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行为障碍诊断与鉴别诊断-郑毅

合集下载

爱动,不一定就是多动症

爱动,不一定就是多动症

爱动,不一定就是多动症孩子爱动不愿定就是多动症家里有个活跃的宝宝,总是好动,即使看动画片时也是手脚不停;一会儿没看住,就上了窗台。

这让许多父母感到头疼:宝宝是不是患了“儿童多动症”?北京安定医院的郑毅教授提示父母留意,儿童多动与多动症是有区分的。

“不动”的多动症常被父母忽视郑教授说,有的孩子“不动”也是多动症。

最新观点认为,多动症的核心问题是留意力不集中,多动是次要的,即使没有身体多动的外在表现,只要留意力不集中的问题长期而明显,也应留意是否有多动症的可能。

这种“不动”的多动症特别具有隐蔽性,往往不被父母们发觉。

据郑毅教授估量,在中国14岁以下的3亿儿童中多动症患儿约有1000万,得到准时和正确诊治者不到10%。

假如宝宝患有多动症却又没有得到正确诊断和合理治疗,将来孩子还会产生厌学等问题,所以需要早期识别与防治。

多动症患儿:男孩多于女孩多动症是指儿童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称的、明显的留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任性冲动和学习困难等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是颇常见的儿童行为问题。

由于病因尚不清楚,所以临床表现多样。

多动症一般在6岁前起病,患病者男孩多于女孩,诊断主要依据老师及父母供应的病史、临床表现形式和心理测验结果。

郑教授说,我们可以把人的大脑的额叶皮质比方为大脑的首席执行官,负责筛选、调整各种输入的感觉信息。

正常状况下,这个“总分类机”吸取信息后,将它们进行综合,然后发送到合适的中心。

这一切在一瞬间就可完成。

而多动症患儿的这个首席执行官不够活跃,因此,他的大脑就缺乏正常恒定的排序、分类、抑制、聚焦的力气。

由于成堆的感觉信息没有被分类,这个人就好像被一股奔涌的洪水所把握。

两大标准区分宝宝是淘气还是生病怎么才能找出多动症与这些偶然的症状之间的不同呢?这要依据强度与时间。

许多儿童,尤其是男孩都表现出冲动的行为,如冒险、查找刺激等,但多动症患儿所表现出的冲动行为强度要比正常儿童大得多,以至于他们没有时间来反省或转变自己的行为。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特征及诊断与鉴别标准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特征及诊断与鉴别标准
青少年期
青少年期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可能 表现出抑郁、自杀意念、自伤等症 状,同时可能出现酒精或药物滥用 问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不同性别的鉴别
男孩
男孩的情绪与行为障碍表现可能 更为外向和冲动,例如攻击性行 为和破坏性行为。
女孩
女孩的情绪与行为障碍表现可能 更为内向和情感问题为主,例如 焦虑、抑郁等。
04
治疗与干预
心理测验
诊断与鉴别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心理测验工具 ,对儿童进行全面的评估。
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和心理测验结果,结合 诊断标准,对儿童进行诊断,并鉴别与其 他精神疾病的区别。
诊断工具
DSM-5
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用于情绪和行为障碍的诊断 与鉴别。
ICD-10
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诊断标准,同样适用于情绪和行为障碍的诊断 与鉴别。
心理教育
向儿童和家长传授情绪管 理和应对技巧,增强自我 调节能力。
社会支持与家庭干预
提供社会资源
为家庭提供相关社会服务,如心 理咨询、教育辅导等。
加强家庭教育
家长应学习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沟 通技巧,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社区支持
鼓励社区开展相关活动,提供儿 童成长所需的设施和服务。
THANK YOU
成熟。
情感理解困难
难以理解复杂情感或社 会性情感,如羞耻、内
疚等。
行为特征
01
02
03
04
攻击性行为
无故打人、骂人、毁物等。
破坏性行为
故意破坏物品、公共设施等。
自我伤害行为
自残、自杀未遂等。
强迫性行为
反复进行无意义的动作,如反 复洗手、检查门窗是否关好等

抽动症

抽动症
Beijing Child &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Center
儿童抽动障碍临床特点 与治疗进展
主讲人: 郑毅 教授 北京儿童少年心理卫生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1
Beijing Child &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Center
心理
生物
5
Beijing Child &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Center
临床特点
短暂性抽动障碍(transient tic disorder) 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chronic motor or vocal tic disorder) 发声和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Tourette 综 合征 (combined vocal and multiple motor tics) 感觉性抽动障碍(sensory tic disorder) 合并症状(coexistence disorders)
ÓÓÓ §
药 物 疗 效 比 较
15
Beijing Child &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Center
(2)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综合治疗的重要环节, 是防止疾病的复发和减少合并症的主要手段。 ①心理转移法, ② 认知支持疗法 (3)饮食调整和环境治疗:除药物和心理治疗外, 还应注意妥善安排日常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紧张疲 劳,适当参加一定的体育和文娱活动,使其尽量处 于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之中。 这些儿童的食物应避 免应用食物添加剂、色素、咖啡因和水杨酸等。 (4)针灸中医治疗 (5)严重时可进行外科治疗
9
Beijing Child &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Center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青少年犯罪(综述)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青少年犯罪(综述)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青少年犯罪(综述)闫秀萍;郑毅;崔永华【期刊名称】《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年(卷),期】2010(024)008【摘要】@@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 )是儿童期常见的早期发生的认知行为发展性的精神障碍,其主要特征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学龄期儿童患病率为4 % ~12 %,男女比例为(3~9)∶ 1,其中50 %~80 %可持续至青年,30%~50%持续到成年.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ourth Edition,DSM-IV)将其分为注意缺陷、多动-冲动和混合型三种亚型[1].【总页数】4页(P609-612)【作者】闫秀萍;郑毅;崔永华【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北京,10008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北京,10008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北京,10008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94;C913.5【相关文献】1.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家庭干预研究(综述) [J], 潘美蓉;钱秋谨;王玉凤2.孤独谱系障碍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共患病研究综述 [J], 蔡佳;梁素改;胡霄;黄颐3.儿童少年双相障碍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广泛性发育障碍的研究进展(综述) [J], 何萤萤;刘靖4.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肥胖和营养问题的研究综述 [J], 陈桂芳;谢维爵5.身体活动改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认知神经功能的系统综述 [J], 许明超;蒋长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儿童注意力缺陷及多动障碍评估及治疗的思考

