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实验21微波波导管内电磁场分布测量.

合集下载

电磁场与微波测量实验报告

电磁场与微波测量实验报告

电磁场与微波测量实验报告学院:电子工程学院班级: 2011211207组员:王龙-2013210998刘炜伦-2013210999黄斌斌-2013211000实验一电磁波反射和折射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S426型分光仪的使用方法2.掌握分光仪验证电磁波反射定律的方法3.掌握分光仪验证电磁波折射定律的方法二、实验设备与仪器S426型分光仪,金属板,玻璃板三、实验原理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如遇到障碍物,必定要发生反射,本处以一块大的金属板作为障碍物来研究当电磁波以某一入射角投射到此金属板上所遵循的反射定律,即反射线在入射线和通过入射点的法线所决定的平面上,反射线和入射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一)金属板全反射实验1.熟悉分光仪的结构和调整方法。

2.连接仪器,调整系统。

图1 反射实验仪器的布置如图1所示,仪器连接时,两喇叭口面应相互正对,它们各自的轴线应在一条直线上,指示两喇叭的位置的指针分别指于工作平台的90刻度处,将支座放在工作平台上,并利用平台上的定位销和刻线对正支座,拉起平台上的四个压紧螺钉旋转一个角度后放下,即可压紧支座。

3.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反射金属板放到支座上时,应使金属板平面与支座下面的小圆盘上的某一对刻线一致。

而把带支座的金属反射板放到小平台上时,应使圆盘上的这对与金属板平面一致的刻线与小平台上相应90度的一对刻线一致。

这是小平台上的0刻度就与金属板的法线方向一致。

转动小平台,使固定臂指针指在某一角度处,这角度读书就是入射角,然后转动活动臂在表头上找到一最大指示,此时活动臂上的指针所指的刻度就是反射角。

如果此时表头指示太大或太小,应调整衰减器或晶体检波器,使表头指示接近满量程。

做此项实验,入射角最好取30°至65°之间,因为入射角太大或太小接收喇叭有可能直接接收入射波。

做这项实验时应注意系统的调整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二)玻璃板上的反射和折射实验步骤1、2如金属板全反射实验步骤1、2所示3、(1)测总能量:将两喇叭口正对,通过可变衰减器调整微波幅度的大小(通过电流大小来反映),尽量使其接近满偏,读出电流表读数,记录下来(2)测玻璃板反射的能量:反射玻璃板放到支座上时,应使玻璃板平面与支座下面的小圆盘上的某一对刻线一致。

微波测量系统的使用和波导波长与晶体检波器的校准测量

微波测量系统的使用和波导波长与晶体检波器的校准测量

北京邮电大学电磁场与电磁波测量实验实验内容:微波测量系统的使用和波导波长与晶体检波器的校准测量学院:电子工程学院班级: 2014211202 执笔者:组员:2017年3月25日目录实验一微波测量系统的使用和信号源波长功率的测量 (1)1.实验内容 (1)1.1实验目的 (1)1.2实验原理 (1)1.3实验设备 (2)1.4实验步骤 (4)2.实验数据与分析 (6)2.1实验测量数据 (6)2.2理论分析 (6)2.3实验分析 (6)2.4误差分析 (7)3.实验心得与体会 (7)实验二波导波长的测量 (8)1.实验内容 (8)1.1【方法一】两点法 (8)1.2【方法二】间接法 (10)2.实验步骤 (11)2.1晶体检波率公式计算 (15)2.2误差分析 (15)2.3间接法测量波导波长 (16)3.思考题 (16)4.实验总结 (17)实验一微波测量系统的使用和信号源波长功率的测量1.实验内容1.1实验目的1.学习微波的基本知识;2.了解微波在波导中传播的特点,掌握微波基本测量技术;3.学习用微波作为观测手段来研究物理现象。

1.2实验原理测量微波传输系统中电磁场分布情况,测量驻波比、阻抗、调匹配等,是微波测量的重要工作,实验系统主要的工作原理如下图:1.3实验设备1.晶体检波器微波测量中,为指示波导(或同轴线)中电磁场强度的大小,是将它经过晶体二极管检波变成低频信号或直流电流,用电流电表的电流1来读数的。

从波导宽壁中点耦合出两宽壁间的感应电压,经微波二极管进行检波,调节其短路活塞位置,可使检波管处于微波的波腹点,以获得最高的检波效率。

2.波导管本实验所使用的波导管型号为BJ—100,其内腔尺寸为a=22.86mm,b=10.16mm。

其主模频率范围为8.20——12.50GHz,截止频率为6.557GHz。

3.隔离器位于磁场中的某些铁氧化体材料对于来自不同方向的电磁波有着不同吸收,经过适当调节,可使其对微波具有单方向传播的特性,隔离器常用于振荡器与负载之间,起隔离和单向传输的作用。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报告.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报告.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报告班级:学号:姓名:目录目录 (2)实验2 微带分支线匹配器 (3)一、实验目的: (3)二、实验原理 (3)三、实验内容 (3)四、实验步骤 (3)实验三四分之一波长阻抗变换器 (15)实验目的 (15)实验原理 (15)单节4λ阻抗变换器 (16)多节4λ阻抗变换器 (16)实验内容 (17)实验步骤 (18)实验4 低通滤波器 (31)实验目的 (31)实验原理 (31)低通原型滤波电路 (32)Richards变换 (32)Kuroda变换 (33)实验内容 (33)实验步骤 (33)总结 (41)完成任务 (41)问题及解决 (41)心得与体会 (41)实验2 微带分支线匹配器一、实验目的:1.熟悉支节匹配器的匹配原理2. 了解微带线的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3.掌握Smith图解法设计微带线匹配网络二、实验原理支节匹配器是在主传输线上并联适当的电纳(或者串联适当的电抗),用附加的反射来抵消主传输线上原来的反射波,以达到匹配的目的。

单支节匹配器,调谐时主要有两个可调参量:距离d和由并联开路或短路短截线提供的电纳。

匹配的基本思想是选择d,使其在距离负载d处向主线看去的导纳Y是Y0+jB 形式。

然后,此短截线的电纳选择为-jB,根据该电纳值确定分支短截线的长度,这样就达到匹配条件。

双支节匹配器,通过增加一支节,改进了单支节匹配器需要调节支节位置的不足,只需调节两个分支线长度,就能够达到匹配(但是双支节匹配不是对任意负载阻抗都能匹配的,即存在一个不能得到匹配的禁区)。

