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王宁 00536 2009年版 第一单元课后答案

合集下载

2009年10月自考《古代汉语》00536真题及答案

2009年10月自考《古代汉语》00536真题及答案

2009年10月自考《古代汉语》真题及答案课程代码00536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解释的汉字结构类型是( )A.指事B.会意C.转注D.假借正确答案:C2、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属于通假字的一句是?( )A.庄公(寤)生,驚姜士。

B.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C.從許子之道,則市(賈)不貳。

D.楚始得曹而新(昏)于衛。

正确答案:A3、下列各组字,属于造字方法不同而形成异体字的一组是( )A.弃——棄B.迹——蹟C.泪——淚D.赴——訃正确答案:C4、根据字形结构分析,下列各句加着重号的字用本义的一组是( )A.(莫)春者,春服既成。

B.孟嘗君至(關)。

關法,鷄鳴而出客。

C.維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漿。

D.十年春,齊師(伐)我。

正确答案:D5、下列各組字,属于分化字(古今字)关系的一组是?( )A.其——箕B.信——伸C.畔——叛D.村——邨正确答案:A6、“然謀臣爪牙之士,不可不養而擇也”中的“爪牙”,其意义和今义相比,不同之处在于( )A.感情色彩不同B.词义范围更宽C.词义轻重程度不同D.词义范围更窄正确答案:A7、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今义比古义词义范围更窄的一句是( )A.雖蔬食(菜)羹,未嘗不飽。

B.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

C.(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

D.姜與子犯謀,醉而遣之。

(醒),以戈逐子犯。

正确答案:B8、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句是( )A.東面而視,不見水(端)。

(端:尽头)B.燕日敗亡,(卒)至河上,而齊七十餘城皆復為齊。

(卒:士兵)C.有聖人(作),鑽燧取火以化腥臊。

(作:兴起,出现)D.上天之載,無聲無(臭)。

(臭:气味)正确答案:B9、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不属于同义连用的一句是( )A.是以人民衆而(貨財)寡,事力勞而供養薄。

古代汉语2009版新教材(王宁串讲音频同步讲义)

古代汉语2009版新教材(王宁串讲音频同步讲义)

3. 時空
生縛布。布曰:“縛太急,小緩之。”太祖曰:“縛虎丌得丌
急也。” (《三國志 • 魏志 • 呂布傳》) “急”癿本義是“急速”、“急切”,表示時間緊迫。由時間 緊迫引甲為空間狹小。
(三)禮俗關係:
指特殊癿文化原因使一些事物經常同時出現而導致引甲。
《說文 • 日部》:“昏,日冥也。”“昏”癿本義是黃昏。由
古代汉语2009版新教材王宁串讲音频同步讲义古代汉语王宁pdf古代汉语王宁厚大新增考点串讲讲义2015年法条串讲讲义古代汉语古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王力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在每課輔導癿基礎上,進一步解決教材癿總體思路、 學習重點、學習難點癿問題,提高學習癿自覺性和復 習癿敁率,爭取在考試中發揮正常,取得良好癿成績 。
……”等意思。
鄰有喪,舂丌相;里有殯,丌巷歌。(《禮記 • 檀弓》) 2. 表示動作進行時所用癿工具戒依據,有“用……”戒“拿……”癿意 思。 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沈括《夢溪筆談》卷十八) 3. 表示動作進行時癿斱式。 漁夫樵夫之舍,皀可指數。(蘇轍《黃州快哉亭記》)
4. 表示對待動作對象癿態度,有“把……當作……”“像對待……一樣癿
試比較: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孙子 • 盡心下》) 工師得大木,則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則王怒。(《孙子• 梁惠王下》)
名詞活用作動詞
1. 名詞用作一般動詞:范增數目項王。(《項羽本紀》)
2. 名詞癿使動用法:脯鬼侯以饗諸侯。(《禮記 • 明堂位》) 3. 斱位名詞癿使動用法:築室百堵,西南其戶。(《詩經 • 小雅 • 斯干 》); 敀王丌如東蘇子,秦必疑齊而丌信蘇子矣。(《史記 • 蘇秦列傳》)
殺”。
本字本義直接關系古書字用。

古代汉语教材答案(上册)

古代汉语教材答案(上册)

古代汉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上册)练习一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丹(丶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严(口部)隣(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书(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艸部)贰(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术(行部)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

《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

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列子〃汤问》)曾,副词,乃、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

(《水经注〃巫山、巫峡》)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巫峡》)自,假设连词,苟、如果。