儿童注意力缺陷及多动障碍评估及治疗的思考

儿童注意力缺陷及多动障碍评估及治疗的思考摘要: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相比,明显的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较短暂、活动过度或者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

ADHD 是在儿童期很常见的一种精神失调,14 岁以下患病率 7%-9%,男女比例(4—9):1。

在现代生活中,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会给儿童的学习、生活乃至以后的工作,带来了极大和不利的影响,但通过现代的临床观察及各类评估、测试,以及社会面的宣教,父母对孩子心理及学习方面的重视,现已能较早的发现及诊断。

在确诊后,通过综合的干预,多能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临床表现;评估;测试;综合干预。

1.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定义1.1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俗称多动症,是指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相比较,患儿出现的注意力问题,以注意力集中困难、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者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

目前认为它的疾病病因可能与遗传因素、神经生理学因素、轻微脑损伤、神经生化因素、神经解剖学因素、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2.其临床表现及分型主要为:2.1 注意缺陷该障碍患儿注意集中时间短暂,注意力易分散,他们常常不能把无关刺激过滤掉,非常容易受外界的细微干扰而转移注意力,不能有始有终地完成一件事情,对各种刺激都会产生反应。

2.2 活动过度是指与同年龄、同性别大多数儿童比,儿童的活动水平超出了与其发育相适应的应有的水平。

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多动,包括躯体活动、手的活动以及言语活动的明显增多。

2.3 好冲动表现为常对不愉快的刺激反应过度,易兴奋和冲动、不分场合、不顾后果,难以自控甚至伤害他人,不遵守游戏规则,缺乏忍耐或等待。

做事较冲动,不考虑后果。

患儿情绪常不稳定,容易过度兴奋,也易因一点小事而发脾气或哭闹,甚至出现反抗和攻击性行为。

2.4 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部分患儿存在空间知觉障碍、视听转换障碍等。

儿童行为障碍-品行障碍

儿童行为障碍-品行障碍

治疗——父母管理训练
品行障碍的治疗
借助力量包括社区内的干预援助中心、大学 生、同伴、家庭、学校乃至街道办事处和行政单位等,能够启动这样的社会系统力量,其效果会非常显著。
可雇佣一些大学生或成人志愿者作为他们的伙伴,与他们建立朋友关系,作为行为榜样引导他们改正不良行为。
另外,可以实施一些学校干预计划,如社会技能训练计划和学习技能训练计划,以改善同伴关系,提高学习成绩,增加患儿的自尊心,进一步改善患儿的不良行为。
品行障碍 及其心理治疗
Report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2013年10月23日
小芳:无法无天
“小芳简直让我绝望。她总是爱发脾气,从来不按我说的做。一旦不顺心,她就暴跳如雷。她在学校的行为也让人头疼。老师很难让她完成作业——她从来都是拒绝不做的。而且她无法无天,总是离开座位,不断讲话。她让整个班级都不得消停。我非常担心,如果她不早改变,迟早要惹大麻烦的。”
在小学时期即经常逃学(1学期达3次以上)。
1
擅自离家出走或逃跑2次以上(不包括为避免责打或性虐待而出走)。
2
不顾父母的禁令,常在外过夜。
3
参与社会上的不良团伙,一起干坏事。
4
故意损坏他人财产,或公共财物。
5
常常虐待动物。
6
常挑起或参与斗殴(不包括兄弟姐妹打架)。
7
反复欺负他人(包括采用打骂、折磨、骚扰及长期威胁等手段)
治疗——社区治疗
品行障碍的治疗
品行障碍的治疗
治疗——社区治疗 有些国家设立有一种称为“治疗性收容所”的机构,被关进监狱的年轻人被分配给经地过特殊训练的治疗者,他们能提供日常安排和支持,建立个体化的治疗计划,确保更密切监督个体与同龄人的关系,提供持续性的非躯体性约束,并通过每周一次的心理治疗建立“社会-技巧-建设”行为模式。据报道经过治疗培养中心治疗的个体,在释放后的12个月的跟踪随访中发现重新犯罪率有明显降低。

多动症对孩子的危害

多动症对孩子的危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副院长、儿童精神科主任郑毅教授很多父母老师都会用一句话来形容男孩子的顽皮:这个小孩是不是有多动症啊!其实真正了解多动症的人却很少。

多动症是一种病,如果患儿不及时接受治疗今后可能无法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甚至形成反社会人格。

采取一味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只会适得其反。

33%的中国医生认为多动症对患儿的家庭生活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但64%的父母认为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