三、实验内容已知:输入阻抗Zin=75欧负载阻抗Zl=(64+j35)欧特性阻抗Z0=75欧介质基片εr=2.55,H=1mm假定负载在2G赫兹时实现匹配,利用图解法设计微带线单支节和双支节匹配网络,假设双支节网络分支线与负载的距离d1=四分之一波长,两分支线之间的距离为d2=八分之一波长。

画出几种可能的电路图并且比较输入端反射系数幅度从1.8GHz至2.2GHz 的变化四、实验步骤(一):单支节匹配在史密斯圆图上找到等反射系数圆和g=1圆的交点,有两个点与其匹配。

电磁场与微波测量实验报告 微波 实验六 用谐振腔微扰法测量介电常数

电磁场与微波测量实验报告 微波 实验六 用谐振腔微扰法测量介电常数

北京邮电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测量实验报告实验六用谐振腔微扰法测量介电常数微波技术中广泛使用各种微波材料,其中包括电介质和铁氧体材料。

微波介质材料的介电特性的测量,对于研究材料的微波特性和制作微波器件,获得材料的结构信息以促进新材料的研制,以及促进现代尖端技术(吸收材料和微波遥感)等都有重要意义。

一、 实验目的1. 了解谐振腔的基本知识。

2. 学习用谐振腔法测量介质特性的原理和方法二、 实验原理本实验是采用反射式矩形谐振腔来测量微波介质特性的。

反射式谐振腔是把一段标准矩形波导管的一端加上带有耦合孔的金属板,另一端加上封闭的金属板,构成谐振腔,具有储能、选频等特性。

谐振条件:谐振腔发生谐振时,腔长必须是半个波导波长的整数倍,此时,电磁波在腔内连续反射,产生驻波。

谐振腔的有载品质因数QL 由下式确定:210f f f Q L -=式中:f0为腔的谐振频率,f1,f2分别为半功率点频率。

谐振腔的Q 值越高,谐振曲线越窄,因此Q 值的高低除了表示谐振腔效率的高低之外,还表示频率选择性的好坏。

如果在矩形谐振腔内插入一样品棒,样品在腔中电场作用下就会极化,并在极化的过程中产生能量损失,因此,谐振腔的谐振频率和品质因数将会变化。

图1 反射式谐振腔谐振曲线 图2 微找法TE10n 模式矩形腔示意图电介质在交变电场下,其介电常数ε为复数,ε和介电损耗正切tan δ可由下列关系式表示:εεε''-'=j , εεδ'''=tan ,其中:ε,和ε,,分别表示ε的实部和虚部。

选择TE10n ,(n 为奇数)的谐振腔,将样品置于谐振腔内微波电场最强而磁场最弱处,即x =α/2,z =l /2处,且样品棒的轴向与y 轴平行,如图2所示。

假设:1.样品棒的横向尺寸d(圆形的直径或正方形的边长)与棒长九相比小得多(一般d /h<1/10),y 方向的退磁场可以忽略。

2.介质棒样品体积Vs 远小于谐振腔体积V0,则可以认为除样品所在处的电磁场发生变化外,其余部分的电磁场保持不变,因此可以把样品看成一个微扰,则样品中的电场与外电场相等。

微波基本参数的测量—原理

微波基本参数的测量—原理

微波基本参数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了解各种微波器件;2、了解微波工作状态及传输特性;3、了解微波传输线场型特性;4、熟悉驻波、衰减、波长(频率)和功率的测量;5、学会测量微波介质材料的介电常数和损耗角正切值。

二、实验原理微波系统中最基本的参数有频率、驻波比、功率等。

要对这些参数进行测量,首先要了解电磁波在规则波导内传播的特点,各种常用元器件及仪器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其次是要掌握一些微波测量的基本技术。

1、导行波的概念:由传输线所引导的,能沿一定方向传播的电磁波称为“导行波”。

导行波的电场E 或磁场H 都是x 、y 、z 三个方向的函数。

导行波可分成以下三种类型:(A) 横电磁波(TEM 波):TEM 波的特征是:电场E 和磁场H 均无纵向分量,亦即: 0=Z E ,0=Z H 。

电场E 和磁场H ,都是纯横向的。

TEM 波沿传输方向的分量为零。

所以,这种波是无法在波导中传播的。

(B) 横电波(TE 波):TE 波即是横电波或称为“磁波”(H 波),其特征是0=Z E ,而0≠Z H 。

亦即:电场E 是纯横向的,而磁场H 则具有纵向分量。

(C) 横磁波(TM 波):TM 波即是横磁波或称为“电波”(E 波),其特征是0=Z H ,而0≠Z E 。

亦即:磁场H 是纯横向的,而电场E 则具有纵向分量。

TE 波和TM 波均为“色散波”。

矩形波导中,既能传输mm TE 波,又能传输mm TM 波(其中m 代表电场或磁场在x 方向半周变化的次数,n 代表电场或磁场在y 方向半周变化的次数)。

2、波导管:波导管是引导微波电磁波能量沿一定方向传播的微波传输系统,有同轴线波导管和微带等,波导的功率容量大,损耗小。

常见的波导管有矩形波导和圆波导,本实验用矩形波导。

矩形波导的宽边定为x 方向,内尺寸用a 表示。

窄边定为y 方向,内尺寸用b 表示。

10TE 波以圆频率ω自波导管开口沿着z 方向传播。

在忽略损耗,且管内充满均匀介质(空气)下,波导管内电磁场的各分量可由麦克斯韦方程组以及边界条件得到:()sin()j t z o y x E je ωβωμππα-=-, ()sin()j t z o x x H j e ωβμαππα-= ()cos()j t z z x H e ωβπα-=, x y z E E E ==,2g πβλ=其中,位相常数g λ=c f λ=。

微波测量技术实验报告

微波测量技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微波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2. 掌握微波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3. 学会使用微波测量技术对微波元件的参数进行测试;4.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二、实验原理微波测量技术是研究微波频率范围内的电磁场特性及其与微波元件相互作用的技术。