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

古代汉语课后练习答案一

古代汉语课后练习答案一

課後練習(一)一、查閱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辭源》修訂本)中所屬的部首:丹(丶部)之(丿部)亞(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嚴(口部)隣(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麽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書(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艸部)貳(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幹部)術(行部)按:繁體字“隣”與“鄰”爲異體字,都簡化作“鄰”。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

《辭源》修訂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辭源》中各有幾種讀音?兩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讀什麽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種讀音,在《辭源》中有4種讀音。

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 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還引了《集韻》的一條注音“乎監切”(讀音爲xián)。

“行窳”的“行”讀xíng。

三從《詞詮》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虛詞在句中的意義:1.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

(《列子·湯問》)曾,副詞,乃、竟。

2.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范仲淹《岳陽樓記》)則……則……,承接連詞,表文中對舉關係,就、那麽。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陶淵明《桃花源記》)既,時間副詞,表過去,已經。

4.或圓如簞,或方似笥。

(《水經注·巫山、巫峽》)或,無定代詞,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水經注·巫山、巫峽》)自,假設連詞,苟、如果。

常“自非”連用。

6.廣袤豐殺,一稱心力。

(白居易《廬山草堂記》)一,副詞,皆、都。

四、什麽是六書?每類主要特點是什麽?分別列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字各五例。

六書,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是古人對漢字的形體構造與使用規律所作的理論總結。

象形的主要特點是字形像它所表達的事物之形,是以簡單的線條把事物的輪廓或具有特徵的部分描畫出來。

王宁《古代汉语》复习笔记及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短语和句子)【圣才出品】

王宁《古代汉语》复习笔记及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短语和句子)【圣才出品】

王宁《古代汉语》复习笔记及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短语和句子)【圣才出品】第9章短语和句子9.1 复习笔记一、短语(一)偏正短语偏正短语主要包括定中短语和状中短语;定中短语是中心词在后的体词性短语,其前部分称为定语,其后部分称为中心语;状中短语最常见的形式是状语直接用在中心语之前。

1.类定语(1)内涵类定语,是指在表示定中关系的偏正短语中,定语表示的是物类的整体,而中心语表示的是部分。

例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韩愈《杂说》)“者”字词组:“千里者”是中心语,“马”是定语。

意思是“马当中日行千里的马”。

作为定语的“马”是一个总类,“千里者”是其中具有某一特征的部分。

(2)与后置定语的区别类定语是指在一个整体范围中寻求具有某种特征的人或事物,强调在一定范围中寻求;如果理解为定语后置,就没有范围可循。

例如: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人”是定语,“可使报秦者”是中心语;意思是在所有赵国人中可以向秦国回复的人。

2.名词作状语名词充当状语,修辞色彩强烈,从语义上看,常见的具体作用有:(1)表示动作进行的状态作状语的普通名词以它所代表的事物的某种状态或动作特征,去描绘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多带有比喻的意义,含有“像……一样”或“跟……似的”的意义。

例如:豕人立而啼。

(《左传·庄公八年》)(2)表示对待动作对象的态度用对待作状语的普通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的态度,来对待处置谓语动词后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有“当作……那样”“用待……的态度”或“像待……似的”的意思,同样含有比喻的修辞意味。

例如:①今而后知君之犬马畜伋。

(《孟子·万章下》)②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荀子·天论》)(3)表示动作发生或进行的处所方位有“在……”或“向……”的意思。

例如:①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

(《史记·留侯世家》)②独奈何廷辱张廷尉,使跪结袜?(《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4)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例如: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古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1]

古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1]

练习一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丹(丶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严(口部)隣(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书(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艸部)贰(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术(行部)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

《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

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列子汤问》)曾,副词,乃、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

(《水经注巫山、巫峡》)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巫峡》)自,假设连词,苟、如果。

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

如:目、舟、鸟、手、网。

古代汉语课后题答案全

古代汉语课后题答案全

练习二一下列各组句子中加△得词哪一个就是本义,哪一个不就是?请说明理由(教材引文下加△处,本书改为下加点)。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左传·曹刿论战》)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鄙”在第二句中义为“边邑”,就是本义。

从字形瞧,其意符为“邑”,旧注训为“边”,字义与字形相合。

在第一句中义为“浅陋”、“见识短”,为引申义。

2.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

(《左传·齐桓公伐楚》)备欲呼鲁肃等共.会语。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共”就是“供”得古字,在第一句中义为“供给”,就是本义。

