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江吟》公开课一等奖自创详细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暮江吟》教案一等奖4篇

《暮江吟》教案一等奖4篇

《暮江吟》教案篇11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词,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

2.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和注释阅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3.运用学习古诗的办法,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所蕴含的哲理,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

教学诗歌时,教师可以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通过诵读指导,让学生准确地感知诗歌所描绘的景象,并把握诗歌的情感,让学生进一步丰富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第一首诗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诵给大家听一听。

2.揭题:首先我们来学习《暮江吟》这首诗歌,看看诗人给我们展现了什么样的景色,带给我们怎样的情感。

3.思考:题目中的“吟”是什么意思?(“吟”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

)“暮”又是指的什么时候呢?(“暮”指的是傍晚)题目的意思为:黄昏时分在江边所做的诗。

二、初读古诗1.教师范读,学生聆听,注意诗的节奏与停顿。

(按233的节奏读)2.学生自主识字。

3.诗人为什么傍晚会站在江边吟诗?是什么样的景色吸引了他?让我们一起再读一遍这首古诗。

三、熟读古诗一道残阳铺水中。

1.“铺”字能不能换成“映”?(不能。

“铺”字表明了“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就像铺在江面上很形象。

)2.“一道残阳”指的是什么时候的太阳呢?(夕阳)3.诗的前两句写的是傍晚时候的景象,后两句写的是夜晚时候的景象。

4.欣赏“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请你试着描绘一下诗中夜晚的景色。

(2)此时此刻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理解“可怜”的意思——可爱第二首诗一、视频导入1.播放庐山景色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自己都看到了哪些景色,这些景色又有什么特点?2.简介庐山,揭示课题。

3.板书课题。

二、自读古诗1.学生自主阅读古诗,并借助拼音自学生字。

2.注意读准字音,读古诗时要读的有节奏。

三、理解古诗1.交流讨论:说一说你最喜欢哪句诗?学生自由交流2.想一想,作者从远近高低等不同的角度观察了庐山,所看到的景色都不一样,请你想一下作者从不同的角度都看到了庐山怎样的景色?3.作者身处庐山之中,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因为诗人站在庐山之中,视野受到限制,只能看到庐山的局部,不能看到庐山的全貌。

四年级上册语文9 古诗三首 暮江吟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语文9 古诗三首 暮江吟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语文9 古诗三首暮江吟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暮江吟》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及其说明《暮江吟》是统编版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首古诗。

说明:本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细心观察”为主题的第一课。

《暮江吟》是白居易的作品,描写了江上从日落到夜晚这一段时间的景色,流露出作者对深秋季节美景的喜爱之情。

因此,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暮江吟》。

二、教学目标及说明1、认识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暮江吟》。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5、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

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第二学段的要求: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3.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以上目标正是课标要求的具体体现。

为落实以上目标,在具体的教学中应做到:1.要引导学生认真读懂课文,揣摩语言在文章中的深刻含义,培养学生理解的能力;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3.在课后认真观察周围事物,学习写观察日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四年级的重点是理解字、词、句。

对于刚步入四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其在表达意方面的作用上还存在较大的难度。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学写观察日记。

因此,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依据以上单元训练目标,确定本课教学难点为:1.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感受诗人连续细致的观察。

2024版精选暮江吟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

2024版精选暮江吟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

2024精选暮江吟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目录•课程背景与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师素养与能力提升•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01课程背景与目标唐代诗人张若虚所作《暮江吟》描绘江边暮色,抒发离别之情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暮江吟背景介绍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背诵并理解《暮江吟》的诗意,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离别之情的表达,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人文关怀。

适用年级与课时安排适用年级初中二年级课时安排2课时02教学内容与方法教材分析与选用依据教材特点《暮江吟》是唐朝诗人张若虚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以壮丽的画面和深邃的内涵脍炙人口,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本教材选取《暮江吟》作为教学内容,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欣赏古诗,提高其语言素养和审美能力。

选用依据本教材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取《暮江吟》作为教学内容。

同时,本教材注重文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力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诵读教学法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读、集体诵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与《暮江吟》内容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人的创作背景和情感表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将诗歌中的景象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提高学生的视觉感受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方法及手段创新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学生参与课堂讨论0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生自主阅读02安排适当的自主阅读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暮江吟》及相关的背景资料、赏析文章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暮江吟》公开课一等奖自创详细教学设计