实验中,我们主要使用矢量网络分析仪(VNA)进行微波参数的测量。

矢量网络分析仪是一种高性能的微波测量仪器,能够测量微波元件的散射参数(S参数)、阻抗、导纳等参数。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微波信号在两个端口之间的相互作用,得到微波元件的散射参数,进而分析出微波元件的特性。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矢量网络分析仪(VNA)2. 微波元件(如微带传输线、微波谐振器等)3. 测试平台(如测试夹具、测试架等)4. 连接电缆四、实验步骤1. 连接测试平台,将微波元件放置在测试平台上;2. 连接VNA与测试平台,进行系统校准;3. 设置VNA的测量参数,如频率范围、扫描步进等;4. 启动VNA,进行微波参数测量;5. 记录实验数据;6.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五、实验数据与分析1. 实验数据(1)微波谐振器的Q值测量:通过扫频功率传输法,测量微波谐振器的Q值,得到谐振频率、品质因数等参数;(2)微波定向耦合器的特性参数测量:通过测量输入至主线的功率与副线中正方向传输的功率之比,得到耦合度;通过测量副线中正方向传输的功率与反方向传输的功率之比,得到方向性;(3)微波功率分配器的传输特性测量:通过测量输入至主线的功率与输出至副线的功率之比,得到传输损耗。

2. 实验数据分析(1)根据微波谐振器的Q值测量结果,分析谐振器的频率选择性和能量损耗程度;(2)根据微波定向耦合器的特性参数测量结果,分析耦合器的性能指标,如耦合度、方向性等;(3)根据微波功率分配器的传输特性测量结果,分析功率分配器的传输损耗。

六、实验结论1. 通过实验,掌握了微波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2. 熟练掌握了矢量网络分析仪的操作技能;3.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了微波元件的特性,为微波电路设计和优化提供了依据。

电磁场与微波测量实验实验二

电磁场与微波测量实验实验二

电磁场与微波测量实验实验报告实验二单缝衍射实验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班级:组成员:执笔人:实验二.单缝衍射实验一、 实验目的掌握电磁波的单缝衍射时衍射角对衍射波强度的影响二、 实验设备与仪器S426型分光仪三、 实验原理当一平面波入射到一宽度和波长可比拟的狭缝时,就要发生衍射的现象。

在缝后面出现的衍射波强度并不是均匀的,中央最强,同时也最宽。

在中央的两侧衍射波强度迅速减小,直至出现衍射波强度的最小值,即一级极小,此时衍射角为αλ1-=Sinφ ,其中λ是波长,a 是狭缝宽度。

两者取同一长度单位,然后,随着衍射角增大,衍射波强度又逐渐增大,直至出现一级极大值,角度为:⎪⎭⎫⎝⎛∙=-αλ231Sin φ (如左图所示)四、 实验内容与步骤仪器连接时,预先接需要调整单缝衍射板的缝宽,当该板放到支座上时,应使狭缝平面与支座下面的小圆盘上的某一对刻线一致,此刻线应与工作平台上的90刻度的一对线一致。

转动小平台使固定臂的指针在小平台的1800处,此时小平台的00就是狭缝平面的法线方向。

这时调整信号电平使表头指示接近满度。

然后从衍射角00开始,在单缝的两侧使衍射角每改变20读取一次表头读数,并记录下来,这时就可画出单缝衍射强度与衍射角的关系曲线,并根据微波波长和缝宽算出一级极小和一级极大的衍射角,并与实验曲线上求得的一级极小和极大的衍射角进行比较。

具体步骤:1、 连接好系统,开启信号源。

2、 将单缝衍射板的缝宽a 调整为70mm 左右,将其安放在支座上,衍射板的边线与刻度盘上两个90°对齐;转动小平台使固定臂的指针在小平台的1800处,此时小平台的00就是狭缝平面的法线方向。

这时调整信号电平使表头指示接近满度。

3、 依次微调发射喇叭、衍射板、接收喇叭,使衍射强度分布的中央极大位于0°;调节发射和接收衰减器,使中央极大值的信号电平处于80—90μΑ;在±500的范围内转动接收天线,观察衍射强度分布,认为分布合理后开始测量。

电磁场与微波实验实验

电磁场与微波实验实验

λg/mm
41.6
38.9
39.5
40
λg/mm 均值
40.0
λ0/mm
30.1
6. 用直接发测量计算电压驻波比(实际测量时,读取的是电压值)
1
2
3
4
Vmax/mV
210
208
200
200
Vmin/mV
50
48
50
40
ρ
2.09
7. 按照实验原理测量计算 lmin,并求出归一化阻抗值和实际阻抗值。
DT DA l������������������ 电长度
ρ
=
Emax ������min
=
√������������mmainx
在电压驻波系数1 < ρ < 1.5时,可以测量几个节点,取平均值。
ρ = √������m������amxi1n1++������m������maxin22++⋯⋯+������m������minanxn
当驻波系数1.5 < ρ < 5,直接读出������max和������min即可。 3. 测量阻抗
2. 预热信号源。设置信号源。载波设置:频率 10GHz,功率 15dBm;调制方式设置:AM,1KHz 方 波调制,调制深度>90%。
3. 预热选频放大器。
4. 插入驻波测量线探针,将探针移到两个波节点的中点,调节谐振回路使测量放大器指示最大。
5. 将波导测量线插入终端短路,用两点法测量导波波长
1
99.25 107.60 8.35 0.208
归一化阻抗
1.54 − 0.7i
实际阻抗
77 − 35i

电磁波场强空间分布实验报告

电磁波场强空间分布实验报告

电磁波场强空间分布实验报告引言:电磁波是指电场和磁场以一定规律在空间中传播的波动现象。

电磁波在无线通信、雷达、无线电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了解电磁波场强的空间分布对于优化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电磁波场强的实验数据,分析其空间分布特点,为电磁波通信系统的优化提供参考。

实验目的:1. 测量不同距离下电磁波场强的大小;2. 分析电磁波场强的空间分布特点;3. 探讨电磁波传播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衰减和干扰问题。

实验装置和方法:1. 实验装置:电磁波发射器、接收天线、场强测量仪;2. 实验方法:在实验室内设置一定距离的测量点,利用发射器产生电磁波,接收天线接收信号,并通过场强测量仪测量场强数值。

实验步骤:1. 设置测量点:在实验室内设置一系列距离发射器不同距离的测量点,确保每个测量点位置的空间分布均匀;2. 发射电磁波:调节发射器的频率和功率,产生一定频率和强度的电磁波;3. 测量场强:在每个测量点位置,利用接收天线接收电磁波信号,并通过场强测量仪测量场强数值;4. 记录数据:记录每个测量点位置的场强数值,并标注对应的距离;5. 分析数据:根据测量数据,分析电磁波场强的空间分布特点;6. 总结实验结果:总结电磁波场强的空间分布规律,并讨论可能的衰减和干扰问题。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随着距离的增加,电磁波场强呈现衰减趋势。

当距离增加时,电磁波的能量会逐渐分散,导致场强减小;2. 电磁波场强的衰减与距离的关系可以通过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电磁波传播的衰减模型;3. 在一定距离范围内,电磁波场强的分布均匀性较好,但随着距离的增加,分布均匀性会逐渐降低;4. 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干扰源包括其他电磁设备和建筑物等,这些干扰源可能会影响电磁波场强的测量结果。