对上述调查结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副院长、儿童精神科主任郑毅教授表示,多动症的危害并不仅是孩子多动这么简单。

如果患儿不接受治疗,症状会持续到青春期、成年期;成年后物质依赖、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和违法犯罪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5-10倍。

不经治疗的多动症将影响患者一生的生活,如在校学习成绩差,小伙伴不爱和他们玩,和父母关系紧张,自卑、性格孤僻等;到青春期时,更会引发滥用违法药物及酒精、发生性行为、逃学,甚至反社会行为。

成年期时,很难较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工作不长久;很难与他人融洽相处,社会关系紧张;很难拥有良好的工作能力,收入低下等。

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和违法犯罪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5-10倍。

很多家长会以为多动症只是孩子顽皮、焦虑的表现,但其实多动症是脑损伤导致的行为失调。

郑毅教授介绍,多动症是最常见的儿童精神行为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度、冲动任性等。

如何区别孩子是好动还是多动症呢?1、看注意力是否与兴趣无关。

多动症儿童没有兴趣爱好,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

而好动的孩子能专心地做他喜欢的事,他上课及做功课时表现不安宁,主要是因为对学习缺乏兴趣。

2、看行动的目的、计划。

好动的孩子的行动常具有一定目的,并有计划及安排。

多动症患儿的行动常呈冲动式、杂乱,有始无终。

3、看自制能力。

好动的孩子在严肃的、陌生的环境中有自我控制能力,安分守己不再胡乱吵闹。

多动症患儿却无此能力,常被指责为“不识趣”。

中国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防治指南

中国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防治指南

11
儿童青少年常见精神障碍
CCMDCCMD-III 多动、 多动、品行和情绪障碍 多动障碍 品行障碍 情绪障碍 社会功能障碍 抽动障碍 其他行为障碍 精神发育迟滞与心理发 育障碍 ICDICD-10 行为和情绪障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品行障碍05年7月由国际指南编写组织支持,赴美国哈佛大学和美国纽约 大学提供参观、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使我们的指南起点高,科学性 强,易于与国际接轨。 • 2005年11月 卫生部疾病控制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 中心;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儿童青少年精神病学组:召开北京 会议,正式将ADHD防治指南正式列入国家重点疾病防治指南系列 之中。 • 2006年8月召开了北戴河会议,审稿和进一步修订。 • 2006年9月底正式交稿,准备2007年初出版,公开发行。
• 在需要相对安静的环境中,活动量和活动内容比预期 的明显增多 • 在需要自我约束或秩序井然的场合显得尤为突出。 • 不安宁,小动作多 • 在座位上扭来扭去,东张西望,摇桌转椅 • 招惹别人 • 离开座位走动,引起别人注意 • 喜欢危险的游戏,喜欢恶作剧。
22
冲动行为(impulsive)
• 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引发的快速、不精确的行为 反应。 • 幼稚、任性、克制力差、容易激惹冲动,易受外界 刺激而兴奋,挫折感强
13
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是公共卫生问题
据WHO估计,全球大约有1/5儿童和青少年在成年之前会出现或 WHO估计,全球大约有1/5儿童和青少年在成年之前会出现或 估计 1/5 多或少的情绪或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困难、缺乏自信、 多或少的情绪或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困难、缺乏自信、与同龄人 或成人交往困难、吸烟、酗酒、吸毒、过早的性行为、少女怀孕、 或成人交往困难、吸烟、酗酒、吸毒、过早的性行为、少女怀孕、离家 出走、自杀及暴力、犯罪等,其中只有不足1/5 1/5的患者得到了适宜的治 出走、自杀及暴力、犯罪等,其中只有不足1/5的患者得到了适宜的治 疗。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并不是哪个国家、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并不是哪个国家、哪个文化或哪所学校特 有的问题,而是全球共同的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 (WHO)在 有的问题,而是全球共同的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在 1997年召开的全球心理健康会议上 呼吁各国政府、 年召开的全球心理健康会议上, 1997年召开的全球心理健康会议上,呼吁各国政府、机构重视心理和 行为问题,开展的各项活动以服务于各类人群。其中, 行为问题,开展的各项活动以服务于各类人群。其中,儿童青少年是心 理卫生工作的重点服务对象。 理卫生工作的重点服务对象。

儿童心理发展与行为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儿童心理发展与行为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儿童心理发展与行为障碍的诊断与治疗儿童心理发展是指孩子在身体发育的同时,心理能力也在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然而,一些儿童可能会面临心理发展上的困难,出现行为障碍的情况。

本文将探讨儿童心理发展与行为障碍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一、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征和发展任务。

根据心理学家Jean Piaget的理论,儿童的心理发展可以分为感知运动期、前操作期、具象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

在每个阶段,儿童都需要通过与外界的互动和经验积累来促进其发展。

二、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儿童行为障碍是指在儿童的日常行为中出现一定程度的异常,严重影响其学习、社交和生活。

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包括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情绪障碍等。

这些障碍可能导致儿童在学习、行为控制和社交交往方面出现问题。

三、儿童行为障碍的诊断方法要确诊儿童的行为障碍,医生通常会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评估。

其中包括临床观察、亲子访谈、行为量表评估以及必要时进行心理测评等。

这些评估工具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儿童的行为特征、发育水平、心理状态等重要信息,从而做出准确的诊断。

四、儿童行为障碍的治疗方法针对不同的儿童行为障碍,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对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常见的治疗方案包括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以及药物治疗。