《暮江吟》公开课一等奖自创详细教学设计

《暮江吟》公开课一等奖自创详细教学设计文章标题:《暮江吟》公开课一等奖自创详细教学设计一、概述本次公开课的主题为《暮江吟》,课程目标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这首中国古诗的意境,同时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课程时长为45分钟,适合中高年级的学生。

通过独特的教学设计、互动环节和多媒体展示,我们的公开课成功地吸引了众多师生的关注。

二、教学目标1、理解《暮江吟》的诗意和主题;2、掌握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3、感受诗中的自然美和人情美;4、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背景介绍:介绍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帮助学生了解诗的创作背景。

2、诗文解读:通过朗诵、翻译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和主题。

3、修辞分析:分析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互动环节: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加深他们对诗的理解。

5、多媒体展示:通过图片、音乐和动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受诗中的自然美和人情美。

四、教学过程1、开场白:通过一段引人入胜的导语,激发学生的兴趣。

2、背景介绍:简要介绍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为后续的诗文解读做铺垫。

3、诗文解读:通过朗诵、翻译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和主题。

4、修辞分析:通过具体的例子,分析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互动环节: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加深他们对诗的理解。

6、多媒体展示:通过图片、音乐和动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受诗中的自然美和人情美。

7、小结:概括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以巩固学生对诗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的参与度:通过观察学生在各个环节的参与情况,评估教学效果。

2、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检查学生对诗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3、学生反馈:课后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公开课的评价和建议。

六、教学反思1、总结本次公开课的成功之处:如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的参与度高等。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暮江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暮江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 古诗三首《暮江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暮江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暮、瑟"2个生字,正确书写“暮、吟”2个字。

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运用跨学科教学,借助注释、插图、美术和科学的学科知识展开想象说清楚本诗描绘的景象,梳理诗人观察景物的方法。

(重点)3.借助背景资料,感受诗人轻松愉悦的心情。

(难点)教学过程活动一:知单元主题,设观察情境1.单元主题导入:本周同学们的学习任务是做自然观察员,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书写观察笔记。

今天我们跟着诗人白居易一起共赏秋天的江景,学习诗人观察自然的秘密。

(相机板书课题)2.板书课题:指导书写“暮"(字源识字法理解字义,注意撇捺舒展)“吟”(举例《游子吟》理解字义,注意右边部件是“今"),小结诗题的意思,了解观察的时间、地点。

活动二:跨学科助学,想象说画面(一)初读古诗,观察所知1.出示古诗,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师范读等方式,指导学生读正确流利、读好停顿、押韵。

老师根据学情相机正音。

3.学生根据注释、插图自主学习本诗,同桌交流,了解大概诗意。

(二)想象画面,赏析“铺”字1.根据诗句选图画根据老师出示的两幅图,选最适合前两句诗意境的图,并说一说原因。

顺势理解“一道、残阳"的意思,相机让学生结合画面、联系生活经验说说傍晚的江景,感受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美景。

2.相机品析“铺”字,对比“照、射"字,联系学过的知识与生活实际,感受诗人的准确用词“铺”的柔和宏大、细致入微地观察。

(三)跨学科解诗意,想象读出画面1.借助跨学科知识理解诗歌情境。

课件出示江水反射阳光现象图片,通过自然科学理解“半江瑟瑟半江红"的原理,展开想象,借助评价表说一说前两句诗描写的画面。

2.顺势指导读出画面美,可比赛读,小组PK朗读,男女合作朗读。

(板书:准确、细致,板画图1、晚霞映江、夕阳西沉活动三:感受诗人情感、拓学同类古诗(一)对比品析,学习描写1.学生说说自己构想后两诗句的图画,细细品味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画面。

《暮江吟》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暮江吟》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暮江吟》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暮江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暮江吟》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的第一篇古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上任杭州刺史途中写的一首风景诗。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佳作。