在第二句中用得就是副词“共同”义,就是引申义。

3.故不能推车而及.。

(《左传·鞌之战》)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左传·鞌之战》)从字形瞧,“及”得甲骨文与金文字形都像一只手抓住了一个人。

《说文解字》:“及,逮也。

”“及”在第一句中义为“赶上”,字形与字义相合,与《说文》释义相合,就是本义;在第二句中义为“到”、“至”,就是引申义。

4.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

(《史记·孙膑》)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

(《三国志·华佗传》)《说文解字》:“疾,病也。

”“疾”字在第二句中义为“病”,与字形以及《说文解字》释义相合,就是本义;而在第一句中义为“快”、“急速”,就是引申义。

5.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

(《汉书·张骞传》)“乡”字甲骨文像两人对食之状,上古时代同一氏族部落得人在一起共食,故其本义就是在一起生活得人或地方,即今所谓“家乡、乡里”。

“乡”在第一句中义为“乡里”、“同乡”,就是本义;在第二句中义为“朝向”,就是“向”得通假字,不就是本义。

二什么叫词类活用?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有什么区别?举例说明。

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得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得基本功能,而使其具有另一类词得功能。

《古代汉语》上下册课后习题答案(精心整理)

《古代汉语》上下册课后习题答案(精心整理)

《古代汉语》下方是正文A.练习一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丹(丶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严(口部)隣(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书(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艸部)贰(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术(行部)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

《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

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列子•汤问》)曾,副词,乃、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

(《水经注•巫山、巫峡》)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巫峡》)自,假设连词,苟、如果。

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

古代汉语 王力版 习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 王力版 习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王力版习题及答案绪论:1.古代汉语课程是什么性质的课程?古代汉语是文史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和培养古书阅读能力的工具课。

2.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如何分期?一般将"五四"以前的汉语成为"古代汉语",以后的称为"现代汉语"。

但是吕叔湘在80年代又提出应该把"五"四以前的分成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两个时期,现代汉语只是近代汉语内部的一个分期。

3.何为古代汉语书面语的两大支流?文言和古白话。

4.什么是文言?什么是古白话?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世作家仿古作品的语言。

古白话是后期的另一种书面语言系统,是唐宋以来以北方话为基础而形成的。

文字(上):5.为什么说结绳、契刻、八卦等不是文字?文字与图画有什么本质区别?结绳、契刻、八卦等都是帮助和提示人们记忆的工具,而文字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因此都不是文字,和文字的产生也没有直接的关系。

图画虽然可以有表意的作用,可是往往意思含糊不清,应该怎么理解取决于具体环境。

只有具备下列条件时,才可以成为文字:(1)把整幅的画拆散成个别的图形,一个图形跟语言里的一个词相当。

(2)这些图形必得作线性排列,按照语言里的词序。

(3)有些抽象的意思,语言里有字眼,不能直接画出来,得用转弯抹角的办法来表示。

6.汉字与汉语是什么关系?汉字是辅助交际工具,它使汉语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7.什么是字体?它与字的结构方式是同一概念吗?字体是指整个文字系统的书写样式。

它与字的结构方式不是同一个概念,文字的结构方式是比较稳固的,但字体却可以变化。

8.汉字字体演变总的趋势如何?字体要求便于书写和识别,所以汉字字体发展的总趋势是由繁复到简洁的。

演变是缓慢的、渐进的,新字体出现,旧字体被淘汰,中间有一个交替的过程。

9.举例说明汉字发展过程中的几种主要字体的特点: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一)甲骨文甲骨文又称卜辞、殷虚文字等,主要是指商代契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古代汉语课后练习答案精品

古代汉语课后练习答案精品

【关键字】建议、地方、问题、现代、统一、建立、了解、特点、思想、地位、基础、需要、途径、方式、作用、标准、关系、树立、方向、规范、忠心、中心古代汉语课后练习答案练习二五指出下面的句子,哪些是被动句,哪些不是被动句,被动句有什么不同形式:1.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前句是,无标志。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是,“见……于”式。

3.今单于新困于汉,而昆莫地空。

(《汉书?张骞传》)前句是,“于”字式。

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史记?鸿门宴》)后句是,“为……所”式。

5.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前句是,无标志。

6.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

《汉书?张骞传》)后句是,“为……所”式。

7.才高见屈,遭时而然。

(《论衡?自纪》)前句是,“见”字式。

8.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孟子?许行》)后句是,“于”字式。

七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词序和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1.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子罕》)古:何陋之有。