实验讨论:本实验通过测量电磁波场强的空间分布,得出了电磁波场强随距离变化的规律。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这些规律来优化电磁波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布局,提高通信质量和覆盖范围。

完整微波基本参数测量实验报告

完整微波基本参数测量实验报告

(完整)微波基本参数测量实验报告微波基本参数测量实验报告【引言】微波是指频率为300MHz-300GHz的电磁波,是无线电波中一个有限频带的简称,即波长在1米(不含1米)到1毫米之间的电磁波,微波的基本性质通常呈现为穿透、反射、吸收三个特性。

微波成为一门技术科学,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

微波技术的形成以波导管的实际应用为其标志,若干形式的微波电子管(速调管、磁控管、行波管等)的发明,是另一标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微波技术得到飞跃发展。

因战争需要,微波研究的焦点集中在雷达方面,由此而带动了微波元件和器件、高功率微波管、微波电路和微波测量等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至今,微波技术已成为一门无论在理论和技术上都相当成熟的学科,又是不断向纵深发展的学科。

【实验设计】一、实验原理1、微波微波是指频率为300MHz-300GHz的电磁波,是无线电波中一个有限频带的简称,即波长在1米(不含1米)到1毫米之间的电磁波,是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的统称。

微波频率比一般的无线电波频率高,通常也称为“超高频电磁波”。

微波作为一种电磁波也具有波粒二象性。

微波的基本性质通常呈现为穿透、反射、吸收三个特性。

对于玻璃、塑料和瓷器,微波几乎是穿越而不被吸收。

对于水和食物等就会吸收微波而使自身发热,微波炉就是利用这一特点制成的,而对金属类东西,则会反射微波。

2、微波的似声似光性微波波长很短,比地球上的一般物体(如飞机,舰船,汽车建筑物等)尺寸相对要小得多。

使得微波的特点与几何光学相似,即所谓的似光性。

因此使用微波工作,能使电路元件尺寸减小,使系统更加紧凑;可以制成体积小,波束窄方向性很强,增益很高的天线系统,接受来自地面或空间各种物体反射回来的微弱信号,从而确定物体方位和距离,分析目标特征。

由于微波波长与物体(实验室中无线设备)的尺寸有相同的量级,使得微波的特点又与声波相似,即所谓的似声性。

3、波导管波导管是一种空心的、内壁十分光洁的金属导管或内敷金属的管子。

微波的波导传输与检测

微波的波导传输与检测

微波的波导传输与检测1.微波的波导传输本实验采用传输的矩形截面波导管。

(1)波的电磁场结构。

(2)波的传输特性。

(3)如何实现波导管内传输波的单一波型。

2.波导管的工作状态。

在本章三中推导和讨论了在均匀无限长的波导中波的电磁场结构及传输特性(波导中传输的是行波,没有反射波)。

电场分量由式(3-34)可知为(3-73)其中,若以a/2为参考面,只讨论t=0时的瞬时电磁场分布(测量时只是测场随时间变化的平均值),则(3-74)如果波导不是无限长,终端负载不等于特征阻抗时,就会引起反射,波导中电场由入射波和反射波叠加而成(3-75)其中、分别是电场入射波和反射波的振幅。

为了方便起见,我们耙坐标原点取在终端负载处,如图3-46所示(l与“三、矩形截面波导中的波”中规定的波传播的z方向相反),则(3-75)式变成(3-76)为描述波导各截面的反射特性,引入反射系数r,其定义为波导某截面处电场反射波与入射波之比。

亦即(3-77)式中(3-78)是终端负载处的反射系数,表示在终端负载处反射波与入射波的位相差,根据(3-77)、(3-78)和(3-76)式(3-79)当时,驻波电场达到最大值(波腹),即(3-80)当时,驻波电场达最小值(波节),即(3-81)因为反射系数不便于直接测量,所以我们引入一个新的在微波测量中经常用到的物理量——驻波比S。

其定义为:波导中驻波电场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即(3-82)因为波导中的电场与电压(宽壁间的电位差)成正比,所以S又称为电压驻波比,(Voltage Standing Wave Radio),用VSWR表示。

把(3-80)和(3-81)式代入(3-82):式可得(3-83)及(3-84)由以上两式看出:。

当终端负载等于波导特征阻抗时,终端负载(这种负载称为“匹配负载”)将全部吸收入射波功率,而无反射,这时,,这时传播的是行波,这种状态称为匹配(Match)状态。

当波导终端用金属板短路,必然形成全反射,终端处,,亦即(终端负载处电场反射波与入射波振幅相等,位相相反),此时,形成纯驻波,在驻波波节处,在驻波波腹处。

(整理)实验21微波波导管内电磁场分布测量.

(整理)实验21微波波导管内电磁场分布测量.

实验2.1 微波波导管内的电磁场分布测量实验§2.1.1实验目的通过测量微波波导管内的电磁场分布,了解微波的产生、传播等基本特性,掌握微波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2.1.2实验原理与方法一、微波与体效应微波振荡器1、微波按照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定义,微波(Microwaves)是“波长足够短,以致在发射和接收中能实际应用波导和谐振腔技术的电磁波”。

实际应用中,微波通常指频率在300GHz到300MHz、波长范围1毫米到1米的电磁波,可分为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三个波段。

自上世纪40年代以来,微波科学技术表现出巨大的应用价值。

例如,• 雷达的诞生与成熟(1939一1945年);• 微波波谱学与量子电子学的巨大进步(1944年-至今);• 射电天文学大发展(1946—1971年);• 微波能量利用及微波医学(1947年-至今);• 卫星通信及卫星广播的建立与普及(1964年-至今);• 遥感、气象监测等;• 高功率微波武器。

1984年美国国防部制定定向能发展计划(定向能包括高能激光、粒子束和高功率微波(HPM)三个方面)。

“微波武器” 将在反卫星、反精确制导武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体效应微波振荡器目前,常用的产生微波振荡器的有两大类,电真空器件与固体器件。

其中,电真空器件主要包括微波电真空三极管、反射速调管、磁控管和返波管等;固体器件有晶体三极管、体效应二极管(也称耿氏二极管,由于体效应管中微波电流振荡现象是耿式(J.B Gunn)于1963年首先发现的)和雪崩二极管。

由于固体器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耗电省及便于集成等优点,近几十年来发展迅速,尤其在中小功率范围内它已经取代电真空器件。