而对于孤独症谱系障碍,早期干预和行为疗法是主要的治疗方式。

情绪障碍的治疗则着重于提供情绪支持、心理咨询和药物干预等。

五、家长在诊断与治疗中的角色家长在儿童行为障碍的诊断与治疗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行为,及时发现异常,并积极配合医生的评估与治疗。

此外,家长还应积极参与儿童的治疗过程,提供情感支持和合理引导,帮助儿童克服困难,促进其良好的心理发展。

六、社会对儿童行为障碍的关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视,对儿童行为障碍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政府、学校和社会组织积极推动儿童心理卫生工作,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儿童行为障碍诊断与鉴别诊断-郑毅

儿童行为障碍诊断与鉴别诊断-郑毅

儿童行为障碍诊断与鉴别诊断郑毅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内容提要儿童行为障碍的概念及危害神经症性、应激性及躯体形式障碍;伴有生理障碍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征;成人的人格与行为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心理发育障碍;通常发生于儿童及少年期的行为及精神障碍;待分类的精神障碍。

CCMD-III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心境障碍);癔症、严重应激障碍和适应障碍、神经症;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和性心理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情绪障碍;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儿童行为障碍的概念广义:行为医学的概念,泛指一切儿童和青少年有行为异常表现的心理障碍。

目前社会上使用的一些行为量表和调查的数据多是采用这一概念。

Prichard(1837)称为悖德性精神病。

Kraeplin(1915)认为儿童反复出现的反社会行为多半是一种精神病顿挫型的表现。

Freedman和Kaplona(1967)在他们所著的教科书中用了反社会人格障碍:反社会的及社会适应困难反应来描述那些总是陷于麻烦之中不能吸取教训的儿童。

Hewitt和Jenkins(1944)将以上儿童行为障碍中分为三大类:①社会化违法行为;②非社会化的攻击性行为;③过度抑制行为。

Rutter(1976)认为违法犯罪行为与攻击性行为有关,建议采用①神经症行为障碍;②反社会行为障碍(包括违法与攻击性行为);③混合型。

国际疾病分类第九版(1CD-9)将儿童行为障碍分为四个类型:①非社会化行为障碍;②社会化行为障碍;②强迫性行为障碍;④行为和情绪混合障碍。

1980年美国DSM-III将攻击性行为和反社会行为称为品行障碍。

在DSM-II及DSM-III-R中品行障碍分为三个类型:①单独攻击型;②团伙型;③未定型。

ICD-10:对立违抗障碍和品行障碍。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特征及诊断与鉴别标准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特征及诊断与鉴别标准

(2)对周围环境中有压力的事件,表现出非暂时性 的过激反应。
(3)在两种不同的环境中表现出一致的障碍,至少 其中之一是在学校。
(4)对普通教育的直接干预的反应效果很差,或者 说普通教育的干预对这种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充分的。
B、情绪或行为障碍可能与其它几方面的障碍并存。 C、情绪与行为障碍可能伴随精神分裂症,情绪失调,
1.控制能力较弱、常发脾气,对外在事物表现出漠 不关心、经常喜怒无常,且不合情境及时宜,以自 伤、攻击、破坏做最直接的表现;
2.常会重复做一些不自觉而可能有象征意义的举动, 如:摇头、抓发、摆身、扭衣角等,这些自我刺激 的举动,渐渐会成为习惯性的动作很难加以控制;
3.大多数的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可能发现攻击和退 缩行为;
2.独来独往,不加入同伴的游戏; 3.大多数的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通常不受同伴的欢
迎。 4.在家喋喋不休地说个不停,到外面却闭嘴不说话。 5.只对特定的人开口说话。
Hale Waihona Puke (三)言语表达方面大多数的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表达能力欠缺,经 常说些与情境无关的事情,常会用显著尖锐或特别 低沉的音调讲话。
(四)日常生活方面
服务者。
二、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心理和行为特征 (一)智力和成就方面
1.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智力中等(90左右),只 有少数智商在中等以上;
2.缺乏理性和灵活的思维、恰当的判断和选择; 3.自我认识能力差,看不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不
能正确评估自己; 4.有能力,但学业成绩差。
(二)人际关系方面
1.多数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互动能力欠佳、经常发 脾气、攻击他人,所以无法与周围的人建立较妥善 的互动关系;
(三)我国的定义
2006年的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中,将这 一类人群部分地归入了精神残疾,并将精神残疾定 义为:精神残疾,是指各类精神障碍持续一年以上 未痊愈,由于病人的认知、情感和行为障碍,影响 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

儿童行为障碍的疾病诊断与鉴别

儿童行为障碍的疾病诊断与鉴别

儿童行为障碍的疾病诊断与鉴别引言:儿童行为障碍是指在儿童期间出现的一系列行为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对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儿童行为障碍的诊断和鉴别对于及早干预和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儿童行为障碍的疾病诊断与鉴别的相关问题。

一、儿童行为障碍的常见类型1.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和冲动行为。

这些症状可能导致学习困难、社交问题和情绪不稳定等。

2.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在社交互动、沟通和行为模式方面存在明显的困难。

这些困难可能导致他们在社交环境中感到不适应,并影响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3. 反社会行为障碍(CD):儿童表现出长期的违反社会规范、攻击性行为和缺乏同情心。

这些行为问题可能对他们的家庭和社交关系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儿童行为障碍的诊断标准1. 临床评估:医生或心理学专家通过对儿童的观察、采访和评估来确定是否存在行为障碍。