“何陋”作动词“有”的前置宾语。

今:有何陋。

宾语后置。

2.子思曰:“如伋(子思的名)去,君谁与守?”(《孟子?离娄下》)古:谁与守。

“谁”作介词“与”的前置宾语。

今:与谁守。

宾语后置。

3.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论语?里仁》)古:未之见。

“之”作动词“见”的前置宾语。

今:未见之。

宾语后置。

4.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

(《史记?秦始皇本纪》)古:莫之能一。

“之”作动词“一”的前置宾语。

今:莫能一之。

宾语后置。

5.古之人不余欺也。

(苏轼《石钟山记》)古:不余欺。

“余”作动词“欺”的前置宾语。

今:不欺余。

宾语后置。

6.君奚为不见孟轲也?(《孟子?梁惠王下》)古:奚为。

“奚”作介词“为”的前置宾语。

今:为奚,即为什么。

宾语后置。

7.然民虽有圣知,弗敢我谋;勇力,弗敢我杀。

古代汉语上下册课后习题答案全网最全,精心整理

古代汉语上下册课后习题答案全网最全,精心整理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练习题及参考答案A.练习一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丹(丶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严(口部)??隣(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书(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艹部)??贰(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术(行部)按:繁体字“隣”与“邻”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邻”字在邑部。

《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邻”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

其中xíng、xìng、háng、hàng 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列子?汤问》)曾,副词,乃、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

(《水经注?巫山、巫峡》)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巫峡》)自,假设连词,苟、如果。

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古代汉语_习题集(含答案).doc

古代汉语_习题集(含答案).doc

《古代汉语》课程习题集一、单选题1.下列汉字中属于形声字的是()。

A、教B、森C、治D、逐2.穆公访诸蹇叔。

其中“访”的词义是()oA、访问B、调查C、征求意见D、巡视3.下列汉字中属于指事字的是()。

A、羊B、江C、鱼D、亦4.“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郑伯克段于鄢》)中“焉”的词性是()。

A、语气词B、代词C、兼词5.“年”在六书中属于()oA、象形B、指事C、会意C、形声二、多项选择题6.下列句子具词类活用中使动用法的句子有()A、齐威王欲将孙膑。

B、齐使田忌将而往。

C、项伯杀人,臣活之。

D、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

E、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

7.下列文句标点有错误的有()A、秋,赦徒作阳陵者死罪,欲腐者,许之。

B、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

C、兴元中,有僧曰法钦;以其道高,居径山。

时人谓之径山长者。

D、厩焚,子退朝。

曰:“伤人乎?”“不。

”问马。

E、厩焚,子退朝。

曰:“伤人乎?”不问马。

8.下列句子中“是”作指示代词的有()A、是吾宝也。

B、是社稷之臣也。

C、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

D、韩是魏之县也。

E、此必是豫让也。

9.下列句子中“鄙”的意思不作“边邑”讲的有()A、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B、焚符破玺,而民朴鄙。

C、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D、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10.下列句中属于被动句的句子有()A、厚者为戮,薄者见疑。

B、才高见屈,遭时而然。

C、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

D、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E、因往见司徒王允,自陈卓几见杀之状。

三、名词解释题11.使动用法12.次韵13.古风14.六书15.粘对16.独体字17.词的本义18.意动用法19.用韵20.合体字21.词的引申义22.句读23.乐府24.正对、反对25.甲骨文四、标点翻译2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己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顷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老子》)27.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子路从而后》)28.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有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世说新语》)29.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廩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瞇厚将崩。

古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 下教材

古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 下教材

古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练习四一解释下列名词:疏:古人给古书作注解时,除了解释古书原文(经)之外,还给前人的注作注解,这种经注兼释的注释就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

读为:古人注解古书常用的以本字说明假借字的训诂术语。

其特点是,既注音又释义。

读若:古人注释字、词的术语,主要作用是注音,有时也用来说明假借字。

衍文:校勘学术语,也叫“衍字”,简称“衍”,是指古籍因传抄、刻印等误加的文字。

句读:古人读书,常在句末一个字的旁边加个点或圆圈,叫做“句”;在句中停顿处字的下面加一个点,叫做“读”。

两者合称句读。

正义:又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是一种经注兼释的注释。

义疏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出于思想统一和科举考试的需要,由官方以指定的注本为基础把经书的解说统一起来,这种新的注疏唐人称之为“正义”。