固体器件中,采用体效应振荡器制成的微波信号源具有噪声低、工作电压低和便于调谐的优点,目前在实验室中广泛采用该类微波信号源。

1)负阻效应体效应管的工作原理是基于N型砷化镓(GaAs)的导电能谷——高能谷和低能谷结构,如图2.1-1所示,高低能谷间的能量差0.36eV。

微波波导实验报告

微波波导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微波在波导中的传播特点;2. 学习驻波法和共振吸收法测量波长;3. 掌握微波的基本测量方法;4. 熟悉微波波导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二、实验原理微波波导是一种用于传输微波的介质波导,其内部电磁波以一定的方式传播。

在矩形波导中,电磁波主要沿波导轴向传播,同时在横截面上存在一定的电场和磁场分布。

根据电磁波的传播特性,可以通过测量波导中的驻波和共振吸收来研究微波的传播。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微波波导实验装置;2. 驻波测量仪;3. 频率计;4. 信号发生器;5. 连接线;6. 测量尺。

四、实验步骤1. 连接仪器:按照实验要求连接好微波波导实验装置、驻波测量仪、频率计、信号发生器等仪器。

2. 调节频率:调整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使其接近微波波导的谐振频率。

3. 测量驻波:打开驻波测量仪,记录驻波图,通过分析驻波图确定波导中的驻波波长。

4. 测量共振吸收:调整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使其在微波波导的共振频率附近,观察共振吸收现象。

5. 测量波导尺寸:使用测量尺测量波导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6.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微波在波导中的传播速度、波长等参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驻波测量结果:通过驻波测量仪,成功测量出微波在波导中的驻波波长。

根据驻波波长和波导尺寸,计算出微波在波导中的传播速度。

2. 共振吸收测量结果:在微波波导的共振频率附近,观察到明显的共振吸收现象。

通过分析共振吸收曲线,确定微波波导的共振频率。

3. 数据处理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微波在波导中的传播速度、波长等参数,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六、实验结论1. 通过实验,成功了解了微波在波导中的传播特点,验证了驻波法和共振吸收法测量波长的可行性;2. 掌握了微波的基本测量方法,为后续的微波技术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3. 通过实验结果分析,验证了微波波导的理论模型,为微波波导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参考。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测量微波在波导中的传播速度、波长等参数,验证了微波波导的理论模型,为微波波导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参考。

实验微波的传输特性和基本测量

实验微波的传输特性和基本测量

实验 微波的传输特性和基本测量实验目的1、 了解电磁波在矩形波导中传播的特点,学会用驻波测量线测量波的纵向分布。

2、 掌握一些微波基本量的测量基本技术,学会测量驻波比、波导波长、检测信号频率等。

3、 学会阻抗调配。

实验仪器微波窄带扫频信号源、衰减器、频率计(波长计)、驻波测量线等。

一、实验原理微波是指波长范围在11mm m ,即频率范围在300300MHz GHz 的电磁波。

微波信号系统中最基本参数有频率、驻波比、功率等。

1. 矩形波导及其中的10TE 波:矩形波导是一个横截面为a b ⨯矩形的均匀、无损耗的波导管。

如下图1。

本实验室使用的是国际通用的标准波导,其内壁尺寸为:22.86,10.16a mm b mm ==。

波导中传播的电磁波被完全局限在波导管内。

假设矩形波导管内壁为理想导体且波导沿z 轴方向为无限长,由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可求得矩形波导中10TE 波的各电磁场分量为:0x E =()0s i n j t z y x E E e a ωβπ-⎛⎫= ⎪⎝⎭图1 矩形波导结构图0z E =()0s i n j t z x x H E e a ωββπωμ--⎛⎫= ⎪⎝⎭ 0y H =()02s j t z z x H j E c o e a a ωβππωμ-⎛⎫= ⎪⎝⎭波导中电磁场的电场强度分布如图2所示。

电磁场的结构具有以下特性:⑴0,0z E H =≠,电场在z 方向无分量,为横电波;⑵电磁场沿x 方向为一个驻立半波,沿y 方向为均匀分布;⑶电磁场沿z 方向为行波状态,在该方向,电磁场分量y E 与x H 的分布规律相同。

2.实验装置其它元件:xE 图2 10TE 波的电场分量分布图标准短路片待测阻抗 匹配负载 阻抗调配器3.传输线的特性参量与工作状态:在波导中常用相移常数、波导波长、驻波系数等特性参量来描述波导中的传输特征,对于矩形波导中的10TE 波: 自由空间波长:c f λ=截止波长:2c a λ=波导波长:g λ= 相移常量:2g βπλ=反射系数:E E Γ=入反驻波比: m i n M a x E E ρ=由此可见,微波在波导中传输时,存在着一个截止波长c λ,波导中只能传输c λλ<的电磁波。

微波基本参数的测量实验报告

微波基本参数的测量实验报告

微波基本参数的测量【目的要求】1.学习微波的基本知识,了解波导测量系统,熟悉基本微波元件的作用;2.了解微波在波导中传播的特点,掌握微波基本测量技术;3.掌握驻波测量线的正确使用方法;4.掌握电压驻波系数的测量原理和方法。

【仪器用具】微波参数测试系统,包括:三厘米固态信号源,三厘米驻波测量线,选频放大器,精密衰减器,隔离器,谐振式频率计(波长表),匹配负载,晶体检波器,单螺调配器等。

【原理】微波技术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门尖端科学技术,它不仅在通讯、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量子电子学以及农业生产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科学研究中也是一种重要的观测手段,微波的研究方法和测试设备都与无线电波的不同。

从图1可以看出,微波的频率范围是处于光波和广播电视所采用的无线电波之间,因此它兼有两者的性质,却又区别于两者。

与无线电波相比,微波有下述几个主要特点图1 电磁波的分类1.波长短(1m —1mm):具有直线传播的特性,利用这个特点,就能在微波波段制成方向性极好的天线系统,也可以收到地面和宇宙空间各种物体反射回来的微弱信号,从而确定物体的方位和距离,为雷达定位、导航等领域提供了广阔的应用。

2.频率高:微波的电磁振荡周期(10-9一10-12s)很短,已经和电子管中电子在电极间的飞越时间(约10-9s)可以比拟,甚至还小,因此普通电子管不能再用作微波器件(振荡器、放大器和检波器)中,而必须采用原理完全不同的微波电子管(速调管、磁控管和行波管等)、微波固体器件和量子器件来代替。