诗句语言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

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

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

诗句的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热爱大自然的美丽景色,热爱大好秋色的喜悦之情。

统编教材中,古诗一般出现在课文和日积月累中。

低年级学习古诗,主要是让学生在读读背背中感受和理解诗句。

中年级学习古诗可以在低年级读正确、读出节奏的基础上,通过想象画面,感受整首诗的意境。

高年级在中年级学习古诗的基础上,再增加对诗人情感和古诗创作背景的体会,学习一些描写手法。

统编教材一至六年级共收录112首古诗词,在学习《暮江吟》前,学生已经学习过8首描写江景的古诗,汇总如下:设计意图(一)勾连语言学习前经验学习《暮江吟》前,学生已经学过8首描写江景的古诗。

导入环节可以创造情境,用中国诗词大会引入,出示几首描写江景的相关诗句,让学生在读中再次回顾,并且勾连之前学习江景诗的前经验,营造学习古诗的氛围。

(二)丰富提升语言经验《暮江吟》主要描写了两幅画面,在学习古诗时,可以用抓关键词想象画面这一主要方法,让学生通过朗读体现画面,借助关键词描述画面。

最终达到朗读的提升,想象的提升和描述画面能力的提升。

古诗中关键词的学习可以采用看图片、结合生活经验、勾连旧知、互文阅读等方法,让学生不仅体会作者用词的精确巧妙,也能在脑海中丰富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最终通过表达实现语言经验的提升。

(三)拓展迁移语言经验《暮江吟》中使用到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可以迁移到其他江景诗的学习中。

课后,教师推荐学生读古诗《春江花月夜》,在朗读中借助关键词想象画面,体会诗人不同的情感,拓展迁移语言经验。

四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 暮江吟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 暮江吟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暮江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暮江吟》教案设计理念: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围绕“连续观察"的主题编排了三篇课文。

其中《古诗三首》包括《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描绘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景物。

《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以日常生活中的植物和动物为观察对象,描写了事物的特点和变化,展现了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单元学习内容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课标指出要“重视古代诗文的诵读积累,感受文学作品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的独特魅力和思想内涵,提升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

"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顺承三年级的“留心生活,细致观察事物",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连续观察。

单元的习作要求是“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

大单元达成的大概念旨在培养学生进行连续观察,写观察日记的能力。

鉴于此设计《暮江吟》古诗教学任务:一、激发课前自读古诗经验,查找资料、对照注释粗浅理解大意并熟读成诵;二、扣准关键字词品读画面,融入诗文情境体会诗人心情;三、感受诗人生动的表达,迁移情境学习连续观察,描写身边的美景。

教学目标:1. 会认“暮、瑟"2个生字,会写“暮、吟”2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 学会运用抓住景物描写来读诗,能理解诗句,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

3. 体会诗中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以及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抓住景物描写来读诗,能理解诗句,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

教学难点:体会诗句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以及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一、猜字导入1.出示篆体字“日、草、暮"图片。

2.引出诗题。

【设计意图:探究字源、遵循字理识字,激发识字趣味,自然导入课题。

《暮江吟》教案一等奖

《暮江吟》教案一等奖

《暮江吟》教案一等奖教案一:《暮江吟》阅读与解析【教案概述】本节课主要以解析明代元好问的《暮江吟》为目标,通过对诗歌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让学生了解明代诗歌的特点和元好问的诗歌创作风格。

通过对诗歌的赏析和解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明代元好问的诗歌创作风格和特点2.学习诗歌的阅读理解和分析方法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教学重点】1.诗歌的阅读理解和分析方法2.明代元好问的诗歌创作风格和特点【教学难点】1.理解明代诗歌的意象和意义2.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教学准备】1.诗歌《暮江吟》的复印件2.项目or白板等教具【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介绍明代诗歌的发展背景和特点,引导学生对明代诗歌有初步了解。

二、呈现(10分钟)让学生默读《暮江吟》全文,然后师生共同朗读诗歌。

三、理解(10分钟)1.针对学生对诗歌听读的感受,开展集体讨论,了解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象,并让学生总结出诗歌的主要内容。

四、解析(15分钟)1.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让学生理解明代诗歌的独特之处。

五、实践(20分钟)1.以小组形式,让学生选择一首明代诗歌进行分析和解读,提高认识水平。

2.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上台解读,并与其它小组共同讨论。

六、讨论(15分钟)1.总结学生的解读意见和见解,引导学生共同探讨明代诗歌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2.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扩展学生的思路和视野。