家长和教师的反馈也是评估过程中重要的参考。

2. DSM-5诊断标准:DSM-5是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的最新版本,其中包含了儿童行为障碍的诊断标准。

根据该标准,医生可以确定儿童是否符合特定的行为障碍诊断。

3. 评估工具:使用标准化的评估工具,如父母和教师问卷,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评估儿童的行为问题。

这些工具可以提供客观的数据,并帮助鉴别不同类型的行为障碍。

三、儿童行为障碍的鉴别诊断1.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孤独症谱系障碍的鉴别: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孤独症谱系障碍在一些症状上有相似之处,如注意力不集中和社交困难。

然而,孤独症谱系障碍还涉及到其他特征,如刻板重复行为和固定兴趣。

临床评估和综合评估工具的使用可以帮助鉴别这两种障碍。

2.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反社会行为障碍的鉴别: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反社会行为障碍都可能表现出冲动行为和注意力不集中。

然而,反社会行为障碍还涉及到其他问题,如违反社会规范和缺乏同情心。

医生需要通过综合评估来鉴别这两种障碍。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特征及诊断与鉴别标准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特征及诊断与鉴别标准
特殊教育支持
提供特殊教育资源和服务,如教师培训、课程调 整和辅助技术等,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
社交技能训练
通过小组活动、角色扮演和互动游戏等方式,帮 助孩子学习社交技巧和应对策略,提高他们的社 交能力。
05
预防与教育
预防措施
建立早期筛查机制
通过定期评估和筛查,及时发现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问题,采取干 预措施。
生理指标法
通过测量儿童的生理指标,如 心率、血压、皮肤电等,评估
其情绪状态和应激反应。
诊断流程
初步评估
临床访谈
收集儿童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 家庭背景等,以及家长和教师对儿童情绪 和行为的观察和描述。
与儿童及其家长进行深入的访谈,了解儿 童的成长经历、家庭环境、社交关系等方 面的情况。
心理测验
身体紧张
肌肉紧张、手足发抖、抽动等。
02
诊断标准
诊断方法
观察法
通过观察儿童在日常生活和学 习中的表现,评估其情绪和行
为是否异常。
访谈法
通过与儿童及其家长进行深入 的交流,了解儿童的情绪和行 为问题,以及家庭和社会环境 对其影响。
心理测验法
利用标准化心理测验工具,评 估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问题,以 及其认知、情感和社交能力。
精神分裂症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通常不会表 现出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如幻觉
、妄想等。
与不良习惯的鉴别
抽动症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可能表现出 抽动症状,但他们的抽动症状通 常不会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
多动症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可能表现出 多动症状,但他们的多动症状通 常不会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
04
治疗与干预
心理治疗
诊断结论

儿童行为障碍的识别与治疗

儿童行为障碍的识别与治疗

社區預防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社区应加强文化建设,提供丰富的文化活动和娱 乐设施,促进居民的身心健康。
建立社区支持网络
社区应建立支持网络,为有需要的家庭和孩子提 供支持和帮助,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社区应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居民对儿童行为 障碍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政府政策與預防
制定相关政策法规
心理教育
提供关于行为障碍的认知 和情感方面的教育,帮助 孩子和家庭成员理解和管 理行为问题。
藥物治療
抗精神病药物
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 病性障碍。
抗抑郁药物
用于治疗抑郁症和其他情绪障碍。
抗焦虑药物
用于治疗焦虑症和其他焦虑相关障 碍。
家庭治療
家庭干预
通过改善家庭环境、沟通 和互动模式,帮助孩子改 善行为问题。

及時尋求幫助
一旦發現孩子有異常行 為表現,及時尋求專業
人士的幫助和診斷。
家園合作
與家長和學校合作,提 供適合孩子的教育和支 持,幫助他們克服障礙

02 兒童行為障礙的原因
生物因素
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儿童行为障碍具有一 定的遗传倾向,家族中有类似问 题的成员更容易出现行为障碍。
生理因素
某些疾病或药物可能影响大脑发 育,导致行为障碍,如多动症、 抽动症等。
行為問題。
面談
與孩子進行面談,了解他們的 感受和想法,以及家庭和學校
的環境。
專業評估
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如心理 治療師、兒童精神科醫生等,
進行詳細的評估和診斷。
障礙的早期識別
注意觀察
從小就注意觀察孩子的 行為表現,特別是語言
、社交和學習能力。

最新行为医学课件 第四章 儿童行为障碍-精品课件

最新行为医学课件 第四章 儿童行为障碍-精品课件

❖ ❖
❖❖Βιβλιοθήκη Rutter分类法❖反社会性行为(A行为) 包括攻击行为和违纪行为 神经症性 行为(N行为)
混合型

外化性行为障碍
❖ Achenbach分类法 ❖ 及现代分类法

内化性行为障碍 社会功能障碍

其他
第一节 外化性行为问题 (又称反社会性行为问题)
❖ 一、外化性行为问题
❖ (一)多动(hyperactivity) ❖ 1、概念: ❖ 又称活动过度,指自主或不自主的动作异常增

二、外化性行为障碍
❖ (一)儿童多动症(hyperkinetic syndrome) ❖ 1、病因 ❖ (1)神经发育损害和延迟 ❖ (2)遗传因素 ❖ (3)神经生物学研究 ❖ (4)社会、家庭、心理因素
❖ 2、临床表现 ❖ (1)注意障碍 ❖ (2)活动过度 ❖ (3)冲动性 ❖ (4)学习困难、品行障碍 ❖ 3、治疗——多种模式治疗 ❖ (1)药物 ❖ (2)对父母的训练 ❖ (3)对患儿进行社交技能训练