另外,微波传输线、微波元件和微波测量设备的线度与波长具有相近的数量级,在导体中传播时趋肤效应和辐射变得十分严重,一般无线电元件如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都不再适用,也必须用原理完全不同的微波元件(波导管、波导元件、谐振腔等)来代替。

3.微波在研究方法上不像无线电那样去研究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而是研究微波系统中的电磁场,以波长、功率、驻波系数等作为基本测量参量。

电磁场与微波实验报告波导波长的测量

电磁场与微波实验报告波导波长的测量

电磁场与微波实验报告波导波长的测量实验目的:测量波导中的波长和相速度。

实验原理:波导是一种可以传输电磁波的导线或管道。

在波导内传播的波称为波导波。

波导波的波长和相速度是波导性质的重要参数。

在波导中,波长λ可以通过波导尺寸和相速度v的关系来计算,即λ=v/f,其中f为使用的频率。

而相速度v又可以通过测量电磁波在波导中传播的时间和波导长度L来计算,即v=L/t。

实验装置:1.波导:长度大于等于所测频率的波长,内壁光滑且无孔。

2.微波发生器:用于产生微波信号的电源。

3.接收天线:用于接收微波信号。

4.微波功率计:用于测量微波信号的功率。

5.方位角转台:用于调整接收天线的方位角。

6.指示器:用于读取方位角转台上的表盘读数。

实验步骤:1.将微波发生器和波导连接,并调节发生器频率为所需测量频率。

2.将接收天线与微波功率计连接,并将接收天线安装在方位角转台上。

3.将微波功率计与接收天线连接,调整微波功率计的灵敏度。

4.打开微波发生器,并调整微波功率计的灵敏度,使其显示尽可能大的数值。

5.将方位角转台旋转,找到接收微波信号最大的方向。

记录下方位角转台上的表盘读数。

6.断开接收天线和波导之间的连接。

7.将方位角转台旋转90°,并移动波导,使得波导的长度等于所测波长的整数倍。

8.重新连接接收天线和波导,并重复步骤4-69.根据记录的方位角转台表盘读数计算出微波在波导中的相速度,并根据相速度和已知频率计算出波长。

实验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步骤所得的方位角转台表盘读数,可以计算出微波在波导中的传播时间Δt。

由此可以计算出相速度v=L/Δt。

同时,已知频率f,可以利用波长λ=v/f计算出波长。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可以得到微波在波导中的波长和相速度。

这些结果可以与理论值进行比较,从而验证实验的准确性。

同时,还可以通过调节微波发生器的频率,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得到不同频率下的波长和相速度,从而研究波导中的波长和相速度与频率之间的关系。

微波的波导传输与基本测量

微波的波导传输与基本测量

波长在1毫米以下至红外线之间的电磁波称为“亚毫米波”,这是一个正在开发的波段。测量原理图如下:
三、实验内容
2.微波沿普通的双股导线传输时,会大量地向周围空间辐射,同时由于电流的趋肤效应,导线的热损耗也急剧增大,这些都使微波能量无法有效地传输,因此,一般不用双导线来传送微波。常用的微波传输线为同轴线、波导管、带状线等,本实验采用波导管传输线,以下简称波导. 波导是截面为矩形或圆形的金属管,如图1<a>所示。电磁场在金属管内传播,损耗很小。
本实验将采用两种方法对速调管的特性进行观察研究。
第一种方法是逐点描述法(即静态法),方法是逐点改变反射极电压,测量在不同反射极电压时振荡器的输出功率和振荡频率,这样就可以绘制出速调管的工作特性曲线,即 P … Ur 曲线和 f … Ur 曲线。这是一个比较精确的方法,但由于本实验所用的XFL—2A型信号源中反射极电压调节范围较窄,用这种方法只能观察到两个振荡模,因而只适用于研究最佳振荡模的特性,实验线路见图13(用虚线连接的仪器在第二种方法时才用)。在对系统调匹配,并适当调节可变衰减器使示数合适后,即可进行测量。
1、小驻波比(1.005<P <1.5) 在这种情况下,驻波波腹和波节都不尖锐,需多测几个波腹和波节的场强,求其平均值: 当检波器工作于平方率特性区时:
5.交叉读数法测波导波长
实验二 反射式速调管工作特性的研究
一、实验目的要求 1、熟悉微波信号源及仪表、波导元件的正确使用方法。 2、熟悉反射式速调管的工作原理,并测定XFL—2A信号源中反射式速调管的工作特性曲线。 3、根据速调管的工作特性曲线,提出使用该管的设想。 二、实验仪器
频率计指示值即为振荡模中心频率,而B、C两点之间的频率差即为电子调谐范围。

电磁场与微波实验报告波导波长的测量

电磁场与微波实验报告波导波长的测量

电磁场与微波测量实验报告学院:班级:组员:撰写人:学号:序号:实验二 波导波长的测量一、 实验内容波导波长的测量【方法一】两点法 实验原理如下图所示:按上图连接测量系统,可变电抗可以采用短路片。

当矩形波导(单模传输TE10模)终端(Z =0)短路时,将形成驻波状态。

波导内部电场强度(参见图三之坐标系)表达式为:Z aXE E E Y βπsinsin 0)(==在波导宽面中线沿轴线方向开缝的剖面上,电场强度的幅度分布如图三所示。

将探针由缝中插入波导并沿轴向移动,即可检测电场强度的幅度沿轴线方向的分布状态(如波节点和波腹点的位置等)。

两点法确定波节点位置将测量线终端短路后,波导内形成驻波状态。

调探针位置旋钮至电压波节点处,选频放大器电流表表头指示值为零,测得两个相邻的电压波节点位置(读得对应的游标卡尺上的刻度值1T 和2T ),就可求得波导波长为:T 2 min 'min g -=T λ由于在电压波节点附近,电场(及对应的晶体检波电流)非常小,导致测量线探针移动“足够长”的距离,选频放大器表头指针都在零处“不动”(实际上是眼睛未察觉出指针有微小移动或指针因惰性未移动),因而很难准确确定电压波节点位置,具体测法如下:把小探针位置调至电压波节点附近,尽量加大选频放大器的灵敏度(减小衰减量),使波节点附近电流变化对位置非常敏感(即小探针位置稍有变化,选频放大器表头指示值就有明显变化)。

记取同一电压波节点两侧电流值相同时小探针所处的两个不同位置,则其平均值即为理论节点位置:() 2121min T T T +=最后可得 T 2min 'min g -=T λ(参见图四)YZ【方法二】 间接法矩形波导中的 波,自由波长 和波导波长g λ满足公式:2 12⎪⎭⎫ ⎝⎛-a g λλλ=其中:f g /1038⨯=λ,cm a 286.2=通过实验测出波长,然后利用仪器提供的对照表确定波的频率,利用公式确定出 ,再计算出波导波长g λ。