七、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以《暮江吟》为题,写一篇诗歌鉴赏文章,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教学延伸】1.将学生的作品收集起来,进行班级展览,增强学生的自信和动力。

2.引导学生选择更多与明代诗歌相关的作品进行欣赏和比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明代诗歌《暮江吟》的解析和分析,让学生了解明代诗歌的特点和元好问的诗歌创作风格。

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暮江吟》优秀教学设计教案一等奖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暮江吟》优秀教学设计教案一等奖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暮江吟》优秀教学设计教案一等奖一、教学内容分析:《暮江吟》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名篇,诗人构思巧妙,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图画。

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之美。

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被迫远离朝廷后轻松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

教材选编这首古诗的目的正是让学生在读诗中体会古诗的美景、意境,感受诗人的心情,受到审美的熏陶。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学过很多古诗,他们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对学习古诗抱有一定的热情。

他们已积累了很多古诗,有描写春天的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两个黄鹂鸣脆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等;有写借明月而思乡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等等;这为以诗读诗、以诗学诗、以诗悟诗、创设诗韵课堂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二个生字,理解“铺、瑟瑟、可怜”等词语在句中的意思,了解古诗大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3、通过引导学生对诗中美景的想像、体验,对诗中的字词讨论、探究,体验诗人遣词造句的精妙。

把语言文字转化成美丽的画面。

4、理解古诗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想象诗歌描绘的景物。

五、教学方式方法根据课标精神,结合诗歌特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在这节课中我主要采用游戏导入法、想像体验法、品读赏析法、提问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想像、体验、讨论比较、共同探究、在情境中诵读的学习方法中感受诗中描写的美景,从而体会诗人的情感。

六、学前准备教师:收集有关资料。

学生:自读古诗,了解作者。

教学时数:一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做个诗句接龙的游戏,就是老师说一句,你们说出下句,好吗?”2、白居易!他是唐朝著名的大诗人,他的一生为后人留下了三千多首诗。

暮江吟教学设计一等奖-2024鲜版

暮江吟教学设计一等奖-2024鲜版
齐读课文
全班齐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整 体感知。
20
细读课文,感悟意境
理解诗意
想象画面
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并相互解答。
让学生闭上眼睛,听教师描述诗中的景象, 想象自己置身于诗中的世界。
品味语言
感悟意境
引导学生品味诗中的语言,感受诗人运用语 言的精妙之处,如“铺”、“瑟瑟”、“红” 等词语的运用。
作业布置
背诵《暮江吟》全诗,理解诗中意境和情感表达。
搜集与《暮江吟》相关的背景资料、诗人其他作品及时代背景等元素,进行归纳整 理。
尝试以自己的语言描述《暮江吟》中的景象,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024/3/28
27
课外拓展
阅读白居易的其他代表作品,如 《琵琶行》、《长恨歌》等,了 解诗人的其他风格及时代背景等
介绍作者及背景
简要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 助学生理解诗人的其他作品及时代背景 等元素。
2024/3/28
19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 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
指名朗读
请几名学生分别朗读,检查朗读 情况,纠正字音和节奏。 2024/3/28
教师范读
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古 诗的韵律和美感。
2024/3/28
32
本节课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 交流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自 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30
需要改进之处及措施
课堂氛围不够活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采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等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2024版暮江吟教学教案设计一等奖

2024版暮江吟教学教案设计一等奖

暮江吟教学教案设计一等奖目录•教学目标与背景•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步骤•评价策略及反馈调整机制•资源整合与开发利用建议01教学目标与背景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暮江吟》。

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把握诗歌的整体意境。

教会学生抓住诗中描绘的景物,感受自然之美。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

让学生在朗读、想象中体验诗人的情感,产生情感共鸣。

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课程背景及意义《暮江吟》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七言绝句,描写了深秋傍晚江边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学习《暮江吟》有助于学生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和风格,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通过学习《暮江吟》,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

010204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能够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学生对唐代诗歌有一定的了解,但对白居易的生平及创作背景可能不太熟悉。