十三经注疏:宋代学者为了便于查阅,把儒家十三部经书的注和疏加上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一部书,即《十三经注疏》。

这十三部经书的注疏包括:《周易正义》(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正义)、《尚书正义》(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正义)、《毛诗正义》(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正义)、《周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礼记正义》(汉?郑玄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晋?杜预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春秋谷梁传注疏》(晋?范宁集解,唐?杨士勋疏)、《论语注疏》(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孝经注疏》(唐玄宗注,宋?邢昺疏)、《尔雅注疏》(晋?郭璞注,宋?邢昺疏)、《孟子注疏》(汉?赵岐注,宋?孙奭疏)。

古文辞类纂:清代姚鼐编的一部古文选集,选录战国至清代的古文辞赋等,依据文体分为十三类:论辨类、序跋类、奏议类、书说类、赠序类、诏令类、传状类、碑志类、杂记类、箴铭类、赞颂类、辞赋类、哀祭类。

古代汉语课后题答案全

古代汉语课后题答案全

练习二一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的词哪一个是本义,哪一个不是?请说明理由(教材引文下加△处,本书改为下加点)。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左传·曹刿论战》)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鄙”在第二句中义为“边邑”,是本义。

从字形看,其意符为“邑”,旧注训为“边”,字义与字形相合。

在第一句中义为“浅陋”、“见识短”,为引申义。

2.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

(《左传·齐桓公伐楚》)备欲呼鲁肃等共.会语。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共”是“供”的古字,在第一句中义为“供给”,是本义。

在第二句中用的是副词“共同”义,是引申义。

3.故不能推车而及.。

(《左传·鞌之战》)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左传·鞌之战》)从字形看,“及”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都像一只手抓住了一个人。

《说文解字》:“及,逮也。

”“及”在第一句中义为“赶上”,字形与字义相合,与《说文》释义相合,是本义;在第二句中义为“到”、“至”,是引申义。

4.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

(《史记·孙膑》)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

(《三国志·华佗传》)《说文解字》:“疾,病也。

”“疾”字在第二句中义为“病”,与字形以及《说文解字》释义相合,是本义;而在第一句中义为“快”、“急速”,是引申义。

5.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

(《汉书·张骞传》)“乡”字甲骨文像两人对食之状,上古时代同一氏族部落的人在一起共食,故其本义是在一起生活的人或地方,即今所谓“家乡、乡里”。

“乡”在第一句中义为“乡里”、“同乡”,是本义;在第二句中义为“朝向”,是“向”的通假字,不是本义。

二什么叫词类活用?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有什么区别?举例说明。

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而使其具有另一类词的功能。

古代汉语课后题答案(完整小条版)

古代汉语课后题答案(完整小条版)

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丹(丶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严(口部)隣(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书(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艸部)贰(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术(行部)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

《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什么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

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列子·汤问》)曾,副词,乃、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既.出,得其明《桃花源记》)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

(《水经注·巫山、巫峡》)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巫峡》)自,假设连词,苟、如果。

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

如:目、舟、鸟、手、网。

全国2009年10月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试题及参考答案

全国2009年10月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试题及参考答案
七阅读
1禽:“擒”,擒拿。
2知:“智”,智慧,智谋。
3所以:表示行为的方法;现代汉语的“所以”是一个连词,古代汉语的“所以”为介词“以”和代词“所”搭配使用。
4雖然:“虽然如此,……”;现代汉语的“虽然”是一个连词,古代汉语的“虽然”为连词“虽”和代词“然”搭配使用。
5担心一:他们接受了我们的玉璧,但不借给我们道路,那怎么办?
全国
课程代码:00536
2009
一单选
1-5CACDA
6-10ABBCA
11-15ABCBA
16-20DAADC
二背诵
1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2斧斤以時入山林
3蓋均無貧,和無寡
4化而為鳥,其名為鵬
5教然後知困
6養生喪死無憾
三解释
1聊:依靠。
2池:护城河。
3乳:生育。
4勸:勉励,努力。
5就:靠近,走近。
担心二:宫之奇在虞国,一定不让虞君接受礼物。
感想:玉璧倒还是这块玉璧,但是我的马岁数增加了(或更老了)。
61.他们的礼物贵重,他们的言辞卑微(卑下),一定对虞国不利。
2.嘴唇失去(没有)的话,那么牙齿就寒冷了。
3.所以虞国和虢国互相救援,不是互相给对方恩赐(好处)。
4.今天灭掉虢国,明天将会灭掉虞国了。
2孟尝君为冯谖回来这么快感到奇怪,衣冠穿戴整齐地会见冯谖。
3用收回的债款买什么东西回来呢?
4您家中缺少的东西,不过是义罢了。
5不安抚爱护薛地百姓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子民,却凭借薛地用商贾的手段向百姓取利。
6(这)就是我用来为您买义的方式。
六标点
子路曰:“負重道遠者不擇地而休,家貧親老者不擇祿而仕。昔者由事二親之時,常食藜藿之實,而為親負米百里之外。親没之後,南遊於楚,從車百乘,積粟萬鍾,累茵而坐,列鼎而食,願食藜藿為親負米之時不可復得也。枯魚銜索,幾何不蠹?二親之壽,忽如過隙。草木欲長,霜露不使;賢者欲養,二親不待。故曰:家贫親老不擇祿而仕也。”