第三节 社会功能障碍
❖ 一、选择性缄默症(elective mutism) ❖ 指儿童因精神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在某些特
定的场合保持沉默不语,而在另一些场合说 话正常。 ❖ 女孩多见,常起病于3~5岁。
❖ 二、童年依恋障碍
❖ 依恋(attachment)是一个个体与另一个 各体形成强烈情感联系的一种情绪,对一个 稳定的对象(通常是母亲)的稳定的依恋对 婴儿的心理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是将 来社交关系的原型。
多。 ❖ 2、诊断要点: ❖ 与其年龄发展阶段不相符合的、明显的活动过度 ❖ 超过学龄期仍不能控制自己的言行。
❖ (二)注意力不集中(inattention) ❖ (三)攻击性行为(agreession) ❖ (四)违抗(defiance) ❖ (五)违纪行为(delinquency) ❖ 1、说谎(lying) ❖ 2、逃学(truant from school) ❖ 3、离家出走(running away) ❖ 4、偷窃(stealing)

亲子关系与儿童心理健康

亲子关系与儿童心理健康

亲子关系与儿童心理健康
郑毅
【期刊名称】《少年儿童研究》
【年(卷),期】1995(000)001
【摘要】亲子关系与儿童心理健康北京儿童少年心理卫生中心郑毅翻开儿童少年心理门诊记录,心理障碍儿童的背后记述着一例例异常的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大家并不陌生,就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它不但是儿童人格形成、行为发展的关键,也是心理障碍产生的主要根...
【总页数】3页(P15-17)
【作者】郑毅
【作者单位】北京儿童少年心理卫生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44.1
【相关文献】
1.亲子关系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及调适方法 [J], 贾淑芳
2.浅谈亲子关系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J],
3.亲子关系与儿童心理健康 [J], 郑毅
4.亲子关系对学前儿童语言和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J], 杨忠华;李雪梦
5.谈亲子关系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J], 彭新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与正常儿童适应行为比较

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与正常儿童适应行为比较

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与正常儿童适应行为比较梁月竹;王楠;郑毅【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05(009)004【摘要】背景:抽动秽语综合征( tourette syndrome,TS)患儿的学习和社会适应能力有一定障碍,对 TS患者适应行为能力的评估,有助于弥补 TS所致的功能缺损. 目的:比较 TS患儿与正常儿童的适应行为能力,寻找进行干预的可能性. 设计:以患者和正常学生为研究对象,横断面的病例-对照,观察对比研究. 单位:一所大学医院儿科. 对象: 1999- 10/2001- 10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儿科门诊以及住院患儿 33例(患儿组),纳入标准为符合 ICD 10 TS诊断标准的知情同意的患者.男17例 ,女 16例.对照组为同期随机抽自北京市一普通小学 2~ 5年级学生,共 33名,男 16名 ,女 17名,无 TS、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品行问题和情绪问题,经老师和家长同意后加入研究. 方法:采用儿童适应行为量表对 33例 TS患儿和 33名正常儿童进行了评定. 主要观察指标: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评分. 结果: TS患儿除感觉运动(23.7± 0.6)和时空定向项目(11.7± 3.0)与正常儿童(23.6± 0.7,12.8± 3.2)接近外,其他分量表、因子和适应能力商数均低于正常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 t=3.21~ 11.91,P< 0.05 ~ P< 0.01) ,且与该病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r=-0.377~ 0.661,P < 0.05~ 0.01). 结论: TS患儿的适应能力评估对 TS的严重程度的判断有重要作用 ,对治疗措施的拟订有指导意义.%BACKGROUND:Children with Tourette syndrome(TS) have certain handicaps in learning and social adaptation.An appropriate assessment of the ability of adaptive behaviors of TS children will be helpful to repair the functional impairment caused byTS.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adaptive behaviors between TS children and normal children. DESIGN:A cross sectional case controlled observational comparative study,taking TS children and normal students as the subjects. SETTING:A pediatric department of a university hospital. PARTICIPANTS:The TS group enrolled 33 TS children(17 boys and 16 girls),including the inpatients and outpatients in the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Beijing Anding Hospital of Capital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 from October 1999 to October 2001.All of them voluntarily entered the study,and they met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of the ICD 10 TS.The control group included another 33 pupils(16 boys and 17 girls) .They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a common primary school in Beijing. They were in grade 2 to 5,had no disorders such as TS,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conductive problems,and emotional rmed contents were obtained from their teachers and parents. INTERVENTIONS:Thirty three TS children and 33 normal children were assessed with the children adaptive behavior scales(CABS). MAIN OUTCOME MEASURES:Scores of CABS. RESULTS:The adaptive quotients and scores of most subscales in TS children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normal controls except the scores of sensorimotor[(23.7± 0.6) vs(23.6± 0.7)]and time space orientation[(11.7± 3.00) vs(12.8± 3.2)](t=3.21 to 11.91,P< 0.05 or P<0.01),and the low scores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everity ofTS(r=- 0.377 to 0.661,P< 0.05 or P< 0.01). CONCLUSION:The assessment of adaptive behavior in TS children is an important approach to determine the severity of TS, and can also be used to guide therapy.【总页数】2页(P224-225)【作者】梁月竹;王楠;郑毅【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儿科,北京市,10008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儿科,北京市,10008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儿科,北京市,10008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94【相关文献】1.青少年糖尿病患儿眼前段参数与正常儿童比较 [J], 马浏莉2.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伴发行为问题的调查研究 [J], 孙秀娟;曾昭祥;刘琳;郭军3.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伴发行为问题的调查研究 [J], 孙秀娟; 曾昭祥; 刘琳; 郭军4.泰必利联合心理行为治疗对学龄期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的影响 [J], 吴霞;张晓鸥;朱小波5.泰必利联合心理行为治疗对学龄期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的影响 [J], 吴霞;张晓鸥;朱小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行为障碍诊断与鉴别诊断郑毅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内容提要儿童行为障碍的概念及危害神经症性、应激性及躯体形式障碍;伴有生理障碍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征;成人的人格与行为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心理发育障碍;通常发生于儿童及少年期的行为及精神障碍;待分类的精神障碍。