学生可能对诗歌中的一些意象和表达手法感到陌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讲解。

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愿意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朗读活动。

0302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暮江吟》诗文解读诗文原文提供《暮江吟》全诗,包括生字、多音字等标注。

诗文翻译对全诗进行逐句翻译,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含义。

创作背景介绍诗人创作《暮江吟》的历史背景和个人境遇。

分析诗中出现的意象,如“残阳”、“江水”、“露珠”等,描绘其特征和象征意义。

意象描绘情感表达感受交流探讨诗人通过意象表达出的情感,如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人生易老的感慨等。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阅读《暮江吟》时的感受和联想。

030201意象分析与感受总结《暮江吟》的艺术特色,如语言凝练、意境深远等。

艺术特色分析诗人运用的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举例说明。

表现手法引导学生从《暮江吟》中学习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

创作启示艺术特色及表现手法对诗中的重点词句进行深入剖析,如“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等,帮助学生理解其深层含义。

暮江吟古诗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暮江吟古诗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暮江吟古诗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授课,学生将能够:1. 了解古代中国的诗词文化,了解古代诗人的生活和创作背景;2. 熟悉古代诗歌的韵律、格律和修辞手法;3. 学会欣赏和理解古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4. 提升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学习了解古代诗词文化;2. 学会分析和解读古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1. 课堂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古代诗词,引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和好奇。

可以选择一些与自然景色相关的诗句,比如《登鹳雀楼》、《望江南》等。

2. 知识讲解(1)介绍古代诗词的发展历史:从先秦时期的《诗经》到唐宋元明时期的诗词创作,让学生了解古代诗词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讲解古代诗词的韵律和格律:解释平仄的概念,介绍什么是古代诗词的韵律和格律,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等。

(3)分析古代诗词中的修辞手法:介绍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仗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

3. 欣赏诗歌选择一首古代的《暮江吟》诗,进行诗歌欣赏。

可以先读几遍整首诗,然后请学生发表对诗歌的第一印象和感受。

接着,分析诗歌的意境、情感表达以及修辞手法,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4. 诗歌创作让学生自行选择一个诗题,然后仿写古代诗词进行创作。

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刚才讲解的韵律、格律和修辞手法,同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境。

5. 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回顾学生的学习收获,激励学生对诗词文化的兴趣,并鼓励他们多读诗歌、多写诗歌。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2. 学生对古代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3. 学生的诗歌创作质量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延伸1. 拓展阅读:鼓励学生读更多的古代诗词作品,提高对诗词文化的了解和欣赏能力。

2. 诗歌比赛:可以组织学生之间的诗歌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潜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批判能力。

2024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暮江吟》教学设计教案一等奖

2024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暮江吟》教学设计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教具和多媒体资源准备目录•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评价与反馈•作业布置•教师自我反思01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指名读、配乐读等,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全文。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深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结合诗人的其他作品及时代背景等元素,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古诗的意境和内涵。

通过学习《暮江吟》,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白居易在诗中所表达的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感受诗人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鼓励学生积极关注身边的美好事物,学会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02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01020304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感受诗人的创作心境分析诗歌中的艺术手法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通过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诗歌鉴赏能力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与诗人产生共鸣如何通过分析诗歌中的艺术手法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03教具和多媒体资源准备教具准备01020304黑板粉笔教学挂图录音机课件包含课文原文、注释、译文、作者简介、背景资料等内容,以PPT 或PDF 格式呈现。

投影仪用于展示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电脑播放课件、视频,控制投影仪。

朗读音频提供标准的课文朗读,供学生模仿和跟读。

相关视频介绍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等元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多媒体资源准备04教学方法与手段回顾旧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030201激活学生的前知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朗读感悟合作探究拓展延伸学生自主学习策略设计自主学习预习指导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主阅读《暮江吟》及其相关作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互动交流05教学过程导入环节情境导入背景介绍诗意解读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大意,通过讲解和讨论,使学生感受到诗人对傍晚江景的赞美之情。

暮江吟中班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暮江吟中班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暮江吟中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2.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学习《暮江吟》这首古诗,学生能够了解江南地区的自然风光和文化氛围。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暮江吟》原文和译文。