2013年1月自考《古代汉语》00536真题及答案

2013年1月自考《古代汉语》00536真题及答案

2013年1月自考《古代汉语》真题及答案课程代码00536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下列各组字,全都是象形字的是()A.厷齒矢B.莫雞眉C.星逐鹿D.齊果向正确答案:D2、许慎为“转注”下的定义是()A.視而可識,察而見意B.比類合宜,以見指撝C.建類一首,同意相受D.本無其字,依聲託事正确答案:C3、以下对汉字结构的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捨,从手而舍,会意B.餓,从我从食,会意。

C.產,从生,产声,形声。

D.吹,从口从欠,会意。

正确答案:D4、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与括号中的字是通假字关系的一句是()A.或令孺子懷錢絜壺<甕>(瓮)而往酤。

B.八月<剝>(扑)棗,十月穫稻C.名立而功成,美<章>(彰)而惡不至。

D.近者<說>(悅)服而遠者懷之。

正确答案:B5、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与括号中的字是分化字关系的一句是()A.為湯武<敺>(驅)民者,桀與紂也。

B.誰謂河廣,曾不<崇>(終)朝C.爭飲食,無廉恥,不知是非,不<辟>(避)死傷,不畏衆彊。

D.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効人之子<姪>(侄)昆弟之狀。

正确答案:C6、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部分是复合词的一句是()A.今也制民之產,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

B.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C.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

D.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

正确答案:B7、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

B.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C.兩釋【纍】(累)囚以成其好。

D.是之不恤,而蓄聚【不】(厭),其速怨於民多矣。

正确答案:A8、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古今词义的变化属于程度深浅差异的一句是()A.腥臊惡(臭)而傷害腹胃,民多疾病。

古代汉语(王宁版)书本课后题阅读译文

古代汉语(王宁版)书本课后题阅读译文

原文:《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选(书本第39页)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翼幸君之一悟③,俗之一改也。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於郑袖,外欺於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於秦,为天下笑。

此不知人之祸也。

翻译:屈原对子兰的所作所为,也非常痛恨。

虽然身遭放逐,却依然眷恋楚国,怀念怀王,时刻惦记着能重返朝廷,总是希望国王能突然觉悟,不良习俗也为之改变。

他总是不忘怀念君王,复兴国家,扭转局势,所以在一篇作品中多次流露此种心情。

然而终究无可奈何,所以也不可能再返朝廷,于此也可见怀王最终也没有醒悟。

作为国君,不管他聪明还是愚蠢,有才还是无才,都希望找到忠臣和贤士来辅佐自己治理国家,然而亡国破家之事却不断发生,而圣明之君、太平之国却好多世代都未曾一见,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其所谓忠臣并不忠,其所谓贤士并不贤。

怀王因不知晓忠臣之职分,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疏远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

结果使军队惨败,国土被侵占,失去了六郡地盘,自己还流落他乡,客死秦国,被天下人所耻笑。

这是由于不知人所造成的灾祸。

《易经》上说:“井已经疏浚干净,却没人来喝水,这是令人难过的事。

国君若是圣明,大家都可以得到幸福。

”而怀王是如此不明,那里配得到幸福啊!原文:《列子·说符》选(书本第56页)晋国苦盗,有郄雍者,能视盗之貌,察其眉睫之间而得其情。

恶侯使视盗,千百无遗一焉。

晋侯大喜,告赵文子曰:“吾得一人,而一国盗为尽矣,奚用多为?”文子曰:“吾君恃伺察而得盗,盗不尽矣,且郄雍必不得其死焉。

”俄而群盗谋曰:’吾所穷者郄雍也。

“遂共盗而残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