CCMD-III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心境障碍);癔症、严重应激障碍和适应障碍、神经症;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和性心理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情绪障碍;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儿童行为障碍的概念广义:行为医学的概念,泛指一切儿童和青少年有行为异常表现的心理障碍。

目前社会上使用的一些行为量表和调查的数据多是采用这一概念。

Prichard(1837)称为悖德性精神病。

Kraeplin(1915)认为儿童反复出现的反社会行为多半是一种精神病顿挫型的表现。

Freedman和Kaplona(1967)在他们所著的教科书中用了反社会人格障碍:反社会的及社会适应困难反应来描述那些总是陷于麻烦之中不能吸取教训的儿童。

Hewitt和Jenkins(1944)将以上儿童行为障碍中分为三大类:①社会化违法行为;②非社会化的攻击性行为;③过度抑制行为。

Rutter(1976)认为违法犯罪行为与攻击性行为有关,建议采用①神经症行为障碍;②反社会行为障碍(包括违法与攻击性行为);③混合型。

国际疾病分类第九版(1CD-9)将儿童行为障碍分为四个类型:①非社会化行为障碍;②社会化行为障碍;②强迫性行为障碍;④行为和情绪混合障碍。

1980年美国DSM-III将攻击性行为和反社会行为称为品行障碍。

在DSM-II及DSM-III-R中品行障碍分为三个类型:①单独攻击型;②团伙型;③未定型。

ICD-10:对立违抗障碍和品行障碍。

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日趋严重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有焦虑不安、恐怖、神经衰弱和抑郁情绪等问题的大学生竟占学生总数的160‰以上。

“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

人类已经从“传染病时代”、“躯体疾病时代”,进入“心理疾病时代”,心理疾病巳经成为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主要威胁。

儿童行为障碍的分类和临床表现品行障碍特点品行障碍是指18岁以下儿童或少年反复出现违反与其年龄相应的社会道德准则或纪律,侵犯他人或公共利益的行为,包括反社会性、攻击性或对抗性行为。

品行障碍儿童行为具有下列特点:1.反复持续性出现。

2.这些行为不仅偏离正常儿童常轨,在严重程度上及持续时间超过同龄儿童所允许的范围。

3.具有社会环境适应困难的特征。

4.它不是由于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所致的疾病行为。

5.内在生物学缺陷可能为产生以上行为的基础,但这些行为的形成,与家庭及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文化因素有关。

品行障碍的临床表现(1)品行障碍主要包括反社会性品行障碍(Dissocial conduct disorder)、对立违抗性障碍(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

反社会性品行障碍:①对立违抗性行为:经常说谎而并非为了逃避惩罚;经常暴怒;常怨恨他人,怀恨在心或心存报复;常拒绝或不理睬成人的要求或规定,长期严重的不服从;常因自己的过失或不当行为而责怪他人;常与成人争吵,常与父母或老师对抗;经常故意干扰他人等。

②反社会性行为及攻击性行为:经常逃学;擅自离家出走;不顾父母禁令而彻夜不归;参与社会上的不良团伙,一起干坏事;经常虐待动物;故意破坏他人或公共财物;故意纵火;经常偷窃;勒索和抢劫他人钱财或入室抢劫;反复欺负他人;经常挑起或参与斗殴;对他人进行躯体虐待或持凶器故意伤害他人;强迫与他人发生性关系或有猥亵行为等。

品行障碍的临床表现(2)对立违抗性障碍:该障碍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主要表现为明显的不服从、违抗或挑衅行为,即以对立违抗性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没有更严重的违法或冒犯他人权利的反社会性或攻击性行为。

合并其他问题:品行障碍患儿常常合并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并可合并情绪焦虑或抑郁、情绪不稳或易激惹、物质使用障碍、智商偏低、学习困难等。

儿童行为障碍流行病学特点和社会学特征品行障碍是一种较常见的现象。

由于研究方法及诊断标准的差异,品行障碍的发生率很难有统一资料。

研究报告中所提到的患病率变异范围为1% - 16%。

品行障碍显然多见于男性,男女比例为5:1或3:1。

患病高峰年龄为儿童后期和青少年早期。

我国3000万儿童青少年受情绪障碍行为问题困扰。

深圳26%学前儿童有行为问题。

儿童行为障碍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儿童青少年心理障碍多轴诊断系统I 临床综合征II 发育障碍及人格障碍III 躯体情况IV 心理社会性紧张刺激的严重程度0 无、1 微小、2 轻、3 中、4重、5 极重、6 灾难性V 病前一年适应功能最高水平1 优秀2 十分良好3 良好4 尚可5 不良6 十分不良7 全面缺损儿童行为障碍的诊断标准反社会性品行障碍(Dissocial conduct disorder)包括局限于家庭内的品行障碍;反社会规范的品行障碍;对社会规范的局限性品行障碍。