2.教师准备相关的PPT或者教学演示。

3.学生准备好纸笔。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张描述江南美景的图片,并简单介绍江南的地理环境,激发学生对江南的兴趣。

2.词语解释(10分钟)教师介绍《暮江吟》中一些生涩的词语,比如“暮云”、“夕阳”、“睢盱”等,并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些词语的含义。

3.朗读与理解(15分钟)教师朗读《暮江吟》原文,并请学生跟读,然后解释诗中的意境和感情。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的内涵,例如,“为什么诗人用‘暮云’来形容江上的景象?”、“你能体会出诗人的感伤之情吗?”等。

4.欣赏译文(10分钟)教师展示《暮江吟》的译文,并请学生逐句理解和欣赏,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5.朗诵与表演(15分钟)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朗诵或者表演《暮江吟》。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合适的表演形式,比如朗诵、配乐、舞蹈等。

6.拓展延伸(15分钟)教师可以请学生尝试写一篇关于江南的文章,以《暮江吟》为灵感。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描述江南的美景和文化。

7.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学习《暮江吟》过程中所获得的收获和体会,并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和欣赏古代诗词。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节《暮江吟》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和欣赏古代诗词的魅力。

通过朗读和表演,学生还能够培养自信和表现能力。

通过拓展延伸的活动,学生能够进一步开拓自己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要注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参与。

此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调动学生的情感,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暮江吟》公开课一等奖自创详细教学设计

《暮江吟》公开课一等奖自创详细教学设计

《暮江吟》公开课一等奖自创详细教学设计《暮江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XXX,引导积累。

2、有感情诵读,熟读成诵。

3、根据所描绘的景色,想象画面。

4、感悟诗词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根据所描绘的景色,想象画面。

2、有感情读。

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诗。

教学过程:一、导入,初知诗人。

(4分钟)导言:同学们,祖国山河壮丽,风景如诗如画。

自古以来,曾有无数的文人墨客歌咏她们,留下了许多不朽名句。

如,我们读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XXX落九天”,我们读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我们还读过“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今天我们再来研究一首著名的山水风景诗——《暮江吟》。

1、板题,齐读后夸大“吟”的读音。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2、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暮”字,上面是一个…草字头,草字头下面有一个…“日”,这个“日”表示的就是…太阳。

太阳落到草丛下了,这个“暮”表示什么意思。

(傍晚)3.区分“墓、幕、慕”字,分别组词快读。

4.从诗题中我们知道了时间。

你还能知道什么?(地点:江边。

吟:吟诗)《暮江吟》写的是什么?(傍晚江边的景色。

)5.那么是谁傍晚的时候在江边吟诗呢?(XXX)简介XXX(XXX是唐朝著名的大诗人,有“XXX”和“诗王”之称。

他的一生为后人留下三千多首诗。

其中长篇叙事诗《琵琶行》《长恨歌》家喻户晓。

)6、过渡:《暮江吟》这首诗,是他在1083年去杭州做官上任的路上,看到江边日落的美景,陶醉其中而写下的。

1《暮江吟》公开课一等奖自创详细教学设计二、读诗,领略诗境(6分钟)1、教师范读。

师:一位特级老师曾说:“学诗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读,读,读,就像练武功,简单的招数练到极致就是绝招。

”请大家打开课本,先听老师读一遍,边听边画出节奏。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可站、可坐、可共同手势,可以摇头摆尾,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2024年度暮江吟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一等奖及记录

2024年度暮江吟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一等奖及记录

暮江吟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一等奖及记录•引言•暮江吟课程分析•说课稿撰写技巧与要点•教学设计一等奖案例分享目•记录整理与总结反思•附录:相关资源推荐录目的和背景01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魅力和艺术价值,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02通过分析《暮江吟》这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达手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03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价值取向,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人文精神。

教学内容《暮江吟》的诗歌背景、作者介绍、诗歌内容、意境分析、情感表达、艺术手法等。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和解读诗歌,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通过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暮江吟》的背景、作者及诗歌内容,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和鉴赏方法。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所蕴含的美好情感和人生哲理,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

教学内容与目标教材解读与定位《暮江吟》是一首描写秋天江边景色的古诗,通过对夕阳、江水、露珠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