电磁场与微波测量实验报告天线特性测试实验报告

电磁场与微波测量实验报告天线特性测试实验报告

电磁场与微波测量实验报告天线特性测试实验报告北京邮电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测量实验报告1天线特性测试及分析本实验主要是学习天线理论、掌握天线方向图的概念以及学习天线方向图的测量方法。

以下是天线的概念及有关名词的解释。

一、天线的概念无线电发射机输出的射频信号功率,通过馈线输送到天线,由天线以电磁波形式辐射出去。

电磁波到达接收地点后,由天线接下来(仅仅接收很小很小一部分功率),并通过馈线送到无线电接收机。

可见,天线是发射和接收电磁波的一个重要的无线电设备,没有天线也就没有无线电通信。

天线品种繁多,以供不同频率、不同用途、不同场合、不同要求等不同情况下使用。

对于众多品种的天线,进行适当的分类是必要的:按用途分类,可分为通信天线、电视天线、雷达天线等;按工作频段分类,可分为短波天线、超短波天线、微波天线等;按方向性分类,可分为全向天线、定向天线等;按外形分类,可分为线状天线、面状天线等。

二、天线的方向性发射天线的基本功能之一是把从馈线取得的能量向周围空间辐射出去,基本功能之二是把大部分能量朝所需的方向辐射。

天线对空间不同方向具有不同的辐射或接收能力,这就是天线的方向性。

衡量天线方向性通常使用方向图,在水平面上,辐射与接收无最大方向的2天线称为全向天线,有一个或多个最大方向的天线称为定向天线。

全向天线由于其无方向性,所以多用在点对多点通信的中心台。

定向天线由于具有最大辐射或接收方向,因此能量集中,增益相对全向天线要高,适合于远距离点对点通信,同时由于具有方向性,抗干扰能力比较强。

三、天线的增益增益是天线的主要指标之一,它是方向系数与效率的乘积,是天线辐射或接收电波大小的表现。

增益大小的选择取决于系统设计对电波覆盖区域的要求,简单地说,在同等条件下,增益越高,电波传播的距离越远。

增益是指:在输入功率相等的条件下,实际天线与理想的辐射单元在空间同一点处所产生的信号的功率密度之比。

它定量地描述一个天线把输入功率集中辐射的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2.1 微波波导管内的电磁场分布测量实验§2.1.1实验目的通过测量微波波导管内的电磁场分布,了解微波的产生、传播等基本特性,掌握微波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2.1.2实验原理与方法一、微波与体效应微波振荡器1、微波按照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定义,微波(Microwaves)是“波长足够短,以致在发射和接收中能实际应用波导和谐振腔技术的电磁波”。

实际应用中,微波通常指频率在300GHz到300MHz、波长范围1毫米到1米的电磁波,可分为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三个波段。

自上世纪40年代以来,微波科学技术表现出巨大的应用价值。

例如,• 雷达的诞生与成熟(1939一1945年);• 微波波谱学与量子电子学的巨大进步(1944年-至今);• 射电天文学大发展(1946—1971年);• 微波能量利用及微波医学(1947年-至今);• 卫星通信及卫星广播的建立与普及(1964年-至今);• 遥感、气象监测等;• 高功率微波武器。

1984年美国国防部制定定向能发展计划(定向能包括高能激光、粒子束和高功率微波(HPM)三个方面)。

“微波武器” 将在反卫星、反精确制导武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体效应微波振荡器目前,常用的产生微波振荡器的有两大类,电真空器件与固体器件。

其中,电真空器件主要包括微波电真空三极管、反射速调管、磁控管和返波管等;固体器件有晶体三极管、体效应二极管(也称耿氏二极管,由于体效应管中微波电流振荡现象是耿式(J.B Gunn)于1963年首先发现的)和雪崩二极管。

由于固体器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耗电省及便于集成等优点,近几十年来发展迅速,尤其在中小功率范围内它已经取代电真空器件。

固体器件中,采用体效应振荡器制成的微波信号源具有噪声低、工作电压低和便于调谐的优点,目前在实验室中广泛采用该类微波信号源。

1)负阻效应体效应管的工作原理是基于N型砷化镓(GaAs)的导电能谷——高能谷和低能谷结构,如图2.1-1所示,高低能谷间的能量差0.36eV。

处于这两类能谷中的电子具有不同的有效质量和不同的迁移率。

在常温下低电场时,大部分导电的电子处在电子迁移率高而有效质量较低的低能谷中,当随外加电场增大,许多电子被激发跃迁到高能谷中,在那里电子迁移率低而有效质量较大。

因此,低电场时,导电率高,而在高电场时导电率低。

这种效应的结果使电子迁移率急剧下降。

这种随电场的增加而导致电流下降的现象称为负阻效应,如图2.1-2所示。

图2.1-1N 型GaAs 的能带结构 图2.1-2 N 型GaAs 电子平均速度与外场关系2)体效应管的工作原理在N 型砷化镓半导体材料上施加直流偏压V 0后,电流随电压线性增长,但E>E th 时(E th ,为负阻效应起始电场),由于负阻特性,形成所谓“负电阻效应”。

“负电阻效应”形成的原因在于半导体内的载流子(例如电子)速度呈“负迁移率”特性,速度随电场的变化见图2.1-2,即当电场的强度增加到某个数值以后,速度不是随电场增加而是减小。

但是,电压在体效应管上的分布并非均匀,在电压的负极端,因半导体与金属电极有接触电阻,加上电子、之间的排斥作用,使该端的等效电阻较大,因此,在电压的负极端首先出现“负电阻效应”。

这里的电子速度下降,而前面的电子速度较快,这些电子将把速度慢的电子抛在后面,结果在快电子和慢电子之间出现了电荷的不平衡,该区域呈现正电性,见图2.1-3。

正电荷和后面赶上来的电子之间形成一个偶极层(偶极畴),该区域内的电场方向与外加电场方向一致,使电子的速度更慢,所以,偶极畴在向正极移动的同时将不断扩大。

但是,由于所加的总电压是一定的,当偶极畴上分担的电压较多时,没有进入“负电阻效应”的区域上的电压将下降,电场减弱,电子速度减小,当该速度等于后面赶上来的电子的速度时,偶极畴不再扩大,以匀速向正极渡越,当到达正极时,偶极畴很快地消失,同时,在负极又形成新的偶极畴,重复上述的过程。