诊断标准1、[症状标准](1)至少有下列3项:①.经常说谎(不是为了逃避惩罚);②.经常暴怒,好发脾气;③.常怨恨他人,怀恨在心,或心存报复;④.常拒绝或不理睬成人的要求或规定,长期严重的不服从;⑤.常因自己的过失或不当行为而责怪他人;⑥.常与成人争吵,常与父母或老师对抗;⑦.经常故意干扰别人。

(2)至少有下列2项:①.在小学时期即经常逃学(1学期达3次以上);②.擅自离家出走或逃跑至少2次(不包括为避免责打或性虐待而出走);③.不顾父母的禁令,常在外过夜(开始于13岁前);④.参与社会上的不良团伙,一起干坏事;⑤.故意损坏他人财产,或公共财物;⑥.常常虐待动物;⑦.常挑起或参与斗殴(不包括兄弟姐妹打架);⑧.反复欺负他人(包括采用打骂、折磨、骚扰及长期威胁等手段)。

(3)至少有下列1项:①.多次在家中或在外面偷窃贵重物品或大量钱财;②.勒索或抢劫他人钱财,或入室抢劫;③.强迫与他人发生性关系,或有猥亵行为;④.对他人进行躯体虐待(如捆绑,刀割,针刺、烧烫等);⑤.持凶器(如刀、棍棒、砖、碎瓶子等)故意伤害他人;⑥.故意纵火。

(4)必须同时符合以上第(1)、(2)、(3)项标准。

2、[严重标准]: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如社交、学习,或职业功能明显受损。

3、[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6个月。

4、[排除标准]:排除反社会性人格障碍、躁狂发作、抑郁发作、广泛发育障碍,或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等。

对立违抗性障碍(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主要为明显不服从、违抗,或挑衅行为,但没有更严重的违法或冒犯他人权利的社会性紊乱或攻击行为。

必须符合品行障碍的描述性定义,即品行已超过一般儿童的行为变异范围,只有严重的调皮捣蛋或淘气不能诊断本症。

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较轻的反社会性品行障碍,而不是性质不同的另一类型。

采用本诊断(特别对年长儿童)需特别慎重。

诊断标准1、[症状标准](1)至少有下列3项:①.经常说谎(不是为了逃避惩罚);②.经常暴怒,好发脾气;③.常怨恨他人,怀恨在心,或心存报复;④.常拒绝或不理睬成人的要求或规定,长期严重的不服从;⑤.常因自己的过失或不当行为而责怪他人;⑥.常与成人争吵,常与父母或老师对抗;⑦.经常故意干扰别人。

(2)肯定没有下列任何1项:①.多次在家中或在外面偷窃贵重物品或大量钱财;②.勒索或抢劫他人钱财,或入室抢劫;③.强迫与他人发生性关系,或有猴亵行为;④.对他人进行躯体虐待(如捆绑,刀割,针刺,烧烫等);⑤.持凶器(如刀、棍棒、砖、碎瓶子等)故意伤害他人;⑥.故意纵火。

2、[严重标准]:上述症状已形成适应不良,并与发育水平明显不一致。

3、[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6个月。

4、[排除标准]:排除反社会性品行障碍、反社会性人格障碍、躁狂发作、抑郁发作、广泛发育障碍,或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等。

心理测验在行为障碍诊断中的应用近些年来在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障碍诊断或精神状态的评定中常应用心理测验的方法。

心理测验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儿童行为量表、儿童气质及性格测评、社会适应能力评定量表心理测验为儿童行为障碍的诊断提供了方便,增加了客观性和科学性。

但是,由于儿童心理现象的复杂性和目前儿童心理测验的局限性,儿童心理测验的结果只能作为医生的参考。

切忌以心理测验的结果来代替医生的诊断。

儿童行为障碍的鉴别诊断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该障碍起病时间较品行障碍早,为7岁之前,主要临床表现与品行障碍不同,为注意障碍、活动过度和冲动,因此不难与品行障碍相鉴别。

但是,该障碍与品行障碍同病率较高,因此,如果患儿同时存在这两方面问题,并符合这两个障碍的诊断标准,则两个诊断均应做出。

心境障碍:在躁狂或抑郁发作期间都有可能出现攻击或对抗性行为,两者的鉴别要点:①心境障碍为发作性病程,而品行障碍为持久的行为模式;②心境障碍患儿在出现攻击或对抗性行为的同时,尚有明显的情感高涨或低落,思维奔逸或迟缓等,行为异常只是临床表现的一部分;③心境障碍患儿经过相应药物治疗后,攻击或对抗性行为随情绪症状的改善而消失;而行为障碍单纯药物治疗改善不太明显。

Behavioral & Obsessive Compulsive Spectrum DisordersThe Behavioral Spectrum of Tourette Syndrome( comorbid neuropsychiatric disorders occur in approximately90% of TS patients) A. E. Cavanna: J Neuropsychiatry Clin Neurosci 2009.21:13-23Obsessive Compulsive Spectrum DisordersSociological and cultural aspects of Tourette syndrome (the 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ct and the Americanswith Disabilities Act ) (Increasing the Awareness of TS in Public) Tics and Tourette syndrome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mong individuals with ASDs, 22 percent presented tic disorders: 11 percent with Tourette disorder (TD), and 11 percent with chronic motor tics.) ……Roberto Canitano住院及环境治疗2010-10-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