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一学生德育教育的一点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初一学生德育教育的一点感悟
——从一封学生来信说教师德育教育的艺术性
前几天,笔者让所教初一班级的每个学生给我写了一封信,看到他们的信,我觉得有一点欣慰。有几个学生几乎都提到我对他们的批评。大概的意思是这样的:老师,我觉得你很特别。那两天我状态不好,每次作业都写得很差,上课还没有记笔记。你把我叫出了教室找我谈话,我本来以为你会严厉地批评我一顿,没想到你却笑着对我说,“最近是不是心情不太好啊?要抓紧时间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哦,老师很关心你
的。”看到你笑的那么亲切,那么真诚,我觉得我再不好好学就是对不起您了。
学生是坦诚的,真挚的,实事求是的,没有阿谀奉承,也没有虚张声势。他们只是从他们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可能会与老师的想法相违背,可能会让老师觉得很没有道理,但是,那都是他们站在自己的角度实实在在的想法。不管他们的意见如何让老师觉得不可理喻,如何对老师的做法进行否定和批判,老师都应该平心静气地认真思考他们提到的问题,因为没有一个学生会故意和老师作对,没有一个学生会害自己的老师,他们的问题提的尖锐,是他们想让自己的老师改正自己不好的做法。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语言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一句话可以交朋友,一句话可以成为对抗人。尤其是老师对于学生,一句关怀的话语可以让学生更加认真的学习和生活,更加充满热情和感动。
陶行知老先生说:“和学生站在一条战线上。教师不和学生站在一条战线上便不成为教师。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人心灵处。” 如果想要得到学生们的喜欢和认可的话,我们必须努力地去读懂他们,真诚地和他们站在一条战线上,友善地走进他们的心灵,和他们进行心碰心的交流。努力把自己的生命与学生们的生命融在一起,使它迸发出情感智慧的火花。
作为教师,我们在向学生大量灌输知识的同时,往往忘记了学生在想什么,学生喜欢什么,喜欢把成人的意识不折不扣地变成孩子们的行为,总是希望他们人人都能做到你所希望的样子。于是在不知不觉中好心地损害着学生的尊严和感情,而忽视了教育对象是有思想、充满感情、有着丰富个性的活生生的人。
和学生们在一起使我体会到,要想成为孩子们喜欢的老师,教师必须奉献给孩子一个真正的自我、鲜活的自我。如果老师只是一架会传授知识
的机器,那么学生就会远离你,师生之间的情感就会一片苍白,课堂教学必然会失去活力。要做一名受欢迎的老师,就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满怀真情地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消除心理上的障碍,充分的尊重、理解他们,真正的读懂青少年心理这本书,从而建立平等、民主、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我需要朝着这个方向加倍努力了,使自己真正做到“走进孩子的心灵,做孩子们喜欢的教师。这就是德育,也就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行为教育的艺术。
现在,一些教师面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往往不够冷静,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常常是大发雷霆,斥责怒骂,有的还存在着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这只能使学生产生反感,降低教师自身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降低教育效果。这是我们必须尽力避免的。面对学生的错误,有时哪怕是令人十分气恼的事,教师也要沉着冷静,认真分析其产生根源,并思考教育的方法;时时控制住自身的消极情绪,在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时,时时要流露出对他们的关心、爱护,让他们体会到老师批评的背后,有着一颗火热的心,也就是一颗爱心和期待他成才的心。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批评的艺术在于严厉和善良的圆满结合,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批评中,感受到的不仅是合乎情理的严厉,而且是对他充满人情味的关怀”。这位教育家还说:“在明智的批评中,总是包含着惊讶的意味‘我们从来没有料到你会作出这样的行为,你比你自己用行动表现得要好些,’这些话没有讲出来,可是一定在字里行间看得出来,正是在这里,蕴含着德育教育的艺术。”
联系自己在东白湖镇中教初一年级学生的经历,针对初一学生的德育教育说说自己的一点感悟:
一、初一学生常用情绪和情感指导行为,而成年人常用理智指导行为。孩子们对未来没有明确的蓝图设想,似乎未来压根和自己无关。他们对学习的态度一般是:高兴就学,不高兴就不学;有精神就学,疲倦了就不学;喜欢某个老师就学,讨厌某个老师就不学。所以,老师有时候觉得学生挺可爱的,有时候却觉得很厌烦。
成年人知道自己的目的是什么,也可以清楚地画出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达到的蓝图,因此能通过坚强的意志来克制、规范自己的行为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学生各种厌学状态都是他们的学习情感直接表现。极度厌学学生稳定地不喜欢学习,在学习上找不到任何乐趣;中等学生,受环境的影响,偶尔喜欢学习,没有环境的刺激,即可恢复厌烦的态度;优秀学生,可以在学习中品尝到一点乐趣,也可以看到努力背后藏着的美丽未来,所以表现出稳定的能克制自己的情感而投入精力学习的状态。
老师和初一学生接触,首先要敏锐观察孩子的情绪、情感,尽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争取孩子们喜欢课堂;老师还要多体谅孩子,处处替孩子着想,争取孩子喜欢老师;作业布置要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不要增加孩子的厌恶情绪。保护孩子对学习的热情,是各科老师要时刻注意的。
同时,老师还要不断培养孩子利用意志努力强化对学习的态度,促进孩子对待学习从情感到理智的顺利良性转化。当然,这是在“喜欢”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如果满怀厌恶情感,对孩子来说,根本谈不上意志努力。
二、初一学生还不像高年级的学生那样,已经学会与老师、家长打交道,保护自己,甚至大胆反抗。面对老师的严厉批评,初一学生更多的是害怕,继而萌生厌恶之感。
如果老师不明原因,随意指责学生的话,刚开始学生会非常害怕,渐渐地,他们就很厌恶,同时把心门关上,老师只能远远地、无奈地看着。因此,老师在面对初一年级的学生时,一定要保护孩子的纯洁和善良感,小心翼翼地碰触孩子的心灵,巧妙地引导孩子的思想,切忌动不动怒火冲天,一旦孩子的脑海里形成对老师不利的惯性思维,就很难开展真正的德育教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