推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建设支出呈现上升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公共支出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中西部地区公共支出比重下降表明公共服务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种情况的确令人担忧。

二、财政支出地区差异的实证分析1.人均财政支出地区差异的变动趋势。

人均财政支出能够有效反映各地财政支出分配的公平程度。

从表3可以看出,用绝对指标极差和标准差来衡量,1990—2008年中国各地人均财政支出的离散程度呈上升趋势,极差从1990年的499元上升到2008年的11 319元,标准差从1990年的140元上升到2008年的2 903元。

用相对差异指标来衡量,极值比和变异系数都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极值比由1990年的5.8上升到2005年的7.9,之后又开始下降,直到2008年的5.7;变异系数从1990年的0.55上升到2005年的0.72,之后开始下降,直到2008年的0.61,说明从1990—2005 年前后,人均财政支出的地区差异问题越来越严重,但2006年以后这种地区差异开始有所缩小。

这是因为改革开放初期实行的“向东倾斜,梯度推进”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使得中国各地区间的财政差距和公共服务差距迅速扩大,从2006年起中国开始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战略,人均财政支出的地区差异开始逐渐缩小。

2.以基尼系数衡量人均财政支出的地区差异。

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是经济学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已经被广泛地用于一切分配问题和均衡程度的分析和衡量。

为了更准确地反映各地区在财政支出上存在的差异,本文根据基尼系数的平均差方法,计算了1990—2008年人均财政支出、人均公共支出和人均经济建设支出基尼系数。

从下页表4可以看出,1990 —2008 年中国人均财政支出、人均公共支出和人均经济建设支出的基尼系数都呈下降趋势,但却都超过了国际公认的0.40的警戒线,可以看出中国目前人均财政支出地区差异问题比较突出。

值得注意的是,人均公共支出基尼系数要明显高于人均财政支出和人均经济建设支出的基尼系数,这说明地区之间的人均公共支出差异问题比人均财政支出和人均经济建设支出差异问题更加严峻。

可见,目前中国公共产品供给的地区差异是明显的,这隐含着不可忽视的社会风险。

3.以泰尔指数衡量人均财政支出的地区差异。

泰尔指数(Theil Index)是从信息量和熵的概念出发来考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7],在经济学上被广泛运用于区域经济差异程度研究。

与变异系数、基尼系数相比,泰尔指数的特殊意义在于能将人均财政支出的地区差距分解成地带内差距和地带间差距。

本文计算了1990—2008年的全国人均财政支出的总体泰尔指数及东、中、西三类地区的区域内、区域间的均等性分布程度。

从表5可以看出, 1990—2008年人均财政支出的地区差距经历了以下发展阶段:1990—2000年泰尔指数呈上升趋势,从2005年开始下降,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发展过程。

其中,人均财政支出的地区间差距相对较小,也呈现出了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发展趋势;而人均财政支出的地区内差距相对较大,总体上讲东部排在首位,西部次之,中部排在最后。

由此可见,改革开放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了地区间的财力差异,近年来随着中国均等化战略的推进,中央政府通过转移支付逐步缩小了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和财力差异,因此人均财政支出的区内差距成为了影响中国地区财政支出差距的决定性力量。

结论及政策建议由此可见,近年来中国财政支出的均等化程度在不断提高,但财政支出地区差异问题仍然比较明显,其中公共支出比经济建设支出的地区差异问题更加严峻。

现阶段财政支出地区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以及由此决定的地方财政能力的差异,这必将引发地区间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水平的差异,从而影响中国均等化战略的实现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因此,中国应不断完善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通过转移支付的手段使各个地区拥有大致均等的财政能力,从而满足各个地区大致相同的财政支出需求。

综上所述,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实行规范的、以均等化为目标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现行转移支付制度结构复杂、规范性差且不透明,其中相当部分是为解决分税制改革以前的历史遗留问题 [8] 。

在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内,具有正面均等效果的转移支付仅限于始于1995年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但其总量占一般目的转移支付的比重不到30%,占全部转移支付的比重不到10%。

而维护地方既得利益的税收返还虽然相对规模有所下降,但目前占转移支付总额的比重仍然超过1/3。

因此,今后应当减少用于非均等化方面的转移支付资金,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等均等化转移支付数量。

2.调整转移支付的地区分配结构,增加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所获份额。

从各类转移支付的数量看,还没有确立以均等化转移支付为主体的转移支付结构。

在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内,税收返还所占份额最大,而且东部地区所占税收返还份额最大。

这种资金分配结构不仅没有缩小地区间贫富差距,反而恶化了财政支出均等化状况。

因此,有必要改变转移支付的地区分配结构,使其向中、西部贫穷地区倾斜,协调区域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1]王雍君.中国的财政均等化与转移支付体制改革[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9).[2]Tsui,K.Local Tax System,Intergovernmental Transfers and China’s Local Fiscal Disparities[J].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005,(33):173-196.[3]刘亮.中国地区间财力差异的变化趋势及因素分解[J].财贸研究,2007,(1).[4]胡怡建,张伦伦.中国地区间的财力差异——基于地方税体系与转移支付体系的比较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7).[5]罗丽英,汤薇.中国财政支出地区差异的研究[J].经济师,2007,(12).[6]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2008中国财政发展报告[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7]柯卉兵.中国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的地区差异问题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2009,(1).[8]张恒龙,陈宪.中国财政均等化现状研究:1994—2005 [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12).[责任编辑刘娇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