我们看到,当负极刚开始进入“负电阻效应”时,体效应管内的电场最强,此时电流最大;在偶极畴以匀速运动时,区外的电场已经减弱,此时的电流由区外的电场决定,该电流显然是下降了。

因此,通过体效应管的电流将如图2.1-4所示,呈现周期性振荡,其振荡频率与材料的尺寸(电压正负极间的距离)有关,如果尺寸合适,振荡频率将在微波范围。

图2.1-3 偶极区的出现和运动 图2.1-4 体效应管的脉动电流通过砷化镓的电流是一连串很狭窄的尖峰波,其周期等于偶极畴的渡越时间。

01SL T f V == (2.1.1) 式中,0f 为体效应管工作频率(亦称固有频率),L 为晶体的厚度,S V 为电子漂移速度。

体效应管的振荡频率与高场畴的渡越时间有关。

只要砷化镓的厚度足够小,体效应管可以产生类似脉冲尖峰的振荡波形,振荡频率就可很高。

实际应用中,是将体效应管装在金属谐振腔中做成振荡器,通过改变腔体内的机械调谐装置可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体效应管振荡器的工作频率。

二、 微波在矩形波导管中的传输1、矩形波导管中的传输波型根据Maxwell 方程组以及波导管的边界条件,可以求解出只有TE 波和TM 波这两大类波能够在矩形波导中传播,这里给以简单的证明:先介绍导行电磁波的场量关系。

假设导行电磁波是沿z 方向传播的单色波,对于规则波导,场矢量对坐标z 和时间t 的依赖关系是)(wt z K j z e -,z K 是沿z 方向的波矢量分量。

纵向场分量z E 、z H 具有形式)(0)(),(wt z K j s z z z e x E t x E -=)(0)(),(wt z K j s z z z e x H t x H -= (2.1.2) s x 是与z 轴垂直的横向坐标矢量。

将电场E 和磁场H 都分解成纵分量和横分量z z s e E E E +=z z s e H H H += (2.1.3) 将算子∇,2∇也写成纵向、横向分量形式:z e zs ∂∂+∇=∇ zs 2222∂∂+∇=∇ (2.1.4) 由于导行波场量对z 和t 的依赖关系是)(wt z K j z e -,ze z ∂∂对场量的作用可以用z z e jK 代替。

那么(2.1.4)式中的两个旋度方程可以写成)()()()()()(z z s z z s z z s z z s z z s z z s E e E jw H e H e jK H e H jw E e E e jK +-=+⨯+∇+=+⨯+∇εμ (2.1.5)注意)(s s s H E ⨯∇只给出纵向分量,将上面方程分解成纵向分量和横向分量得s s z z z z s H jw E e jK e E μ=⨯+⨯∇ (2.1.6) s s z z z z s E jw H e jK e H ε-=⨯+⨯∇ (2.1.7)z z s s e H jw E μ=⨯∇ (2.1.8)z z s s e E jw H ε-=⨯∇ (2.1.9)这里利用了公式z z s z z s e E e E ⨯∇=⨯∇)(。

以⨯z e 式(2.1.6)得s z s z z s H e jw E jK E ⨯=-∇μ由此解出s z H e ⨯并代入式(2.1.7),得])([2z z s z s z s s e H w E K K j E ⨯∇+∇=μ (2.1.10) 其中222z s K K K -=,s K 是波矢K 的横向分量。

同样,可以解出])([2z z s z s z ss e E w H K K j H ⨯∇-∇=ε (2.1.11) 式(2.1.10)和(2.1.11)用导行波电磁场的纵向分量表示出了电磁场的横向分量。

根据导行波场量的关系,按照z E 、z H 取值的不同情况,可以把导行电磁波分为三种基本波型:横电波型;横磁波型;横电磁波型。

现证明在规则波导管内第三种波型不存在:横电磁波型满足0==z z H E ,电磁场完全是横向的。

故对于横电磁波型,由式(2.1.10)和(2.1.11)可以看出,除非0=s K ,否则0==s s H E 。

而0=s K 意味着K K z =,即波矢只有沿传播方向z 的分量。

关于横电磁波型的电磁场,由式(2.1.6)—(2.1.9),注意到0==z z H E ,K K z =,得s s z H jw E jKe μ=⨯ (2.1.12) s s z E jw H jKe ε-=⨯ (2.1.13)0=⨯∇s s E (2.1.14) 0=⨯∇s s H (2.1.15) 以s ∇点乘式(2.1.13)两端,并利用式(2.1.15)得0=⋅∇s s E (2.1.16)式(2.1.14)和(2.1.16)表明,横电磁波的横电场满足的方程和没有电荷分布区域中的二维静电场相同。

同样也可以证明横磁场满足的方程和没有电流分布区域中二维稳恒磁场相同。

在理想导体波导管内部,这些方程只能有零解,所以理想波导管不可能传播横电磁波型。

故在矩形波导管内只传播横电波型和横磁波型这两种。

2、TE 10波在矩形截面a×b 波导管中的传输在实际应用中,一般让波导中存在一种波型,而且只传输一种波型。

我们实验中用的TE 10波就是矩形波导中常用的一种波型。

为了实现单一波型(单模)传输,常把波导尺寸设计成标准化。

宽边为a 、窄边为b 的矩形波导,只要满足b=(0.4-0.5)a 的关系,波导管就只传输TE mn 的最低模,即TE 10波。

TE 10波具有可单传、带宽、低耗、简单稳定、易于激励、无限长、易于耦合等优点,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的波型。

设矩形波导管内壁为理想导体且沿Z 轴方向为无限长,矩形波导管中TE 10波的各电磁场分量分别为:()0()0()02sin()0sin()cos()0j wt z y x z j wt z x j wt z z y x E E e a E E x H E e w ax H j E e w a aH βββπβπμππμ---===-=== (2.1.17) 它们相对应的电磁场结构及波导壁电流分布如图2.1-5所示。

图2.1-5 TE 10波的电磁场结构在波导中常用自由空间波长0λ、截止波长C λ、波导波长g λ、相移常数β、反射系数Γ、驻波比ρ等特性参量来描述电磁波在波导中的传输特征,对于矩形波导中的TE10波,它们的表达式为:0max min 22 2.2.1811c g gcfa E E E E λλλπβλρρρ==== Γ==-Γ=+反入() 在实际应用中,传输线不可能是无限长的,所以波导管中的电磁波是由入射波和反射波叠加而成的,其状态决定于负载的情况:①终端接匹配负载,微波功率全部被负载吸收,无反射波,在波导中呈行波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