本课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属于古诗文阅读范畴。

通过对古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教材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与教学策略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能够通过朗读和背诵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诵读法、小组合作探究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如图片、音乐等,创设与古诗相应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重点理解古诗的意思和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难点体会作者通过自然元素表达的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处理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和背诵,让学生熟悉古诗的内容和韵律,感受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四年级上册语文9 古诗三首 暮江吟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9 古诗三首 暮江吟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9 古诗三首暮江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暮江吟》教案一、教学内容《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用浅白的语言,描绘出他观察到的美妙景色。

诗的大意是:红日西沉,余晖铺洒在江面上,使得江水受光处呈现出红色未受光处呈现出青绿色。

九月初三的夜晚,多么叫人喜爱啊!那露珠像珍珠一样闪烁发光,月亮如同一张弯弓挂在空中。

诗人从黄昏时分起,一直游赏到夜间,面对自然美景,吟成了这首格调清新的诗歌,充分表达了他对眼前景色的喜爱之情。

二、整体设计思路可以先让学生自读古诗,结合插图和注释,初步理解诗歌大意;然后,通过创设情境、形象表演、借助关资料等,反复品读和理解古诗;最后学生分组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熟读成诵。

三、教学目标1.认识“暮、瑟"等六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能默写。

3.能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能展开想象,用自己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难点:能展开想象,用自己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

五、教学策略教法:情境教学法学法:合作探究法六、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认识作者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暮江吟》2.课前大家搜集了白居易的资料,我们一起来了解白居易?(课堂活动填空)【设计意图】通过自查资料,对作者有更深的了解,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1.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题目的意思。

(思维导图)诗人傍晚在江边的所作的诗。

2.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强调”暮吟"的读音。

3.指导书写:暮吟(希沃汉字功能)强调:“暮”的中间一横要长一些;“吟"的右边是“今”,不要写成“令"。

4.出示范读视频,尝试节奏读、同桌互读形式多样的朗诵。

【设计意图】自学生字,通读全诗,师范读,节奏读,为学诗做准备。

(三)品读古诗,理解诗意1. 朗诵古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言:同学们,祖国山河壮丽,风景如诗如画。自古以来,曾有无数的文人墨客歌咏她们,留下了许多不朽名句。如,我们读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们读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我们还读过“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著名的山水风景诗——《暮江吟》。
1、板题,齐读后强调“吟”的读音。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
(一)品读夕照图(10分钟)
1、你觉得夕照图美,哪句诗写夕照图?
师画简笔图:长江、残阳
故意将太阳画成圆得好?
平日我们描写阳光用什么动词?(照、射、洒)换上这些词好不好?换词读一读。换好不好?(铺字表现出了阳光的柔和,斜射的方位,还有面积的广大而均匀)
8.小结诗意: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你看到的这幅美丽的画?
过渡:多美的画面啊!那斜阳再往下落,再往下落,时间从傍晚推移到了----夜晚,你从哪里知道天黑了?(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夜、月)
(二)品读月夜图:(5分钟)
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当诗人沉浸在这夕照图中,久久不愿归去,天色伴随着一丝遗憾拉下帷幕。
2、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暮”字,上面是一个…草字头,草字头下面有一个…“日”,这个“日”表示的就是…太阳。太阳落到草丛下了,这个“暮”表示什么意思。(傍晚)
3.区分“墓、幕、慕”字,分别组词快读。
4.从诗题中我们知道了时间。你还能知道什么?(地点:江边。吟:吟诗)《暮江吟》写的是什么?(傍晚江边的景色。)
“铺”字多用在何处?(引导“铺”字组词:铺床、铺路)
“铺”——(夜晚妈妈帮你铺床,盖被子时候,你有什么感觉?引导得出:温暖,柔和,舒服,亲切)(学术说法:此时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贴着水面斜射,阳光非常平缓柔和,像是有人拿了一块红绸子从天边慢慢地铺了过来,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读出来的?大家跟着来,用他的方法读读。齐读
《暮江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白居易,引导积累。
2、有感情诵读,熟读成诵。
3、根据所描绘的景色,想象画面。
4、感悟诗词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根据所描绘的景色,想象画面。
2、有感情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初知诗人。(4分钟)
三、赏诗,感悟诗情
1、导入:人们常说,诗词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诗词表达了诗人的志向。还有一些时候,诗词就是一幅画!这首《暮江吟》就是这样的——请找出词中的景物。
斜阳、江水、露水、月亮
你看得出这是什么季节吗?(秋天)你在这首诗里看到了秋天里的哪些画面?一个是夕照图,一个是月夜图。你认为最美的画面是哪一个?
7、夕照下的江水半绿半红,这是多么美丽的奇观啊,看我拿的这两根粉笔,一根红色的,一根绿色的,江水应该怎么画。谁来画画?
预设:
生:靠近斜阳的应该是红的,靠近岸边的应该是青绿色的,因为岸边有水草倒映的颜色。(生边说边画)。
师边演示课件边小结——夕阳照射下,江面波光粼粼,红绿相间,难怪诗人称赞道:----“半江瑟瑟半江红”。
5.那么是谁傍晚的时候在江边吟诗呢?(白居易)
简介白居易(白居易是唐朝著名的大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的一生为后人留下三千多首诗。其中长篇叙事诗《琵琶行》《长恨歌》家喻户晓。)
6、过渡:《暮江吟》这首诗,是他在1083年去杭州做官上任的路上,看到江边日落的美景,陶醉其中而写下的。
二、读诗,领略诗境(6分钟)
3、指名读。你能读出它的柔美吗?请你轻柔地读——一道残阳铺水中。谁能读得更柔和一些?——一道残阳铺水中。
4、就这两行诗你还认为哪里写得好?(瑟、红)
5、用“仿佛、好像”说说这是怎样的红?怎样的绿?(像绿宝石、无瑕的翡翠、碧玉;像小孩子的脸,像红玛瑙、像火)
6、红如小孩的脸,绿如无瑕的翡翠,这是多么纯净的美啊!请你读——半江瑟瑟半江红。红如玛瑙,绿如宝石,那是多么绚丽的美啊!请你读——半江瑟瑟半江红。
师:大家读得很专心,很投入,读书就要这种状态。谁来读一读这首词?(评价:字音读准了,证明你已有收获;读得真流畅,学习力强;读出了古诗的味道,这种味道就叫韵味,而体现韵味最好的方式就是适当的夸张,夸张的方式就是拖一点音,你真是个小诗人……)
4.过渡:看来大多数同学都会了。那老师得把难度加大,考考你们。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不错,来个有点难度的吧!再来个难度更高的好吗?还能挑战吗?(出示多个课件)
仰望天空,他看见了——(一弯新月),俯首草地,他看见了——露珠。(诗人感叹:齐读—露似真珠月似弓)
2.师相机画----新月。
(1)故意画成圆月,问:画得对吗?(不对)
(2)请学生上台画新月。(画得对吗?预设—对,你有些天文知识。--不对。老师解释)
(弯月分新月和残月,农历初几天的月亮是新月,月末几天的月亮是残月。残月的残拼音音序是C,就像残月,弯月向右。而诗中的是九月初三,是新月,应该向左)
1、教师范读。师:一位特级老师曾说:“学诗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读,读,读,就像练武功,简单的招数练到极致就是绝招。”请大家打开课本,先听老师读一遍,边听边画出节奏。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可站、可坐、可配合手势,可以摇头晃脑,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3.个别汇报读.师生评。
3.除了月亮,诗人还描绘了露珠,露似真珠月似弓,真珠即是珍珠。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
3、新月如弓,露水如珠,多么令人惊喜啊,带着一份惊喜读——露似珍珠月似弓!
3、明确背景,体会情感
(同学们的学习力真强!短短几分钟就能读得通顺、流畅、有节奏了,还有韵味,可我们似乎还缺少了点东西,缺少什么呢?对了,缺少点情感。俗话说:诗言志。诗人写诗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那么他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创作这首诗的缘由)
PPT示背景(指名读):当时朝廷政治昏暗,斗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己请求外调,调到杭州,这首诗就是作者在赴任途中的长江边写下的。。该诗从侧面反映出了作者离开朝廷后-------轻松畅快的心情。让我们带着诗人那种轻松畅快的心情,随同诗人一起赏景抒情——齐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